第一篇:本溪市财政局局长在2009年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实积极财政政策
推动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本溪市财政局局长 龚振福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议题是:传达贯彻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我市财政形势,安排落实今年财政收支计划和工作任务。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专题听取了财政工作汇报,冮瑞市长还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于今年初在沈阳召开。常务副省长许卫国做了重要讲话,省财政厅厅长邴志刚做了工作报告。会议传达了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2008年全省财政工作,分析形势,提出了2009年财政收支目标和任务,并对今年的财政工作做了安排部署。这次会议的主要精神是:
1.明确2009年财政收支目标。2009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559.3 亿元,比上年增长15%;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917.3亿元,增长17.8%;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基本保持在20%左右。在实际执行中,力争实现“两个不低于”,即:财政收支增幅不低于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的平均水平,不低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
2.把握三大重点任务,处理好三大关系。三大任务,一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振兴;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全力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处理好减税增支与增收节支的关系,财政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扩大政府投资与财政绩效的关系。
3.狠抓增收节支。加强税收征管,开展税收检查,依法组织各项税收收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加大非税收入统筹力度。强化公务支出管理,对公务购车、会议、公务接待和出国经费等支出实行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整合信息化建设项目。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增强预算执行刚性。
4.支持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利用好国债资金,增加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安排外贸出口科技创新资金和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支持外贸出口。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和涉农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加大家电下乡、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义务教育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清理、归并、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
5.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运用财政政策和资金,促进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国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和监察标准化项目建设,促进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落实和改进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等征收管理办法,理顺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支持东部重点生态区造林防沙、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涵养基地建设。
6.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加大财政支农惠农力度,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支持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和林业重点项目建设,增加对农村道路、能源、小城镇建设、村屯绿化、饮水安全等公益事业投入,继续实施县(市)财源建设工程,增加对县乡财政转移支付。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7.实施改善民生工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全程助学体系,解决困难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增加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完善扶持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大社保基金征缴力度,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增加财政投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8.努力化解企业改革破产等历史遗留问题。对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予以补助,提高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的平均生活补助标准。将社保试点期间移交民政部门管理,按城市低保标准发放生活费,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
9.深化财税改革。推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收缴、政府采购和公务卡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拓展,逐步构建完善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体系。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推进县区政府财力资源整合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完善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养路费相关配套措施。
10.推进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推进财政资金公开分配,完善预决算信息社会披露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扩大财政绩效评价范围,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把强化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强化偿债资金预算管理,加大政府债务偿还工作考核奖惩力度。积极控制和化解乡级政府债务。
二、关于2008年工作简要回顾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化解财政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一是财政收支保持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2.4 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市本级完成26.8亿元,增长23%;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75.9亿元,增长20.1%。其中,市本级完成45.9亿元,增长17.2%。二是支持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果。筹措资金6亿元,用于市医药产业基地征地拆迁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大中型企业办理政策性减免退税9.1亿元,投入技改贴息、科技、环保、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等2亿元,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900万元。三是支持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支农支出4.3亿元,比上年增长23 %。重点支持了水库移民、森林资源管护、水利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了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土地治理、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畜牧小区建设,加快了村屯绿化、新能源和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确保了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三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四是民生支出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增加投入2.3亿元,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助标准,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投入2.7亿元,确保了再就业政策落实。投入1.6亿元,完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了农村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妥善解决了部分破产企业遗留问题。五是促进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投入1.5亿元,确保了沈本产业大道本溪段征地动迁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行了路桥改造建设。投入1.6亿元,加快了城市公益设施建设,保证了部分标志性公共建筑工程及时竣工。投入1.1亿元,对街巷路、摸黑路、人行甬道和车行道进行整修改造,实施了基础设施和绿化、亮化工程建设。投入6.2亿元,保障了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工程收尾和5万平方米以下棚改工程建设。投入1.1亿元,进一步改善了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六是财政改革迈上新台阶。细化规范公用经费定额体系,加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部门预算编制质量。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加大财政直接支付力度,对部分专项支出统一实行集中支付,实现集中支付额20.3亿元。积极开展服务类项目采购,加强采购信息平台建设,全市实现政府采购额3.9亿元,比上年增长37%,节约资金3,000万元。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将行政事业资产处置收益纳入财政管理,规范了征管秩序。七是依法理财不断向纵深拓展。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源税基管理,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财税收入保持稳步增长。进一步健全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决策制度。强化对收入征管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投资审核机制建设。编制落实债务预算,加大了政府债务清收力度。
上述成果是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宏观经济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实现的,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县区、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广大财税干部职工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积极的努力。在此,我代表市财政局党组向各县区、各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广大财政财务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十分突出。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财政的影响不断加深,尤其是钢铁产业税收增长趋缓较为明显,财政收入增幅呈前高后低态势,形势十分严峻。二是涉及民生的政策性增支因素较多,农业、科技、教育要保持法定增长,财政支出刚性化趋势有增无减,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必要的发展性支出大量增加,有限的财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刚性增支需求。三是政府债务到期额度不断加大,尽管各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债务拖欠额仍居高不下,对预算执行和收支平衡带来了很大冲击。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面对,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关于当前我市财政形势
今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为我市财政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省政府全力支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全市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开工或投产,为经济增长、财政增收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金融危机对我市财政经济的影响还未见底,国家为拉动经济实施一系列减税让利政策,财政收入增长空间受到制约。而进一步提高对社保、农业、教育补助标准,规范事业单位津补贴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翘尾等,都需要大量的财力作保障,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从收入上分析,“两钢”是我市的主体财源。受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钢材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目前尚未企稳,一季度,“两钢”主要产品每吨平均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1,000多元,预计全年产品价格将低于上年水平,税收难有大的增长。而市直其他企业税收尽管有一定增长,但所占比重较小,对收入拉动作用尚不十分明显。同时,今年实施增值税全面转型、扩大出口退税范围、提高出口退税率等,将对税收增长产生直接影响。而非税收入连续几年保持平稳增长,垫高了基数,今年国家明令取消和停征了220项收费项目,初步测算影响非税收入减少5,600万元,财政收入形势十分严峻。
从支出上分析,按照市人代会确定的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其中市本级收入增长10%的目标,市本级增量财力只有2.6 亿元,而涉及民生的新增支出额就达3.4亿元,主要包括:规范津补贴翘尾和二次规范津补贴增支23,242万元;人员增加和定额调整增支4,042万元;离退休费增加1,835万元;住房公积金支出增加1,467万元;抚恤金、丧葬费1,000万元;执行新标准取暖费增加3,960万元等。加上为保增长、保就业必须安排的医药发展专项、大学生创业及就业援助基金、住房货币化补贴增量资金等刚性支出,全年预算收支缺口达1.2亿元,需要在预算执行中逐步加以解决。
从一季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看,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显现出来。一季度,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亿元,为预算的22.1%,比上年同期增加1.8 亿元,增长21%。收入总量在全省十四个市中列第6 位,增幅列第11 位。从收入结构来看,税收收入完成8.3亿元,为预算的22.2%,比上年同期增加1.5 亿元,增长22.3%现,其中:耕地占用税一次性收入增加1.1 亿元,且不形成可支配财力;免抵调增值税指标跨年度转入5,787万元。剔除这两个因素,当季市本级税收形成的财力未增反降。非税收入完成2.2亿元,为预算的21.5%,增加3,092万元,增长16.2%,增幅下降态势十分明显。从收入来源看,“两钢”完成市级收入3.5亿元,增加1,604万元,增长4.7%,剔除免抵调增值税指标跨年度转入因素,则下降12%;市直其他企业完成2亿元,增加8,088万元,增长68.3%,主要是耕地占用税增加;两县四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亿元,增加9,012万元,增长28.8%。在市本级财政收入中,“两钢”收入占54.7%,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拉动收入增长2.9个百分点;市直其他企业收入占30.6%,提高了9.4个百分点,拉动收入增长14.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不含教育费附加)占14.6%,占比下降了3.2个百分点。虽然市直其他企业收入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所占比重偏低,对财政收入贡献有限,“两钢”仍是市本级收入的主体。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财政收入增幅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随着一系列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的逐步实施,各种刚性支出大量增加。一季度,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9亿元,为预算的27.7%,同比增加6.9亿元,增长63.7%。其中,农业、科技和教育三项法定支出3.9亿元,增加1亿元,增长3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亿元,增加3亿元,增长91.1%。合计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7%,增支额为财政支出增量的58%。同时,我市今年到期政府债务本息3.9亿元,还款压力十分沉重。
因此,我们目前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加深和落实国家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双重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空间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各种必保的刚性支出大量增加,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我市财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此,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努力做到“四个进一步”,即:进一步加强收入征管,深挖增收潜力;进一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执行《中共本溪市委办公厅、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的通知》(本委办发[2009]11号)要求;进一步加大整合财力力度,集中资金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强化偿债意识,降低债务风险,确保全面完成财政收支任务,确保全年预算收支平衡。
四、关于2009年财政工作目标和措施意见
根据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2009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支持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依法加强收入征管,挖掘税收增长潜力,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确保财税收入稳步增长;优化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前提下,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等领域投入,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完善依法理财运行机制,推进“阳光财政”建设,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主要工作目标是:确保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以上。其中,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确保完成28.1亿元,增长10.5%以上;县区收入增长20%以上。
为确保完成以上工作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增长是2009年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要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促进财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大力支持扩内需、上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并利用国债资金,支持公益项目建设,加大对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出口退税、产业振兴、收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全力支持“两钢”等大中型企业发展。安排技改贴息2,0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安排服务业发展基金500万元,并多渠道加大科技、环保、节能减排和信用担保资金投入,吸纳金融资本、民间资金和域外资本等,做大投资规模,着力支持技改、节能改造和符合产业导向的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二是大力支持药业基地建设。制定落实扶持药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安排医药企业引进专项资金1,000万元,并多渠道加大医药产业投入,着力支持药业产业基地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制药业新产品开发,为打造“中国北方药谷”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加快把药业培育成新兴主导产业和支柱财源。三是大力支持改革开放。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争取资金的鼓励政策,积极营造亲商、安商的财税政策环境。着力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支持重点招商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资本向我市聚集,促进域外企业入驻。积极争取外贸出口科技创新资金和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出口,增强财源建设活力。
2.强化收入征管,确保完成收入任务。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必须从收入征管的各个环节入手,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挖掘收入潜力,确保应收尽收。一是进一步抓好收入目标责任制落实。要按照今年签订的国、地税、县区和非税收入目标责任状,细化分解,落实责任,努力增收。要加强财政与各县区、各征收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增收激励机制,建立财税收入调度制度,加强收入分析,及时掌握收入进度,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财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二是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完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强化税源税基管理。巩固全市综合治税成果,开展税收专项检查,严格税收核算政策,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清收陈欠,杜绝新欠,努力实现应收尽收。三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认真执行《本溪市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完善并严格落实非税收入项目库和征收委托证、票款分离、收缴分离制度。强化非税收入计划管理,建立健全非税收入征收调度制度。以城建配套费、水资源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河堤维护费、物价调节基金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为重点,深入开展费源调查和非税收入专项检查,确保应收尽收。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管理,将资产处置、转让、出租出借等收入全额缴入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严格执法程序,规范罚没款物管理,确保结案后将收缴的罚没款物及时变现,足额上缴国库。
3.整合财力资源,确保重点支出。整合财力是化解收支矛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在今年预算缺口资金居高不下的困难情况下,必须区分轻重缓急,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整合财力保重点、办大事。一是整合存量财力。对全额和部分补助事业单位的非税收入,要首先用于安排规范津补贴等工资增量支出。预算增量财力和法定增长首先用于规范津补贴和提高社保补助标准增加的支出。二是整合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各种专项和政府性基金等,优先保障政权运转、社会保障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牵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支出。结合实施项目库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深入开展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考核工作。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认真落实《中共本溪市委办公厅、本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的通知》(本委办发[2009]11号)要求,将因公出国(境)经费支出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20%。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管理规定和配备使用标准,报废车辆一律实行交旧换新并统一上缴同级财政部门集中处置。凡是车辆没有定编的必须定编。凡是机关公务车辆,都要实行定点加油、定额保险。党政机关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支出在近3年平均数基础上压缩15%。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各级党政机关公务接待费用支出要在 2008年基础上削减10%。大力压缩机关会议、文件、通信等日常办公费用支出。各级党政机关水、电、油消耗指标等一般性支出要在上年基础上降低5%。各级财政要通过调减部门拨款预算方式落实压缩支出的各项要求,各预算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核减后的经费预算执行,严禁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用于一般性经费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设支出。
4.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促进和谐本溪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公共财政的责任所在。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对民生支出的保障力度。一是大力支持就业再就业。把扶持就业作为头等大事,增加就业专项投入,建立大学生创业及就业援助基金800万元,以完善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普惠制培训、小额贷款担保贴息等各项政策为依托,以支持关闭停产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大学生创业为重点,建立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加强社保基金征缴机制建设、提高征缴率增收一块,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一块资金,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户补助标准,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增加财政投入,为60年代精简退职老职工发放生活补助,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城镇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完善以临时救助、医疗、住房、就学、就业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区工作者生活补贴、低保和低保边缘户住房租赁补贴标准,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四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认真落实好“两免三补”、“宏志生”和中职生资助等政策,着力解决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积极支持城市主次干路、人行甬道、街巷路、摸黑路改造建设,支持绿化亮化、生态风景林和铁路跨线桥、沈本产业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功能。
5.进一步增加支农支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要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健全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专项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县区根据自身优势,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安全饮水、“村村通”、新能源等工程建设。大力扶持发展精品农业、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促进畜牧标准化小区、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和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增强县区财政实力。二是落实惠农政策。认真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继续实施县(区)乡(镇)财源建设工程,完善市对县区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县区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积极安排配套资金,确保提高农资综合直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惠农政策落实,足额拨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财政补贴,加大土地治理、扶贫开发和综合开发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深化“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规范乡镇财政收支管理,认真做好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工作,维护基层政权运转和社会稳定。
6.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改革创新是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源动力。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构建规范、透明、科学、高效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深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改革,健全人均定额和实物定额相结合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细化项目预算编制,实行项目库管理,将部门各项收入统一纳入预算编制范围,提高预算编制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简化国库集中支付流程,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开展公务卡改革试点,逐步将专项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畴,并不断强化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加快构建完善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体系。三是巩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成果。完善采购制度,加强采购监管,提高采购效率,扩大采购规模,力争实现政府采购额比上年增长20%以上。
7.推进依法理财,加快法治财政、阳光财政建设。加强依法理财机制、制度建设,构建法治财政、阳光财政,是提高理财能力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财政工作中最基本的也是根本性的一项长期任务。一是加强财政法制建设。认真执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覆盖预算编制、执行、财政资金管理、监督等财政全过程的法规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理财行为。二是积极推进“阳光财政”建设。不断完善财政政策、预决算信息、专项资金分配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民主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提高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强化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加强对财税收入征管、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等的监督检查,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扩大评价范围,落实评价责任,提高评价水平。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支出安排的重要依据,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四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强化偿债意识,落实偿债责任,健全完善政府债务偿债准备金、资产保全等管理制度,继续实行偿债目标责任制,加强偿债计划管理,编制落实政府债务预算,确保及时足额偿还,把债务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同志们,今年我市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面临着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全面完成财政收支任务,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财政局局长在全区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开拓奋进 科学发展 全力推进我区财政良性发展新进程
——在全区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2月22日)
同志们: 今天下午我们召开财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分析2008年财政运行情况,研究部署2009年的财政工作,围绕科学发展观要求,认清形势,统一思想,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推
进全区财政改革发展更上台阶。今天上午,区政府召开了全区财税工作会议,曹区长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去年我区财税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区财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一)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于1月15日在昆明召开,会议传达了全国财政会议精神,认真总结了2008年全省财政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当前全省财政形势,提出了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安排部署了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会上,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秋生做了重要讲话。其主要精神是:
1、全面总结了全省2008年财政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财政收支实现较快增长。2008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1360.2亿元,比上年增加248.9亿元,增长22.3%。其中: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13.6亿元,比上年增加126.9亿元,增长26.1%。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70.7亿元,比上年增支335.5亿元,增长29.6%。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解放思想,科学谋划全省财政改革与发展。陈厅长同时也指出了我省财政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搞建设与保民生的矛盾日益突出;财力紧张与资金沉淀于部门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政府负担沉重;转移支付制度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较弱;财政管理不够精细;资金使用绩效的待于提高等。并提出了五点对策措施:一是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二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加对民生领域和农村、欠发达地区及边疆民族地区的投入。三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四是要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五是要改进和完善理财方式。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实行“四个零增长”,即对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出国出境经费实行零增长。财政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
3、认清形势,周密部署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
会议全面分析了云南财政改革发展的有利形势和不利形势。在认真分析全省今年经济财政形势,充分考虑各项减收增支因素并进行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了全省财政收支预算。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662.7亿元,比2008年的613.6亿元增加49.1亿元,增长8%,财政收入增幅略低于全省gdp增长速度;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617.8亿元,比2008年的1470.7亿元增加147.1亿元,增长10%。要求各地在编制今年预算时,要结合当前形势和自身实际,收入安排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全额打足。支出安排要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留有余地。同时,对当前及今后的财政工作做了周密部署和安排。
(二)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主要精神
2月16日上午,市政府召开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纪华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明确今年全市财税工作目标,安排部署当前财税工作。下午,又召开财政工作会议,普局长作了讲话,总结了2008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的辉煌成绩。
1、财政收支再创新高。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49.2亿元,比上年的39.3亿元增长25.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1亿元,比上年的12.9亿元增收4.2亿元,增长32.9%,是2002年5.1亿元的3.3倍。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88.3亿元,比上年的63亿元增加25.3亿元,增长40%。是2002年22.7亿元的3.9倍。财政支出比财政总收入多41.2亿元,是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5.3倍。
2、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财政增收基础继续得到巩固,全市收入增幅在全省各州市中排名第2位,绝对额排第七位;县乡财政困难得到了彻底缓解,财政职能从“吃饭财政“向“民生财政、建设财政”过渡。加大对上级财政的汇报力度,2008年,省对我市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14.3亿元,比上年增加4.3亿元,增长43%。各类专款31.2亿元,比上年全年的15.3亿元增加15.9亿元,增长1.04倍。市级财政继续调节资金加大对县区补助,进一步均衡县区间财力,竭力缩小县区间财力差距,11县区人均可用财力均达到4.2万元以上。在保障养人养机构资金外,全市共有40多亿元用于经济建设和发展。
3、提出全市加快发展的目
标和工作措施。一是认真分析经济形势,抓好财政收入管理,确保收入增长目标。综合全市经济发展形势,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确定了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目标为12.5%。二是统筹兼顾,科学安排2009年支出。三是继续争取上级支持,推进财政良性发展进程。四是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建设民生财政。五是支持经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六是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保障“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七是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八是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九是严格执行体制,推进财政全面协调发展。十是强化机关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财政工作效能。
二、全面总结成绩,激发财政活力,信心百倍迎接财政新挑战
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强化监督,积极将区委、区政府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将各项增收节支措施落到实处。财政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呈现出五个方面的新亮点。
一是财政收支增长再次迈上新台阶。2008年我区财政全口径收入实现71196万元,同比增收23618万元,增长49.6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096万元,同比增收7930万元,增长35.8%,继去年首次突破2亿元(22166万元)收入大关后,再次迈上了3亿元的新台阶。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1959万元,突破了10亿元大关,同比大幅增支31689万元,增长39.5%。收支能够实现大幅增长的原因:一是以煤炭税费征管作为财政增收的突破口。2008年我们对煤炭税费征管方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全年煤炭税费收入共完成10452万元,同比增收4943万元,增长89.7%,超额完成了区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8000万元);二是国地两税加强征管卓有成效。两税部门突出征管重点,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税收管理,严格依法治税,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税行为,有效杜绝收入的“跑、冒、滴、漏”现象,保证税收收入稳定增长。2008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实现25486万元,同比增收7535万元,增长42%,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达84.8%,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三是大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帮助。2008年共争取上级补助收入82577万元,比上年增加18941万元,增长29.6%。其中:财力性转移补助收入42446万元,上级专项补助40131万元,特别是争取了省对县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8952万元,比2007年增加3082万元,增长52.5%,比全市平均增长率40.7%高出11.8个百分点。
二是支持经济建设取得新进展。2008年,集中财力支持全区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维护费支出17860万元,主要支持了城市改造、望海文化公园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建资金的巨额投入,将使城区容貌更加亮丽,交通更加顺畅,城市品位得到提升。交通公路建设投入3263万元,加快了洒渔至大山包公路建设,增加了公路建设前期经费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将有明显改善。
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新气象。全年“涉农”投入1.59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15.3%,实现了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加大支农投入的要求,有力地支持了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全年共投入支农专项资金8343万元,主要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救灾、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益事业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等方面,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我区新农村建设呈现出新气象。
四是缓解基层财政困难有了新成效。针对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我区乡镇财政体制运行中存在的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乡镇财力贫富差别过大、苦乐不均,大多数乡镇债务沉重,机构不能维持正常运转)。财政部门在总结2006年“乡财区管”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重新拟定了新一轮的区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方案,将乡镇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区级统一管理,采取“收入整体上划,支出纳入区级预算管理”的改革办法。提高了乡镇公用经费保障标准,改善了村组干部、计生宣传员等补助待遇,调节缩小了乡镇人均公用支出差距,极大地改善了乡镇政权机构运转困难的问题。
五是财政监督管理得到新加强。一是加强了对救灾、扶贫、涉农、教育、社保、医疗等财政专项资金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工作。共查出2007年以前存在的“小金库”资金32万元,其他违规资金38.5万元,清理上缴财政国库和专户资金19.97万元,取消“小金库”和其他违规开设的银行账户5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我区非税收入管理。三是开展了吃“空饷”问题专项清查工作。共清理出147名吃“空饷”人员,违规金额139.8万元。已于2月13日提交区委常委会议研究处理,处理意见将通过区委会议纪要予以明确,财政部门要严格按区委的要求坚决执行。
回顾十一·五以来(2006-2008年),我区财政收支不断取得新发展、呈现新跨越。2006年以来,我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一改10年以来(1996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313万元,首次登上亿元台阶)长期在1亿多元低迷徘徊的状态,逐年大幅增长,不断跃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2006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2亿元、2007年2.22亿元,分别增长21.2%、21.6%,2008年达到3.01亿元,同比增收7930万元,增长35.8%,创下历史最高,比2005年(十·五关门之年)的1.5亿元翻了一番。(我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亿元到2亿元,用了11年的时间,而2亿元到3亿元,仅用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从支出来看,我区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006年实现6.54亿元,2007年达到8.03亿元,支出净增长额分别为1.45亿元、1.49亿元,增长幅度达28.4%、22.8%,2008年达到11.2亿元,比2007年净增支出3.17亿元,增长39.5%以上,同样比2005年的5.09亿元翻了一番。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级各部门奋力拼搏的结果,更是广大财政干部职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辛勤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财政局党组,向在座各位特别是基层财政所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源结构单一,减收因素多;二是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经济总量低,财政自给率低;三是政府债务重(2007年政府债务总额为 亿元),财政风险和压力大,增支数额大,配套资金难;四是财政改革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效益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逐步加以解决,推动全区财政稳步发展。
三、坚持科学发展,矢志创新创优,满怀豪情铸就财政新辉煌
按照省市财税工作会议精神,2009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抓管理、重民生、促发展”的思路,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大机遇,培植财源、挖掘潜力、加强征管、争取支持,千方百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着力在平衡财政预算、整合财政资金、优化支出结构方面创新思路和举措,千方百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使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009年财政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完成净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1154万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858万元,增长12.5%;其中:非税收入完成4148万元以上。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认真分析经济形势,抓好财政收入管理,确保增长目标。
今年,是实现“十一五”财政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将是我区实现财政改革与发展目标任务非常困难的一年。我们财政干部一方面要深刻认识经济危机的严重性,切实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积极因素,努力寻找和把握机遇,按照区委、区政府对财政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
2009年,受金融危机及国家刺激经济增长财税政策出台的影响,财政增收面临许多困难: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放缓,财政增收后劲减弱;二是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滑,煤炭价格下降短时期内难有较大回升,煤炭和矿产品税收增长难;三是受增值税转型以及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率从4%和6%统一调整为3%的政策性影响,增值税将减收4300万元,影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00万元;四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将大幅度减少;五是国家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性收费项目,非税收入减少;六是2008年财政收入的特殊性和一次性因素达1800万元,增加了2009年压力;七是因全国及全省收入增幅减小,上级转移支付增长困难。省财政厅在会议上已明确指示,编制2009年预算时,在剔除“六奖一补”资金之外,一般性转移支付只能按2008年的80%编入预算,减少1790万元。
财政增收也存在不少有利条件:一是中央一系列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将发挥积极作用,将为我区财政收入持续增收奠定基础;二是新的耕地占用税政策的落实到位,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与资源税改革政策的实施,将增加财政收入;三是辖区内、城市建设、煤电、交通、水电等项目工程的推进,对财政收入的带动作用较大。
为此,我们要加强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跟踪、分析和预测,密切关注一系列税收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积极落实好已出台的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巩固财政增收基础。要积极协调配合税务部门,抓好收入征管,同时,要强化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加强对矿产资源有偿使用费和国有资本收益等重点收入的征管。认真做好土地、矿产、煤炭、水资源等非税收入的政策研究和征管工作,提高非税收入对财政增收的贡献。
(二)统筹兼顾,科学安排2009年支出。
2009年,我们面临的增支因素较多,主要表现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规范事业单位津补贴政策,增人增资,实施住房货币化补助,确保新形势下机构运转及实施区委、区政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重大建设项目等都需要新增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加之我区还贷任务重,加大“三农”投入和关注民生等重点支出需地方配套,财政资金需要与可能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在财政异常艰难的情况下,财政干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全面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制定完善接待费等一般性开支标准,推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
(三)继续争取上级支持,推进财政良性发展进程。
要进一步加大汇报和反映力度,在争取省对我区转移支付支持的同时,争取省对我区扶贫、农业、教育、文化、交通、环保、能源等多方面的支持。省政府在总结2004年一2007年县域经济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施行新的县域经济扶持政策,我们要结合实际,吃透精神,认真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中央在拉动内需上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农发办要积极做好项目的筛选上报,争取更多支持。
(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建设民生财政。
一是要以人为本,认真落实好干部职工政策范围内的工资和福利,落实好教师绩效工资及事业津贴补贴政策。二是要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运转的保障能力。三是要切实将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到实处。我们务必将中央、省、市的所有惠及民生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低保、五保补助、村干部生活补助等社会保障政策继续贯彻好、落实到位。四是要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管理,保证“两免一补”政策的全面落实;五是加大农村卫生经费管理。按照省财政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元,加大对困难群众看病就医的救助比例,请社保科要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确保经费落实到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上。
(五)支持经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继续支持城市、交通等重点建设,发挥投资对地方经济和财政的拉动作用。积极支持煤炭、建材等重点企业或行业发展,促进财政收入结构的进一步改善。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以落实好中央、省扩大内需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为重点,多方筹集资金,逐步改善我区落后的交通、市政、环保、能源、农业、教育、科技、卫生、文体等基础设施条件,打牢发展基础。
(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保障“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
要始终把支持“三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里我再强调一下,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推广家电下乡工作、农村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我在上午的发言中已作了详细安排,请大家务必抓好落实。
(七)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一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进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项目支出,努力推进预算和资金安排的公开、透明、公正和效益,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强化预算执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上级财政的要求,今年一定要全面铺开,国库科要作充分准备,争取在8月份全面展开。三是继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四是加强“乡财区管乡用”改革力度,规范基层财政管理,去年省政府已出台文件作了细致的要求,预算科、国库科要相互配合,切实按照上级的要求落实好、管理好、规范好乡镇业务。五是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以涉农资金整合为重点,把性质相近、目标相同、用途相似的资金整合集中使用,加大力度,逐步建立起专项资金整合的长效机制。六是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推进非税收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程。七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效益化和现代化水平。
(八)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牢固树立支出绩效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政绩效评价力度,将财政支出绩效管理贯穿于财政支出的事前、事中、事后。二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2008年,省财政组织对我区截至2007年1 2月3 1日政府性债务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核查。核查结果已作了认定。同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根据中央和省精神,自2008年起,用三年时间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日前,预算科已会同教育部门作出了化解方案,下步的工作中,预算科、国库科、行财科要配合好,按上级要求加以落实,确保在明年全部完成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目标。
四、提升综合素质,秉承新风,锤炼队伍塑造财政新形象
事业兴旺,关键在人。2009年,我们面对的目标任务更加艰巨,发展形势更加紧迫,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全面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升财政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为实现财政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狠抓队伍建设,迸发蓬勃活力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财政干部队伍是财政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今年,我们将继续在选拔人才上下功夫,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财政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理论和业务素养。“学习使事业充实,学习使人生美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真正使财政机关成为学习型机关。要精诚团结,在系统内形成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财政所长,你们要敢于承担责任,对事业负责、对同事负责。要公道正派,凡事出以公心,以良好的作风、人格的魅力影响其他人;要注意综合协调,增强统揽全局的能力,遇事既要有主见,敢于坚持原则,又要胸襟坦荡开阔,容人容事,广纳谏言,不固执己见,善于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同志一道工作。做事要果断而不要武断,要“高人一筹”而不是“高人一等”。心胸更开阔一些,觉悟更高一些,律己更严一些,做学习的表率,做坚持原则的表率,做把握大局的表率,做加强团结的表率,做清正廉洁的表率。
(二)狠抓作风建设,树立“四个意识”
一是树立发展和创新意识。**财政近几年之所以取得骄人成绩,核心一条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和改革创新理念。当前,我们的奋斗目标已经十分明确,全系统上下只有增强时不我待、寝食难安的危机意识,保持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的志气,保持迎难而上、遇难而进的勇气,保持不甘落后、后发赶超的锐气,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要充分调动和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拼字当头、抢字当先,在拼抢中集聚资源,在拼抢中奋力赶超。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必须敢于突破,勇闯新路,做到多干少说、先干再说、只干不说。只有这样,我们的财政工作才能永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二是树立大局和主动意识。政以财为基,财以政为本。做好财政工作首先要讲大局、讲政治,我们财政人要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大决策措施。凡有利于发展的事,就要主动想办法尽量把它办好,就要深入研究怎么能够支持解决。财政部门不能简单地变成“摇头部门”。要既会点头,又会摇头,点头要准、要诚,摇头要有原则、有水平。三是牢固树立群众和服务意识。我们财政人要努力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思想上尊重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一些单位到财政部门来要钱,不一定都能满足,但一定要热情服务。不管能不能解决问题,都要让人感到财政部门是诚心为他们服务、帮助他们想办法的。要重视调查研究,这既是做好财政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群众观念的具体体现;既有利于推动工作,又有利于提高领导能力。今年大家要腾出更多时间,到基层去,到企业去,做更深入的调查研究。
四是树立责任和效率意识。应该说,今年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完成全年目标还有很大难度,我们一定要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今天这个会议要签订财政工作的信息工作目标责任书,我们要严格考核。要完善考核机制,改进考核方式和方法,力争标准更科学、结果更准确、评价更客观,切实考出动力、考出干劲、考出正气。把全系统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四)狠抓廉政建设,保持清廉本色。财政部门是廉政建设的敏感部门,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加强廉政建设,更要抓好权利观教育,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要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制度来办事,不以权谋私。要继续从深化改革,从健全机制入手,从源头反腐倡廉入手,坚持标本兼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祸民之事不可为,不义之财不可取,不正之风不可沾,违法之事不可干。我们要坚决抵制不良习气的侵扰,把廉政建设搞好,把财政队伍形象树立好。
同志们,昨日的辉煌已成过去,我们又将开始新的征程。我们要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始终保持勇争第一的锐气,蓬勃发展的朝气,创新创优的勇气,激情永恒,奋进不息。全面推进财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财政局局长在2010年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去年全市财政工作,分析当前的财政形势,部署今年的财政收支任务和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谢市长、张市长会前专门听取了市财政局的汇报,待会儿,谢市长将亲临本次大会
看望大家,并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财政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2009年全市财政工作情况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支持经济发展,全力保障“三农”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工作的各项任务,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围绕全年预算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增收节支。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急剧下滑的严峻局面,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冷静应对,一着不让抓好收入征收工作,有效保障各项重点支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超额完成了增长16%的工作目标。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10.09亿元,跨越300亿元大关,增加43.89亿元,增长1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8.08亿元,跨越120亿元大关,增加23.25亿元,增长22.2%,超省均增幅4个百分点。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51.48亿元,增加25.02亿元,增长19.8%,完成预算变更数的112.8%;政府性基金支出62.43亿元,增长6.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3.52亿元,增长21.3%。收入方面:市县两级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市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71.94亿元,增长17.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88亿元,增长23.1%。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38.15亿元,增长1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20亿元,增长21%。邗江区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1%、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5.5%;维扬区财政总收入增长23%;高邮市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6.5%,分别在县(市、区)处于领先位置。市和3个县(市)因收入增长较快、贡献较大受到省政府表彰,其中,全大市、江都市被授予“财政收入新增贡献先进单位”,高邮市、宝应县被评为“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在收入组织工作中,各地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积极完善征管机制,市级完成了社会综合治税二期工程,建立了非税收入征管激励考核机制,市区、仪征、化工园区积极落实契税滞纳金征收政策,全市契税征收入库率大幅度提高。支出方面:各地各部门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实现了一般性支出增长的控制目标。积极保障市委、市政府明确的重点工作,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财力,加强资金调度,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平均水平。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中,环境保护支出5.35亿元,增长36.3%;支持经济发展等支出11.29亿元,增长35.8%;医疗卫生支出7.87亿元,增长30.6%。
(二)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着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各级财政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形势变化,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大有效投入,支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灵活、定点调控的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加强扩内需保增长项目申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市局出台了向上争取资金考核办法,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扩大内需、产业振兴、科技创新等重点项目强化包装和推介,市区全年向上争取资金总额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市争取地方债券2.8亿元,全部用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市6个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进入国家首批“太阳能屋顶计划”,获批项目和补助资金均列全省第一。四个县(市)向上争取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并多渠道筹集配套资金,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我市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做法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二是加大财政引导重点产业发展投入。市财政预算安排科技创新专项经费1.03亿元,重点支持园区产业升级、大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发展和领军人才引进。安排财政专项资金5660万元,继续大力支持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商贸业、高效农业、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支持调结构促转型。江都财政注入资金6000万元,支持成立江苏新龙川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服务科技成长型、初创型、高增长型企业发展。仪征市预算安排1000万元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支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三是支持地方金融担保业建设。落
实省有关金融担保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地方金融和担保体系建设。市财政安排7000万元用于市信用联社改制的政府注资,筹措资金3000万元支持**润扬担保公司注册和运作,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服务。继续扩大市担保中心担保规模,2009年新增担保贷款中小企业107家,担保额2.83亿元。邗江区建立健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农村小额贷款服
务、村镇银行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开发区、化工园区财政局采取多种筹资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全力支持园区发展。四是全面落实积极的财税政策。组织实施增值税转型、燃油税等税费改革,落实出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取消和停征部分基金收费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税费负担。2009年全市批准一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退税2.2亿元,比上年增加1.9亿元,惠及高新技术、再生资源、数控机床、地方金融等17个行业。积极落实房地产交易营业税、契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购买自助性、改善性住房,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财政补贴政策,全市共审核兑付补贴资金7880万元。仪征市围绕“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一票制”收费规定,切实防止增加企业负担。
(三)围绕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支持办好各项惠民实事工程,以更大的力度保民生保稳定。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市区建立了70岁以上“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12647名老人领取了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市区出台了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市财政筹集资金1亿元,支持完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落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房解危等各项政策。仪征、邗江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二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帮扶困难群体,继续完善城乡低保、临时困难救助、困难学生资助、残疾人帮扶、农村五保、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等一系列政策制度,让困难群众享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扶持老年事业发展,对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建设给予补助,对百岁以上老人发放“尊老金”。三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率和特困群体参保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稳定用工。市级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7000万元,重点增加公益性岗位购买数量,加大小额担保贷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培训的力度,大力支持就业创业。四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增加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对文化艺术中心、区域供水、城乡绿化、老小区整治、农贸市场改造、公交优先等重点项目给予保障,落实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试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在医疗保险基金中建立基本药物零差价补偿机制,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筹措1000万元专项用于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五是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市财政继续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农村道路、环境整治、农桥建设、水利重点工程等办实事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支持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4.4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2万亩;对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给予奖补,全年新增815个;继续向农民发放补贴,累计发放水稻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2.87亿元,惠及农民285万人;深化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争取中央、省农业保费补贴4227万元,通过“一折通”支付理赔3870万元。
(四)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财政改革。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对财政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等改革,优化财政运行机制。一是实施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研究出台了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细化市、区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市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二是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完善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按照“大稳定,小调整,有突破”的思路,细化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定额,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尝试执收单位收支脱钩,将非正式用工人员经费列入部门预算管理,首次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预算执行系统。三是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进一步规范市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对各执收单位征收质量进行考核,积极推进市区乡镇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广陵区积极构建区、镇非税收入征管网络,建立非税收入项目数据库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四是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级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全市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江都市率先完成镇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镇级部门的各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单一账户管理体系,比省规定时间提前一年。
(五)围绕财务资产管理规范有效,依法依规强化财政监管。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市级“机关管理促进年”活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市级机关财务和资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强化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会同相关主管部门,认真查找市级机关财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修订、补充了30多项制度,做到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管资产。联合市纪委、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了《**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公开招租暂行办法》,对公有房屋出租由市产权交易中心统一对外招租,租金纳入财政管理。出台了《**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评价标准》,促进各单位不断完善财务基础工作。二是加强财政财务监督检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全市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全市共查出“小金库”发生额4410万元,通过收缴入库、罚款、责令整改等措施予以处理,严肃了财经纪律。开展全市财政资金安全检查,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运转监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强化对注册会计师、产权交易等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开展高效农业、社区卫生服务、职业教育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三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监管。对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和竣工决算审查,对市文化艺术中心、跳水游泳馆等项目实行代建制管理,对老小区整治、农贸市场改造和部分城建重点项目派驻财政现场代表,做好苏中江都机场工程前期评审工作,切实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积极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措施。配合市纪委印发了《关于开展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十项要求专项工作的通知》,开展厉行节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完善党政机关出国经费、会议经费、公务用车、接待经费等管理办法,从严审核,严格控制,均实现年初制定的压缩指标。五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规范财政行政行为。
在推进财政各项工作时,始终坚持将抓业务工作与抓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2009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核心,坚持不懈地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财政干部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廉洁理财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市会计师事务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了行业党委。高度重视内部管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完善权力内控体系,推行网上电子监察,进一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
2009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既是全市财政干部奋发努力、勇于开拓的结果,也是市级各机关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财政局党组,向全市财政干部职工和市级各机关单位的财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源经济水平还不高,新兴产业规模不够大,县域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偏低,可用财力增长低于财政收入增幅;三是刚性支出措施密集出台,部分县(市、区)财政比较困难,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较大。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年的财政形势和目标要求
2010年宏观经济将呈现企稳回升的走势,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平稳增长的轨道。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发展目标,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省着力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后金融危机阶段的发展战略,提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精致**、幸福**”。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改善,都将为我们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尽管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好于去年,但受全球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通胀预期等不利影响,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财政增收难度仍然很大。同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新增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很大。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安排预算时,要将新的减收增支因素充分考虑,提前谋划应对措施。收入方面:一是我市工业经济增幅和效益仍在相对低位运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过于倚重,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收入较高增幅的难度加大;二是国家取消或停征部分基金收费,政策性收费收入呈下降趋势;三是专项收入政策调整,如取消废水超标加倍排污费,以及废气大户治理达标,相应收费减少。支出方面:增支的压力主要是保民生、保发展等支出需求较多,一是绩效工资问题,去年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今年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财政将构成相当大的压力;二是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各项政策,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三是加大财政对产业振兴、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引导投入,需要财政安排更多的资金,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也需要财政给予重点保障;四是加强“三农”、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重点环节,都需要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因此,今年仍是财政增收难度大、财政支出压力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的一年。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既要充分看到做好今年财政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也要足够估计困难,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要深刻认识到目前财政形势的复杂性,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超前谋划,沉着应对,全面完成预算目标,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
2010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强化财政收入征管,严格目标考核,确保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努力提高收入质量;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经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今年全市财(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政总收入预算359.5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1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预算151.08亿元,比上年预计执行数增长18%。预计全市一般预算分成财力153.92亿元,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全部用于一般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12.1%。市五届八次全会确定的财政收入工作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
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今年经济财政工作的部署,在预算执行和各项工作中要注意突出“三条主线”。
1、突出保增长促转型主线。今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保增长的基本取向不变的前提下,更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保证基本支出、重点项目支出和民生支出的基础上,加大市、县(区)本级财政对经济发展的引导投入。要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我市经济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突出增收节支主线。今年既是经济财政运行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因素较多的一年,也是财政收支平衡十分困难的一年。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充分把握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继续狠抓增收节支不动摇。要狠抓收入征管,完善社会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健全征管手段,加强税源监控,不断健全以税收收入为主、各种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要狠抓支出结构优化,通过盘活存量、调优增量保重点支出。各级党政机关要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要压缩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严肃财经纪律,防止多开口子乱花钱。
3、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今年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民生政策多,需要的资金量很大,财政部门要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积极调度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办群众满意的事。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文化、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全市财政有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经济持续稳定回升势头。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中央和省在稳定去年政策的基础上,还将出台一些新的举措,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要抢抓机遇,认真落实,大力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有效投入。今年是我市的“项目推进年”,加大有效投入是确保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有关重大投资、基础建设、科技创新、节能环保、高效农业等重点项目,形成一批有效投资投入。要继续强化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充分利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找准项目载体,加强项目包装,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项目资金。要建立协同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加强项目储备,主动与上级部门汇报对接,确保向上争取资金继续较快增长。二是落实引导消费政策,扩大消费需求。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扩大内需都是经济工作的重点。要落实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努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组织做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财政资金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进一步简化程序,完善审核兑付办法,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外贸稳步回升。认真落实房地产行业相关税费政策,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研判,保持房地产行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支持旅游产品包装和促销活动,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强税收政策落实和调研工作,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好各项减税减费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创造更加宽松的财税环境。对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要加强宣传解读,抓好贯彻落实,及时兑现到位,支持企业发展。对税收政策调整给企业带来的困难要加强调研,深入剖析,对企业合理的利益诉求要及时向上反映,帮助争取政策扶持。
(二)积极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提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坚持以财政政策引导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促进财政增收,实现经济与财政的良性互动。一是大幅度增加产业引导投入。市财政在今年预算仍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对产业项目的政府引导资金,大幅度增加招引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的政府资金,大幅度提高对重大项目的支持与奖励力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市财政通过整合存量、新加增量,今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经费4.03亿元,比2009年增加3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开发区购置mocvd补贴和创投基金,1亿元用于支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4000万元用于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同时,对1亿美元和10亿元以上新增大项目免收建设阶段政府收费留成部分。二是突出产业扶持重点。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八大重点产业振兴和快速发展的要求,优化资金支持方向和环节,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强对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政策引导,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并对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大力支持信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担保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态。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支持做好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循环经济研发推广应用等工作。三是创新产业引导资金使用方式。对产业扶持项目,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重点项目储备库建设,大力推行竞争型分配方式,采取竞争立项或招标立项的办法,突出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择优扶持,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引导资金的乘数效应。继续支持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风险投资服务体系,改善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三)全力组织财政收入,确保财政持续稳定增收。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定今年的财政收入工作目标比人代会预算目标要高一些,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经济企稳复苏的宏观环境,在全省争先进位的目标责任,以及保障各项支出的客观需要,是积极稳妥的,是切实可行的,经过努力奋斗完全可以实现的。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征收机关抓好落实,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一是强化对收入组织工作的责任考核。各地要按照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尽早分解收入任务,落实到各层各级和征收机关,建立责任制。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数量和质量。基于我市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比偏低的现状,今年市政府将税收收入列入工作考核目标,对各县(市、区)和税务部门下达税收收入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协同税务部门将税收任务打足靠实,细化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应收尽收。二是继续强化非税收入征管。随着国家取消和停征部分基金收费项目,非税收入增长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通过规范收缴、控制减免、加强考核等措施,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市政府将研究完善非税收入征收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各执收单位的征收计划和相应责任。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的超收部分,探索更加合理的考核基数和超收奖励政策,对征收不足的也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重点是与单位的项目经费挂钩,从而激励各部门单位强化征收,确保非税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三是加强收入的监控分析。继续开展行业纳税评估,对纳税数额明显偏低的行业和低于行业水平的企业要重点跟踪,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重点税源、新增税源的分析监控,特别是跟踪新投产项目的进度,挖掘新税源增长点。要深入研究分析财政收入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税收收入的比重,促进地方财力有效增长。
(四)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稳定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按照“三个优先”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投入的各项规定,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2010年市财政统筹安排1.2亿元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支持农村道路桥梁建设、河塘整治、改水改厕、村庄保洁绿化,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在全省率先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继续支持小康村、市级示范村创建。支持重大动物防疫防治、防灾减灾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大力支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落实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扶持政策,提升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现代化水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支持农业招商引资,加快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涉农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民就业培训投入力度,完善培训补助政策。继续支持农村扶贫工作,加快贫困镇村脱贫步伐。五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认真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完善村级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扶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加强对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引导,促进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利益连接机制,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土地增值的收益。落实对农村金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农村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认真做好“两税”划转后的基层财政工作,确保“两税”征管工作顺利衔接。
(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将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让老百姓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一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政策延长执行一年,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市财政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6000万元,支持完善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构建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以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家庭”和被征地农民等为重点,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提高就业援助的针对性。支持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2009年每人每月基本养老金的10%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力争基本实现适龄农民参保全覆盖。按照省里要求,要确保参保人员财政补助每人每年不低于30-50元,60岁以上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积极推进老年事业发展,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市财政对市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农村敬老院建设给予补助,继续完善市区“三无”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制度。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大对残疾人技能培训和就业的扶持力度,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对企业持独生子女证退休职工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加大社会福利和救助力度。完善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市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340元,除邗江外,市区城乡低保标准实行一体化;各县(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210元。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的动态管理,及时启动物价动态补贴机制。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市财政继续设立临时救助基金,对患重大疾病和遭受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的困难对象加大应急救助力度,对市区城市低保对象实行常见病常用药资助制度。
(六)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公共财政的发展方向,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基准定额提高到小学370元、初中610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扶困助学机制,市区新招宏志班10个,对市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伙食费,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支持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续支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二是完善公共医疗制度。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及基本药物制度建设。2010年市财政已经安排1000万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县、区级财政也要切实履行保障责任,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的前提下,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转。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参保率,支持大学生属地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50元,财政补助不低于120元。继续实施重大疾病防控,推进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三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继续支持古城保护和文化博览城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支持市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支持“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服务和保障工作。四是积极提升城市功能。支持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城区新建一批邻里中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市区“五改一解”,对老小区、老城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旱厕等改造给予补助,支持公房解危,加快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支持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支持创建国家生态市和森林城市。五是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应急管理系统,强化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监管,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打造“平安**”、“法治**”。继续落实对口援建等各项资金。
(七)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按照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要求,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运行监督,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抓好市区财政体制的落实和跟踪调研工作,确保新体制平稳运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内容,细化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将改革推进到市区各级所有执收单位和所有非税收入项目,做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国库管理制度,逐步撤销市级单位基本账户,全面实施市级公务卡改革,深入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健全完善预算控制、依法采购机制。二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财政部门要切实提高管好“蛋糕”的能力,加强预算执行控制,除了政策性增支和市委市政府确定必须增加的经费之外,一律不追加预算。建立预算追加预审核制度,各单位申请追加的项目必须先经财政部门进行预审。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人、车、会、接待等一般性经费的增长。加强机关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机关”。三是加强资产和财务管理。强化会计人员教育和培训,促进提升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切实履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各项配套制度,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房出租统一由市产权交易中心对外招租,租金全部进入财政笼子。四是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对存量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对增量资金优化投向,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修订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涵盖资金预算安排、项目申报、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绩效监管的制度体系,使每一项专项资金都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五是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研究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加强对民生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等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提高绩效评价对预算安排的影响力。六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继续推进财政监督长效机制建设,构建“大监督”格局,逐步从事后监督向事前和事中监督延伸,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预警和防范功能。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增强预算透明度。严格内部监督与控制,定期组织财政资金安全检查。七是加快财政信息化步伐。按照全省进度安排,加强财政政务系统、财政业务信息系统和财税库银联网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市区财政收入分析系统,开发全市财政收入分析系统,强化社会综合治税功能。八是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积极参与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研究建立政府性融资预警监测和管理措施,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八)切实强化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流财政团队。
不折不扣地完成财政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全体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以向沈浩同志学习为契机,大力弘扬“理财为公、服务为民”的财政价值观,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流的团队,建设一流机关。一是高度重视思想和素质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武装财政干部的头脑,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不断为财政科学发展注入活力。要加快建设学习型机关,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和业务技能。二是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优良作风,按照王燕文书记提出的“积极地干、务实地干、执着地干”的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定下来的工作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扎扎实实抓出成效。三是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要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扎实推进以财政内部控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营造干部“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氛围,进一步增强财政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同志们,今年是**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发展的奠基之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为建设“创新**、精致**、幸福**”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财政局局长在2019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财政局局长在2019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去年全市财政工作,分析当前的财政形势,部署今年的财政收支任务和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X市长、X市长会前专门听取了市财政局的汇报,待会儿,X市长将亲临本次大会看望大家,并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市财政局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一、20xx年全市财政工作情况
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狠抓增收节支,支持经济发展,全力保障“三农”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工作的各项任务,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围绕全年预算目标,全力以赴抓好增收节支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急剧下滑的严峻局面,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迎难而上,冷静应对,一着不让抓好收入征收工作,有效保障各项重点支出,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超额完成了增长16%的工作目标。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10.09亿元,跨越300亿元大关,增加43.89亿元,增长1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8.08亿元,跨越120亿元大关,增加23.25亿元,增长22.2%,超省均增幅4个百分点。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51.48亿元,增加25.02亿元,增长19.8%,完成预算变更数的112.8%;政府性基金支出62.43亿元,增长6.4%;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3.52亿元,增长21.3%。收入方面:市县两级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市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71.94亿元,增长17.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88亿元,增长23.1%。县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38.15亿元,增长1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20亿元,增长21%。
XX区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3.1%、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5.5%;维扬区财政总收入增长23%;XX市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6.5%,分别在县(市、区)处于领先位置。市和3个县(市)因收入增长较快、贡献较大受到省政府表彰,其中,XX、XX市被授予“财政收入新增贡献先进单位”,XX市、XX县被评为“财政收入增收表彰单位”。在收入组织工作中,各地认真落实目标责任制,积极完善征管机制,市级完成了社会综合治税二期工程,建立了非税收入征管激励考核机制,市区、仪征、化工园区积极落实契税滞纳金征收政策,全市契税征收入库率大幅度提高。支出方面:各地各部门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实现了一般性支出增长的控制目标。积极保障市委、市政府明确的重点工作,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财力,加强资金调度,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相关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平均水平。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中,环境保护支出5.35亿元,增长36.3%;支持经济发展等支出11.29亿元,增长35.8%;医疗卫生支出7.87亿元,增长30.6%。
(二)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着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各级财政部门主动适应经济形势变化,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大有效投入,支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灵活、定点调控的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加强扩内需保增长项目申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市局出台了向上争取资金考核办法,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扩大内需、产业振兴、科技创新等重点项目强化包装和推介,市区全年向上争取资金总额5.1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全市争取地方债券2.8亿元,全部用于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我市6个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进入国家首批“太阳能屋顶计划”,获批项目和补助资金均列全省第一。四个县(市)向上争取工作也取得显著成绩,并多渠道筹集配套资金,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我市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做法在全省财政工作
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二是加大财政引导重点产业发展投入。市财政预算安排科技创新专项经费1.03亿元,重点支持园区产业升级、大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发展和领军人才引进。安排财政专项资金5660万元,继续大力支持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商贸业、高效农业、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支持调结构促转型。XX财政注入资金6000万元,支持成立X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服务科技成长型、初创型、高增长型企业发展。仪征市预算安排1000万元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支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三是支持地方金融担保业建设。落实省有关金融担保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地方金融和担保体系建设。市财政安排7000万元用于市信用联社改制的政府注资,筹措资金3000万元支持**X担保公司注册和运作,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服务。继续扩大市担保中心担保规模,20xx年新增担保贷款中小企业107家,担保额2.83亿元。XX区建立健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农村小额贷款服务、村镇银行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开发区、化工园区财政局采取多种筹资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全力支持园区发展。四是全面落实积极的财税政策。组织实施增值税转型、燃油税等税费改革,落实出口退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取消和停征部分基金收费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税费负担。20xx年全市批准一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退税2.2亿元,比上年增加1.9亿元,惠及高新技术、再生资源、数控机床、地方金融等17个行业。积极落实房地产交易营业税、契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居民购买自助性、改善性住房,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
“以旧换新”财政补贴政策,全市共审核兑付补贴资金7880万元。仪征市围绕“项目建设推进年”实施“一票制”收费规定,切实防止增加企业负担。
(三)围绕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支持办好各项惠民实事工程,以更大的力度保民生保稳定。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市区建立了70岁以上“三无”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制度,12647名老人领取了老年居民养老补贴。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市区出台了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市财政筹集资金1亿元,支持完善基本住房保障体系,落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房解危等各项政策。仪征、XX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二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帮扶困难群体,继续完善城乡低保、临时困难救助、困难学生资助、残疾人帮扶、农村五保、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等一系列政策制度,让困难群众享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扶持老年事业发展,对社区居家养老中心建设给予补助,对百岁以上老人发放
“尊老金”。三是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阶段性降低企业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率和特困群体参保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稳定用工。市级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7000万元,重点增加公益性岗位购买数量,加大小额担保贷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培训的力度,大力支持就业创业。四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增加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对文化艺术中心、区域供水、城乡绿化、老小区整治、农贸市场改造、公交优先等重点项目给予保障,落实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试行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在医疗保险基金中建立基本药物零差价补偿机制,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筹措1000万元专项用于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五是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市财政继续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农村道路、环境整治、农桥建设、水利重点工程等办实事项目,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支持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4.4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2万亩;对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给予奖补,全年新增815个;继续向农民发放补贴,累计发放水稻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2.87亿元,惠及农民285万人;深化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争取中央、省农业保费补贴4227万元,通过
“一折通”支付理赔3870万元。
(四)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积极稳妥推进财政改革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继续对财政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财政体制,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收缴等改革,优化财政运行机制。一是实施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研究出台了新一轮市区财政体制,进一步细化市、区政府间的财权和事权,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引导市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二是深化部门预算制度改革。完善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制度,按照“大稳定,小调整,有突破”的思路,细化机关事业单位公用经费定额,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尝试执收单位收支脱钩,将非正式用工人员经费列入部门预算管理,首次将政府采购预算纳入预算执行系统。三是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进一步规范市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对各执收单位征收质量进行考核,积极推进市区乡镇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XX区积极构建区、镇非税收入征管网络,建立非税收入项目数据库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四是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市级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全市乡镇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范围不断扩大。XX市率先完成镇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镇级部门的各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单一账户管理体系,比省规定时间提前一年。
(五)围绕财务资产管理规范有效,依法依规强化财政监管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开展市级“机关管理促进年”活动,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市级机关财务和资产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强化财务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会同相关主管部门,认真查找市级机关财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修订、补充了30多项制度,做到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管资产。联合市纪委、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了《**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公开招租暂行办法》,对公有房屋出租由市产权交易中心统一对外招租,租金纳入财政管理。出台了《**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评价标准》,促进各单位不断完善财务基础工作。二是加强财政财务监督检查。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全市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全市共查出“小金库”发生额4410万元,通过收缴入库、罚款、责令整改等措施予以处理,严肃了财经纪律。开展全市财政资金安全检查,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运转监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强化对注册会计师、产权交易等行业的管理和监督。开展高效农业、社区卫生服务、职业教育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三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监管。对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实行全过程监管和竣工决算审查,对市文化艺术中心、跳水游泳馆等项目实行代建制管理,对老小区整治、农贸市场改造和部分城建重点项目派驻财政现场代表,做好苏中
XX机场工程前期评审工作,切实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积极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措施。配合市纪委印发了《关于开展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十项要求专项工作的通知》,开展厉行节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完善党政机关出国经费、会议经费、公务用车、接待经费等管理办法,从严审核,严格控制,均实现年初制定的压缩指标。五是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规范财政行政行为。
在推进财政各项工作时,始终坚持将抓业务工作与抓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20xx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核心,坚持不懈地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财政干部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廉洁理财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市会计师事务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立了行业党委。高度重视内部管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完善权力内控体系,推行网上电子监察,进一步规范财政权力运行。
20xx年全市财政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既是全市财政干部奋发努力、勇于开拓的结果,也是市级各机关单位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财政局党组,向全市财政干部职工和市级各机关单位的财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源经济水平还不高,新兴产业规模不够大,县域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二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偏低,可用财力增长低于财政收入增幅;三是刚性支出措施密集出台,部分县(市、区)财政比较困难,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较大。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年的财政形势和目标要求
20xx年宏观经济将呈现企稳回升的走势,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逐步进入平稳增长的轨道。为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的发展目标,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我省着力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后金融危机阶段的发展战略,提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精致**、幸福**”。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宏观经济环境改善,都将为我们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尽管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好于去年,但受全球需求不足、产能过剩、通胀预期等不利影响,经济复苏之路并不平坦,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财政增收难度仍然很大。同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新增项目多,资金需求量很大。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安排预算时,要将新的减收增支因素充分考虑,提前谋划应对措施。收入方面:一是我市工业经济增幅和效益仍在相对低位运行,财政收入对房地产业过于倚重,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收入较高增幅的难度加大;二是国家取消或停征部分基金收费,政策性收费收入呈下降趋势;三是专项收入政策调整,如取消废水超标加倍排污费,以及废气大户治理达标,相应收费减少。支出方面:增支的压力主要是保民生、保发展等支出需求较多,一是绩效工资问题,去年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今年实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财政将构成相当大的压力;二是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各项政策,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三是加大财政对产业振兴、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引导投入,需要财政安排更多的资金,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统筹城乡发展也需要财政给予重点保障;四是加强“三农”、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重点环节,都需要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因此,今年仍是财政增收难度大、财政支出压力大、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的一年。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既要充分看到做好今年财政工作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信心;也要足够估计困难,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要深刻认识到目前财政形势的复杂性,坚定战胜困难的决心,超前谋划,沉着应对,全面完成预算目标,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局。
20xx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支持**“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继续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的方针,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强化财政收入征管,严格目标考核,确保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努力提高收入质量;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继续推进财政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根据中央和省市关于今年经济财政工作的部署,在预算执行和各项工作中要注意突出“三条主线”。
1、突出保增长促转型主线。今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保增长的基本取向不变的前提下,更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在保证基本支出、重点项目支出和民生支出的基础上,加大市、县(区)本级财政对经济发展的引导投入。要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推动我市经济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2、突出增收节支主线。今年既是经济财政运行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因素较多的一年,也是财政收支平衡十分困难的一年。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充分把握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继续狠抓增收节支不动摇。要狠抓收入征管,完善社会综合治税长效机制,健全征管手段,加强税源监控,不断健全以税收收入为主、各种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要狠抓支出结构优化,通过盘活存量、调优增量保重点支出。各级党政机关要继续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要压缩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严肃财经纪律,防止多开口子乱花钱。
3、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主线。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今年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民生政策多,需要的资金量很大,财政部门要始终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财力配置,积极调度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办群众满意的事。要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科技、文化、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和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全市财政有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巩固经济持续稳定回升势头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稳定,中央和省在稳定去年政策的基础上,还将出台一些新的举措,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要抢抓机遇,认真落实,大力推进,为**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加大有效投入。今年是我市的“项目推进年”,加大有效投入是确保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扩内需保增长的一系列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有关重大投资、基础建设、科技创新、节能环保、高效农业等重点项目,形成一批有效投资投入。要继续强化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充分利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优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吃透政策精神,找准项目载体,加强项目包装,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项目资金。要建立协同机制,突出地方特色,加强项目储备,主动与上级部门汇报对接,确保向上争取资金继续较快增长。二是落实引导消费政策,扩大消费需求。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扩大内需都是经济工作的重点。要落实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努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组织做好家电下乡、家电
“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下乡等财政资金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进一步简化程序,完善审核兑付办法,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促进外贸稳步回升。认真落实房地产行业相关税费政策,继续支持居民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研判,保持房地产行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继续支持旅游产品包装和促销活动,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三是加强税收政策落实和调研工作,提升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好各项减税减费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创造更加宽松的财税环境。对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要加强宣传解读,抓好贯彻落实,及时兑现到位,支持企业发展。对税收政策调整给企业带来的困难要加强调研,深入剖析,对企业合理的利益诉求要及时向上反映,帮助争取政策扶持。
(二)积极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提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坚持以财政政策引导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促进财政增收,实现经济与财政的良性互动。一是大幅度增加产业引导投入。市财政在今年预算仍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对产业项目的政府引导资金,大幅度增加招引科技创新型领军人才的政府资金,大幅度提高对重大项目的支持与奖励力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市财政通过整合存量、新加增量,今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经费4.03亿元,比20xx年增加3亿元,其中:2亿元用于开发区购置mocvd补贴和创投基金,1亿元用于支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4000万元用于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同时,对1亿美元和10亿元以上新增大项目免收建设阶段政府收费留成部分。二是突出产业扶持重点。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八大重点产业振兴和快速发展的要求,优化资金支持方向和环节,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强对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信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政策引导,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并对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大力支持信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担保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态。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支持做好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循环经济研发推广应用等工作。三是创新产业引导资金使用方式。对产业扶持项目,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重点项目储备库建设,大力推行竞争型分配方式,采取竞争立项或招标立项的办法,突出重点产业和关键环节,择优扶持,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引导资金的乘数效应。继续支持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风险投资服务体系,改善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三)全力组织财政收入,确保财政持续稳定增收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定今年的财政收入工作目标比人代会预算目标要高一些,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1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上述目标综合考虑了经济企稳复苏的宏观环境,在全省争先进位的目标责任,以及保障各项支出的客观需要,是积极稳妥的,是切实可行的,经过努力奋斗完全可以实现的。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征收机关抓好落实,确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一是强化对收入组织工作的责任考核。各地要按照市政府下达的工作目标,尽早分解收入任务,落实到各层各级和征收机关,建立责任制。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财政收入的数量和质量。基于我市一般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占比偏低的现状,今年市政府将税收收入列入工作考核目标,对各县(市、区)和税务部门下达税收收入任务。各级财政部门要协同税务部门将税收任务打足靠实,细化分解,落实责任,确保应收尽收。二是继续强化非税收入征管。随着国家取消和停征部分基金收费项目,非税收入增长面临很大的困难,但是通过规范收缴、控制减免、加强考核等措施,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市政府将研究完善非税收入征收激励和约束机制,明确各执收单位的征收计划和相应责任。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的超收部分,探索更加合理的考核基数和超收奖励政策,对征收不足的也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重点是与单位的项目经费挂钩,从而激励各部门单位强化征收,确保非税收入稳定较快增长。三是加强收入的监控分析。继续开展行业纳税评估,对纳税数额明显偏低的行业和低于行业水平的企业要重点跟踪,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重点税源、新增税源的分析监控,特别是跟踪新投产项目的进度,挖掘新税源增长点。要深入研究分析财政收入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税收收入的比重,促进地方财力有效增长。
(四)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市区率先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稳定增加财政支农投入。按照“三个优先”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三农”投入的各项规定,继续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20xx年市财政统筹安排1.2亿元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支持农村道路桥梁建设、河塘整治、改水改厕、村庄保洁绿化,大力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在全省率先实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继续支持小康村、市级示范村创建。支持重大动物防疫防治、防灾减灾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大力支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落实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扶持政策,提升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现代化水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支持农业招商引资,加快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涉农补贴政策。加大对农民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民就业培训投入力度,完善培训补助政策。继续支持农村扶贫工作,加快贫困镇村脱贫步伐。五是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认真抓好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完善村级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大学生村官”工作,市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扶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加强对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引导,促进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利益连接机制,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流通、土地增值的收益。落实对农村金融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农村小额贷款担保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建立健全农业担保体系。认真做好“两税”划转后的基层财政工作,确保“两税”征管工作顺利衔接。
(五)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将新增财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让老百姓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一是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政策延长执行一年,引导和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各种服务业加快发展。市财政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6000万元,支持完善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构建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以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零转移家庭”和被征地农民等为重点,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提高就业援助的针对性。支持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20xx年每人每月基本养老金的10%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力争基本实现适龄农民参保全覆盖。按照省里要求,要确保参保人员财政补助每人每年不低于30-50元,60岁以上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积极推进老年事业发展,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步伐,市财政对市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农村敬老院建设给予补助,继续完善市区“三无”老年居民生活补贴制度。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大对残疾人技能培训和就业的扶持力度,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对企业持独生子女证退休职工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加大社会福利和救助力度。完善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市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340元,除
XX外,市区城乡低保标准实行一体化;各县(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210元。加强对低收入家庭的动态管理,及时启动物价动态补贴机制。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市财政继续设立临时救助基金,对患重大疾病和遭受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的困难对象加大应急救助力度,对市区城市低保对象实行常见病常用药资助制度。
(六)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公共财政的发展方向,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基准定额提高到小学370元、初中610元。支持实施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扶困助学机制,市区新招宏志班10个,对市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伙食费,对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支持进城务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继续支持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二是完善公共医疗制度。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居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及基本药物制度建设。20xx年市财政已经安排1000万元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县、区级财政也要切实履行保障责任,确保改革顺利推进。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的前提下,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转。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参保率,支持大学生属地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50元,财政补助不低于120元。继续实施重大疾病防控,推进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三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继续支持古城保护和文化博览城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支持市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有线电视
“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支持“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的相关服务和保障工作。四是积极提升城市功能。支持和谐社区建设,健全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城区新建一批邻里中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投融资服务平台。支持市区“五改一解”,对老小区、老城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旱厕等改造给予补助,支持公房解危,加快区域供水工程建设。支持公交优先战略,进一步改善公共交通。
支持创建国家生态市和森林城市。五是保障社会安全稳定。支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应急管理系统,强化食品药品、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安全监管,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积极打造
“平安**”、“法治**”。继续落实对口援建等各项资金。
(七)稳步推进财政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按照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要求,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运行监督,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抓好市区财政体制的落实和跟踪调研工作,确保新体制平稳运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编制内容,细化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将改革推进到市区各级所有执收单位和所有非税收入项目,做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国库管理制度,逐步撤销市级单位基本账户,全面实施市级公务卡改革,深入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政府采购预算,健全完善预算控制、依法采购机制。二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财政部门要切实提高管好“蛋糕”的能力,加强预算执行控制,除了政策性增支和市委市政府确定必须增加的经费之外,一律不追加预算。建立预算追加预审核制度,各单位申请追加的项目必须先经财政部门进行预审。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人、车、会、接待等一般性经费的增长。加强机关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机关”。三是加强资产和财务管理。强化会计人员教育和培训,促进提升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切实履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各项配套制度,完善监管制度体系。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房出租统一由市产权交易中心对外招租,租金全部进入财政笼子。四是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对存量资金加大整合力度,对增量资金优化投向,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修订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涵盖资金预算安排、项目申报、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绩效监管的制度体系,使每一项专项资金都有相应的制度作保障。五是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研究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加强对民生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建设等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提高绩效评价对预算安排的影响力。六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继续推进财政监督长效机制建设,构建
“大监督”格局,逐步从事后监督向事前和事中监督延伸,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预警和防范功能。自觉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增强预算透明度。严格内部监督与控制,定期组织财政资金安全检查。七是加快财政信息化步伐。按照全省进度安排,加强财政政务系统、财政业务信息系统和财税库银联网系统建设。继续完善市区财政收入分析系统,开发全市财政收入分析系统,强化社会综合治税功能。八是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积极参与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管理,研究建立政府性融资预警监测和管理措施,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八)切实强化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流财政团队
不折不扣地完成财政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于全体财政干部的综合素质。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以向沈浩同志学习为契机,大力弘扬“理财为公、服务为民”的财政价值观,坚持不懈地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流的团队,建设一流机关。一是高度重视思想和素质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理论武装财政干部的头脑,推进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不断为财政科学发展注入活力。要加快建设学习型机关,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和业务技能。二是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奋发有为的优良作风,按照XX书记提出的“积极地干、务实地干、执着地干”的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对定下来的工作一项一项抓好落实,扎扎实实抓出成效。三是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要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扎实推进以财政内部控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开展经常性警示教育,营造干部“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氛围,进一步增强财政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同志们,今年是**总体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二五”发展的奠基之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为建设
“创新**、精致**、幸福**”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市财政局长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务实进取 开拓创新 确保完成2006年各项财政工作
——市财政局长在全市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的主题是:贯彻落实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5年全市财政工作,分析当前财政经济形势,部署2006年工作任务。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很重视,##书记亲自到会,将作重要讲话。下午,我们将根据#书记讲话精神,结合区县财政存在的共性问题座谈交流今年财政工作。
2005年全市财政工作情况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坚持统筹兼顾,积极创新思路,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致力于加快发展,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格局。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总规模突破##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口径增长##%,基金收入##亿元,上划中央收入##亿元,财政总收入为##亿元(还原全部出口退税因素后为##亿元),同口径增长##%。二是财政收入结构得到改善,全市税收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主体税种支撑作用明显,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维税、契税七个税种共完成#亿元,增长#%,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为#%。三是市、区、县财政收入呈现共同增长、协调发展格局。其中:区县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同口径增长#%。从收入总量上看,#区超过#亿元,#区、#区超过#亿元;从收入增幅看,#区、#区、#县、#区增幅超过#%。四是财政保障能力增强,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一般预算支出#亿元,同口径增长23.64%,加上基金支出67.31亿元,财政总支出258.98亿元,同口径增长23.2%。其中:区县财政支出130.48亿元,同口径增长27.7%。全市公共性支出比重提高,保障了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支持了改革和经济发展。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促进全市经济新一轮发展
1、正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调整机遇,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做大财政蛋糕。市本级安排资金#亿元,用于落实##开发的各类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鼓励技术创新等,安排#万元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万元用于外向型经济发展专项补助,#万元用于三产专项及贴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口退税改革政策,及时调度资金,全市出口退税#亿元,支持了外向型经济发展。各区县也根据各自财力状况,运用财政贴息、专项补助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拓宽民营企业及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形成国有、民营、外资“三资鼎立”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区根据#开发战略,成立了#开发区财政分局,参与研究制定相关财政政策,加强资金管理,优化服务方式,促进滨江开发。
2、完善产业和布局结构,逐步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五大支柱产业为支撑,都市型工业为补充的现代化产业格局。支持##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化工园区建设。鼓励发展城区经济、楼宇经济和都市型工业经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对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楼宇)建设改造给予一定额度的财政补贴,进一步增强资金进驻的吸引力。如:#区、#区、#区对楼宇实行规划先行、提升档次、强化服务,将楼宇按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实行属地管理,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市本级安排#万元用于全市旅游业发展。#区大力发展商贸经济,#路建材街形成规模,沃尔玛、百安居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先后落户,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县安排招商引资和外向型专项资金,利用“#节”等活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3、支持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市本级安排建设和维护支出#亿元,同口径增长#%。安排#亿元用于污水治理,提高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水平。安排#万元用于小城镇建设等。#区财政投入#亿元用于#桥融资,投入#万元搭建交通平台。#区安排#亿元城建资金用于#大道风光带、#遗址等工程建设。#区通过各种渠道投入#亿元用于城市建设与管理,有效的保障了社区建设、环境改造、城市管理等经费的需要。#县多方筹措资金#万元,重点支持道路、环境卫生、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县积极构建投融资平台体系,为在宏观调控形势下筹集更多资金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落实各项政策,让公共财政阳光惠及人民群众
1、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市本级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亿元,用于再就业和青年见习补贴、困难企业职工基本生活费、劳动保障网络建设等。认真执行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简化小额贷款担保程序,扩大覆盖面,鼓励和促进下岗人员自主创业。二是进一步加大扩面征缴和清欠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按规定养老金标准人均每月提高了#元。三是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济体系,安排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万元,保障了#万名城乡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四是完善医疗、教育、住房临时救助等各类专项补助制度,促进全市社会救济工作由单一的救济型向全面的保障型发展。落实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配合房管部门做好#套廉租房的建设储备,筹集到位廉租房建设资金#万元。各区县也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区制定了《关于#年来征地农转非人员实行养老生活补助资金的管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问题。#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共卫生机构和创建国家级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还建立了边缘群体救助资金,用于提高高龄老人生活补贴。
2、支持做好“三农”工作,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切实增加投入,市本级安排各项事业支出#亿元,支持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安排#万元用于农村八件实事,其中: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安排转移支付资金#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助资金#万元,农改水和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万元,农村低保补助资金#万元,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网络补助#万元。各级财政落实资金#万元,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市本级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用于“三农”的投入为#万元。市本级多渠道筹集3亿元资金用于“绿色##”工程建设。各区县也采取各种措施,为农民办实事,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区率先提前一年半为农民办成八件实事。#区安排资金#万元,主要用于镇、村、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建设以及设备配置,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开展农村合格药房创建,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救治网络,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病、吃药问题。#区财政补助#万元用于村镇灰色化道路建设,补助#万元用于危桥改造。#区、高淳县、#县、3区积极做好粮食直补资金发放工作,确定直补原则、范围、标准、资金兑付办法及时间要求,保证粮食直补工作按时完成。
3、履行财政职责,调度安排资金,与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减免困难家庭学生就学费用,将“助学券”政策辐射范围扩展至农村。在2004年向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居民低保家庭在校学生发放“助学券”的基础上,2005年政策扩大到农村居民低保家庭。减免部分或全部的学杂费、代办费、住宿费等。2005年下半学期,向#名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名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发放了“助学券”。二是做好住房补贴的审批与发放工作,推进住房制度改革。严格把关,仔细审核,最大限度地节约财政资金。2005年市本级累计审批企业离休干部住房补贴#亿元;累计审批行政事业单位住房补贴#万元。按市房改办签订的廉租房建设协议,拨付廉租房建设资金#万元。三是推进公务员津补贴制度改革,安排资金保证政策及时落实到位。
三、保障政权运转,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大局
全市公检法司支出#亿元,增长#%,保障了政法系统正常运转,以及创建最安全城市、设备购置、监所修建、落实“科技强警”“从优待警”政策和办案经费等。继续加大对部分基础薄弱区县公检法司转移支付力度,市本级安排#多万元用于区县“两庭”、派出所、综合治理以及网络建设等经费,促进了市、区(县)协调发展,确保了基层政权稳定。
全市教育投入#亿元,增长#%,用于教育布局调整、改造薄弱学校、厂校剥离补助、“村小提升工程”等;科技支出#亿元,增长#%,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业和创新能力建设、科普支出、市属科研院所科研经费补助等;文体广播事业费#亿元,增长#%,用于配套场馆建设,广播电视设备数字化改造、打造精品剧目、文博场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计划生育等各项;卫生支出#亿元,同口径增长#%,用于公共卫生单位设备购置、按国家规定对医疗单位的政策补助以及公共卫生事业、部分医院病房楼建设等。各区县也结合实际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的投入力度。##区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教育“##工程”,重奖了一批名师、名校、名校长,同时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以#大—#高校国家科技园为主的“##”建设和科技新品开发。#开发区服务大企业,做好厂校剥离工作,对驻区的#、#企业的所属中小学进行了剥离。
为保证市民燃气供应和公交车辆正常营运,市本级安排市政公用企业、设施各项补贴#亿元。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交通费补贴标准调整方案,提高了补贴标准;为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安排放心副食品专项资金#万元;安排粮食补贴资金#万元。
四、坚持公共财政取向,积极稳妥、协调推进财政改革
1、部门预算编制改革逐步深化。在前几年工作基础上,2005年市本级拟定了项目支出管理办法,从项目库设立、项目申报、审核、实施、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等方面予以明确;调整、完善了综合定额标准,预算编制进一步规范。#区、#区、#县也逐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改革,统一编制方法和程序,使各部门在编制时有据可依。其他区县也结合实际全力推进改革工作。
2、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按计划稳妥、有序推进。在机关工资统一发放、政府采购项目资金统一支付的基础上,2005年市级#家部门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占本级预算部门的1/3,为全面推开积累了经验。高淳县积极做好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支付中心转轨工作,将单位预算内外资金以及其他资金全部集中在“支付中心”统一管理,单位的各项支出通过直接或授权支付的形式由中心支付,账务核算由各单位自行管理,基本实现了财政资金一个“龙头”出水。
3、政府采购工作深入推进。通过简化程序、限时办理、创新采购操作方式以及全过程网络化管理,提高了采购效率。同时加大监管力度,首次开展了对定点供应商检查工作。实行市、区联动,促进全市政府采购全面开展。2005年政府采购规模#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亿元,增幅为#%,比预算节约资金#亿元,节约率为#%。#区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网上公示、纪委参与、专家评审等方式,确保政府采购工作的公开透明。
4、财政监督检查围绕服务于财政管理和改革开展工作。市政府出台了清理财税优惠政策以及规范财经秩序和税源转移行为的两个文件,将有利于规范财经秩序,制止违反规定争抢税源的行为。建立市本级财政收入监督保障机制,加强对本级预算收入重点征管部门和税源大户的监督检查力度,突出重点,有效开展财政专项检查。在对财政资金使用监督上,将重点放在财政为“五个统筹”所投入的资金上,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同时,市区县分别对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和个人拖欠公款等进行了全面清理。
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进一步推进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重点抓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的规范管理工作,出台管理文件,对#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名票据管理员进行培训,切实抓好源头控制。
6、贯彻中央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分配出口退税基数,保证了出口退税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有序进行。同时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联系,交流数据和信息,安排调度好退税资金,保证出口退税及时退付。
五、其他各项财政工作扎实推进,取得较好成绩
一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规范财政部门行政执法行为,区县财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开展面不断扩大;在会计管理方面,实施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级工作,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充实内容,实现了动态跟踪管理,努力提高会计的社会公信力;全市财政系统深入开展思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树立良好的服务型财政机关形象。江宁区全面推行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邀请省、市、县技术监督局领导和专家,研究、指导服务标准化立项和制定实施方案,重新梳理和归类编排财政各项管理和服务事项,建立了完善的服务标准体系。六合区财政局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扎实工作,努力提升财政部门的诚信形象、服务形象和勤政廉政形象,着力培养一支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财政干部队伍。在财政调研方面,完成了《关于##市财政教育调查与思考》、《##市郊县三农投入的现状和进一步完善的思路和对策》等近40余项重点调研课题。在2005“群众评议机关”活动中,##市财政局获得“人民满意机关”称号。
总结回顾一年来的财政工作,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以往较好的工作基础,得益于全市各级财政干部艰辛的努力,也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工作在财政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市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密切关注:
一是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财政收入及可用财力的增长影响较大。二是在经济发展上,2005年上半年,国家针对部分领域投资过热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使我市水泥等行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国家清理项目时,我市保住了一批项目,将有利于2006年投资增长,但新的大项目还不多,后劲不足。三是当前改革与发展任务很重,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较大。特别是部分区县财政状况不容乐观,财政资金供求矛盾仍很突出。为此,我们必须继续高度关注当前财政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利因素,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资金投向,服务市委、市政府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支持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
2006年财政预算安排和主要工作
2006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2006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重点是:紧紧围绕“两个率先”战略目标和“迎接##会,建设###”的总体要求,更加注重加快发展和促进富民相结合,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相结合,推进工业化和加快城市化相结合,大力引进外资和发挥民资作用相结合,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切实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因此,今年全市财政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和繁重。
2006年1月初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副省长就财政工作提出了四方面要求:一是要做大做好财政“蛋糕”。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指导财政工作,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同时又要坚决防止征收“过头税”,努力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较快增长,确保财政收入真实可靠。二是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放在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以人为本”和贯彻“五个统筹”上。坚持理财为民,注重保障群众利益,增加群众收入;支持“三农”工作和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保障财政资金的正确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革完善省对市县财政体制,鼓励加快发展,增加收入;巩固和发展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成果,增强外贸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大力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扎实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四是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对财政风险特别是乡村债务要高度重视,尽早采取措施,主动加以解决。要坚决制止新债发生,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办一切事业;要多渠道化解老债,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加以化解;要建立防债化债长效机制。省财政厅#厅长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财政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服务第一要务,坚持富民优先,坚持理财为民,坚持有保有压,坚持改革创新;增强五个方面的能力,既依法行政的能力、服务发展的能力、增收节支的能力、防范风险的能力和团队建设的能力;省级新增财力主要投向百姓,投向“三农”,投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投向重点社会事业发展,投向重大改革。
按照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思路及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2006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央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研究财政工作,支持经济发展;做好财政收入组织工作,确保收入平稳增长,做大财政蛋糕;坚持财政收支平衡,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压缩一般性支出增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关注人民群众利益,加大并逐步规范转移支付,促进城乡经济、区域经济以及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结合今年全市经济发展状况,考虑出口退税增加等因素,年初市人代会通过的财政收入预算为: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加上基金收入#亿元,上划中央收入#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同口径增长#%。
2006年,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顺利实现和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对支持发展、促进富民、实现“两个率先”、深化各项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统一和解放思想,认真贯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时俱进,以思想率先促进观念率先,认真研究财政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工作中要有创新、有突破。2006年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谋划生财之道,探索新的财政扶持方式,进一步支持经济发展
各级财政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助手,运用好财税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1、落实好促进#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等各项政策措施。结合优惠政策清理,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对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挖掘隐性财源,重点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出口退税政策的跟踪研究,寻求促进外贸出口、缓解财政压力、提高企业效益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新途径;通过政策资金引导,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以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总量的目的。
2、继续创新财政支持手段和方式,有效地促进我市经济和谐发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杠杆和财税政策来支持市场经济主体的发展,积极引导民间资金、信贷资金等社会资金的投入;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更好地服务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我市经济实现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同步增长。正确处理好“取与予”、“集中与分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配合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以及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的导向作用,有效推动经济发展。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切入点,研究新思路,制定新办法,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努力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城区与郊县、经济和社会之间发展;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能耗高、附加值低、国家禁止的项目,财政不予支持。在申报财政补助资金条件上,注重考核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指标,对国家、省鼓励投资的项目加大扶持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土地市场秩序的整顿,推进土地出让金管理改革。
3、更新理念,支持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融资手段创新,有效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扶持部分经营性项目的市场化运作,鼓励集团采取BOT(建设、运营、转让)、BT(建设、转让)等创新的融资手段,盘活存量资产,筹措现阶段建设所急需的资金,缓解当期资金困难,更好地推进城市项目建设,逐步将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建设工程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管理,推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理财思路,进一步体现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要求
各级财政要切实为民当家理财,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增加社会公共支出,为建立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逐步健全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基金扩面征缴工作,按规定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二是确保就业和再就业资金投入,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调整资金使用结构,逐步提高就业和再就业支出比重,加强各项补贴资金的审核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完善困难群体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研究建立城乡困难群体大病、重病救助制度,将医疗救助面扩大到农村和低保边缘群体;做好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资金安排工作。四是研究适应市场机制的卫生系统财政补助政策,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的投入,着力构建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救治网络。
2、继续加大“三农”投入,进一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财政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事业支出重点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发展的差距。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和方式,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品牌和无公害农业的投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坚持科技兴农,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支持加快“绿色##”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做好农村八件实事工作。在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探索财政对农民直接补贴办法,减少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补贴,扩大直补范围,促进农民增收。做好农村危房改造、改水改厕工作,加强对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市对困难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视农村五保户生活和乡镇敬老院建设,研究制定农村低保户和贫困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办法,逐步建立适应郊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
3、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压缩一般性支出。各级财政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保证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公共事业发展的投入需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对免费开放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安排必要的资金。要切实保障政府正常运转和政权建设。各级政府要保证公务员工资按时发放。强化政府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性。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人、车、会”支出,加强对财政供养人员的经常性监督和审核,严格管理,控制人员经费膨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继续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严厉制止各种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
4、进一步推进各项财政制度改革,促进财政事业可持续发展。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快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加快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扩大政府采购的范围和规模,对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设立“小金库”的要严肃查处。2006年,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有关精神的具体要求,努力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
一是按照公共财政的内在需求,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实行零基和综合预算,进一步细化预算,清理财政供给范围,完善综合定额标准,规范项目管理,探索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的准确性和约束力。二是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部署,在市本级全面实施集中支付,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探索建立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系统。三是按照“拓展规模、协调发展、规范运行、建立机制”的思路,继续深化政府采购改革,不断完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四是继续推进财政收费票据管理改革,扩大结报范围,抓好“源头”控制。五是做好财政体制调整的相关准备工作。省对市财政体制将于2006年到期。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预计新一轮省对下体制总体上仍将会集中部分新增财力,我们将与各区县加强沟通,及时通报省体制调整进展情况和有关信息,各区县财政也要及时向政府做好汇报和宣传工作,同时与税务部门加强沟通,采取措施,在财政收入的征管上既要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又要确保地方既得利益,切实做好体制衔接工作。关于市对各区县财政体制,我们将针对现行体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按照市、区、县共同发展的原则,提出调整和完善的方案,以进一步促进市、区、县经济和财政的平稳、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各区县也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共同保证财政体制平稳运行。
三、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规范财政管理
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做到财政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要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依法监督贯穿于整个财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强法制宣传和培训,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能力。
近年来,区县财政在发挥财政职能、出谋划策促进经济发展、依法理财、锐意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最近,市审计局就2004区县财政审计综合情况向市政府进行了通报,主要包括:一是财政收入不真实,财政信息不准确;二是预算管理力度不够,部分资金的后续管理使用脱离了人大监督;三是不能严格遵守财政政策,打政策“擦边球”;四是政府债务较多,财政偿债负担较重;五是财政内控制度不健全,基础管理工作不规范。各区县财政部门要认真对照检查。下面我根据审计提出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1、切实做大财政“蛋糕”,增加有效财力
只有提高收入的组织程度,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真实可靠和任务的如期完成,才能为国民经济、政权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财力保证。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正确看待财政收入增长问题。
近年来,部分区县单纯追求做大“蛋糕”,违反规定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造成无序竞争;同时,税收成本居高不下,干扰了正常的财经秩序。财政收入的表面繁荣掩盖了可用财力实际困难的事实,从长远看,将影响全市的投资环境,影响相关地区甚至是全市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市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2005年以#政发[200#]###号文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加强税源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区县、各部门严格执行文件规定。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一是要正确处理科学发展观和“两个率先”的关系,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良性机制。在财政收入目标的制定上坚持实事求是,既要充分考虑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放眼长远,防止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盲目攀比,随意提高收入指标。
二是要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高度重视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相互抢挖税源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财税秩序,清理税收优惠政策,防止税收无序流动和税源流失,确保收入真实可靠,真正增加可用财力。
三是要继续做好财政收入的组织工作,杜绝财政虚收、空转,依法做到应收尽收,应退尽退。探索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继续做好政府性基金和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工作。
2、积极防范财政风险,有效控制债务
据目前不完全统计,2004年全市显性债务总额为##亿元,其中:直接显性为##亿元,或有显性##亿元。县乡(镇)两级政府直接显性债务为#亿元,约占全市直接显性债务的#%。全市#个乡镇有政府债务#亿元,平均每个乡镇#多万。债务种类主要有政府集资,学校贷款,公益事业、为企业担保、兑付合作基金会欠款、工业园区基本建设贷款等。这些债务对经济状况好的区县乡镇,偿还能力相对较强;对于薄弱区县,财政平衡比较困难,承受力脆弱,压力更大。而且少数区县财政还存在隐性赤字,支出挂账,城建投融资规模过大,这些都形成了财政的潜在风险。财政是公共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各区县要积极研究有效办法,防患于未然。
一是要统一认识,增强地方政府防范债务风险意识。发展经济,适度举债用在刀刃上是可以的,但还债一定要讲信誉。我们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财政承受能力、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的关系。增强财政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当前要坚决控制新债,同时分清情况,明确责任,逐年规划,多策并举,化解老债。
二是要逐步建立理顺政府债务的管理体制。目前区县政府多头举债,分散使用,调控不力,但要财政兜底。因此要研究归口管理办法,实行政府债务全口径风险管理和报告制度,真实反映和预测财政风险的程度和发展趋势,及时制定规避和消化风险的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消化基层政府债务。
三是逐步建立地方债务预警体系。可以考虑建立债务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如:负债率=负债金额/GDp、债务偿付率=偿还金额/当年可用财力。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偿债准备金制度。目前省级、市级政府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建立了一部分偿债准备金。今后,我们不仅要建立基金,而且要有计划地使用,结合实际情况,归还部分银行借款,减少政府贴息。
四是要完善债务管理和报告制度,加强约束。建立健全数据统计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约束机制,尤其是大项目要进行听证,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要建立债务担保的约束机制,加强举债项目财务管理、绩效考核,加强责任追究制度。
五是要建立投融资新体制,发挥民间资本优势,降低门槛,财政资金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来源。
最近我们就政府债务问题专题向政府报告,提出了规范债务管理的意见并拿到这次会议上讨论,将作为今后我市加强债务管理的指导性意见。
3、加强财政监督及内部控制,促进财政改革不断深入
近年来,各级财政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进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这对我们财政内部配套措施和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财政要紧扣财政管理与改革,推进财政监督体制的创新,建立健全涵盖财政收支、运行全过程监测、预警、分析、规范的监督运行新机制。
一是要逐步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确保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各环节做到公正、公平,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财政专项支出的监督,对重点财政资金项目的预算编制、拨付、使用效益开展有效性监督。要充分发挥账户控制功能,通过对会计行业、预算单位账户设置、管理的检查,使财政资金运行置于财政部门监控之下。
二是要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制约的监督机制。财政部门是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手中握有“财权”,因此需要在财政部门内部建立起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将工作职责法定化、工作程序制度化,严格财政资金的管理制度,避免权责不清。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建立财政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度,防患于未然,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在财政部门建立起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财政监督机制。改进内审的方法和内容,以促进财政监督检查的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财政部门的自身管理水平。
三是要主动接受人大、审计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近年来,人大、审计在行使职权、加强财政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容越来越细,范围越来越广,对财政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各级财政要认真对待,正确对待,对有关问题及时加以整改,执行好财经法律、法规,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规范财政管理行为。
四、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落实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科学理财水平
随着我市各项改革的深入,财政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各级财政干部要有知识危机感,我们要紧紧围绕财政部门如何更加有效地服务推进“富民强市”战略部署,自觉加强学习,勤于总结和思考,思进取、思改革、思发展,注重加强经济及财政形势的研究分析,出谋划策,不断提高财政部门服务和支持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能力,为“富民强市”、“加快发展”多作贡献。同时,要从体制、机制、制度入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加快建立财政部门预防腐败的预警机制,构筑一道严密的防火墙。要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务求实效,切实提高全体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进一步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执行《处级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和《述职述廉制度》,进一步加大干部考核力度,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绩和干部能力的基本标准。对损害人民群众利益、败坏财政局形象的事和涉及的干部,要动真格,严肃处理。二是建立市局与区(县)局互派干部学习锻炼制度。从促进财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市局与区(县)局的沟通联系出发,市局与区(县)局互派干部进行学习锻炼,通过把干部放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锻炼,在工作实践中压担子,促使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加快成长。三是加强培训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财政干部队伍政治理论和政策业务水平,把学习培训和掌握必备知识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同志们,2006年财政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统率财政各项工作,树立新观念,明确新目标,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