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检分诊培训
预检分诊培训内容
一、预检分诊原则
1.护士必须熟悉分桩脚程序,坚守工作岗位,责任心强。2.热情接待,简要了解病情,重点观察体征,测量并记录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初步诊断。
3.根据病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病人就诊,对需抢救的危重病人开放绿色通道,并立即通知有关医生进行急救处理,病情稳定后再行挂号付费。
4.对危急病人,在医生到来之前,护士应酌情予以急救处理,如吸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吸痰、止血包扎等。
二、预检分诊目的
1.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危急症,提高抢救成功率。2.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3.有效控制急诊室内就诊人数,维护急诊室内秩序并安排适当的诊治地点。
4.增加病人对急诊工作满意度。
三、病情分级 一级:(急危症)
1.病人情况:有生命危险。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立即急救。如心搏呼吸骤停、剧烈胸痛、持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呼吸困难、重度创伤大出血、急性中毒及老年复合伤。2.决定:进入绿色通道和复苏抢救室。
3.目标反应时间:即刻。每个病人都应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得到治疗。二级:(急重症)
1.病人情况:有潜在的生命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如心、脑血管意外;严重骨折、突发剧烈头痛、腹痛持续36小时以上、开发性创伤、儿童高热等。
2.各诊室优先就诊。
3.目标反应时间:<15分钟。即在15分钟内给予处理,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5%的病人。三级:(急症)
1.病人情况:生命体征尚稳定,急性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病人。如高热、呕吐、轻度外伤、轻度腹痛等。
2.决定:各诊室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3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四级:(非急诊)
1.病人情况:病情不会转差的非急诊患者。2.决定:可在急诊候诊或去门诊候诊。
3.目标反应时间:<180分钟。能在目标反应时间内处理90%病人。
四、病情评估
(一)评估内容
1.一般情况评估:年龄、性别、活动能力、姿势、语言能力、行为、面部表情、呼吸、气味、伤口评估等。
2.生命体征:气道、呼吸、循环、体温、有无出血。3.清醒程度:AVPU评分,评估双侧瞳孔变化,包括对光反应、大小,是否相等。
4.皮肤情况:评估皮肤色泽、温度、有无淤斑等。
(二)分诊评估运用的手段与技巧
护理体检注意“三清”。听清病人或陪伴的主诉; 问清与发病或创伤有关的细节;
看清与主诉相符合的症状和体征及局部表现。
1、望闻问切法
问:通过询问患者和知情人,以了解疾病的历史和现状。看:观察患者的精神、面容表情、面色、呼吸、体位、姿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听:听说话声音、呼吸、咳嗽等。闻:特殊气味。
触:脉搏、皮肤温度、疼痛部位。查:体温、血压、瞳孔等。
2、分诊技巧
SOAP公式 Subjective(主诉):收集病人或陪护人告诉的资料。Objective(观察):运用观察手段对病人进行病情观察,获得初步印象。
Assess(估计):综合上述情况对病情进行分析。Plan(计划):组织抢救程序,进行专科分诊。
第二篇:传染病预检分诊培训材料
传染病预检分诊培训材料
一、传染病预检分诊 1、预检分诊制度概念
2003年非典后,国家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五十二条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005年2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颁布施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要求医疗机构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对来诊的患者预先进行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甄别、检查与分流制度。
2、预检分诊要求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提出,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同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
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
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对呼吸道等特殊 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1、日常预检分诊管理
(1)感染性疾病科为传染病及疑似疾病的预检分诊科室。日常采取多层分诊,层层把关,引导发热、腹泻及其他传染病患者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2)医院醒目位置设导诊牌,引导发热、腹泻及其他传染病患者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3)门诊咨询处对患者进行分诊,引导发热、腹泻及其他传染病患者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4)挂号室在挂号时,对患者进行询问,对发热、腹泻及其他疑为传染病患者,引导其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5)门诊分诊护士对候诊患者询问主要症状和体温情况,对发热、腹泻及其他疑为传染病患者,引导到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6)医师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若发现疑为传染病患者,及时与感染性疾病科联系,将病人转至感染性疾病科。污染物品消毒处理,手卫生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后,再继续接诊。
(7)感染性疾病科实行先就诊,后挂号的就诊程序。对排除传染病患者转至普通门诊,进入正常诊疗程序。对不能排除传染病的由分诊护士代为挂号、交费。
(8)需做放射科检查的患者,由感染性疾病科与放射科联系,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引导患者进行检查。
(9)住院患者及患者家属出现发热情况时,由医护人员及时与感染性疾病科联系。
(10)门诊部定期组织相关人员,由感染办公室进行预检分诊相关知识培训。
(11)工作中执行标准防护的原则,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发生医源性感染。
2.2、传染病疫情发生时的预检分诊
(1)本地或国内出现传染病疫情时,根据属地管理要求和医院整体安排,对预检分诊管理工作进行必要调整。
(2)改变多层分诊方法,设立专职分诊处。患者先到分诊处进行分诊,凭分诊处书面分诊意见进行挂号就医。按照疫情管理要求,分诊处对体温在38℃以上伴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免费提供一次性口罩;对发热、腹泻、可疑传染性疾病患者,及时引导至感染性疾病科进行预检排查。
(3)感染性疾病科实行先就诊后挂号。医生进行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检查,若排除呼吸道传染病、重大传染病、属地有关部门规定检诊的疾病时,给病 人发放书面分诊意见,病人可转到普通门诊(急诊)诊治。若不能排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和疑为生物恐怖等重大传染病的,立即隔离,报医务处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专家组仍然不能排除的,应隔离留观,并对污染的场所进行消毒。按规定报告医务处、院感染控制办公室和院领导,院感染控制办公室按规定(2小时内)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按属地管理要求作进一步处理。
(4)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预检分诊相关知识培训。
(5)工作中执行标准防护原则,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治发生医源性感染发生。
3、转诊工作流程 3.1转运流程。
穿、戴全套防护物品→出车至医疗机构接患者→患者戴口罩和手套→将患者安置在救护车→将患者转运至接收医疗机构→返回→车辆及设备消毒→人员防护消毒。3.2 穿戴及脱防护物品流程。
穿戴防护物品流程:洗手或手消毒→穿工作服→戴防护口罩→戴工作帽→戴防护眼镜→穿隔离衣→戴手套。
脱防护物品流程:摘手套→洗手或手消毒→摘工作帽→摘防护眼镜→摘防护口罩→脱隔离衣→洗手或手消毒→脱工作服。
3.4 医务人员、司机清洁消毒: 手消毒→淋浴→换干净衣服。
3.5 救护车清洁消毒:关闭门窗→2%过氧乙酸气溶胶喷雾封闭1小时。
二、相关传染病知识 1、腹泻
每日排便三次或以上,且大便性状异常。
2、发热,腋下体温≥38℃;
3、流感样病例:即发热(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为某种疾病的依据。
4、不明原因肺炎: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并经院内专家和区(县)专家组会诊后,不能作出明确诊断,且存在因SARS、人禽流感或新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可能的肺炎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2).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疼、全身酸痛、倦怠、咳嗽、呼吸急促,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3).具有进行性加重的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特征,即X线胸片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肺纹理增多,继之出现斑片状,以致融合成大片状浸润阴影,后期可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的改变;(4).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5)5.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改善或继续加重。
5、肠道传染疾病包括哪些疾病?
答: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有霍乱、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及甲型
肝炎等疾病。这些疾病都是国家法律规定管理的疾病,而霍乱又是规定实施强制管理的甲类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经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传播途径传播。
6、肠道传染病有哪些主要症状?
答: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失水及全身不适等症状。但霍乱的主要表现为剧烈腹泻、呕吐、进而严重失水,甚至休克,大多不发烧,无腹痛及里急后重,如不及时就医治疗,极易死亡。
7、常见的夏季肠道传染病主要有哪些?
答:1)、细菌性食物中毒:由细菌或细菌的毒素引起。常常有共同进餐的人一齐发病的情况,且有严重呕吐症状。2)、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引起,病人有排便不尽的感觉,粪便可呈脓血状,常伴有发热,儿童患者可能会休克。3)、阿米巴痢疾: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粪便呈果酱样。4)、病毒性肠炎:也叫做流行性腹泻。病人常伴有感冒等症状
8、霍乱
答:霍乱是由O1群或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的特点,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也是《国际卫生检疫条例》规定国际检疫的三种传染病之一。
霍乱病人或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
感染霍乱后大多数情况下,感染只造成轻度腹泻或根本没有症
状,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剧烈的无痛性水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十几次。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会引起严重脱水导致死亡。
霍乱的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通常2~3天。粪便阳性期间有传染性,通常至恢复后几天。偶有携带者传染期持续数月。对霍乱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可缩短传染期。
霍乱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隔离治疗。霍乱症状消失,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未 检出霍乱弧菌者才可解除隔离。感染霍乱后,不接受隔离治疗,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另外病人和带菌者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采样、家里疫点的消毒等工作。
预防霍乱的方法主要是“把好一张口”,预防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五不要:生水未煮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 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9、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皮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有四不象的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 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 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10、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发疹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约90%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小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为多。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丘疹为特征;传染性极强,在人群密集的小学及幼儿园容易发生流行。
麻疹病程常表现为3个阶段,分为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三个阶段。
出疹前期,约 3~5 日。主要表现为发热(38~39℃以上),伴有怕光,流泪、流鼻涕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与患感冒相似,经过3~4天,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同时在口腔颊粘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为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这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在麻疹流行期间,特别在 3周内接触过麻疹病人的易感者,出现咳嗽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炎症时,应考虑麻疹的可能。
第三篇:预检分诊制度
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办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根据我院性质,我院不设传染科、发热呼吸道门诊以及肠道门诊。
二、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确诊病例,除按法定程序报告外,应将病例转院至相关定点机构治疗,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最后按院内感染控制相关制度做好消毒工作。
三、在发生相关传染病流行期间,根据疫情等级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我院在大门口设立预检分诊点。
四、预检分诊点工作由业务院长分管、门诊部负责、医教科监督实施。
五、预检分诊点配备相对固定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取合适的检查流程。
六、预检分诊点应标识醒目,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防护用品。
七、在预检过程中,应病人有关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曲预检,发现相关传染病疑似病例,应按规定报告,及时转诊台相关医疗机构诊治。对接诊处按院感要求进行必要的消毒,对相关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八、预诊分诊点应当采取标准预防的措施,按照规划严格消毒,并按《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
2013.04.03
第四篇:预检分诊制度
****医院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严格实行传染病人预检分诊制度,对发热、腹泻及其它可疑传染病人预先分诊到相应科室就诊。
2、在门诊大厅常年设置预检分诊点,专人负责,配备相应的防护、消毒设施,配备体温计等必要的器械。
3、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及有关工作制度。
4、大厅预检分诊处、各门诊科室应协助进行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要及时分诊到相关科室;其它门诊医师在就诊时,也要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对于预检为传染病的,应及时分诊到感染性疾病科等相关科室。
5、预检分诊处要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作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6、发热门诊,对发热等病人,初步排除传染病后,可以转到相应的普通门诊就诊。
7、预想检分诊中,发现可疑特殊重大传染病例时,要及时电话联系防保科,院感科等相关科室,并立即依法采取相应的隔离或控制措施,对病人陪同人员和其它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
洪雅县中医医院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洪雅县中医医院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洪雅县中医医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门诊住院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放射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第五篇: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一、在门诊主入口处设立预检分诊台。
二、大厅预检分诊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对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状,且来自疫区或与疫区人接触的患者做好登记(记录到分钟),陪同到发热门诊。体温37.5℃以上伴流感样症的患者,询问无疫区人接触史者,分诊到普通门诊就诊。
三、经预检为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陪同病人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分诊处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五、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201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