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倾力帮扶铸就为民情怀——第一书记田明军先进事迹
甘洒真情润沃土
责任浇出幸福村
——记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驻汶上县康驿镇东刘庄村“第一书记”田明军
“大街小巷都通上了水泥路,在汶上县康驿镇,现在一提起东刘庄村,十里八乡的群众都赞不绝口,羡慕这个村真是有福气,摊上了市里来的好“支书”,给村里办了一批多少年想办都没办成的实事好事,把群众带上了康庄大道。群众眼中的好“支书”就是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驻东刘庄村“第一书记”田明军。
自2013年3月驻村以来,田明军带领驻村干部迅速进入角色,与村“两委”一班人走街巷、到地头,察民情、听民声,摸透了村情,明确了帮扶重点。两年来,他一心扑在村里,心怀群众,敢于担当,千方百计协调争取各项惠民政策,全力解决“行路难、浇地难、吃水难”三大难问题,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奔康致富的幸福路,让东刘庄这个偏僻的落后村变成了全镇的先进村。
坚守一心为民的责任和情怀
东刘庄村多年受“行路难、浇地难、吃水难”困扰,农村的贫困,人心的涣散,深深触动了田明军的心。在与村“两委”班子碰头会上,田明军把“三大难”问题列入了两年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决心以此为突破口,攻坚克难,想方设法改变东刘庄村的落后面貌。从那时候开始,他东奔西走,通过工作关系,极力寻求局党组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局长多次到村里调研驻村工作,面对棘手问题现场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并安排部门经费10万元作为道路硬化启动资金。他自己找关系,反复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少的1万、3万,多的10万、20万,原计划修三条主街道扩展到“户户通”,到2014年初,东刘庄村彻底变了样。“过去咱村是啥样?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现在是啥样?路都修到家门口,还铺了下水道,又宽敞又干净。工作组真不孬。”村民刘庆栋由衷的高兴。
群众的期盼,就是驻村干部不断加压的过程。田明军始终坚守着帮扶解难这份责任,忙完修路,他又把视线转向架电铺线,多次协调电力部门。经过他努力争取,铺设的电缆从2000米增加到6000米,从原来把地下电缆铺到田间地头,慢慢延伸到每一口机井边,再到架上新变压器和500米高压线。
村民理财小组组长刘凤楼算了一笔账:“过去浇地,2 要自己准备水泵、泵管,自己安装,浇完地再自己拔水泵、管子,等下一户浇地时再拉着设备重新安装,一轮下来要一个多月,费工费时还不安全。自从田局长给咱接上了电缆,换上了新变压器,省时又省力,一个星期就能把全村的地浇完了。” 不仅是省时省力,还省下不少钱,全村实现耕地灌溉用电全覆盖后,每年可以减轻村民负担20万元左右。
针对村边缘地带村民吃水难的问题,田明军还协调资金8万元帮助村里打了深水井,更换了老化的自来水管线。一件件实事顺应了村里多年来的期盼,“把好事办好,尽可能让群众得实惠,别给村里留下负担。”田明军忠实地履行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敢于担当、不辱使命的责任,演绎了他心怀群众、苦干实干的为民情怀。
留下永不撤离的工作队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谈到两年来的驻村帮扶工作,田明军深有感触地说:“在东刘庄村,村干部和群众思变的心情十分迫切。要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除了要积极„输血‟,关键还要帮助村支部一班人树立发展的信心。”两年来,田明军着力教育引导村“两委”干部,在总结村级管理经验上花了很多心思,他充分利用村干部与群众思变致富的共鸣,引导村“两委”开阔思路,制定发展规 3 划,通过为民办实事,全力改变村庄面貌,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树立起村“两委”班子的威信。
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田明军经常告诉村干部,无论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要坚持公开公平。两年来,从修路到打井、从架电到慰问困难群众,从工程协议到资金花费,都会在全体村民大会向群众耐心解释,并在村委公开栏张榜公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一些思想上有顾虑特别是家庭确实困难的群众,田明军会同村“两委”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帮助解决。2013年村里修路,村民刘本伦父母家的老房子正好冲路,刘本伦找到村里,“不给俺父母盖好房子,坚决不搬”。看到他家的老旧危房,田明军一边做刘本伦和他父母的工作,一边协调争取危房改造资金,帮助刘本伦在置换后的宅基地上盖了房,保证了“户户通”工程如期开工。“工作组都付出这么多,我们这些村干部更应该干好。”村支部委员刘凤如动情地说。
在田明军的影响下,村“两委”一班人冲锋在前,积极作为,工作的积极性和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现在,大家的心态都转变了,讲回报的少了,都主动付出,只要为老百姓办实事,咱偏远村也能发展的很好。跟着田局长,大家都感觉比以前高尚了。”村支部书记刘健深有感触地说。
田明军的付出没有白费,他的言传声教让村干部深受 4 鼓舞,他的一言一行深深打动了群众,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建设新农村的正能量,为东刘庄村留下了一支永不撤退的工作队。2014年11月,村支部书记刘健等一班人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高票获选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