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气象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市气象局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
2018年,全市气象部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南湖重要讲话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气象改革,扎实推进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一、2018年主要工作情况
1.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全市气象部门严密监测、精心分析、滚动预报、及时预警、广泛服务,主动加强与水利、环保、农业等各部门的会商联动,共发布决策气象服务材料113期、气象预警信号38次,其中决策服务材料获得胡海峰市长、洪湖鹏副市长的批示肯定。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和第四届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配合市人大开展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调研,重点宣贯《**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加快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嘉善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通过验收,新增省级防灾减灾标准化村24个,完成气象灾害应急广播接入系统建设,新增共享广电400块户外显示屏。加强服务保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建成的16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点和3个渔业气象观测点,为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常态化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在全国首次试行杭白菊采摘期降水指数保险和生姜保险指数。
2.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推进气象相关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综合考评、平安建设、美丽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和五水共治考核,2016年度获得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五水共治、五气共治考核优秀,两人分别获得平安建设“十二连冠”行政奖励三等功和嘉奖一次。加强核心业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新增1人入选县局综合业务带头人,1人入选省局“百人工程”青年英才,1人入选**市首批杰出人才培养人员评选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加强部门合作共享,新增高速交警视频628个,开发基于视频信息的能见度(雾)自动识别技术,提升高速公路智慧互联气象服务能力。开展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及网络体系建设,联合市环保局建设17套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基本站(气象部门6套),市财政到位资金979万元(气象部门488万元)。推进“十三五”重点项目建设,市级和县级均完成暴雨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工程立项实施,海宁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完成搬迁,桐乡乌镇旅游气象台完成建设并立项实施智慧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示范与展示工程,“十三五”规划投资累计到位资金5713万元,累计到位资金比例32.4%。
3.继续深化气象安全体制机制改革。市气象局配合市人大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研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点宣贯《**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市和县级出台极端天气停课误工实施细则,提请市政府修订《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和传播规定》,落实气象灾害预警属地化发布规定。推进将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纳入市政府统筹城乡一体化考核,建设经费由市公共财政保障,认定为省级防灾减灾标准村(社区)的,给予2万元补助。推进市和县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实质化运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互联网经济强市的实施意见》,融入**市城市大数据中心和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建设。嘉善县、海盐县编委办批复同意成立嘉善县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分别核定5名、3名公益一类事业编制。完成了对全市范围内504家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场所和全市范围内32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防雷安全排查并建立信息库。
4.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共完成6项行政权力事项和1项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借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在线咨询、网上申请、快递送达”的办事模式,实现100%“最多跑一次”事项通过政务服务网上办理;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将气象窗口纳入“一窗受理”系统,整合为“涉企综合事务”窗口;对照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对气象防雷中介机构进行全面的梳理,完成了与中介机构在人员、业务、经费上脱钩。同时将全省12家具有甲级防雷检测资质的气象防雷中介机构纳入“淘中介”,逐步建立按类别统一展示、用户按服务评价自主选择的机制,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经营活动。
5.健全完善气象事业发展保障机制。市局党组按照省局党组的决策部署,抢抓气象安全体制机制改革、防雷体制机制改革、公务用车改革机遇,按照“转方式、调结构,减总量、优存量,强服务、促发展”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全面深化各项改革。通过改革,2018年起全市气象部门各预算单位在编人员和从事基本业务服务、社会监管的合同制人员的经费保障纳入地方财政保障,全市地方经费到位4289.42万元,其中经常性经费(包括人员、公用、维持)2560.42万元,比2016年增长173%。全市气象部门在编和合同制职工比例降到1:0.9。嘉善、海盐、桐乡局共核定公益一类编制10名,保障结构更趋合理,保障机制更加稳固,保障范围更加宽泛,推动国家气象和地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
6.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市局党组成立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开展履行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联述联评联考活动和党组书记上党课活动,压实“两个责任”。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在分管领域层层压实压紧管党治党责任。落实纪检监督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双走访”常态化机制,党组书记和纪检组长向地方纪委书记汇报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市局纪检组长实现走访县纪委全覆盖。以“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南湖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市局党组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组织中心组学习8次、气象论坛5次、党支部集体学习36次、主题党日活动1次,激励干部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7.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年内围绕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开展5次专项督察,开展正风肃纪12次,重点督查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办公室面积等,对发现的公务接待“四要素”不全、个别县局参公人员使用下属企业车辆、事业和合同制人员用车管理不严、应急休息室使用不规范、领导干部办公室增放办公桌应付检查等情况坚决要求整改到位。运用执纪监督问责“四种形态”,对某县局参公人员公务活动借用下属单位车辆进行第一种形态提醒1次。强化县级防雷检测点人员廉洁自律监督,出台并实施了《**市气象局县级防雷检测点人员廉洁自律监督办法》(试行)。
8.实现巡察工作“全覆盖”。市局党组成立党组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及纪检、人事、财务、内审等部门组成的巡察办公室,出台了《中共**市气象局党组关于印发2018年度巡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嘉气党发〔2018〕3号),突出政治巡察,按照省局制定的巡察工作三大类10大项42个小点具体任务,对全市巡察工作进行逐一巡查。建立了全市气象部门巡察人员库,人员库人员包括市局本级纪检、人事、财务、内审人员、市局各支部纪检委员和县局分管纪检工作领导(纪检员)、党员会计,共计18人。按照省局党组的要求,对照中国气象局通报的6大类问题,对市本级开展自查自纠,对县局巡察工作进行回炉。
9.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市局3个党支部按期换届,嘉善局成立党组,确保基层党建主体责任落实。规范“三会一课”、党费收缴使用、党员信息确认、组织关系排查。开展党员先锋指数评比。成功创建“嘉禾祥云”优秀党建品牌。根据各项规定和基层气象部门实际,突出党员发展、党员教育、“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四个重点活动载体,分别就各项活动标准建立制度,并制定基本活动计划,确保各项活动有基本的规定标准,有清晰的痕迹化管理台账可查。
二、2019年工作思路
2019年,市局党组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南湖重要讲话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贯彻落实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1.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思想,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继续推动气象安全体制机制改革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加快建立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进一步落实应对极端天气停课误工制度,加强对中小学校执行预警停课制度的监督管理,坚守好综合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推动气象工作融入平安**、美丽**、智慧**建设,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
2.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抓住盐城龙龙卷风后中国气象局实施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项目的契机,重点做好气象雷达升级提升工程,力争2019年启动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智慧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示范和展示工程,建立以智慧气象为标志的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继续深化公共服务“一市一品”,开发基于视频信息的能见度(雾)自动识别技术,提升高速公路智慧互联气象服务能力。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基于农作物生长期视频监测信息自动分析的农田小气候观测系统,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有效供给。对标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建设,加强与上海市气象部门的技术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
3.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地,以标准化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充分利用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深入实施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行动计划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2.0版建设。推动气象工作融入美丽**建设,强化生态气象服务保障,依托海宁市卫星基站建立遥感卫星监测体系,充分挖掘气候资源,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加强空气质量预报能力。
4.推进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诞生地的气象部门,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做好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成立督学组,通过“双教月”活动、学习会、宣讲、轮训等各种形式开展学习宣传,推动全市气象部门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增强气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本领。切实履行“两个责任”,实践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
5.着力打造红船气象铁军。市局领导班子带头做好绝对忠诚、担当干事、勤学善思、团结共事的表率,始终坚持建党的初心不能忘、治党的决心不能松、服务的准心不能偏,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当前所处的历史新方位、发展新时代,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从严教育培养、从严选拔任用、从严管理监督,以担当型、创新型、服务型、廉洁型“四型”好干部为导向,着力打造忠诚担当、干净干事、勇立潮头的“红船气象铁军”。
市气象局
2018年12月21日
第二篇:气象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气象局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15年,我局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省市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有序开展。2015年我区天气气候总体正常,无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发生,但仍呈现多项气象要素偏离常值,部分要素突破历史记录,各阶段灾害性天气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等特点。根据北仑国家气象观测站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截至11月15日)我区平均气温18.6度,比常年同期偏高0.6度,降雨量1749.8毫米,比常年偏多491.3毫米(历史同期第二多),降雨日数143天,比常年偏多7天,日照时数1258.9小时,较常年偏少350.6小时(历史同期第二少)。今年梅雨期(6月7日-7月12日),比常年偏长12天,梅雨量495毫米,比常年梅雨量偏多一倍多。今年共有四个台风影响我区,其中2个影响台风和2个严重影响台风。1509号“灿鸿”和1521号“杜鹃”给我区带来了严重的风雨影响,1513“苏迪罗”和1515号“天鹅”也给北仑带来了30-110毫米不等的强降水。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扎实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提升气象保障水平
(一)稳步提高预测报准确率
1、天气预报准确率高。稳步提高重要天气预报准确率是提升气象服务的重要前提,在局领导的重视下,经全体预报员的共同努力,依靠不断提升的气象现代化业务,我局重要天气预报准确率继续名列全市前茅。
2、地面测报质量稳定。我局重视地面测报质量不放松,以老带新,定期举行学习培训,地面测报质量保持稳定。国家气象站各类常规观测资料数据文件到报率、有效性以及可用性均为100%,错情率0.0‰。区域自动气象站系统运行良好,没有发生重大事故。
(二)深化决策气象服务工作
1、加强值守,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保障服务。面对我区复杂的天气气候条件和日益严峻的气象灾害防御形势,我局始终将气象防灾减灾、保障公共安全、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和保障服务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较好地完成台风、连阴雨、阶段气温异常偏高、倒春寒、强浓雾、大风、阶段性连晴少雨等灾害性天气保障服务。
2、精心服务,做好重要节假日、重要活动、重大工程、关键时期、过程性天气等气象保障服务。根据今年的气象服务重点和业务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天气预报预警流程和规章制度,严密跟踪监视、精心分析会商、主动扎实服务,切实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在应对灾害天气、保障重点工作、服务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1-10月共发布气象内参60期,气象呈阅件20期,天气周报74期,专题气象服务46期,预警信号49次,发布气象服务短信314条,受众人次约126万人次。
(三)丰富公共气象服务内涵
1、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拓展宜居城区和民生实事新举措。完成修订和公布公共气象服务白皮书,有序开展数十类40多项气象公共服务工作。深化气象助残活动,开展气象助残座谈会、科普讲座,《北仑气象》影视节目推出手语气象服务新模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实时更新“北仑气象”官方微信和“北仑气象”官方新浪微博,及时提供“双微”气象新服务。
2、加强合作,发挥气象应急联动保障职能。主动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合作,强化联动应急与共推共建共享机制,与农林、海事、水利、国土、旅游等部门共推农业、森林防火、海洋港口、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旅游景点等灾害防御和共建合作机制;与环保部门共推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信息宣传和研究合作机制;与民政、科技等部门共推生态环保、综合防灾体系建设和宣传培训等工作;与涉海、涉农、涉企、涉灾、涉防等多部门和行业开展数据共享和资源共用,公共服务效率和公共安全防御效益日益提升。
(四)提升专业专项服务能力
1、深入调研港口气象服务。以港口建设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深入调研港口气象服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完善近海海洋气象服务监测网络。开展海雾监测研究,布设毫米波气象雷达,提升对海上大雾的精细化预报能力。不断完善针对港口、航线的预报服务产品,全面服务以北仑港为中心的宁波港口经济圈建设。
2、积极探索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新思路。针对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和科学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新要求,积极谋划气象服务新思路,结合实际按“四有”标准(有综合观测基地、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固定气象服务联络人、有固定气象服务产品)积极推进梅山保税港区气象综合服务工作,年内已安排专人开展气象服务工作,努力发挥气象在保障梅山保税港区开发建设、防灾减灾、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二、紧紧围绕气象中心工作,推进重点工作落实
(一)有序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1、依托气象科技发展,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服务效益稳步提升。为进一步提高我区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时效,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灾害预警在村(社区)、人员密集场所、防汛危险地带的覆盖面,制定《XX区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年内完成100个预警广播系统的安装和使用。完成国家气象观测站建设整改及气象台业务平台和会议室改造。基本完成区域内梅山综合观测站、柴桥农气站、大矸农业园区站等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新建、升级或改造工作。
2、积极融入,依托上级气象部门的项目和技术支持,扎实落实“五水共治”、生态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平安北仑建设、宜居城区建设(含民生实事工程)等气象职责任务。履行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全力推进气象保障工程建设项目,促进气象监测分析预报预警能力逐步提升。
3、评估“十二五”谋划“十三五”,依靠气象现代化推进事业再发展。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加快有序推进,尤其对部分现实存在困难的项目,进一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做好总结与评估。同时,细致谋划“十三五”气象发展规划工作,召开气象“十三五”规划编制预评审会,梳理关键技术和发展重点,将我区气象现代化发展规划与省市气象部门规划衔接,与全区总体规划体系以及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二)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
1、突出重点,探索企业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新模式。我区危化企业多、临港工业密、企业规模大、经济总量集中,对气象灾害敏感度高、灾害危害大,尤其是雷电灾害防御形势严峻。作为我区专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紧密结合平安建设重点工作,联合安监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将防雷安全监管列为安全生产监管的新常态,落实“自查为重点、抽查强促进”的安全监管评价体系和自律机制,积极构建完善的雷电灾害防御体系。另外,与安监、海事、交通等部门对接,对全区防雷安全重点单位特别是危化企业、易燃易爆场所以及危化品堆场进行了重点梳理,完成辖区内143个涉危企业的169个相关场所的全面检查和整改工作。
2、强化管理,规范施放气球活动各环节。为进一步消除隐患,规范我区施放气球活动,在雷暴天来临前适时提醒气球施放单位注意施放安全,针对未按规定报批、未按审批规定使用氦气充灌、未按规定设置识别标志、施放现场无人值守等情况,组织执法队伍开展专项检查。有关单位施放气球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明显提高,施放气球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
3、狠抓落实,防雷设计施工跟踪和防雷装置检测工作有序开展。努力克服我区防雷安全隐患大,技术服务要求高,技术人员不足,保障体制不畅等特点,进一步加强防雷技术服务和现场监督,努力保障重点企业、公共设施防雷装置运行安全。今年以来,开展现场服务840余次,服务企业280余家,其中定期检测检测点近2.5万个,年检及时率、复检率、应检已检率达98%以上。
(三)深入推进气象服务入基层
1、建立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组织各成员单位气象联络员、街道(镇)气象协理员、社区(村)气象信息员和部分学校科普老师赴XX市气象台、市气象服务中心、XX县气象局参观学习,同时召开现场培训会,再次明确任务、解析气象工作内涵,对做好、做实、做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强化气象服务入基层。根据市区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要求,开展基层气象服务站建设,送气象服务进村(社区)、重点单位、有关企业。建立健全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机制,进一步扩大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联系卡”发放,纳入专业气象短信服务名单。针对农村民房防雷设施建设不完善的现状,免费发放民房防雷装置设计图集、提供民房防雷装置检测并指导整改。义务对大碶、新碶街道等10个村委会办公楼进行防雷安全排查。
(四)逐步理清深化改革新思路
1、落实行政审批改革新要求。深刻领会中国局和省局关于气象改革的重点领域和会议精神,根据“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创新方式、优化服务”的原则,切实把取消有关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落实到位。修订窗口行政审批手册和服务指南,取消需要提供雷击风险评估报告的条款,并在对外公开的所属网站及其他相关网站中予以同步更新。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和服务机制,确保北仑气象行政审批服务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2、谋划防雷技术服务改革过渡。充分调研,开展防雷中介机构改革相关问题研究及过渡部署。根据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积极探索防雷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改革工作,经深入调研,基本思路形成,努力落实方案出台和若干家有意愿入驻本区的防雷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的备案准备工作。XX市防雷中心、XX区防雷所已在我区备案,并开展相关的技术服务工作。
三、注重统筹谋划全面部署,基础工作有序推进
(一)多举措加强气象科普宣传
不断深化全民科学素质教育成员单位职责,充分发挥气象宣传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全年结合我区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防御特点和科普工作重点,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周、安全生产月等为契机,结合五水共治、生态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四进”(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宣传、广场宣传、媒体宣传、专题讲座、科普电影放映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先后帮助指导小港实验学校、大碶博平小学建设校园气象站。小港实验学校入选“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二)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年内共完成技术论文7篇,其中1篇在《浙江气象》发表,1篇参加气象年会交流。科技项目《宁波港口气象服务产品与平台开发》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业务运行。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参加预测报、防雷、财务、信息、网络安全、法制等各类专业培训、业务比武和学历晋升学习。气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有序推进,为促进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不断丰富气象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党、工、青、妇组织的能动作用,开展各类形式各异、体现气象特点的文化活动。组建摄影、户外、游泳、羽毛球四支兴趣小组。结合元旦、春节、元宵、中秋等节日,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岗位技能竞赛、迎新活动、趣味运动会、篮球对抗赛等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干部职工的精神生活,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良好氛围。以“立足岗位讲奉献,服务群众创佳绩”为口号,成功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
(四)狠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与反腐败工作,强化管理提高效能。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扎实落实中央、省、市“八规六禁”和区委关于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的各项部署,认真开展气象部门第十三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组织部分干部职工参观区廉政文化建设十周年优秀成果展,到XX区人民法院参加庭审观摩接受警示教育。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纪检监察员主动向区纪委汇报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情况以及重点工作开展情况等内容。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宗旨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进一步提高,秉传承、强队伍、树形象,积淀深厚的气象文化底蕴。
四、扎实开展专题教育,自觉践行“三严三实”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把思想教育、党性分析、整改落实、立规执纪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着力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扎实推进党风廉政与反腐败工作,强化管理提高效能,不断提升气象事业软实力。2016年,我局将以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指导,以群众路线为出发点,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民众要求为动力,围绕中心工作,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凝心聚力,为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气象防灾减灾等发挥积极作用。具体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抓落实,全面深化气象改革
(一)深化气象改革,强化履职能力。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各项部署,重点在提升能力上下功夫,在正确履职上做功课。
(二)精心谋划气象现代化发展,做好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问题研究和编制工作,为“十三五”北仑气象事业发展开好头。
二、抓创新,拓展气象服务新举措
(一)积极面对我区防雷安全工作形势,创新服务举措,强化防雷技术服务和社会管理,不断降低雷灾风险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分析研究新形势下气象服务创新对策,不断创新气象服务产品,积极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
三、抓服务,提升气象服务满意度
(一)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保障水平,特别是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分析预警和服务能力。做好气象服务民生、防灾、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气象工作主动融入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响应各行各业和民众需求,以需求为引领,适时推出气象为民五件实事。
四、抓监督,改进作风提质增效
(一)巩固专题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党的建设、廉政和作风建设。加强气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创建工作质量。
(二)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特别在人才培养、制度完善、用人规范、日常管理上下功夫。加强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纪律检查监督,不断提高工作效能,保持气象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第三篇: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1.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我市“三大推进”
20**年,XX市气象局稳步做好电台、电视台、报纸的公共气象信息发布服务工作。全年向政府各部门发布各类服务材料142期。《合肥晚报》“气象专版”深受民众喜爱。重点做好决策气象服务,及时向市领导汇报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做好市防汛、防洪、防台风、春播、午收、秋收秋种、交通、黄金周旅游等专题气象服务。基础业务质量全省前列。全省气象基础业务质量竞赛取得两项第一,全国气象业务基础竞赛获三个三等奖,两个单项第六的好成绩,温度预报获全国第三名。与环保局联合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与国土局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向供电公司做好有序用电专项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制定下发《XX市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时为合肥元月份“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提供气象条件分析和趋势预报,为秸秆焚烧防治提供卫星气象资料。7月3日,报送各行政村支部书记、主任及农村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手机号码进入气象灾害预警短信平台,把灾害性天气预警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全年发布大雾、寒潮、大风、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28次。
2.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和省政府63号文件,规划发展气象事业 市气象局20**年将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和省政府63号文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11月17日,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下发《关于印发加快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形成指导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完成我市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编制。9月25日,经政府同意,市计委下发《关于印发〈XX市气象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了未来五年合肥气象事业发展的方向。10月9-10日,市人大对我市《气象法》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下发了《关于联合检查〈气象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对我市气象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3.完成气象防灾预警工程建设,气象现代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市气象防灾预警服务系统工程是省、市共建的重点项目。该工程2006年完工,将大大提高我市气象防灾预警能力,我市气象事业将进入全省先进行列。
建设了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自动气象站,服务省“861”计划重点项目——机场搬迁。全年完成35个加密自动雨量站、5个四要素自动站的升级。新选址安装了9个四要素自动站。建成合肥城区四要素气象观测站7个。由全市49个加密站组成的合肥区域气象观测站网运行正常。完成地基gps/met水汽监测站建设。一市三县建成视频会商和观测场监控与实景观测系统。现代化设备在气象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拓宽农网信息化渠道,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市气象局继续完善横向与全省联网,纵向深入基层的市、县、乡三级农网网络体系,推动农网信息化建设向深层次拓展,服务新农村建设。利用农网平台建设“农信通”致富短信平台,开展了村级信息站试点。加强农业信息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与中科院智能所合作开发了“XX市农业专家管理服务系统”二期项目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的改版应用工作。
5.依法管理实施气象法规,深入贯彻安全气象理念
市气象局深入贯彻中国气象局8号令、9号令,加强升空物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航空飞行安全。全年申报审批气球施放900多起近万只,市区申报率达到90%。加强节假日气球管理。一市三县行政许可全部进入当地政务中心。10月上旬,市人大对我市气象法律法规进行执法调研,肯定了气象工作,呼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观测场环境保护。
二、20**年工作重点
20**年,市气象局将围绕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二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63号文件,认真抓好“十一五”项目落实,立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2007年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1.加强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中小尺度区域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提高区域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20**年围绕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做好合肥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一是建设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保障系统,二是建合肥城区和农村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网,三是对天气预报影视系统升级改造。2.继续做好农网工作,服务我市现代农业
立足气象科技信息,服务新农村建设。根据新农村建设2006年9号文件精神,20**年一是进行新农村信息化示范乡镇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子显示屏,三是向农村致富带头人推广“农信通”致富短信,四是做好农网信息员计算机应用培训。3.增强气象防灾服务能力
按照“一流台站”的建设标准,2007年将建设新区业务平台,建设先进的新区气象通信网和维护保障系统。建设完善我市气象防灾预警短信平台,做好影响我市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为防灾减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
4.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利用效益
逐步建立我市现代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体系,不断提高作业的科技含量、技术能力和效益水平,大力开发利用我市空中云水资源。20**年计划配置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和专用车辆、增雨火箭弹,为新农村建设做好抗旱人工增雨工作。
第四篇: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20**年,XX市气象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围绕省、市中心工作,贯彻落实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坚持“三个面向”,提高“四个能力”,建设“四个一流”,切实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一步加强气象监测,做好灾害性天气特别是汛期暴雨天气的预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认真规划和加快基础气象设施项目建设、业务现代化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两支队伍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础业务质量和预报服务情况 1.稳步提高综合观测质量
我局加强基础业务管理工作,稳步提高综合观测质量。一是完善基础业务管理办法,加强业务检查和岗位练兵,开展全市业务技能竞赛,提高地面测报业务水平;二是树典型,学先进,开展向XX县气象局测报股学习的活动,弘扬“爱岗敬业,踏实工作,严谨规范,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2010年南平各项业务质量与同期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全市地面测报错情1.6条,错情率0.01‰,质量居全省第一。14人获省局百班无错情荣誉,3人获得中国气象局“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在2010年全省地面气象测报技能竞赛暨第五届全国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福建赛区选拔赛上,我市代表队获团体第一名;邵武高空探测5项达标;4个农气观测站农气观测无错情;邵武酸雨和建瓯日射无错情;建阳天气雷达探测运行正常无故障,可用性指标99.09﹪。2.有效发挥气象预警和减灾作用
南平气象部门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水平,重点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三性天气服务。加强预报会商,加强长、中短期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工作。完善灾害性天气发布系统和业务综合显示平台建设,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气象服务工作。今年市县二级气象局共发布重要专题气象服务110期、重要天气预警报告310期、重要气象信息专报374期、预警信号1289次,雨情报告300期,发布短信2454个,接收约152万人次。今年冬春季节,我市冷空气活动和强对流天气频发,对3月5日、5月18日的冰雹等强对流天气、3月7~11日雨雪霜冻和12月16日大范围的降雪天气过程,我局均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并做好情报服务工作。市领导多次在我局提前发布的重要天气报告上批示,通知要求有关部门提前采取措施,做好防御工作。
5-6月汛期,我市雨水明显偏多,特别是6月13-26日,我市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持续性暴雨过程。在暴雨即将发生和后续抗洪救灾的近一个月时间里,全市气象人员连续放弃3个周末和端午节,发扬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日夜坚守岗位,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主动、认真地做好暴雨预报预警服务工作,为抗洪救灾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6月13日12时,我局启动二级应急预案,6月18日16时升级为一级应急预案,6月13日起,我局每天每2小时发布一次短临预报,适时发布预警信号、预警短信和雨情报告;市、县领导每天几次参加当地防汛办会商。市局局长、分管副局长、气象台台长、副台长轮流坐镇市防汛办,为市委、市政府抗灾救灾提供优质的气象参谋。省局也派出应急与减灾处、省气象台专家和气象应急车支援南平,指导南平预报服务工作。省、市、县协同作战,共同奏响了一曲抗天歌。下面撷取几个服务实例:2010年6月18-19日,顺昌局由于通讯、交通、电力中断成孤岛,顺昌局利用县里唯一一部海事卫星通讯工具,为当地政府指挥救灾提供最新的天气预测信息。顺昌元坑镇宝庄村从18日16时起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24日凌晨,顺昌气象局果断为县领导提供降水间隙期预报意见,为及时救援立下了大功;20日凌晨,XX市防汛办根据气象短时临近预报,果断通知东溪水库利用降水的间隙,进行了3次调洪,为水库下游错峰泄洪和东溪水库安全度汛提供了有力保障,降低了洪涝灾害对下游造成的损失;为支持铁路抢修,从14日起,市专业台为南昌铁路局南平工务段增加短时临近天气预警服务,每天不定时发布未来2小时天气预报服务。南平工务段领导称气象短时临近天气预警在指挥抢险中起到重要作用;20日XX区南山镇的店口水库溢洪道侧墙倒塌,溢洪时将危及水库土坝安全,如果溃坝,直接威胁下游7个村庄5000多人的生命安全。XX区局在市专业台、雷达站和市气象台通力配合下,对南山镇的店口水库进行点对点服务,每半小时和两小时提供一次短时、超短时精细化降雨量预报,为水库抢修提供了及时的服务;南平安丰水厂后山出现断裂险情,一旦险情发生,将造成延平几十万人饮水中断,险情牵动了省、市领导的心,市气象台局全天候为排险抢修提供准确的服务,为排险抢修赢得了时间;光泽、顺昌局院内因灾住房出现险情,二地迅速对涉险人员进行了紧急转移安置,并对险情采取24小时巡查、监控,确保人员安全;6月18日许多局、站通信、电力、供水相继中断,业务人员打着手电,就着电脑屏幕和蜡烛的微弱光线仍坚守岗位,发布预报预警信息,面对突发通讯、电力中断,保障人员迅速启用发电机等应急设备、启用备份线路,甚至冒着危险外出寻找可用通讯设备,紧急与电信、移动等部门协商,请他们紧急抢修、调整,第一时间保证气象数据的及时上传,全力保障业务系统正常运行……。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全市没有因灾中断一次预报预警服务,为减轻灾害损失和抢险救灾做出了积极贡献。XX市气象部门出色的服务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各级政府的表彰。XX市气象局荣获2010年“福建省防抗特大暴雨洪水抢险救灾先进集体”称号。顺昌气象局郑清明局长、XX市气象台台长郑琳获得了“福建省防抗特大暴雨洪水抢险救灾先进个人”荣誉;县市局中有3个集体和5人分获省气象局表彰;1个县局获XX市政府表彰,还有几个县市局单位和个人分别受到当地政府表彰。XX县委、县政府专门为县气象局的探测网络建设向省财政争取50万元资金支持。3.面向新农村建设需要,积极为三农服务
根据我市广泛种植烟叶、茶叶、果树、花卉等特点,我局积极开展针对性强的专业专题预报服务,并对烟叶生产从育苗、移栽、生长、采摘、烘烤进行全程跟踪服务。3月初,在强冷空气影响前及时作出预报及“生产建议”给烟草公司,使烟苗避过强冷空气的影响,并建议烟农抓住“冷尾暖头”天气及时移栽,受到烟草公司和烟农的好评;适时发布农用天气预报10期,特别是针对“5.18冰雹、大风”、“6.13-25”暴雨洪涝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冰雹、大风强对流袭击后农业减灾工作》、《暴雨持续农作物应做好防洪减灾》、《“6·20”洪涝灾后农业生产补救建议》、《洪灾后水稻受淹生长表现及灾后措施》等专题,为农业减灾抗灾起到积极作用。
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今年全市共开展人工防雹作业202次,发射火箭弹1204发,有效地保护烟叶和其它农作物生长,人工防雹作业从烟区扩大到无烟区,该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同时,闽西北三地建立防雹联动机制,适时召开联席会议,及时交流总结经验,推动闽西北防雹工作安全、高效、有序发展。4.积极做好节假日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
我局加强对重大活动、重要部位的保障工作。认真做好春节、清明、五
一、两会、5.13海峡经贸会、高考、中秋、国庆等和特奥会火炬传递活动的专题天气预报服务。完成了印象大红袍旋转观众席及f1-f17舞台建筑的雷击风险评估及检测工作,保证演出安全。气象保障工作社会反响良好,群众满意度高,行业测评位居全省第4名。
二、做好“十二五”规划工作,加强现代气象业务建设和基层工作。1.积极做好“十二五”规划工作。完成XX市气象“十二五”规划,并做好与省气象局和当地发改委“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工作。
2.进一步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和技术保障系统建设。加强短时临近业务、micaps系统的应用。强化观测资料综合应用,加强天气联防和会商,不断完善业务流程。推进“气象业务综合应用系统”投入业务运行。认真做好每一次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分析总结工作,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提高预报准确率。注重适用性课题研究和应用,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今年共申报省级课题2个,1个课题已验收,2个科技厅、1个省局课题待验收。其中雷达站技术人员针对雷达发热问题,研制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发射机风道改装设计》课题,较好地解决了雷达发热问题,该成果得到了敏视达公司的充分肯定,目前,国内新一代天气多普勒雷达已全部运用了这一科技创新成果,同时,新生产的多普勒雷达已利用该成果进行了改进。
进一步强化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基础。武夷山gnss站已建成,开展武夷山风廓线雷达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开展区域自动站建设,目前,全市已建成144个区域自动站,其中一个为高山无人自动站,在预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结合预警中心搬迁,改造网络系统,拟定初步方案,尽量适应现代化业务需要。做好市、县二级信息网络系统的整体规划,建立全市信息网络监控平台和雷达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网络对业务、服务的支撑能力。市信息保障中心下基层到各个县(市、区)局,面对面、手把手地培训基层人员,提高台站的信息网络维护能力。加强建阳雷达的维护与保养,已积极向上申请大修。3.加强气象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我市已有气象灾害信息员和应急联络员1860名,各县(市、区)局对乡一级信息员进行了培训工作,2010年,XX市气象局表彰了16名优秀气象信息员。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南平预警中心建设,已进入内装修阶段;抓好武夷气象中心现有项目建设和落户工作;建阳、武夷山、雷达站项目将按实施方案如期完成;光泽局已完成新址建设规划,正在建设中;政和局、松溪局正着手迁站前期准备工作;建瓯局结合市政道路拓宽重新进行台站规划与建设。
三、积极推进人才体系建设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建立了专业技术人才库,注重基层一线人才培养和使用,建立业务学习、培训制度,业务技术岗位技术竞赛活动常态化。整合预报技术人才资源,探索优化组合专业台、气象台、雷达站技术人员。加强各级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学习宣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活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重点培养和选拔政治过硬、懂业务、善管理的优秀年轻干部。加大年轻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和从基层选拔干部的导向。加强气象部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提拔基层台站一线青年骨干进入县局领导班子。
四、强化社会管理职能
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我市各地密切注视探测环境变化,及时做好跟踪、前置审批工作,加大与相关具体县(市、区)政府领导的沟通协调力度,做好探测环境保护工作。光泽、政和、松溪三地因城市建设和灾后重建等因素正着手观测场搬迁工作。
加强行政审批和对气球施放、防雷安全监督管理工作。2010年完成各类审批件138件。安全执法巡查、检查12次。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工作,实行一岗双责。
加强财务监管和项目管理工作。结合“小金库”专项治理、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对全市各单位财务情况、科技服务财务管理情况和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自查和检查,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和项目执行和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市局重要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和选聘、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由领导班子集体作出决定,大宗办公用品全部实行政府采购。按时上报“三重一大”执行情况。
五、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和精神文明工作
我局组织在全市气象部门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廉政作品征集和警示教育活动,调整充实县级纪检员队伍,推动党风廉政工作纵深开展,树立清政廉洁部门形象。
积极开展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定2010年党建与文明创建工作计划和文明行业创建规划。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抗击“6.13-25”特大持续暴雨天气过程中,在局党组带领下,党员干部们冲在监测、预报服务第一线,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日夜坚守岗位,舍小家为大家,筑起了气象抗灾的长城,树立了一个个“立足岗位争先创优”的典范。我局还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抓好气象服务、气象基础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9月上旬,XX市气象部门创先争优活动现场会在XX县气象局召开,掀起了学顺昌、赶顺昌的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热潮,带动了全市气象基础业务创佳绩。气象台台长郑琳同志光荣地担当了XX市特奥会最后一棒火炬手,展示了气象科技人员的风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地气象局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献爱心活动,干部职工踊跃向玉树地震灾区、6.18灾区及重病职工捐款,市本局共捐款2万多元,为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和困难家庭献上一份份真挚的爱心。扎实做好新一轮挂村服务工作
进一步加强气象宣传工作。我局围绕“为海西绿色腹地建设服务”,做好“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服务、防灾减灾等主题积极开展宣传活动,2010年完成信息报道:《中国气象报》、各级网站、信息刊物、当地新闻媒体发稿90多条,更新《南平气象网站》各栏目文章501篇。特别是6.18特大洪灾,我市各地进行了及时、全方位的宣传报道,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积极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市气象学会被评为“XX市先进学会”,1人获中国气象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称号。
第五篇: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一、xxxx年主要工作总结
xxxx年,在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全市“东大门”建设、气象工作“三化”、为农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及基层综改等重点任务,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一是服务“东大门”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了汛期气象服务和10余项重大专题气象服务。市政府下发了为农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资金落实开局较好,工作稳步推进。人影多次开展了大规模防雹增雨作业,有效减少气象灾害所产生的损失。公共气象服务短信、电话拨打量稳中有升,气象影视节目质量和数量有所提升,部门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效果显著,雷击风险评估等防雷业务增速较快。二是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基本业务的百班、250班获得突破。全市成立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综改试点澄城县较好的完成了试点工作。“火车头”计划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三是综合实力建设迈上新台阶。项目建设方面落实地方资金1353万元,同比增长33%。完成省局创新基金项目3项,自立项目13项。文化建设方面市局新获国家级文明台站标兵,富平局获省级文明单位。建成“华山气象精神教育基地”,举办了庆祝华山建站六十周年座谈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管理进一步规范,完成了xxxx年市政府绩效管理考核各项任务。宣传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二、xxxx年全市气象重点工作
(一)需求牵引,做好 “东大门”建设服务
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以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强化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继续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服务。全面做好汛期及重大气象服务。完成全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推进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预警业务系统,做好暴雨诱发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加大人影作业力度,推进跨区域联防,科学实施常态化作业。推进防雷减灾示范村建设。出台《渭南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办法》。进一步发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作用,举行指挥部联席会议,开展全市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演练。
深化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两个体系”建设渭南特色模式。组织实施中国局三农专项,落实省局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县5个。推进市、县政府建立具有地方编制和运行经费的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将“两个体系”建设纳入考核,落实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力争所有乡镇(街道办)建成气象工作站,9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和“大喇叭”。所有县要出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急预案、认证管理办法,完成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预警信息 “绿色通道”要实现分级分区域免费发布。做好市、县电视台制作播出气象为农服务专题节目。深化与农业等部门的合作,提高“直通式”和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完成“陕西省农作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陕西省经济作物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的市级推广。
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目标,把部门合作水平、社会资源参与程度、基层延伸力度等因素综合考量,推动公共气象服务融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深化与国土、水利、农业、民政的合作,落实各有关文件和协议,促进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建设、农村信息化、交通和旅游气象服务等工作。做好世界气象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之春等科普工作,主动组织气象科普“六进”活动。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敏感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打造有影响力的决策服务材料。
(二)项目主导,加快气象现代化步伐
做好局市合作协议及重大项目落实。制定xxxx项目带动实施计划,全面推进局市协议和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局市协议,年内确保启动两个项目建设,并落实市县配套资金。人影项目完成地面作业能力标准化建设,启动渭北作业保障中心建设。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三农专项等建设内容。全面完成市县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并挂牌运行。完成县级山洪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组织好暴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加强探测环境保护和探测环境已被破坏县局的迁站建设工作。
深入推进“火车头计划”实施。制定xxxx年火车头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凝练重点领域的技术问题,更加注重团队建设,强化管理、监督与考核奖励,适时组建新的创新团队。继续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做好全年科技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工作。围绕两个团队研究成果,开展好科技成果业务转化应用试点,组织开展应用与推广,注重跟踪评估。做好省局科学技术工作奖的选拔和申报工作。
加强“流域中心”业务支撑能力建设。强化流域中心业务能力建
设,突出特色、理清思路、对外合作,制定新时期流域中心业务能力建设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启动人才和软实力建设工程。加快流域中心高素质业务人才储备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备的人才体系结构,以渭河流域气象预警中心综合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为依托,各县局公共服务平台为延伸,按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化和提高科技含量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流域洪涝灾害预警业务系统,强化预报服务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不断满足用户精细化和个性化需求。加强预测预报、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增加指导服务产品。加强农气中心能力建设,加快县级业务服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强各类为农气象服务产品的技术研发。
推进气象信息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综合观测系统建设,优化站网布局,完成新型国家级自动站和新型区域站建设任务。在西潼高速建设2套交通自动气象站。建设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网。开展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建设,优化信息网络支撑系统。开展“观测网络业务全面创优活动”。全面加强综合观测运行、维修、维护、监控系统建设。建立数据传输、数据质量、疑误数据反馈月通报制度。配合省局做好区域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观测仪等观测装备保障社会化。加大数据传输监控力度,稳定提高自动站、土壤水分站、区域站资料传输质量。组织《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宣传活动,全力做好韩城、临渭、合阳等站的观测环境保护、迁建等工作。
做好首批一流台站建设工作。制定xxxx-2015年“一流台站”建设工作方案。xxxx年选取1个县局作为首批“一流台站”建设单位,加强规划设计。加快艰苦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功能配套和投入。
(三)转变方式,全力推进气象工作三化
继续推进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按照“七个有气象”的标准,以政府的组织领导力度、政策支持力度、资金投入力度、纳入考核力度、指挥部运行状况等为标准,衡量各单位推进“工作政府化”的水平。继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政府目标考评体系工作。加强市县两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建立考评办法,对指挥部运行状况开展考评。出台《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发布机制和标准。继续扩大乡镇气象工作站的数量,推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向基层延伸。进一步落实全省人影工作会议精神,理顺人影管理体制和机制。深化部门合作, 加强各类地质灾害以及在农业、林业等领域的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警,强化旅游和交通气象服务,提高各类气象灾害和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时效。
推进基层气象机构改革。推广学习全省试点经验,继续深化和完善澄城县基层综改,其它市级试点县局要全面完成所有改革任务,非试点县局要完成除内部机构设置以外的所有任务。适时做好第二批改革试点推进工作。各县局及直属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法人登记工作。市局做好省局基层综改配套措施的落实工作,各县局继续努力增设地方机构编制,制定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规范岗位设置。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由气象行政管理、气象业务服务、地方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社会化气象服务等组成的多元化、不同管理机制的新型事业结构。
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继续推进气象法制建设,促进市政府在加强在气象灾害防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气象设施与探测环境保护、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等方面规范性文件出台工作。确保全市气象行政许可工作全面进驻政务大厅实现建设序列并联会签审批。建立健全县局相应的执法机构。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不断强化防雷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防雷安全责任制。统筹做好防雷减灾业务服务、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工作。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加大查处违法案件力度。以安全为中心,强化施放气球、人影和雷电防护、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规范施放气球单位资质认证,严格施放活动的审批和安全监管措施。
(四)转变作风,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全面做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加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发挥市局党总支指导作用,开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全国远程教育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将教育学习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创新性的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全员培训等工作。以党建带群建,做好工、青、妇组织工作。
加强作风建设,提升管理水平。认真执行上级作风建设有关要求,全面加强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完善督查督办工作流程,提高上行下达效能,提升规范化水平。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开展全市创新工作评比活动。优化目标考评和各类先进评比机制,简化程序,真正做到突出先进,鼓励先进,奖惩分明。加强节能降耗监督和执行力度。厉行节约,降低公务开支。
继续推进南北互动。继续实施科技下基层、素质提高、关注民生、文化建设等四个行动,加强业务单位对下指导。推进示范单位的结对竞赛,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加大各单位内部互动形式,互帮互学,促进全市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打造文化建设亮点。充分发挥市局和华山站文化基地建设带动作用,鼓励支持文化创新,全面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力度,市局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2个以上县局创省级文明单位。学习宣传于进江同志和气象部门楷模人物,营造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推进实施气象科普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加强廉政建设。认真实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制定全市气象部门xxxx-2017年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规划,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加大审计监督,促进部门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制度落实和局(事)务公开工作,确保市局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