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2014年2月10日揭晓,2014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于10日晚上20时在CCTV-1播出。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颁奖词】誓言无声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二位:高龄孤寡“五保”老人拾荒助学子--刘盛兰
【颁奖词】崇仁厚德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事迹】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17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三位: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陈俊贵
【颁奖词】心比金坚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事迹】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05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七位: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
【颁奖词】秋兰为佩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事迹】胡佩兰,女,98岁,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医生。
1944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岁胡佩兰心脏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20年,坚持每周出诊6天,风雨无阻。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九位:迟到的荣誉 不悔的信念 不变的价值——方俊明
【颁奖词】克明俊德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面前。
【事迹】方俊明,男,56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年8月,28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截瘫。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28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他所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1993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这两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28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2014感动中国人物第八位: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 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姚厚芝
【颁奖词】寸草春晖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事迹】姚厚芝,女,38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2006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咬牙花2800元购回一幅6.5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奏”,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17个小时。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127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20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22米、宽0.85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从2006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10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上河图》已绣了快6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3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十位: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将军梦,守护情——龚全珍
【颁奖词】松筠之节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事迹】龚全珍,女,90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年8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2013年9月26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高度赞扬。
第二篇:2013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2013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及颁奖词
1、誓言无声: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先进事迹】
【颁奖词】
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2、崇仁厚德: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刘盛兰
【先进事迹】
20日上午,在烟台福盛敬老院,招远义工联王少平会长和刘盛兰侄子刘建喜以及来自烟台、招远的20多个义工将代表刘盛兰老人领的“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奖杯、奖状、奖牌交给了刘老。
记者了解到,10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消除贫困奖”颁奖仪式上,山东烟台拾荒助千名贫困孩子上学的91岁老人刘盛兰获得“消除贫困奖”中的“感动奖”。因为健康状况原因老人未能到场,由老人侄子刘建喜、以及招远义工联会长王少平代为领奖。
领到奖杯后,王少平一行人马不停蹄返回烟台,并选择在今天将这属于刘盛兰老人的荣耀带给他,并对老人表示了祝贺。
招远义工联的王少平会长告诉记者,刘老这次获得了由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亲自颁发的中国消除贫困奖感动奖,他们也很高兴,这是招远人民的骄傲,在刘盛兰老人身上可以看到金都人民金子般的品质。
王少平还介绍说,招远义工联已经启动了“盛兰助学”项目,会将刘老的爱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贫困的孩子获得上学的机会,有尊严的成长。
【颁奖词】
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3、心比金坚: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陈俊贵
【先进事迹】
【颁奖词】
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4、一秉至公: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干部山西村官段爱平
【先进事迹】
【颁奖词】
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5、梦想天开:35年前仆后继、追逐科技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
【先进事迹】
【颁奖词】
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6、格桑花开:悬崖边上的护梦人,西藏墨脱山区教师格桑德吉
【先进事迹】
【颁奖词】
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7、秋兰为佩: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吴佩兰
【先进事迹】
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虽是垂暮之年,她仍是杏林馨香的兰,人间不老的松。
大河网曾在去年用连续多篇报道力推胡佩兰老人的事迹,随后人民、光明、新华、新浪、腾讯、网易、等多家主流网站争相转载,97岁仁医胡佩兰感动全国网友,她也被网友称作医者仁心的典型代表。
继入选感动中原人物之后,喜讯再次传来,“百岁仁医”胡佩兰入选2013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胡大妈候选感动中国人物了”,这个喜讯一下子在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胡大妈20年来每周坚持出诊的地方传开了。
1月18日,记者走进医院,病人并不算多,“大妈这次入选感动中国侯选人,我们得知后都很高兴,我觉得是胡大妈这种职业素养和精神感动了全国。”荆护士说。“我到这里时间不长,但是胡大妈每周雷打不动坐诊六天还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光在家里不中啊,不做一点贡献,那咋能中,人活着不能对别人没一点用。现在能干多少干多少,大事干不了就干点小事。”在早前接受大河网专访时胡佩兰曾说自己愿意坐诊,病人喜欢来,“都高兴”。
在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室,一位正在输液的李女士说,“以前就从网上看到过胡老师的事儿,我觉得她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对社会做出这样的贡献,实在难能可贵。”
百岁仁医胡佩兰,是大河网向全国网友带来的又一次感动。从最美乡村女老师,到最美女记者,再到百岁仁医胡佩兰,河南人正在一次次感动中国。
【颁奖词】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8、寸草春晖:为子女筹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的重病母亲姚厚枝
【先进事迹】
【颁奖词】
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春天的图景。
9、克明俊德: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方俊明
【先进事迹】
【颁奖词】
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10、松筠之节:守护开国将军梦想,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革命老人龚全珍
【先进事迹】
【颁奖词】
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第三篇:2014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颁奖词
2014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先进事迹、颁奖词及推选理由
1、核弹之父于敏
【先进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对于业界公认的“中国氢弹之父”这一美誉,于敏本人并不乐意承受:“核武器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必须精诚团结,密切合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相比较,他更喜欢“国产土专家”的称谓,因为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
89高龄的他没来“感动中国”的舞台,儿子于辛代他接过了奖杯。主持人白岩松问起老人家的近况,于辛回答:“父亲最大的爱好是看书。”问起老人家获奖之后的感受,于辛说:“他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他更希望年轻人获这个奖。”
于敏的低调正是其座右铭“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折射。应国家需要,他于上个世纪60年代放下即将取得重大成功的原子核理论研究,从零开始投入氢弹的研制。相比原子弹,氢弹性能更优越,为了粉碎核大国的武力威胁,中国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氢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首次空投氢弹爆炸成功。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零3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核武器的跨越式发展,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成功的喜悦只能藏在心里,出于保密的需要,哪怕是对最亲近的家人,于敏也不能透露自己是做什么的。30年隐姓埋名之后,直到1999年,于敏才第一次公开露面,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又过了16年,2015年1月9日,他第二次公开露面,摘得国家最高科技奖桂冠。
他已经习惯隐匿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以自慰了。”这既是他的淡然,更是他的超然。
【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气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2、为霞尚满天: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
支教贵州的外交官朱敏才夫人孙丽娜
【先进事迹】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颁奖词】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们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3、量与江海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赵久富
移民搬迁带头人赵久富
【先进事迹】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颁奖词】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4、涓滴见沧海:江阴炎黄张纪清
化名“炎黄”的慈善老人张纪清
【先进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在郑州的陇海大院,正是邻居的你帮一把,我帮一把,让高位截瘫39年的高新海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25岁那年,高新海因脊髓炎突然瘫痪。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当不幸刚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推开他那扇从不上锁的门,就是邻居们共同的家。
这并不仅仅是出于同情,高新海的乐观和顽强也是邻居们收获的精神力量。39年来,这样的爱心接力已经传了老中青三代。
【颁奖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5、爱子心无尽: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右)
【先进事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颁奖词】
爱子心无尽。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来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6、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
【先进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大漠猎鹰”。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你当时怕不怕?”“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问木拉提·西日甫江。
“也怕。”
“那你为什么冲在前面?”
“因为我已经有老婆有孩子了,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个38岁汉子的朴实回答,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木拉提”在维语中是“梦想”的意思。木拉提·西日甫江的梦想有两个:一是当一名优秀的警察,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二是让和田更加祥和,大家都去那里旅游。
【颁奖词】 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你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你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你绝不孤独,因为你的身后是人民。
7、忘己爱苍生:用心温暖麻风病患者的医生肖卿福
【先进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
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
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23.5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万分之0.5。2010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
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颁奖词】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你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你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8、仁孝行于家: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
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
【先进事迹】
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与陶艳波的舐犊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诗人朱晓晖为我们讲述的是反哺之恩。
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
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2002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借债、卖房卖车。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
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儿天天给父亲擦身、翻身,父亲从未得过褥疮。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除去治病的开销所剩无几。为维持生活,朱晓晖放下面子去菜市场捡拾别人不要的菜。
“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委屈的感觉,但是一看见我爸活着,每天还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快乐。”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
“每天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守望着父亲让我明白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诗歌赐予她力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
在“感动中国”之前,朱晓晖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当地一家孔子学堂的师生。每个周末,朱晓晖在这里当志愿者老师。师生们随她来到那间车库,孩子们背着《三字经》,唱唱跳跳表演节目,还排着队,仰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凑到病榻前亲一亲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当一老一少两张脸庞在短片中定格时,其带来的心灵冲击胜过任何言语和教材。
【颁奖词】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的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9、忧国不谋生: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师昌绪的奖杯与涡轮叶片
【先进事迹】 师昌绪,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材料科学先驱。
1948年,师昌绪赴美留学。50年代开始,师昌绪为争取回国,进行了长期斗争。1955年6月,师昌绪回国,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1957年起便负责“合金钢与高温合金研究与开发” 成为中国高温合金开拓者之一,领导开发中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开发这一关键材料技术的国家。
师昌绪对国家科技政策的制订及科技机构的设置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倡导并参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的建立;多次主持全国材料领域发展规划。师昌绪在国际材料科学领域享有很高声誉,多次担任国际材料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顾问。
他时常说,他已经90多岁了,还有两件事需要尽快完成,一件事是在有生之年为科普事业多做事。中国的科普工作还没有完善,大众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二是希望在大飞机工程材料科学方面做点事。只要材料不过关,他决不罢休。
2014年11月10日晨7时7分,师昌绪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岁,李克强总理闻讯委托工作人员打电话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家人及亲属表示慰问。
“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做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他最常说的这句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凝聚着一位饱经沧桑的老知识分子大半个世纪以来投身科学事业,矢志报国的赤子情怀。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属于他的那尊奖杯被放在烛光和白玫瑰花前--于2014年11月10日仙逝、享年96岁的他,将在天堂里接过这份荣誉。“这让我觉得很欣慰。”师昌绪的夫人通过短片替老伴儿发来获奖感言,“我们每个人,能够一心为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将来都可以感动中国。”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这是师昌绪一生的写照。2011年1月12日,本报记者曾来到他的居所,记录下这位耄耋老人的音容笑貌。坐在一幅“九旬创得千秋业,百岁更庆万世功”的书法对联前面,他目光如炬,中气十足:“哪里需要发展,怎么发展对中国有利,我就敢干!”
正是这样的赤子情怀,他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他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那天,他好几次强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尽管没有等来那副对联所说的“百岁更庆万世功”,但他的人生同样因为纯粹而没有遗憾。
【颁奖词】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10、爱意满园:郑州市二七社区有个和谐的老院落,陇海大院
【先进事迹】二七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就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一个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洗澡、理发、上车下床„„生病时,大家不分昼夜轮流在床前守候,至今38年从没间断。
年夜饭到高新海家吃,这个传统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说:“不光是年夜饭,遇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时,我家也是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实,我知道,邻居们就是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说说话。”如今,高新海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他用这辆三轮车免费接送社区赶着去办急事的人,谁着急上班,谁赶着去火车站,谁要去医院看病,高新海闻讯会立马赶到。
陇海大院的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反响强烈,2010年荣登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荣获2008年河南“十大爱心集体”、2011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2013年该事迹被翻拍成电影《好好的活着》。
【颁奖词】
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特别致敬:中国援非医疗队: 医者仁心,为了病人的需要,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同样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飞过半个地球,奉献了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今年,“感动中国”特意设置了“特别致敬”环节,把敬意献给了医疗队的每一位成员。
第四篇: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和先进事迹
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和先进事迹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2010年10日揭晓。获得2009《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26年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张正祥;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照顾残疾家人20多年的退休工人朱邦月;小岗村群众的贴心人沈浩;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荣获特别奖。
一、卓琳
平凡至伟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词:
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 淮这样评价她:不动摇,一生不动摇,历尽沧桑绝不动摇。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夫人,而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
陈小川: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时代伟人背后,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支撑着伟人度过劫波,支持着伟人创造新时代。在近30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记录中,应该有她重重的笔墨。
二、朱邦月 一家之主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朱邦月的颁奖词:
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易中天这样评价他:
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
朱玉: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
三、阿里帕•阿力马洪 母爱最真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阿里帕的颁奖词: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四、沈浩 践行信念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汉俊这样评价他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五、李灵 心灵放歌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姝威这样评价她
身旁是300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六、翟墨 云帆沧海
翟墨是个画家。他原本与航海无缘。当他听到新西兰航海家说,他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碰到过中国人时。翟墨深受刺激。
2007年1月6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15个国家、地区和岛屿。他航行了二万八千三百海里。2009年8月16日,他终于回到了日照,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这两年半,他历经艰险,不断地挑战自身的艰险。
他路过拿破仑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上岸后,他直奔拿破仑的墓地。墓地前的留言簿上没有中文。翟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而震动。这次我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睡醒了。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翟墨的颁奖词:
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 淮这样评价他
这不是一个个人的足迹,这是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
陆小华:翟墨桅杆上高扬的五星红旗,有力地告诉世人,中国人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胸怀。
七、陈玉蓉
母爱齐天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陈玉蓉的颁奖词: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彭长城这样评价她:
她疾走的照片,强烈地震憾了我的心灵。这种姿态,如此心酸、如此美丽。
八、张正祥 勇者无敌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张正祥的颁奖词: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锡添这样评价他:
一个农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滇池,他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髓身残的代价,这精神何等宝贵!
濮存昕:面对贪婪、愚昧和凶残的困境,他坚持信念,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
九、萨布利亚•坦贝肯 光明心生
萨布利亚·坦贝肯,1970年出生于德国,12岁时双目失明。“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萨布利亚•坦贝肯的颁奖词: 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涂光晋这样评价她:
她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虽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王振耀:她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的白求恩!一个外国盲人能够直接感受到藏族盲童的需求,这需要一种高尚的人道精神,更需要一种博爱的慈善情怀!
十、宋文骢 壮志凌云
2009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宋文骢的颁奖词: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杜玉波这样评价他:
五十载春秋风华,二十年丹心铸剑,他的心血和灵魂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共和国的蓝天卫士,熔做了他的体,化作了它的魂。
纪宝成:终于,中国的蓝天上翱翔着可以与先进国家水平媲美的战斗之鹰,这是中国制造。他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铸就祖国蓝天的龙魂。
十一、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姝威这样评价他们:
他们用19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涂光晋: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
杜玉波: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阎肃: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死。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
第五篇: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和先进事迹
2009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和先进事迹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 2009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2010 年 10 日揭晓。获得 2009 《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歼 10”战斗机总设计师宋文骢: 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给高原的盲童带来光明的使者萨布利亚坦贝肯(德 国);26 年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张正祥;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照顾残疾家人 20 多年的退休工人朱邦月;小岗村群众的贴心人沈浩;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 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荣 获特别奖。
一、卓琳 卓琳
平凡至伟
2009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词:
彩云之南的才女,携小平手五十八载,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 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 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不动摇,一生不动摇,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 淮这样评价她:不动摇,一生不动摇,历尽沧桑绝 不动摇。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夫人,而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动摇。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夫人,而是因为她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
陈小川: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时代伟人背后,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陈小川: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时代伟人背后,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支撑着 的爱 伟人度过劫波,支持着伟人创造新时代。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记录中,伟人度过劫波,支持着伟人创造新时代。在近30 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记录中,应该 有她重重的笔墨。有她重重的笔墨。
二、朱邦月
一家之主
2009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朱邦月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朱邦月的颁奖词: 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白,面 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易中天这样评价他: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易中天这样评价他: 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朱玉: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的生 朱玉 活,
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
三、阿里帕 阿力马洪 阿里帕•阿力马洪
母爱最真
2009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阿里帕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阿里帕的颁奖词: 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 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四、沈浩
践行信念
2009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 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 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汉俊这样评价他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望的田 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 丰碑!
五、李灵
心灵放歌
2009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李灵的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 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是八零后。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姝威这样评价她 身旁是 300 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六、翟墨
云帆沧海
翟墨是个画家。他原本与航海无缘。当他听到新西兰航海家说,他航海大半辈子,都没有碰 到过中国人时。翟墨深受刺激。2007 年 1 月 6 日,翟墨从山东日照起航。他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 塞舌尔、好望角、巴拿马,穿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 15 个国家、地区和岛屿。他航行了二万八 千三百海里。2009 年 8 月 16 日,他终于回到了日照,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 海。这两年半,他历经艰险,不断地挑战自身的艰险。他路过拿破仑的流放地圣赫勒拿岛。上岸后,他直奔拿破仑的墓地。墓地前的留言簿上 没有中文。翟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睡醒,世界将为之而震动。这次我来,就是告诉你,中国这头睡狮已经睡醒了。
2009 感动中国人物
物评选组委会授予翟墨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翟墨的颁奖词: 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 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 淮这样评价他 这不是一个个人的足迹,这是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陆小华: 陆小华:翟墨桅杆上高扬的五星红旗,有力地告诉世人,中国人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 与胸怀。
七、陈玉蓉
母爱齐天
2009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陈玉蓉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陈玉蓉的颁奖词: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 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 一份伟大的亲情。彭长城这样评价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彭长城这样评价她: 她疾走的照片,强烈地震憾了我的心灵。这种姿态,如此心酸、如此美丽。
八、张正祥
勇者无敌
2009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张正祥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张正祥的颁奖词: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 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陈锡添这样评价他: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陈锡添这样评价他: 一个农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滇池,他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 出骨髓身残的代价,这精神何等宝贵!濮存昕: 濮存昕:面对贪婪、愚昧和凶残的困境,他坚持信念,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 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萨布利亚•坦贝肯
九、萨布利亚 坦贝肯 光明心生
萨布利亚坦贝肯,1970 年出生于德国,12 岁时双目失明。“盲文无国界”组织的创始人。2009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萨布利亚 坦贝肯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萨布利亚•坦贝肯的颁奖词 坦贝肯的颁奖词:
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相识的 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她的双眼如此明亮,健全的人也能从 中找到方向。涂光晋这样评价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涂光晋这样评价她: 她是
当代的普罗米修斯,虽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来了光 明与希望。王振耀: 王振耀:她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的白求恩!一个外国盲人能够直接感受到藏族盲童的需求,这需要一种高尚的人道精神,更需要一种博爱的慈善情怀!
十、宋文骢
壮志凌云
2009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宋文骢的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宋文骢的颁奖词: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杜玉波这样评价他: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杜玉波这样评价他: 五十载春秋风华,二十年丹心铸剑,他的心血和灵魂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共和国的蓝天卫 士,熔做了他的体,化作了它的魂。纪宝成: 纪宝成:终于,中国的蓝天上翱翔着可以与先进国家水平媲美的战斗之鹰,这是中国制 造。他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铸就祖国蓝天的龙魂。
十一、特别奖——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 何东旭、十一、特别奖 何东旭 陈及时、
刘姝威这样评价他们: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 刘姝威这样评价他们: 他们用 19 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涂光晋: 涂光晋: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 修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杜玉波: 杜玉波: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 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阎肃: 阎肃: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死。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