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置帮教工作的经验及工作建议
水磨沟区安置帮教工作经验及建议
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治本措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经过教育改造后,绝大多数有弃旧图新、重新做人的良好愿望,但是,他们的心理十分脆弱,思想不够稳定。回归社会后,如果得不到妥善安置,没有生活出路,缺少必要的教育和监督,极有可能再次走上犯罪道路。自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文件和全国刑释解教安置帮教工作会议后,水磨沟区司法局依法加强对基层安置帮教工作进行指导、管理和服务,现就全区安置帮教工作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总结如下。
一、水区安置帮教工作的基本情况
多年来,水区区委、区政府重视此项工作,每年都把刑释解教工作纳入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体目标,以及自治区、市、区精神文明单位、平安单位创建考核重点组成部分。各级帮教积极组织在安置和帮助教育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引导他们走上新生之路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水磨沟区安置帮教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健全,职责明确,把帮教工作列入考核内容之一。
根据中央和市对安置帮教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区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是由区司法局为主,区综治办、公安、检察、法院、财政、劳动保障、人事、民政、工商、工、青、团、妇联等部门组成的协调小组,负责对全区安置帮教工作的决策、督导、协调。区司法局具体负责组织、指导、调研、督办等日常工作。八个街道以及农办全部建立了由党政主管牵头的安置帮教领导小组,逐步形成了一支以司法助理员、基层公安干警、综治干部、村居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骨干的安置帮教工作队伍,街道安置帮教日常工作由各司法所负责处理。社区(村)和相关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全部建立帮教小组,全区基本上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工作网络,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2008年,帮教安置工作被区委区府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对司法局的目标考核。2009年开始,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人员重新犯罪率又列入“平安水区、街道、社区”考核内容之一。通过全区各级帮教组织和志愿帮教者的共同努力,已基本做到底数清、网络全、制度全,帮教工作力度不断加强,重新犯罪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上。
(二)拓宽渠道、主动衔接,掌握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人员的类型、数量及特点。
目前,水区帮教安置工作共掌管着4类对象:刑释人员,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危安人员以及协助公安、检察监管的监外执行人员(包括5种对象: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和保外就医人员)。近年来,基层司法行政系统通过以下三种渠道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工作衔接,一是水区司法局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对接到市局下发的刑释解教通知书后,及时转交给被帮教对象所在的司法所,做到转入转出登记造册及时准确、落实帮教措施快捷,减少了脱管失控现象的发生。二是各司法所每月定期与当时派出所进行信息沟
通,及时掌握由公安、法院等部门转交给派出所的刑释解教人员,并对其进行管控,落实帮教政策。三是司法所及各社区以“四知、四清、四掌握”和“两个机制”建设活动为工作契机,充分调动社区干部、社区楼栋长、社区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每周定期深入社区居民家中,认真对其所管辖的范围人员的情况进行排查,排查的重点是社区居民、流动人口家庭人员的基本情况、政治面貌、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筛选出社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危安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同时,全面掌握帮教对象的人户分离情况、基本生活状况、安置就业情况等方面的状况,通过多种渠道的管理,及早掌握在基层社区安置帮教人员的底细,做好安置帮教的衔接管理工作。水区自今年以来,帮教人员累计登记来册的各类归正人员的数量已达到 名。截止2011年5月20日,全区共有安置帮教领导小组 个,参与安置帮教工作人员 名,共列管刑释解教人员 名,其中五年内刑释 名,3年内解教 名,被判处管制、缓刑、保外就医、假释及剥夺政治权利(且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类人员共 名。自2008年12月——2011年5月底,共有重新犯罪人员 名,重新犯罪率 %左右。
(三)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全面、准确、有效落实各项帮教措施
近年来,水区制订了《关于加强刑满释放、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意见》、《区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的组织机构、工作网络和主要职责》、《区帮教安置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帮教安置工作的性质、对象范围、目标及措施和要求》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和街道在开展帮教安置工作中的目标、职责和任务。及时制定并转
发了《水磨沟区2011年帮教安置工作计划》以及《水磨沟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实施细则》给各基层司法所。为抓好全区的帮教安置工作,水区司法局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规范基础工作,从无到有已陆续建立了帮教安置多项制度:一是刑释解教人员报到登记制度;二是司法助理员首谈制度;三是实行“三帮一”结对帮教制度;四是“四必访”、“四谈心”制度;五是安置帮教档案管理制度;六是安置帮教例会分析制度;七是基层帮教安置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八是安置帮教信息报告制度;九是安置帮教业务学习、培训制度等多项制度。
(四)发挥职能、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安置帮教的社会化管理机制
针对帮教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如刑释解教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7.5”事件以后),还有刑释解教人员的回归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社会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和社会化,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而刑释解教人员大部分在文化、信息、技能等个人就业素质明显出于劣势,往往受歧视。他们原本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决心开始动摇,且深感无助,在现实面前不知所措,甚至再次铤而走险。原来以公安派出所、基层司法所在街道领导下,单一进行管理的帮教工作机制受到严重挑战。对此,我区正逐步摸索社会化帮教思路,即推动帮教安置工作逐步实现以政府为指导、社会化为主体、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逐步走上社会化、市场化的轨道。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做好帮教安置工作,特别是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将帮教工作有机地融入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有关环节中。目前以志愿者帮教活动为载体的社会化帮教工作在全区街道、社区中正稳步
开展,营造出相当良好的社会氛围。例如水区司法局协调水区劳动人事局加大对基层社区再就业工作的投入,在各社区的大力配合和广泛组织下,积极为各社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同时,通过社区公益性岗位为一定的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各街道办事处积极取得区民政局最低生活保障经费,为部分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冬季取暖、廉租房等相关民生方面的热点问题。各各社区也在基层司法所的指导下,纷纷建立了帮教安置志愿者服务队伍,社区中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团员、居民小组长等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与社区干部一同面对面地开展结对帮教活动,取得了特有的效果。
二、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虽然水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衔接工作存在的问题,仍是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主要表现在:
1、各监狱系统下发的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内容不够详细,甚至非常不准确。有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通知书上只有释放人员所在的市、区名称,而没有具体的街道、居委会名称和详细的住址。小部分的通知书上的的住址上的路牌民政部门从来没有命名过,按照通知书所指地址没有门牌号,基层帮教人员难以查找。
2、刑释解教人员不主动到派出所和乡司法所登记。虽然《安置帮助教育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刑释解教人员应当在离开监管场所30日内,持刑满释放证明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到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乡镇(街道)司法所办理登记手续。但放回人员出监所后,不按时到住所地上户口报到,或者根本不到派出所、司法所进行曲报到,帮教组织难以掌握其动向,为基层开展实际帮教工作增加了困难。
3、人户分离的情况比以往有所增加,对帮教对象的管控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经济活动增多,水区近年来,在房地产行业发展十分强劲,快速拉动地区经济、政治、社会事务的不断发展,然而,由于本市各区(县)特别是中心城区长期存在着幼儿入托、在校教育等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造成了水区居民人户分离严重的特殊情况,同时,部分刑释解教回归人员出监所后,不回家,而直接到外地经商、打工等,造成人户分离,帮教工作难以落实。
4、个别单位不配合。由于基层综治部门在基层单位一直开展“治安模范单位”现叫“平安单位”的创建活动,对出现单位职工违法犯罪行为的单位,执行一票否决权以及取消年终的综合治理奖励制度,各单位的领导非常重视,为了保证单位“平安单位”称号,一旦出现了职工违法犯罪的,各单位均不主动向基层派出所、综治办和司法所汇报,造成基层街道无法掌握回归人员前期的基本情况。同时因刑释解教人员基本上都被原单位开除,再到原单位了解情况时,单位也怕被一票否决,甚至不积极配合基层工作,以种种理由予以推脱。
5、流动人口中的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工作跟不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近年来,由于华凌市场商圈、水区工业园、南湖北路汽车城的不强壮大,水区的流动人口出现了快速增加。而对各地回归人员的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建立,使外来务工人员的违法情况难以掌握,更不用说帮教安置工作渗透到外来务工人员中去。由于各街道、社区安置帮教工作没有专门工作人员,除了司
法所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兼职人员,人员结构、人员的数量、素质、综合能力均跟不上流动人口的增长速度。同时,由于各地区之间、各城市之间、各区县之间、甚至是各街道之间在流动人口的移交、工作衔接上均存在着突出问题。而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心里本身对帮教就存在着排斥,基本没有人员主动到派出所、司法所进行登记,因此,造成了工作上的难度,水区在册的刑释解教人员100%均属于本市人员。
6、“大帮教”格局尚未形成,单靠司法所的力量已远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基层安置帮教工作人员严重不足。首先,区(县)级司法行政部门没有专门的机构、设立专门的编制、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专门从事此项工作,负责指导、协调和服务基层安置帮教工作,其次,街道、社区尤其是社区一级的专业帮教干部人数严重不足,使帮教安置工作的一些制度难以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如有的街道司法所,除所长外,名义上都有专人负责帮教工作,但因其他工作需要,要承担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由于回归人员分布广、流动性强、人户分离,难管理。现在尽管广大司法助理员凭着对事业的执着,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仍然有不少工作难以落实到位,难免顾此失彼或流于形式。从形式上看,全区的帮教安置率是比较高的,但真正起好作用的帮教是没有这么多的。基层社区主要是由居委会干部帮教,还有的是一人在负责多人的帮教,相当一部分还只是名义上的帮教,没有真正落实帮教。统计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帮教工作的实际情况。
三、工作建议与对策
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仅靠司法局一家的力量还
远远不够,还应发挥公安等成员单位的作用,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共同促进基层安置帮教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对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内容不够详细、甚至不准确的问题,建立刑释解教人员衔接信息互通制度。各监狱、劳教所和看守所将刑释解教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现住所地、罪错性质、职业技能、刑释解教时间、改造情况等信息录入,上报司法厅(局)监狱管理局、劳动教养管理局、公安厅(局)监所管理部门。并于释放前,监狱部门与所属当地的派出所、司法所进行联系,确立正确的安置帮教住址。或者是,监狱部门与刑释解教人员当地的司法所直接建立联系,由司法所安排人员接送刑释解教人员回所在安置地。
2、对于刑释解教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后不到户籍所在地报到落户,有的因经商打工造成了人户分离,要求公安机关及时同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加强联系,沟通信息,摸清去向,及时向现居住的司法所联系,办理移交手续,采取必要的帮教和管控措施,尽最大努力减少漏管失控。
3、从上到下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相应的组织机构,特别是在区(县)司法局设立办事机构,配备人员编制,通过立法体系,确立社区安置帮教工作地位,在基层社区设立安置帮教工作站,确立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安置帮教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提高基层安置帮教工作地位。加大对基层司法所、社区经费投入,用于基层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建设,安置工作的宣传、培训等工作。
4、建立一定安置优惠政策,帮教解决回归人员的生活问题。安置帮教其中一项重点的工作就是安置,由于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原单位基本上进行了除名。重新回归社会
后,第一个问题就是生活问题,解决好安置工作,决定着帮教工作的效果,因此,要在政策向其进行倾斜,对回归人员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应给予下岗失业人员同等待遇;归正人员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可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同等政策;各类企业招用归正人员可享受的税收优惠要有较大的提高等政策。鼓励有人单位为回归人员提供工作岗位。
5、建立科学、联动的“大帮教”工作机制,安置帮教工作需要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参与,单独依靠司法行政部门无法将此项工作做好,因此,需要发动政府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形式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是广泛发动社区群众共同参与,提高人民群众的认识,提高群众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以政府为指导,社会为主体,做好社会帮教。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对近年来安置帮教工作的回顾,了解和分析水区的安置帮教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建议对策,努力把水区安置帮教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XX司法局 XXXX年X月X日
第二篇: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五大举措确保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
2004年以来,我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新路子,按照区司法局“四进四早”(即帮教进监狱,思想教育早感化;帮教进家庭,亲情帮助早转化;帮教进单位,安置就业早落实;帮教进社区,犯罪苗头早预防)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对帮教对象实行人性化的帮助、教育和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街道辖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2人,在押人犯21人,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实现了安置,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100%,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脱管率为零。主要做法如下:
一、抓好“三个”落实
2004年初,我所新所长上任以后,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解决帮教经费为切入点将安置帮教工作摆上街道的议事日程,实现了人员机构、帮教制度、帮教经费三落实。首先是抓人员机构落实,我们在“街道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和各社区工作站的支持下,构建了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帮教工作网络,共成立了社区安置帮教小组22个,居民小组安置帮教工作组13个,共有安置帮教工作人员75人,其中专职人员5人,兼职人员70人。我所负责帮教工作的人员分别毕业于广东商学院法律系和广东司法警官学院,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由他们承担了指导、协调、培训街道三级帮教组织开展工作的重任,组建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基层安置帮教队伍。其次是抓安置帮教制度落实,我所除了对每个帮教对象建立档案,做好情况登记表、信息表、鉴定表、跟踪卡外,还把落实工作责任制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层层签订责任状,目前共签订责任状162份,共制订《一人一档案制度》、《安置帮教岗位责任制》等工作制度11项,使帮教工作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并把安置帮教工作纳入街道年终工作目标考核,与奖惩、评优挂钩。再次是抓安置帮教经费落实,为提高保障力,我所领导在年初街道进行全年财政预算时,适时跟进,积极争取把安置帮教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二年来街道共拨出13.5万元用于安置帮教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扶持培训帮教对象就业以及开展“亲情帮教”活动。
二、坚持定期探访
通过实践,我们感受到定期探访,与帮教对象面对面接触谈心可以收到切实有效的感化效果。为此,我们从2005年开始规定“对12名帮教对象每周电话跟踪一次,每月上门探访一次,每年中秋、春节组队前往‘送温暖’,为帮教对象赠送慰问品”。对21名服刑人员,我们每年都派出帮教骨干随区帮教团远赴韶关、北江等监狱开展“亲情帮教”活动,一方面和服刑人员面对面逐个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困难和要求。另一方面利用这个机会加强和监狱的联系和沟通,为人犯释放后的衔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防止日后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曾因贪污受贿罪被判了10年徒刑的段基明刚入狱时思想抵触、情绪波动、通过帮教员的多次探访谈心及其家属的全力配合,服刑期间积极改造,受表扬9次,评为积极分子4次,减刑3次共3年6个月,今年10月10日被提前释放。我们及时做好跟踪接管,目前,该帮教对象情绪稳定,表现良好。
三、做好分类安置
针对帮教对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分类采取不同的安置方式。对无劳动能力老弱病残一类,我们积极协调街道社会事务科(民政办)和劳动保障事务所,对符合条件的两名(一个残疾,一个患病)帮教对象落实了低保待遇,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费;对有劳动能力的一类,协助其自食其力,通过就业来防止其脱管和重新犯罪。我们取得街道领导支持,通过召开社区、企业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协调会,使大家对安置帮教的意义形成共识,齐抓共管,为就业安置工作开“绿灯”。目前,有5位帮教对象被社区和企业安排当电工、保安员、司机和出租屋管理员,其余几位扶持他们自谋职业当起个体户,开起修理铺、小饭馆和出租车。家住48区的女青年刘×,因赌博解教后,感情上遭到挫折、生活无着,曾有过轻生念头,帮教员苦口婆心多次上门劝解,并从专项经费中取出1000元让其参加电脑培训,通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介绍其在家政服务公司工作,使其重获生活信心。
四、开展技能培训
针对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缺乏一技之长难以自食其力的情况,我所领导亲自出动,协调劳动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根据12个帮教对象的不同特点,安排他们免费参加技能培训班,2年来分期分批共安排了19人次参加电脑、电工、维修工、烹饪、家政服务培训。家住二区的孙建军,年过三十,因吸毒从市第二劳动教养所出来后,家人都远离他。通过探访了解到他失业在家,生活窘迫,又无一技之长,为提高他的就业能力,我所和劳动部门协商安排其参加为期20天的电工培训,考核合格。不但毒瘾戒掉了,也和女朋友组成了新的家庭。
五、注重教育转化
针对刑释解教人员情绪不稳定和自闭自卑心理,我们注重从思想上、行动上予以感化。首先是正确对待帮教对象,真情疏导,并动员其亲友家人多鼓励、少歧视。同时,为使帮教对象增强自信心,早日回归社会,我所每年为他们订阅《宝安日报》,人手一份,使他们通过看书读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了解社会和身边发生的大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不再重蹈覆辙。龙井社区一位年仅21岁的陈姓小青年,是干部子弟,因打架斗殴被解教后,终日不肯出门,认为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所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针对其原来受过良好教育,因讲义气一时冲动犯下大错的特点,捕捉其思想上的“闪光点”,由同龄人携带励志书籍上门与他谈心,和他“一对一”结对子交朋友,经过几个月的交往终于解开了其心头的死结,重新振作精神自费参加深大开设的三维动漫课程培训,为日后创业学习新技术。
我所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把安置帮教纳入街道依法治理工作中,二年来共上门探访帮教对象72人次,电话跟踪166人次,人员培训19人次,落实安置就业12人(其中落实低保待遇2人,安排就业5人,自谋职业5人);在押人犯21人中有14人被评为改造积极分子,有13人获得减刑。我所的安置帮教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最大努力。
第三篇: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五大举措确保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
2004年以来,我所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新路子,按照区司法局“四进四早”(即帮教进监狱,思想教育早感化;帮教进家庭,亲情帮助早转化;帮教进单位,安置就业早落实;帮教进社区,犯罪苗头早预防)的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对帮教对象实行人性化的帮助、教育和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目前,我街道辖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12人,在押人犯21人,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实现了安置,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100%,无一人重新违法犯罪,脱管率为零。主要做法如下:
一、抓好“三个”落实
2004年初,我所新所长上任以后,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解决帮教经费为切入点将安置帮教工作摆上街道的议事日程,实现了人员机构、帮教制度、帮教经费三落实。首先是抓人员机构落实,我们在“街道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和各社区工作站的支持下,构建了街道、社区、居民小组三级帮教工作网络,共成立了社区安置帮教小组22个,居民小组安置帮教工作组13个,共有安置帮教工作人员75人,其中专职人员5人,兼职人员70人。我所负责帮教工作的人员分别毕业于广东商学院法律系和广东司法警官学院,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由他们承担了指导、协调、培训街道三级帮教组织开展工作的重任,组建了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基层安置帮教队伍。其次是抓安置帮教制度落实,我所除了对每个帮教对象建立档案,做好情况登记表、信息表、鉴定表、跟踪卡外,还把落实工作责任制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层层签订责任状,目前共签订责任状162份,共制订《一人一档案制度》、《安置帮教岗位责任制》等工作制度11项,使帮教工作有章可循、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并把安置帮教工作纳入街道年终工作目标考核,与奖惩、评优挂钩。再次是抓安置帮教经费落实,为提高保障力,我所领导在年初街道进行全年财政预算时,适时跟进,积极争取把安置帮教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二年来街道共拨出13.5万元用于安置帮教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扶持培训帮教对象就业以及开展“亲情帮教”活动。
二、坚持定期探访
通过实践,我们感受到定期探访,与帮教对象面对面接触谈心可以收到切实有效的感化效果。为此,我们从2005年开始规定“对12名帮教对象每周电话跟踪一次,每月上门探访一次,每年中秋、春节组队前往‘送温暖’,为帮教对象赠送慰问品”。对21名服刑人员,我们每年都派出帮教骨干随区帮教团远赴韶关、北江等监狱开展“亲情帮教”活动,一方面和服刑人员面对面逐个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困难和要求。另一方面利用这个机会加强和监狱的联系和沟通,为人犯释放后的衔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防止日后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曾因贪污受贿罪被判了10年徒刑的段基明刚入狱时思想抵触、情绪波动、通过帮教员的多次探访谈心及其家属的全力配合,服刑期间积极改造,受表扬9次,评为积极分子4次,减刑3次共3年6个月,今年10月10日被提前释放。我们及时做好跟踪接管,目前,该帮教对象情绪稳定,表现良好。
三、做好分类安置
针对帮教对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分类采取不同的安置方式。对无劳动能力老弱病残一类,我们积极协调街道社会事务科(民政办)和劳动保障事务所,对符合条件的两名(一个残疾,一个患病)帮教对象落实了低保待遇,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费;对有劳动能力的一类,协助其自食其力,通过就业来防止其脱管和重新犯罪。我们取得街道领导支持,通过召开社区、企业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协调会,使大家对安置帮教的意义形成共识,齐抓共管,为就业安置工作开“绿灯”。目前,有5位帮教对象被社区和企业安排当电工、保安员、司机和出租屋管理员,其余几位扶持他们自谋职业当起个体户,开起修理铺、小饭馆和出租车。家住48区的女青年刘×,因赌博解教后,感情上遭到挫折、生活无着,曾有过轻生念头,帮教员苦口婆心多次上门劝解,并从专项经费中取出1000元让其参加电脑培训,通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介绍其在家政服务公司工作,使其重获生活信心。
四、开展技能培训
针对部分刑释解教人员缺乏一技之长难以自食其力的情况,我所领导亲自出动,协调劳动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根据12个帮教对象的不同特点,安排他们免费参加技能培训班,2年来分期分批共安排了19人次参加电脑、电工、维修工、烹饪、家政服务培训。家住二区的孙建军,年过三十,因吸毒从市第二劳动教养所出来后,家人都远离他。通过探访了解到他失业在家,生活窘迫,又无一技之长,为提高他的就业能力,我所和劳动部门协商安排其参加为期20天的电工培训,考核合格。不但毒瘾戒掉了,也和女朋友组成了新的家庭。
五、注重教育转化
针对刑释解教人员情绪不稳定和自闭自卑心理,我们注重从思想上、行动上予以感化。首先
第四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从制度入手,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的长期工作机制
做好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刑释解教人员通过服刑、劳教之后,通过剥夺自由的痛苦,回归社会后,其思想觉悟不一定较大的提高,再加上社会生活中的不必要的歧视,群众中舆论评价,刑释解教人员开始新的生活,寻找新的工作,有一定的困难,有可能造成再一次犯罪。另一个方面,刑释解教人员回来以后,人员流动大,今天在广东,明天在四川,父母难得管,家庭不稳定,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员很快地混到一起,引发社会治安的新问题。再次,刑释解教人员往往是家庭条件差,无专业特长,又喜欢在工作中拈轻怕重,所以寻找工作就有很大的困难。征对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中的新问题,新趋势、洪山殿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制度入手,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建设平安洪山、和谐洪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洪山殿镇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制订如下工作职责:
(一)、安置帮教工作站职责:
1、要及时调整工作人员并确保运转有效;
2、与公安派出所相互协作,开展专项调查摸底工作;
3、帮教对象一人一档,建档率达98%;
4、落实信息上报制度,月报表、工作要点、总结和大事记上报及时、数据准确;
5、及时上报自强自立刑释解教人员典型事迹材料;开展安置帮教工作表彰、宣传;
6、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帮教活动,帮教率达98%;
7、统计报表报送及时、数据准确;
8、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就业安置,就业安置率达70%;
9、积极探索做好外出务工刑释解教人员的引导、服务、管理工作,司法所及时与刑外出务工释解教人员沟通信息,对其进行联合帮教,加强管控;
10、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3%以下。
(二)、相关单位职责:
1、公安派出所要认真开展近三年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专项活动,对表现不好、有违法犯罪倾向人员落实帮教管控措施;对有现实危害活动的,加强查证、侦控和打击, 要及时办理刑释解教人员落户98%以上;
2、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对在服刑、劳教前已参加失业保险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后符合条件的,劳保部门要按规定使其享受或恢复失业保险待遇;对被判刑或劳教前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已领取基本养老保险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要做好养老保险接续和养老金调整工作;
3、镇民政办:要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落实,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符合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救助条件的,按照程序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救助范围;对不符合“低保”条件,因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酌情救济;
4、工商所:鼓励、引导和扶持符合条件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自谋职业,为他们办照经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引导其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维护合法权益;
5、镇财政所:将安置帮教工作经费列为财政预算,为安置帮教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6、镇共青团:配合开展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中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法制宣传教育;
7、镇妇联:维护女性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
合法权益。要发挥基层妇女组织的作用,配合公安、司法和村委会做好帮教工作;
8、镇农办:将农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纳入阳光工程、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9、镇中、小学校:对具备复学条件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排其复学,符合升学条件的,应与其他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人员,安排其继续完成学业;
10、镇综治办:安置帮教工作列入综治考核内容。
二、工作要点:
1、切实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典型的培育和宣传。充实和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创业典型储备库,大力宣传帮教安置工作先进典型,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2、规范基本台帐,一人一档,已建立一人一档制度的,要进一步完善档案内容,提高工作质量。社区服刑人员期满解除矫正后,司法所要及时将其纳入帮教对象,做好建档案工作,落实帮教措施;
3、依托村基层组织,开展社会安置帮教工作。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尽量安排公益岗位解决就业,探索新形势下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
4、建立和培养帮教志愿者队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安置帮教工作。依托工、青、妇、关工委等群团组织成立向阳镇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参与帮教工作。
通过以上相关制度的建设,加强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净化了社会空气,形成了政通人和,安定团结,蒸蒸日上的良好社会氛围,我镇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正在进一步摸索对于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之路。
洪山殿镇安帮办
2008年4月25日
第五篇:安置帮教工作基本知识
安置帮教工作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安置帮教工作
安置帮教工作,是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国家规定期间内(刑满释放后5年内、解除劳动教养后3年内)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活动。
二、安置帮教工作负责部门
区以上政府部门设立含有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民政、财政、人事、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国土房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十七个职能部门的安置帮教领导机构,下设安置帮教办公室;各街(镇)设立安帮办;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立帮教小组;组成辖区内的三级帮教网络开展工作。
三、安置帮教工作的范围 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
(一)接收监狱、劳教单位移送的有关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通知书及相关档案材料;
(二)引导、扶持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就业或协助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三)参与对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教育、就业技能培训;
(四)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行帮助教育,并做好预防措施,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
四、安置帮教工作的对象
安置帮教对象是刑满释放后5年内、解除劳动教养后3年内的释解人员,对没有生活出路(通常是指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无业可就的三无人员)和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要重点进行教育和帮教。
五、释解人员回归报到程序
(一)离开监所之日起30日内,持《刑满释放证明书》或《解除劳动教养证明书》到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和所属街(镇)安帮办(司法所)办理报到手续;
(二)接受户籍所在地帮教工作小组管理并建立帮教措施。
六、释解人员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释解人员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入学、招考不受歧视。对符合条件申请报考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或各类职业学校的,教育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准许报考;符合录取条件的,学校应当予以录取,不得歧视。对符合就学、复学、升学规定,本人要求继续上学的,教育部门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给予办理。
七、释解人员在安置就业方面享有的权利
(一)释解人员回社区(农村)的,由落户地的街道、镇人民政府负责接受,享受与其他居(村)民同等的待遇。保留职工身份或未解除劳动合同的释解人员原则上由原单位安排就业。原单位被撤消的,由原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商请劳动、人事、安置帮教工作机构予以安置;不适宜回原单位工作的,由原单位商请劳动、人事和安置帮教工作机构适当安置。
(二)释解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尽赡养、抚养义务的人,或者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以向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申请社会救济,符合条件的,当地民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救济。
(三)释解人员入监所前已参加失业和养老保险的,可以在当地失业、养老保险机构办理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失业和养老保险待遇。
八、安置帮教工作的意义
安置帮教工作是保障社会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帮助、教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回归社会的系统工程,深入扎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对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是确保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并顺利融入社会的重要措施。
九、安置帮教的工作原则
(一)、安置工作原则
贯彻给出路、“不歧视”、“不嫌弃”的原则。
(二)、帮教工作原则
1、人道主义原则
2、个别化原则
3、法制原则
4、社会化原则
5、教育挽救原则
十、安置帮教工作的作用
1、安置帮教工作是维护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
2、安置帮教工作是预防减少犯罪的重要措施
3、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对提高监狱、劳教所的改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一、安置帮教工作立法的必要性
1、对安置帮教工作立法是保护刑释解教人员权利的需要
2、对安置帮教工作立法能解决现实的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保证安置帮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3、对安置帮教工作立法能有效预防犯罪
十二、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必须正确认识安置帮教工作的性质和任务
(二)、必须具备基本的业务素质
1、要掌握与其本质工作相关的基本知识,对自己的业务知识要精通
2、在工作中要端正心态,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3、要对安置帮教工作的整个工作系统有清晰而深刻的了解
(三)、个人能力方面的要求
1、社会交往能力
2、组织能力
3、决断能力
十三、安置工作的含义及重要性
安置工作是指对刑释解教人员予以就业前的过渡性安置。安置是对刑释解教人员安其身,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
十四、帮教工作的内涵
安置帮教工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刑释解教人员予以就业前的过渡性安置;二是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教。
十五、帮教的形式
帮教的形式多种多样,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家庭亲属帮教
2、合同帮教
3、承包帮教
4、帮教小组帮教
十六、刑释解教人员的学习制度
1、建立政治学习制度
2、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法律、法规培训
3、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
十七、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1、对刑释解教人员要建立个人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帮教协议书、解除劳教通知书或刑满释放、考察表、经济补助记录、安置情况记录、撤销帮教书以及其他书面材料。
2、要一人一档,统一编号,分类存放,排放整齐,妥善保管。
3、档案由内勤负责保管,要爱护档案,不得任意拆选、撕页、涂划、剪贴等。
4、档案一般不让外人查阅,确需查阅时,须经所长批准。借阅和利用档案,必须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严守保密纪律。
十八、刑释解教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1、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2、规范失调,举止失范
3、变态人格,行为异常
十九、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构成
1、中央、省级、市级、县级综治委委员及各成员单位的主要领导人,他们是安置帮教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管理者。
2、成员单位包括司法行政、公安、民政、建设、工商行政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人员。
3、各街道、镇及社区、居委员会从事安置帮教工作的人员。
4、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有关社会团体成员。
5、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志愿者。
二十、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权利
(一)、政治权利
(二)、社会经济权利
1、劳动权
2、接受物质帮助的权利
3、合法财产权
(三)、婚姻家庭权
(四)、受教育权
(五)、事业发展权
二十一、对刑释解教人员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有利于服刑、在教人员正确认识社会的形式政策,在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以后积极投入新生活。
2、有利于巩固改造成果,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
二十二、对刑释解教人员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法制教育
1、法律基本知识教育
2、具体部门法的教育
(二)道德教育
1、为人民服务道德观教育
2、集体主义道德教育
3、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4、社会公德教育
5、职业道德教育
6、家庭美德教育
(三)形式教育
1、国际形式教育
2、国内形式教育
(四)、政策教育
1、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教育
2、刑事政策教育
(五)、理想前途教育
二十三、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1、基本的生活问题得不到解决。
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也是导致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3、刑释解教人员改造不彻底。
(二)主观原因
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好逸恶劳、贪图享乐、铤而走险,渴望暴富,是重新违法犯罪最主要的主观原因。
二十四、预防违法犯罪的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有力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和机制
2、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管控
3、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
4、大力促进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
5、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的保障机制的落实 二
十五、安置帮教工作的工作制度
1、责任制
2、例会制度
3、登记建档制度
4、衔接制度
5、重点人口管理制度
6、协调配合制度
7、培训学习制度
8、考核检查制度
9、信息通报
10、统计制度
11、撤帮制度
二十六、安置帮教组织工作职责是什么
(一)对回归我区刑释解教人员,做好建档入户登记,及时协调基层建立帮教网络,认真做好信访解答和工作处理。
(二)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和帮教做到情况熟、人员底数清,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对基层帮教组织的帮教和安置就业,做好协调指导和工作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协调全区企事业单位做好刑释人员的就业安置工作。
(四)负责做好基层帮教组织骨干成员的工作业务培训,提高熟悉掌握党和国家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方面的文件精神,法律、法规,工作程序和政策水平。
(五)积极努力创办好过渡性的安置实体,逐步建立起“三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基地。
(六)积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协调、扶持刑释解教人员做好自谋职业,自我安置和外出发展、做好思想引导。
(七)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摸排工作,搞好回访考查,抓住工作重心,及时推广在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和经验,表彰鼓励先进。
(八)认真组织,做好赴监狱劳教(少管)场所的社会帮教团、主动协助监所、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的认罪服法和教育改造工作。
(九)认真做好工作统计报表,为上级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二十七、安置帮教工作程序是什么
(一)准备阶段
1、通知接受: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县司法局)收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后,应当在一周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街乡司法所);
2、建立个人档案:街乡司法所根据预防通知书对帮教对象进行登记并对帮教情况进行纪录;
3、建立帮教小组:每一名释解人员均成立一个相应的帮教小组,小组成员由责任民警、居(村)委会和释解人员亲属等组成,帮教小组在街乡司法所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实施阶段
1、申报户口工作:在规定期限内,持刑满释放证明、解除劳动教养证明到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报道,并按照规定办理入户手续;
2、落实见面教育,谈话、家访;
3、司法所指导帮教小组开展工作;
(三)重点监控:司法所和帮教小组对列入重点人管理范围的释解人员要重点管控。
二十八、做好安置帮教工作意义有哪些?
(一)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
(二)安置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三)安置帮教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维护社会主义人权的需要。
二十九、衔接工作的含义
安置帮教的衔接工作主要是指在刑释解教人员即将刑满释放、解除劳教、融入社会以前,监狱、劳教部门与公安、司法行政部门相互配合,完成其由受监狱、劳教等部门强制监管向受社会化管理和帮助转变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三
十、过渡性安置的渠道 过渡性安置有如下七种渠道:
1、对原有工作单位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机构应主动与原单位协商,争取让原单位接收;
2、对原单位没有工作单位或原单位无力接收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机构应鼓励扶持他们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或争取让其他单位接纳他们;
3、对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应及时划分责任田,有条件的可安排到乡镇村办企业,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安排其亲属抚养、赡养或由当地政府予以适当救济;
4、积极向有关单位推荐有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鼓励其竞争上岗;
5、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条件;
6、对没有资金、生产资料和技术或年老体弱、孤独无依靠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组织和乡镇(街道)、居(村)委会共同设法安置;
7、由各级安置帮教部门共同创办过渡性安置点或安置实体,安排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得刑释解教人员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