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泸州文化“1+6”工作思路

时间:2019-05-13 15:4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泸州文化“1+6”工作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泸州文化“1+6”工作思路》。

第一篇:2012:泸州文化“1+6”工作思路

2012:泸州文化“1+6”工作思路

2012年,是我市实施“156”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市文化建设乘势而上、突破提升的关键之年。如何贯彻落实我市“156”发展战略,全面加快文化建设。对此,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提出“1+6”工作思路,即一个目标六大任务。一个目标即繁荣大文化,成就一个文明向上的泸州。六大任务即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打造“酒+N”特色文化品牌、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抓好文化项目和文化惠民。

——深化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完善服务网络,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是以喜迎党的十八大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为主题,精心组织“激情广场大家乐”、“人口文化快车”、“醉美泸州·百姓舞台”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2台明星演唱大型文艺活动以及纪念座谈、展览展示等活动。同时,围绕主题,引导实施重点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举办重点剧目展演活动。二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认真总结“四川泸县农民演艺网”创建经验,完成国家公共文化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示范带动、积极推动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三是深化“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完善免费开放管理制度,提升服务形象和质量。四是全面完成全市12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100%

建设。完成泸州大剧院、泸州收藏品交流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泸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和泸州书画艺术陈列馆建设;启动“龙透关泸州起义纪念地”红色旅游景区、市文化馆改扩建等项目。二是要包装策划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包装策划《中国酒城风情》、中国酒文化生态(社区)博物馆、四川石质文物科技保护研究中心、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护国战争纪念馆、泸州分水油纸伞文化产业园区、泸州天星影视艺术基地等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

——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严格按照“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稳步推进,6月底前完成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同时,继续完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和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坚持“一手抓管理服务,一手抓繁荣发展”,把握导向,创新管理。一是完善文化市场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落实各职能部门职责,协同配合,齐抓共管。二是完成游艺娱乐场所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争取建立文化市场举报奖励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三是探索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模式,推广泸县农民演艺网经验,培育发展农村演艺市场,逐步建立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网络。四是深入推进网吧连锁工作,实现100%连锁率,打造泸州网吧品牌,力争全省网吧连锁工作现场会在泸州召开,推广泸州经验,在全省树立标杆。五是巩固“扫黄打非”工作,开展“扫黄打非”进社区、进乡村试点,逐步建立出版物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第二篇:文化工作思路(模版)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1、搞好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文化活动。按照小型、分散、多样的原则,组织各街道开展节日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

2、开展科技之春文化下乡活动。配合全区科技之春宣传月,开展图书下乡、文化政策咨询等活动。

3、广泛开展夏季纳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各街道结合实际开展自乐班演出、文艺演出、读书活动、电影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4、完成好市文化局组织的各种艺术比赛的选拔推荐工作。

二、加强基层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建设,为基层群众参与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

1、抓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对已建成的农家书屋采取定期检查指导、结合图书馆业务开展延伸服务等形式,加强管理,开展活动,使农家书屋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农民群众看书学习的好地方。对已向市新闻出版局申报的农家书屋,加强前期建设的指导工作,做好配送图书资料的发放、管理。同时结合我区农村的实际,对建设成熟的村活动室做好上报申批工作。

2、做好文化器材的配送工作。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安排,做好文化器材配送村的申报、器材发放及后期管理工作,确保配送的器材不流失、不搁置,在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做好狄寨文化站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后续建设和业务指导工作。

4、抓好民间社团建设,对于注册登记的社团按照民政局的统一安排完成年检换证工作,对于基层自发成立的活动团体进行业务指导。

三、加强科室自身建设。

在参加局机关统一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的同时,加强自学,不断提高科室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强化业务能力,同时坚持经常下基层指导工作,主动为基层单位排忧解难,及时准确的掌握基层文化工作的一手资料,以便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

四、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思路

年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培训,进一步强化业务素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岗位职业道德意识、强化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水平,熟练掌握和准确运用文化市场相关法规、规章和工作程序;

二是延伸服务,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提升受理窗口功能,强化文广窗口工作人员素质。巩固文广事务受理工作向基层延伸工作,通过延伸服务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塑好天台文广形象;

三是严把准入,进一步规定行政行为。加强文化经营项目前置审批管理,实行窗口受理预审制度,严格控制外来剧团的演出活动和演出经纪活动,及时清理不健康的演出广告和不合格剧团;

四是培育市场,进一步抓好行业管理。优化文化市场布局,加强文化市场导向。2013年将开展相关的市场调研,制定相关行业规则,促进文化经营场所档次提升。抓好行业年检和年报工作。

五是完善机制,进一步落实长效机制。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市场的执法力度。发挥由文化、公安、工商等管理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落实检查情况通报和被处罚单位抄告制度,形成长效、完善的联合管理机制;

六是宣传法规,进一步引领行业自律。加强行业法规培训,宣传贯彻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方针,形成市场参与各方的法制意识,使本县文化产业不断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文化体育工作思路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起始之年,也是实施《象山县“十五”文化发展规划》的收关之年,更是我县创建省、全国文化先进县的冲刺之年。为此确定××年我县文化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文化、体育工作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两为”方向、“双百”方针以及“三贴近”、“三创新”原则,抢抓机遇,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以建设文化大县为己任,以创成省、全国文化先进县为要务,全面盘点文化发展规划落实情况,查漏补缺,巩固成绩,在继续强化文体队伍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群众文化和专业文化、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文体市场和文体产业的管理与发展,积极服务于现代化生态型滨海旅游城市建设。同时,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文体工作与小康文化、小康体育建设相结合,与县委、县政府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全国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相结合。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联系我县文体事业发展现状,确定××年文化体育工作以创成全国文化先进县为第一目标,以实施“五项”工程(计划)为统领,即实施“一站一点一品”工程、“特色文化年”计划、体育“三边”工程(建身边场地、抓身边组织、办身边活动)、竞技体育“苗子输送”工程和文体产业培育工程,全面推进我县各个层面文化体育工作上台阶。具体目标任务及措施办法如下:

一、重心下移,着力繁荣农村群众文化

⒈除积极组队参与上级有关文艺赛事活动外,要充分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和各种纪念日等,深入开展广场、社区、校园、企业、乡村、家庭文化活动,计划组织县级以上大型文化活动次,人民广场文化活动每月一次以上。

⒉要继续开展“文化春风遍象山”行动,重点放在在偏僻乡村、海岛渔村,全年计划下乡下基层活动次。

⒊要不折不扣地出色完成开渔节组委会交办的各项文体活动指令性任务,同时以开渔节为契机,创作生产一批体现象山特色、紧跟时代步伐的优秀文艺作品。

⒋建设、健全、扶植乡镇、村级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业余团体计划达到支以上。

⒌对调查掌握的全县余支民间文艺团队进行渗透和辅导,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为丰富、活跃我县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作贡献。

⒍继续开展“东海明珠工程”和村落文化(社区文化)示范点建设,在建设村落文化示范点的基础上,评选一批小康文化村,以“样板”为示范,推动农村小康文化健康。

⒎启动“一站一点一品”工程,意即一个乡镇(街道)文化站要管好一个示范点(阵地)、一个品牌,并以此为主要内容,加强对文化站的考核和管理。

⒏实施“特色文化年”计划,主要开展三项工作:一是挖掘、整理、保护以地方民俗文化和渔文化为主要内涵的象山特色文化;二是申请市级保护名录;三是开展一次全县性的特色文化活动展示。

⒐加大对社区、乡镇(街道)文化站的业务辅导力度,加强与社区干部尤其是社区文化干部的联系、交流。

二、深化改革,整体推进专业文化建设

⒑在上级的指导下,积极稳妥且有步骤地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年内完成象山剧院、县新华书店等下属企事业单位的转制前期工作,为下步转制作好充分准备。

⒈加快标志性专业文化设施建设。县博物馆工程要积极创造条件完成土地征用,并力争开工建设。县新华书店象山港路书城要确保基建安全施工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程,年底前竣工验收。通过各方不断努力,争取国办文化设施与民办文化设施“两条腿”走路,而且能够走得稳健有力。

三、上下联动,全面提升体育影响力

⒉以县体育中心、个体育社团为依托,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各级各类体育交流活动。计划举办县级活动次,每个体育单项协会要求次以上,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体育爱好者的需求。承办或参与市级活动次,引进省、全国级活动次,国际级活动次,倡导全民健身的浓郁氛围。

⒊继续保持竞技体育良好夺金势头,借梯登高、借鸡生蛋,全年力保我县籍运动员在省级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金牌及奖牌数居全市前列,争取有枚以上省级比赛

第五篇:加快泸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专题

加快泸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思考(2011-07-18 17:12:30)

标签:杂谈

现代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达旅游目的地所进行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一切活动的总和。游客在旅游中无论开展哪一种活动,都涉及到文化的本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展示文化的载体,二者深度融合,越来越成为催动人们旅游的内生动力。面对扑面而来的文化旅游气息,如何抢抓机遇,进一步彰显特色,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产品,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泸州文化旅游资源状况及特点

当前,泸州旅游产业发展正处在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共进的关键期,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我市旅游资源荟萃了特色突出、积淀深厚的历史人文自然景观。

(一)名酒文化特色鲜明。泸州有着两千多年的酿酒历史,以盛产国家级名酒“泸州老窖”和“郎酒”驰名中外,享有“中国酒城”之美誊。国宝窖池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中国现存建造最早、持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酒窖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郎酒天然储酒库—天(地)宝洞和“美酒河”摩岩石刻,已被载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二)生态文化得天独厚。泸州地处中国西部最大的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区,张坝、佛宝、黄荆、画稿溪等就处于该生态旅游区的腹心位置。张坝桂圆林“十里翡翠长廊”是中国内陆唯一的桂圆种植基因库;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完整的低海拔山水型亚热带常绿原始阔叶林;黄荆老林被誉为北纬28度线上最后的“处女地”。

(三)红色文化弥足珍贵。泸州是一片红色热土。红色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永恒的缅怀和记忆,其中,以太平、二郎滩渡口和四渡赤水纪念馆为核心的古蔺太平四渡赤水纪念地已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四)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泸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以方山、法王寺、玉皇观为代表的寺观佛塔;以春秋祠、龙脑桥为代表的木雕、石刻;以佛宝古镇、尧坝古镇、太平古镇为代表的明清古镇;其中佛宝古镇被专家誉为“中国山地民居建筑的精华”;尧坝古镇享有“川南影视基地”之美誉;还有以雨坛彩龙、分水油纸伞等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及传统手工艺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五)长江文化独具神韵。泸州地处长江上游,是一座美丽的滨江城市,长江与沱江在此交汇,两江缠绕,承长江之豪迈,聚沱江之妩媚,具有“肘江负山,枕带双流”的独特景观,沿长沱两江,悠然领略巴蜀风光、水上风情,感受的是长江文化的源远流长。另外,长江奇石、桂圆林、荔枝、兰花、桃花水母等等,都是泸州值得利用和推广的长江特色文化资源。

二、泸州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市旅游业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存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够紧密,旅游产品开发文化含量偏低,文化优势没有凸显,文化旅游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一)品牌优势发挥不够。就目前来看,我市文化旅游产品的种类较多,精品却不突出,尚未形成拉动全市文化旅游的龙头产品。虽然我市拥有独特的名酒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但由于缺乏旅游整体包装打造,文化内涵发掘不够,没有打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品牌。特别是文化的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旅游资本,文化旅游还处于一个相对封闭、自我发展的传统事业层次,缺乏大手笔的运作,缺乏大创意的项目等。

(二)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从目前来看,我市初步形成了以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产业综合体系。泸州机场实现了与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昆明、贵阳等地直航互通,西安至泸州航线即将开通。泸渝、泸赤、川黔等高速公路2012年通车后,将在很大程度改善了通往景区主干线的交通状况,但总体来说,影响我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仍然是旅游基础设施问题,主要是连接景区的道路及景区内部的交通状况在一定时期内得不到彻

底的改善,景区供电、供水、通讯、环保等设施还很差。

(三)民俗文化展示不力。民俗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风情文化,许多是无形的,属于生活形态的、分散的,要向游人展现、传播必须有载体、有基地、有场所。没有高质量的载体,没有高品位的固定的场所,再精粹的传统文化、民族风情,也不能给游人以强烈的震撼。目前我市优秀的民俗风情文化还没有形成大众化的表现形式,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形成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艺术交流、民族风情展演、大众休闲娱乐、商业营销服务为一体的展示基地。目前全市仅有古蔺以大黑洞景区为中心,建起了一个苗家文化展示基地,但仍属于粗放型的。

(四)视觉品位提升不足。旅游产品开发应注意对旅游地独特民族文化的挖掘,以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目前我市对许多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精华,却未能将其潜在的价值转化为旅游产品。比如在民族建筑的包装上,或让原有的水泥建筑“穿衣戴帽”,或兴建不伦不类不知何朝何代的“仿古一条街”,或改造、包装所谓的川南民居,仅仅是涂脂抹粉乔装打扮,既不能赋予文化内涵,更不能从深层次去挖掘、开发、展现民族文化的特质。

(五)宣传促销力度不大。文化旅游作为消费品,离不开品牌、包装、营销方面的精心策划和宣传促销。目前我们在宣传促销方面还很乏力,主要表现在没有统一的既城市又旅游的宣传口号,营销模式单一,权威媒体介入不够,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三、推动泸州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先进的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共同发展,不仅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泸州迈进旅游强市的重要保证。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规划为龙头,引领文化旅游大发展

在旅游规划中,应着眼科学发展,体现现代旅游业特征,在全市“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产业布局、产业聚集、新型业态融合发展以及产品开发、目的地体系建设等规划,力求突出特色、体现个性、展示文化,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体系。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两倍,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24%以上,相当于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3%。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达到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以上。

(二)以城市为依托,带动文化旅游大提升

应把旅游中心城市作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空间载体,树立以城市带动旅游的理念,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带动全市文化旅游大发展。

——打造城市景观体系。以城市视觉印象为主要表现力,重点打造包括城市建筑、城市标志物、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环境小品、城市特色街区、城市夜景、城市道路景观以及其他公共活动空间等,形成兼具功能性、美观性、文化性的可游赏系统,如建设一批体现“中国酒城”特色的酒文化街区、主题公园、城市雕塑等。

——打造城市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国际品牌酒店、高星级酒店、主题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协调发展的结构体系,并规划和营造一批餐饮、购物、休闲的特色街区。在城市交通方面,开辟更多的城际旅游直通车,增设旅游观光专线,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方便游客出入和旅游。同时要认真规划和建设旅游功能服务体系、泸州游客服务中心等,为游客提供租赁、导游、咨询、票务等服务。

——打造城市生态体系。包括城市绿化系统、空气质量、水环境、垃圾处理、卫生环境等。可借鉴国内外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实践经验,使城市环境成为游客前往目的地的吸引要素。应着重提升泸州城内的国窖广场、百子图、龙透关、张坝桂圆林,以及城郊的石洞花博园、方山、天仙硐等主要景点档次。同时塑造城市精品游憩与度假空间,对沿江带的观光旅游产品、服务设施等进行全面升级。

——打造城市人文体系。重点营造城市的旅游文化氛围,塑造城市的人文精神,打造特色浓郁的地域文化人文环境,形成城市的特质。应围绕“中国酒城”广泛征集,提炼出响亮、贴

切的城市形象宣传口号,适时推出一台类似“印象刘三姐”、“宋城千古情”的标志性文艺演出,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登坛论道,从而在更宽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泸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加大媒体宣传,向广大市民普及酒文化知识,加深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塑造以“酒”为特色的城市人文之魂。

(三)以要素为统筹,促进旅游功能大完善。

应以公众的反映与认同为基础,认真搞好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与布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全面提升泸州市优秀旅游城市品位。

——餐饮:挖掘和开发泸州名酒文化特色餐饮、菜肴、小吃、饮品等,形成泸州市旅游餐饮和美食品牌,结合旅游区、度假区和休闲城镇的建设,打造以餐饮为主题的酒文化特色街区和品牌旅游餐饮店。

——住宿:建设高档次度假酒店群和一批风格各异、与名酒文化相匹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临江酒店、乡村度假酒店、温泉酒店,借助“城市旅游+风情小镇”旅游开发模式,打造一批度假公寓、青年旅馆、休闲农庄、民居客栈等住宿设施。

——交通:完善旅游交通体系,配备高中档、大中小型的各种旅游车辆,完善各类旅游标牌标识,建设和完善连接景区的旅游通道。

——旅游产品:加快黄荆、太平两个4A级景区的创建,以黄荆景区为龙头,带动其它景区的开发建设,提高旅游产品品质。

——购物: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建设和完善旅游购物点,形成旅游购物免税店、旅游商业区、风情购物街、特色店和旅游景区、旅游酒店的旅游购物店等配套产品。

——娱乐:发掘、整理和整合富有鲜明地方性的泸州民俗、历史、艺术和民间工艺等文化资源,发展健康、休闲、多元化的旅游娱乐形式,开发泸州地方特色旅游娱乐产品,创造国际化文化氛围。围绕泸州的四季,举办民俗古镇文化节、苗族踩山踏青节、生态休闲旅游节、徒步穿越旅游节等各类精彩纷呈的旅游节庆活动,扩大泸州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四)以资源为载体,促进文化旅游相结合——促进名酒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利用独具特色的酒文化,将旅游业和酿酒业结合起来打造泸州旅游业的动力和亮点,推出美酒文化主题专项旅游产品。一是以深度休闲情景体验区的模式,促进国宝窖池和郎酒为主的名酒文化旅游项目的深化;二是增添新的酒文化主题旅游项目,着重打造城区高档酒吧一条街;三是将泸州城区建设为酒文化主题城市,在目前麒麟温酒器雕塑标志物等酒文化城市符号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建筑物或构筑物文化符号、街头小品等城市建设的细节上,设置酒文化元素;四是延长酒文化链条,从生产能喝的酒,衍生创造出能看、能吃、能玩、能综合体验的美酒衍生物,如酒景观、酒食品、酒休闲娱乐、酒文化创意等产品;五是开发酒主题的文化产品,结合科普活动,开展一些展示类的酿酒、品酒体验项目;六是落实“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发展战略,启动酿酒业和旅游业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引擎,依托川南黔北地区的水源、土壤、气候、微生物环境,整合泸州与宜宾五粮液、贵州茅台等名酒文化资源,利用原粮、老窖、技艺、洞藏等酒文化优势,促进跨区域的旅游节点串联,打造顶级美酒主体产品。

——促进历史民俗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泸州的名人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当代知名画家蒋兆和故里,发掘明代状元杨升庵、西周宰相尹吉甫等名人遗址遗迹。开发“天生重庆,铁打泸州”,老泸州“神臂城”遗址,再现泸州军民历经34年抗击蒙古军,保卫中原,反抗入侵的壮丽史诗。二是充分挖掘“两江”文化资源。着重抓好对泸州长江文化的保护、挖掘、包装、宣传、推广,倍加珍惜和保护好长江奇石、桂圆林、荔枝、兰花、桃花水母等特色文化资源,要围绕这些特色资源搞一些城市的新景观、新亮点。三是有机融合独特民俗文化,比如获得国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雨坛彩龙、古蔺花灯、分水油纸伞、川剧“泸州河”,佛宝唢呐、班打狮子、少数民族舞蹈等,增加文化体验类项目,进一步做好历史文

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旅游趋势的结合。

——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依托泸州红色旅游资源所具有的优势,促进红色游与白色游、绿色游互动发展。一是集中展示一个红色旅游精品旅游区:以红军长征文化为背景,突出“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红色旅游主题,推出以太平、二郎、美酒河、黄荆等景区为支撑的四渡赤水旅游区。二是推出一条红色旅游大环线:即泸州(泸州市博物馆、龙透关遗迹、朱德纪念馆、护国岩)-叙永(春秋祠)-古蔺(黄荆、太平四渡赤水纪念地、天地宝洞、美酒河)-尧坝古镇的区域红色旅游大环线。三是重点打造一个红色旅游小镇:以赤水河为依托,以少数民族风情为配套,以红军文化为特色,建设太平古镇,改善相关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营造浓厚旅游氛围,着力将其打造成具有旅游接待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红色旅游小镇。四是打造建设三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把朱德况场旧居陈列馆,龙透关、太平四渡赤水纪念地和二郎红军街建设成内涵丰厚、品牌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管理服务水准的泸州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促进城市休闲观光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一是挖掘泸州老八景文化。泸州老八景体现了泸州历史城市观光文化风韵。目前,“白塔朝霞”、“宝山春眺”、“方山雪霁”、“东岩夜月”、“龙潭潮涨”五景依旧存在或还依稀保留有当年美景的影子,而“琴台霜操”“余甘晚渡”、“海观秋凉”三景由于城市发展与建设原因,现已不复存在。泸州老八景,遗留有历代名人留下的宝贵诗画,经过几百年的岁月沧桑,这些诗画仍然闪耀着泸州历史嬗变凝聚和沉淀下来的人文精神的光芒,始终展示着泸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应深入挖掘历史资料,形成比较丰富的文字材料广泛传播,可考虑采取诗配画的形式,组织专业人员将已绘制成图的老八景印成画册,或以实物实景微缩景观的形式再现老八景。二是打造泸州新八景。可以采取专家和广大市民投票的办法,在市区的诸多景点中评选出新的八个景点,同时要及时抓好形象建设工程,使之真正成为各具特色的著名景点,从而充分体现城市休闲观光文化的魅力。——促进乡土田园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根据泸州近郊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应着力考虑开发挖掘乡土田园文化,从而丰富城市旅游文化。一是抓好城郊新农村及现代农业观光基地建设。将壮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乡土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二是抓好城郊农家乐建设。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保持其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打造农家乐精品。比如在城市附近的胡市、石洞、弥陀等镇建设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的农家乐村落,将此定位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后花园”。三是举办各种农事节庆活动。依托农耕活动中经济作物生长特点,利用其花季和挂果季节举办各种赏花节和采摘节,如油菜花节、梨花节、枇杷节、桂圆节等,吸引游客参与乡村深度体验游。

(五)以措施为保障,推动旅游发展大跨越。

一是巧力借势,突出招商引资。通过市场机制、政府扶持和优化发展环境,激励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产业主体做大做强,积极推进旅游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和重组,积极引进,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旅游领域,构建多元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主体,敞开城市大门,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旅游企业集团来泸发展,包括知名旅行社、国际品牌酒店、旅游创意策划机构、旅游人才培训机构等,激发产业活力,推动泸州文化旅游业开放发展。

二是聚力谋势,突出整体联动。应实现区县联动部门互动,形成上下一盘棋,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围绕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旅游组织中心”这个目标,在落实政策、营造环境、招商引资、优质服务上定目标、定措施,出实招。应着力抓好旅游推进,制定工作时序,细化工作责任,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旅游任务的推进和工作的落实上,把共同的责任具体化为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努力形成推进旅游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强力攻势,突出项目推进。应围绕“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色,精心策划,统一包装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建立文化旅游项目储备库。同时通过工作推进,强

力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按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要求,从长远着眼,大气布局,细微入手,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四是全力造势,突出品牌效应。应尽快确立泸州的城市口号及旅游宣传口号,积极推行“区域联动、行业联合、企业联手、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大旅游促销战略,精心选择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近期可在重庆、成都等主要客源地媒体宣传),加快形成全方位的旅游营销体系。加大节庆活动策划组织促销力度,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互动”的宣传格局,扩大泸州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下载2012:泸州文化“1+6”工作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泸州文化“1+6”工作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宣传文化工作总结及宣传文化工作思路

    宣传文化工作总结及宣传文化工作思路 我中心宣传文化工作在区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深化理论武装,树立理想信念,重视信息宣传,加强文明建设,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区级......

    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工作思路(模版)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改革、发展、繁荣、提高”的工作思路,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把握时代脉膊,坚持正......

    文化体育局2010年工作思路

    在2010年,我局工作整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上级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有关......

    2005年南海区文化工作思路(汇编)

    2005年南海区文化工作思路2005年,南海区文化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总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双百”方针......

    全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工作思路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改革、发展、繁荣、提高”的工作思路,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把握时代脉膊,坚持正......

    新形势下文化工作思路和对策

    面对文化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其思路和对策有以下几方面:1、实现三个转变,夯实文化发展基础。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调整传统模式,实现从文化事业“一元”向文化产业“多元”的......

    泸州欢迎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享有“中国酒城”美誉的泸州。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热情好客的泸州人民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代表泸州青年旅行社真诚的欢迎各位。 很高兴......

    2015年街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思路

    2015年街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思路 一、以宣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不断巩固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是深入开展创新理论的学习宣传。以“新目标、新征程、新孔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