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年休假执行情况统计表2(精)
2011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年休假执行情况统计表
数;未休满人数为虽已休假,但未休满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天数的职工人数;支付报酬人数为对应休未休人员报酬的职工人数。
统计表
支付报酬人数为对应休未休人员支付
第二篇:2016贵州省职工带薪年休办法
《2016年贵州省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实施细则详细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4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于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为您提供有关2016年贵州省年假条例全文和权威解读详尽内容,帮助您更快掌握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办法。
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国家人事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的通知》(黔府发〔2008〕22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直机关事业单位考核和内部管理工作的通知》(黔人社厅通〔2012〕132号)精神,结合我办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工作人员连续工作满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工作人员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 工作人员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工作人员从工作年限满1年、满10年、满20年的下月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天数。
国家和我省规定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和节育手术假以及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年休假可与探亲假、婚丧假、产假和节育手术假等合并使用。第四条 外省调入及省内机关、事业、企业调动(录聘用)到我办的工作人员,当年在原单位未休年休假的,由我办按规定安排当年年休假。
第五条 年休假在1个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按工作日分段安排,除特殊情况外,分段安排要从严掌握。年休假一般不跨安排。因工作原因确有必要跨安排工作人员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安排,但不得跨2个安排。
第六条 各处、机关党委,法制研究中心应当尽可能安排工作人员年休假,保障工作人员年休假的权利,充分保证工作人员得到休息,以利于其身体健康。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工作人员休年休假,应当征求工作人员本人的意见。
经工作人员本人同意,应休而未休年休假的,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支付标准是:每应休未休1天,按照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其中,除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外,其余的200%在下一的第一季度内一次性支付,所需经费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纳入工资统发。
当年事假累计超过20天以上的天数,年休假工资报酬从当年带薪年休假中扣除,最多扣除为当年本人应休年休假天数的相应金额。
第七条 工作人员日工资收入:为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261天。全年工资收入计算方式为:(一)机关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应发的基本工资、我省规范后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之和。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本人应发的基本工资,国家规定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之和。
前款规定的津贴补贴不含根据住房、用车等制度改革向工作人员直接发放的货币补贴。
第八条 对已安排年休假,工作人员未休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一)因个人原因不休年休假的;(二)请事假累计已超过本人应休年休假天数,但不足20天的。第九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工作人员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我办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二)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工作人员,当年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三)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工作人员,当年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工作人员,当年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员当年已享受了年休假的,翌年不享受年休假。第十条 鼓励错峰休假。各处、机关党委,法制研究中心应在每年的12月30日前制定下一工作人员年休假计划表,经分管办领导签字后报综合处(人事处),由综合处(人事处)统计制作全办年休假计划表报办领导审定后严格执行。确因工作特殊需要不能按休假计划安排休假并需调整休假时间的,经办分管领导同意可以调整一次休假时间。
第十一条 工作人员确因工作原因经调整休假计划仍不能休年休假的,要填写《工作人员不能安排年休假申报表》,经所在处室负责人及其分管办领导批准、最后报办主要领导审定,并在我办公示后,作为发放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依据。
不能提供经办主要领导审定的《工作人员不能安排年休假申报表》的,一律不予发放应休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十二条 年休假报批程序:主任报分管副省长批准;副主任报主任批准;处长(主持工作的副处长)报分管办领导签批并报办主要负责人批准;其余人员报所在处室负责人签批,并报请分管办领导批准。
除主任之外,其余人员统一使用《省政府法制办休假申请单》,将休假申请单交综合处(人事处)登记,由综合处(人事处)安排专人负责按程序报批。《省政府法制办休假申请单》第一联由综合处(人事处)存档,第二联交各处存档。
第十三条 各处、机关党委、法制研究中心应当鼓励干部职工休假,加强年休假管理,严格考勤纪律,负责统计本处、中心年休假情况,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办执纪监督部门对执行年休假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隐瞒不报、虚报造假等行为。
第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贵州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企业带薪年休假执行的关键点(写写帮推荐)
企业带薪年休假执行的关键点
国庆长假,国内众多景点游客爆棚,网友戏称从此长假多了一项乐趣,就是在家观看各处的“人山人海”。今年长假,北京人满长城,九寨沟游客滞留……想来每每长假来临,景点都是人山人海。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五一长假”取消,春节又是个回家过年的假期,于是只剩下“十一长假”可以出游。其次,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开始更趋向于通过旅游来缓解日常工作中的压力。
第三,带薪年休假执行不到位,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带薪年休假的存在。知道年休假的,又苦于年假不好请,领导不休假下面员工不好意思请、不请假等着拿年假工资等各种原因没能休成年假。而长假不用请假,大家又都有空,两相对比长假显然比较方便,是出游的好时机。综合上述原因,各界一致认为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带薪休假制度执行不到位。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至今已有五年之久,但却为何在执行中尴尬不断,的确值得立法者和用人单位思过一番。笔者认为,在企业实践层面,有五个关键问题,需要为用人单位提个醒,以免因个人理解错误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带薪年休假适用对象的界定不少企业认为,试用期员工无权享受年休假、在本单位工作不满一年的员工不得享受带薪年休假。而根据《企业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规定并没有说在本企业连续工作满12个月,也就是说,不管员工进入本企业工作多久,只要员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就享有了享受年休假的资格。此外,这里的职工,说的就是一般的劳动者,不含退休返聘人员以及实习生。除此之外,还要排除非全日制的劳动者。当然,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在进入企业之前没有工作经历,所以确实需要在连续工作一年之后才能有资格享受带薪年休假。
累计工龄的计算《企业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这里的累计工作时间,指的是员工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在各个公司工作的总时间。这一时间需
要员工提供证据来证明。有些企业只认可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这是不对的。因为从全国来看,不是所有企业都缴纳社保,有些企业甚至连劳动合同都不签,一般来说,社保缴费记录、退工证明(离职证明)、劳动合同书等其他书面材料,只要能证明员工的工作时间,都可以作为依据。
新进、离职等情形的年休假天数计算职工新进用人单位且满足休假条件的,当年休假天数,按照在本企业剩余日历天数折算确定,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员工离职时,当未安排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其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此为明文规定,因此操作起来十分明确。
但对于在内符合年休假资格的员工,或者当累计工作时间满10年或者20年的情形,法律就没有明文规定了。
有企业擅自将在当符合累计工作1年的员工的当假期在整内进行折算。如员工在2011年6月入职,则员工在2012年7月累计工作满一年,满足休带薪年休假的条件。企业根据其全年应享受的5天在剩余的日历天数中进行折算,算得2012可以享受2天的带薪年休假。
而对于在累计工作时间满10年或20年,应休年休假天数从5天转为10天或者从10天增为15天的员工,则直接进行前后分别折算。这种算法看起来很合理,也能解决员工在年底入职无法休完年休假的尴尬情况(对于12月29日入职,工龄满20年的员工,根本不可能在前休完15天的年假),但事实上却侵害了员工的权益。笔者认为,除非当地有类似的明文规定(四川省就有类似规定,具体可参见四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于2009年发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第五点),或者在执行中收到劳动行政部门的认可,否则不宜如此操作。针对这种情况,有几种应对方式:一种,将新人入职放到元月,企业应尽量避免员工在12月中下旬入职。一种,晚休不如早休。按理说
员工到了特定的那一天才有资格使用新增的假期,但是为了保证年休假,可以安排员工提前休完该年假,以避免休不完的尴尬场面出现。第三种,跨安排。由于跨安排需要员工同意,故在说服员工后,企业可以安排其在下一年年初休完。
带薪年休假的休假方式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企业有统筹安排员工休带薪年休假的权利,而安排员工休假本身同时也是企业的义务。然而有企业却错认为年休假应该由员工向公司提出申请,如果员工不申请,则视为放弃带薪年休假。其实,根据规定,只有当员工因为个人原因并以书面方式放弃休假时,企业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在其他情况下,应当由企业进行安排。实践中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由员工申请。这种方式虽然人性化,但是企业方比较被动。当发生员工休不完、没申请的情形时,责任还是在企业身上,风险仍由企业方来承担。
2.由企业安排。这种方式较为生硬,但是无法律风险。实践中由企业在淡季安排集体休假,也有安排在节假日前后的,还有将带薪休假日分摊到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要求员工休假的。3.两者结合。建议采取这种方式,即由现有员工申请或者由员工在每年年初作为休假计划,然后公司再根据员工的计划进行安排。等到下半,员工仍然没有休完年假的,再由公司提醒或者直接进行统筹安排。这种方式即兼顾了员工的心理,较为人性化,又能防止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少数企业的年休假天数远超法定带薪年休假。有人觉得这是好事,是企业福利好、人性化的体现,怎么会存在风险呢?因为法定带薪年休假全由法定,企业的假期是可以通过制度来自主确定的,如享受条件、休假方式以及没有使用完假期的处理等。如果将两者混为一谈的话,将增加企业本身的风险。根据规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约定的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年休假天数、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高于法定标准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约定或者规定执行”。也就是说,企业如不区分开来,高于法定的假期也将按照法定带薪年休假执行。所以,我们建议企业能将法定带薪年休假与企业自身的假期做一定的区分,不仅是假期的定
义,同时也包括休假的方式等。
带薪年休假工资的基数法定带薪年休假应休未休的,应当按照该员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这里的日工资的计算基数为法定,即员工在企业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企业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企业不能再通过制度来另行约定基数。另外,300%中包含正常工作的100%收入。应休未休法定带薪年休假的法律责任根据规定,法定带薪年休假应休未休的,应当按照该员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企业不安排年休假又拒不支付带薪年休假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应当加付赔偿金。也就是说,企业最多可能需要支付带薪年休假工资的6倍。
《企业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几年来,由于带薪年休假而产生的劳动争议相对于加班、违法解除等显得凤毛麟角,所以一直未能引起广大企业的重视。带薪年休假工资又属于赔偿性的给付,不属于工资,因而适用一年的诉讼时效。所以很多企业会采取拖延政策,等到熬过时效,员工也就没机会主张了。这虽然是个办法,但是此举不但存在风险,同时也会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评价,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存在,容易激发员工的抵抗情绪,从而引发劳动争议。就目前来看,“十一”的旅游景点爆满使公众都聚焦到了带薪年休假的问题上,相关部门也因此面临不小的舆论压力,下一步势必会加强监督和管理,所以企业切不可因为其带薪年休假的实施及监督“雷声大雨点小”而不予重视。
第四篇: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请假条
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请假条
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请假条
姓 名
职 务
累计参加工作时间
工 龄
已休假
天 数
病假天数
高温休假天数
事假天数
上次休
假情况
按规定可享受的休假时间: 天。
实际休假情况:
集中休假: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分散休假: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本次休
假情况
按规定可享受的休假时间: 天。
申请休假情况:
集中休假: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分散休假: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股(室)负责人 意见
分管领 导意见
单位负责人意见
注: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XX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XX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教师请假条范文 >年休假请假条格式 >学生请假条范文 >教师请假条范文 >产假请假条范文
>单位事假请假条范文
第五篇: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令
第9号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已经人事部部务会审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人事部部长
尹蔚民 二OO八年二月十五日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制度,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中所称“连续工作”的时间和第三条、第四条中所称“累计工作”的时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均按工作年限计算。
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1年、满10年、满20年后,从下月起享受相应的年休假天数。
第三条
国务院规定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的假期,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
工作人员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内又出现《条例》第四条第(二)、(三)、(四)、(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 年的年休假。
第五条
依法应该享受寒暑假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未休寒暑假的,所在单位应当安排其休年休假;因工作需要休寒暑假天数少于年休假天数的,所在单位应当安排补足其年休假天数。
第六条
工作人员因承担野外地质勘查、野外测绘、远洋科学考察、极地科学考察以及其他特殊工作任务,所在单位不能在本安排其休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安排。
第七条
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不安排工作人员年休假,应当征求工作人员本人的意见。
机关、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工作人员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对其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支付标准是:每应休未休1天,按照本人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其中包含工作人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工作人员年休假工资报酬中,除正常工作期间工资收入外,其余部分应当由所在单位在下一年第一季度一次性支付,所需经费按现行经费渠道解决。实行工资统发的单位,应当纳入工资统发。
第八条
工作人员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计算办法是: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261天)。
第九条
机关、事业单位已安排年休假,工作人员未休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只享受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一)因个人原因不休年休假的;
(二)请事假累计已超过本人应休年休假天数,但不足20天的。第十条
机关、事业单位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工作人员 本人意愿,统筹安排,保证工作人员享受年休假。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年休假管理,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应当依据职权,主动对机关、事业单位执行年休假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机关、事业单位不安排工作人员年休假又不按本办法规定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工作人员加付赔偿金。
对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的,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责令支付;属于其他事业单位的,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或工作人员本人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二条
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因年休假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有关公务员申诉控告和人事争议处理的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驻港澳地区内派人员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驻外非外交人员的年休假,按照《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