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15:5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本站推荐]》。

第一篇:浅谈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本站推荐]

浅谈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免要接触到大量的统计信息。然而,在这些统计数据中,如果抛开人为操作的因素,仅从数据本身而言,即仅从“统计学意义”的角度看,由于受统计推理的偶然性等因素影响,难免会造成统计数据出现虚假,即人们常说的统计就是估计。本人仅从“非统计学意义”的角度,浅入分析基层统计信息差错的主要成因与治理对策。一、基层统计弄虚作假的成因 1.行政干预公开化,利益驱使。

利益导向机制的失衡,是统计差错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数字与“官帽子”紧紧相连,“荣辱升降,系于一数”,于是导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一票否决”也就在“一票”假之。造假的数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驱动和引导着极少数没有“官帽子”想得到“官帽子”、有了“官帽子”想保住“官帽子”,甚至还想得到更大的“官帽子”的人自觉不自觉地大搞数字造假,做官场文章。更有甚者一些地方从上到下不惜以行政干预开路,在统计数据上大搞弄虚作假,以假充真、以假捞功,用假政绩换取既得利益、骗取虚假荣誉。2.形式主义化,攀比风催之

为了显示所谓的政绩,少数人在扩大了的私心驱使下,大搞形式主义,你出一个“典型”我搞一个“样板”。一个地方,一旦形成攀比之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了。3.政绩考核片面化,官僚风逼之

由于缺乏正常的干部考核、任免机制,使少数基层地方对干部的选拔、任用不是从其综合素质、主客观条件和德才兼备等方面全面考核,而是简单地采取所谓“政绩”考核来决定一个干部的荣辱升降,其结果必然导致少数干部不干实事、不讲实话、不求实效,一味地为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通过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等手段,放大成绩,拨高自己,进而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特别是有些当权者浮于表面,喜欢听“顺耳的”、看“顺眼的”、用“听话的”,在自觉不自觉中,诱导下面“沿着领导的思路想,按着领导的意图办,顺着领导的杆子爬,瞅着领导的眼色干”,诸多“务实者挨批,造假者得奖”,“报喜得喜,报忧得忧”的现实,“培养”了一批造假“能手”。试想如果一个漠视民情、作风漂浮、弄虚作假、能吹善拍的人得到提拔重用,任何虚假的数字都可能造出来。5.执法力度“软化”,领导护之

近年来,我国在统计执法方面的确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显力度不够。原因是除了统计执法机构不健全、缺乏人手之外,主要还是社会上,特别是少数领导对统计执法的认识不高、重视不够,认为统计法算不了什么,对违反统计法的单位和个人不追究、不批评,甚至包庇、袒护。有的地方明确规定不准统计部门对企业特别是大中企业和引进企业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更有甚者对敢于抵制弄虚作假的干部职工打击报复。这种无视统计法、权大于法的做法严重阻碍了统计法的贯彻执行,更助长了统计弄虚作假之风的形成。

6.统计自身“软肋”,艰难为之

改革开放以来,统计职能的转换呈滞后状态,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统计方式一直占主导地位,导致统计不能与市场经济接轨,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信号。其结果难免出现如下状况:一是机构人员削弱。一些地方改革过程中首先改掉的就是统计机构,造成基层等源头数据单位无人干统计、无人管统计。由于人手不够,上报报表时只好编数字、分数字。二是经费严重不足。日益增多的统计报表和调查项目与严重短缺的统计经费成了套在基层统计部门脖子上的绞索,特别是基层单位经费紧张,根本没有安排报报表、搞调查的钱,出于无奈,只好“闭门造车”。三是人员素质不高。由于统计地位的低下,工作的清贫,造成留不住人才,也难以培养人才。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这样的人员素质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工作的要求,各项工作只能疲于应付,难以开拓创新。

二、治理统计数据虚假的对策

1.构建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和政绩评价体系

这是避免行政干预,让统计数据不受个人意志左右的治本之策。由于我们在干部考核任用制度上存在缺陷,干部的选拔任用并未真正做到全面综合考核,而是简单片面地采取所谓“政绩”考核来决定干部的升降,其结果必然导致少数干部在“数字政绩”上做文章,弄虚作假。首先,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目标,防止因考核目标不切实际而引发的虚报浮夸的歪风蔓延。其次,应完善干部实绩考核统计制度,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改进目标考核实绩的统计方法,确保目标考核实绩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应建立干部政绩公议制度,扩大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范围和公开、民主化程度。

2.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法制是根治统计失真的尚方宝剑,它既可有效保护统计社会关系的长期稳定,也能确保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各级统计部门要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自觉克服“人治”思想,加大执法力度。一要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营造知法、懂法和守法的社会氛围,增强全民的守法意识,而且要把宣传的重点从统计人员转移到社会各层面,特别是各级领导,让领导带头守法。二要加大统计检查的频率和执法力度,将统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使统计执法经常化、制度化,综合使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大惩处力度,以提高违法成本,彰显威慑力。三是实行统计问责制,违法必究,对统计造假者依法严惩。3.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

逐步建立以政府综合统计为主体、行业统计和民间统计并存、分工科学、职责分明、协调发展、精干高效的现代化统计体制。政府统计作为统计管理体系的主体,应突出综合、法制、监管和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职能,逐步实现政府统计系统的垂直管理体制,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独立性,确保统计数据的公正、客观、真实。行业统计要在同级统计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行业垂直管理,逐步建立以统计信息为主体的行业信息中心,加快统计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建设,以高质量的统计信息服务社会。民间统计是政府统计、行业统计的有益补充,可凭借其更加独立、直接源自民间的特性,发挥矫正和维护统计数据真实和准确性的作用,提高政府统计的社会公信力。

4.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首先要加强思想建设。统计是一项原则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必须思想过硬,坚持原则,工作中“不惟上、不惟财、只惟实”,自觉抵制弄虚作假行为。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工作中,统计人员要不断强化诚信守法意识,严格秉承职业操守,逐步增强从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其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支持并鼓励统计人员深入实际,大胆实践,掌握一手资料,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是健全培训制度,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以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统计人员掌握新知识和驾驭新技术的能力,全面提升业务素质。5.构建监督体系,加大监督力度

统计监督是防范统计失真的重要手段,离开监督,统计失真将难以根治。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利用法律、行政、社会、舆论等各种监督手段,加大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监督作用,对群众举报的统计违法案件,督促执法部门“从重、从快、从严”查处;各级政协要积极建言献策,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经常性的民主监督;统计部门要依法开展行政监督,通过建立统计违法举报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主动与新闻机构合作,对统计违法案件坚决曝光,发挥媒体监督作用,置统计违法行为于社会监督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篇:加强统计基础建设保障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统计基础是统计调查活动赖以开展的前提和条件,统计基础事关统计调查活动能否正常开展,任务是否顺利完成,结果是否准确可信,事关政府统计公信力。当前,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发展,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对统计需求日益加大,对统计数据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同时,国际组织和社会公众对统计数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统计工作面临

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要搞好政府统计工作,必须建立可靠的统计基础。统计基础工作涉及统计活动的方方面面,要对统计基础有比较准确的认识,应从对政府统计体系入,厘清什么是政府统计,什么是政府统计基础,政府统计基础目前状态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对统计结果的什么样的影响。重点探讨建立什么样的统计基础体系,以保障统计调查结果真实可靠,维护政府统计的公信力。

一、政府统计体系

(一)什么是政府统计

政府统计也称之为官方统计,它是国家政府为了满足管理国家和向社会公众提供统计服务的需要,利用公权力开展的各种统计调查和管理活动。现代政府统计的特点:一是政府统计调查活动有相应的统计法律支撑和约束;二是统计调查的目的为满足政府管理国家的需要和向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三是统计调查活动是利用公权力开展的,占用公共资源,调查经费来源于公共财政支出。

我国政府统计的目的,在《统计法》中立法宗旨中有这样描述,“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第二条中,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第四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统计法》把我国的政府统计目的、特点描述的相当清楚了,既符合政府统计的一般特征又具备中国特色。

(二)政府统计模式

政府统计模式指政府统计体系架构,政府在管理国家时需要对本国的国情国力有所了解,尤其是处于战争中的国家更是对人口、粮食、生产力(兵器生产)等重大国情国力要了如指掌,知己知彼,可以说有政府就存在政府统计活动。目前,国际上根据政府统计在国家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之间的分工情况将政府统计划分为三种模式:集中型、分散型和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混合型。

集中型是指国家政府设立专门的统计调查机构承担政府统计工作,各政府部门不承担政府统计工作;分散型国家政府不设立单独的统计调查机构,政府统计由政府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承担;混合型是国家政府设立专门的统计调查机构,统计工作由国家统计机构和政府部门、地方政府共同承担。

集中型模式政府统计机构主要行使政府统计职能,统计信息涵盖社会经济方方面面,因此,国家政府统计机构设置门类齐全,既包括统计专业部门,也包括统计方法制度管理、统计标准制定、统计信息处理和统计咨询服务等部门,机构部门比较庞大。但是,根据法律,政府各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根据国家政府统计机构的要求,提供本专业的各种行政记录和统计信息,经统一加工整理形成政府统计数据,并向社会和地方政府提供服务。如:荷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分散型模式政府统计由政府各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发布,统计工作分散在各部门,与行政记录结合较为紧密。如: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混合型模式是集中模式和分散模式的结合,共同承担政府统计任务,横向管理比较分散,垂直管理比较集中。如:韩国、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

我国政府统计体系,《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计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在政府统计调查项目管理上,《统计法》第十一条规定: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全国性基本情况的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同时规定,国家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相互衔接,不得重复。可见我国的政府统计既有集中的国家统计系统,又有部门统计相结合,不过当前我国政府部门统计相对较弱,数据共享程度较低。

(三)我国政府统计架构

《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第二十七条,国务院设立国家统计局,依法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的统计工作。国家统计局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的派出调查机构,承担国家统计局布置统计调查任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统计架构在层级上有五级,即国家、省(自治区、直

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街、镇)。乡镇人民政府统计法虽没有要求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但要求设置统计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但是,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省份,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统计机构。在199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苏政发[1998]128号)文件,要求各乡

镇应保持配备2-3名统计人员,其中一名在乡镇机关有专门职位。,江苏省统计局下发了《江苏省统计工作规程》(苏统[]77号)文件,要求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乡镇统计工作,建立乡镇统计机构(统计站、统计办公室),建立健全乡镇统计信息网络。乡镇统计工作经费要列入乡镇财政预算。,国家统计局通过对其直属三支调查队(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企业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统计局省(区、市)调查总队31个,副省级城市调查队15个,市(地、州、盟)调查队318个,县(市、区、旗)调查队887个。新组建的各级调查队原则上与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同一级别。在职能上,调查队继承了原有三支调查队的现有职能,并将逐步增加国家宏观调控和国民经济核算所需重要统计信息的抽样调查任务,负责实施统计快速反应制度,承担国家统计局交办的其他调查任务。同时,接受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委托,进行统计调查和数据加工,为地方党政领导机关和统计局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四)目前政府统计内容

从国家层面上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承担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及时的责任。制定统计政策、规划、全国基本统计制度和国家统计标准,起草统计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指导全国统计工作。

——建立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拟订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组织实施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全国投入产出调查,核算全国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汇编提供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监督管理各地区国民经济核算工作。

——会同有关部门拟订重大国情国力普查计划、方案,组织实施全国人口、经济、农业等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汇总、整理和提供有关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数据。

——组织各地区、各部门的经济、社会、科技和资源环境统计调查,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全国性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信息,组织建立服务业统计信息共享制度和发布制度。

——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资源环境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

——审批部门统计标准,依法审批或者备案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指导专业统计基础工作、统计基层业务基础建设,组织建立服务业统计信息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审核、监控和评估制度,开展对重要统计数据的审核、监控和评估,依法监督管理涉外调查活动。

——指导全国统计专业技术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管理全国统计专业资格考试、职务评聘和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监督管理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由中央财政提供的统计经费和专项基本建设投资。

——建立并管理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系统,组织制定各地区、各部门统计数据库和网络的基本标准和运行规则,指导地方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

——收集、整理国际统计数据,组织实施统计工作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组织实施国际间统计资料交换和统计交流合作项目。

二、政府统计的基础及当前存在问题

(一)什么是政府统计基础

政府统计的基础是政府统计活动赖以开展的前提和条件,事关统计活动的正常开展,事关统计调的查结果,事关政府统计的公信力。统计基础涉及政府统计活动的方方面面,涵盖统计法律法规、统计调查机构、统计人员、统计方法制度、统计调查方式、经费保障、信息化建设、统计调查活动的管理等方面。本文重点探讨基层统计机构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资金保障、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基础建设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发展。

(二)当前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基层统计机构设置不完善队伍不稳定

基层统计机构设置上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乡镇统计机构独立性不够,部分县区的统计机构设置在政府办、经济管理办公室、企业服务中心等部门中;二是人员配备不足,随着政府统计机构改革的推进,乡镇合并,管理区域加大,从事统计工作人员相对减少,与面临的统计调查任务相比显得力量不足;三是统计调查经费严重不足。目前,统计经费基本上由各级财政负担,政府统计调查项目较多,基层统计机构经费紧张,影响统计工作开展;四是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基层统计员工作辛苦,经常加班加点,承受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而且,工作待遇较底,聘用制统计员的待遇就更为一般,导致乡镇统计员队伍不稳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

2.统计报表面广量大基层统计人员难以应付

从客观上看,一方面,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高。目前乡镇统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更缺少专业统计知识,导致统计报表问题较多,影响统计报表数据质量。另一方面,统计报表面广量大。目前日常的政府统计主要有:农业、工业、贸易、服务业、劳动工资、能源、房地产、建筑业、工业品出厂价格、规模以下工业抽样、住户调查、人口调查等十多个专业,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同时还有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大型普查工作,各种报表多达百余种。这些繁重的统计任务大多都由乡镇统计人员承担,而乡镇统计员只有2-3人,一个人要承担3个以上的专业调查,每个专业调查的调查表指标都很多、钩稽关系复杂、涉及知识面广,要求统计员知识全面、业务能力强、工作干练、善于协调。一般统计人员难以达到如此高的要求,只能忙于应付,统计报表质量令人担忧。

3.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降低调查难度加大

从近几年统计工作中看,统计调查对象总体的配合程度越来越低,导致统计报表填报质量越来越低,统计机构在催报上所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报表审核量越来越大,查询工作量日益增加。导致调查对象配合程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压缩了与企业生产关联度不高的部门和岗位,目前几乎所有企业都没有统计部门、许多单位不设统计岗位、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大部分兼职且不具备上岗资格;二是统计调查对象统计法律意识淡漠,对统计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没有自觉履行统计法定义务的意识;三是统计人员在企业地位低,不愿意做统计工作,工作马虎,能推就推;四是由于政府各部门下发的报表太多,统计调查对象不甚其烦,导致配合程度下降;五是统计部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没有按照法律法规和报表制度办事,使企业不愿意与统计部门合作;六是企业具有较高的自我信息保护意识,担心商业秘密泄露。

4.部门行政记录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各管理部门掌握着大量的行政记录和评价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很多国家并没有设立专门的国家统计机构,统计由各部门独立承担和发布。部门行政记录的信息范围广,包括:工商、税收、金融、进出口、户籍、教育、车辆、运输、电力等,而且记录完整,信息化程度较高,便于加工整理。在我国部门统计开展的不够,主要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很多行政记录没有得到很好的系统整理和开发利用。

5.政府考核体系对统计工作的影响

政府目标考核是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方法,当前政府管理工作中离不开目标考核,离不开对工作的量化,也就离不开统计数据。但是,在目标考核中,考核体系的制定、目标和责任的落实更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当前政府管理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而科学发展观给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但要发展而且要科学的发展,要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要求在保持同样速度下,要付出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影响,对发展要求更高了。毋庸讳言,现在目标考核中存在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目标分解简单机械的做法,使目标从下达那刻起就面临难以实现的困境,或目标计划与城市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具体工作脱节。如:某市乡镇的大片土地被划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很多企业外迁,但是在目标责任制定和下达时仍“一着不让”,导致乡镇领导为了完成计划目标只能在统计数据上做文章,致使统计数据失实。

三、统计基础建设的途径

(一)统计基础建设应建立在有限的统计需求之上

在讨论统计基础建设时,首先要考虑应建立什么样的统计基础来满足统计调查需求,在需求不清的前提下来讨论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如同盖楼房,基础要打多深取决于楼房要盖多高。打浅了,楼房要倒,打深了,没有必要,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资金一定的情况下,要合理地分配楼房的高度和地基的深度,才是比较恰当的。一个统计基础不能满足无限地统计需求,因此,要合理的分配统计调查资源,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统计需求。

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调查资源,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另一方面要对统计需求加以梳理,科学规划政府统计调查项目,提高政府统计数据的利用率。同时,要打击非法统计调查,减少重复调查以减轻基层统计机构负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约束统计调查的膨胀:一是建立政府统计调查费用审查核算制度,在审核政府调查项目时,要审核经费来源和经费使用规划,对于经费无着落或经费使用规划不合理的调查不予审批。建立政府统计经费完全由各级财政负担向各级财政负担与需求方共同负担转变,各级财政主要负担普查和国家统一的统计方法制度调查,其他的政府统计调查应由需求方提供调查所需费用,用于统计调查所需开支,费随事转。二是充分利用行政纪录和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调查和不必要的调查,科学合理的利用好政府部门的数据资源,改变事事要发调查表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三是合理的制定统计调查频率和统计调查指标。在统计工作中,将年报改半年报,半年报改季报,季报改月报,调查频率越改越高。调查指标越改越多,越来越细。从统计实践上看,调查频率应制定在一个合理的调查周期上,过大过小都不合适,应根据实际需求和调查能力来合理制定。四是统计调查应将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日常统计应更加注重结构和趋势的变化,减少全面报表制度,适当提高统计起报点,使统计调查既可以在合理的精度内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变化和趋势,又可以减少调查工作量,减轻基层基础负担。

(二)推行统计数据生产的标准化

统计工作的核心是生产出合格的统计数据,要生产出合格的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目前统计实践中重“评估”,数据质量控制不够,而且“评估”制度很不完善,热衷于对统计最终结果进行“评估”,而往往采取“系数法”、“排队法”或用看似有关联的指标来衡量。如工业增长速度用工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应税销售收入等指标来评估,这些指标在各地的经济结构基本一致、在经济波动不大的情况下也许会保持在趋势上的一致,但是,在经济结构不一致、在经济波动较大或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失真严重。如:在生产发展相同的前提下,由于工业企业结构的不同,某地区的工业用电量占全市能耗的比重仅为20%多,而另一地区的工业用电量占全市能耗的比重却为50-60%(甚至更高),工业用电量对两个地区工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如:某地区由于城市发展淘汰了一座高耗能严重亏损的水泥厂,由于此行业为高用电量企业,淘汰后对该市的工业用电量影响很大,又因为企业常年亏损对全市工业增加值贡献不大,如果拿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评估工业增长速度,将会导致评估结果严重失真。

对统计数据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就是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对统计生产中各个环节上的质量控制,也是实行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在这方面可以吸收银行的业务管理系统,高考阅卷、分数统计等管理理念,严格管理统计数据处理。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应采取流程透明原则、技术控制原则、数据反馈原则。流程透明原则是制定公开透明的统计数据处理原则,对数据处理中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记录完整的数据变化痕迹,让恶意修改统计数据行为无处遁形;技术控制原则是以技术手段作为数据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而不是靠人的觉悟和境界来控制数据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业务系统是能够实现的,不但要实现网上直报功能,而且要打造统计业务平台,用计算机系统控制人为差错概率;数据反馈原则是指在数据处理结束后,数据反馈给调查对象,让调查对象能看到数据处理后的最终结果。

(三)加强对政府统计的监管,维护公共利益

统计法规定,统计工作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但是在统计实践中,谁来监管政府统计、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显得缺失,社会公众在监督政府统计方面显得信息很不对称,同时,没有法定的渠道来监督政府统计行为。所以,统计数据会屡次遭到社会公众的质疑,使政府统计公信力受到伤害。建立一个受信任的政府统计,统计工作的开放和透明是非常重要的,开放透明是减少误解、误读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推行统计工作开放透明的同时,建立和完善政府统计监督体制是非常必要的,不但要实现系统内监督,政府监督,而且要推进第三方监督,实行系统外监督,用以解决统计系统内部难以自身解决的问题与矛盾。目前,统计业已成为政府管理的最常用的管理工具,应用在政府各种考核中,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小康建设、科学发展观、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城市等。而各种考核又牵涉到各地方政府的政绩和领导政绩,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涉和影响,要抵御这些影响只依靠系统内部的监督是不够的,必须找到一支监督力量来约束统计系统的某些行为,使统计数据免受干扰。5月1日实行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是实行外部监督的有力武器,对地方、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违法干预统计数据的行为作了明确的处分规定。但是,在举证、处理等方面存在相当大难度。《处分规定》跨越了系统内部监督界限,引进了外部监督机制,却没有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质性审查,没有对统计行为的审查。

要做好第三方统计监督,应设计有效的监督体制,对政府统计行为实行有效的监督,人大可以设立统计委员会来审查政府统计行为和统计数据,主要审核政府统计行为的合法性、政府统计行为的透明度、政府统计行为的程序正当、统计方法制度执行情况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四)通过统计调查机构设置减少干扰

目前,在很多省市在乡镇一级政府都设立了统计机构,如:政府的统计办、统计站等,这些机构在政府统计中统计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经费不足,是统计系统最基层的机构,在统计调查中直接与调查对象打交道。目前,乡镇设立统计机构缓解了政府统计力量薄弱,提高了执行统计方法制度能力,由于有基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很多单靠统计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有力地推动了统计工作的发展。但是从另外一方面看,统计机构层级增加,受到干扰的几率也在增加。乡镇统计机构很难抵御少数领导对统计数据的干预,除非是“不想混了”,更有“聪明的”统计人员,主动投其所好,为领导挑担子,想方设法去完成计划目标,更有一些地区,在乡镇一级统计工作放在经济科、企管站,一手抓计划,一手抓统计。在这种状况下,想做到既要享受乡镇设立统计机构带来的好处,又要消除所带来的副作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要提高统计数据抗干扰能力,就要对调查机构的设置做出选择和安排,增强基层统计机构抗干扰能力。首先,从目前政府统计所承担的调查任务上看,乡镇统计机构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其次,要保持乡镇统计机构相对独立,要与经济管理部门分开。第三,要加强对乡镇统计机构统计工作的领导、指导和检查。四是,要对乡镇统计机构统计工作实行内部监督和控制,严厉查处违法干预统计的违法行为。

(五)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科学性

改进数据质量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科学性。目前,各级统计部门的相关专业都出台了统计数据评估方案,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评估,从评估方案本身和实际效果上看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科学性显得不足。用于评估的相关指标,即使是关联度很高的指标,也只能用于趋势上判断,不存在确切的函数关系,如:工业总产值、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企业应税收入、工业用电量等指标与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存在相关关系,但绝不是函数关系。如果写成函数关系,从理论上讲是不科学的;其次,评估依据不充分。在统计数据评估中常常看到一些比例系数,这些比例系数在某一层级上,或许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是,要层层使用一定不具备合理性,显得依据不足;第三,统计数据评估透明度不够。上级对下级数据做了评估和调整,往往没有说明和解释,缺少应有的透明度,不像是在处理业务关系;第四,对数据偏差追究不够。为什么评估后对数据调整,说明统计数据失真,既然统计数据失真了,为什么不追究数据失真的责任。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统计技术问题导致的失真属于对统计数据正常的修正,那么是技术问题为什么不完善统计方法制度,而要月月去修正统计结果,令人费解。第五,对数据评估存在一刀切现象。在数据评估中顾不上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数据质量好坏,简单套用上级的数据评估方法,或对上级评估后的数据机械拆分,缺少科学性。

(六)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促进统计效能提高

统计信息化是提高统计效能,保障源头数据质量,促进基层统计业务流程规范,阻断人为干扰的重要手段,统计信息化是基层基础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体现统计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统计管理规范程度,体现统计管理的效能水准。当前,基层统计使用的软件种类繁多、软件平台各异,甚至相互冲突,一台计算机中要安装各种统计数据处理软件,一名基层统计人员要熟练使用不同的软件,还要学会处理软件中存在的瑕疵。目前,亟待提升基层统计信息化水平,建立以统计信息网络为基础,以统一统计软件为支撑,以统计业务流程控制为手段,以提高统计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源头数据质量为目标的统计管理平台,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

四、对工业企业统计基础建设的思考

(一)工业统计基础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目前南京工业企业统计基础情况上看,总体评价较好,主要是南京的工业大企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大中型工业企业达297家,占全市工业66.7%,这些企业在企业管理上,人员管理上和经费保障上都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以保证企业管理信息准确、快捷、流畅。

南京工业统计基础工作存在很明显的特点:一是地区性差异较大。城区由于工业企业近年来外迁较多,留在城中的企业相对较少,企业规模相对较大,管理比较规范。统计部门在统计管理上便于指导,难度相对较小。在城区中下关区、鼓楼区、建邺区几年前就在工业企业中推行了“工业企业统计电子台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省统计局统计督查中,企业良好的统计基础给检查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部分郊县的乡镇,由于对企业缺乏指导和督促,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相对较弱。二是企业间差异较大。对于管理规范、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企业管理的需要,很多拥有完善的erp系统,统计基础数据较为完整。而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财务由财务公司和代账会计来承担,统计基础工作相对较弱,存在统计人员不稳定,统计管理和统计管理不健全现象。

目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统计管理和统计人员不健全,企业无相对固定的统计机构或统计岗位,这里的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并非指独立的机构和人员,而是指企业在处理统计报表时机构和人员不固定,工作临时分配;二是缺少统计台账,报表中的数据来源不清,计算过程和基础资料不完整;三是统计资料管理不健全,企业对处理统计报表仅仅满足报送任务,表现在企业对报出的资料不留底,历史资料不归档、不留存;四是统计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没有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

(二)影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原因

目前影响企业统计基础工作主要有企业内在和外部环境两大原因。

从企业内在情况分析,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企业经营者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企业统计基础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者对统计工作的认识,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就有什么样的统计基础工作。只有认识到位了,统计管理和统计基础才能搞得好。首先,统计工作是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要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必须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统计信息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条件,是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的依据,缺少统计信息和必要的统计分析,企业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其次,报送统计报表是统计法规定的法律义务,《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保统计资料;第三,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统计义务是企业形象的良好体现,体现出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诚信。

2、统计工作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除了对统计工作在认识上的因素外,统计工作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对于较小规模的企业来说,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何,企业经营者心中清清楚楚。雇个人来搞统计,要付工资,要培训,要上岗证,增加了企业成本,对企业而言没有任何用处。企业从经济角度考虑,对统计工作能糊则糊。还有一种原因则是企业处于自身利益考虑,担心企业信息泄露,特别是涉及到企业生产技术、成本、利润等敏感指标,更是倍加小心,所以对统计报表采取了不配合的态度。

从外部情况上看,企业统计基础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统计部门统计法律宣传不够,企业不了解统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特别是对统计基础工作的规定;二是统计部门对统计调查对象要求不到位、培训不到位、指导不到位;三是个别地区和个人出于考核等目的利用手中的权利干扰企业报送统计资料,使企业正常的统计工作无法开展,统计基础工作无法建立。

(三)树立依法行政观念促进企业统计基础工作

要促进企业依法做好统计基础工作,首先,应从统计机构自身入手,提高统计机构自身的统计法律法规认识,树立依法行政的工作理念,提高统计管理水平,提高统计业务能力,提高统计服务意识,为企业搞好统计基础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其次,加强对企业统计基础工作的指导,提出明确要求,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网络和信息管理平台以及财务软件产生的电子数据,来建立统计电子台账,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减少差错,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第三,通过各种形式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宣传,促进企业依法履行法定义务,对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原始台账的企业,要责令其改正,并依法给予查处;

第四,认真履行企业申报名牌、免检产品和企业信用等统计数据审核工作。加强对企业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审核,对企业基础资料不完善、数据来源不清的企业审核不许通过,督促企业依照统计法要求完善统计基础工作;

第五,加大统计执法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三上”企业统计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三上”企业统计工作规范(试行)》是促进工业企业统计建设的重要规范性文件,是对《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有关企业统计工作的进一步细化,更具有操作性,是促进统计基础建设的重要抓手,应认真加以贯彻,完善统计基础建设,准确及时上报统计资料,保障统计资料真实可靠。

第三篇:1769 2020年统计局心得体会理论文章  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

1769 2020年统计局心得体会理论文章

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8次会议审核通过了

《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x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已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

《意见》和《条例》的出台,明确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指明了对于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的总体方略、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明确了统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遵循。

各级统计部门、统计法治工作机构、执法监督机构以及执法人员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贯彻实施《意见》《条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意见》《条例》立法精神和要求上来,切实做到“三个坚持”。

坚持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统计改革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统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统计机构是政府的重要工作部门,党的坚强领导是做好统计工作、推动统计事业不断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

强化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要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到统计改革发展中来。就当前经济社会呈现出的新形势、新任务来看,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统计工作要不断拓展统计调查领域,健全统计调查范围,丰富统计调查内容,实现统计调查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全覆盖。

加快完善涵盖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五大领域,准确揭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与此同时,主动适应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充分发挥统计部门“晴雨表”“数据库”作用,全面履行信息发布、咨询、监督职能,为党委、政府提供最优质的统计服务。

要确立党对统计工作各流程、各阶段的绝对领导,统计系统党员干部要时刻谨记用党性来约束自己。当前尤其要加强对《意见》和《条例》的学习,统计人员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底线意识,切实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教育,牢固树立“以求真务实为天职,视数据质量为生命”的职业信仰,坚决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

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信、准确完整。

统计的生命在于真实,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信、准确完整是统计工作的根本要求,是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基本职责。

只有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才能有效遏制统计数据作假,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保障科学施政、科学决策。

其次,应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

要积极学会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破解统计工作的难点问题,将统计改革成果、统计发展经验等法律化,以单位制度的形式固化起来,使统计改革发展成果能够发挥最大作用。

第三,坚持依法统计依法治统,严格按照《统计法》要求开展统计调查活动,严格依法布置调查任务和采集、处理、存储、共享、提供及发布统计资料。

第四,应加大统计普法宣传力度。

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统计法》,让本系统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到系统各个层面。

要加强对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知法守法的普法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技术、新媒体切实加强统计普法宣传的实效性,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努力在全社会营造依法统计依法治统的良好氛围。

坚持提升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深改组会议精神和《意见》要求,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规律,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开创新时期统计发展新局面。“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筑牢基层源头数据,至关重要。基层统计单位可从几个方面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一是采取“自主学习、实际操作、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统计人员学习统计业务技能,提高统计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是认真抓好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抓好学习,重点解决好普法教育,确保以法治统。三是努力做到任务落实到人、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数据质量标准落实到人,指导基层做好基础台账填写工作,从源头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四是根据上级统计业务工作安排和部署,修订各专业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办法,深入实际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检查,有条不紊地开展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工作。

五是坚持统计数据公开透明的原则,进一步提升数据共享水平,推进数据生产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打造“阳光统计”。

六是加强统计分析研究和预测预判,注重挖掘具有先行意义的调查数据,增强分析的前瞻性,引导社会预期,以不断提升的统计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的新要求,提高政府统计的公信力。

第四篇:统计数据

中国历年大学毕业生统计:

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14万人,就业率90%;

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45万人,就业率80%;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12万人,就业率70%;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280万人,就业率72.3%;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人,就业率72.6%;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13万人,就业率75%;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人,就业率88%;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人,就业率86%;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人,就业率87%;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0万人。

中国历年高考报名人数:

2001年:招生260万人;

2002年:招生320万人;

2003年:招生382万人;

2004年:招生420万人;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867万人,招生504万人;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880万人,招生530万人;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10万人,计划招生567万人;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50万人,计划招生599万人;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共计1020万人,计划招生629万人。

中国历年研究生招生人数:

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6万人,录取人数11.05万人,录考比例4.2:1;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62.4万人,录取人数19.5万人,录考比例3.2:1; 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79.7万人,录取人数27万人,录考比例2.9:1; 200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94.5万人,录取人数33万人,录考比例2.9:1; 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17.2万人,录取人数32.494万人,比例3.6:1; 200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7.12万人,录取人数40.28万人,比例3.2:1; 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8.2万人,录取人数36.4万人,录考比例3.5:1;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0万人,录取人数39万人,录考比例3.0:1;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24.6万人,录取人数41.5万人,录考比例3.0:1;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为140万人,录取人数47.2万人,录考比例2.9:1。

国家公务员历年报考人数: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80万人,计划招考111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72∶1;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05万人,计划招考13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77∶1。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46万人,计划招考18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92∶1。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为134万人,计划招考18566名公务员,平均比例达92∶1。

第五篇: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调研分析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而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基层数据的统计。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基层的统计数据质量,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因此,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统计部门都反复强调统计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第一线,最大限度地把握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力争“不出假数”。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强化和各种改革的逐步深化,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相继产生,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基层统计工作,严重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使统计数据质量在社会的认可度大打折扣。

统计数据质量从使用要求上看,取决于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准确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上的体现,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强效率的要求。完整性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内容含量上的体现,就是要求统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在内容上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的所有项目,不能残缺不全。需要强调的是,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别从用户、生产者和被调查者三个角度提出来的,它们之间既密切联系,又存在某种矛盾和冲突。如在准确性和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即使对同一个统计数据,不同用户也会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有的可能偏重准确性,有的可能偏重及时性。因此,统计机构需要在统计数据质量各个方面之间不断进行权衡、选择和折中,以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来满足用户需求。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质量不是一个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总之,统计数据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在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尽量达到用户的要求,才能发挥统计的功能。

一、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及其成因

根据我们近几年的基层调研和组织进行的统计法规执行情况大检查和部分年份的重点抽查看,当前影响统计数字质量主要存在三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虚报、瞒报、篡改等非技术性因素;二是受基层客观环境、条件所限形成的客观因素;三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一)受利益驱动,行政干预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和小团体利益,对统计行政干预,凡是涉及本单位和本部门有利或与主要领导政绩有关的目标考核的主要统计指标必然受到“官顾”。指使他人或亲自出马从横向(兄弟单位)到纵向搜集相关信息,从中找准本单位有利“位子”,确定统计指标数额,授意统计单位或统计人员搞虚假统计。因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提拔重用、财权等受到绝对制约,对待领导的授意不得不俯首听命,否则将会面临批评、甚至免职的打击。因此,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在领导的授意下,不惜将统计数据当游戏,闭门造车、胡编乱造,有时甚至随心所欲,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致使基层统计数据严重失真,数据质量大打折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弄虚作假手法上较过去更有艺术性。不管是领导者或是被领导的统计人员都明白:在统计数字上不实事求是,弄虚作假是《统计法》不允许的违法行为,为了“避嫌”,领导和统计人员从操作上都讲“策略”和“艺术”。领导要求统计人员弄虚作假,不会说要你改数字,也不会叫你报假数。而是强调数字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要求你调查调查再调查,让你核实核实再核实,直到他们满意为止。统计人员同样清楚自身的处境,“两头”都得罪不起,只好“菜刀打豆腐”两面取光,在操作上严格按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从数据源头做起,从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到统计报表都极为规范,一点也看不出是闭门造假,胡编乱造的虚假报表。最后还经领导签字,单位加盖公章后上报,其真实性也无从考证,使统计数据严重失真。

(二)统计基础薄弱,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低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原因。人是最关键的因素,任何工作都是由人去做,所以人的素质是做好工作的最关键因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行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和企业民营化改制的不断深入,基层统计面临统计人员裁减,专职变兼职,内行变外行和人员不稳定的境况。从目前我市的基层统计情况来看,全市111个乡镇有统计机构(包含挂牌合署办公),28个乡镇无统计机构,共有乡镇统计从业人员324人,其中专职111人,占34.3%;全市事业单位中设有专门统计机构的531个,其中单设的137个,统计从业人员1068人,其中专职85人;企业单位设有专门统计机构的837个,其中单设的235个,统计从业人员1453人,其中专职104人。一方面,企业实行民营化改制后统计基础工作普遍弱化,改制后配有专职统计的企业几乎为零,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这些人员工作重心往往以财务管理为主,对统计工作多于应付,一旦报表任务来临,工作责任心强的尚能做好报表按时上报,工作责任心差的,再三催报也难按时完成任务,这些人大多数对统计业务不熟,对统计指标的含义,以及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一知半解,自行其是,上报的报表往往容易出错,极不规范,数据质量很难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乡(镇)统计属地方性综合统计,是把握统计源头质量的重要环节。统计部门所承担的各种统计调查任务必须依靠乡(镇)统计才能圆满地完成,而乡镇政府

中心工作很多,乡镇统计员必须服从政府的中心工作,这些同志又身兼多职,任务重,大部分精力不在统计工作上,对于统计工作基本上忙于催收报表,汇总报表,上报报表。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基层单位核实、调查、了解其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很难保证基层统计单位的数据质量。再则,乡(镇)统计人员极不稳定,更换频繁,多则3-4年,少则1-2年就被更换,这种短期行为极大影响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再一方面,农村村级统计是保证统计数据的源头,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在农村经营体制变革后,村、组一级的统计工作完全由村委会的副主任或文书来承担,统计数据基本上依靠他们提供。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扎实,有一定统计素质的村干部尚能提供基本符合一个村实际的统计数据,反之,工作马虎,作风飘浮,应付报表的就很难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了。事实上,由于绝大多数村文书属兼职统计,既要完成自身的行政事务,又要从事家庭经营,既要干好份内工作,又要完成兼职任务,根本不可能拿出更多精力去做好统计基础工作,不少人就是靠应付差事,或干脆按年初计划填报数字,或坐在家里编数字,村、组一级统计数字不实、不准,直接影响到上一级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准确。

(三)统计任务繁重,统计人员短缺,统计经费不足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客观原因。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统计工作任务繁重是摆在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面前的客观事实,除各项定期报表、年报外,还有一个接一个的大型普查任务(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和1%的人口抽样调查等等);除统计部门部署的统计调查任务外,还有地方性的其他专项调查任务,同时还有许多非法报表(未经统计部门批准和备案的报表)的存在,给统计任务繁重,统计人员短缺形成尖锐的矛盾。客观事实存在,村组一级无统计,村一级是代统计,乡(镇)一级只有兼职统计,这种现状也间接地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同时,由于财政状况不佳,经费投入不足,统计站办公室多数与其他站所挤在一起办公,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较差,繁重的统计工作量与紧张的统计调查经费之间的矛盾也十分突出,必然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统计技术、方法、手段落后,也是影响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的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误差、计量方法误差、提问不当误差、申报误差、不回答误差、调查覆盖面误差、记录误差、抽样误差、代表性误差等形成的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计算、抄写、打印产生的误差和机器在编码、录入、数据处理时产生的误差等形成的汇总误差,对统计数据质量也造成了一定影响。统计制度方法不适应客观形势变化,有的统计制度方法不完善,一些指标没有及时更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以及银行等业务部门核算方法不一致,造成数出多门,一门多数等现象;统计调查没有严格按国家统一规定的统计标准采集汇总数据,统计调查方法单一,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工作流程不合理,缺乏严格的业务规范、质量控制和检查监督;统计数据计算和传输手段落后等,都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提供高质量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职责,是统计事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亦是新时期和新形势下对统计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一)树立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但是在不同时期对统计数据质量有不同的标准,明确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的涵义和概念,树立全新的统计数据质量理念,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数据质量评估判断标准的思维须从狭义转向广义,要从过去只重视搜集生产转为生产和营销并重的观念。要从过去单纯注重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及时性,扩展到提高数据的时效性、科学性等多维的质量内涵,要从过去工作重点是收集上报搞准统计数据的工作思维中解脱出来,既要抓数据的准确性,又要做好解读统计数据,开发并利用统计分析研究成果。逐渐把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作为评价数据质量的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新理念来确立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开拓新局面。

(二)加强统计法制工作,切实做到依法统计。要解决当前基层统计数据收集比较困难的状况,必须强化基层的统计法律意识,只有运用《统计法》来规范基层统计行为,才能够促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顺利施行。一是统计机构必须是依照法律独立设置的,并且国家统计机构在行政上应保持其独立的地位,对于重要统计数据要有一套严格的发布政策,要使统计数据不受包括各级政府在内的各方的干扰,确保国家统计数据的公正、客观、真实,保证为国家及社会提供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信息。二是要健全统计法制建设,依法统计,尤其要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将使得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阻挠统计执法检查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要加大普法力度,广泛宣传《统计法》,增强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特别是基层干部,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增强统计法制观念,真真实实地把基层的客观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依法统计,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三)改革统计制度及方法。当前统计制度存在着调查方法单

一、对全面报表的依赖仍然过多、指标体系不尽合理、任务繁重以及任务及其必需的条件脱节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快统计制度及调查方法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应收集哪些资料,官方统计机构的职能除了将这些数据收集、整理及出版外,还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或将数据分析工作交给社会研究机构,这些都必须以一定的制度形式予以规定。其次,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保证经确定的统计指标体系的全国统一和相对稳定,对指标的含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都必须做出说明和界定范围,同一指标不能有两种口径和随意变更,并且在基层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基层在调查收集这些统计指标时能顺利进行,这些也都必须以制度形式予以规定。一方面,这样可以保证数据在时间上的可比性,使它能更好地反映现象发展的数量特征;另一方面,有利于使用者根据指标的说明和按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调整和分析,增强数据的适用性。此外应建立从实际出发的科学适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适当减少全面统计报表,推广抽样调查,注重效益、节省成本,提高时效,减少被调查者的负担。

(四)建立完整规范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和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估中心。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可在政府统计部门内建立权威的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对统计数据生产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最近国家统计部门建立了自我检查和评估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的统计指标数据质量实行定期评估,它对于减少统计数据的误差,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实际上,统计数据的监控与评估可以采用自我评估、监督评估与定性评估、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

(五)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加强基层统计的基础建设。

一是搞好宣传,争取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要想搞好基层统计,就得必须提高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应广泛深入地重点对其加强统计宣传工作。同时还要通过集中学习等多种途径使其掌握统计基本知识,这样他们才能重视统计工作,支持统计人员如实反映情况。

二是健全网络,确保基层统计网络的稳定性。每个村委会都应明确配备1—2名统计员,全权负责本行政村范围内的统计工作,村级统计人员一经确定,尽量不要随便抽作他用,以保证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建立原始资料,开展统计工作,完成统计任务,经费按计生宣传员的模式发放。

三是稳定队伍,提高素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福利待遇,解决基层统计人员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充分巩固统计队伍,增强统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另一方面,适当开展必要的统计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统计资料。

四是强化服务,突出精品。一是加强基层统计历史台帐的整理开发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利用,把握其综合性和趋势性;二是强化统计分析的编写,不仅要有量的要求,而且要有质的突破,牢牢树立“精品”意识。

五是加大投入,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同时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农村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快实现乡镇统计信息自动化,全面提高农村统计整体效率和水平,是今后统计工作发展的大势所趋。因而,乡镇必须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化基础投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工作方式,减轻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使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建设发挥更积极的重要作用。

六是引导全社会关注重视,开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新环境。在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因统计数据质量而引发的各种问题时有发生,虚报、瞒报等弄虚作假的行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已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统计数据的失真有其社会根源,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对弄虚作假者以严厉打击,才能有效遏制数据失真的蔓延,才能为统计基层建设和基础建设开创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统计数据质量不仅受统计工作各环节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关领导、统计人员素质以及数据采集处理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统计数据质量实际上是多方面工作水平的综合反映。只要我们紧紧围绕“十一·五”时期工作目标,把握机遇,同心协力,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千方百计在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上下功夫,就一定能把统计工作做好。

下载浅谈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基层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共5篇)

    浅谈提高基层基础统计数据质量【摘要】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调查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根基所在,是统计事业兴旺之源;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

    基层农业统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

    基层农业统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 摘 要: 智能手机数据采集相比传统数据采集在时效性等方面具有优势。基于“基层农业统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的需求,在Android平台上,依据......

    做好基层统计调查 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正稿)

    做好基层统计调查 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孙萍李春静李亚峰 河北承德068466 摘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

    浅谈统计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质量是发挥统计保障作用的关键,也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更是“引领”科学发展的指南。为此,本人就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提一些浮浅的认识和建议。一、统计数据质量好坏的重要意义......

    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国家电网: 本人向贵单位提交了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申请材料。材料包括:1、身份证复印件2、户口本复印件3、房产证明复印件4、电表卡复印件5、村委会同意安装......

    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材料真实性保证书 材料真实性保证书1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财政厅:我公司声明:在此次申报省民营经济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山野食品、肉类腌腊、泡核桃、土鸡蛋系列......

    材料真实性说明

    材料真实性说明本单位保证,本次参与申报2013年度唐山市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的申报资料和相关证明文件以及附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并承担因所报资料虚假而产生的......

    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本人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提供各种表格、相关证书、业绩成果、论文等材料真实可靠。如有不实,愿按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有关规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