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繁森故事十则
孔繁森故事十则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世纪90 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人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
一、孔繁森小传
孔繁森(1944.07.16—1994.11.29),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人,孔子第74代孙。1959年7月考入聊城地区技工学校,1961年7月毕业后应征入伍,1966年9月光荣加中中国共产党,1968年复员回到聊城,历任聊城地区技工学校革委会副主任、共青团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79年和1988年两次赴西藏任职,1992年11月,调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1994年11月29日,他在赴新疆考察边贸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 50岁。
二、寒门才俊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冠县五里墩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五里墩住的都是孔氏后裔,‚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1 他经常帮助同学们洗衣服。尤其在夏天,上实习训练课时,由于劳动强度大,出汗多,同学们的衣服脏得快,孔繁森便在同学们休息后,将他们的脏衣服收起来,洗净晾干后再送给他们。对那些独立生活能力差、年龄小的同学,孔繁森更是积极主动地去帮助他们。老师和同学们提起孔繁森,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啧啧‛赞赏!
三、战士本色
1961 年夏天,孔繁森从技工学校临近毕业时应征入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分配到济南军区警卫营。在部队,他白天训练值勤、参加劳动,先后给军区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当过公务员,照料过生活难以自理的军区副司令员。晚上他爱看书学习,读得最多的是革命英雄故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方志敏、刘胡兰、杨靖宇慷慨就义,董存瑞、黄继光舍身杀敌,欧阳海、罗盛教舍己救人。这些故事震撼了他的心灵,净化了他的思想,激励着他奋进的步伐,为他后来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部队这座大学校里,他时时刻刻、事事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苦练军事技术,连续8次参加济南军区军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连续6 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和‚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
孔繁森在济南军区当兵时的老班长——臧秀启先生曾深情回忆起那段终生难忘的军旅时光。当时臧秀启的父母都在苏北,家庭条件困难,有一次他收到母亲来信说父亲病重。臧秀启心急-3 时部队经常下乡和群众联欢,他总是可以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他还经常去孤寡老人家中打扫卫生,帮忙干农活儿,把自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三五块钱给他们。在每次回家休假的十天里,他总是要到队里干上七八天的农活,连工分也不要。
孔繁森刚到西藏岗巴县工作时写信给臧秀启说:‚这里实在是太艰苦了,全县只有一棵树,既然来了我就要坚持下去,绝不打退堂鼓,决不当逃兵。〃〃〃〃〃〃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这曾是孔繁森最豪迈的誓言,在他走后却成为了总结他一生的挽联。
四、义务劳动
1968 年夏天,聊城地区技工学校校办工厂生产CQ6137 车床的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战高温夺高产,誓为国家多贡献‛的口号成了广大教职工的实际行动。
7月5日一大早,学校广播室的大喇叭响了:‚今天铸工车间开大炉,希望大家踊跃参加义务劳。‛刚刚转业回到学校工作的孔繁森,听到广播,二话没说,借了件工作服,就急匆匆地第一个来到车间。
‚小孔‛,正在点炉的车间主任张化洲老师傅看到这位精干消瘦的青年,惊喜地说:‚听说你感冒了,今天就不要来了,人有的是。‛
‚我年轻,有点小病小灾,好的快。‛孔繁森面带笑容坚定地说,‚我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哪能不来呢?‛
的客车旁,人们排起了长队。队伍里有一位 30多岁的男同志,方脸大眼,衣着简朴整洁。他不停地忙碌着,一会儿搀扶老人上车,一会儿替行动不便的妇女抱孩子、提行李,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位同志,你看我和老人、孩子出趟门真不容易,老的老,小的小,多亏了你跑前跑后帮忙,真该谢谢你。‛一位中年妇女专门挤上前对这位男同志说。
‚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看你累得满头是汗,赶快休息一会吧。‛
‚不累,不累。‛他连声说。
直到其他旅客都上了车,他才气喘吁吁地来到车上的六号座坐下。
车上的旅客直嘀咕:萍水相逢,助人为乐,不知他是干什么的?
发车前10分钟,车站值班站长李保林来到这辆车上检查安全,‚哟,孔部长,你这是上哪里去啊?‛李保林发现了刚才那位忙上忙下的中年人,高声打着招呼。
‚我回堂邑老家看老人去。老李,这春运高峰值班,真够辛苦的。‛
‚没什么。孔部长,你打个电话来,提前给你留一张车票就是了,省得排队买票耽搁时间。‛
‚大家都排队,我怎么能搞特殊?‛
‚这是送货的车,不需要车票。‛李保林急忙推让。
‚不行啊,货车也不能白坐啊!‛孔繁森认真地说。
多少年过去了,孔繁森交到李保林手中的那张五角钱的硬板车票,在李保林心中越来越清晰,越越越有分量:孔繁森真是一个高尚的共产党人。
六、—副对联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
这是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重庆渣滓洞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拟就的一副对联。孔繁森非常喜欢。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但当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他的时候,他能够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党叫干啥就干啥。
1979 年 4月,山东省委组织部要派一批干部去西藏工作。当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听到消息后便报了名。他的好友赵建国得知后,当晚就匆匆来到孔繁森的宿舍。
‚繁森,你30多岁,已经是地委宣传部的副部长了,也算是春风得意……你孩子小,妻子体弱多病,老母亲又年逾古稀……‛
没等赵建国说完,孔繁森大就打断了他的话头,激昂地说:‚国家正值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时候,党既然发出了召唤,西藏又缺少干部,我这样年轻的县级干部不报名,难道让组织来点名?让组织费口舌做思想工作?至于西藏自然条件艰苦,生活上不方便,用不着考虑,我不去,别人也得去。人家能吃的苦,我-9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
七、‚拥军粪‛
1979 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工作,担任了岗巴县委副书记。这年春节,他没有回家与家中的亲人团圆,而是留在了岗巴与藏族同胞共度佳节。
除夕,稀疏的鞭炮声给荒凉的高原小城增添了许多节日的气氛。孔繁森高高兴兴地到机关家属院,给汉族干部、家属拜年;到附近牧民家里串门,与藏族同胞一起畅叙民俗,心情格外激动。
夜深了,孔繁森才回到自己简陋的住处。躺在床上,对老母亲、妻子儿女的思念如海潮般在他心中翻腾起来。一转念,他又想起了驻守在岗巴5000多米高山上的边防战士。过春节了,边防战士一定也像自己一样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守卫着祖国的边疆,新春佳节之时应该去看看他们。
大年初一,孔繁森就早早地出发了。县城与边防三连之间隔着雪山,孔繁森深一脚浅一脚地踏雪前进,终于,在白茫茫的雪海中看见了边防连的营房。孔繁森兴冲冲地推开房门,一下子惊呆了!火炉里没有火,屋像像冰窖一样寒冷,战士们正默默对坐。战士们看见孔繁森进来,忙站起来,热情地打招呼。孔繁森握着战士们一双双冰凉的手,心疼地流下了眼泪。
孔繁森责问连长:‚过节了,战士们都在挨冻,你怎么不让他们生火取暖呢?‛
‚驻地偏僻,附近可拾的牛羊粪少,连队储备不足,没办法-11 住下,和通讯员挤着睡一夜。
10月的一天下午 5点钟,暮色朦胧中,孔繁森和工作组的一名同志正骑车赶路,他们要从樱桃园赶去古城处理一起急务。大约走出四五里路,他们看见一位老大娘坐在路旁,怀里抱着个包袱,一脸的愁苦。孔繁森跳下车子问:‚大娘,你到哪里去?‛老大娘说:‚我去古城,没赶上汽车。‛孔繁森说:‚正好我们也去古城,来,我带着您。‛没等老大娘表态,他就连挟带抱地把老人扶上了车后座。一路上,他边走边和那位老大娘拉家常。原来老大娘家住古城三里营,是个烈属,丈夫在抗美援朝时牺牲了。儿子身体不好,生活困难,她常住出嫁的闺女家,今天要回古城老家去看看。孔繁森听到这里,不禁肃然起敬,动情地对老人说:‚大娘,您是烈属,对革命有功。家中有什么困难告诉我,我想法帮你解决。‛
约摸走了10多里路,孔繁森已全身是汗,大口喘着粗气。毕竟是40岁的人了,骑车带人走土路,不是轻松事。陪同的工作人员多次要求跟他换换,他执意不肯。老大娘也央求他:‚你快停停,让我下来自己走,别误了你们的公事。‛孔繁森说:‚大娘,我母亲80多岁了,我工作忙,不能守着老人尽孝心。今天能帮帮您老人家,累点我心里也高兴。‛一直到三里营村口,孔繁森才把车子停下。孔繁森翻了翻自己的口袋,把仅有的24 元钱塞到老大娘手里说:‚大娘,钱不多,您去买点东西吃。‛说罢,扭头骑上车子奔乡驻地而去。老大娘望着他们的背影,不住口地-13 村民们围拢过来,有的献哈达,有的敬上青稞酒,有的端上酥油茶。孔繁森让老支书格热陪着,挨家挨户走了个遍:看看各家各户的牛羊肥不肥,房子翻盖了没有;瞅瞅被褥新不新,面缸满不满。他记得离开苍龙村时,曾为一位老人打过针,看过病,回山东后,还给老人寄过药,便问:‚嘉措老人还在吗?‛老支书说:‚不在了,去年春上去世的,老人死前还念道你呢!‛孔繁森听罢,一阵戚然。
接着,他又看望了80多岁的波旺堆老人。老态龙钟的波旺堆,眼睛已不好使了,好半天才认出是孔繁森,哆哆嗦嗦地伸出双手,抓住他的胳膊:‚啊,孔书记啊。‛激动地流下眼泪来。10 年前,孔繁森给老人看过病,送过奶粉和白糖,看到老人还健在,还能捻牦牛线编绳,还能干拍牛粪饼一类家务活,心里很高兴。孔繁森抓住波旺堆老人的双手,轻轻摇着:‚阿爸拉,祝你健康长寿!‛
当晚,孔繁森和老支书格热聊起来。他们从村里现状谈到未来发展规划,从教育谈到村办企业,从医疗保健谈到创办敬院院……,孔繁森据此写出了一份苍龙村发展规划方案,竟然通宵未眠!天色微明,孔繁森准备赶路了——他怕乡亲们知道了都来相送。闻讯的老支书格热和老伴追到村口:‚孔书记,我这两只老母鸡你一定要带走。你为俺苍龙村办了这么多好事,我们打心眼里感激您啊!‛说着,格热老人的热泪在脸上流淌。
孔繁森也泪花闪烁:‚格热,我还会回来看望你、看望乡亲-15 包子和馒头,一家人便向市区外20多里处的堆龙德庆敬老院奔去……
赶到敬老院时,包子和馒头还热乎乎的呢!老人们吃着孔繁森送来的三鲜肉馅的大包子和喧腾腾的热馒头,一个个泪花闪闪。孔繁森又拿起照相机,让妻子女儿和这些老人合影留念。
直到妻子和女儿离开拉萨,他也没抽出空来她她们逛逛著名的帕廓街,气得女儿埋怨他:谁的爸爸像你啊?妻子也含着眼泪,一副很不高兴的样子。不过她永远不会忘记丈夫那亲切的话语:‚我陪你娘儿俩逛逛拉萨。‛
十一、‚大孝子‛孔繁森
孔繁森是聊城远近闻名的‚大孝子‛。第一次援藏期间,他时刻惦记着家中的老父亲、老母亲,好在两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回到内地以后,不管是在莘县还是在聊城工作,也总是尽量抽出时间陪伴老人,特别是1982 年他老父亲去世后,他对母亲的孝心更加强烈。官当得越大,他越懂得孝敬年迈的母亲。他经常用手推车推着老母亲在东昌湖边散心;给老母亲洗脚、擦背、端屎端尿的事,只要他在,就不让别人干;老母亲吃剩下的饭,他一看见就端过去一口一口吃完。
二次援藏,他着着实实是瞒着老母亲的。
那年,孔繁森的母亲已是87岁高龄了。孔繁森在即将登上去西藏的路程时向老母亲告别。他一边为神志清楚的老母亲梳头,一边琢磨着对母亲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是开会,路-17
第二篇: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没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钱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
1、收养孤儿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夜里孔繁森就同孩子们挤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年幼的孩子常在夜里尿床,他就不厌其烦地洗换床单。节假日只要有空,他说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孔繁森虽然是副市长,但他每次下乡去,总要带些自已的钱给生活困难的乡亲,往往一月刚过半,工资就花光了,有时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怎么办?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市长格桑顿珠见孔繁森负担太重,领走了曲尼。
2、救护老人
孔繁森早年在部队医院工作,精通医术。每次下乡前,他都要买上几百元钱药,为农牧民治病。一次,有位70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发作,浓浓的痰堵住了咽喉,生命垂危。在没有医疗器械的情况下,孔繁森就用听诊器的胶管亲口将老人的痰一点一点地吸出来,救了老人的命。
有一次,孔繁森到拉萨市林周县阿朗乡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走进一个房间,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爸的脚因烫伤溃烂发炎了,便打开随身携带的药包,为老人擦洗涂药,又轻轻地用纱布包扎好,还把自己穿的灰色风衣脱下来送给老人,临走时,他又掏出身上仅有的30多块钱塞到老人手里。老人感动得直掉眼泪,口中不停地重复着三个字:“活菩萨,活菩萨!”
3、帮助孤老
有一次,孔繁森来到村里一户牧民家。那是一栋低矮的土坯房,屋里住着一位年近80岁的孤寡老人。孔繁森双手握住老人枯瘦的手说:“波啦(大娘),地委派我来看您老人家啦!”
听说是地委书记来了,老人抱住孔繁森的胳膊哭起来了。孔繁森意识到了什么,就随手拿起身旁一酥油壶,一摇,空的。再一细问,老人已经有8天没喝酥油茶了。
孔繁森又来到一户人家,这里住着一个名叫单增卓玛的老人,老人偏瘫,脸色苍白地侧卧在一张没有褥垫的破床上。老人见有人来,挣扎着爬起来,头磕着床沿哭着说:“求求你们了,我病了好些天,没有人来看我„„”孔繁森连忙握住老人的手,流着泪说:“大娘,我来晚了,让你老人家受苦了„„”
孔繁森当着老人的面,厉声质问当地的干部:“你们还像共产党的干部吗?我们共产党人把自己比做人民的儿子,可是,哪有自己吃得肥肥胖胖不管人民的儿子?”他责成当地干部立即办好三件事:一是速派医生来给大娘看病;二是三天内给老人做两床床垫,毛毡要加厚的;三是赶快解决两位老人的生活问题。
从此,两位孤寡老人的事,一直挂在孔繁森的心上,他经常托路过那里的人给两位老人带去面粉、水果和钱。他还专门给卓玛老人送去从内地买来的治疗偏瘫的药。后来,孔繁森再次去看望两个老人时,卓玛老人已能站起来了„„
4、孝敬母亲
孔繁森一心牵挂着阿里地区的人民,却无法顾上远在万里之外的他自己的家庭。谁没有爹娘和妻子儿女啊!他的老母亲已经90岁了,他又是个孝子。孔繁森第二次去西藏之前,心想,此去山高路远,一走就是三五载,万一老母哪天离开人世,临别母子不能见最后一面,该有多伤心!他真不忍心抛下年事已高的老母啊!但自己是国家干部,是公家人呀。临行前他双膝跪在老母面前,抱住娘的双腿失声哭了起来。娘慌了,问道:“这是咋了?”孔繁森哽咽着说:“娘,儿要出一趟远门。”娘问:“去哪儿?几天能回来?”孔繁森擦干眼泪说:“时间不长,是去北京学习„„”孔繁森就是这样瞒着老母,踏上了赴西藏任职的征程。最让我期待的便是接下来的这个环节:你在预习中有什么收获呢?
生一:我知道了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生二:我知道了故事发生在1992年。
师:是啊,这是故事的时间。
生三:我还知道,1992年拉萨发生了地震。
师:是的,这是故事发生的地点。
生四:故事中除了孔繁森,还有三个孩子,他们是曲尼、曲印和贡桑。
师:是的,这就是故事中的人物。
生五:故事讲的是孔繁森收养了这三个孤儿,还用献血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师:说得真好,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预习的检查,或者说是学生预习资源的共享,已经将本文相当多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而且是课前孩子们自己完成的。课堂上只是以展示预习成果的方式交流的。积极、快乐,富有成就感,便是他们此刻的状态,也是我这个师者一直追求的境界。
第三个环节,我继续:那大家在预习中有疑惑吗??
生一:援藏干部我不懂。
生二:什么是孤儿?
生三:藏胞什么意思?
针对孩子们提出的三个疑惑,我引导大家再次阅读课文,弄清了孔繁森和三个孩子本不是同一民族,分属汉、藏;又解释了失去所有亲人的孩子成为孤儿,并将孩子们的思维迁移到——孔繁森既非这三个孩子的本族,也非亲人。铺垫到此处,时机已经成熟,我便抛出了:
孔繁森献血帮助孤儿上学的过程中,最感人之处是什么呢?
以此设问直指文中紧要句段,与刚才的铺垫形成鲜明的对比:
非同族非亲人——视同亲生、献血供上学
更有“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过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两句对主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功效。如此,对唱词中的那句“有同一个母亲”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一堂课就是这么接近尾声的,一篇课文就是这样教授的,学生的自我交流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流;师者,以生本资源为起点,仅仅是托了一把,将理解推向更深一层,将主题提升一步而已。
这样的学习,生快乐,师轻松;生主动,师点拨;生“累”,师“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梅兰芳 梅兰芳: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梅兰芳: 蓄须明志,不为日寇演戏。
梅兰芳是京剧演员,工旦,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长期寓居北京。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众多优美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深受国内广大群众的喜爱,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梅兰芳于1894年农历9月24日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1842~1882),为京剧名旦,“同光十三绝”之一。父梅竹芬(1874~1897)也是昆曲、京剧旦角演员。母杨长玉(1876~1908),是著名武生杨隆寿之女。伯父梅雨田(1865~1912),是与谭鑫培长期合作的著名琴师。梅兰芳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抚养成人。
梅兰芳8岁开始学戏,9岁从名旦吴菱仙学唱青衣。光绪三十年(1904)农历七月初七,10岁的梅兰芳第一次登台,在七夕应节戏《天河配》中串演昆曲《长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1908年,搭喜连成班演出。这时他一面继续就教于吴菱仙,一面又向名旦秦稚芬和丑角胡二庚学花旦戏,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和□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及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梅兰芳首次应邀到上海演出,王凤卿为头牌(领衔),他为二牌,当时,王凤卿已是南北驰名的须生,而梅兰芳则是初出茅庐。王凤卿热心提携后进,极力推荐梅兰芳主演大轴戏压台。梅兰芳初次压台演出的剧目,为茹莱卿传授的《穆柯寨》,他出色地完成了穆桂英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赞赏。在上海期间,他曾观摩上海以表现近代和当代题材为主的“新戏”,受到启发;他还参观了上海新式舞台的灯光、一些演员的化妆方法以及服装式样的设计。这一切都对他的艺术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同年,他由上海返京以后,搭翊文社演戏,排出第一个时装新戏《孽海波澜》。1914年秋,梅兰芳再次应邀赴上海演出,上座经久不衰,盛况空前,并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国的观众,直至年底方返回北京。两次南下演出,奠定了他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基础,并开始了大量新剧目的排演和艺术上的革新。
从1915年 4月至1916年 9月,梅兰芳新排演了11出戏。其中有时装新戏《宦海潮》、《邓霞姑》、《一缕麻》;古装新戏《牢狱鸳鸯》、《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千金一笑》;还有昆曲传统戏《思凡》、《春香闹学》、《佳期、拷红》以及《风筝误》的《惊丑》、《前亲》、《逼婚》、《后亲》等。时装新戏中的《孽海波澜》、《一缕麻》、《邓霞姑》,申诉了妇女受压迫与婚姻不自主的悲惨命运;古装戏中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又名《晴雯撕扇》)系取材小说《红楼梦》。在此后数年中,梅兰芳又继续排演了大量古装新戏,如《廉锦枫》、《霸王别姬》、《天女散花》、《麻姑献寿》、《洛神》、《西施》、《太真外传》等,并整理演出了传统剧目《宇宙峰》、《贵妃醉酒》、《奇双会》、《金山寺》、《断桥》、《姑嫂英雄》(《樊江关》)、《打渔杀家》、《二堂舍子》、《审头刺汤》等。
第三篇:孔繁森(本站推荐)
三、学习孔繁森,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判断一个党员是不是合格,要看他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是不是执行党的决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完成本职任务,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我们宣传孔繁森,学习孔繁森,他是我们党的优秀分子,党的优秀干部,是我们每一个党员的榜样。要做一个合格的党员,就必须认真学习孔繁森,因为孔繁森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具有时代意义的楷模。我国的发展有三个转折期,第一个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第二个转折期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第三个转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雷锋、焦裕禄是我国实现第一个转折期后出现的先进典型,他们的模范事迹教育和鼓舞了整整一代共产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广大群众,至今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孔繁森同志则是实现第二个转折后我们党内出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先进典型。这在转折期之后,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特点是,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是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就是能不能坚定不移地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列,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出自己的重大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阶段,的确出现了许多的情况、新的问题。例如,经济利益、经济效益变得突出了;个人物资利益受到重视;人们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部形式大大丰富,金钱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同时 各界交往日益频繁等。无疑这些大变化符合社会发展规划,有利于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利益。但是,历史发展难免利弊交织,尤其在体制转型期,新的矛盾不断出现,正效应与负效应常常伴随而来。于是,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的腐化思想也开始滋长、蔓延开来。不突出的问题变得突出了。这种情况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种种困惑出现了。这样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来说是极大的考验:在新形势下,还要不要坚持共产主义思想信念,要不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要不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优良作风,这几个方面孔繁森同志给了一个很合格的答卷,树立了榜样。
孔繁森同志牢记党的教导,坚持理想信念、宗旨、作风不动摇。一方面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改革开放建功立业;另一方面,保持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廉洁奉公的本色,拒腐蚀,永不沾。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和阶段,千变万变,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没有变也不能变,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没有变也不能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共产党员始终坚持共产主义奋斗目标。
孔繁森同志牢固地树立并始终不渝地实现了共产党员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忠于党、忠于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待人生之路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对待组织,他五项忠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党指向哪里他就奔向哪里,党需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不讲任何价钱,不提任何条件。对待人民:他无限热爱,他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他把为人民做奉献看成是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光荣。
对待事业:他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总是坚持工作第一,在工作中又总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出一流的成绩。
对待艰苦:他不退缩,总是精神焕发,迎难而上,以接受最苦的任务为荣,以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为乐。
对待家庭:他爱母亲、爱妻子、爱儿女,但是只要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他就毫不犹豫地以小家服从大家。
对待自己:他一贯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克己奉公,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不求索取,只知奉献,甘当“铺路的泥土”。
对待名利和金钱地位:他看的很轻、很淡,从不计较,从不向党和人民伸手,从不以权谋私,看到别人有困难,总是慷慨解囊。
我们从孔繁森的行为中,看到了雷锋同志“对待同志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夏天般的火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看到了焦裕禄同志“心里总是装着群众,惟独没有他自己”,孔繁森为我们党员同志树立了一面旗帜,我们全体党员都要以孔繁森同志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照一照,量一量,取长补短,不断进取,使自己真正经得起各种严峻考验,真正无愧于我们的时代,无愧于党员的光荣称号。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坚强党性。孔繁森同志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家在山东,他深深地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懂得,西藏是伟大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内地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支援。所以,一旦党组织发出召唤,他便毫不犹豫地奔赴西藏。为了完成好党和人民的重托,他含弃了家庭的温暖,舍弃了比较舒适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舍弃了许多本来可以享受的东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加快西藏建设、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满腔热忱。孔繁森同志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民解难、为民造福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先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把藏族人民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把藏族人民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为了藏族人民,他可以献出金钱、献出鲜血、献出健康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对家人的爱与对人民的爱的高度统一,体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党的宗旨的高度统一。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西藏地区,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差,工作、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阿里地区又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在那里坚持工作,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承受多大的困难啊!可是,他不把这些困难看在眼里,不把自己的身体放在心上,“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孔繁森同志严以律己,清正廉洁,从不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利,相反,他还用自己不高的收入长期收养藏族孤儿,常常为患病的藏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胞慷慨懈囊,克己为民,催人泪下!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孔繁森同志有理想、有抱负,每到一个地方,不管担任什么职务,都对自己提出高标准的要求,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他不尚空谈,讲求实干。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短短几个月时间,他就跑了98个,为制定建设新阿里的蓝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扎扎实实地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带给西藏人民,把藏族人民的心同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孔繁森》,里面讲的是: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直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妈妈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么一个幸福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我应该要想孔繁森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坚持下去的人。
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电影《孔繁森》观后心得
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他们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故事久久传颂。在西藏高原,在齐鲁大地,在全国各地,一个响亮的名字传遍城乡。这个名字就是孔繁森。孔繁森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加强民族团结为己任,两度奔赴雪域高原,不畏严酷的自然环境,为藏族同胞呕心沥血谋福祉,一腔热血都倾注在阿里高原上。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塑造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崇高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具有时代精神的奋斗之歌、创业之歌、奉献之歌。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孔繁森同志的作风是朴实的,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孔繁森同志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他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志满腔热情,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又一次经历了灵魂上的洗礼。
家在山东的孔繁森同志要去上任的地方是环境极为艰苦的阿里。那里海拔很高,地广人稀,艰苦的条件令许多人都望而生畏。但是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他牢记自己的使命,两次赴藏,为阿里的百姓们带了了温暖,也对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地贡献。到任后,发现阿里缺电,缺少一切舒适的东西,很多干部纷纷想调走。孔繁森以身作则,带着教委主任孟志华去看望山村小学的师生。给孤寡老人治 病、送温暖。在兵站,他与战士们一起唱《说句心里话》。每到一个地方,孔繁森都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在岗巴县工作期间,他和群众一起收割、打场、挖泥塘;在拉萨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担任阿里地委书记后,他跨高山、涉深谷、过草原、访藏胞,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地区106个乡他跑了98个。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赢得藏族同胞的爱戴和尊敬。
孔繁森同志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模范,是阿里人民的好书记。在阿里期间,孔繁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加快阿里的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殚精竭虑,忘我工作。
学习孔繁森同志的事迹,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共产党人的本质要求;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就要心理时刻装着群众,努力为群众谋利益;就要发奋学习科学文化和经济、法律、历史等专业知识,当好人民的公仆,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切为人民服务。
《孔繁森》观后感700字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孔繁森》,里面讲的是: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直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妈妈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么一个幸福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啊!我应该要想孔繁森一样,做一个不怕吃苦,再累人也要坚持下去的人。
孔繁森同志的事情看起来都是平凡的小事,但这些事情体现出了他伟大的人格。孔繁森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我要以孔繁森为榜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四篇:孔繁森廉洁小故事Microsoft Word 文档
孔繁森廉洁小故事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尘不染两袖清风的好干部。这位模范干部收留了三个震灾中认识的孤儿。由于生活...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自己身上剩下的钱,连回家乡聊城的车票还不够,哪里还有钱给女儿交学费!孔繁森把工资中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帮助有困难的群众,平时根本没攒下几个钱.他给群众买药,扶贫济困时出手大方,少则百十元,多则上钱元.他因车祸牺牲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流了泪.1979年,孔繁森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工作。在工作期间,他克服了恶劣的高原环境,跑遍了拉萨市八个区内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村小学,使拉萨市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以上。同时走遍了几乎所有的敬老院和养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西藏偏远的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差,他每次下乡的时候,都特地带上一个医药箱,买上几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雪中送炭。
1992年,拉萨市发生地震,孔繁森抚养了3名因地震而失去父母的孤儿。并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来资助生活贫苦的藏族群众。所以,经常不到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所剩无几了,他又悄悄地跑去献血。在一年时间里,他先后献血900毫升,并把所得的营养费900多元全部用于3个孤儿的生活补贴上。
孔繁森在50岁时,以身殉职。人们称他为“领导干部的楷模”、“九十年代的焦裕禄”。
第五篇:孔繁森孝敬藏族老人的故事
孔繁森孝敬藏族老人的故事孔繁森原是聊城地区的一位领导干部。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两次入藏,历时十年,支持西藏建设,为促进民族团结和西藏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最后,不幸以身殉职,被党和人民誉为九十年代的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无情未必真豪杰。孔繁森虽然一直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但他心中也有对亲人深深的爱,有着刻骨铭心的母子情。组织上基于工作上的需要,选派孔繁森第二次援藏。他是个孝子,平时只要工作不忙,总要抽空与老母亲聊聊天,与妻子争着照顾老人家。可这时,孔繁森的老母亲已经八十七岁了,因为生病,常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妻子儿女都希望他留在山东工作。孔繁森也渴望留在老母身边照料老人,但想到西藏更需要党的干部。他毅然表示服从组织安排。临走那天,孔繁森默默走进母亲床边,望着母亲那稀疏的头发,沉默了好一阵,才轻声地说:娘,儿子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不去不行吗?年迈的母亲拉着儿子的手,舍不得他走。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那就去吧,公家的事误了不行。多带些衣服干粮想到这一去可能再也见不到年迈多病的母亲的面了。孔繁森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自古忠孝难两全,娘,您多保重!说着,他跪在地上,给母亲磕了一个响头,眼泪夺眶而出。孔繁森来到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区的地委书记,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每当夜深人静孔繁森总会想起在千里之外的家人,为了党的事业,孔繁森把对亲人的感情深埋在心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藏族人民当作了自己的亲人。一次,孔繁森冒着刺骨的寒风到拉萨的一所敬老院探望那里的老人。他拉着老人们的手热情地嘘寒问暖。当走到一位叫琼宗的老人面前时,发现老人脚上穿的鞋子破了。孔繁森弯下腰去,脱下老人脚上的鞋子,发现老人的脚冻得又红又肿,他心痛地把老人的脚放在自己的怀里,敞开一个共产党员炽热的胸怀,用体温去焐热老人冻僵的双脚。在场的人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在阿里人民中间,还流传着一个孔繁森雪天让衣的动人事迹。当时,阿里地区遭受严重雪灾。孔繁森赴灾区指挥救灾。一天,他在雪花纷纷的野外看到一位藏族老阿妈把衣服脱下盖在风雪中哀叫的小羔羊身上。她那单薄的身子却在摄氏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瑟瑟发抖。刹那间,孔繁森的眼泪涌了上来,他用手后住脸猛地转回身回到越野车上脱下自己的毛衣毛裤将还带着体温斩毛衣披在老阿妈身上。老阿妈激动地久久说不出话来。孔繁森曾经说过,只要看见藏族的老人,他就会想起自己的老人。的确,他与藏族老人不是亲人地胜似亲人。他曾经在医院当过医生,每次下乡,都要带着自己掏钱买的药品,为农牧民治病。一次七十多岁的老人肺病发作,浓痰堵塞喉管,十分危急。由于没有必要的医疗器械,孔繁森毅然将听诊器的胶皮管伸进老人嘴里,对着胶皮管用嘴一口一口地将痰吸了出来,老人这才转危为安。孔繁森每次下乡,都要探望当地孤寡老人。看看屋里的粮食够不够吃,被子暖和不暖和。有好几次他自己掏出钱来,叫身边的工作人员给孤寡老人买来米、食盐、被褥等生活必需品。家里人知道他在西藏生活艰苦,就不能托人捎来干菜以及一些营养品,但他都将这些送给敬老院中的老人,自己却经常过着榨菜泡饭,开水泡馒头的生活。孔繁森曾不止一次地流露出对家人的愧疚之情。他说他对不起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对不起自己的妻子。也许,对孔繁森来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忠孝不能两全。但是,他以崇高的道德品质和对党的事业的无比忠诚实践着他所喜欢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他的亲人为他自豪,人民为他自豪。他是新时代真正的孝子,人民的忠臣。
四年级二班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