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矛盾纠纷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乡镇矛盾纠纷调解员先进事迹材料
连续三届被选为区人大代表。李子村现有289户、744人。农村矛盾错综复杂,常因田间地角、婆媳不和、经济赔偿、赡养问题等事情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动手打架。无论是村民反应的还是当事人早上门的,他都不辞辛劳,深入到群众中或找当事人了解情况并进行调解。十五年来,他热爱农村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凭着对乡亲们的一片赤诚。常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到了事不出村组,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十多年来,他先后调解本村纠纷30余起,没有一个当事人不是心服口服。经他调节的矛盾没有一起因调解不成功而激化或转化为刑事案件。他风雨十五载,真情十五年,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为全村的平安稳定、和谐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一心为民,调解有方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农村矛盾的发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陈华富同志认为干调解工作,光有热情还不行,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民情、法律常识、调解方面的知识。而先进的调解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公平公正。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提高自己调解纠纷的能力。于是他总是找时间学习《民法通则》、《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法规。继而学以致用,灵活掌握调解纠纷的方式方法。如:2012年4月,本村3组村民杨金枝在冠英机砖厂打工,突发疾病致死。按照《劳动法》规定,不属于工伤。死者家属不服,开始要求赔付50万。否则将在机砖厂设灵堂讨说法。陈主任得知这一情况后,找到死者家属孙洪军做工作,并找到厂方有关人员协调。最后双方达成一致赔付协议。由厂方从人道主义方面补偿死者家属3.25万。才避免了一起劳动合同纠纷的激化。
从容面对,临危不惧作为一名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要有一种韧劲,不打目的誓不罢休,特别是那些容易激化,一触即发的矛盾纠纷,更要闻风而上,立即调解防止激化。今年1月2日早上,李子村一组王丕清家因本组村民敖四松搭电抽水,电线老化引发火灾陈华富得知失火情况后,立即奔赴现场组织村民进行灭火抢险,把损失降到最低。这场火灾共烧毁房屋4间,家用电器与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双方就赔偿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悬殊太大,矛盾随之升级。陈主任当即说水火不留情,我们应该抗灾自救,先抢修房屋,安置生活,再讨论赔偿的问题。陈华富与村组干部通过现场查看、商量,分别找王丕清及子女和敖四松夫妇谈话,协商解决办法。通过一天一夜反复做双方的工作,终于达成赔付协议,双方都很满意。
协调矛盾,讲求策略中央“两急一补”政策出台后,农民因土地问题频频发生纠纷,该村3组村民刘兵、杨全安两户因土地边邻问题,多次发生口角,甚至挥刀砍人。有一次,刘兵用刀砍了杨全安地边上的几棵树子,杨全安拿出头找到杨兵讨说法,双方相互辱骂,刀锄相对,陈主任看到事情紧迫,来不及多想,冲向双方中间劝阻道“大家边邻相近的,你们又是老表,有啥子事好说好商量,为了一小事大打出手,万一有个什么,哪个也跑不脱,都要追究法律责任,值得吗?…”通过陈主任劝解,双方都消了气,放下了锄头和刀。最后在陈主任的调解下,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杨全安栽树影响了双方植物光照,杨兵砍树时也未通知对方自行处理,都是不对的,两家人又重归于好。一场即将发生的械斗事件就这样结束了。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陈华富同志调解纠纷,除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外,根注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调解方式,在调解过程中,讲亲情、友情,讲道德,讲光荣传统。该村5组村民董明全长期不赡养欺负董东清,原因是董明全挣钱少,无力赡养,又嫌其父光吃饭不干活,父子关系越来越紧张,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紧张。陈主任得知后,一边做调解工作,一边教育董明全要奋发图强,搞好家庭经济发展,多创收,多孝敬老人,一边又劝董东清老人要体谅儿媳,根据自己的身体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双方思想工作做通了,最后和好如初。
陈华富同志踏踏实实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多年来经他调解的事件举不胜举,他以满腔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作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情,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赞誉,为全村的的和谐村民建设作了许多努力。陈华富同志,一个区人民代表,一个农民汉子,用事实讲述着一个不是传奇的传奇,用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诺言,用调解撑起男现今和谐的一片天空!
第二篇:镇矛盾纠纷调解员考核方案
XX镇矛盾纠纷调解员考核方案
为维护好各村(居)和谐稳定,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同意部分有条件的村(居),将原村(居)离任主要负责人聘任为矛盾纠纷调解员,配合各村(居)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现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考核单位
由镇综合治理指挥中心牵头,各村(居)具体实施委托对象的选择和管理工作,镇考核办法将各村(居)矛盾纠纷调解员管理情况纳入镇对村考核内容。
二、考核对象
自愿接受委托的村(居)矛盾纠纷调解员。(人员条件:各村(居)原离任主要负责人
;年龄不超过70周岁;身体健康,综合素质良好,无不良反映。)
三、考核期限
同镇对村考核期限
四、考核内容
矛盾纠纷调解员主要协助村(居)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稳定等工作,不参与村(居)其它工作。
1.协助各村(居)调解委员会参与本辖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2.每周对本辖区开展一次信访矛盾排查,做到清查见底,不留死角,如果发现情况,及时向村委汇报,每月将矛盾排查处理情况向村委集中汇报一次。
3.对排出的信访矛盾,应及时做好化解稳控工作,做到有理诉求解决到位,无理诉求解释到位,有疑难问题随时提请村委进行会办、研判,提出处理意见。
4.主动承担信访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化解信访案件,有突出贡献的可以额外给予奖励。
5.对矛盾纠纷排查不细导致京访的,有一次扣300元,省访,有一次扣200元。对矛盾纠纷化解不力导致京访的,有一次扣200元,省访,有一次扣100元。对于去省赴京越级上访的人员,要积极做好信访人思想工作,成功劝返的免予处罚。
6.如果本村一年内发生3次或3次以上去省赴京越级上访的,将不再继续委托其担任本村矛盾纠纷调解员。
五、考核结果
相关村(居)向矛盾纠纷调解员按月发放顾问金。顾问金构成:基础500元/月+绩效考核500元/月。(如上级出台政策,另行通知。)
六、其它事项
本方案在调解员签署承诺书后即可生效。
第三篇:乡镇矛盾纠纷大调解汇报材料
**镇是长沙县最北端的大镇,地处长、平、浏三县交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群众法律意识不强,各种社会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影响了经济发展。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安宁,去年11月份以来,该镇全面实行上下联动、左右协调、依靠当地、群策群力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举措。据统计,半年来,该镇调处中心就接待群众来访20批次,受理矛盾纠
纷52件,直接调处52件,成功50件,劝阻群体性上访1批次,防止矛盾激化11件,实现了阶段性“四无”目标。
一、领导重视、责任到位
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矛盾纠纷的新问题、新特点,**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负责、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方整体联动的工作体系。授予调处中心矛盾纠纷调处调度、调处督办、责任追究三大职权,对社会矛盾纠纷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受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确保了调处中心有责有权,大调解的参与主体更为广泛,人员组成更加科学。
二、网络健全、机制完善
一是在组织网络上,全镇构建了镇调处中心、村(社区)调处委员会、村民调解小组和调解信息员的大调解工作网络。目前全镇15个村(社区)、23个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有专职调解员18名,义务调解员68名,信息员79名。二是在工作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职责,先后制定了接访受理登记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社会矛盾纠纷移送和归口管理制度、重大疑难纠纷报告制度等多项制度。同时,健全了镇党政领导包案和接待日制度、矛盾纠纷分流和移送处理机制、纠纷排查预警机制,还制定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考评细则》,并列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三是在对接机制上,强化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方面的密切合作,实现了调处中心与公安、法院等职能部门的优势互补。
三、整合力量、分工合作。
在纵向上,由镇、村调委会每月进行一次矛盾纠纷大排查,尤其是在重点时期,调解组织对辖区的重点人员和重要地段,做到逐级负责,层层摸排,达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总要求。调处中心通过每月的工作例会对排查结果进行分类汇总、梳理分类,对有倾向性的矛盾纠纷隐患做好处置预案,指派专人超前主动介入,避免了矛盾纠纷激化。在s207线的修建过程中,沿线近20公里,涉及8个村,60多个组,山林水土问题可能引发的矛盾极具普遍性和倾向性,如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置不当容易造成较大影响,镇调处中心联合公安、国土、林业等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了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解预案,使预防和调解此类纠纷有了指导性意见,矛盾也得到了有效化解,没有出现一起过激事件。
横向上,通过实行“统一受理、分工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的工作原则,做到有访必接、有案必受,以“群众满意”为服务宗旨,充分整合各种调解资源,改进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基本实现了由“一人打锣”向“众人敲鼓”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对复杂矛盾纠纷的快速反应和化解能力。该镇观佳村村民丁某在深圳联通公司打工致残一案,伤者一家人一不会说,二不会写,联通公司又远在广东,调解难度很大。镇调处中心受理以后,迅速协调组织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对事情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安排,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终于为丁某某争取到赔偿金16.5万元,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四篇:关于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之我见
关于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之见解
沙井镇副镇长武学珍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间纠纷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农村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农村稳定则社会安定,基层稳定则大局安定。研究和探索农村矛盾纠纷形态和成因,对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推进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乡镇矛盾纠纷的现状和特点
(一)原因的广泛性。农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历史遗留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有因土地、水利和边界纠纷,又有因治安纠纷及交通、生产、医疗、工程建设、计划生育、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还有行政、执法工作人员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处理问题表面化,群众有意见而引起的纠纷。
(二)人员的组织性。农村发生的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有牵头人、组织者和骨干分子,他们在酝酿引发事件和左右事件发展方向、进程中起着核心、骨干作用,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
(三)行为的暴力性。一些农村群体性事件的许多参与主体为了达到自身目的,有拉横幅、喊口号、静坐,堵塞交通、围攻殴打执法人员等极端或违法行为,给社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四)调解的困难性。矛盾纠纷应当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很多的纠纷调解工作,都需要做很多调查取证和思想教育工作,农村群体性事件反映出的问题大多错综复杂,往往难以取得确凿有力的证据、事实难于查清。同时调解矛盾纠纷约束力不强,即使做通了双方的思想工作,往往不久以后又出现反复,这
些都给预防和处臵矛盾纠纷带来很大的难度。
(五)上访的趋高性。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受“法不责众”、“民意难违”等心理因素影响,抱着人越多越有理、问题越容易解决的想法,容易形成参与人数多、影响涉及面大、局面难控的上访事件。再加上对最基层政府的不信任,有了问题不是逐级反映,而是组织群体性上访,或采取越级上访的办法,给党委、政府施加压力。
二、农村群体性社会矛盾纠纷产生原因
农村群体性社会矛盾纠纷大多数是人民内部矛盾,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和规律性。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类新情况、产生各类新矛盾、引发各类新问题,这是矛盾纠纷问题增多必然的一面、客观的一面,是不容回避的。根据调查显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起群众的对立情绪。一些干部在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过程中,重视不够,方法简单,工作拖疲,甚至相互推诿,致使原本就不够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完全封堵,一些矛盾纠纷久拖不决,形成“老大难”,甚至扩大、蔓延,同时也存在着少数村干部工作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滥用职权,生活腐化,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甚至有些村干部仅仅因为工作作风粗暴,村民就非常不满,有的要求改派,有的联合上告,有的集体上访,造成矛盾激化。
2、农村群众文化素质较低,不懂维护自身权益。少数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不是民主管理,村务公开,而是搞暗箱操作,对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如财务收支状况、国家补贴政策及补贴标准等不向村民公开。而很多村民开始都不知道,直到最后才了解实情,结果引起上访、上告,激化了矛盾。
3、农村群众法制意识不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一部分群众长
期以来受到“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等错误思想认识的影响,部分群众更有“法不责众”心理,稍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鼓动,就几十人一起越级上访,加上一些地方对上访群众的不合理要求给予满足,这也助长了群众去上访的心态。
从以上原因可以看出,一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不了解,一旦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当矛盾纠纷发生时,由于部分基层组织的软弱涣散,人员、责任不落实,致使产生的矛盾不能及时发现和得到正确处理,时间一长就产生不稳定因素。
三、做好乡镇纠纷调解工作的几点建议。
1、强化维稳责任,健全工作机制。“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乡镇党委、政府要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始终把纠纷调解工作放在工作的首要位臵,牢固树立稳定同样是政绩的理念。建立健全制度,促进纠纷调解工作规范化,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及时制定工作意见,提出全年工作目标。健全和完善平安创建工作情况通报及乡领导挂点制度,结合各项工作检查,对平安创建进行督查,并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促进工作平衡发展。定期分析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抓好落实整改工作,促进社会安定稳定。
2、加快经济发展,提高人民收入。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发展最好的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惠民政策不断出台,几年来相继免去农业税,免去义务教育学杂费,实行了农村合作医疗,村村通水泥路,植树造林补贴,种粮补贴,农网改造,家电下乡,建房补贴以及农村改水改厕补助等等,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而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很多是经济利益矛盾,农村里一些惠民政策如烟叶补助款、开发征地,只要涉及到拨钱,一些比较贫困的群众如果分到的比别人少时,可能就会因此觉得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产生上访、投诉事件,如果这些人都很有钱,还会在乎这些补助吗?因此,大力发
展农村经济,才能把群众注意力引导转移到致富奔小康上来,让弱势群体能及时得到社会救助,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减少矛盾发生几率,只有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从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3、牢记宗旨意识,强化能力培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键在于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实践中,由于行政执法主体混乱,行政执法行为不规范,法律实施机制不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低下等原因,导致行政不作为引发不稳定因素事件增多的情况比较严重。一是要下大决心牢记宗旨不能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过时,领导干部应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牢记宗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真正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二是要用真功夫提高领导干部素质。有些领导干部缺乏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经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较低,使本来可以在初始阶段和萌芽状态化解的矛盾扩大化、复杂化,甚至把可以正常解决的问题激发为群体性事件。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水平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当务之急。三是要下大力气学会做群众工作。只有认真探索,把握其规律,才能取得处理矛盾的主动权。因此,广大干部一定要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吃透上情,了解下情,为掌握人民内部矛盾运动的规律,有效地化解矛盾创造条件。要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干部培养锻炼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乡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的能力,更要注重增强乡村干部正确和妥善处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因此,乡镇可以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开展村级综治协管员及村主干培训会,让司法、公安、法庭等调解农村矛盾纠纷工作一线的同志给村干部上法制专题课,亲身讲授身
边的案例,让每个乡村干部学习掌握调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基本要领、基本方法,努力把每个乡村干部培养成为调解纠纷的能人。
4、结合农村特点,加大宣传力度。整合教育、共青团、老年协会、等各方面的资源,加强文艺宣传队伍建设。特别是乡镇可利用各村成立的文艺宣传队,发动多种形式宣传发展、宣传综治维稳工作,达到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落实,丰富农村的文化健身设施,将群众的思想引导到发展上来,引导到健身上来,引导到提高生活品味上来。同时,通过各村的“农家书屋”,真正发挥书籍的作用,引导群众改变观念,思发展、谋落实,促进增收致富,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5、畅通信访渠道,依法妥善解决。信访渠道解决社会矛盾既不要诉讼费,又不要代理费,即使可以通过法律诉讼渠道解决的信访问题,一些群众也宁愿选择信访而不愿意进行诉讼。因此,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为此,要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引导、预测、评价作用,从而使社会矛盾处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对信访人提出的涉及经济纠纷、民事纠纷、劳动仲裁、土地监察、拆迁安臵、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有法律、法规、规章、条例可循的信访案件,引导其向相关司法和行政部门提出诉讼、行政复议和仲裁请求,由各职能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处理。对信访当事人不走法定程序,执意进行缠访的涉法案件,明确告知其不予受理的原因和根据,消除其向党委、政府施压的心理。
6、树立前瞻意识,掌握调解主动权。各类矛盾纠纷一般都有萌芽——冲突——激化的发展过程。处理矛盾纠纷最好的时机是在萌芽阶段,萌芽阶段也是矛盾纠纷最容易化解的阶段。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排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
盾纠纷。每个月应定期排查一次群体性不稳定因素,超前化解矛盾。同时要坚持日常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基层干部要树立超前意识,及早发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之中。为此,要努力抓好基层防范工作,加强农村调委会建设,充分利用热心群众和治安积极分子及时掌控各类矛盾纠纷;要对在农村治安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 主动深入群众,提前介入,查清原因,正确引导,消除疑因,疏通关系,及时化解。要在接到纠纷类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及时阻止矛盾纠纷升级恶化,把握调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权。
7、制定应对预案,做好化解工作。为了保证矛盾纠纷发生时,处臵工作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处臵事件的整体能力和综合水平,为妥善处臵事件提供制度基础,与事件有关的各单位和部门要提前制定处臵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快速反应体系,做好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矛盾纠纷,能及时启动预案,有效控制局面。同时,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人数、规模,制定出不同措施,明确处臵的原则和相关部门的职责,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及时快速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时间、稳定在第一现场。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因素,有关单位要提前做好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对群众反映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应及时研究解决;对因决策失误或者工作不力侵害群众利益的,应据实向群众讲明情况,公开承认失误,尽快予以纠正;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群众说明情况,争取群众的理解和谅解;对群众反映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有可能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要充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因势利导,并注意工作方法,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和解释说服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
第五篇:乡镇综治矛盾纠纷调研
**乡综治矛盾纠纷调研报告
当前是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期,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如何化解社会矛盾,关系到江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乡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做好维稳工作的规律和方法,通过调研,结合干部下访工作的实际内容,归纳总结出的新形势下矛盾产生的原因、解决机制,以及对化解社会矛盾的认识和有效措施。
一、当前矛盾纠纷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我乡处于湘黔边界经济不发达,群众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给综治矛盾调解带来了一定难度。再加上当前我乡受着白市电站、托口电站建设影响,移民及新集镇搬迁任务十分繁重,涉及土地补偿、移民安置等焦点、难点问题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在众多的综治矛盾中,利益矛盾是引发矛盾的根本原因。突出表现为村民土地、林权纠纷,村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与基层政府之间的纠纷。同时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加,婚姻家庭纠纷也呈大幅上升趋势。这些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广泛性,矛盾纠纷普通存在;二是群体性,集体上访时有发生,群体械斗情况也有发生,矛盾主体一方往往人数较多;三是复杂性,引发纠纷的原因有体制、观念、作风各方面的因素,有时则是多种因素交结在一起,调处难度增大。
当前形势下我乡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在农村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地方的土地、山林权属不清,群众争执激烈,矛盾纠纷较多。
2、有部分上访老户对信访答复不满意或有关部门未予答复持续上访或越级上访不断。
3、移民矛盾增加,突出表现在对实物指标的计算数量、补偿金额不满意,以及对私人违规建房的治理过程中的矛盾。
二、社会矛盾的现实解决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1、我乡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一直作为维稳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排查会议,一把手亲自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每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抽派综治、派出所、司法、国土所、林业站等部门有关人员,深入农村、学校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认真调查,及早解决。“两会”、“春种”、“ 秋收”、及国庆和春节期间,还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大规模排查,确保农忙、节日期间的社会稳定。
2、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并下发了《**乡年政法、综治、维稳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与各村、各单位签订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消防、禁毒、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等责任状,确保了综治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召开各种例会。建立信访维稳基金、矛盾纠纷联防联调、领导责任包保、责任追究等机制,通过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和下访活动,广泛听取群众呼声,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积案,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
4、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还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一是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村级调解作用不完全发挥,造成乡级调解压力大。如在农村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调处结果最终往往由村两委班子主要领导拍板,因此,纠纷解决方式比较随意,受
村干部个人意志和素质影响较大,可能会造成调处结果的不公平,造成一方不满。二是政策宣传不到位。在行政协调过程中,由于受“稳定压倒一切”思想影响,个别基层干部在处理纠纷过程中,会采取有悖于政策和原则的协调,给群众传递“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信号,使群众大量纠纷涌向信访部门,有的还以各种激化方式引起领导重视,造成社会不稳定。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的解决机制
1、完善村级调解工作机制,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当前,农村矛盾纠纷正处在凸现期,且面广量大,许多问题完全可以在村级得到有效的化解,有效避免事情的扩大化。建立完善矛盾纠纷的排查机制、提高矛盾纠纷的化解效能,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村级调解工作,作好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村级调解组织建设,成立多人组成的村级综治调解委员会,增加村级调解人员数量,防止个别人员拍板有失公平的现象发生。
2、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以村民组和自然寨为基础,以村民委员会管理为框架的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防范机制。
(1)完善建立健全农村治安防范责任制,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每年与乡党委、政府签订治安防范责任书的同时,与各村民小组签订以治安防范为重点的治安防范责任书,并严格兑现奖惩。
(2)健全村寨治安防范网络,加强治安巡逻、成立以村组干部、退伍军人和民兵为骨干的义务治安联防队,以村民组、自然寨为单位,开展联户联防、村组联防,实行轮流巡逻、值班守护
和邻里守护,并建立治安巡逻档案,发现可疑情况和可疑人员及时登记、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治安案件。
(3)建立和完善治保、调解、治安联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同时,各村民委员会将治安防范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推进了农村治安防范自治化。
(4)加强防火、防盗、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等知识宣传,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做好宣传记录,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并实行台帐管理,确保苗头不出寨,小纠纷不出村。
3、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办事。加强对基层群众的普法教育,提高广大群众学法、守法自觉性和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使更多群众知法守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依法办事,理性争取利益。积极开展好普法“六进”活动,特别要开展“以案说法”宣传教育,使普法教育进一步拓宽渠道,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在法制宣传教育中,还要注意创新方法来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要抓住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对少数涉嫌违法人员处理的有利时机,对群众进行法制教育。
4、加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处力度,确保全乡社会稳定。一是坚持乡每月开展一次、村每半月开展一次不稳定因素排查活动,及时发现和掌握各种不稳定因素和治安隐患,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结合实际,适时开展重点排查,加强重大节日的安全保卫工作,搞好值班守护,并实行零报告制度,确保了元旦、春节、五
一、长假期间的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