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国奖事例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事迹
人物简介
吴义春,女,198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安徽安庆人。于2011年考入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学位,主要合成金属有机物并用于电化学研究,以第二作者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Analyst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7.50)。在研究生期间,我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持之以恒,方能与理想同行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辛苦一份才”,这同时也是赵大球同学的座右铭。从这句话中他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成功不都是凭借聪明,努力和态度也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只要自己坚定信心、脚踏实地、不断努力、勇敢拼搏,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最终必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努力,是一种财富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赵大球已经在扬州大学学习、生活了10年。他还隐隐记得10年前初次踏入扬州大学的大门,主干道两旁高大的悬铃木在第一时间吸引了他的眼球,它们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仿佛把整个湛蓝的天空都遮住了,只漏射出零星点点的耀斑。现在回想到它们从当初幼嫩的小芽,通过不断地汲取阳光和雨露茁壮成长,直到如今葱茏玉翠的参天大树,这一过程似乎也是他人生的一种写照:从当初懵懂无知的少年,到现如今满怀梦想的知识青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努力从不是天才的代名词,每个人都有拥有它的权利,只要用心去学习、生活,都是最宝贵的经历。从进大学的那一刻起,赵大球就牢记学习是自己的第一任务,从学习的第一天起,他就给自己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并且在此后的学习中,他一直怀着这个目标,并为之不断地去拼搏奋斗。就学习而言,大学与高中大相径庭,再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学习处于一个十分自由而宽松的环境中,因此必须学会如何自律,即儒家所说的“慎独”。赵大球知道,学习贵在有效地利用时间,而此中关键便是自身的勤奋努力。于是,他一直追求高效的学习。在学习中他坚持做到上课认真听课,刻苦专研,勤奋努力,积极思考,充分活跃自己的思维能力。他同时经常去教室上自习,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充分预习新知识;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从报刊中了解时事、接受讯息,以及从书本中获得人文知识。在做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了科研,他觉得与学习书本知识相比而言,科研更注重创新与实用,力求严谨。也就是那一次,他体味到了科研的乐趣,科研的种子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就这样,他的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在四年 1 的时间里,他始终保持着班级综合测评成绩第一名,先后获得了省政府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和一等专业奖学金,3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并且最终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在其他同学羡慕他的时候,他深知这并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也不是上天的施舍,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保研只是他努力的结果。四年的本科时光让赵大球成长了许多,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得到进一步地提升。他深刻感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什么会让我们的人生目标一刹即明?是奋斗,是努力。努力,是多么珍贵的财富!
坚持,是一种理想
鲁迅先生曾说过:“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大相径庭,也许是对这种学习、生活模式的陌生,刚开始,赵大球总是显得有些不适应,没有完善的实验计划,没有充足的准备,没有明辨的方向,这些都让他彷徨不定,犹豫不决。而在不断的反思和学习中,他认识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能再像本科阶段一样老老实实地坐在图书馆、自习室里死读书,还得深刻了解科研方面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平时主动和导师交流关于实验方面的知识,及时请教和询问,虚心听取建议和意见,并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认真规划和设计,充分利用研究生三年的时间,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严谨、有条理地完成自己的实验目标。就这样,他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向前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从一开的茫然到后来的得心应手,其中所包含的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在付出了汗水之后,他也收获了各种荣誉:朱敬文奖学金、研究生一等优秀奖学金、扬州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扬州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等。这些荣誉对于他来说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鞭策着他不断前行。
三年的坚持和探索,成为赵大球前进的动力。读研的道路,对茫然无知的人,是一种煎熬,是一个错误,在这三年里有的只会是忧愁和烦恼;对逃避就业的人,是一种解脱,是一个避难所;对不会严于律己的人,是一种挣扎,是一种恐惧。而对于他来说,读研是一种乐趣,是一条探索真知的道路,是一把开启科研知识大门的钥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秘方。
读懂自我,是一种境界
虽然读研早就是很多人的必然选择,但是踏上读博的道路,却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因为这条路上布满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可能是心酸的,也可能是甜美的。在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的那几个月,他显得比较纠结和矛盾,是继续自己的兴趣爱好一直读下去,还是早点走上工作岗位来减轻家庭的负担?在几次找工作碰壁之后,他不免心灰意冷,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亲爱的导师给他带去了一泉清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自己的持续努力之下和不断地碰壁之中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从而探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不能一味地跟随别人的脚步去寻找别人的梦想,这样就无法区分你和他的区别,因此一定要在混沌和无望的时候抓住那份属于你的那片天空。通过对你研究生三年 2 的留意和观察,你的性格更适合从事科研工作”。在导师的提议和自己的再三思索之下,他觉得不能复制别人的脚印,跟随别人的步伐,应该追求自己的乐趣所在,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沉着对待,一切柳暗花明
读博刚开始的半年里,由于他的研究方向还没定,他大部分时间忙于帮助师妹攻克芍药再生体系的难关,一部分时间用于帮助导师整理项目资料,而自己则利用空闲时间开始学写SCI文章。虽然他在硕士阶段通过努力在国内核心期刊上也发表了几篇文章,但是他觉得人不能一直停滞不前,不能坐吃山空,只攥着曾经的成功过日子。只有将曾经的成功化作一股动力,才能成为前进方向上的推手,脚下所行走的路才会越来越宽广。2010年6月,他开始整理第一篇英文文章,而英文的写作套路和中文迥然不同,经过半年的反复整理和修改,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随后他便怀着充足的信心将文章投了出去,可是这却像是石沉大海,一直杳无音信,最后等来的却是难以接受的结果。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再接再厉,经过一个多月的闭门修改后改投了另一个刊物,最终胜利向他伸出了欢迎之手,在经过长达大半年之久的努力下,终于赢得了另一个突破。这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心血和坚持并没有白费,付出总有回报。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大球在专业方向上进一步摸索,在导师的建议下,他初步定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芍药花茎机械强度形成的机理。为了更好地熟知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为制定实验计划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查阅了上百篇文献,并掌握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正当他要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时,情况又有了转变,由于一些原因,他不得不放弃之前所做的努力,而重新制定出新的计划——关于芍药花色方面的研究,然而此课题前人已经涉足,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成了他再次面临的问题。这样的经历可以说是一段波折,但更可以说是一种挫折,但此时的赵大球却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为赶上研究进度,赵大球每天奔波于图书馆和实验室之间,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读书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一次次地进行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赵大球的研究进度有了飞跃的发展,他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也渐渐清晰起来。
致力科研,一片硕果累累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赵大球深知科研能力才是硬实力,在系统地学习和较为扎实地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为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赵大球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多项科研课题,参加中国作物生理学术讨论会、中国观赏园艺学术年会。有了以上的努力,赵大球的科研可谓硕果累累。目前,他已在《Molecular Biology Reports》、《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Molecules》、《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Scientia Horticulturae》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6篇,其中第一作者 3
9篇;在《农业工程学报》、《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等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除此之外,他还获得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并以第一作者在国际GenBank上登录基因31个,参与选育了3个芍药新品种。当问到他如何能将科研做得如此之好时,赵大球灰心一笑,“扎实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个人知识储备是我做科研的两样武器”。也许对于这样卓著的成绩,很多研究生会满生羡慕之前,觉得遥不可及,实际上,在这些美好的成绩背后,有的却是赵大球致力学术的辛勤汗水,有的只是他对科研百倍的用心和努力。
无私奉献,塑造“身边榜样”
在努力做好自己科研工作的同时,赵大球也会热心帮助实验室的师弟师妹。当师弟师妹们在实验方面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他,而每一次,几遍他再忙,也会停下手中的任务热情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将自己所学和所知倾囊相授,因为他希望师弟师妹们可以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继续向前迈进。当然,他也知道不能让别人完全依赖自己,因为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完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他每次都侧重于告诉学弟学妹们“为什么”,而不仅仅是“是什么”。长此以往,赵大球的乐于助人、热情热心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他们一度推选其参加学校里开展的“身边榜样”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最终顺利地被评为扬州大学“身边榜样”先进典型。为提高全院学生的科研能力,2012年11月,他在农学院举办的“博雅大讲堂”上向全院研究生介绍了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SCI论文写作技巧,获得了在场每个研究生的掌声。
科研以外,赵大球在工作上也踏实努力,积极负责,认真完成学院、班级安排的工作。就拿协助导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来说,他总是尽心尽力。本科生在刚刚接触实验室、实验的时候都会有些生疏,这时候他便会耐心地引导,让他们早一些熟悉实验室的环境,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当他们在实验上存在疑问的时候,他更会不厌其烦地解答;在答辩前,他还会帮助本科生组织预答辩,帮助他们尽早进入状态,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在他的帮助下,他所协助指导的2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和12篇本科毕业论文均获得了优良成绩。此外,他还协助导师建立了扬州大学芍药种质资源圃、花卉遗传育种实验室以及花卉组织培养实验室,从实验室的设计到最终的投入使用,无不倾注了他辛勤的汗水。
展望未来,期待绚烂篇章
生活中的赵大球是一个艰苦朴素、乐于助人、集体荣誉感强的人,他爱好广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现如今的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只会学习、只会科研的“书虫”,因为能力强、做事踏实、思维开阔、想法创新,已被留校任教。
转眼间,他在扬州大学已经待了整整十年。十年的光阴,十年的梦想,在这里起航,在这里绽放,在这里绚烂。时间的运动似乎是同心圆式的,兜兜转转,重复着同样的年华,又经历着不一样的辛勤汗水。在这十年里,他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最初的选择,每一步,4
每一次的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回想刚刚踏入大学的那一刻,如果不是自己的坚持,就不会有现在的成绩和美好,那葱茏玉翠的悬铃木,那闪烁的阳光,那宽敞的林荫道,和十年之前几乎没有变化,但经过时间的荏苒和雕琢,却多了几分成熟的味道,在这片天空下,成功变得更有意义。“有福方能坐读书”,他十分珍惜读书的美好时光,岁月韶殇,时光蹉跎,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不断地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留下深刻的足迹,这是曾经的荣誉,也是未来的起点,他将用自己的执着与毅力继续前行,谱写着绚丽的青春乐章。
导师寄语
赵大球同学学习刻苦、工作踏实、科研严谨、成绩优秀、成果丰硕。在你即将走上社会之际,希望你能迅速调整人生角色的转变。首先,要懂得感恩、学会宽容、富有爱心,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其次,要坐得住板凳、耐得起寂寞,要能沉下心来做学问、不能浮躁,做一个受人尊重的学人;最后,要有远大的人生目标,不要计较一朝一时的得失,即使在面对挫折与苦难时,也要能保持豁达的情怀,积极向上的态度,做一个有修行的人。
——陶俊
(扬州大学花卉研究所所长、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园林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陶俊教授)
人物简介:
梁成帅,男,中共党员,1983年生,山东郯城人。扬州大学文学院2009级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主要获奖情况:扬州大学研究生二等优秀奖学金,5
朱敬文奖学金,扬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多次参加重要的学术会议,在《求是学刊》、《扬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被《文学学报》全文转载,一篇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
知识改变命运
自从第一次踏上扬州这块宜居的土地,梁成帅在这里一待就是六年。除了寒暑假偶尔回家那么几天,他基本上在扬州大学度过了六年的两千多天。在这里,他结识了人生中的良师益友;在这里,他开始与学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就是在这里,他获得了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六年,尤其是正当青春的六年。
一、漂泊与坚持
回顾过去的生活岁月,不管曾经的生活是一种惊涛骇浪式的,还是细水长流式的,一切的艰辛与困苦大都会成为一抹美好的记忆。梁成帅的人生轨迹很简单,也就是随着读书城市的改变而变化,他一直漂泊在这些城市之中。他出生在山东南部的一个农村,从村中的小学,到镇上的初中,再到县城的高中,后来去“江北水城”聊城读大学,紧接着来到现在的扬州。他的生活中没有大风大浪,生活也一直很平淡。
这份平淡中也伴随着清贫与坚持。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社会整体上物资还是相对匮乏。对于大部分的农村家庭来说,也可能大致相同。在县城读高中时,梁成帅是在学校寄宿,没钱吃食堂,自带煎饼。一周的生活费不到五元,其中要有7毛钱的开水票。食堂最便宜的菜5毛钱一份,每天能有一顿吃上食堂菜就很满足了。一次周末回家,家里几元钱都没有,下午又要返校,父亲不在家,母亲要在田里忙活。为了下周的生活费,他只好背着一袋干辣椒到十几里外的集市去卖。他清楚地记得,他卖的辣椒每斤3元7角,一袋辣椒有十斤左右。那一年是公元2000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他对穿着不太讲究,一年到头,他只穿那么几件普普通通的衣服。他早早地就懂得了父母的艰辛,知道了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他在扬州生活的六年,一直吃学校食堂的饭菜,几乎很少去饭店。在食堂打饭时,如果米饭过多,他总会让服务员去掉一些,担心吃不完会浪费掉。那些岁月总会过去,他总是说:“比起父辈所吃的苦来说,我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在那个年代,年轻人纷纷南下打工。伴随着身边的玩伴一个个出门打工,他开始感觉到形单影只。面对着家庭经济的拮据,而读书又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他也曾经想选择放弃。求学的生涯是艰辛的,为了挣点生活费,他在读书过程中做过饭店的服务生,送过牛奶,发过传单,做过家教。然而他一直憧憬着这条路的尽头是满园的春色,他每天都在坚持,都在鼓励自己,他相信那炫目的太阳总会从乌云中探出头来。
在这种生活中,他也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所以他一直在读书这条路上奔走。他的父亲是高中生,在那个刚刚恢复高考的年代,因为家里穷,他父亲没有能够坚持读下去。6
而在他出生后,父亲给他取的乳名叫梁攀登,希望他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勇攀高峰。可以说他的肩上也有着父亲的寄托与希望,有着父辈的理想与愿望。他所能做的就是坚持下去,一直向前、再向前。他的那份坚持,一直保持到现在。他说,长期漂泊的人总有累的时候,每当有放弃的想法时,他会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下就好啦。在外漂泊的人,就像那水面的浮萍,无所依靠。但他也很感谢这种长期在外的漂泊生活,这种环境使得他及早地独立起来。
他说,漂泊在外,那份坚持来自师生、同学的情谊。今天,能够拿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离不开老师、同学的关心和支持。2007年,他来到扬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后来又有机会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读书的生活是单纯的、快乐的,在知识的海洋里傲游,在那里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读书状态,然而,论文的写作并没有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闲书那么惬意。他也常常为了论文写作而苦恼,有时因为某个问题而彻夜难眠,有时为了某个字句而绞尽脑汁。做学问毕竟是件苦差事,他没有什么怨言。他说:“自己选择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在写作中,有时几天都没能写出一个字,感觉心灰意冷,绝望至极。在一筹莫展之时,导师总是及时地出来指点迷津,正是这种在背后的默默支持给了他坚持的勇气。他说,导师既是严师,又像是慈父。而同学的情谊也是他坚持背后的动力之源。同学们经常一起和他讨论问题,分享了他的人生不如意,给他带来快乐。
今天取得的些许荣誉,可以说都是这种坚持的一份收获。有句话说的比较贴切:“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也许是对他这种坚持的一种回报。假如缺少了这份坚持,梁成帅的人生也许会改写,也不会一路走到今天。
二、文学与兴趣
今天我们所做的每一种选择,也许在此前已经做了许多的铺垫。正是这些一点点的累积,谱写了一个人后来的人生道路。当他还不认识钱的面值的时候,他曾偷偷地拿了一张钞票买了好几本连环画,回家后被狠狠地痛打了一番。上小学时,他家里唯一的一本书被他看了好多遍,那本书就是缺了页码的《敌后武工队》。村里有户人家,家里有几本书,那家人每次可以借给他一本,那时他非常的高兴,他看完一本后再回来换另一本。然而,他说,这些都不能说明他对读书的热爱,只是说明了那个时代没有更多的文化消遣方式而已。他记得很清楚,高二的寒假假期有大约半个月,这段时间,他啥也没干,早起晚睡一字不落地读完了《红楼梦》。后来,他还用周末两天的时间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在课业之余又陆续阅读了《平凡的世界》等等。也许就是当时对于文学的一点兴趣,而这种兴趣成为他阅读行动的重要动力。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他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与文学作品的结缘,以及对文学的兴趣影响了他以后在生活中的决定,也一步步把他引向了文艺学领域。文学理论与美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有些东西读上几遍都难以读懂。导师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导他,跟他说读不懂就去抄写。他的导师在读硕士的时候,因为刚开 7
始读不懂黑格尔的《小逻辑》,就完整地抄写了一遍。导师的这种毅力和精神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经常说,在努力方面,与导师们相比,自愧不如。他也始终担心会辜负老师对他的殷切期望。梁成帅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在寒暑假经常在学校看书,积累论文材料。他住在学生宿舍的六楼,顶层的房间冬冷夏热,房间又没有暖气和空调。他也一直坚持下来了。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夯实了他的专业知识,或许会对他以后的学术道路有所帮助。目前,他在积极地进行论文写作、投稿,其学术成果表现在:在《求是学刊》、《扬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被《文学学报》全文转载,也有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目录索引。
当然,在科研的同时,他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他认为参加学术会议不仅能够一睹学者的风采,而且能够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有更多向他们学习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如此,2009年10月,在扬州参加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2009年10月27日,参加扬州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2010年4月,在扬州参加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七届年会暨“文学理论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2010年12月,在淮安参加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文史专场。参加这些学术会议明显地开阔了他的视野,一位位老辈学者的谦虚和蔼感染了他,博学仍勤奋不已的精神激发了他更大的学术动力。他还期望以后有机会参加更多类似的学术会议。此外,在2011年7月,他还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举办的“2011美学与文化产业”暑期学校并顺利结业。在上海交大学习的那段时间,几乎全部的英文授课,让他体验到了学术也要有国际化的视野。
他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希望在大学这座知识殿堂,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他每天都在翻阅书籍,查找资料,一年四季,甘苦自知。他期望这些知识储备能够成为他实现人生理想,贡献社会的跳板。他从导师那里也懂得,人文学者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读书是他生命中不可磨灭的组成部分,学术研究是他重要的立身之本。
他选择文学专业的重要原因与兴趣有关。他说这是很幸运的,因为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兴趣会吸引人的注意力,影响观察生活的聚焦点。可以说,培养兴趣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他也在试着把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转变为乐意去做的事情。
三、梦想与行动
他在生活中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平日里做的多,说的少。他认为,拥有坚定的信念,切实地用行动做好眼前应该做的事情,那时成功自然就会来到你的身边。他很喜欢王国维总结的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觉得只要埋头耕耘,顺其自然,结果自然就会显现。
人生充满了偶然,也许不经意间你就会与成功碰面。然而问题是,你能不能把握住成功,因为成功离不开切实的行动。正如人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为了来到扬州大 8
学,他在考研的那个暑假一直在学校学习。那时他的英语不好,他把近十年考研英语真题那本书几乎都要翻烂了,书中所有不认识的单词全部标出来,并且背诵了二十多篇阅读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顺利地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从一直向往扬州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快六年,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之前从来没有来过扬州,但已经无意中对扬州有过许多间接的了解。最早是从“烟花三月下扬州”以及“二十四桥明月夜”的诗句中知道了扬州的美。来到扬州,他才深切地知道“梅子黄时雨”的意思。他说,每到扬州的梅雨季节,脑海就会浮现赵师秀的那首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他在高中的试卷中第一次接触这首诗,那首诗是以一道试题形式出现的。在当时,他就被诗的意境所深深吸引。这也是他第一次知道梅子与雨的关系,其实当时并不能真正体验到梅雨季节的天气情况。还有一件事,90年代初,那时年轻人喜欢买明星画贴在房间,明星画的背景是一些山水、石桥等。而观画的注意力一般都在明星上面,没人特意去看背景是啥风景。当他来到扬州读书之后,有一年回家到大伯家,看到墙上那幅挂了将近二十年的明星贴画,贴画的背景原来是五亭桥。此前,他已经看过那幅画无数次了,当时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力着他走向扬州,走进扬州大学。在这里他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梦想要在行动才能实现,行动可以改变现实,使人走向梦想。他是这么去做了,而且他也在一步一步实现一些愿望。他说他是行动的矮子,生活中做的还不够多,不够好,他一直希望去改变这种状态。
他说,知识积累再多,如果没有用武之地也是枉然。为了应用所学到的知识,他到过几个学校去做代课老师,并且成为扬州市社科联科普宣讲团的讲师。他要用行动来检验学习知识的情况。他说,只有踏上讲台,面对着学生,才能够明显感受到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才更有动力利用知识充实自己,武装自己。他想成为一名老师,希望能够延续千百年来老师的传统,即传道、授业、解惑,他也在为成为一名老师而努力。他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那是一种静若处子的状态,在安静中才有更深入的思考的空间。他深知那句话,只学习不思考,容易成书呆子;只思考不学习,则缺乏底蕴,思而无力。有时他一个人走在路上思考问题,不知不觉已经走出扬州城了。作为一名毕业生,他即将要离开自己生活了六年的扬州大学,离开扬州,他有点不舍。在这里有他尊敬的师长,亲爱的同学,还有那些熟悉瘦西湖、文昌阁,以及念四公寓的一草一木。然而,他知道当你不能改变现实的时候,你就要适应现实。
他并没有因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而觉得自己有多么优秀,得奖并不意味着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他是一个谦虚的人,为人热情、态度诚恳。他深知,这些荣誉的取得是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不仅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而且其中更有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帮助。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荣誉是对他过去一段时间努力的肯定和认同,然而,他认为人的目光更应该着眼于未来。当然,这份荣誉将使他更有自信,使他更加积极地为国家贡献绵薄之力。
导师寄语:
首先要做一个诚实、谦虚、坦荡、有勇气、有担当、有着人文情怀的人;保有一颗好奇、求知的心灵,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事;做学问与做人是一体的,容不得半点马虎,要努力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创新、开拓;踏上教师岗位后,在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同时,继续坚持科学研究,二者不要偏废。希望你以后能在学业上取得更大进步,更好地服务社会,担负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姚文放
(姚文放,男,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议组评审专家;《文学评论》杂志编委;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与教学,发表论著600余万字,出版专著《现代文艺社会学》、《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泰州学派美学思想史》、《审美文化学导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出版和发表的论著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评述、转载、摘要和复印近300篇次。获教育部“第三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次、“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次。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第二篇:国奖答辩稿
鹰击长空,志存高远
(英文自我介绍)
Dear teachers and schoolmates :
Good afternoon!I am Shen Jianan, a sophomore from “the class of excellent engineers”.I majored in applied chemistry during the last year.It is my honor to stand here for the oral defense of National Scholarship.I am always working hard and have a intense curiosity in my major-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 am talented in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chemistry.Thank you all.我很荣幸今天能够参加国奖的答辩,这不仅是对我过去一年所获取的成绩的一种肯定,更会激励我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保持这一份坚韧与激情,书写属于我的大学篇章!今天,分享是我答辩的主题,我将与大家分享大一一年中我所经历的,所付出的,所收获的一切,并与大家共勉!接下来我将从四个方面分享我的故事。
勤奋筑路,梦想为灯 去年刚入大一的我充满迷茫,一方面我被调剂到了自己不是那么感兴趣的应用化学专业,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另一方面,面对着大学里形形色色的组织,形形色色的人,不知自己的大学四年该如何有意义的度过。但我心里有一点是从未动摇过的,那就是我不能自甘平庸,我的大学必须过得精彩,有朝一日,我要成为一个非凡的人!在这种信念的激励下,我很快克服了心里的不适感,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有空余时间就会在自习室里度过,每当晚上一个人从自习室里出来,常常会感到一阵充实感和一点点发自内心的喜悦,因为这一天我没有白白度过!可以说我的大一就是在独自摸索中不断前行的,偶尔我也会偏离方向,但心中的那盏明灯总是能指引我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在一次次的自我鞭策与激励下,我大一必修课平均绩点达到4.1,名列专业第一,其中大一下学期高数和大物分别拿到98分和99分的好成绩。在刚刚过去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以589分通过。并且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测评报告中以81.33分居专业第一。
团队协作,共创佳绩 从小热爱运动的我,深深体会到运动对强健体魄,增强团队精神有多么重要的作用,而这两者又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两项基本素质。所以大一上学期我报名参加了“新生杯”排球比赛。第一次接触排球的我在手臂姿势上存在许多问题,为了纠正姿势,每天的晨练中学长都会用一根绳子捆住我的双臂以矫正姿势。经过短短几天的不懈努力,我快速掌握了这项运动的基本技巧,并成为队里的主攻手。排球是一项非常考验团队配合的运动,在那些天里,我和我的队友们每天在一起训练,互相鼓励,互相督促,训练过程虽然很累,但却无比快乐。有了融洽的团队氛围和高效的训练过程,我们从一群刚接触排球不久的新手蜕变成了一只不可忽视的强队。经过重重突围,我们六院历史性的闯入了决赛!虽然在决赛中遗憾地输给了留学生队,但我们没有遗憾,我们付出了汗水,收获了友谊,坚持,合作,坚强。此外,我还参加了新生跆拳道团队比赛,并荣获特等奖。在第十二届南航无线电测向比赛中与队友协力摘取了二等奖。
留学海外,放眼全球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教务处上看到了南航的一些留学项目介绍,我看到了曼彻斯特大学的学校简介,虽然只有简短的几行,但我还是很快就被这所世界名校的光辉校史和学术氛围吸引了,我心中曾埋下的那个留学之梦在那一刻开始发芽。于是接下来我花了2个小时在网上热切的搜集世界各大名校的信息,包括学校排名,专业排名,以及申请这些名校的过程。关上电脑后,我的思想开始飞翔,它飘过了五大洲四大洋,我好像看到了我已站在了其中一所名校的毕业典礼上。国外优越的教学条件和先进的科研水平深深的吸引了我,我从那一刻起便下定决心,一定要亲身去体验一下国外的教育。大一结束的暑假里,我开始准备托福,关注各方面留学资讯,为留学开始了准备。
热爱音乐,热爱运动 我虽然是一名理工科男生,但我的生活却并不单调乏味。我从小就开始练习钢琴,也很爱好唱歌,对音乐有特殊的喜爱。在家的时候,每当我看书看到头昏脑涨,我就会弹起钢琴,哼着旋律,让乐符在我的身体里跳动。音乐点缀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大一,我当了一年的文艺部干事,主要工作是负责一些晚会节目的组织,审核,还曾参加了院学生组织成员见面会的节目表演。通过这些工作,我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酷爱游泳,各种泳姿我都驾轻就熟。条件允许的时候,我每周都至少会去游一次,我喜欢在水中畅游的感觉。游泳不仅是我缓解压力的方式,更是带给我快乐的一项运动。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我将坚持不懈地去追逐我的梦想,砥砺前行!
谢谢!
第三篇:国奖发言稿
国家奖学金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经管系国贸1101B班的…………。很荣幸,可以作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代表,在本次表彰大会上和大家分享感言。三年的成长,三年的积淀终于获得了这一荣誉。虽然国家奖学金评定的依据是上一学年的综合表现,但我始终相信,这是我大学三年不断积累的结果,量变促成了质变。
国家奖学金是教育部为在校本(专)科学生设立的、荣誉最高、奖金额度最大的奖学金项目;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代表了国家和社会对我们大学生的鼓励与期待。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对关心我们成长的党和国家,政府,学校领导和老师,表示深深地感谢,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关心和鼓励,感谢你们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我们系的各位领导老师,是你们的教导和支持,给了我们勇气,让我们的梦想起飞。谢谢你们!
时光荏苒,回想大学三年的生活,我感慨很多。大学是一个自由的天地,是成人式的学习,我们从老师手里接过学习的接力棒成为领跑者,在这场比赛中,可以跨栏,可以抢道,可以跳跃,而绝不能在起跑线上等待老师牵着你跑。只有自主自立的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身为学生,学习当然是我们的首位任务,但要学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以及应用实践的能力。也正是基于这点考虑,在学习上我从不放松自己,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为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和工作能力,我在学生会工作中认真务实,大胆创新;为提升自己的动手和应用能力,以便未来更好地就业,我积极参与各种学课竞赛和创新活动,逐渐超越自己。在这些活动中,我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有缺点才有进步的空间,我们要做的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同学们,在大学制定一份自己专属的学习计划十分重要。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毫无计划的学习是疏懒散漫的,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很有必要为自己做一份职业规划,认真思考一下在大学你要学哪些东西,考取哪些证书,为了你的目标,你会做哪些准备;等等,不必太详尽,却可以使你有效避免被动和无目的学习。
前段时间,无意中发现这样一句话:当你的才华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要静下心学习了。在我看来,每天睡到自然醒,每晚游戏到天明的生活方式不应该属于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冬天近了,天气越来越冷,你是选择每天蜷缩在被窝不愿起床,还是早早爬起、风雨无阻呢?谁都渴望成功,但不付出岂有收获。每天早起一点,每天多学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看似微小的改变足以让你脱胎换骨,所向披靡。当然,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否则福布斯财富排行榜就没有意义了,因为每个人只要愿意改变,向好、向前,都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关键是你肯不肯去做。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荣耀和光环,想想自己和哪些你觉得优秀的人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他可以我不可以?回想起三年前,大一的我像你们坐在台下,以十分惊羡的目光看着上台领奖的学长学姐们,那时我暗暗的告诫自己: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今天,我做到了。我明白,荣誉,是终点,更是起点。不管曾经取得怎样的成绩,都只代表着过去。我们要把握的是现在和未来!所以,从今天,勇敢地去做吧,甩开无谓的枷锁,用热情点亮梦想,把你头脑中的计划逐项落实,无论发生什么,相信自己,任何事情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心之所向,命之所属。只要敢想,敢做,下一个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就是你!
谢谢!!
第四篇:国奖演讲稿
2014年国家奖学金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叫***,来自*****班,很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讲述我大学三年的经历。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自己。
一、学习成绩
刚上大学,就有学长告诫说大学里学习成绩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刚开始我就端正了学习态度,勤奋上进。天道酬勤,于是我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一等奖,分别以522分和452分的成绩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考试,并获得了计算机二级、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学习是枯燥的,但当你坚持下来收获时,你就会感觉到当初那种孜孜不倦学习的生活是多么的充实。
二、综合素质
大学,学业是重要的,但是不能因此放弃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大一时,我在学生会生活部担任干事,大二任选为社团部副部长、班级学习委员,大三继续担任学习委员,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为同学们服务奉献;加入青年志愿者,参加志愿劳动,学习着为社会做些什么;和朋友一起排练小品、相声,并在迎新晚会和毕业生晚会上,为大家带去欢声笑语;半军管优秀个人,省物理竞赛二等奖,运动会、主持人大赛、辩论赛等等。在“新生杯”演讲比赛中虽然败北,但学长的指导及同台选手的表现却让我学到了更多。。所以说,学习之余,多参加些活动吧,对我们的成长一定会有好处的,不管最后的成绩怎样,只要努力过了,便可问心无愧了。
三、日常生活
因为家庭比较贫困,为了不再给家里添难,大学三年我始终着做兼职、养活自己。平时在学校勤工俭学,周末就出去发传单、做家教,暑假也会去做些零散工作。兼职收入再加上学校奖助学金的帮助,大学期间我的学费生活费基本自理。
最后,十分感谢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感谢学校的老师们对我的栽培和肯定,请相信你们的学生将继续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精神,一步一步,赢得未来!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国奖感受
国奖感受
为深入挖掘南强学子中涌现的文明典型,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文明修身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12月11日晚7点,“让校园更美好”系列活动之南强青春讲坛“‘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2013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者成长感悟分享会”在翔安校区举行。
在分享会举行的近两个小时里,六位来自不同学院的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他们成长故事背后的奋斗历程和经验感悟。
心若有翼,我自飞翔。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的曲嫄同学,向大家展示了一个工科女生的奋斗之路--一个个自习的日子,一本本满满的笔记,诉说着她两次获国奖殊荣背后的努力与坚持。她给心插上了一双翅膀,在天空中翱翔,追逐梦想。
培养兴趣,持之以恒。外文学院的邵今是同学为我们讲述了如何学习英语的故事,详细的分享了他学好语言的秘诀。他说“要想学有所成,就得培养兴趣,持之以恒”,正是这样的信念创造了今天的他,也将激励他越走越远。
努力,蜕变。国际关系学院暨南洋研究院的唐嘉华同学在学习上,广泛涉猎各种书籍,一步一个脚印;工作中,热情服务同学,快乐而又坚定。她用越挫越勇的精神不断尝试着新的挑战,克服着新的困难,在灿烂的大学年华里完成了她最华丽的蜕变。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来自经济学院的曾铭伟同学脚踏实地,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刻苦的努力,在学业及竞赛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年级30名到年级12名,再到如今的第2名,他告诉我们,做一个美梦,然后竭尽全力的实现它。
从平凡中创造平凡。管理学院黄俊瑶的同学坚持着“青春,在历练中成长”的人生格言,从环科第一到企管第一,从环科国奖到企管国奖,她用坚定的步伐,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
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海洋与地球学院的贾云珂同学在入校两年中,一方面积极储备学业知识,另一方面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广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小的海洋梦焕发出耀人光彩。
通过分享交流,六位同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传递正能量。他们身上自强不息、拼搏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现场每一位同学。分享会还将于12月16日晚上7点在思明校区化学报告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