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扫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思考(定稿)
关于扫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的思考
【摘要】现阶段黑恶势力犯罪呈现形式更新快、滋生周期短,软暴力倾向明显、利益攫取领域蔓延、政治领域渗透加剧、多种犯罪合流、由弱转黑现象凸显等特点,与此同时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同、法律规定的粗放、保护伞的存在、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扫黑除恶工作中存在多重障碍。立法先行是打黑的必要前提,各部门形成联动、工作机制的完善、情报信息的获取等是扫黑除恶工作持续深入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扫黑除恶;侦查障碍;对策研究
黑恶势力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恶势力的合称,某种角度是应现实打击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集合概念。
根据2004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294条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含义的解释,其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众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它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以暴力、威胁或者其它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歹,欺压、残害群众;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和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1]恶势力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术语,2008年全国打黑办在打击恶势力战果的统计标准中对恶势力的概念进行了规范:恶势力是指经常纠集在一起,以暴力、威胁或者其它手段,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多次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歹,扰乱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尚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团伙。[2]从二者的概念及现实表现看,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危害程度重于恶势力,存活周期长于恶势力,组织严密程度高于恶势力;从二者的发展轨迹看,恶势力犯罪团伙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预备阶段和社会组织基础,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
2000年12月,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在北京召开,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首次开展大规模全国性打击涉黑犯罪;2006年中央政法委启动新一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至今,历史经验证明扫黑除恶是需要持久不懈坚持的重要工作。
一、现阶段黑恶势力犯罪显现新特点
(一)犯罪形式更新快,发展轨迹周期短
近年来,黑恶势力呈现出犯罪形式不断增加、侵害领域不断扩大的趋势。例如随着经济问题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多,一些黑恶势力以职业“讨债公司”、“调查公司”形式出现,以聚众滋事、恐吓等手段,为其“客户”收取合法或非法债务。从公安机关打击处理黑恶势力的发展轨迹看,黑恶势力滋生快、周期短,呈现出“割韭菜”现象,社会危害加剧。在一些地方,黑恶势力滋生发展周期明显缩短,恶势力一年半载就能形成,两三年就可能发展成涉黑组织,盘踞某一行业领域的黑恶势力被打掉后,很快有新的黑恶势力企图取而代之。
(二)逃避打击能力不断增强,智能化软暴力倾向明显 随着打击工作的深入,黑恶势力也不断变换手法掩饰其有组织的犯罪本质,主要表现如下:
犯罪组织日趋隐蔽。表现为:一是黑恶势力头目趋于“幕后化”,多不再直接出面从事具体的违法犯罪活动;二是组织纪律载体由“帮规、规矩”等向经济上的依附、公司企业内部管理的制约转化,普遍利用合法企业作为掩护,进行“漂白”。三是有的黑恶势力组织结构松散,没有固定的“打手”,在实施犯罪活动时临时雇请无业人员、两劳释解人员等社会闲散人员以逃避打击。
逃避打击手段智能化。一是以网络手段参与有组织犯罪的案件呈现逐年多发,以规避侦查打击;二是随着经济实力的积累,聘请懂法律或者懂经济的专业人才幕后策划,在暴力使用、利益获取等方面钻法律空子、寻求法律盲点或者与现行法律法规打擦边球;三是反侦查意识强。如行踪不定、变换住所、更换手机、单向联系等等。
从传统暴力向“软暴力”演化。很多黑恶势力犯罪表面上没有使用传统的砍砍杀杀,而更多地使用言语恐吓、电话滋扰、出场摆势等扰乱正常经济秩序和严重威胁群众安全感的软暴力行为,即便实施暴力,也会把握“度”。这种新型“犯罪方针”既造成社会控制和心理威慑,又致使公安机关难以立案、难以严惩,相当程度上逃避了打击。
(三)利益攫取蔓延各个领域,基层政治渗透现象加剧 黑恶势力除从事黄赌毒等地下产业外,还越来越多的介入征地拆迁、矿产开采、争夺股权等领域,靠暴力、威胁等手段垄断经营,迅速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甚至能够左右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个别黑恶势力对地方重要行业的控制力达到了令人叹惊的程度。在攫取巨大经济利益后,黑恶势力加剧向政治领域渗透,寻求保护伞,在一些地方已经严重影响到基层政权运行。
(四)多种犯罪形态合流明显,跨区域联合态势已出现 现阶段涉枪涉爆问题与涉黑、涉恐、涉毒、涉赌、涉黄等问题合流明显,一些非法制贩的枪支流失到黑恶势力及其他有组织犯罪团伙手中,极易导致各类犯罪活动交织、升级。在某些地区,开设地下赌城已经成为黑恶势力犯罪的主要形式,以赌养恶、暴力护赌成为主要特征。
值得警醒的是黑恶势力犯罪出现整体联合和境外渗透加速态势。从国内角度看,黑恶势力组织人员流动性增强,组织与组织之间相互借用势力,跨区域“合作”趋势明显。从国际角度看,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美国、日本、东南亚和台湾、香港、澳门亚裔黑恶势力在大陆都有所渗透。境外黑恶势力组织架构成熟、管理方式先进、经济基础雄厚,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如何有效应对迫在眉睫。
(五)侵袭社会管控薄弱环节,社会人由弱转黑需重视 在黑恶势力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弱势人群由“弱”转“黑”的现象。社会弱势人群增加,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关爱缺失,社会管理薄弱,客观上为黑恶势力的产生与发展提供土壤。与此同时,黑恶势力犯罪成员低龄化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北京打掉的339个团伙2188名成员中,不到30岁的1357人,占总数62%;其中不到20岁的525人,占总数24%。[3]这是危险的信号,如果对这些人改造的不彻底,很快会死灰复燃并具有更强的破坏性。
二、扫黑除恶工作中多重障碍亟待突破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结束后,有关工作将转入常态化。虽然专项工作取得良好的法律效益与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误区与障碍亟待突破。
(一)思想认识不同导致各地扫黑除恶不平衡
虽然全国打黑工作取得显着成效,但全国各地扫黑除恶的工作进展不平衡,有些省市一审宣判的涉黑案件仅为个位数。认识是行动的基础,认识问题仍然是当前制约扫黑除恶工作深入推进的障碍。如有的地方党政领导对扫黑除恶有顾虑,不愿意在自己的任期内有“黑社会”而导致“不愿打”;有的地方没有认真开展过系统的扫黑除恶工作,人才建设和经验积累无从谈起而导致“不会打”。对于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的中国社会而言,提高对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政治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法律规定粗放导致扫黑除恶中存在盲点 法制社会中法律是打击犯罪行为的利器,但由于现阶段有关黑恶势力犯罪的法律规定不细化、不完善,导致打击处理时存在着盲点。
一是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一恶势力的打击难以到位。恶势力非法讨债、聚众摆势、言语恐吓等软暴力行为往往只能追究较轻的刑事责任,甚至以治安案件加以处罚;许多恶势力犯罪只能以个案进行处理,很少能以犯罪集团进行定罪量刑。这些现象存在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刑法中没有对恶势力犯罪进行立法,各地、各部门之间的认识模糊不一。
二是对于黑恶势力犯罪的经济基础难以有效摧毁。由于缺乏专门、完善的财产刑措施,在已经判决的涉黑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被判处罚金:判处罚金的案件中,罚金也很低。如果补充经济基础上釜底抽薪,黑恶势力组织就有了伺机翻案甚至是反扑的基础和资本。
三是现有法律对参加境外黑社会组织的国内人员、入境从事黑社会活动的境外人员、包庇纵容境外黑社会组织入境发展成员等行为的打击处理存在盲点。
(三)保护伞[4]难以根除导致扫黑除恶障碍重重
打黑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涉黑案件中的“保护伞”难以被打击处理。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保护伞”与犯罪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在受到打击之前会伺机毁灭证据、转移资产、订立攻守同盟等。二是有些地区决策者决心不够、认识不统一,在是否打、打到何种程度犹豫不决。三是现阶段缺乏对办案人员的保护措施,有案件侦办过程中办案人员受到各种类型的恐吓、威胁,导致民警顾虑重重。
(四)扫黑除恶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固化和完善
此次专项斗争中,各地公安机关发现一批在2000年第一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被判入狱的黑恶势力犯罪人出狱后又重操旧业。前文提及现阶段黑恶势力团伙发展速度很快,一到三年就能够形成具有较大危害性的犯罪组织。因此建立全国的黑恶势力犯罪人员信息库和监控机制势在必行,要尽快形成对涉黑犯罪的动态管控机制。此外,对于在打黑专项斗争中发挥较好作用的工作机制应当及时提升和固化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以推进各地打击水平的平衡发展。
三、现阶段黑恶势力犯罪打击对策的多维度思考
黑恶势力犯罪直接侵害公民权利、非法干扰公正执法、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极大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现阶段扫黑除恶工作需要多策并举、不断探索,从公安部门到社会各相关部门,共同构建立体的预防、干涉、打击新模式。
(一)立法先行是确保扫黑除恶工作有效开展的必然前提 现阶段扫黑除恶工作持续深入开展亟需解决四个方面的法律问题:一是应考虑制定整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专门法律[5]。二是应解决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的专门程序问题。黑恶势力犯罪实施各类犯罪和形成社会控制的时间长,调查取证范围广、复杂程度高,需要较长的侦办周期,而普通的刑事案件侦查周期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三是应扩大侦查机关的侦查取证手段。立法机关应尽快明确规定秘密侦查制度,赋予警方、检察院、法院在其职权范围内的特殊权力和行驶权力的特殊程序。四是应完善证人保护制度。[6]打击实践中黑恶势力组织用暴力、权力,威胁、打击证人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法律只是要求证人必须出庭质证,却没有对证人人身、财产保障的相关规定,导致证人不愿、不敢作证。
(二)各部门高效联动发挥合力是确保扫黑除恶成效的根本 黑恶势力的滋生与社会管理不到位有一定的联系,决定了扫黑除恶工作是系统工程,必须紧密依靠社会综合治理。
一是宏观联动的建立与实施。打击黑恶势力要依靠党委、政府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积极争取综治部门支持,力求对黑恶势力犯罪活动齐抓共管、标本兼治。打黑实践中,中央综治委将扫黑除恶工作纳入地方综治考核内容,有的地方还实行“一票否决”[7],这些收效良好的制度应坚持、固化并推广。[8] 二是中观上建立与公安系统外相关部门的联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与政法部门之间的联动。公安部门要加强与检、法机关的沟通协作,依托联席会议,健全侦、捕、诉监督配合机制,形成打击合力;与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的联动。要加强与这些部门的沟通协调,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娱乐场所等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和联合整治,坚决关停涉黑涉恶的娱乐场所。尤其是要建立与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及金融机构的情报网络,掌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脉络;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联动。对侦破的涉黑涉恶典型案例开展适度宣传报道,宏扬正气,表明公安机关坚决打击黑恶势力的决心,形成严打高压声势,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公安机关内部多警种联动。扫黑除恶工作中,公安系统内部更需建立多警种联动,按照刑侦系统、治安系统、人口系统等单位的工作职能进行再分工再落实,形成刑侦系统的攻坚、治安系统的防隐患、人口系统的摸线索、法制系统的包证据等多点支撑、多警联动的立体工作格局,为提高打击效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完善和固化工作机制是扫黑除恶持续深入开展的保障 在长期的打黑工作中,一些行之有效的专门工作机制日臻成熟并发挥关键作用,这些应坚持、固化和不断完善。
一是要坚持案件挂牌督办机制[9]。督办制度通过协调解决办案困难、指导办案方向等工作有效的推进了涉黑大要案的办理进程。案件一旦挂牌督办后,不仅当地高度重视,也有专门的工作组协助办案,确保了案件侦办的力度和效果,有力推动了重大疑难案件的查办。
二是要坚持“下打一级、异地调警、异地办案”[10]。仅靠本地、本级公安部门开展打击黑恶势力往往举步维艰,易出现打不掉、判不了、刑期轻等现象,影响公安人员的士气和战斗力,也招致群众的不满。“下打一级、异地调警、异地办案”的工作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地警力在打击涉黑性质组织犯罪容易出现的通风报信、执行乏力、打击报复等问题,并且给当地的“保护伞”和黑恶势力极大的震慑作用,消除或减少查办阻力。
三是要坚持明察暗访、责任倒查。职能部门的明察暗访、责任倒查等是扫黑除恶工作走向深化的保障。全国及各地“打黑办”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进行明察暗访,对转办案件线索核查工作慢、质量不高甚至敷衍塞责的地方,全国“打黑办”及时派员核查,这些工作有力的推动了地方扫黑除恶工作的开展。
(四)多渠道情报信息获取是提升扫黑除恶工作成效的关键 打黑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法部门获取情报的能力[11]。现阶段应注意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建立完善黑恶势力犯罪情报信息系统,不断提高主动进攻的能力。各地应强化扫黑除恶综合信息应用平台的建设,加强基础工作,深入、全面、细致地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完善黑恶势力人员信息库,发挥情报信息引导侦查的作用,及时掌握其违法犯罪动态,从而确保“打早打小、露头就打”。
二是要积极开展对具有地缘性、区域性、行业性特点的黑恶犯罪线索的摸排。要关注以籍贯、宗族等关系为纽带、具有地缘性特点的辍学、无业人员的动态;要关注娱乐服务、批发交易市场、交通运输、建筑装饰等行业市场;要重点关注易隐藏、滋生黑恶势力的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赌场和可能存在“地下出警队”的非法调查公司等。
三是日常工作中要坚持随人、随地、随事的黑恶犯罪线索收集。社区民警对辖区内各类涉黑涉恶高危人群、重点人员等要随时发现、随时收集信息。尤其是对容易形成黑恶势力的秩序类犯罪,以确保“打早打小”。
四是畅通举报途径,最大限度发挥群众之力。依靠群众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扫黑除恶尤为如此。扫黑除恶三年专线斗争中,仅全国‘打黑办’就督办转办群众举报线索2532件,从中打掉涉黑组织103个、恶势力138个,破获了一批积案、难案。案件侦办有关情况向举报人反馈后,受到黑恶势力犯罪侵害的大批长期上访问题获得解决。[12]实现无障碍的举报、激发群众的举报热情现阶段扫黑除恶工作深入推进的重要保障。[13] 综上,诸多复杂因素决定了扫黑除恶斗争是一场艰巨的长期斗争。扫黑除恶既要有“突出打击重点”地来打击“黑恶犯罪的活跃期”的阶段重点,又应该把“依法扫黑除恶”作为“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的常态斗争。各级公安部门应在统一领导下,牢固树立扫黑除恶战略意识,周密计划扫黑除恶战略规划[14],从思想到行动上旗帜鲜明的打一场长期战、专业战、人民战、正义战。
第二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机制
XX市司法局XX分局扫黑除恶
专项斗争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落实我分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构建任务清晰、程序规范、责任明确的工作体系,司法分局建立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机制。
一、成立了以司法分局局长XXX任组长,副局长XXX任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行统一部署和督促检查。
二、强化督促指导。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纳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专项督查,全面评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
三、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分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点包片、司法分局联村(社区)联点工作责任制,对因重视不够、发现不及时、工作不主动,导致黑恶势力坐大成势的,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追责。
四、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协调指导相关行政执法责任部门,大力宣传扫黑除恶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全镇形成上下一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扫黑除恶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格局。
五、聚焦重点时间、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充分发挥法治宣传功能,广泛宣传国家扫黑除恶的信心和决心,宣传扫黑除恶的目的意义、方式和方法,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家喻户晓,营造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形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强大声势。
六、将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教育与“七五”普法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活动,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反腐“拍蝇”结合起来,突出反腐宣传教育,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营造良好的防范打击黑恶势力的氛围。大力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面对面向基层干部群众讲解扫黑除恶政策要求,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揭发检举“村霸”、宗族恶势力、“保护伞”等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线索。
七、围绕“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创新宣传载体和形式,大力宣传涉黑涉恶相关法律常识。发挥“XX普法”微信公众号,大力开展新媒体法治宣传活动,线上线下一体发力,集中开展系统性扫黑除恶法治宣传活动,提升专项法治宣传教育的渗透力。
八、认真摸排社区服刑人员中的涉黑人员及有涉黑前科的人员,做到一个不漏地管起来,该列入严管级的要列入严管,该警告的给予警告,该提请原审判机关收监的要及时有效协调收监。
九、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审前调查的各项规定,对不适合减刑、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及时向审判机关提出调查评估建议。
十、切实加强和改进监管工作,突出重点对象、重点时段管控,确保社区服刑人员无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加强对刑释人员的安置帮教, 预防阻止刑释人员被黑恶势力引诱、拉拢,确保无漏管失控现象。
XX市司法局XX分局 2018年3月26日
第三篇: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机制优秀
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机制优秀范文两篇
下面是由东星资源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机制范文,更多优秀文章尽在东星资源网,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做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机制篇一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民和县公安局不断探索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斗争规范化、深层次开展,在宣传发动、线索排查、案件侦办上形成了细致的工作规范。
一、构建宣传发动机制。做到“深入一次村社、开展一次宣传、举行一次座谈、走访一次群众、进行一次发动”。结合“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每深入一次村社就开展一次“扫黑除恶”宣传,在村(居)委会、广泛张贴公告、发放宣传单,公告涉黑恶线索举报方式,全面宣传“扫黑除恶”工作。组织群众开展座谈,仔细讲解扫黑除恶常识,与群众深入交流看法,宣传公安打击成效,倾听群众心声、消除群众疑虑、回应群众关切。走访群众,实地了解突出涉黑恶违法犯罪问题,掌握打击重点。发动群众举报,讲明举报奖励制度和人身保护措施,鼓励群众检举揭发涉黑恶违法犯罪。截至目前,在人员密集部位设立了举报箱80个、发布张贴了通告20000余份,印发了《扫黑除恶致全县人民的一封信》5万余份,悬挂条幅100余条。期间,摸排搜集录入刑专系统疑似涉黑涉恶线索25条,核实查结24条,经侦查成功打掉了一个农村涉恶团伙和侦破一起“村霸”寻衅滋事案,逮捕11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摸排效果。
二、构建线索排查机制。做到“村村过、行行清、人人筛、案案查、件件理”。对村“两委”成员逐人清理,梳理违法犯罪前科,强化日常预警研判,及时发现涉黑恶线索。每季度对容易滋生黑恶势力的行业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对上级部门通报的各行业涉黑恶线索进行专业研判。对20xx年以来的涉黑恶前科人员开展全面筛查,强化分析研判和追逃工作。对20xx年以来的所有涉黑恶案件开展“回头看”,每月对涉黑恶警情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采取信息碰撞方式串并线索。对摸排的涉黑线索严格核查,落实 “三长负责制”“四个一原则”,建立局领导分片包抓联系核查制度,定期开展线索核查“回头看”活动。专项斗争以来,走访摸排了蔬菜市场领域、建筑领域、交通领域、医疗领域。期间,共摸排掌握“路霸”等线索2条,其中,成功破获交通领域寻衅滋事案件1起;侦查经营医保诈骗案2起,采取刑事拘留措施6人。对22个乡镇312个行政村“两委”成员登记造册。
三、构建案件侦办机制。做到“不让一案漏查、不让一人漏网、不让一犯漏罪、不让一罪漏证、不让一卷漏侦”。对露头的九类涉黑恶案件严格落实现案必侦和循线追踪要求,对重点案件坚持长线经营和隐案深挖,不放过、不漏掉任何涉黑恶违法犯罪案件。立足本地、协调外地,织密网络,精准追击在逃人员,不让一名犯罪嫌疑人漏网。健全完善法纪衔接机制,严格落实“一案三查”“一线双查”,并邀请“法检”两院提前介入重大案件,不漏掉任何犯罪事实。建立“公检法”案件会商机制,针对每项犯罪事实充分取证,详细查摆每个案卷的问题,全面确保案件质量,让案件经得起时间检验。今年以来,共侦办九类涉黑恶案件13起,共抓获嫌疑人70人,其中,批准逮捕58人、取保候审12人,移送起诉60人,在逃3人。其中,“12.20”案件是我县侦办的首起较有影响力的涉恶势力犯罪团伙案件。目前,犯罪嫌疑人刘某等11人已被刑事拘留,得到了全县群众的一致赞誉和好评。
强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四个同步”工作机制篇二
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昌江区纪委监委共受理涉黑涉恶问题线索35件(其中重复件12件)。初核23件,其中信访了结13件、查处8件、移送公安机关问题线索2件,处理党员干部15人。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同步”。
信息互通同步研判。充分发挥区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作为协调小组的工作重点,各成员单位明确职责,面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形成合力,精准发力。平时,协调小组做到定期会商、学习交流、通报情况,专题研究案件侦办措施和监督执纪问责对策,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扫黑除恶工作机制模式。区纪委监委为了进一步做好扫黑除恶工作,成立了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召开13次推进会对扫黑除恶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成立了中央扫黑除恶督导组移交问题线索快速处置核查工作小组,根据《昌江区纪委监委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管理暂行办法》,对涉黑涉恶问题线索,实行优先查办、挂号督办。同时,做到三个“加强”:加强与区扫黑办、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公安机关的日常联系和信息沟通,双向反馈案件查处情况;加强对乡镇(街道)纪(工)委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督查指导,组织对重要信访问题线索和典型问题的督察督办;加强与组织、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深挖细查问题线索。
联点包案督办同步发力。认真开展联点包案督办工作,按照《昌江区纪委区监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联点包案督办暂行办法》,区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针对五件涉黑涉恶案件进行包案。形成了联点督办工作制度,由六位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下到六个乡镇(街道)督导办理扫黑除恶工作,推进工作进展。制定了《昌江区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机关扫机关“双专办”工作黑除恶专项斗争问题线索双向移送反馈结果暂行办法》,加强与政法机关问题线索双向移送,目前由区纪委监委移送政法机关2条问题线索。收到扫黑办移送问题线索17件,收到昌江公安分局移送问题线索3件,并附有公安“三长”签字背书的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案件背后“保护伞”问题线索意见书,经核查审查,这3条涉恶团伙均无涉黑涉恶“保护伞”问题。形成重点案件启动公安机关、纪委监委机关“双专办”工作机制。
以案促改同步推进。“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建议”,通过纪律检查建议、监察建议等形式,督促有关部门深入剖析典型案件,开展好警示教育,特别是要针对案件中暴露的基层管党治党宽松软、行业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强研究分析,查找问题症结、堵塞漏洞,规范权力运行。3月15日,召开了全区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会,运用饶贵林、徐永旺典型案例开展“三会一书两公开”警示教育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3月28日上午,召开了全区基层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会上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邓成江通报三河村“2.27”专案案情进展情况;
督导问责同步到位。查办黑恶势力犯罪的同时,既查黑恶势力背后的腐败问题和“关系网”“保护伞”,又倒查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区纪委监委对重点行业部门进行了认真地摸排线索,对10家单位主要负责人就扫黑除恶工作不力问题进行了约谈,经约谈后都积极申报了线索;按照省市区三级同步督导的要求,区纪委监委对区住建局进行了督导,提出整改问题3条,目前区住建局进行了认真整改落实。严格执行《昌江区纪委监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监督执纪问责追责暂行办法》,截止到目前,区纪委监委共问责追责党员干部15人。加大了宣传力度,全区悬挂宣传标语共计60余条,在区属重要路段、重要路口制作大型广告宣传牌6块;畅通了群众举报渠道,通过xxx公众号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设立举报信箱等,鼓励群众反映扫黑除恶问题线索,目前,区纪委监委收集了扫黑除恶线索12条。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严查政治站位不高、组织领导不强、职责定位不清、工作推进不实、协调配合不畅、工作作风不优等问题,从4月18日启动了为期一个月第六轮扫黑除恶专项巡察,三个专项巡察组对各乡镇(街道)、相关区直部门进行专项巡察。
第四篇:扫黑除恶
“扫黑除恶”
1、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战略部署
2、深刻领会总书记亲自发出“扫黑除恶”号召的重大意义
3、坚决扫除黑恶势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坚决打掉黑恶势力的政治靠山和“保护伞”
5、坚决打击有组织地从事“黄、赌、毒”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
6、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敲诈勒索、聚众滋事等黑恶势力
第五篇:扫黑除恶
扫黑除恶
扫黑除恶,意义重大。如今全国都在进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这次专项斗争,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这关系着人民的安居、社会的安定、国家的长久治安。所以不光是党员干部,还是人民群众,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保持意见统一,共同努力扫黑除恶。
黑恶势力的存在。让不少群众遭受欺压,有的黑恶势力为求“保护伞”腐化党政领导干部,也导致相关管理部门想惩治却怕惩治,最后诉求无果;有的是相关部门管理松懈,不引起重视,只在群众反映时进行管理,这样长久以来,导致黑恶势力不断壮大。扫黑除恶,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都要参与其中。首先是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更要敢于管理,不能因畏惧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而放弃,继续给黑恶势力滋生的机会。也要大力宣传,让群众了解,呼吁群众参与,发现问题能及时居报。其次是人民群众一定要参与,不能置身事外,这样才能保证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全面开展。
通过开展这次专项活动的方式,必然会给黑恶势力以沉重打击,但不仅仅只在这次专项活动中加强管理打击力度,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在平日里对黑恶势力进行不断打击,当黑恶势力出拙苗条时即被痛击,就不会有坐大的机会,这样对人民群众利益造成的损失也能降击最低。
杨晶
八《2》班
反腐败
习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老虎”要露头就打,“苍蝇”乱飞地也要拍;
把扫黑除恶同反腐败结合起来,即抓涉黑组织,也抓后面的“保护伞”
对“把扫黑除恶同反腐败结合起来”这一首次提法,我举双手赞成拥扶,拍手叫好!
建国初期,有一首歌很流行。歌词是这样:“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军的人民好喜欢,人民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因为解放区的天空晴朗,所以人民群众颂人民政府和共产党。
然而,如今有的地方出现了黑恶势力,他们无法无天,祸害人民群众,使人民“好喜欢“变得”好无奈”“好痛恨”。所以,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应该坚决扫黑除恶,保护人民。而黑势力(分子和组织)同腐败分子是一根藤上长出的两个毒瓜,腐败分子是黑势力的“保护伞”,黑恶分子及组织是腐败分子的“小钱柜”。因此,要全面从党治党,深入反对腐败,就必须扫黑除恶;而要把黑恶扫除干净,又必须同他们的“保护伞”即腐败分子作坚决斗争,“老虎”一露头就打,“苍蝇”乱飞也要拍,让他们没有藏身之地,把他们胡作非为搞的乌烟瘴气的地方,恢复成人民高歌的“明朗的天”。
肖语露
八《3》班
参与且打击黑恶势力
朗朗乾坤,不容黑恶势力有任何藏身之处,黑恶势力是生长在正常社会的毒瘤,如果任由黑势力滋生蔓延,将成为危害社会稳定动摇我们党执政根基的重大隐患,各地区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从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战略高度,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通知要求,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近年来,随着打击力度加大,黑恶势力的存在,让不少群众遭受欺压,有的罪恶势力为求“保护伞”腐化党政领导干部,也导致相关管理部门想惩治却怕惩罚,最后诉求无果有的是相关部门管理松懈,不引起重视,只在群众反映时进行管理,这样长久以来,导致黑恶势力不断壮大。扫黑除恶,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我们都要参与其中。首先是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更要敢于管理,不能因畏惧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而放弃,继续给黑恶势力滋生的机会。也要大力宣传,让群众了解,呼吁群众参与,发现问题能及时居报。其次是人民群众一定要参与,不能置身事外,这样才能保证扫黑除恶的行动全面开展。
通过开展这次专项活动的方式,必然会给黑恶势力以沉重打击,但不仅仅只在这次专项活动中加强管理打击力度,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在平日里对黑恶势力进行不断打击,当黑恶势力出拙苗条时即被痛击,就不会有坐大的机会,这样对人民群众利益造成的损失也能降击最低。
王佳怡
八《2》班
扫黑除恶
近日,在盆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总结了黑恶势力的29种常见表现形式,至此,我对扫黑除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自二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到如今已过半年,在这半年间,各地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对社会各界各个方面的黑恶势力开展强有力的清扫,成效显著。
众所周知,黑恶势力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与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城乡基层,黑恶势力让人深恶痛绝,有横行乡里的“村霸”,收保护费的“市霸”,非法放高利贷,暴力讨债等违法行为让群众叫苦连天,严重侵蚀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严重影响社会生活的安全,健康和稳定。
安全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和日宿。只有坚持依法从严惩处黑恶势力犯罪,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攻坚战,才能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加充实。
笔者相信,通过各级部门 共同努力,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一定能够打胜这场攻坚仗,还群众安定环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大】杨宇轩
八《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