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影视知识】]业余影像创作者所必修的编辑技巧之一、二、三
[【影视知识】]业余影像创作者所必修的编辑技巧之一、二、三
镜头画面怎么接,时间长度怎么定,影片怎么组织构成…下面就来谈谈业余影像创作者必须要知道的一些编辑技巧。
编辑技术就是构成的技术
影像编辑并不是单纯的把不用的部份剪去,把要用的部份连接起来的单纯作业。编辑的目的是透过构成的技术,使影像的表现凸显新的意义。因此编辑是充满挑战而有趣的工作,也是一个很知性的谜题。同样的素材交由不同的人编辑,就有不同的结果产生。构成的表现正是作者能力的表现。编辑是”感性的技术”,而非”感性的魔术”。”感性的判断并非编辑的全部,它必须具备编辑的技术。
理想的编辑是使人感觉不到编辑的存在
好比我们观看一部影片,你觉得过程很顺畅,就像看一处连贯的风景般。这样的编辑就是理想的编辑。剪去不要的部份以后会产生不连贯的画面,如何把这些不相干画面巧妙平顺的衔接起来,这就是编辑的技术。很多时候我们用感性的眼光剪接影片,却无法编辑出顺畅的影片。
编辑有它的基本原则,并非凭我们的直觉随性的剪接就能完成。剪接点cuting point会产生对立与融合的不同状况,也就是两个画面相接合时会有顺畅(融合)和异样感(对立)的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造成异样感的原因又是什么?
跳接
我们用一个人5秒钟步行的画面来想象,如果我们剪掉第2秒的30格,影像会如何变化?步行的人在第二秒时会突然向前跳,此时观赏影像的人就会有“异样感”。在一连贯的动作中,剪去衔接部份,产生跳动现象,这种剪接叫“跳接”(Jumping cut)。譬如,有一个人正把各种物品放入行李箱,在一连贯的动作中,如果使用跳接将会比不经修剪的原始毛片,不但节奏变快,而且会频频跳动。上面所举的例子,实际上已令人产生了异样感、当然无法流利自然的连接。所以如非为了持殊的目的和需要应尽量避免使用。
编辑的基本NO.1
为了使影像的流动避免产生不协调的异样感觉,编辑的基本首要原则是:不要用大小和位置不变的同一被摄体以卡接(cut in、cut out)的方式来衔接。同一大小和位置不变的被摄体卡接,视觉上会产生连续性中断(不连续)的”跳接”现象。
进一步的说,除非为了强调连续镜头之间关连性的强度,和表现某些特殊的意义。要使影像自然顺畅的流动,最好避免使用这一种剪接法。拍摄人走路的的镜头,我们通常不会采用抽格。但我们会不经意的以相似的的镜头衔接,在不知不觉中犯了跳接的错误。
譬如我们拍摄八挂山大佛,摄影者拍摄了许多佛像的镜头,可是在剪辑时只选择了大小、位置类似的镜头相衔接,产生了不连续的感觉,影像呈微妙的连续跳动。
业余影像创作者所必修的编辑技巧之二
前不久我们已谈到了业余影像创作者所需要掌握的一些编辑技巧,下面我们就继续来看看所需要的其他技巧。
编辑跟着意志走
本文开始时曾经提过,编辑是构成的作业。编辑者为了既定的目标
和意图,可以打破摄影素材的先后顺序重新编排影像的结构,所以编辑就是影像的再构成。这里最恼人的是第一个镜头(first cut)到底要如何安排。
基本上最具主题性的镜头就是第一个镜头,主题镜头就是可以传达主题精神给全体观众的镜头。主题镜头因负有任务,因此如以固定画面(fix)而言当然使用的是长镜头,因为长镜的画面能提供较多的信息。影像舞台要表现的内容也可很明确地传达给观众。
其次,和上述相反的是,以象征性的镜头作为第一镜头,用来诱导主题镜头的出现,也就是缓缓的把观众引进到趣味的舞台中心。(倒置法 反传统顺序的逆向导引法)构成可以左右作品的内容,这在一般的标准化影片中是难于看到的。
旅行的影片一般都是依照时间的顺序来编辑,其实如果你省略出发时的片断,从到达目的地开始编辑,这一点也不奇怪。也有很多作品是把旅行最重要的部份拿来作开头。电视台制作的旅行节目也大多采用这种方式。结婚记录片也不一定从枯燥的新娘化妆开始。如果把过程中最感人最温馨的画面放在第一个画面,这支影片就有较强的吸引力。
有些纪录片是从现在的状况追溯到过去发生的事。纪录片最基本的是要保持客观的观点。但现在也有用戏剧的手法来表现的方式。也有影片开始时只听到声音,眼前什么也看不到。这是声音导入法。
编辑前你如果肯多发点心思去构思,你会有较大的收获。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谚语用在这里最为贴切。
反操作(Re-action)
在构成影片时采取某些保留的片断,可以增加影片的神秘性。一支欣赏红叶的影片,开始时没有任何红叶的画面,只看到人们在观看、拍
照、赞叹,手指向上方的种种不同的表情,以此来诱导观众期待看到后续发展的好奇心。当美丽的红叶一幕幕展现出来时,开始酝酿的气氛使观众对主镜头给予最大的注意力。
此外,为了强调红叶的美,编辑时可选择众多游客的面部特写,藉感动的表情间接描写红叶之美。这就是反操作(re-action)的手法,反操作也是构成的重要因素。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
编辑时意识上可分为“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大体上主观镜头是近镜、手持摄影机拍摄、镜头在低角度,或是多种特殊的要素混合。客观镜头是长镜头、使用脚架、高角度拍摄(神的视线)。这是最客观的镜头使用方式。
有AB两人对话时,拍摄A的单独镜头是主观镜头。(B之所见),AB二人同时入镜或是透过A的肩膀拍摄到B时是客观的镜头。一般拍摄人谈话的镜头都是从客观的画面开始,等到两人进入深谈时再转变成主观的的镜头。拍摄类似游行、迎神、等活动也是利用相同的方法。开始时使用三脚架拍摄几个长镜的画面,这是客观的镜头。在整体状况都交待清楚后,随即拿着摄影机进入人群中,捕捉各种动态的画面。这是主观镜头。观众有如进入人群中去感受临场的感觉。这种微妙的变化,可以使观众有移情的作用。这是摄影配合编辑,使影片的构成表现有深度的一个例子。
镜头的结合
如果以摄影和编辑之间的相关为重点来思考,前镜头和后续镜头的顺利连结需要两者相配合。虽然许多画面都是独立的,衔接时常常发生对立的现象,但也并非不能取得“融合”的效果。这里的关键是“共通项”和“类似性”。如果A和B的衔接是对立的,但A和(a)却有融合的要素,而(a)和(b)有共通项,那么A(a)(b)B的连结就没有问题。
用一个实例来说明
譬如我们拍一间庙宇,A是庙前广场上的一只石狮子的特写,(a)是石狮子的全身和背景的一棵老榕树(b)是老榕树和树后面的庙堂,B是庙堂。连续画面如果有“共通项”A、(a)、(b)、B就能融和连结。如果影片是以演出的方式拍摄,就可以事先设计使用较大胆的手法。
下面举个例子用六个镜头来记录男女约会
第一镜:一个正在等人的女生的半身镜。
第二镜:近写女生看手表
第三镜:手上手表的大特写
第四、五镜:一面看手表,一面急着赶路的男生
第六镜:迟到了的男生,向女生鞠躬道歉。
看到第三镜的手表特写,大家都以为是女生的手表,其实它是男生的。用这样的连结也可以使前后连贯,感觉上顺畅。手表是两人的共同项。
再举个例子
第一镜:一个男生喝了一口可乐,然后把可乐瓶子拿向左侧,瓶子出了画面。
第二镜:另外一个场景,一个女生伸手出了右侧画面,拿进来一瓶可乐。
第三镜:女生喝了可乐,像男生一样拿可乐瓶伸出左侧画面。
第四镜:不同背景的场所,一个小孩从右侧画面外拿进一瓶可乐
这里可乐瓶是共同项,本来不同时空的场景都可以透过这个共同项连结起来。
有关类似性的结合我们用相似形来说明比较容易明白。
譬如 人的脸>>>眼睛的特写>>>满月>>>从上方俯瞰的杯子>>>在杯子里倒入啤酒>>>同一俯瞰角度看到的圆盆里的啤酒……像这样完全不相关的物品靠相似形结合就不会有唐突的异样感。
在剪接时用共通性作为缓冲材,是编辑的一般常识。因此为编辑预作准备的摄影工作就变得很重要了。业余影像创作者所必修的编辑技巧之三
序言: 通过前两期的介绍,我们已经对影像创作中所必备的编辑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次,我们最后来看看在编辑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通过前两期的介绍,我们已经对影像创作中所必备的编辑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次,我们最后来看看在编辑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转场效果的运用
在编辑时产生的对立镜头有些可以用溶接overlap(OL)来减轻,fade-in(FI)fade-out(FO)在影像表现上虽有些拖泥带水的感觉,但对冲突却有缓和的效果。巧妙使用转场效果在非线性编辑风行的现在已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但有些人并没有考虑OL前后素材的性质随意使用,有人甚至整部影片都放满特效,因而造成影片内容变质走样。
每一种转场特效都有它的特殊功用,过度使用、错用或乱用会伤害影片的内容。影片的格调也会庸俗化。一支影片的开头一旦使用了OL或FI/FO来代表时间的经过,那么后面再使用同样的效果,观众就会感到迷惑。
譬如,在旅行的第一天结束和第二天开始之间用OL来连贯,基本上没有问题。但如果在第一天的各项活动中就已经使用了很多OL,观众对旅行进入第二天的事就无法理解了。因为OL的滥用把时间经过的表示混淆了。
当然,你可以使用字幕补救。但是影片的表现,最优先考虑的是影像而不是字幕和特效或旁白。如果第一天结束和第二天开始之间插入“夕阳”、“夜景”等画面来表示时间的经过,观众就不会弄不清楚了。要避免过量使用、滥用、混用特效,以达到有效使用特效的目的。
情境的描写技术
描写特殊情境的变化所使用的画面常和一般的画面有所区别,例如使用破水平、倾斜镜头的常被拿来使用。有时用模糊焦点(out focas)或以望远镜头压缩景深都是制造特殊情境的方法。
对事情的描述以影像代替旁白较能吸引观众的兴趣和注意,观众也比较能保留记忆。在采访过程中提到的语言如能使用实际的影像表现效果会更佳,譬如谈到下雪的日子,画面立刻呈现雪景。所谓语言不只是指字幕或旁白,善于使用“影像语言”才是影像编辑者的真本领。
重要的尝试错误
编辑有多种基本的形式,技术层面也很深奥。我们不止要了解最具实用的基本形式,更需要细心的研究、探索并实践新的流行技术。利用排列组合尝试各种变化。使用相同的素材反复作微妙的调整,有时也可以把原来不理想的组合变成优秀的作品。
编辑工作无法把劣质的素材变成优质的影片,但是它可以使优质的素材变成成庸俗的作品。编辑和摄影是一体的两面相互依赖。只有两者密切配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非线性技术的发明,编辑环境起了革命性的改变。使用非线性编辑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运用“尝试错误”的方法反复的调整编辑。非线性编辑在影片创作上的贡献真是难以计数。(全文完)
记:到此,业余影像创作者必修的编辑技巧就全部介绍完了,希望通过这样的介绍,能给那些业余影像爱好者们带来帮助,制作出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