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达工业有限公司不服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停业生产处罚案(大全)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不服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停业生产处罚案
【案由】 行政 —> 行政管理范围 —> 行政作为 —> 环境保护行政 —> 行政行为种类 —> 行政处罚
【案件字号】(1993)行终字第01号 【审理法官】 张树彭,何丽圆,黄伟民 【文书性质】 判决书 【审结日期】 1993.06.02 【审理法院】 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理程序】 终审 【代理律师/律所】 费克俊,厦门市第一律师事务所
【行政责任情节】 行政处罚,合法,罚款 【诉讼关键词】 罚款,证人证言,证据确凿,维持原判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不服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停业生产处罚案
(一)首部
1.判决书字号
一审判决书:福建省厦门市开元区人民法院(1993)行初字第03号。
二审判决书: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1993)行终字第01号。
2.案由:不服停止生产处罚。
3.诉讼双方
原告(上诉人):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地址:厦门市湖滨北路特贸大厦10楼。
法定代表人:吴材攀,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二审委托代理人:陈雅雅。
被告(被上诉人):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地址:厦门市湖滨南路5_6号。
法定代表人:吴子琳,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一审委托代理人:许特。
二审委托代理人:王水交。
4.审级:二审。
5.审判机关和审判组织
一审法院:福建省厦门市开元区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朱振华;审判员:庄本中;代理审判员:林月蓉。
二审法院: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张树彭;代理审判员:何丽圆、黄伟民。
6.审结时间
一审审结时间:1993年4月26日。
二审审结时间:1993年6月2日。
(二)一审情况
1.一审诉辩主张
(1)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达公司)1990年初来厦投资办厂,厦门市环境保护局(以下简称厦门市环保局)在该公司申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批复:“同意在水产学院的机械工厂兴建路达工业有限公司。对大气污染较严重的铸造及噪声较严重的工序应放到杏林冶炼厂生产。”由于生产管理方面的原因,路达公司将铸造工序迁入集美分厂。从此,铸造车间排放的恶臭气体严重污染着福建省体育学院(以下简称省体院)的大气环境,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省体院师生反映极为强烈。路达公司虽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将产生恶臭的树脂壳模铸造工序迁出集美分厂等,但仍没有彻底解决污染问题。鉴此,厦门市环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于1992年12月9日作出厦环保(1992)103号决定:责令路达公司集美分厂铸造车间于1993年5月1日之前停止生产;从1992年12月20日起,该车间每日18时至次日6时不得开炉,每次使用炉数不得超过两个。路达公司不服,向福建省环境保护局申请复议,经复议维持原处罚决定。路达公司不服,向厦门市开元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撤销被告所作的处罚决定。
(2)原告诉称:①由于在杏林原材料(铜材)经常被盗,保安问题无法解决,所以将铸造车间并入集美分厂,并经厦门市环境监测站对该车间的粉尘、噪音、废气进行实地监测,被告签注:“经监测站实测,基本符合环保要求,同意正式投产”的意见后才正式投产的。说明原告将铸造车间迁入集美分厂是经被告批准许可的。原告的行为并没有违反环保法第三十六条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被告适用上述条款对原告进行处罚,适用法律法规不当,②被告仅凭省体院师生反映强烈就认定原告铸造车间排放的气体确实污染了毗邻的省体院的大气环境,缺乏足够的证据。③被告责令原告于1993年5月31日前停止集美分厂铸造车间的生产,没有给原告一段建厂的合理期限,将使原告生产工序停滞瘫痪,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新建厂房必须经过设计、环保评估、配电、配水及工程施工等必经程序,需到1993年12月31日才有可能迁入新厂生产。
(3)被告辩称:我局处罚决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合情合理,请求法院判决维持,并且在诉讼期间不停止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主要理由是:
①原告造成的恶臭污染事实有省体院师生员工数十次向我局和上级领导部门投诉材料,市、区人大、政协代表提案,本局会同市环境监测站、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多次现场调查观测结果,以及原告多次向我局汇报污染处理方案、计划等证据证明。
②上述事实说明原告的行为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六条关于“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的规定。我局根据环保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作出处罚决定是正确的。
⑧我局责令原告铸造车间于1993年5月1日起停止生产,已经充分考虑了原告的实际困难和要求,原告完全有充分的时间执行我局决定。
2.一审事实和证据
法院经审理查明:路达公司系台商独资企业,主要生产黄铜阀门、卫浴设备等产品。199G年下半年,该公司擅自将铸造车间由杏林迁入集美分厂,并投入生产。其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恶臭气体污染着周围环境,尤其是与原告毗邻的省体院时常受到恶臭气体的侵袭,严重侵害了师生身体健康,干扰教育、生活秩序,致使该院师生多次通过正常渠道向有关部门投诉,要求该厂搬迁。庭审中,经法庭许可,该院师生派代表出庭作证,强烈反映原告恶臭污染的事实。另1992年9月,原告因治污不力被被告处以5000元的处罚。后原告虽提出治污的处理方案及计划,但恶臭污染仍然存在。被告因此于1992年12月9日向原告作出了《关于责令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停止使用集美分厂铸造车间的决定》:责令原告集美分厂铸造车间在1993年5月1日前停止生产;从1992年12月20日起,该车间每日18时至次日6时不得开炉,每次使用炉数不得超过两个。
上述事实有下列证据证明:
(1)厦门市环保局厦环保(1992)103号《关于责令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停止使用集美分厂铸造车间的决定》。
(2)199b年2月27日路达公司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3)厦门市环保局厦环保字(1992)005号《关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6月18日“关于集美厂停止壳模浇注的时间安排”来函的批复》。
(4)厦门市环保局厦环罚字(1992)第06号行政处罚决定书。
(5)厦门市人大、政协代表的提案。
(6)福建省体院关于路达公司排放恶臭气体污染环境的有关情况反映。
(7)相关证人证言。
3.一审判案理由
法院认为:路达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恶臭气体,确实污染大气环境,严重侵害了福建省体院师生的身体健康,干扰了教育生活秩序,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路达公司要求延长生产时间,撤销厦门市环保局的处理决定,理由不足,不予采纳。对于恶臭污染在国内有关环境管理实践中并借鉴国外办法,是根据人群嗅觉感官判断进行鉴别和确定的。因此,厦门市环保局作出的厦环保字(1002)103号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
4.一审定案结论
厦门市开元区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维持被告厦门市环境保护局厦环保字(1992)103号关于责令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停止使用集美分厂铸造车间的决定。
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00元由原告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负担交纳。
(三)二审诉辩主张
1.上诉人(原审原告)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诉称:
(1)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1990年下半年,该公司擅自将铸造车间由杏林迁入集美分厂并投入生产”缺乏事实根据。事实上,由于铸造车间设在杏林,原材料(铜材)经常被人偷盗,上诉人不得已于1991年元月将铸造车间并入集美分厂,而且在迁厂前口头向被上诉人请示,迁厂后经厦门环保监测站对该铸造车间的粉尘、噪声及废气的排放进行实地监测,被上诉人签注“经监测站实测,基本符合环保要求,同意正式投产”。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上诉人将铸造车间由杏林迁入集美分厂是经被上诉人审核批准后才正式投产的。
(2)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恶臭气体确实污染了大气环境,严重侵害了省体院师生身体健康,干扰教育生活秩序,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原审判决的以上认定缺乏充分的证据。在法庭调查时,省体院的三位证人出庭作证。他们在证词中“证明”铸造车间所排放气体的恶臭污染了省体院的大气环境及发病率上升情况,均依据省体院师生的嗅觉感官判断的,无法列举发病率上升与铸造车间排放的气体两者之间构成因果关系的科学依据,仅仅以一种猜测加以推论,缺乏事实根据。
(3)原审判决认定:“对于恶臭污染在国内有关环境管理实践中并借鉴国外办法是根据人群嗅觉感官判断进行鉴别和确定的。”本案一方面省体院三个证人证明认为铸造车间所排放的废气有恶臭气体确实污染了环境,另一方面由环境大气监测专家及环境污染专业干部所组成的调查组现场监测结果,结论是从1992年9月份起基本未觉察到臭气出现,只是在省体院范围内的部分区域仍有个别短暂时间内感觉到较淡的烧焦臭味。在这种情况下,原审判决认定上诉人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恶臭气体确实污染了大气环境未免太武断。
(2)被上诉人厦门市环保局辩称:
①上诉人是擅自将铸造车间由杏林迁入集美分厂并投入生产的。上诉人无视我局于1990年3月6日在其申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依法作出的审批要求,未办理任何手续,即于1990年第三季度将铸造车间由杏林迁入集美分厂并投入生产,该行为严重违反了(1989)35号《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第十六条关于建设项目的建设地点等有较大改变应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表的规定。
②上诉人铸造车间恶臭污染客观存在。根据国家环保局环法规(1993)11号《关于对恶臭污染判断请求的答复》确认:“恶臭污染是依据人群嗅觉感官判断进行鉴别和判定的。”作为有一千多人的高等学府福建体院师生员工都强烈反映恶臭污染,而且我局会同市环境监测站、市城市建设管理监察大队现场监测,结论是:“在路达公司集美分厂停止壳模浇注的情况下,在省体院范围内的部分区域仍然可在个别短暂时间内感觉到较淡的烧焦臭味。”以上事实足以证明上诉人恶臭污染的客观存在。
(3)上诉人污染客观存在,根据环保法第三十六条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之规定,我局有责任也有权力依法责令停止污染行为,停止铸造车间生产。
(四)二审事实和证据
二审法院肯定了一审法院认定的案件事实和采纳的证据。
(五)二审判案理由
二审法院认为:上诉人在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恶臭气体,确实污染了大气环境,对于相毗邻的省体院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侵害,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上诉人的上诉理由,不予采纳。
(六)二审定案结论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诉讼费人民币100元由上诉人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负担。
(七)解说
本案是大陆首起涉台环保行政案件,其审理也开了我国审理恶臭污染行政案件的先河。在审理中,有三个问题值得评析:
1.如何认定恶臭污染事实,是本案争议的主要焦点。目前,我国尚没有恶臭气体排放的国家或地方标准,而且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也难于通过仪器检测查明恶臭气体的具体成分。在审理中,经开元区人民法院同意,厦门市环保局就如何判断恶臭污染请示国家环保局。国家环保局政策法规司答复:目前国家尚未颁布恶臭物质监测规范和标准,在国内有关的环境管理实践中并借鉴国外办法,恶臭污染是根据人群嗅觉感官判断进行鉴别和确定的。本案中,原告所属的集美分厂铸造车间从投产起,与其仅一路之隔的福建体院师生就不断向被告和上级领导部门反映该车间排放恶臭气体污染环境问题,并提供了该院卫生所的疾病患者统计资料。据统计,在该院师生员工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呼吸系统病患者从原告铸造车间未投产前的1989年的428人次上升到1992年的1551人次;皮肤病患者从1989年的88人次上升到1992年的604人次;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患者从1989年79人次上升到1992年403人次。市、区人大代表和政协代表提案反映污染问题,以及被告和一审法院调查时,现场闻到了恶臭气味等证据,足以证明原告恶臭污染事实存在并危害了周围环境。
2.被告适用环境保护法第三十六条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作出责令原告停止生产的处罚决定是否正确?环保法第三十六条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基本相同,即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使用的,由审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可以并处罚款。本案原告集美分厂黄铜铸造车间虽设置了环保设施,但该设施未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并取得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即投入使用,使用中又未能有效地防止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毗邻的福建体育学院的环境污染,其行为既违反了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二十条关于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必须经验收合格并发给《环境保护设施验收合格证》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也违反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六条:“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排污单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周围居民区受到污染”的规定,厦门市环保局根据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十六条和环保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作出责令停止生产的处罚决定,并无不当。
3.厦门市环保局在责令原告停止集美分厂铸造车间停止生产的同时,一方面考虑到原告将铸造车间从集美迁到杏林台商投资区,新厂建设需要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给原告迁建厂房一段合理的期限,会使原告生产工序停滞瘫痪,已签订的定单无法按时履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影响台商在华投资积极性,同时.如果停工,工人无事可干,也可能引起劳资纠纷,影响社会安定;另一方面,考虑到福建体院师生确实深受恶臭污染之苦,为了保护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持该院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厦门市环保局根据《厦门市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关于“可规定过渡性排放限额指标”和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关于“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或减轻污染损害”之规定,作出责令原告集美分厂铸造车间在1993年5月1日前停止生产,从1992年12月20日起,该车间每日J8时至次日6时不得开炉,每次用炉数不得超过两个的规定,是正确合法的。
(林爱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