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体系建设中发挥中层管理者的作用(3132字)
在体系建设中发挥中层管理者的作用
来源:福建烟草杂志
总第114期
出版日期:2011-5-15
■高洧洧∕文图
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除了领导层高度重视、带头践行和大力推动外,充分发挥处在各职能部门的中层管理者的作用是保证。因为中层管理者处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中间环节,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指导人,对体系的有效运行起着承上启下、对接两端的重要作用,是体系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中层管理者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骨干作用。
自觉是最有效的管理
日本社会学家横山宁夫提出著名的“横山法则”认为在企业管理中,让被管理者养成自觉自律是管理者的最高境界,也是取得管理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然而质量管理并不是单一的作业管理,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取决于每个从业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因此,要更好地实施质量管理,就必须使每个员工从思想深处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自觉和自律。中层管理者所处的中间位置,是连接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枢纽,起着承接的作用。
为此,中层管理者必须具备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实现质量要求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指导和示范,帮助下属养成遵规为圆,依矩成方的习惯,并提升为一种自觉和自律的行为。即中层管理者应当树立并对下属灌输“按文件做事” 的意识,扭转“按惯例做事、靠会议和领导处理常规事”的***惯。只有中层管理者正确理解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具有将质量管理理念和技能落实并且普及的能力,才能对下级员工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促使其按规定、按流程办事,并确保运行情况在同级间(横向)和上下级间(纵向)沟通顺畅,从而提升企业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因此,激励和保持下属员工对规章制度的自觉和自律,应该成为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科学方法是有效管理的保证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正确的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充分证明,中层管理者只有掌握科学方法论,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企业的有效管理。要清楚本部门的有关规定。清楚规定才能知道怎么做,体系文件就是规定。体系文件共划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文件主要是管理手册以及管理目标文件;第二层次文件主要是程序文件;第三层次文件主要是支撑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服务规范、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操作规范等。同时还要对适用法律法规进行识别。要养成按文件做事、按规定做事的习惯,做任何工作,首先要看有没有规定或文件是怎么规定的,不能想当然地做。
作为县级基层单位的职能部门,中层管理者就是要按照程序要求,结合公司的规定做好各项工作落实并保持相关记录(包括文字、声音、视频等)。一是明确“做什么”。要熟悉并吃透支撑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各项管理规章
制度、服务规范、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等相关内容,弄清楚“做什么”,明确每项工作的要点,需要留下哪些痕迹以备检查。
二是“写我所做”。要及时对照管理手册、管理目标文件、程序文件,认真组织人员尤其是内审员严格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目前的管理实际,职能的变动,及时调整有关内容,确保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真正体现“写我所做”。例如配送中心由机台长、理货员、仓管员口述作业流程,并对照市局最新的程序要求,画制作业流程图,编写流程说明并作为考核标准。
三是“做我所写”。要认真梳理自身业务管辖范围内的岗位说明书、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作业指导书,清除不适用的条款,增强可操作性,充分体现“做我所写”。例如配送中心管理者要根据市局下发的《物流工作手册》,对卷烟仓库、理货机台、保安室的各项表格进行甄别梳理,及时更换不符合标准的表格,并发放标准填写模板。还要在不违背上级文件精神和坚持管理可控原则的前提下,从流程增值的角度出发,继续简化程序、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四是形成自查报告并及时改正问题。要经常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检索工作是否到位,定期组织部门内审员、业务骨干对本部门的某一项工作,特别是运转质量欠佳或新增的工作内容进行自查,及时形成自查报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改进。自查报告中应包括:存在问题、产生原因、改进方法、改进效果的检查等。
要明确自己应做的事情。中层管理者要明确本身首先应是执行者,在此前提下才是管理者和检查人员,自己要切实做好“应答题”(自己的份内工作)并确保其质量。例如办公室负责人要随时更新完善并建立《受控文件清单》
和《记录清单》,强化对文件的管控,及时识别执行有效文件,标注控制无效文件;加强文件执行情况的自查,在文件执行中发现问题,在执行文件中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持续改进文件、优化流程。
要指导督促部属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中层管理者要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前提下,经常检查督促部属人员做好“必答题”,及时发现其工作缺陷,纠正其错误或偏差,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质量,实现正确“答题”。以客户服务中心的品牌形象店建设为例,其程序应是九个部骤:⑴客户服务中心制定全县的品牌发展规划确定具体思路(应答题),⑵牵头制定品牌形象店选定条件(应答题)。中心主任要在做好上述两项工作的前提下,及时督促部属人员做好其他工作,部骤如下:⑶帮助客户规划店铺形象(必答题),⑷进行客户培训(必答题),⑸实行品牌经理划片分工(必答题),⑹建立品牌形象店客户及高端消息者档案(必答题),⑺关注品牌形象店销售进度(必答题),⑻及时了解消费者意见建议(必答题),当中还要通过检查做好完善工作如:⑼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指导其正确答题)。
要加强部门间的横向沟通。管理体系各归口管理部门特别是主要管理者应继续发挥牵头带动、对接两端、平衡协调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对体系文件中的关键环节、关键流程进行研讨、关注重点、攻克难点,注重目标引领。各股室作为质量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的责任主体,应当注重管理目标的分解落实、日常跟踪、考评与统计工作,加强对各基层站所的指导与监督,强化企业内部沟通,特别是要做好部门间的横向沟通,使上下左右及时统一思想、统一理解、统一口径,努力改善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全面促进企业业绩提升。例如访销片区的客户经理发现某零售客户的农行金穗贷记卡已发
放到位,但仍未以后台扣款形式结算货款或履约率不高,就要及时提醒对应片区的送货员到现场进行了解、引导,促其履约扣款。
要发挥体系办的职能作用。一方面,要建立管理体系运行通报制度。要发挥体系办牵头、协调、推进体系的职能,健全和完善团队协作、定期报告、例会分析、情况通报、宣传跟进等工作机制,注重与绩效管理紧密结合,不断丰富推进管理体系运行的各种手段,全方位系统推进管理体系建设。一是要求体系办建立县局(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通报制度,每月形成书面材料;二是要求督查考评中心加大对月度考核中管理体系运行检查的占比,促使职能部门管理者高度重视该项工作。
另一方面,要健全自主培训管理体系的工作机制。要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鼓励员工深入学习管理体系标准、制度、流程和规范等,提高自主建设能力,减少对咨询公司的依赖,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逐步形成企业消化吸收标准的核心能力,认真研究如何将管理体系标准与当前的企业管理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一是体系办要积极推动管理体系文件的宣贯和学习。在专业方面加强对有关科室和基层的指导与培训,提高文件的认知度和执行力,实现规范统一的目标;负责印制两个体系的基础知识材料发给员工自习,确保他们掌握应知应会知识。二是各职能部门要定期开展执行标准的有关培训。既要重点培训各岗位执行标准的要领,提高其工作质量,又要充分发挥部门内审员的专业作用,形成“人人讲标准、个个重质量”的浓厚氛围。
作者单位:云霄分公司 栏目:管理纵横·基础管理 责任编辑:陈枫
林伟
第二篇: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发展的长期积累,但主要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文化的推进实施更需要经营者的关注,要从自身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角度去挖掘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动力,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成为企业经营的自觉行为。管理者还需要在新形势下,不断拓展和延伸企业文化,克服因循守旧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创新带来的观念障碍和模式自缚,实现文化转变。同时,还要把握企业文化建设在人力和物质的保证。
一、管理者行为决定了企业文化形式
在许多成功的公司,在价值观推动下,领导人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制定了行为的标准,激励雇员,使自己的公司具有特色,并且成为对外界的一种特征。领导作为经营思想和战略的制定者对文化产生影响。企业管理者不仅要经常设想如何面对未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情况而稳步前进,要确立与改变企业经营理念,使企业获得新生,作为优秀的管理者还要从实际出发,同时也要从长期战略方面思考,确定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相应改变。
二、管理者位居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地位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领导的性格、气质、能力、个性倾向等方面决定的管理者行为对企业文化的方向、内容都有很大的影响。没有领导的倡导、实际参与和指导,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将难以形成。领导的日常行为也对企业文化产生影响,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要不断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传达企业的价值观与理念。通过沟通,建立共识,塑造新的企业文化,与员工沟通并提倡企业文化是第一种方式就是言传,即通过言谈及文字阐释公司的核心价值观;管理者平时的行动也会影响到他人,他们的身体力甚至比言辞更重要,直接起到引导、宣传的作用。
三、管理者担任的文化建设角色
管理者行为决定文化形式,并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通过与员工沟通,即通过言谈及文字阐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共识,塑造新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者在文化建设中担任的角色有:
1、设计者
他们对企业的理念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文化理念的形成离不开企业管理者的总结、归纳和加工,企业管理者在萌发构想、提炼升华、形成方案等过程中起到总设计师的作用。
2、倡导者
建设企业文化,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成为企业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企业管理者不应满足于一般性号召,不止是通过文告和集会向员工倡导,而是要利用一切机会,通过一切手段去倡导企业文化。要让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听到企业管理者倡
导企业文化的声音。熟悉本企业文化,能把握它的内涵和实质,懂得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采用适宜的倡导方式。要求管理者扮演好倡导者的角色,并非意味着管理者在任何场合都要大声疾呼人们关注企业文化及其建设,而是要求管理者依据不同的环境,选择适宜的倡导方式,如号召、呼吁、忠告、提醒、指点、暗示等等。
3、指导者
建设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管理者成为团队和员工的指导者。企业管理者应当帮助团体和员工,给予他们及时而有力的指导,引导团体和员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团体和广大员工文化实践熟悉,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能随时发现团队和员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对文化问题比较敏感,反应迅速,举一反三,能从一点苗头、一种取向、一种个别思想现象中发现企业文化发展变化的普遍倾向,从而及时采取指导性对策,引导团体和员工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4、变革者
当领导发现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需要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时,必须积极地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使企业文化不断创新与发展,确保企业文化与外部环境要求以及自身发展要求保持一致。
5、示范者
建设企业文化,要求管理者成为员工的示范者,认同的对象,模仿的榜样。表里如一。对本企业的价值理念确信不移,信守不渝,诚心诚意的地贯彻执行。凡是号召员工做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员工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处处、事事带好头。事事做员工表率。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6、培育者
建设企业文化,要求管理者成为本企业文化的培育者。要舍得教育投资,不仅要投资技术教育,而且还要投资文化教育,要舍得在员工文化培训方面花钱。为企业文化骨干的成长提供尽可能优越的条件,如让他们参与有关的决策,使他们获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的机会等,以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提高他们文化素质。
第三篇:发挥党政部门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年-2012年工作规划》指出,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处在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对贯彻落实《工作规划》负有重要责任,要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那么,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处在怎样的重要位置,负有怎样的重要责任,应当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呢?
一、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在惩防体系建设中处于中坚位置
何勇同志在全国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贯彻落实《工作规划》“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共责,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一语道破了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在惩防体系建设中的中坚位置。
首先,部门各负其责,是实现党委统一领导的具体体现。《工作规划》指出:“各级党委(党组)是贯彻落实《工作规划》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全面领导《工作规划》贯彻落实的政治责任。”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政治责任要落到实处,必须通过党委(党组)职能部门来实现,党委(党组)职能部门也理当成为履行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政治责任的骨干和中坚。理当在惩防体系建设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部门各负其责,是实现党政齐抓共管的基本要求。《工作规划》指出,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党组)书记负总责,领导班子和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实行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党组)书记负总责,要通过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抓落实来体现,党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抓手就是所分管的党委、政府职能部门,抓好了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落实,就是实行了党政齐抓共管。
第三,部门各负其责,是实现纪委组织协调的重要途径。《工作规划》指出:“各级纪委要充分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协助党委抓好《工作规划》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制定实施方案,作出具体安排,健全工作机构,组织有关部门抓好工作落实。”可见,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是纪委组织协调的主要对象,是党委各项任务分解的对象和落实的主体,是纪委制定的实施方案的实施者和具体安排的执行者。
第四,部门各负其责,是实现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可靠保证。只有部门各负其责,认真落实《工作规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惩防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部门各负其责,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对《工作规划》落实的呼声,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惩防体系建设的过程才会有序、有力、有效,只有部门各负其责,不断取得惩防体系建设的新成效,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才会不断提升。
二、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在惩防体系建设中负有落实责任
《工作规划》指出:“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工作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任务分解,明确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落实工作责任。各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保证工作任务的完成。”充分显示了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在惩防体系建设中抓落实的重要责任。
首先,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党委统一部署。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工作规划》的要求和党委统一部署,坚持把惩防体系建设列入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确保把党委的各项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党政领导要求。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惩防体系建设的职责,必须通过其分工负责的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来落实。因此,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把党政领导的职责当作自己的职责,按照党政领导的要求,抓好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第三,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牵头协办任务。《工作规划》及党委制定的责任分解实施方案均将惩防体系建设的各项具体任务落实到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有些部门负有牵头责任,有些部门负有协办责任,有些部门既负有牵头责任,又负有协办责任,这就要求党委和政府各职能部门按照责任分解要求,主动负责,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狠抓落实,要求各职能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同抓落实。
第四,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落实组织协调措施。要按照纪委制定的实施方案和作出的具体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工作任务的落实,对工作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求得纪委的帮助和支持,对工作落实中形成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向纪委报告。
第五,党委和政府职能部
第四篇: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如何发挥
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如何发挥“主角”作用
孔村镇人大副主席苏本河
近期,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整体安排,开展了“问计四万百姓、谏言孔村发展”走访调研活动,深入全镇5个村及多个单位,采取听取镇村干部汇报、与党员、干部或群众座谈、实地查看等形式,找准了全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前线指挥部”,担负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任,能否充分发挥“主角”作用,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到基层。调研中发现,镇党委始终能够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放在保持稳定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高度来对待,作为一项牵动全局、抓纲带目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但是也有部分环节比较薄弱,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不能完全落实,管党意识不强,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围绕经济抓党建的思路不清,工作时紧时松,缺乏连续性,习惯于搞几次突击、整顿,开展几项活动来代替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存在“平时不抓评时抓”现象,没有建立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在村级班子管理上,固强攻弱的力度不够,缺少过硬的综合性典型,“难点村”治理整顿进度缓慢;部分村党建基础工作薄弱,活动室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个别村“三会一课” 1
制度不能坚持经常,有的村不能定期召开支部大会,党员发展结构比例不够优化,党务村务公开不够及时;从事党务工作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干部对应知应会的党务知识不能熟练地掌握,有的甚至对镇党委正在开展的重大活动不了解,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热情不高、劲头不足。
二、强化镇党委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主角”作用的途径
1、从思想上,增强一种意识。即增强镇党委的管党意识,提高管党能力,发挥好镇党委在抓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书记履行职责的考核机制,不断强化镇村直接责任人的政治责任,使其牢固树立“不抓基层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增强自觉抓基层、打基础的意识。镇领导干部带头精心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定期深入到村,指导、协调解决村内矛盾问题,带头分包问题最多、转化难度最大的后进村,以点带面,指导全局。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例会制度,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专题研究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会诊。实行党委成员包村“五包”责任制,即包支部班建强、包两委关系理顺、包难点问题解决、包重点工作完成、包选准富村路子,坚决杜绝出现支部瘫痪或半瘫痪的村、遗留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的村。
2、从力量上,抓好两支队伍。着力抓好镇村党务工作者队伍、农村党建指导员队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抓力量,确保党建工作有专人去抓、有足够的精力去管,确保党建各项任务落实。选拔高素质年轻干部充实镇村党务工作者队伍,明确工作职责、任务和目标,定期进行党建业务知识培训。强化党务工作者对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认识,严格落实党要管党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抓早、抓细、抓实。
推行向“难点村”下派党建指导员的作法,充实力量做好党建工作,重点负责村情民意调研、组织建设指导、政策法规宣传、富民强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制度规范、后备干部培养等职责,提高村务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筑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基。
3、从制度上,建立三项机制。重点建立交流指导机制、督查督办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促使镇党委主动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主角”作用。
一是交流指导机制。实行“月例会、半年述职、年终联查互看”制度。每月组织召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例会,镇主管副书记或组织委员参加,汇报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安排部署下月党建工作。镇党委每半年直接听取各村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报告,镇党委班子成员进行点评,各村党组织书记之间加强横向交流,并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年终组织镇村党务工作者组成联查组,随机确定联查对象,对党建工作进行定点解剖,共同制定措施,促进工作落实。
二是督查督办机制。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实行日常督导与明查暗访相结合,镇党委组织办建立日常督查考核台帐,随时将督导和明查暗访的情况记录在档,并向全镇通报。对督导和明查暗访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以及通过信访渠道反映的突出问题,由镇党委向各村下发督导检查提示单,限期进行解决,解决结果作为年终党建考核排名的参考依据。
三是考核激励机制。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个人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秀信息员,年终进行专项表彰,引导镇、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务工作者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着力解决
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4、从基础上,力促四项规范。着重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四项基层基础工作进行全面规范,促进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一是阵地建设规范。镇党委对已建好的村级办公场所进行达标验收。按照“十有”标准,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提高使用效率,使之真正发挥阵地作用。
二是档案记录规范。档案记录工作要实行逐级分类,逐层管理,做到“十有”:即“有时间、有地点、有主题、有参加人、有议程、有发言、有决议,有事必记,有记建档,有档可查”。要提高镇村党务工作者对做好档案记录工作的认识,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档案记录工作进行强调和规范,明确镇专人负责,村专人记录,坚持定期检查、定期通报,对丢失记录本、管理不善和记录混乱的要进行严肃批评。
三是党务公开规范。按照上级党务公开要求进行公开,重点在规范公开程序、丰富公开内容、增强公开实效上下功夫,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提高。要做到凡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能公开的都要公开。
四是干部培训规范。镇党委定期组织镇、村干部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正规化学历教育,目前共有15名镇村干部分批进行大专学历教育。镇党委负责对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及村“两委”其他成员进行岗位素质和专业知识培训,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年参加镇脱产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10天,村“两委”其他成员参加年脱产培训的时间一般不少于5天。
第五篇: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安排,我就农业部门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谈以下几点意见。2006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围绕一个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一个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优势产业水平(粮食、畜牧业、蔬菜和特色产业),建设八大体系,办好十件实事。围绕这一总体思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生产要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2006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突破点,下功夫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1、稳粮。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对种粮农户各项补贴政策,依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力抓好小麦、玉米生产,主推高产优质品种。继续抓好玉米增收工程,大力推广地膜栽培技术。认真开展好百村万户玉米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当前重点抓好12.85万亩麦油田间管理,和14万亩地膜玉米备耕工作。确保今年粮食总产达到9.5万吨。
2、兴牧。把畜牧业生产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的一件大事来抓,全力推进正大标准化养猪模式,实现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抓住我县被省上确定为秦川牛基地县、肉羊基地县、优质牧草基地县、果园养猪基地县的良好机遇,扎实开展“万人帮扶”活动,积极发展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养殖大村,加快良种推广,组织畜牧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圈舍,面对面指导农民科学饲养,节本增效,预防动物疫病,以“一瘟二疫五病”为重点,着力抓好口蹄疫、高致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争全年大家畜存栏达到5.87万头,猪10.23头,羊7万只,家禽产量达到75.4万只,肉类总产达到12800吨,禽蛋总产达到633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0元。
3、上菜。薯类(马铃薯、红薯)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是基本的蔬菜作物,具有粮菜双重性。去冬今春市场价格稳定中有升,已成为山区半山区农民收入的骨干产业,以淀粉加工为主的产业开发前景也十分广阔。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域、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菜生产及薯类产品生产,宜菜则菜,宜薯则薯,加快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步伐,使之形成产业优势。
4、增特。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突出发展特色,挖掘资源潜力,发挥传统优势,依靠群众基础,大力发展药、菌、烟、花椒、辣椒等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中连片发展,迅速促进,做大规模,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抓好农业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因此2006年我们将围绕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和按照农民科技培训“四个一”的要求,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一张光盘),通过“三大板块”,着力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一是大力实施“541”工程,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即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农民经纪人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能工巧匠队伍等五支队伍。重点抓好“四个一”工程。即每村有1个农民培训学校,每户农民有1人获得绿色证书,每村有1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每10户有1个小老板。力争2006年全县培训农民4万人(次);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重点培养科技示范户。2006年我们将以胡家村省级科技示范点为核心,全面辐射周边农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以点带面,重点抓好10个县级科技入户示范村,200个科技入户示范户,并以畜牧、农技、种子、果业等单位的技术能手为主,积极组建四支农民科技服务队小分队,分赴各村,包户包人,一包到底,树立样板,真正使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能够尽快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三是大力实施“”工程,加快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2006年我们以“”项目为重点,全力抓好两个农业信息服务示范乡镇、10个农业信息服务示范村建设,及时配置设备,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科技新成果和各项农业法规、政策和招商项目信息,为全县农业产业开发规划、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促进高新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普及,增强群众的致富的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户用沼气,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对于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用能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06年,我们继续抓好农村户用沼气续建项目,计划投资××多万元,建成沼气池××口。积极与省市联系,争取2007年国家沼气建设投资项目,力争投资达到××多万元。通过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个沼气示范村。同时,抓住世行贷款和英国政府赠款项目,在十一
五期间,投资××万元,建成卫生厕所××座,重点推广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和无害化厕所。并围绕沼气建设项目,大力推广沼-畜-果模式,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生态农业,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今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
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以“八大体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和财政专项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尤其要加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测土配肥、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的争取力度。今年完成投资××万元的苹果非疫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4万元的动物冷链体系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万元的草原灭鼠示范县项目;完成投资20万元的旬邑县动物公路检疫检查站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25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秸杆养畜示范项目。通过实施农业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建设条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为建设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
以上发言如有不妥,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