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著导读——论善

时间:2019-05-13 16:34: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名著导读——论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名著导读——论善》。

第一篇:国学名著导读——论善

论善及其现代解读

——《国学名著导读》论文

摘 要 “可欲之谓善”,善是以“仁义礼智”四德所表征的“人性”,即“可欲”的内容;国学文本中对为善之道的论述劝人向善,以至善为最终追求;性善论在当今社会有了更新的解读,在道德方面,对人格塑造的影响不容忽视,也易造成片面价值观的形成,在法治方面,性善论易于造成政治监督机制的缺失,且不利于法治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 善 为善之道 现代解读 道德 法治

一.何谓“善”——儒学中的“可欲之谓善” 《孟子·尽心下》中提到:“ 可欲之谓善, 有诸己之谓信, 充实之谓美, 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大而化之之谓圣,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而深入研究“可欲”一词,发现其并非解释为人的各种功利性“欲求”,观其在宋儒张的《癸巳孟子说》卷七中被论述为:“可欲者, 动之端也。盖人具天地之性, 仁义礼智之所存, 其发见, 则为恻隐、羞恶、辞逊、是非, 所谓可欲也。以其渊源纯粹, 故谓之善。”我们可知,“可欲”即恻隐、羞恶、辞逊、是非“四端”所表征的“仁义礼智”,所指即“人性”。孟轲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善是本心,“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即孟子相信人性本善。儒家的核心思想为“仁”,“仁”作为古代主流文化中至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儒家思想中“仁”的体现。以仁为首的“仁义礼智”是人唯一直接“可欲”的内容,成为中华古代人文的主流价值方向。

孟子继而将“可欲”谓为“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四者皆为“善端”,认为人与禽兽的主要区别是对善永恒的追求,“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圣人忧之, 使契为司徒, 教以人伦,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孟子的性善论将向善之心理解为本能的“良知”、“良能”,言之:“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为孔子“为仁”找到了人性基础,确立了孔子开辟的方向的形上学基础。

儒家善将“善”与天道本性相结合,以仁礼释善,而此后,宋明理学家以天道阴阳为善,明清启蒙思想家将善解释为“中”,着重人欲,虽然对善的解释存在差异,但终究以人我和谐作为目标与追求。

二.国学文本中的为善之道 1.止于至善

《大学》开篇即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何谓“至善”?即至高的善,是明明德和亲民的两种功业的完美结合。

何谓“止”?南怀瑾先生在《原本大学微言》中提到“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最终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大意是有了前进的目标,就可以心定修身,学得圣人之道。

2.“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北大校训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兼天下之德也。”以水喻善,“天下莫柔弱于水”,但其泽被万物且不争名利,“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厚实广博,容载万物。

这里的“善”与“德”同义,是道家中“道”的具体评价,也属于儒家中“可欲”的范畴,北京大学以此作为校训,必定也是希望其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品性,如水之淡然,如地之宽厚。

3.行善、劝善

荀子的《劝学》中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小的善行便拥有良好的德行,最终具备圣人之心。“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东岳大帝宝训》)也都希望能劝人积善。古代哲学中也认为“善养浩然之气”,对善的漫长追求也是修身的过程,“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亦即“闻道”。修身以齐家,尔后治国平天下,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儒家言论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推崇其政治理想——实行仁政,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将自己的仁德推广,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爱护自己的家人,到爱护国民,就是仁政。《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的论述。

三.“善”的现代解读与追问

1.“善”的思想运用于当代道德研究而产生的问题。第一、对人格塑造的影响。

一方面,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但会让人走入误区,过度自信,对自己错误定位,不注重后天修身的过程,以致误入歧途。孟子提倡的善的论述,在性善和善的养成方式上都是臻于完美的,但同时,他所思考的不仅仅有自我修养,还有道德推行,外界的传统政治等诸多阻力也不利于道德的推行,不能过于理想化的理解性善。另一方面,有些学者也认为,儒家以伦理观念非“劝善”,而“诱善”,在民众内心形成一套伦理标准,在此标准下,人们不断实践伦理,以此作为自己的向善。但现实中,这种拘束式的文化影响了个性的塑造,而重复了共性,被家族人格吸附,造成人格的非独立性。第二、片面化的善恶观点

现实社会中,有“善”必有相对的“恶”,如何辨别善恶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曾经出现的以“喜乐”为评判的标准明显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有人将善至恶划分为六个层次:无私利他(最高的善)、为己利他(基本的善)、单纯利己(最低的善)、纯粹害己(最低的恶)、损人利己(基本的恶)、纯粹害他(至恶)。在人们普遍的认知里:舍己利人是“善”,善有明显的利他性。无机心的“乐善好施”但如果对象不对,也会助长不劳而获的不良风气,这样究竟是纯善还是无意的恶?利他并非义务,尽了非义务也并不是都成就了善行。同时,舍己与牺牲本身不是善的,只是在利他的大前提下才是善的,舍己利他只是对利他主义的一种夸大。所以,将善恶纯粹视为客观品质的观点是简单、片面、形而上的。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公意为善,是架构在社会体制、道德、法律、大众认同上的价值观。

2.性善论对政治建设的影响

第一、性善论与社会监督机制的缺失

儒家的观点表达了对人性的乐观主义态度, 相信人都是可以为善的。但某些情况下,这些观念对人性的态度过于乐观,吧社会主要调控机制视作仁心自觉与道德自律,忽视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所以需要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以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古代文化中人性善占据主流地位,以致中国社会长期具有德治、人治主义,缺乏社会防恶的社会监督机制。脱离制度力量与法律约束,“善性”导致民众对权力制约的“惰性”,易发生诸如官员腐败、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问题,可见,对于人性善的盲目乐观是不可取的。第二、法治和德治的选择性问题。

先秦法家强调法治的权威地位。商鞅主张“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依法治国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条件。儒家推崇“仁政”,构建了“善”的价值体系,将到个观念归于“善”的统治,“为政以德”,“德主刑辅”,虽然孟子也提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但仍旧突出表现道德越位成为法学领域主人,侵犯了法律的个性。以德治国并不是对法治的否定,在当今社会,应该提倡德与法治相结合,强调在加强法治的前提下实行德治。道德的本质是劝善,优秀的法律惩恶扬善,依靠法律打击罪恶能强化公民正确的道德评断,提高扬善自觉。失去德治,完全诉诸法律,绝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同样,只依赖道德评判,将政治完全建立在对人性善的假设与期待上,也不可能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道德起预防作用,法律做约束,德治法治相结合才是最有效的治国方法。

第二篇:国学名著导读

从《诗经》看殷商到周初天命观的变化

匡亚明学院2006级

主要撰稿人:陈荣(061041003)胡阳(061041013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首诗歌。时间跨度大取材广泛,集中反映了殷商和周朝时期的思想观念。本文集中讨论从殷商帝无道德属性的天命观念到周初“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天命观的变化的过程及其意义。

关键词:《诗经》殷商天命观周初天命观

正文:

殷商的天命观

一,殷商的信仰体系

在殷商时代,“天”的含义已经逐步演变为古代宗教信仰中主宰万物的“至上神”,与“帝”、“上帝”的概念十分接近。据郭沫若先生考证:“由上所论足见殷时代是已经有至上神的观念的,起初称为‘上帝’,大约在殷周之际的时候又称为‘天’。”在早期宗教形态混乱繁杂的信仰崇拜中,要了解殷商的天命观的特点,首先要梳理清楚殷商的信仰体系。

总体上看,殷商的信仰体系处于多神论或多神教的形态,在其本质上与“万物有灵论”区别不大。但殷商的多神教信仰并非所谓“单一神教”,而是由众多神灵组成了一个具有上下统属秩序的神灵王国。

根据对卜辞的研究,由卜辞记载的占问内容、祭祀活动及其对象,甲骨文专家陈梦家将殷人的神灵观念分为以下三类: 11、天神:上帝、日、东母、西母、云、风、雨、雪;

2、地示:社、四方、四戈、四巫、山、川;

3、人鬼:先王、先公、先妣、诸子、诸母、旧臣。

在这里,“帝”作为殷人信仰的最高的神灵,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与神性,说明殷人已经具有“至上神”的观念。天神之中“日”、“风”、“雪”等神灵的出现,表明“帝”的权力是管辖天时而影响年成。殷商的神灵谱系不是杂乱无章的,它具有一定的高低上下的统属关系,“帝”拥有一个完整的帝廷,有臣工使者为其施行号令。殷人作为祖先来崇拜的先王同样具有神性,但祖先神并不能等同于“至上神”,仅能作为“帝”与殷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做一个“祭以祈福”的角色。人王可以通过先王为渠道向“帝”祈福求年或祷告战争的胜利,但“帝”与人王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人王诉求的决定与否在于“帝”而非祖先神。“帝”对人王祭祀时的诉求所作的决定,即是殷人所承袭的“天命”。

对于殷商的神谱体系,基本可概括为“帝”-“祖先神”-“自然诸神”(如山神、风神、雨神等)。

二,帝无道德属性

从宗教学的研究看,殷人的信仰本质上属于“自然宗教”阶段的形态,并未进展至“伦1 郭沫若:《青铜时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理宗教”,所以殷人所信仰的“帝”可以说只是“全能”而非“全善”。“帝”与人世的伦理不相干,并没有一定的道德属性,有时甚至和人一样有着强烈的、繁多的欲望,喜怒无常。著名历史学家李亚农曾指出:“殷人创造的上帝并不单是降福于人、慈悲为怀的慈爱的神,同时也是降祸于人、残酷无情的憎恶的神。从卜辞中可见,对于殷人而言,上帝根本不是关照下民、播爱人间的仁慈之神,而是喜怒无常、高高在上的神。人只能战战兢兢每日占卜,每日祭祀,献媚讨好祈求神灵的福佑。”

在《诗经·商颂·那》、《诗经·商颂·列祖》两篇中都有关于祭祀的详尽描述,殷人祭祀场面声势浩大。隆盛的舞蹈,美妙的音乐,丰盛的酒馔,都是为了满足“天”的耳目口腹之欲,然后向欲望得到满足的神灵祈福,“绥我思成”(《诗经·商颂·那》)。可见在殷人的天命观中,祈福不是依靠虔诚的信仰,而是“贿赂”至上神。

对于祭祀的思维逻辑,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波曾对《诗经·商颂·那》做出分析:“先是竭其所能讨好神灵,然后在神灵愉悦之余,请它赐福。” 在对《诗经·商颂·列祖》的分析中,李波将祭祀过程看做一个人与神之间欲望交换的过程,“人先满足神之欲望,然后神再满足人之欲望”3。这样一个拥有似人的欲望,并且欲望可以得到满足,又会在满足之余赐福人间的“帝”,可以说是一个能够“贿赂”的“帝”,显然不可能是全善的。

主宰万物的最高价值判断标准是“帝”的情感而非道德伦理,殷人也把很多东西都归于“天命”,认为殷王处处承袭天命,天命总是眷顾殷商。《诗经·商颂·长发》中写到:“帝命不违,至于汤齐„„上帝是袛,帝命式于九围。”说明商汤能成大业皆是因为承袭天命、敬奉上帝。《尚书》中记载,商纣王在西伯起兵的危急情况下竟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可见在殷人的天命观中,人世一切兴亡皆取决于天命所在,而殷王注定万世永承天命,即使无道昏庸至纣王的地步。

周初天命观

周初,具体地说,大约指文王、武王和成王的统治时期。这一时期的统治对于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和守业之帝都是不容易的。为了给统治政权打上合法的烙印,为了尽早地让殷商的子民心悦诚服的成为周天子的臣民,除了在政治上加强王权统治,经济上使人民安乐外,在思想上得到承认显得尤为必要。在商代的天命观念中,迷信君权神授,人们对上帝的崇拜是无条件地绝对地崇拜和依赖。在他们看来上帝创造并维护着殷商统治,江山不会异姓,王权不会更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商颂·玄鸟》中我们可以察觉到殷商子民对于殷的认同,殷的天命观念即是把成汤的子孙看作是天的唯一代言人,这样殷政权的长治就有了民众的认同基础,成为可能。这种天命观念不仅仅在民间有很强的效力,对于统治阶级也是这样商纣闻知周人伐黎,竟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这对于现在的人而言或许可笑,但是从这种有恃无恐的姿态中,可以想见殷代的天命观中的“天保”思想是怎么的深入人心。但是周武王作为商纣王的臣民,其推翻殷商的统治,对于多数民众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成汤的子孙成为人民的主宰者,这被认为是理所应当顺其自然的,但是这种理所应当的意识形态随着牧野之战后商的覆灭周政权的兴起而倒塌崩溃!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西周伊始的政局不稳。商朝先民中那些不能接受周天子统治的,有的发动武装起义,如商奴隶主贵族纣子武庚和东方徐、奄、熊、盈等国;有的从此隐居山林,如耻食周粟、隐身牛首山的伯夷、叔齐。而胜利的周朝统治者内部,也爆发了分歧。如勾结武庚叛乱的管叔和蔡叔。新的天命观念的重建对于稳定民心和统治者的统治秩序显得十分迫切。为了寻找政治的合法性,周初的天命观念就容易形成两种思维。概括的说一是“天命靡常”和“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嘻公五年》);二是怨天思想的2

李波:《从<诗经>看殷代的天命观及其成因》,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第11期 李波:《从<诗经>看殷代的天命观及其成因》,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第11期

出现。

“天命靡常”

为了论证其政权获取的合法性,周人必须从“天命转移”的角度论证克殷代位的依据。《尚书·多士》中周成王告诫殷商遗民说:“尔殷遗多士,弗吊,旻天大降丧于殷。我有周佑命,将天明威,致王罚,敕殷命终于帝。„„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

“天命靡常”就是天命无常。通俗的讲就是:天命是不固定的,上帝以前授命于殷,现在却授命于周。殷人之所以要“侯服于周”就在于天命是变化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意谓“我们周国过去虽是商的旧属,但上帝却命令我们干一番新的事业”,宣扬的正是周公旦所谓“天休于宁王(文王),兴我小周邦”(《尚书·大诰》)的意思。这个新的事业就是灭商。灭商也是天命。这为周的统治,提供了一个合乎宗教又合乎时人理性的解释。消解了殷人高高在上的护佑神“帝”的氏族神特性。那么天命为什么是无常的呢?天命的选择又是什么?周人给了我们也给了自己答案,“惟德是辅”(《左传·嘻公五年》)。因为周天子有德,而殷商统治者无德。天命才做了改变。天命只庇护有德之君,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天之祜而成人之君,为此,周人提出“明德配天”、“以德配天”的思想。认为殷初因有德而“克配上帝”后殷无德,则不配天命,因而灭亡了,而周因文王有得“令闻不已”(大雅·文王),使得天神“乃眷西顾”(大雅·皇矣),则周兴矣。《皇矣》中的上帝伟大而威严,居高临下,监视人间。上帝憎恨殷王的暴虐,把它的眷顾转向西方的周邦。保佑大王,使之得以配天享命。亡帝为周朝开拓疆土,自大伯、王季开始。王季能明德,得到上帝的福佑‘上帝要文王力求发展,赞许文王有美德,能遵循上帝的法则。4故成败关键在一德字。所以周人认为“宜鉴于殷”,“敬天”、“孝祖”、“明德”,才有可能做到“骏命不易”(大雅·文王),使周之统治万世相传。

“惟德是辅”

从夺取政权后不久,周天子就急于向世人展示自己是有德之君,努力营造着“以德服人”的姿态和形象。也正是因为周天子的有德,天命才选择了周代替殷。在周初的一些文献典籍中都有记载,在《诗经》中,对周之祖先歌功颂德之词甚多,塑造了几位颇具道德力量的君主,后稷、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其中文王是具有道德风范的典型。后稷“以就口食”,“且有道”(大雅·生民),被颂有“思文”(周颂·思文)有克配彼天之德而配享上天。文王有“秉文之德”(周颂·清庙),“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大雅·大明)被用来形容文王之德;“文王之德之纯”(周颂·維天之命);他会用人,“厥多用士”(大雅·文王),善布施,“陈锡在周”,有武功,“伐于、崇”(大雅·文王有声),其德行“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大雅·思齐),成为道德楷模,故而称颂其“有声”(大雅·文王有声),正因为其德行高尚,因而能够受天命而成王。《诗经》称颂武王“嗣武受之(继承武王)”(周颂·武),且“配于京(发扬光大)”(大雅·下武),最终一统天下“耆定尔功”(周颂·恒),他因其功德而“昊天其子之”(周颂·时脉)。上帝还嘉许周天子,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丕显成康,上帝是皇。(《周颂·执竞》)

殷天子无德

从西周初年的文献《尚书·牧誓》中,即可以见到周人之“天”对于“德”的高度关注: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这里殷王的不德行为与天罚联系在了一起。正是因为商王的无德,才会有天命的改变,天命的惩罚。因此在周初的天命观念中,“德”被很自觉的拔得很高,甚至成为天命取舍的最重要的尺度。

只有敬德,才有天命的庇护。在殷商意识形态中,作为至尊之神的“帝”,既是宇宙的4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M】,三联书店,1996年3月北京第1版

自然神,也是商人祖先神,即如《诗·商颂·长发》所云:“帝立子生商。”由此商王取得了“上帝”意志的无条件庇护,因而也就取得了人间的统治的政治合法性。从无条件的庇护到周的有条件的庇护,通过“德”这一媒介,使得周人在天命观念上有一个良好的过渡和承接,一方面对于周初加强政治统治,巩固政权和社会安定以及得到民心的认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迫使周统治者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因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只有德行高尚纯粹的至圣之人,才有资格受天之祜而为人之君;否则即使在其位者也终将为上天所摒弃,所以无德就有被天命淘汰的可能。

天爱护人民,倾听人民的意愿,天以人民的意愿作为自己宰理人世的意志。其中,“天命”的内涵成功地加入了“民意”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民意即天意。在这样一种类似泛神论结构的民意论中,殷商以前喜怒无常、善恶难测的皇天上帝的意志,被由人间社会投射去的人民意志所型塑,上天的意志由此具有了明确的伦理内涵,成了民意的终极支持者和最高代表。这一“天命论”,实际上隐含了极具革命性的政治内涵,尽管天命在信仰形态上仍具神学特征,但反映于现实政治,则意味着一种政治民本主义的产生,使得西周政治远离神权政治得以可能。当然,这种民本主义的政治观只是西周统治阶层强烈的“忧患意识”的理论体现,它不可能充分落实到现实政治的实践中,因此很难真正成为民众抗拒君主暴政的合法信仰,但它毕竟为殷人那种“天其永我命”的无约束政治提供了一套相对明确的规范原则,并对中国以后的政治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怨天思想:

关于怨天思想的出现,陈来在《古代宗教与伦理》中提到,怨天思想的诗句出现多产生在西周末年,如《大雅》的《桑柔》,据左传等记载,是厉王时芮良夫所作,其中说:天不我将。天降丧乱,灭我立王。(《大雅·荡·桑柔》)“天将丧乱”在一定尺度上也是西周“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这种观念的反映,周初统治者怎么也想不到,百年后自己的子孙也陷入了这一观念的困境。因为统治者的无德和社会**、自然灾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人们开始怨恨天,怨恨天命,把统治的不幸与统治者的无德归咎于天,据高亨先生的看法,在大雅中有几首看似批评上帝的诗,实际上是借喻以讽刺周王的诗,如《板》:上帝板板,下民瘁瘅。高亨说“上帝喻指周王”。6

樊树云在《<诗经>宗教文化探微》中提到从思维发展角度说,上帝第一次有膜拜的对象成为人民思考的对象。从“天人关系”的认识上说,上帝的作用第一次受到了限制,而人的作用则第一次得到了加强。

这种对于上帝的思考,到了周代后期,随着统治秩序的破坏和统治者的道德的败坏,于是西周后期至春秋中叶则有维护、坚持上帝崇拜与怀疑、动摇上帝崇拜这两种倾向的消长。7

但是这种无神论思想在周初是次要的,在《诗经》的周初作品中也比较难看到,但是可以说这种思想对于后来出现的怨诗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从怨诗中所反映出来的怨天思想,反映了从殷末周初和周代末期,对于统治政权的不满让人民开始怨恨天神、天帝,怨恨天命。而这种怨恨是否就是后世“无神论”的端倪,还很难盖棺定论,但是它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5转变的意义

一,天命观转变的意义

从殷商的“帝”到西周的“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天命观所信仰的“至上神”不再5

6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M】,三联书店,1996年3月北京第1版高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页445樊树云:《<诗经>》宗教文化探微,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仅仅是低级形态的“人格神”,而是同时代表了一种无所不在的自然存在和覆盖万物的宇宙秩序。“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西周人为“天”赋予了伦理价值的判断标准,这一点淡化了“天”的神格信仰,同时对“天命”的理解也将向自然和秩序方面偏移。在西周人的天命观中,“天”逐渐成为能够凸显道德价值的终极来源与终极意义的“价值之天”、“义理之天”。“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命即体现为民众的欲求;而对于民众,天既然是有伦理理性的,人就不再需要盲目的向上天祭祀膜拜以求“贿赂”上天,而是集中在自己的道德行为上。当“天命”不再是作为“人格神”的主宰力量,人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即自己负责自己的命运。“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乃是西周政治文化向后世儒家思想衍展的基源性母题,“敬德保民”的思想也在早期中国文化价值理性的建立过程中由此奠定。

殷周之际“天命观”的转变,体现了一种“神人离异”的关系。在周人“天明靡常”、“敬德保民”的思想下,“帝”向“天”的转型体现了对“秩序”、“理性”、“规则”的重视。但这种“神人离异”的天命观并未失掉二者的平衡,而是达到了神圣与世俗的共存。中华文明从殷周之际开始便讲求“天人和谐”,既保留神圣性,使价值仍能有超越的权威,又发展世俗性,逐渐理性化。神圣性主要体现在祭祀方面,周朝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在宗族体制下形成一套庄严宏伟的祭祀礼仪体系;世俗性则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和政治实践上,“惟德是辅”、“敬德保民”表明天命是否眷顾取决于施政者是否能行德政,这里崇德与民本的思想也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根源。

二,宗教转型

王国维先生曾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对于这场“殷周巨变”,他从文化与制度的变革角度进行了解释:“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必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 可见殷周巨变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从哲学史的角度看,这主要是一种思想层面、特别是宗教形态层面的变革。以殷周之际“天命观”的转变为视角,可以将殷周之际的巨大变革解读为“由重祭祀轻道德的自然宗教向重人伦轻鬼神的伦理宗教的转型”,更具体的说是“祭祀文化向礼乐文化的转型”。

在荷兰学者提埃利关于宗教进化的分类体系中,宗教进化基本上是从自然宗教发展为伦理宗教的过程。北京大学哲学系陈来教授将这一发展过程看作是“以各种方式通过伦理意识的奋斗摆脱禁忌体系体现的巫术的消极压抑和强制,走向自由的理想的行程”8,周人“配天以德”的做法正是在克服原始的禁忌主义体系。对于殷周之际的宗教转型,陈来教授指出,“在殷商对神鬼的恐惧崇拜,与周人对天的崇拜敬畏之间,有着很大的道德差别。前者仍是自然宗教的体现,后者包含着社会进步与道德秩序的原则。需要指出的是,周人文化的这种特质和发展,虽然与‘伦理宗教’的阶段相当,但周代的礼乐文化并非走的唯一神教的路子,它的独特的礼乐文化与德行追求,开启着通往圣哲宗教的东亚道路——德礼文化。”9

殷周之际天命观的转变,完成了宗教的伦理化过程,为中国古代文明实现“超越的突破”(卡尔·雅思贝尔斯语,Karl Jaspers)奠定了基础。根据卡尔·雅思贝尔斯所建立的著名的轴心时代(Axial Period)理论,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时期内,和公元前800—200年的精神过程中,中国、印度、西方这三大古老文明均实现了从前轴心时代向轴心时代的飞跃。在卡尔·雅思贝尔斯的理论中,这一飞跃体现为“以理性发对神话”,轴心时代意识在对人的理8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M】,三联书店,1996年3月北京第1版同上

性自觉的基础上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局限而转向超越的无限(神性维度),即“普天归一的上帝之超然存在”。“超越的突破”显示出轴心时代文化与前轴心时代文化之间的“对立、断裂、突变”。而中国古代文明在这个突破过程中则要显得极为温和,因此目前许多学者更认为这是一次“人文主义的转向”。陈来教授认为,“在中国的这一过程里,更多的似乎是认识到神与神性的局限性,而更多的趋向此世和‘人间性’,对于它来说,与其说是‘超越的’突破,毋宁说是‘人文’的转向”10。

殷周之际以天命为中心的“宗教的转化”,实现了中国古代精神世界的人文转向。陈荣捷在其编译的《中国哲学原典》导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整个中国哲学史,这个词应该就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从中国历史的黎明期开始就居于思想的主导地位。”正是周公和西周文化的熏陶,正是人文主义所养育的精神气质,才会有孔子出现的可能。“也正惟如此,汉唐一千年间以‘周孔’并称,完全是自然历史过程的真是体现”11。

参考文献:

【1】郭沫若:《青铜时代》【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李波:《从<诗经>看殷代的天命观及其成因》,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第11期

【3】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M】,三联书店,1996年3月北京第1版

【4】高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页445

【5】樊树云:《<诗经>》宗教文化探微,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

10同上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M】,三联书店,1996年3月北京第1版

第三篇:名著导读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名著导读

考试说明:识记课表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常识。考试范围:

《朝花夕拾》、《繁星春水》、《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名人传》、《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格列佛游记》 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1作者:英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主要内容:全书共有四个部分,写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駰国等地的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现实,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3、主要人物形象:

格列佛是一个有质疑精神、聪明机智、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游者 4主要情节及对应寓意:

①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②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③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④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6、艺术特色:①将虚构情节、幻想故事和对现实的揭露巧妙结合

②点面结合,对照写作,四部游记一正一反地排列③绝好的想象,生动的细节

7、阅读感受:①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②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魂所在;③小说的讽刺饮包含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④小说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水浒》:反抗封建保证的英雄传奇

1、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阅读感受:

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 松(行 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 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 冲(豹子头): 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 逵(黑旋风): 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 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 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1、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3、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4、精彩情节点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5、悟空形象: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②出世:仙石化成。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④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

7、猪八戒形象:

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

②性格: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8、艺术特色(成功之处)(阅读感受)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

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相关练习:

1、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赏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宫。或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如三打白骨精

4、选择《西游记》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结合社会生活,说说你喜欢他的原因。

参考示例:我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明辨是非,嫉恶如仇,是正义、智慧、勇敢的化身(人物性格)。今天,能有孙悟空这样的人来执法,社会就会多一些公正(联系社会生活)。

5、《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6、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一、作者

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二、主要内容: 本书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三、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里,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了一个无产阶级战士。

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既是作者的真实写照,这种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也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四、写作特点:

1、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

2、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3、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4、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五、经典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名著背景: 作者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1915年因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名人传》是《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的总称。

2、中心思想: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贝多芬(1770—1827),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德国音乐家。

性格: 桀骜不驯,普通乖僻,不幸孤独,自强不息,伟大的音乐之神,坚忍不拔的巨人形象。

贝多芬的故事主要侧重“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和《末日审判》。他的艺术创作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顶峰,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

性格:慈祥,博爱,善良,孤独,多疑,懦弱,有毅力,身体力行,家庭富有自己却贫穷,屈服于教皇势力。

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托尔斯泰(1928—1910),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复活》。性格:博爱,敏锐,自我完善,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托尔斯泰的故事主要的内容是: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塞白斯多堡纪事,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忧郁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创作的东西描写最详细的一篇。

4、写作特点: 采用了大量的引文,抓住传主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使之成为统领全篇的灵魂,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名人传》中的名人都是世界级的艺术大师。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时代而不衰。作者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

5、阅读感受:

1、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2、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3、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一、思想内容

《骆驼祥子》是以旧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信心。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小说批判了那个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

二、主要人物

祥子------一个曾经是那么要强的洋车车夫,最后却还是没有挣扎出悲惨的命运。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虎妞-----大胆泼辣而有点变态的中年妇女。

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刘四——残忍霸道的车主。

曹先生——旧社会较为正直和进步的小知识分子。

孙侦探——诈骗祥子,直接的两次使祥子的梦想破灭。

三、推荐理由

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①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吃人的社会;

②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

③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④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四、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明确: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3)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五、介绍小说围绕祥子主要讲述了哪些故事?

明确:三起三落

(1)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2)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3)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最后下葬虎妞卖了车。

六、合祥子的相关事例分析其形象性格前后有着怎样的变化?

明确:由人变“兽” ,人生道路上的三部曲:(1)在自食其力的劳动中充满自信与好强;(2)在畸形结合的家庭中痛苦无奈地挣扎;(3)在极度绝望中扭曲了灵魂堕落成走兽。

第四篇: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七年级:

一、《繁星》《春水》

母爱•童真•自然

1、作者:冰心

2、体裁:诗歌(“小诗”)

3、成因: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写成。

4、内容:

(1)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2)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3)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5、艺术特色: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与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语言上,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6、相关练习: ①“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冰心还“为诗人歌德九十年纪念”作了一首诗是《向往》 ②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③、《繁星》、《春水》诗集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这三大主题构筑了冰心思想内核“爱的哲学”。④《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⑤冰心原名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⑥“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福建长乐(籍贯)的冰心(作家)写的《繁星》(篇名)推荐语:《繁星春水》:是冰心将自己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让你宛如重温儿时的梦,和她一起在野外的夜晚躺在草地上数星星。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伊索寓言》 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1、作者:伊索,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善于讲故事。

2、文学价值:《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独特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魅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3、内容提要:内容十分丰富,影射社会现实;批评为富不仁;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要尊重自然规律,讽刺好逸恶劳等。

4、艺术特色:篇幅短小,寓意深刻;采用拟人化手法,形象鲜明。

5、精彩情节:《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和蛇》《赫剌克勒斯和财神》《蚊子和狮子》《鼹鼠》等。《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狼和小羊》、《猫和鸡》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6、流传谚语:“狼来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

推荐语:它是世界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来以其特有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经久不衰。寓言作为人们生活智慧的结晶,目的在于形象地反映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种种现象给人的启示和教训。《伊索寓言》正是这样。它不仅能告诉你很多生活经验和智慧,还有很多的人生道理。

三、《童年》

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苏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表现了俄罗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4、人物形象:

(1)阿廖沙

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2)外祖母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3)外祖父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5、文学价值:小说的基调是严肃,低沉的。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6、经典名句:①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个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寂静中展开的斗争。②当全世界都在哭泣的时候是不应该嬉戏的,为了一个人的诞生而举行庆祝是缺乏知觉的人的行为。应当保留你的欢乐,在一个充分生活了的人死去的时候发泄。③生命还须前进。动,便是生。

推荐语:《童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段。苦难和奋斗是很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题。这部自传体小说在整体基调上显得严肃、低沉。同时,小说又是以一个小孩眼光来描述,读来并不觉得压抑,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中感受到人们战胜命运的巨大力量

四、《昆虫记》

1、作者:法布尔(法国)

2、异译名:《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3、卷数:十卷

4、内容:介绍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使人们了解昆虫的真实生活情景。

5、艺术价值:《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昆虫在作者的笔下,都赋予了人的性格。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推荐语:《昆虫记》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做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以人性观照虫性,书中描写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让我们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八年级:

五、《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1、作者:鲁迅,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2、书名含义: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文章。

3、体裁:散文

4、内容简介:这本回忆性的散文集收集十篇文章,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都是回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文字中透视出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5、精彩:《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五猖会》《二 十四孝图》

6、练习: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请简介一下其中的一篇(课内学过的除外)的主要内容: 示例:《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推荐语: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充满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它不是为少年儿童而写,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它就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六、《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1、作者: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

2、体裁:长篇小说

3、故事梗概:祥子来自农村,如同骆驼一样健壮,坚忍。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拉洋车,原本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但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最终以惨败告终。祥子的最大愿望是有一辆自己的人力车,但第一次被大兵抢走,第二次被孙侦探骗走,第三次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葬虎妞。

4、人物性格:

祥子:起初老实、坚忍、吃苦耐劳,后来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刘四:残忍霸道

虎妞:大胆泼辣、有些变态

5、主题:小说无情地批判了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6、艺术特色:运用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小说洋溢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7、精彩名句:①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②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准备反抗。精彩情节:①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②祥子进城准备拉车为生那一部分对祥子的描写。推荐语:我推荐《骆驼祥子》,它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年代,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文中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1、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作家。代表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卷。他在同外国占领军,白党匪徒的战斗负伤,后来身带弹伤、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充分体现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一代新人的高尚品质。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大熔炉里,保尔经受住考验,即使在双目失明下,仍然不向命运屈服,毅然拿起笔,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最终践行了自己为理想而献身的诺言。

4、艺术特色: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 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5、名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6、精彩情节:①在疾病缠身丧失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相自杀最终战胜自我。②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

推荐语:我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曲英雄的赞歌,一部不朽的名著,朴实的语言展示不平凡的心灵,精采的情节揭示不寻常的历程。英雄的形象是闪在它里面的明珠,读者的称誉是戴在它头上的桂冠,人心的鼓舞赋与它永存的价值

八、《海底两万里》

1、作者:凡尔纳(法国),法国著名科幻和冒险小说家。被称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体裁:科学幻想小说

3、内容:《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科幻小说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第三部是《神秘岛》),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发现一艘诺第留斯号的潜艇,并且带着仆人康塞尔和一个捕鲸手,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这艘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尼摩是一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利用海洋来提供能源,后被阿龙纳斯发现。

4、主题思想:《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5、艺术特色:(1)构思巧妙,情节惊险。(2)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

推荐语:《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反抗压迫的战士的形象,体现了他们具有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九、《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作者:罗曼·罗兰

2、体裁:传记

3、内容:叙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4、价值:自古以来,传记几乎都是记载名人的丰功伟绩,而《名人传》却使我们看到了三位名人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痛苦、挣扎和矛盾。它告诉我们人生是艰苦的,生活是充满了贫困、忧虑、孤独和辛劳,人们却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名人传》就是要把伟大的心灵献给苦难的人们,使他们得到安慰和鼓舞。

5、主题:三位伟人的经历和成就验证了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

6、资料链接: ⑴贝多芬,德国音乐家,著名作品有:《英雄交响乐》、《命运交 响乐》、《欢乐颂》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原型即是贝多芬。⑵米开朗琪罗,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著名作品有:《大卫》、《创世纪》等。⑶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著名作品有:《复活》、《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等。

推荐语: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基罗的“愈受苦愈使我欢喜”,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正是他们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九年级:

十、《水浒》(又称《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体裁:长篇章回体小说

3、之最: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以宋江起义为题材。

4、主题: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5、内容: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描写了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

6、思想意义: ⑴《水浒》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理想,不论富豪将吏还是贫贱子,“都一般儿哥弟相称,不分贵贱高低。⑵《水浒》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真理。

7、人物性格举例: ⑴鲁智深和李逵性格对比

相同点: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暴躁。

不同点: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⑵林冲和武松形象对比

相同点:武艺高强,有勇有谋。

不同点:林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但受高俅陷害,不得不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的典型。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是个下层侠义之士。

*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智赚玉麒麟。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委曲求全,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李逵打虎。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又叫呼保义、黑三郎。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8、精彩情节:

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将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等。宋江三打祝家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吴用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

9、艺术特色: ⑴结构上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后,写他们归顺朝庭,走向失败。⑵语言上用的是古白话,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塑造人 物形象惟妙惟肖,绘声绘色。

10、资料链接: ⑴塑造人物形象一百零八将 ⑵全书一百二十回

⑶对联:“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相貌语言,南北东西各有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⑷电视剧:电视连续剧《水浒》的主题歌《好汉歌》由刘欢演唱。

⑸国外译本: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用英文翻译《水浒》时就定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⑹人物绰号举例:

江——及时雨

逵——黑旋风

松——行者

卢俊义——玉麒麟

冲——豹子头

鲁智深——花和尚

扈三娘——一丈青

用——智多星

杨志——青面兽

入云龙-公孙胜

神行太保-戴宗 九纹龙-史 进

浪里白条-张顺

母大虫-顾大嫂

菜园子-张 青 推荐语:《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已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挚天立地的人物英雄形象,以及史诗般的笔触征服了读者。

十一、《傅雷家书》

1、作者: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批评家

2、作品内容: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批评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3、名句: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推荐语:《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十二、培根随笔

1、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被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等。

2、内容简介:培根的散文随笔共有五十八篇,内容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其中多数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比较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

3、精彩篇目点击:《谈美》、《谈读书》、《论拖延》等。

4、培根语录:知识就是力量。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推荐语:《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

十三、《格列佛游记》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1、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英)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讲述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马国)等地的经历。

4、精彩情节点击: ⑴小人国:万物仅有正常尺度的1/12;人高不过15厘米;格列佛在那里有如一座大山;他吃一顿饭要吃好几车食物。⑵大人国,居民身高18米;麦子有十多米高;格列佛成了小小的“宠物”。

5、思想内涵: ⑴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与“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⑵讲述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英法之战的连年征战。⑶在大人国,格列佛曾向国王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现状,却引来质问。

⑷描述飞岛国等五岛,表达对现代科技的怀疑,严词痛斥殖民统治。⑸在慧骃国,展示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它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无情嘲弄着“人类”社会。

6、主题:小说包含了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是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推荐语:《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十四、《简·爱》

1、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英),19世纪的英国女作家。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简爱是孤女,身份低微,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家园当家庭教师。她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不料举行婚礼时节外生枝,使她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磨难和考验。

主题思想: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4人物形象:

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她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常常在宣泄感情后严厉自省,不断调整思想,校正人生航向,使自己日渐成熟起来。

5、精彩章节:①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自己对罗切斯特的爱情。②简”爱在婚事受阻后毅然离开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

6、艺术特色: ⑴自传体的叙事语气,使小说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⑵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⑶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⑷巧妙设计的悬念。

7、经典语句:你以为我会无足轻重的留在这里吗?你以为我是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吗?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以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准则和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同你的心灵讲话。

推荐语:《简·爱》是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毋庸置疑的名著。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一个有尊严和寻求平等的简·爱,这个看似柔弱而内心极具刚强韧性的女子也因为这部作品而成为无数女性心中的典范。

课本内涉及名著

十五、《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1、作者:吴承恩(明)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3、精彩情节点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4、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5、孙悟空形象: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②出世:仙石化成。③本领:手持一根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④性格:桀骜不驯、忠心耿耿、聪明幽默、爱憎分明、勇敢机智。

6、猪八戒形象: ①身世:原是仙界天蓬元帅,因醉调嫦娥,被贬下凡,投错了胎,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脸的模样。②性格: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7、艺术特色: 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8、资料链接:《西游记》的影视剧版本较多,其中以杨洁导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最为成功。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风靡全国。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形象深深地扎根于观众心中。

推荐语:《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讲述唐朝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

十六、《三国演义》

1、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2、体裁: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3、内容《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诸侯之间纷争的战事,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建立、兴衰的历史。

4、精彩情节: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品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火烧赤壁、蒋干中计、刘备相亲、三气周瑜、割须弃袍、单刀赴会、败走麦城、七擒孟获、斩马谡等。

5、人物形象举例: ⑴诸葛亮:他足智多谋,爱民惜才,谦虚谨慎,为后人所景仰。但过分夸大,使之成为半仙半人的超人形象。故事情节: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等。⑵关羽:他是一位能敌万人的虎将,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勇猛有余,智谋不足。故事情节: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私放曹操温酒斩华雄、大意失荆州 ⑶曹操:性格特点:奸诈,智慧,残忍,爱才,多疑。故事:挟天子令诸侯,煮酒论英雄,白门楼斩吕布,官度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封魏王,杀华佗。许劭评论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⑷刘备:一个仁慈善良,怀抱大志的人。他知人善任,尊重别人,礼贤下士,是明君的象征。后期刚愎自负。一代奸雄。

故事:白帝城托孤、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桃园结义 ⑸张飞:勇猛粗暴,大义,对刘备忠心耿耿,嫉恶如仇,粗中有细。故事:义释严颜,长坂坡,桃园结义、酒醉失徐州

6、艺术特色: ⑴史料处理非常恰当,“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使得小说虚实结 合。⑵人物形象鲜明。⑶语言别具一格,全书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推荐语:《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之小说。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而当中的战争的描写,手法多样,读者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

十七、《红楼梦》

1、作者:曹雪芹,清代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2、思想内容:《红楼梦》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3、红楼梦曲:《终身误》 薛宝钗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 林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4、人物性格:林黛玉: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才情出类拔萃。薛宝钗:怡情大方,乐观宽厚、才华横溢。

5、精彩章节: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呆香菱情解石榴裙,„„,„„,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推荐语:《红楼梦》是清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并不只是一部爱情小说,它更是一部对君主专制社会末期四大家族的兴衰史的概述,这已经逾越了爱情小说的范围。《红楼梦》起于爱情而终于爱情,但不止于爱情,这样才能衬出情的深度与厚度在如此精妙的布局和秩序下,这等空间、这群人物中,看似庞杂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事无巨细,分明清晰地娓娓道来。

十八、《鲁滨孙漂流记》

1、作者:笛福(英国)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由于遭遇沉船,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顽强地与各种困难斗争。后来,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了可怕的食人族,勇敢的鲁滨孙从食人族手里解救了一个土著人,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星期五”。从此,鲁滨孙和星期五在岛上相依为命地生活着,直到二十八年后,被路过的一艘商船搭救,才返回了故乡英国。

4、人物性格:鲁滨孙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5、人物的社会意义: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韧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在西方,“鲁滨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6、艺术特色:小说有着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显得亲切、真实,情节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推荐语: 这是一部流传很广大,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主人公鲁滨逊十分乐观,充满了斗志,体现了自我奋斗的精神,他的创造性劳动及成果也体现了人类智慧 的无穷魅力。如果一个人遭遇困境,而无人解救就必须学会乐观地去改变现状,而这需要像鲁滨逊那样有惊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我们阅读完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所能体会到的。

十九、《儒林外史》

1、作者概况:吴敬梓,清代小说家,自称秦淮寓客,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厌恶科举,不慕荣利。

2、文体:长篇讽刺小说

3、主要内容: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主题思想: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毒害,讽刺因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气。

4、人物性格共性: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

5、精彩章节:范进中举、吝啬鬼严监生临死。

6、艺术特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全书用白话文写成。语言准确、幽默、洗练,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艺术上有较大的成就。推荐语:《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清朝小说家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腐败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

第五篇:名著导读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各行业文化、宣传方面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做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想和邓小平理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具有勤奋、求实的工作作风,有为祖国社会主义现化建设而奋斗的志向、责任感与献身精神。

课程设置: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汉语史、文化概论、比较文学、民间文学、美学。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教学、科研、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报纸、部队(武警、边防、消防、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银行、旅游管理、公司、海关、社会团体等。

专业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1)理论专著: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中国文学史》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 郭预衡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分体文学史》 李修生、赵义山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散文发展史》 张梦新主编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 陈兰村主编 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诗史》 陆侃如、冯沅君著 人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中国诗史》 [日]吉川幸次郎著,章培恒等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诗话史》 蔡镇楚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杨义著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美]夏志清著,胡益民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小说史学史长编》 胡从经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郭汉城著 中国戏曲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 郭英德等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中国评点文学史》 孙琴安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 陈文忠著 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 尚永亮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中古文学史论著》 王瑶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傅璇琮主编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明代小说史》 陈大康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诗学体系论》 陈良运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古代接受诗学》 邓新华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叙事学》 杨义著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陈平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的神话世界》 王孝廉著(台湾)作家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神话论文选萃》(上下)马昌仪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神话哲学》 叶舒宪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先秦叙事研究》 傅延修著 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周易与中国文学》 陈良运著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诗经的文化阐释》 叶舒宪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著 中华书局1966年版 *《魏晋玄学新论》 徐斌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 刘跃进著 三联书店1996年版 *《唐诗学引论》 陈伯海著 东方出版中心1996年版 *《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霍松林、傅绍良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大历诗人研究》 蒋寅著 中华书局1995年版 *《唐宋词通话》 吴熊和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宋代词学的审美理想》 张惠民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迦陵论词丛稿》 叶嘉莹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迦陵论诗丛稿》 叶嘉莹著 中华书局1984年版 *《北宋文人与党争》 沈松勤著 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话本小说概论》 胡士莹著 中华书局1982年版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美]甫安迪著 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 张锦池著 华艺出版社1993年版 *《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 廖可斌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红楼梦哲学精神》 梅新林著 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 马积高著 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乐黛云、陈珏选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夏康达、王晓平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2)名著选读:

*《山海经校注》 袁琦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诗经今译今注》 杨任之译注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屈原赋译注》 袁梅注 齐鲁书社1983年版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60年版 *《庄子集释》 郭庆藩辑 中国书店1988年版

*《先秦散文选》 罗根泽选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史记》(校点本)司马迁著 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史记选》 王伯祥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陶渊明集译注》 魏正早译注 天津出版社1994年版 *《谢灵运诗选》 叶笑雪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1962年版 *《搜神记》(晋)干宝著 中华书局1981年版

*《世说新语笺疏》(南朝宋)刘义庆著、余嘉锡笺注 中华书局1983年版 *《唐诗鉴赏辞典》 程千帆等撰写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唐宋诗举要》 高步瀛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 *《王维诗选》 陈贻焮注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杜甫诗选注》 萧涤非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李白选集》 郁贤皎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白居易选集》 王汝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出版 *《宋诗鉴赏词典》 缪钺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宋词选》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

*《宋文选》 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宋话本选》 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欧阳修选集》 陈新、杜维沫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苏轼选集》 王水照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苏东坡传》 林语堂著 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 *《李清照集校注》 王仲闻(署名王学新)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陆游选集》 朱东润选注 中华书局1962年版

*《稼轩词编年笺注》 邓广铭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金元明清词精选》 严迪昌选评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元曲选》(明)臧晋叔编 中华书局1985年版 *《关汉卿戏曲集》 吴晓铃等编 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 *《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版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 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

*《容与堂本水浒传》(明)施耐庵著、凌赓校点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著、戴鸿森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著、章培恒整理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封神演义》(明)许仲琳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明诗选》 袁行霈选注 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石头记》(清)曹雪芹著、红楼梦研究所编定 中华书局1987年版 *《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聊斋志异选》(清)蒲松龄著、张友鹤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水浒后传》(清)陈忱著 宝文堂书店1983年版

*《镜花缘》(清)李汝珍著、张友鹤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清诗选》 福建师大中文系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清名家词》 陈乃乾辑 上海书店1982年版

*《方苞、刘大櫆、姚鼐散文选》 陈耀东注译 香港三联书店1990年版 *《袁枚诗选》 周舸岷选注 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近代散文选注》 靳代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近代诗选》 靳代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著、张友鹤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趼人著、张友鹤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老残游记》(清)刘鄂著、戴鸿森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孽海花》(清)曾朴著 中华书局1960年版 *《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1)理论专著: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卷本)唐弢、严家炎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吴福辉、温儒敏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王嘉良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 马良春、张大明主编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 温儒敏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本)杨义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孙玉石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 田本相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版

*《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 陈晓明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 林建法等编 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 朱寨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 洪子诚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四卷本)王晓明主编 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2)名著选读:

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鲁迅;《倪焕之》叶圣陶;《沉沦》、《迟桂花》郁达夫;《子夜》、《蚀》、《林家铺子》茅盾;《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舍;《激流三部曲》、《寒夜》、《憩园》巴金;《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丁玲;《西柳集》吴组缃;《边城》、《八骏图》沈从文;《竹林的故事》废名;《一本褪色的相册》萧乾;《新感觉派小说选》施蛰存等;《包氏父子》、《华威先生》张天翼;《淘金记》、《代理县长》沙汀;《南行记》艾芜;《财主底儿女们》、《饥饿的郭素娥》、《洼地上的“战役”》路翎;《围城》钱钟书;《传奇》张爱玲;《北极风情面》无名氏;《啼笑姻缘》张恨水;《虾球传》黄谷柳;《李有才板话》赵树理;《白洋淀纪事》孙犁;《暴风骤雨》周立波;《李双双小传》李准;《保卫延安》杜鹏程;《蝴蝶》、《布礼》王蒙;《林海雪原》曲波;《红旗谱》梁斌;《红日》吴强;《红岩》罗广斌 杨益言;《李自成》姚雪垠;《班主任》刘心武;《大墙下的红玉兰》丛维熙;《高女人与她的矮丈夫》冯骥才;《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灵与肉》、《绿化树》张贤亮;《将军吟》莫应丰;《人到中年》谌容;《本次列车终点》、《小鲍庄》、《长恨歌》王安忆;《芙蓉镇》古华;《小巷人物志》陆文夫;《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李存葆;《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受戒》汪曾祺;《你别无选择》刘索拉;《西藏,隐秘的岁月》扎西达娃;《拉萨河女神》马原;《我是你爸爸》王朔;《十八岁出远门》、《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狗日的粮食》刘恒;《一地鸡毛》刘震云;《障碍》韩冬;《与往事干杯》陈染;《马桥词典》韩少功;《九月寓言》张炜

诗歌:《尝试集》胡适;《女神》郭沫若;《红烛》、《死水》闻一多;《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徐志摩;《微雨》李金发;《烙印》、《罪恶的黑手》臧克家;《孩儿塔》、《血字》殷夫;《望舒草》、《我的记忆》戴望舒;《给战斗者》田间;《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礁石》、《双尖山》、《归来的哥》艾青;《七月诗选》胡风等;《九叶集》穆旦;《马凡陀的山歌》袁水拍;《王贵与李香香》李季;《吐鲁番情歌》闻捷;《回延安》、《雷锋之歌》贺敬之;《周总理,你在哪里?》柯岩;《小草在歌唱》雷抒雁;《回答》北岛;《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中国》、《我们钥匙丢了》梁小斌;《情侣》廖亦武; 散文:《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周作人;《剪拂集》、《语堂随笔》林语堂;《踪迹》、《背影》朱自清;《饿乡纪程》、《乱弹及其它》瞿秋白;《缘缘堂随笔》丰子恺;《画梦录》何其芳;《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雅舍小品》梁实秋;《有关大雁塔》韩东;《燕山夜话》马南;《社稷坛抒情》秦牧;《荔枝蜜》杨朔;《榆下说书》黄裳;《文化苦旅》余秋雨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曹禺;《上海屋檐下》、《芳草天涯》夏衍;《获虎之夜》田汉;《一只马蜂》丁西林;《升官图》陈白尘;《白毛女》贺敬之等;《茶馆》老舍;《蔡文姬》郭沫若;《关汉卿》田汉;《于无声处》宗福先;《丹心谱》苏叔阳;《陈毅市长》沙叶新;《小井胡同》李龙云;《狗儿爷涅磐》刘锦云;《屋外有热流》贾鸿源、马中骏、瞿新华;《魔方》陶骏、陈亮;《桑树坪记事》朱晓平

文艺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著、齐丕坤译 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西方美学史》(上下卷)朱光潜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后收入《朱光潜美学文集》第4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文艺心理学》朱光潜著 开明书店1936年正式出版(后收入《朱光潜美学文集》第1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中下)王运熙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 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新1版(后收进李泽厚各种文集,较流行的读本如由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出版的《李泽厚十年集》第一卷,与《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合刊,俗称“美学三书”)

*《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 三联书店1984年版

*《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美]塞尔登著、刘象愚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谈艺录》钱钟书著 中华书局1984年版

*《小说修辞学》[美]布斯著、华明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美]杰姆逊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外国文学:(1)理论:

*《欧洲文学史》杨周翰、吴达元等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外国文学史》朱维之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宋寅展、苏成全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外国文学作品选》周煦良主编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 *《诺贝尔文学奖文库》宋兆霖主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 *《欧洲文论简史》伍蠡甫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法]让·伊夫、塔迪埃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2)名著:

《伊利亚特》、《奥德赛》荷马、《神曲·地狱篇》但丁、《堂·吉诃德》塞万提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伪君子》《悭吝人》莫里哀、《浮士德》歌德、《唐璜》拜伦、《忏悔录》卢梭、《失乐园》弥尔顿、《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雨果、《红与黑》斯汤达、《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巴尔扎克、《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抒情诗选》普希金、《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托尔斯泰、《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上下)契诃夫、《母亲》高尔基、《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尤利西斯》乔伊斯、《老人与海》海明威、《变形记》卡夫卡、《癌症楼》《古拉格群岛》索尔仁尼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 古代汉语:

*《广韵》(宋)陈彭年等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尔雅》(汉)佚名、《马氏文通》(清)马建忠著、《古代汉语》(1—4)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1999年版、《汉语音韵》王力著 中华书局1980年版、《训诂简论》陆宗达著 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研究室编 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中古汉语研究》王云路、方一新编 商务印务馆2001年版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现代汉语》(本科)邢福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著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中国文学史》唐兰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现代汉字学》高家莺等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胡裕树、张斌著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理论语法研究与比较》张先亮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现代汉语语法》朱德熙著 商务印书馆

*《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范晓著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二十世纪的汉语修辞学》袁晖著 书海出版社2000年版 *《汉语修辞学史纲》易浦等著 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语言学:

*《语言论》[美]萨丕尔著 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语言论》高名凯著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语言学概要》刘伶等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国外语言学概述》赵世开主编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现代语言学教程》[美]霍凯特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普通语言学概论》[英]罗·亨·罗宾斯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 语文出版社1989年版 *《语言问题》赵元任著 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 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下载国学名著导读——论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名著导读——论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著导读

    《巴黎圣母院》高频考题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和政论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

    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1、作者:高尔基(苏联),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体裁:长篇小说。 3、内容:小说讲述阿廖沙(作者乳名......

    名著导读

    四.《名人传》相关练习1、《名人传》的作者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 2、《名人传》叙述了( )国音乐家( )、( )国画家和雕塑家( )、( )国作家( )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

    名著导读

    课题: 名著导读 学习目标: 了解《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 了解《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的内涵和寓意 学习指导: 重点知识识记 一.《繁星·春水......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提纲 一、《爱的教育》 1、原名:《心》 2、作者:德•亚米契斯(意大利) 3、体裁:日记体小说 4、内容: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全书100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恩利......

    名著导读

    《繁星》《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这两作品 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

    名著导读

    [编辑本段]名著选录中国 000..四书指的是正统儒家十三经,即《周易》、《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

    名著导读

    名 著 导 读 板块一:中国名著 第一部:《繁星》《春水》——母爱·童真·自然 (见七上名著导读第179—183页,和七上第125页《荷叶 母亲》)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