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妇科院感管理核心制度
妇产科院感管理核心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规定,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科室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本科室感染监控网,以住院病人和科内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实施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三、本科室成员定期做微生物学监测。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科室内感染漏报率调查,如实登记上报院内感染病例,使漏报率≤10%。
五、分析评价科内感染病例报告资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科内感染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密切合作,了解我科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并且不定期检查督促实行。
七、加强科室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协调全科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加强感染的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
九、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管理,预防医务人员的感染,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十、出现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控制。
第二篇: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
三号手术室院感核心制度目录 1.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2.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3.手卫生制度
4.参观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 5.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6.手术室消毒与隔离制度 7.手术室培训制度 8.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9.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10.特殊感染手术消毒隔离制度 11.手术室日常清洁管理制度 12.手术室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制度 13.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14.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5.一次性无菌物品及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16.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7.手术室风险监测管理计划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为加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手术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相关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师,应当具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及环境卫生学管理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及人员岗位职责。
三、手术室的建筑布局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洁净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
四、手术室严格限制非手术人员的进入,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五、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做好职业安全防护。
六、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无菌手套。
七、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八、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进入手术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
九、根据手术类别合理安排相应固定的手术间,接台手术应符合先洁后污的原则。为传染病患者或者其他需要隔离的患者实施手术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手术医师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安排在专用手术间实施手术,张贴相应隔离标识;专人传递急需物品。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和手术后物品、环境的终末消毒以及医疗废物的规范处置。
十、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日清洁消毒≥2 次(地面、台面、仪器设备的表面等),手术床单位等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连台手术之间和当天手术全部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每日擦拭一次,高度2-2.5米,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不得一把拖把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十一.层流手术室每台手术前30分钟净化空气,手术过程中应持续运转,并保持门窗关闭,尽量减少人员出入;定期清洁、消毒排风口过滤网,确保空气消毒质量。
十二、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及时密封转运。
十三、手术室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等。
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制度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物生物侵入人体或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手术中的无菌操作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一)明确无菌概念、建立无菌区域
手术者腰部以上肩部以下以及治疗台面以上为无菌区,戴无菌手套的双手不得扶持无菌台边缘以下,如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立即予以更换并重新灭菌。
(二)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要求
1.无菌区内所用物品必须是灭菌的,若无菌包有破损、潮湿、可能污染时均视为有菌,不得使用。2.无菌物品坠落后,不可捡回使用。
3.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使用,也不能放回无菌容器内,必须重新灭菌后再使用。
4.无菌包打开后未被污染,超过24小时不可使用。
(三)术中执行无菌技术
1.术中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2.手术人员更换位置时,如两人邻近,一人双手放于胸前,与交换者采用背靠背形式交换;如非邻近,则由双方先面向手术台退出,然后交换。
3.术中传递器械应从手术人员的胸前传递,不可从术者身后或头部传递,必要时可从术者上臂下传递,但不得低于手术台的边缘。4.接触过肿瘤及空腔脏器内部的污染器械放于固定容器内,与其他器械区分。
5.保持无菌巾干燥,一旦浸湿立即更换或加层。6.术者手套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7.术中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减少人员走动,参观者距离手术人员30㎝以上。
手卫生制度
1、配置洗手池,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水龙头数量应不少于手术间数量,洗手池应每天清洁与消毒。
2、配备洗手液。
3、配备清洁指甲用品,用后放在指定的容器中,清洁指甲用品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4、手消毒剂采用一次性包装、非手触式出液器、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配备干手物品,医用擦手纸应灭菌后使用,每次更换擦手纸前应对容器进行清洁消毒
6、配备计时装置。全体医务人员应遵循洗手与卫生手消毒的原则,严格掌握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征及方法。
8、手术室手术人员应遵循外科手消毒原则,严格掌握外科手消毒方法及注意事项。
9、每月对手术室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
10、科室每年开展一次手卫生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应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障洗手和手消毒的效果。
11、每周调查手卫生依从性,每月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监督。参观与外来人员管理制度
1.参观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手续齐全,经护士长批准后方可进入。参观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衣裤,按照要求着装。
2.每个手术间参观人员不得超过3人。
3.参观人员只能在指定手术间内参观,不得到其他手术间参观。4.参观人员进入手术间后,迅速到指定的位置,尽量减少走动。5.参观人员需听从手术间护士的管理。
6.参观完毕按程序更鞋、更衣,并将口罩、鞋帽等放于指定位置,参观衣交于护士站。
7.病人亲属一律不得入内参观,凡院外参观者需经院医务科批准,麻醉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方可参观。
8.手术室实习的医师、护士需提前进入手术室由专人介绍环境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参观及参加手术。
9.参观者请勿将贵重物品带入手术室,进入手术间关闭手机。
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一般防护措施
注意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的的睡眠时间。注意避免紧张情绪,术前一日可访视病人,做好准备工作。二、利器损伤防护
尽可能使用具有防护功能的刀片;进行防利器损伤的岗前培训;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恰当处理用后的各种利器等。
三、预防颈椎病和腰背痛防护
(1)合理用力,洗手护士的踏脚凳高度适当,以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强直姿势。
(2)平时加强腰背肌及颈部运动,均有助于预防颈椎病及腰背损伤。(3)在手术过程中,因配合手术长时间低头操作,在操作不太紧张的情况下,适当地做一些颈部摇摆动作并变换一下姿势,使颈部肌肉得到放松,从而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4)器械护士在手术台拿取和传递器械时,尽量做到身体与颈部同时转动,以减少颈部转动的幅度和次数。
(5)手术结束或下班后,进行15~20 min的颈、肩、背部的活动,以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或渗出。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韧性及抗疲劳能力。四、噪声预防
(1)认识噪声的危害,手术室平均噪声是60~65 dB,经常接近90 dB,这是国内允许的最高水平。噪声主要有以下来源,一是麻醉呼吸机,约65 dB,它贯穿手术的始终;二是吸引器,约73 dB;三是电凝,约65 dB;四是工作人员对话,约60 dB;五是电话铃声,约60~70 dB;其他还有空调声、麻醉报警、应用手术器械、患者的呻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
(2)隔音设计:对于新建手术室,在声学设计方面对手术间、墙壁门采用隔音设备,洗手间和无菌间设隔音装置,建立闭路电视、可视电话,减少参观人员。对现用手术室,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用最经济的方法将环境中噪声控制在允许的标准。
(3)加强不定期检修;对科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普查、检修,淘汰部分陈旧设备,以消除异常噪声。每周定期对器械台、麻醉机、推车等的活动部件上润滑剂,同时尽量减少其推、拉的次数。(4)手术室内保持安静。
五、麻醉废气的管理
(1)降低麻醉废气污染(2)增加麻醉废气排污设备(3)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
(4)使用电刀时及时吸尽烟雾,合理安排人员。
七、放射防护 操作熟练,减少曝光时间,能减少放射损伤。因为短时间内暴露于X线下对身体的不良影响非常小;不违反原则下,透视时远离球管;穿防护衣如铅衣;参加手术的护士定期轮换。
八、预防接种 医护人员应预防接种,以防止感染传染性疾病。
九、加强普及性预防 接触和清洗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时戴手套、口罩、帽、眼罩及穿防护衣,操作前后严格洗手等。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区分限制区 半限制区 非限制区,不同区域的物品必须分别放置,不得混放。手术室入口及手术电梯入口处应设缓冲区,防止污染物逆行进入手术室。
2、所有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范着装入手术室。
3、参与手术的成员,必须严格进行外科手消毒。
4、患有上呼吸道感染 皮肤化脓性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医院工作人员应限制进入手术室工作或参观。
5、严格按照外科学要求,进行手术区域皮肤消毒和铺无菌手术巾。
6、按照手术室层流洁净度和伤口愈合等级,合理安排手术间和手术顺序。
7、手术间门尽量呈关闭状态,保证手术间环境安全。手术间内人员应减少走动,避免大声说话、交谈、打喷嚏等。参观人员严格遵循《手术室参观制度》。
8、药物现配现用,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24h;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碘酒、酒精皮肤消毒剂(小瓶装60ml)有效期7d,大瓶装(500ml)有效期1月;对于性能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
9、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防止医疗废弃物外流。
10、手术室内环境保持整洁、无尘、无污染。每日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手术室内地面、墙体表面、仪器设施表面的湿式清洁与消毒。未经清洁和消毒的手术房间不得使用。
11、连台手术手术间空气净化时间,从手术间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计时,净化30分钟。
手术室实习生培训
一.实习目标:希望通过三个月的实习,熟悉手术室的环境、布局,严格区分三区,了解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巡回、器械护士职责,掌握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用途,传递方法,以及无菌台的铺置,了解各种手术前的准备、手术中的配合、手术后的病人护送及手术后环境处置,了解各种麻醉的配合及相关知识,强调“三查七对”制度,及无菌原则,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二..实习方法
在带教老师的带教下参加手术配合,包括担任巡回、洗手护士工作。三..实习安排 第一个月:
第1、2周:熟悉手术室分区与布局,手术室平面卫生清洁,手术室参观制度,正确的外科洗手法,观看手术,掌握手术衣的穿法、戴无菌手套法、装卸手术刀片、穿针、带线等无菌技术。并安排老师作示范操作,一对一带教。
第3、4周:了解巡回,器械护士工作职责,掌握无菌物品存放原则,手术前常规准备工作,手术后器械处理,手术物品归置工作,接送病人。熟知常见手术器械,一对一带教。第二个月:
第1、2周: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技术,感染手术处理原则,掌握手术床使用,手术无影灯使用,消毒隔离知识,医疗垃圾分类,跟巡回、器械配合小手术。第3、4周:掌握患者手术体位安置,手术室查对制度,常用物理、化学消毒方法,消毒剂使用,跟巡回、器械配合手术。第三个月:
第1、2周:掌握骨科手术器械名称、使用,骨科手术前准备工作,掌握电钻、空气止血仪,电刀的使用,跟巡回、器械配合手术。第3、4周:掌握巡回、器械护士工作职责,器械台的准备与管理相关的麻醉配合准备,在巡回老师带教下,配合常见四肢,内镜手术并参加出科考试审核,跟器械、巡回参加手术配合工作。四..操作考核:
外科洗手法、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 理论知识考核:
无菌操作原则、巡回、器械护士职责、手术室相关知识 集体评议:平时成绩、出科评语
保洁员工作培训
手术室的清洁工作是手术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洁员由保洁公司按照规定进行培训,并在手术室人员指导、监督下工作。
一、培训目标
1、熟悉手术室环境。
2、熟悉各区职责,工作程序。
3、熟悉各区域、物品保洁的方法。
二、工作要求
1.熟悉手术室环境,掌握划分的各个区域。
2.遵守各自的岗位职责和作息制度,服从护士长工作安排
3、上班前更换衣、帽、鞋。
4、卫生间、生活区、无菌区的保洁工具分开使用,专物专用,并有标示。
5、打扫卫生应避开做手术时间,或是工作人员洗澡,更衣时间。
手术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制度
1.新仪器使用前必须进行操作培训,公司技术人员负责培训仪器的性能特点、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新仪器设备必须张贴或悬挂明确的操作流程和应急电话。3.50万元以上医疗仪器设备均建立使用登记本,由使用人员记录运转的情况。
4.仪器使用管理做到“四定四防”。“四定”指定人管理、定点存放、定期检查和定期维护:“四防”指防尘、防潮、防蚀、防盗。5.仪器日常使用由专科护士负责管理。使用后处于备用状态。6.医疗仪器原则上不外借,如需借出需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办理相关手续,凭借条借出与收回。7.不定期开展仪器设备使用培训
手术室外来手术器械使用管理制度
1.手术室严格控制临床使用厂家手术器械,确需使用时,使用前厂家应对手术医生、手术室护士进行专业培训,以掌握器械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2.手术前一日,厂家人员须将手术中使用的耗材验货单送至手术室,验货单必须有设备科专人签字审核。
3.手术室护士核对验货单上的各项信息,正确无误后在手术程序单上注明。
4.外来器械必须由供应室灭菌后,携带生物监测结果送至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对照送货单进行清点无误后签字。
5.手术护士再次将外来器械的各项信息与手术病人核对,正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6.厂家跟台人员必须拿有医务科签署的跟台单后方能进入手术室,手术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手术结束后,外来器械必须送供应室处理。
特殊感染手术消毒隔离制度
1.特殊感染患者手术(指朊毒体、气性坏疽及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内施行,禁止参观。无感染手术间或负压手术间时,安排在当日手术的最后一台,停止运行净化空调。
2.护理人员分为室内组和室外组,室内组负责手术配合,不得随意离开手术间,如有特殊情况,必须离开手术间时,将隔离物品放置在手术间内;室外组负责手术物品供应。术前将手术间内不需要物品、设备移至室外。
3.手术后器械等复用物品用后保湿状态放置整理箱,做好特殊感染标记,密闭运送供应室处置。
4.术中所用的一次性敷料、物品等装入专用塑料袋内焚烧处理。5.污桶用含有效氯10000mg/l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吸引袋装入专用塑料袋内焚烧处理。
6.地面、墙壁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喷洒,作用时间20分钟。7.参加手术人员离开手术间前脱去污染衣服,沐浴后离开。
手术室日常清洁管理制度
1每日晨术前1小时工人开启层流机组,湿式清扫手术间及各辅助间台面,地面。
2接台手术时应将上台手术所用物品清除,彻底清洁手术间地面,手术间地面无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或组织污染时,应将污染物清除,以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机组净化30分钟后,在进行下一台手术。
3每日手术结束后,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清洁手术间地面,台面,手术床,无影灯,呼吸机、监护仪等仪器表面用75%乙醇擦拭,层流机组净化30分钟。
4手术间每周大扫除一次,包括门,无影灯,手术床,天花板,墙壁,每周对室内回风口,排风口过滤网清洗消毒,每周对空气止血带,血压袖带清洁消毒,有血迹污染立即清洗消毒。
5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应专区专用,用后专池清洗,消毒,晾干。每个手术间固定清洁用具。
6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系统运行下进行。
手术室环境消毒效果监测制度
一.空气卫生学监测
1.采样时间:运行净化机组30分钟后,无人进行各种操作前。2.采样方法:静态监测沉降法
百级布控22个点,万级布控8个点。
每季度对5个手术间进行监测,每月轮流按顺序对手术间进行监测。出现监测不合格时,查找原因,上报院感办,当月进行再次监测,直至合格。
二.物体表面卫生学监测
每月监测物体表面监测,合格标准≤5cfu/cm,不得含有致病菌。
物体表面监测包括器械车,器械台等表面,取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在标准规格板内横竖往返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签,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三.使用中的消毒剂
每月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使用中消毒液含菌量≤100cfu/cm不得含有致病微生物。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消毒液1ML,注入含相应中和剂的试管中,混均匀后送检。
洁净手术室日常维护管理制度
1.每日有专人检查新风机组,保持滤网及机组内部干净,开机后检查各仪器仪表数据。
2.每周有专人进行手推门、自动门的密闭性检查,电气设备安全检查,加湿系统检查。
3.每周机房环境卫生清理,保持净化机房整洁,室内回风口、排风口过滤网清洗消毒。
4.每两周清洗新风粗效过滤网,每月清洗检查表冷器、清洗净化机组初效空气过滤器。
5.每半年更换净化机组初效空气过滤器,每一年更换中效、亚高效空气过滤器。
无菌物品的管理制度
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开放置,严防混淆。
2.无菌敷料及无菌器械包,均有专人负责,保持存放橱柜清洁、干燥。
3.无菌包注明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使用。4.无菌包应每天检查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在未污染及包布未破损情况下保存7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应重新灭菌。
5.无菌包一经打开,4小时内有效,过期重新灭菌。
6.无菌液体一经启用,应注明启用日期、时间,超过规定时间,不得使用。
7.无菌物品间是保证器械、敷料灭菌后安全放置的重要场所,凡于此工作间无关的人员禁止出入此处。
8.器械班工作人员保证整个手术室所有无菌物品及时供应,并保证灭菌后的物品安全,无误可靠。
9.器械班工作人员负责此场所物品有效期限和最大限度的增加周转率,减少浪费。
10.有特殊问题及时请示护士长。
一次性无菌物品及医疗器械管理制度
一、科室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从医院设备科领取,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二、科室一次性物品专人管理,专区储存,定期检查有效期。
三、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 面≥20-25cm;距天花板 50cm;距墙壁≥5cm;按失效期的先后顺序码 放,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四、科室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包装标识是否符合标准, 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并汇报。
五、使用中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 必要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六、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单独存放,按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暂存, 转运和最终处理, 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避免回流市场.手术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医疗废物必须分类收集,生活垃圾不得混入医疗废物,一旦混入必须按医疗废物处理。
2.未接触病人的一次性包装袋放入黑色垃圾袋,接触病人的医疗垃圾包括口罩、帽子、手套、纱布、其他手术废弃物品等放入黄色垃圾袋,手术用敷料单独放入黄色垃圾袋,锐器放入锐器盒,不得再取出,空针放入指定容器内。
3.医疗废物达到3/4满时,应有效封口,防止运送途中流失、泄露、扩散。
4.隔离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5.病理性医疗废物如离断体等送焚烧间,按规定统一处理。
三号手术室感染风险监测计划
1依据2017年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及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计划表科室人员进行评定打分制定科室感染控制风险评估表。风险要素如下:1工作人员职业暴露
2标准预防措施执行不到位 3术前用药不符合要求 4洁具使用不规范
5诊疗用品有污迹或洁,污交叉 6医疗环境不洁 7医疗设备不洁 8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 9术中未注意患者保暖
10手卫生依从性差及手卫生监测不符合要求 11手术部位,皮肤软组织感染 12泌尿系统,深静脉置管感染 13消毒液有效浓度不能保持 14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不规范
15消毒灭菌设备监测及无菌物品管理不规范 16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 17污染或污秽的手术切口 18病人术前准备不合格
19外来器械管理不规范
20手术部位有异物植入
21手术时间>4小时
新风机组维护不到位
2当风险系数》11风险等级评定为高,当风险系数在8-10风险等级评定为较高,当风险系数在5-7风险等级评定为中,风险系数《4风险等级评定为低。
3每月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高,较高等级风险注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每月进行复查,每季度汇总分析。
第三篇:妇科门诊院感标准
妇科门诊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科室
检查日期
****年**月**日
得分
内容要求
评价方法
扣分
得分
存在问题
一、有针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和预防控制措施。(10分)
无制度与预防措施或有制度未落实
扣0.2分
二、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产床表面光滑,三、便于清洗和消毒。(10分)
四、一处不符合要求扣0.2分
做到清洁、干净、物见本色。
五、三、器械用后清洗、消毒与灭菌符合要求。(20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1、开包检查器械清洗情况以及包装、指示卡。
2、手术器具、剪刀必须一用一消毒,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物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3、反复使用的器械,先去污染,加酶浸泡清洗,然后进行消毒和灭菌。
4、灭菌包包布干净整洁,包皮无破损、碳化。器械无锈,轴节灵活,对合良好。
六、四、按规范要求做好消毒隔离灭菌等工作。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20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0.5分
1、无菌物品和无菌溶媒在有效期内使用。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纱布、棉球)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
2、使用中的消毒剂无沉淀,不过期。
3、无过期物品包括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指示卡等。
4、灭菌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用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期。
8、拖布分室使用有标识,悬挂晾干,定期清洁消毒。
9、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100%,一次不合格扣5分。
七、五、手卫生执行情况符合要求,以监测为主。(15分)不符合要求扣0.2分
配备肥皂或洗手液、速干免洗手消毒液。洗手肥皂干燥、清洁存放。
第四篇:医院管理核心制度
医院管理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医疗机构应建立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对急危重患者,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检查患者。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六)、查房内容:
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3、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及问题;审查对新入院、重危患者的诊断、诊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医疗、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决定患者出院、转院等。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等均应组织会诊讨论。
(二)、会诊由科主任或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尽早明确诊断,提出治疗方案。
(三)、主管医师须事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做好发言准备。
(四)、主管医师应作好书面记录,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等,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中。
四、会诊制度
(一)、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二)、急诊会诊可以电话或书面形式通知相关科室,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15分钟内到位。会诊医师在签署会诊意见时应注明时间(具体到分钟)。
(三)、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一次,全科人员参加。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科间会诊:患者病情超出本科专业范围,需要其他专科协助诊疗者,需行科间会诊。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填写会诊单,写明会诊要求和目的,送交被邀请科室。应邀科室应在24小时内派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进行会诊。会诊时主管医师应在场陪同,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会诊后要填写会诊记录。
(五)、全院会诊:病情疑难复杂且需要多科共同协作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医疗纠纷或某些特殊患者等应进行全院会诊。全院会诊由科室主任提出,报医政(务)科同意或由医政(务)科指定并决定会诊日期。会诊科室应提前将会诊病例的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和拟邀请人员报医政(务)科,由其通知有关科室人员参加。会诊时由医政(务)科或申请会诊科室主任主持召开,业务副院长和医政(务)科长原则上应该参加并作总结归纳,应力求统一明确诊治意见。主管医师认真做好会诊记录,并将会诊意见摘要记入病程记录。医疗机构应有选择性地对全院死亡病例、纠纷病例等进行学术性、回顾性、借鉴性的总结分析和讨论,原则一年举行≥2次,由医政(务)科主持,参加人员为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相关科室人员。
(六)、院外会诊。邀请外院医师会诊或派本院医师到外院会诊,须按照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卫生部42号令)有关规定执行。
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一)、制定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各专业常见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并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
(二)、对危重患者应积极进行救治,正常上班时间由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负责,非正常上班时间或特殊情况(如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等)由值班医师负责,重大抢救事件应由科主任、医政(务)科或院领导参加组织。
(三)、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适时与患者家属(或随从人员)进行沟通,口头(抢救时)或书面告知病危并签字。
(四)、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五)、抢救室应制度完善,设备齐全,性能良好。急救用品必须实行“五定”,即定数量、定地点、定人员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一)、手术分类根据手术过程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要求,把手术分为四类:
1、四类手术:手术过程简单,手术技术难度低的普通常见小手术。
2、三类手术:手术过程不复杂,手术技术难度不大的各种中等手术;
3、二类手术:手术过程较复杂,手术技术有一定难度的各种重大手术;
4、一类手术: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的各种手术。
(二)、手术医师分级所有手术医师均应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地点在本院。根据其取得的卫生技术资格及其相应受聘职务,规定手术医师的分级。
1、住院医师
2、主治医师
3、副主任医师:(1)低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内。(2)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担任副主任医师3年以上。
4、主任医师
(三)、各级医师手术范围
1、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并熟练掌握四类手术。
2、主治医师:熟练掌握三、四类手术,并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逐步开展二类手术。
3、低年资副主任医
师:熟练掌握二、三、四类手术,在上级医师参与指导下,逐步开展一类手术。
4、高年资副主任医师:熟练完成二、三、四类手术,在主任医师指导下,开展一类手术。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完成部分一类手术、开展新的手术。
5、主任医师:熟练完成各类手术,特别是完成开展新的手术或引进的新手术,或重大探索性科研项目手术。
(四)、术审批权限
1、正常手术:原则上经科室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科主任授权的科副主任审批。
2、特殊手术:凡属下列之一的可视作特殊手术,须经科室认真进行术前讨论,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政(务)科备案,必要时经院内会诊或报主管院领导审批。但在急诊或紧急情况下,为抢救患者生命,主管医师应当机立断,争分夺秒,积极抢救,并及时向上级医师和总值班汇报,不得延误抢救时机。(1)手术可能导致毁容或致残的;(2)同一患者因并发症需再次手术的;(3)高风险手术;(4)本单位新开展的手术;(5)无主患者、可能引起或涉及司法纠纷的手术;(6)被手术者系外宾,华侨,港、澳、台同胞,特殊人士等;(7)外院医师来院参加手术者、异地行医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七、术前讨论制度
(一)、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二)、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三)、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手术可能发生的危险、意外、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是否履行了手术同意书签字手续(需本院主管医师负责谈话签字);麻醉方式的选择,手术室的配合要求;术后注意事项,患者思想情况与要求等;检查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完成情况。讨论情况记入病历。
(四)、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需相关科室配合者,应提前2-3天邀请麻醉科及有关科室人员会诊,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首诊负责制
负责制
医疗核心制度之一。
首诊负责制包括医院、科室、医师三级。
病人初诊的医院为首诊医院;初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首先接诊的医师为首诊医师。
医院
(一)凡来医院就诊病人,均实行医院首诊负责制。医院对诊疗范围内的病人一律不得拒诊。非诊疗范围内的病人如病情危重,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应就地抢救。
(二)属下列情况可以转诊:
1、非诊疗范围内的病人;
2、病人及家属或单位要求转院者;
3、病情确需要住院或留观,但因为医院无床位,若病情允许转运时,首诊医院的首诊医师必须在写好病历、进行必要的医疗处置及充分的病情交待、途中风险告知、患方家属在病历及知情书上签字同意,并落实好接收医院后方可转院。
科室
初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对其所接诊患者,特别是对危、急、重患者的诊疗、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病情告知等医疗工作负责到底的制度。
(一)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对其所接诊的诊断已明确的患者应及时治疗。若病情需要留观察室观察治疗的病人,首诊科室的首诊医师应将病历记录清楚后收入观察室,由观察室医师继续治疗。若需要住院治
疗者,首诊医师在完成门诊病历记录后开具住院证,收住入院治疗。病房不得拒绝收治,特别是危、急、重病人。如收治有困难时,应向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报告,协调处理。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二)遇到复杂病例或诊断未明的病员,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承担主要诊治责任,并负责邀请有关科室会诊。诊断明确后及时转有关科室治疗。诊断不明确者收住主要临床表现相关科室。
(三)对复合伤或涉及多学科的危急重病人,在尚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首先由首诊科室负责抢救。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在实行必要抢救同时,及时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协同抢救。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参与抢救。诊断明确后及时转主要疾病相关科室继续治疗。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拖延抢救。
(四)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诊或转科或入院治疗,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负责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安排医务人员做好护送及病人交接手续。如患者确需转院,且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向医务科汇报,落实好接收医院后方可转院。
(五)患者在门、急诊治疗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首诊科室医师要到场处理。若涉及他科疾病,应在进行必要的紧急处理后,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诊。严禁相互推诿。
(六)已收住入院的患者,经检查不属本专业病种,或主要疾病不属本专业,需要转科时,经管医师应写好病历,经有关科室会诊同意后方可转科。
医师
医师首诊负责制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其所接诊患者,特别是对危、急、重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病情告知等医疗工作负责到底的制度。
(一)首诊医师须按照要求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做好必要的辅助检查及病历记录等,对诊断已明确的患者应及时治疗。若病情需要应收住观察室或收住入院进一步治疗。特别是危、急、重病人,必须收住入院治疗。
(二)对已接诊的非本科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后,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的就诊科室。
(三)对已接诊的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在写好病历、做好检查后,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及时转有关科室治疗。诊断仍不明确者,收住主要临床表现相关科室。若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四)如遇危重患者需抢救时,首诊医师必须先抢救病人并及时报告相关诊疗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参与抢救工作。首诊医师下班前应与接班医师做好床旁交接班,并认真写好交接班记录后方能下班。对已接诊的非本科室范畴的重危病人,首诊医师首先对病人进行一般抢救,并马上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被邀请的医师,应立即赶到现场,明确为本科疾病后应接过病员按首诊医师的责任进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
(五)对复合伤或涉及多学科的危、急、重病人,首诊医师应积极抢救病人,同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并及时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协同抢救。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参与抢救。诊断明确后及时转主要疾病相关科室继续治疗。在未明确收治科室之前,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和拖延抢救。
(六)对群发病例或者成批伤员,首诊医师首先实行必要的抢救,及时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分流病人、组织各相关科室医师、护士等共同参与抢救。
(七)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转科或入院治疗,首诊医生应与有关科室联系并亲自或安排其它医务人员做好病人的护送及交接手续。
各科首诊医师均应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严禁在患者及家属面前争执、推诿。因不执行首诊负责制而造成医疗差错、医疗争议、医疗事故,按医院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责任。
其他分类
一、门诊首诊负责制
1.门诊患者经分诊台分诊、挂号后到相关科室就诊,首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完成病历记录和体格检查,精心诊治。如经检查后判断患者病情属他科疾患,应耐心解释,介绍患者到他科就诊。
2.如遇到诊疗有困难或涉及多学科的患者,首诊应先完成病历记录和体格检查。及时请上级医师进行指导,必要时邀请他科会诊。
3.首诊医师邀请他科会诊时,被邀请医师应及时会诊,做好病历记录,必要时协助首诊医师进行诊治。
4.病情涉及到两个科室以上的患者,如需住院治疗,应按照“专病专治”原则根据患者的主要病情收住,如有争议则由双方的上级医师商定,在确定接受科室前,由首诊医师对患者全面负责。
二、急诊首诊负责制度
1.分诊患者经分诊、挂号后,到相关诊室就诊(危象患者应先入抢救室救治后挂号),分诊护士有绝对分诊权力,各科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尤其在对分诊有疑议时)。护士分诊时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于危重患者应在医师到来之前给予基本抢救处理(如吸氧、吸痰、监护等)。
2.如首诊医师经检查患者后,判断确实为其他科疾患,亦应书写病历,做必要的检查和处理,尤其对予危重抢救患者,首诊医师必须及时实施抢救措施,之后提请有关科室会诊或申请转科,在与有关科室当面交接患者后方可离开,在患者未正式转科前,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3.凡遇到不能明确诊断或诊断、治疗上有困难的患者,首诊医师应先承担诊治责任,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应亲临现场查看患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记录病历,必要时牵头邀请有关科室会诊。各科在做出“排除本专业疾病”的结论时应非常慎重,在未确定接受科室前,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要对患者全面负责。
4.如不同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应分别请本科上级医师直至主任会诊。如仍不一致时,由急诊科主任裁决该患者应由哪科负责。急诊科主任不在或裁决有困难时,正常工作时间由医务科裁决,夜间或节假日由总值班裁决,仍有困难时及时请示分管院长。在尚未作出裁决前,由首诊科室负责诊治,不得推诿。
5.凡涉及多科室的危重患者,相关科室必须以患者为中心,协同抢救,不得擅自离开,各科室所做的相应检查和处理应及时记录。首诊科室在抢救过程中起主要协调作用。
6.急诊科严格限制以“共管”形式管理跨科、跨专业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主诉与病情程度分清主次,由一科为主管理患者,其他科室以会诊的形式协助诊治。若无法分清主次,则首诊科室全面负责,其他相关科室会诊。
7.急诊一线医师无权将患者转院,如患者病情确需转院,必须经上级医师诊查患者,同意后方可转院。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或在转院途中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时,不得转院,如家属强行要求转院必须履行签字手续。
第五篇:妇科,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隔离制度
1、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设兼职监控员,做好各项监测(监测内容、方法及要求见第七章)。
2、各病区(部门)人、物流向符合环境卫生学要求,感染性疾病科独处一区,与其他科室保持一定距离;感染性疾病科、儿科有单独的通道。
3、严格遵守清洁卫生制度,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
4、诊疗用物按规定消毒灭菌(消毒灭菌方法见第七章)。
5、护理做到一床一毛巾、一桌一抹布。用过的毛巾和抹布及时清洗消毒,床刷每日消毒1次,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按要求做好床单的终末消毒。
6、准确配制各种消毒液,监测消毒液的浓度及消毒效果。
7、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免疫力低下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对特殊感染和传染病患者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8、洗手设施符合要求,工作人员讲究个人卫生,遵守卫生管理要求,做好个人防护(详见第七章),不准穿污染的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等。
9、保证患者饮食卫生。做好卫生员、配餐员、陪人、探视人员的卫生管理及宣教工作。
10、无菌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计划生育手术室工作制度
1、计划生育手术室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除参加手术及相关人员外一律不准入内,室内应保持清洁、肃静、舒适。切不可大声说笑,严禁携带与手术无关物品。
2、进入计划生育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带帽子,术前常规洗手。暂离手术室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和鞋。
3、术前必须详细了解病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4、手术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按常规进行操作。使用电动吸引器必须先测试负压。吸宫时负压应维持在400mmHg-500mmHg之间,在手术操作过程中要做到稳、准、轻及细。术后仔细检查刮出物是否与妊娠月份相符合。
5、计划生育手术室必须备有必要的抢救药品、器械及其他物品,应专人负责保管,放置固定地点,使用后放回原处及时检查清理,消毒用品要有明显标记,损耗及时补充,做到每日一清点。
6、抢救措施上墙,术中遇意外、危重病人抢救需齐心协力按医院有关抢救流程组织抢救。
7、无痛人流在麻醉医生监护下实行。
8、术后详细填写手术记录,做好避孕指导、健康教育。
9、手术医生应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在院留观室休息观察半小时至两小时无异常方可离院。
计划生育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计划生育手术室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标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计划生育手术室内应保持清洁,每日开窗通风,每日打扫卫生后,进行消毒机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次2小时,每周大扫除1次,每月空气培养1次。要求细菌菌落数<200/m3。
3、手术包灭菌时必须内置指示剂,指示剂未达消毒标准的手术包不得使用。使用无菌手术包时查对名称、灭菌日期及指示剂,指示剂未达标或消毒过期的不符合无菌标准的严禁使用。
4、无菌物品必须存放无菌柜或无菌容器内。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保持器械台整洁,持物罐应4小时更换一次。各种容器、敷料均有明确、正规的标志及灭菌日期,每日擦拭,每周消毒、更换1-2次。
5、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必须带口罩、帽子、更换专用鞋。
6、医疗废弃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标志要求,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生活垃圾按城市垃圾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7、污染敷料、废弃物品经消毒液浸泡后放入医疗废物专用黄色塑料袋内,封闭运送,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8、针头、输液器等锐器与其他医疗废弃物分开放置,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医疗废弃物不得与生活垃圾一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