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队十八届三中全会宣讲稿最新1
学习领会《决定》宣讲提纲
各位同志下午好,很高兴能与和大家一起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关于这次全会大家肯定都很关注,因为它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背景下,履新刚满一年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向外界全面阐释其施政理念和改革路线图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要举什么旗、以什么为指导,朝着什么样方向前进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出发点落脚点和重要着力点,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勇气和政治自信,必将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
三十五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夜之间让我们跨过了温饱线,所以一提到三中全会,我们就会感到很亲切。它不仅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而且也使得我国的经济迅速崛起。随后历届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与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变化都息息相关。比如十二届三中全会,使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价格、工资改革,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1 并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展开。十七届三中全会将目标定位于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再次向世界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宣言。可以看出此次三中全会最大亮点在于超越以往以经济改革为主题,为未来十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需求,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五位一体”体制改革,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改革阶段。
首先了解一下大会主要议程:
2013年11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会议的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2013年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2013年11月12日,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有关这个决定的相关内容。关于这个决定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哪三个方面:第一,决定的出 2 台背景;第二,决定的基本精神;第三,如何落实决定。掌握了这三点,那我们就算基本上对这个决定有了认识。好下面看第一个。
一、提出背景——我国面临的形势和本届全会担负的使命
(一)、关于国际形势
帝国主义时代还没有结束。对于美国霸权,中国和它之间有合作,但主要是较量。在今后一些年内,各种国际力量特别是世界上一些大国和强国,将会围绕金融、能源、粮食、主权直至战争等根本性问题,既有多样的合作与竞争,更有着激烈的博弈和较量。超级大国甚至有可能重复20世纪90年代搞垮苏联、东欧的办法来调动其所有能量搞垮当今世界上的大国或强国,以摆脱自己目前深重的危机。
世界已经步入历史的快车道。21世纪前半个世纪的世界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甚至跳跃的状态。如果认为现在不是处于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我们就不可能认清导致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根源,也就无法找到应对全球性经济危机的正确措施。
(二)、关于国内形势:
在国内面临的形势可以主要概括为四大安全问题。
“四大安全问题”,即经济安全特别是金融安全,社会安全特别是就业与分配问题,周边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这些安 3 全问题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而从一定意义上讲,意识形态安全决定前三个安全。
——金融安全。金融是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命脉和血液,金融资本是资本最高和最抽象的表现形式,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的最高统治。国际金融垄断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的最高阶段。特别是在苏联解体后,西方敌对势力已把我国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鉴于用武力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越来越小,它们一是可能用文化、价值观侵蚀的办法,二是可能用金融手段。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它可以随时开动机器“恶性孽生”。
美国目前国债总额又向上提高2.1万亿,将达到16.4万亿美元,占GDP比例将从2007年的62%上升到近112%,接近安全线近两倍。财政赤字约为1.6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已从2007年危机前的2.7%上升为10.8%,同样接近安全线近两倍。
美国当局放出“高额国债”和“高额赤字”这两只老虎,带来的必然是美元大幅的贬值和全球急遽的通货膨胀。中国的美元储备一直在贬值。这在本质上是采用变相违约的办法赖债不还。金融是国际垄断资本玩弄的扑朔迷离、眼花缭乱的万花筒。在经济全球化甚至可以叫做金融全球化的今天,美国如同是全球金融之心脏,几乎世界各国、各个城市都布满美国吞吸其血液的大小血管。美国操纵股市、期货、汇率、国际大宗商品等的价格,使 4 之大幅涨落,因为水位落差愈大,发电所得能量便愈多。而其中背后的关键,是国际垄断大资本的操纵投机以获利。所有这些将严重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
——社会安全,包括分配问题、就业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这些高度影响社会稳定。近几年国内大大小小关于此方面的新闻很多,其重要性就不过多赘述。
——产业安全。据2005年国家统计局经济普查数据第二号公报中披露,我国工业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平均仅占销售收入的0?61%,即使是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也只有1.7%。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我国科研投入占GDP的比重仅有1.3%,而以色列为4?9%,瑞典是4%,芬兰达到3.9%。以我国企业生产的耐克鞋为例,价格为200美元,外国设计者可得到100美元,品牌商可得90美元,我们的企业所得仅为10美元,工人工资则更是低微。我国生产一台DVD交给外国的专利费是18美元,企业只赚1美元。我国生产的一些产品往往只有2%—3%的利润。
——意识形态安全。这是最重要的。这一方面出了问题,前三个方面都很难保障。因为这事关我们举什么旗、以什么为指导,朝着什么样方向前进等重大问题。
三、本届三中全会担负的独特历史使命
每次三中全会都承担着独特的历史使命, 这次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和国内的背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召开的:国际上比如说我们现在从拉动经济增长和出口,国际贸易投资的格局,包括政治格局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是一;第二,我们的经济增长,在整个国际上也受到瞩目,我们的增长速度一下来世界都受到影响。另外,从国内来看,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深水区”,就是一些很难的改革、一些受到阻力很大的一些方面,都是我们需要有这么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方案,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些重点突破性的,使我们通过改革来应对国内国外复杂的局面。我感觉它独特的历史使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也就是两句话: 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改革,也就是五项改革实际上是为五个建设提供体制支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再也不能单打一了,它是五个改革支撑五个建设,并且是一体化。这是第一个独特的历史使命。
第二个独特的历史使命,中国的转型期不能无限地拉长。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初说得很清楚,说我们中国再过30年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并行,所以这次三中全会确定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 6 革上要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今年是2013年,离2020年满打满算七年多,时间不等人,所以中国的转型期不要无限制地拉长,中央进行全面部署、系统推进,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两个独特的历史使命。
二、基本精神:
全会的主要精神都体现在这两万字的《决定》里。《决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总部署、总谋划,是关系长远的系统设计、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创新性和思想性。这次会议给出了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因此具有里程碑、转折点和再出发的特殊意义。
《决定》分为16个部分60条。是一个非常复杂庞大的体系,国内外舆论对此都有自己的解读。下面,我从国际竞争以及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进行一些个人的解读。
决定的第一部分开宗明义,都是原则性的文字,这是必须的。既然是改革,就必须明确是在什么基础上改,这个基础就不用多说了。在这个部分里,有两段文字值得注意。一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段话里的“资本”两字,可以说相当给力,7 它前面的定语是“一切”。那就会包括国有资本,也包括私有资本,外国资本等等。
另外一段文字,就是最后一句话:“到二0二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里面的2020年,可以说,就是本次三中全会所定下的改革时间表,最后截止期。也就是说,下面的那些具体的改革措施,要在2020年前基本落实。为什么是2020年呢,因为这是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最后一年。在2003年的16大报告上,中国领导层提出了本世界头20年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纵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这个时间表的提出,是有传承的。
不论是中国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是不轻易提出时间目标的,提出来就意味着决心很大,必须推进。我们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国经济增长目标都是在时间限制前兑现了。所以,《决定》所提到的这个时间点,是很鼓舞人心的。
《决定》的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一部分的具体 8 化。就是一个坚持,一个完善。坚持的是公有制主体地位,完善的是现代市场体系。坚持虽然是老话,但也有一些新意,比如提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实际上也就是允许私人资本、外国资本参与到国有企业中去,国有企业将来有可能只保留控股权,而不是绝对垄断地位。
完善则有很多新意,比如在有关产权制度的保护中,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样的规定,可以说给私有产权、外国在华产权提供了更为明晰的自我保护的法律武器。这个也许就是外国媒体,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等在中国有很多投资的国家,都高度评价此次《决定》的原因之一吧,因为这让他们更有安全感了,虽然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一直都是很安全的。
又比如“建设城乡统一的用地建设市场,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这是激活中国农村资产的重要改革措施,也是中国建设市场经济最大的一块处女地。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城镇住宅的商品化,城镇土地资产的货币化与产权明晰的任务已经完成。任何有房子的人城镇居民,都可以到市场上去卖掉自己的房子,或者去抵押贷款。但目前,农 9 村的宅基地还做不到这一点,不过,农村这一大快的重要资产,不能永远就这样成为死的资产,它迟早是要激活的,也就是要真正成为中国的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如果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土地,不能在市场上合法地流通,那么,这个市场经济当然称不上是完善的,也谈不上是高效的。而目前激活农村土地资产(包括宅基地与农民承包的土地)的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分配土地激活的收益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被写到了《决定》里,未来几年,土地改革领域里,既是中国财富效应迸发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各方利益群体博弈最为激烈的地方。
不过,这个问题是回避不掉的,要想财富创造在中国的大地上“充分涌流”,就必须让中国的所有财富要素,都可以高效、自由地流动起来。
第四、五、六、七部分,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是二三部分的推进。更具体地说,是如何“完善的是现代市场体系”部分的推进。完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要向权力、垄断、封闭“动刀”。向权力“动刀”,也就是要改革政府自身,让权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首先是中央政府要减少微观经济干预,而只要搞好宏观调控就好了。中央政府减少干预,难度要小一些。地方政府减少干预,难度就大一些,因为,目前地方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10 是因为地方政府需要通过对经济的干预,来解决地方财政问题。因此,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部分的内容,财税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地方政府最大限度摆脱GDP依赖。
而城乡一体化机制,实际上是为“新土改”,也就是农村土地的货币化问题打基础的。城镇土地的货币化之所以这么快、这么高效地搞好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城镇居民有比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保障体系让城镇居民有着起码的安全感。但是,当前农民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农民要想获得城市居民那样的保障体系,就面临着户口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主要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这个问题解决了,农村土地货币化问题,就会少一些难度。在讲到农村土地货币化问题上,一定要清楚,货币化不等于私有化,前者属于市场的问题,后者属于分配制度的问题。
当然,这是《决定》中最值得关注的地方之一,其中提到,“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 11 运行。”可见,农村土地的货币化,必然会带来农民整体的富裕,也将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并为中国金融业的资产证券化带来巨大的机会,这里就不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本人新书《大对决:即将爆发的中美货币战争》一书中的部分章节。
在第七部分,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方面,《决定》的内容应该说基本在此前各方的预料之中。
从第八到第十六部分,我之所以将它们放在一起,是因为前几部分的改革目标,实际上是后面改革目标能够兑现的基础,前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后面的问题就自然有了解决的基础。在这里简单点评下。
第八、九、十部分,说的是民主与法制建设、反腐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说是老百姓当前关注的主要热点问题。不过,如果产权制度、公平的市场体系等等问题,都能够有一个很大的推进,那么后面的问题,自然也就容易解决。在反腐问题上,探索实行官邸制颇有新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对权力腐败的约束很大,并有可能对当前民众最关心的房价问题,带来预想不到的效果。
第十一、十二部分则是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内容。第十三、十四部分是社会治理与生态文明方面的努力目标,十五部分是国防建设。这些内容与目标应该说是国内各方利益分歧比较小的地 12 方,但这一部分是我们部队官兵最为关注的一部分,一会我将重点与大家交流。文化教育方面要稍微复杂一些,比如教育的去行政化问题,如何推进就值得关注。
第十六部分,则是《决议》的结尾部分,指出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也就是要下定决心,必须推动以上十五部分改革内容在2020年前基本兑现。为了体现这一决心,会议决定专门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个“改革领导小组”应该说规格非常高,因为它负责的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等所有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设计与领导。
总体而言,这次《决定》可以说是条条落到实处,所涉及的问题,均是当下最热点、最需要改革的地方,也是各方利益博弈最复杂的地方,其中不少地方大胆突破,其锐意改革姿态十分明显。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与《决定》,可以说是一虚一实,方向明确。这一改革蓝图如果能够在2020年之前,全部兑现的话,我们就可以认为,中国成功地抓住了这可能只有一次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中国民众的创造力将会再次极大迸发,它将推动中国更快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
第十五部分
党的三中全会明确:“军队建设与改革,要紧紧围绕建设一 13 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决定》里提到的军队建设与改革,我觉得大体可分为三个方面来阐释:
一是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
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军事编制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俄军从1993年开始编制体制调整,把原来的8个大军区调整为4个大军区分别对应四个主要战略方向,并赋予联合战役战略司令部职能;减少了指挥层次取消了师团编制,陆军变成军区—集团军一旅三级;航空兵变成军区—防空司令部—基地三级;将军队员额由113万减少至100万;组建了空天防御兵;精减了院校由原来的65所整编为10所综合性院校。美军根据其全球部署的需求也重新调整了战区司令部和职能司令部,战区司令部调整为6个,职能司令部调整为3个。并在战区司令部下设4个军种司令部和一个特战司令部,便于充分实现联合作战。并组建了网络司令部负责信息战和网络攻防作战。
我军近年来也不断进行了深入的编制体制调整,进行过两次大的裁军,改进军旅体制、减少指挥层次,较好的完成了军队编制体制转型。按照形成整体功能优化的军队编配结构,推进了 14 军队建设职能化、职业化。探索了适应未来信息战争需求合理的军兵种比例结构,重点加强海、空军和二炮建设;削减一般技术兵种部队,增大高技术密集型部队比重。军队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总部机关、野战部队、军事院校等体制编制改革全面推进。总部机关方面,陆续新设解放军战略规划部,改组成立总参谋部军训部、信息化部;野战部队方面,师以下部队后勤部、装备部合并组建保障部,提高了作战训练效率和战斗力;军事院校方面,对全军院校进行了数十年来最大力度的改革,海军陆战学院、空军预警学院、特种作战学院、空降兵学院、国防信息学院等一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院校挂牌。
但在适应现代战争需求、推进领导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我军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
“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核心就是精兵简政,优化军兵种的结构。要减少非战斗人员,增加士兵和军官的比例,让一线战斗人员越多越好,要减少机关的人员和指挥流程提高联合作战、一体化作战能力。有一些兵种是否已经不需要?军区配臵是否合理?现行的军区结构是否需要优化改革,建立联合作战司令部,走哪一条路?我军在优化军委总部领导机关职能配臵和机构设臵,完善各军兵种领导管理体制、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15 推进联合作战训练和保障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完善新型作战力量领导体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管、优化武装警察部队力量结构和指挥管理体制。优化军队规模结构,依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作。
二是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
推进军队政策制度改革是保障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才能实现军队建设的总目标,推进军队建设向正规化更高水平发展。
面对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我军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法律制度,做到集权、分权适度才能真正实现统一指挥。而健全完善与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相适应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是基础。建立以军官职业化制度为牵引,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军队干部制度体系,健全完善文职人员制度,完善兵役制度,士官制度,退役军人安臵制度改革配套政策,才是达到培养和塑造新型军事人才队伍的保障。
随着我国一系列重要的基础性、综合性军事法律法规得以集中制定或修改,中国特色军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相关法律 16 法规基本覆盖国防建设各个领域,为我军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目前,我国在以国防法、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人民防空法、现役军官法、国防教育法、国防动员法、人民武装警察法等法律为骨干,涉及18个领域的分支内容,形成了覆盖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领域的完整体系。
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法规还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如 健全军费管理制度,建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臵机制;健全完善经费物资管理标准制度体系;深化预算管理、集中收付、物资采购和军人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制度改革;健全军事法规制度体系,探索改进部队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我国为实现富国强军目标而主动选择的战略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价值,反映了我国对推进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时代需求的敏锐洞察和实现中我国强军梦的战略选择。
我国在国防与经济建设的关系的处理上曾出现过两个不协调的二十年,有很多经验教训需要吸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三中全会把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紧密的联系 17 在一起,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是强国梦,对于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强军的统一”。“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强军的统一,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
作为预备役部队,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是我们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必然选择。进入新世纪,世界各主要国家根据新军事变革需要,纷纷把包括预备役部队在内的武装力量建设溶入社会体系建设之中,为武装力量建设提供丰厚资源和强大支撑。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与经费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特别是预备役部队面临的这种矛盾将更为突出。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把预备役建设溶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从中获得发展的资源和后劲,是缓和解决这种矛盾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预备役部队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有着极为有利条件。一方面,预备役部队作为一个军民融合体,在人员组成、编制结构和领导体制上,本身就具有军民兼容的特点;另一方面,预备役部队普遍驻在大中城市,驻地党政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蕴藏的经济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较多,可供部队选择的面广,挖掘的潜力大,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18 就能从地方经济和军事经济、地方人才和军队人才、民用技术和军用技术的兼容发展中,获取部队建设急需的资源,为战斗力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三、如何落实决定
学习贯彻《决定》,是今后一个时期政治工作的重点和各项工作的主轴。抓好《决定》的学习贯彻,既要把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抓到位,又要把具有单位特色的自选动作开展好;既要在理解领会上下苦功,又要在转化应用上使长劲;既要务求实效,又要打造亮点。具体创新落实上,应突出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上要“求新”
一是要不厌其烦,常学常新。《决定》的学习贯彻是一项长期任务,必定要展开多个波次,且《决定》与“7.23”讲话有部分重合内容,只有确立“不厌其烦、常学常新”的观念,切实把《决定》学习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对待,才能保持学习热情、防止敷衍对付。
二是要不畏其难,愈学愈勤。《决定》作为一部纲领性文献,必将提出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因此,对《决定》的学习理解,也必将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只有确立“不畏其难、愈学愈勤”的观念,紧紧抓住重要观点和疑难问题持续用力,才能切实学懂弄通。
三是要不图其表,越学越深。《决定》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如果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就容易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在指导工作上产生偏差,甚至错误。只有确立“不图其表、越钻越深”的观念,钻进去研读、跳出来思考,才能真正学深悟透。
四是要不唯其本,活学活用。理论始终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如果把《决定》与社会实践割裂开来,一味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就容易犯教条主义错误。只有确立“不唯其本、活学活用”的观念,切实把《决定》与历史进程和具体情况联系起来解读,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学用相长。
(二)、学习内容上要“求全”
一是要注重深读原文,切实做到“熟知熟记”。坚持原原本本读原著,是我们党对理论学习的一贯要求。深读细研原文也是我们学贯《决定》的首要任务。各级要把报告原文作为学习《决定》的“教科书”,做到原汁原味学思想、逐字逐句悟内涵,熟知熟记新观点、新论断,在学懂弄通、领悟精髓要义上下狠功夫、实功夫、细功夫。
二是要注重纵向延伸,切实做到“悟深悟透”。要注重将将习主席“七一”讲话、十八大全文继续纳入学习体系,进一步深化理解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将历届党代会精神,特别是十七大、十八大精神纳入学习体系,进一步感 20 悟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的十年辉煌成就。
三是要注重横向联贯,切实做到“会用会干”。要将学习各级党委全会精神纳入学习体系,为学习贯彻《决定》、搞好工作决策提供指导;将党史、军史纳入学习体系,进一步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信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纳入学习体系,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
(三)、方法手段上要“求活”
一是要坚持抓思想发动与定具体措施相结合,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要注重通过采取召开常委会、支委会等形式,发起学习贯彻《决定》总动员,把思想发动做到每个人头、每个环节,让官兵认识到位、学习热情不断迸发。要以制定具体措施为保证,通过召开专题常委会,研究学习贯彻的办法举措,有效形成“区分层次抓集中学习、轮训牵引抓深入理解、课题研究抓难题突破、紧贴训练抓实践转化”的具体思路;基层党委支部要通过召开议教会、教育准备会等形式,研究具体举措,结合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形成整体合力,确保学习贯彻有序展开、强力推进。
二是要坚持抓传统阵地与抓新兴渠道相结合,努力使大会精神入脑入心。要始终坚持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基层官兵理论学习这个传统的主渠道、主阵地。党委机关要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团常委要带头学习领会上级指示、带头深钻细 21 研、带头给部队宣讲辅导,牵引和促进部队学习贯彻。基层官兵的学习要集中搞好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论阐述,切实使其弄懂是什么和为什么。
三是要坚持抓集中学习与抓配合活动相结合,切实把学习抓得生动活泼。要突出抓好集中学习,确保理论观点人人皆知、入脑入心;集中精干力量,区分专题备课,采取常委挂钩辅导与所属部队主官集中辅导相结合方式,逐个专题抓好宣讲;把学习讲话精神作为新毕业学员集训、新入伍战士教育的第一课,近距离答疑解惑,帮助消化理解。要注重通过形式多样的配合活动深化学习,除完成上级规定动作外,还要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配合活动,力争实现一项活动就是一次学习、一个故事就是一个道理、一次评比就有一批收获。
四是要坚持抓理论武装与抓实践转化相结合,推动部队建设迈上新台阶。要按照进思想、进决策、进工作“三进入”要求,注重把学习讲话焕发出来的政治热情转化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有效实现“三个体现”,即体现到勇于吃苦坚守训练一线上、体现到真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上、体现到自我加压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上、从而扎实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
(四)、结合渗透上要“求实”
一是要与先进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要突出抓好影视文化阵 22 地建设,集中规划特色栏目,精心打造反映部队建设新动态、大项工作新进展、官兵面貌新变化,学习宣传《决定》的舆论平台;突出英雄文化阵地建设,要始终把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抢险救灾精神”作为学习贯彻《决定》的主导元素和文化因子,积极营造传统育人浓厚氛围;突出发挥预备役讲堂的宣传功效,通力抓好短信平台、远程教育等平台的规范运用,为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是要与经常性基础性工作相结合。要把学习贯彻《决定》的过程与抓基层打基础的过程一致起来,扎实抓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突出在编兵整组、应急准备工作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抓好编兵调研、基层练兵等一些传统方法在基层干部身上的承扬,坚持从提高基层干部带兵素质这个源头性问题入手,切实提高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落实质量。
三是要与信息装备综合集成建设结合起来。要注重结合学习《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部分论述,针对军事斗争准备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扎实抓好“认清作战准备形势,查找履行使命能力差距”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各部门分线条梳理论证综合集成建设重难点问题。训练预备期期间,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要穿插安排对自身查找的问题进行逐一研讨,以理论的指引破解信息化建设中的难题。
同志们,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描绘,任务已经部署,目标已经确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驱动,攻坚克难,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以分秒必争的精神状态、以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以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团结奋斗,奋发图强,努力为开创预备役部队建设新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天的宣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二篇: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训练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情况
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2.全会的纲领性文件(公报)是什么?
3、本次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4.什么是“三中全会”现象?
5.如何看待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的总体介绍
1.全会“决定”的内容简介?
2.全会公报中的“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4.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6.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7.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9.“2020年改革愿景”是什么?
10.全会决定要求深化哪六个领域改革?
答:①经济体制;②政治体制;③文化体制;④社会体制;⑤生态文明体制;⑥党的建设制度。
11.深化改革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加快经济体制改革;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④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⑤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⑦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1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
三、全会决定核心内容的理解
全会决定重要的具体考点主要有: 1.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5.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6.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7.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8.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 9.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情况
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
答:2013年11月9日——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2.全会的纲领性文件(公报)是什么?
答:《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次全会的主题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
4.什么是“三中全会”现象?
答:这是我国的一种政治现象,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每届为5年,每届中央委员会在任期内,大体召开7次中央委员会的全体会议,其中前3次的任务分别为:
一中全会:产生主要领导人,包括总书记、政治局委员和政治局常委;
二中全会:确定国家机构的领导班子等;
三中全会:新领导班子推出他们执政的方向和战略部署。
因此,三中全会通常都很重要,是在前2次全会确定领导班子和领导机构后,本届新班子大政方针及其举措的具体呈现,通常决定着中国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国家走向。比如,历史上的1956年的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中国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大转折。5.如何看待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地位?
答: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复杂深水区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历史性会议,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成就巨大,国力猛增,但问题和矛盾也在积累,有的甚至举步维艰,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瓶颈。因此,它的许多针对性举措是非常必要的,其力度之大是改革开放35年来所少有的,产生的积极影响毫无疑问也是巨大的,所以有人将它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相提并论,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的总体介绍
1.全会“决定”的内容简介?
答:全会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共有2万多字,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首先,在框架结构上,全会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按条条谋篇布局。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16个部分,分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总论。由第一部分构成,主要阐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等。
第二板块:分论。由第二至第十五部分构成,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6个方面,具体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其中,经济方面开6条(第二至第七部分),政治方面开3条(第八至第十部分),文化方面开1条(第十一部分),社会方面开2条(第十二至第十三部分),生态方面开1条(第十四部分),国防和军队方面开1条(第十五部分)。
第三板块:第十六部分构成,讲组织领导,主要阐述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建议阅读该“决定”全文)
2.全会公报中的“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答: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答: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经济体制改革。6.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答:处理好政府的市场的关系
7.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答: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联、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国家统治——国家管理——国家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
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都是我们现代化的含义,不受过去传统的那种生硬的、干巴巴的,或者是非常强硬的方式,向科学、向民主、向制度更好的转化、移动。8.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答: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9.“2020年改革愿景”是什么?
答: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 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0.全会决定要求深化哪六个领域改革?
答:①经济体制;②政治体制;③文化体制;④社会体制;⑤生态文明体制;⑥党的建设制度。
11.深化改革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①加快经济体制改革;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④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⑤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⑥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⑦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12.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尽快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第二,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即大约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些都 5 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三、全会决定核心内容的理解
全会决定重要的具体考点主要有:(1)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基础性”作用,改为起“决定性”作用。(3)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5)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6)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7)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
(8)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9)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如何“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答: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尤其是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第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提高立法质量,防止地方保护和部门利益法制化。第三,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第四,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第五,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第六,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估、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2.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这就是说“非公有制”的地位得到提升,可以说与“公有制”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由此,体现了公报中所讲的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市场机制是讲公平的,在市场中各个主体的竞争是公平状态,而不能有政策上的歧视。在同一市场中,因为你是国有的,所以,政策上扶持你;然后你亏损了,后面可以不断地有财政补贴。而非公经济我和你竞争,我亏损了自担。这种竞争就不应该了。所以,这是市场经济的公平。
5.如何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市场作用由以前的“基础性”,变成现在的“决定性”,尽管仅为两字之差,却是本次全会的一个重要亮点,是我国改革开放再上台阶的具体体现,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它区分出的是对政府和市场的新定位,所谓“市场的归市场”,强调市场作为资源主要分配者的地位,其中的方向性信号是政府应该扮演好仲裁者的角色,主要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及市场失灵,包括民生领域发挥主体作用。6.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意义是什么?
答: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和问题纠结在一起,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因此,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7.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
答:因为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国力增强,国内外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需要国家层面的专门机构来加强领导;同时,要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也需要成立这样的机构。7.如何理解“ 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答:要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就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本次全会有关“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最大亮点有:第一,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这也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的时代要求;第二,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包括废止劳动教养,严禁刑讯逼供等。
3.为什么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因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24个字: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5.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建设生态文明,①必须建立体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②划定生态保护线,③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④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第三篇: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科学会打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时间问题,明确了改革的方向,开启了新的改革窗口,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之南和行动纲领。
二、重点把握的知识点
1.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①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②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③是决定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④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①实现党的十八大庙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③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毛肚和挑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个必然要求)
2.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伊克斯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四句话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3.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2020年的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的目标: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4.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只是、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个“让”)注意六个“紧紧围绕”
5.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重点: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7.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经验
①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方向②用于推荐理论创新和时间创新③以人为本④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8.新机构
①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监督落实(党的角度)
②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国家的角度)
9.重要新提法及必须把握的提法
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⑤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的内在要求。
⑥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简历现代财政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⑦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⑧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⑨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简历更加公平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⑩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篇:2016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6十八届三中全会
2016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6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召开时间
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16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主要议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背景
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会议指出,推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会议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会议指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加快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建设,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中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第五篇:十八届三中全会
唐任伍:我国民生领域处在由民生保障向民生改善过渡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唐任伍做客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1月5日电(万鹏)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新时期、新阶段的三中全会承载了众多的民生期盼,我国民生领域究竟有哪些改革值得关注和期待?今日10时,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唐任伍院长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以“民生保障制度改革”为主题与广大网友交流。唐任伍指出,我国民生领域目前处在由民生保障向民生改善过渡的阶段,民生保障制度改革仍需关注三大问题。
唐任伍指出,全国上下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期待非常高,特别是大家很关心这次全会在民生领域会出台一些什么样的政策。他认为,民生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民生保障;第二,民生改善;我们说民生保障是最基本的内容,在保障基本民生的基础上,应该如何改善。最高层次,他个人认为,就是民生发展。那就是说,在满足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的基础上,老百姓希望在民生方面有更多的发展。我们国家民生现在基本上处于民生保障的阶段,就是第一阶段,逐渐地向民生改善过渡,向第二阶段过渡。具体来说,离民生发展还有比较长的路程。
唐任伍认为,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民生发展取得很大成绩,民生改善的成绩,老百姓确确实实看得见。有的人说,老百姓的民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民生的基本问题已经解决了,就是温饱解决了,现在正在向小康过渡,这一点首先要肯定的。但是我们国家民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大致问题有三个方面,第一,最大的问题就是民生缺失,很多应该解决的民生还没有解决。比如教育,当然现在上得起学,上学难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优质的教育,大家非常关注;比如医疗也是这样,我们说看病难,现在看病倒是不难了,但是看得起病、大病这些方面,很多人希望我们国家做得更好一些。其次关于住房,特别是大家关注的养老、退休、失业,这是民生缺失。第二,收入差距扩大。现在中国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收入差距扩大。按照二八定理,富人更富,很多人连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广泛存在。第三,民生心态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家要求高福利的心态广泛存在。所以,当前在我国民生问题上,这三个问题可能要值得引起注意。
期待--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前瞻
2013年11月06日 10:51:10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0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新华视点”记者 赵仁伟、刘敏)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连日来,海内外的关注热度与日俱增,世界媒体纷纷报道。“全面深化改革”将如何布局,人们翘首以待。
利益固化成为藩篱,突围破障令人期待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新一轮改革首先需要“破障”。
“利益固化的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政府部门利益、行业垄断以及各种既得利益群体,都会结成牢固的‘藩篱’。”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认为。
尽管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半年里,国务院先后3次下发文件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达221项。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如何冲破利益的藩篱和思想观念的障碍,会后的中国将以怎样的智慧和勇气去“啃硬骨头”“涉险滩”,倍加引人关注。
凝聚改革共识,公平正义能否成为“最大公约数”?
人们都关注改革、期盼改革,但改革动力何来?
“改革遭遇瓶颈期,关键是要凝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最大能量释放制度红利。”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
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在哪里?有人这样形容中国的改革历程,前35年是“做大蛋糕”,今后应当在此基础上“分好蛋糕”。一项媒体调查中,近六成的人最期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平正义”,位列榜首。由此可见,推进公平正义不仅是现阶段改革重要的民意基础,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公平正义体现在方方面面。经济领域,所有市场主体应不问“公”“私”,实现公平竞争;社会领域,人人都应该是依靠规则而不是依靠关系;司法领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更要落实到每一起案件中„„
从十八大报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到总书记前不久在武汉座谈会中强调“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为主题,到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我们能看到中央不断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清晰轨迹。
人们期望,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平准则”为改革凝聚更大的力量。
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如何协调,哪些领域改革可能提速?
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新一轮改革,应是系统性、整体性的改革,否则改革就很难往前走。”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认为,近些年来,经济领域改革较多,而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一头重一头轻”的问题日益突出。
实际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发展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要确定今后改革方向,整体推进全方位改革、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自然在情理之中。
回过头来,改革要整体推进,但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有序推进,特别是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要实现突破。
人民网开展的“你最关心哪些改革关键词”的网络调查中,收入分配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医药卫生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得票数位居前列。
这些领域改革如何突破,人们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回应。
经济转型社会建设面临束缚,发展活力如何释放?
改革激发活力,活力推动发展。今后的中国要长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依旧需要通过改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一些领域束缚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有不少,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创业难、创新难中都有体现。一位企业家直言:“跑个项目,我连政府部门的收件员、预审员都得打一遍交道,期待政府职能转变再加力!” 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从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从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到月收入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暂免征收营业税,从上海自贸区揭牌到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从市场到企业、从经济到社会的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无疑都将激发更大的发展活力。
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如何就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开出“药方”,进一步突破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