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处罚探讨
如何填写行政执法文书中的“案由”
0按照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指南》第49页和第50页所述,立案审批表的案由项目应该填写“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
方志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安监总局政法司编的《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实用手册》第133页:案由:(1)用于对案件性质进行初步定性。(2)便于处罚类执法案卷的统计,建议将案由分为两大类:事故类(生产安全、职业安全)、一般违法行为类(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如事故类-------生产安全。也可以依据各地区统计的不同需要进一步细分,如事故类----生产安全----重伤。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指南》第129页,案由,用于对于行政处罚案件性质进行定性分类,便于行政执法工作的统计分析。建议将案由分为两大类:事故类、一般违法行为类,也可以根据各地行政执法统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细化,如一般违法行为类可以分为矿山类和危险化学品类。
监察沙龙:给予行政警告时是否可以不处罚金?
国家安监总局15号令第44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人员有10种行为之一时:“给予警告,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这里明确了在给予警告时,“并可以”处以一定的罚金,但是,没有明确界定“可以处”或“可以不处”。
笔者认为:理解这一条款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应当处罚”与“可以处罚”的不同。“应当处罚”倾向于罚,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可以处罚”倾向于不罚,是一个灵活性的规定,在某种意义上讲是给安全监察执法人员一个自由裁量空间。国家安监总局15号令第55条中也规定:“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这就明确了在特定情形下,可以不予行政处罚。
给予警告本身就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并可以处罚金”不是必须实施的原则性规定。由此,可以理解为在实施行政警告处罚时,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人员违法行为的情节和影响,可以作出并处罚金的裁量,也可以作出不处罚金的自由裁量。
我觉得正常情况下应该偏向于处罚。原因有三:
一,按照立法意图来讲,对于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该处罚,这是立法的本意。如果存在一些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的情节,那就可以不罚,我觉得这也是《安全生产法》法定的酌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规定;
二、按照法律条文规定,应该有两层意思,即可以罚款和存在一些情况时可以不罚款,我认为之所以把可以处罚写在法条里,一是前者比后者表述要简练,二是要对前者进行强调,写出来的肯定要比引申的重要。
三、参照国家一些强制性规范和标准的规定: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所以我觉得还是正常情况下应该偏向于处罚。
各地各级安监部门为更好的帮助企业平稳过渡危机时期,相继出台了“三不罚”原则,即首查不罚、隐患及时整改不罚、改进过程中不罚或未整改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罚,目的是为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首查不罚——这是我第一次杀人,请不要枪毙我。
及时整改不罚——虽然我把他打晕了,但是我又把他送到医院救活了,还付了医药费,不必抓我了吧。
未造成严重后果不罚——我是撬了他家的门,可是还没偷到东西就被发现了,直接放了我吧。
总局16号令中罚则第二十六条第(六)项条款的适用问题
在日常的办案中,时常有一个问题困绕着我们,现在拿出来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请各位指点:
一、案件基本情况:
2010年4月27日,县安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某某有限公司进行安全检查,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配电箱腐蚀破损变形严重,电线裸露,针对以上问题县安监局发出安监整令(2010)9号整改指令书,责令该公司于2010年5月7日前整改到位(注:未要求企业停产停业整顿)。2010年5月10日,县安监局组织有关人员对该整改指令书提出的问题进行复查,复查发现该公司对存在的问题未按要求进行整改,配电箱腐蚀破损变形严重,电线裸露的隐患依旧。
二、立案处罚情况:
县安监局拟对上述行为进行立案处罚。处罚依据条款: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第(六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三、案审会出现两方面对立的观点:
1、可以适用总局16号令中罚则第二十六条第(六)项的相关处罚。理由是该项罚则中的前半句明确写着整改不合格。
2、不适用总局16号令中罚则第二十六条第(六)项的相关处罚。这也是我的个人意见,我认为有断章取意的味道,理由主要有二:一是根据这一罚则,无法准确在本规定内找到违反条款;二是根据对该罚则字面理解应该为“整改不合格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而我们并未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整顿,所以不适用这项罚则。
以上问题请各位给予指点,谢谢!
另再请各位指点,在日常工作中碰到此类现象一般采取什么处罚办法?(此问题应该是我们工作中经常性遇到的一个问题)
依据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第(六项)的规定实施处罚,不妥。这个条款的前提是: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显然不符合本案的情况。
对这样的问题,建议可以考虑适用国家总局15号第四十四条第(七)项或者第(十)的规定,给予警告并处罚金。当然,第(七)项或第(十)项的选择就需要通过取得相关证据了,最终属于哪种情形,或者主要采集的证据证明的哪种情形,就可以作出相应的处罚了。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总局15号令第44条适用及执法文书法律依据引用的通知
各区(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监管局:
近日,接到部分区县安全监管局反映《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5号,以下简称《办法》)第四十四条的适用及行政执法文书的法律依据引用等两个方面的问题。经请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办法》第四十四条共对“违反操作规程或者安全管理作业”等10类违反安全生产管理的行为设定了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该条规定并不是《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的实施性、程序性规定,也不能代替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依据《办法》第四十四条给予当事人行政处罚时,要紧密围绕各项规定的违法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实施。
二、目前安全监管部门使用的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书,设置了“以上行为(事实)违反……”(以下称违反部分),“依据……”(以下称依据部分)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法律条文引用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一)同一法律、法规、规章中,在给予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条文之外,有相应的义务性、禁止性条文的,违反部分引用该义务性或禁止性条文,依据部分引用该法律责任条文。条文引用要准确到条、款、项、目。
(二)法律、法规、规章未明确规定义务性、禁止性条文,而是直接规定违法行为行政处罚的,违反部分和依据部分均引用该条文。如果该条文采取的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或类似规定的,违反部分引用与违法行为相对应的条、款、项、目,依据部分引用该法条。例如,对于生产经营单位存在“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安全监管监察指令”的行为,依据《办法》实施行政处罚时,可以表述为:以上事实违反了《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四十四条第(十)项的规定,依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决定给予……的行政处罚。
(三)除法律、法规、规章有明文规定外,违反部分和依据部分引用的条文,不应跨越不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四)本地区政府法制部门对于法律条文引用有明确规定的,可以按照其规定执行并及时函告我局。
特此通知。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六、《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第(六)项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处罚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违法行为情形和处罚基准:
(一)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生产经营单位整改完毕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不合格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处罚基准: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生产经营单位整改完毕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处罚基准: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生产经营单位未经整改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处罚基准:给予警告,并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体资格问题 实施处罚主体身份不清。行政执法中存在着执法人员忽视亮明身份、出示证件等环节,有的未记载所出示的执法证号码,导致执法主体是否持有有效合法证件情况不明。
(二)事实证据问题
1、事实证据材料不齐备。被询问人笔录的意见,未顶格签字,缺少“以上情况属实”或“和我说的相符”的意思表示;询问笔录、现场检查记录中有改动处,未经当事人签字或捺指印确认,无法认定其笔录的真实性;部分案卷中的证据材料复印件未经当事人盖章、签字确认;部分案卷中现场照片等证据材料未经当事人签字确认,照片拍摄时间记载不详细。
2、主要证据缺失。行政处罚案卷中缺少当事人身份证明材料,无法确认其真实身份;部分案卷中没有提取被询问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个别案卷中提取的当事人法人主体资格证明未注明来源。
3、个别案卷中作为加重或减轻处罚的证据材料不足,有些案件未经调查证
4、个别案卷中有处罚单位开出的罚款单据,但无当事人交纳罚款的书证。
(三)法律适用问题
1、适用法律法规条、款、项不准确、不完整甚至错误。处罚案卷中,适用法律款项不分。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条例》第37条只有一款,不能表述为“第37条第一款”,引用时具体到项即可。
2、部分案卷中行政处罚决定书无说理性内容,没有阐述证据所要证明的内容,对加重或减轻处罚没有说明裁量依据和理由。
3、个别案卷中对存在多项违法行为,仅作出罚款处罚,没有依法提出责令整改等相关要求。
(四)程序问题
1、未履行告知程序或告知不全面、不准确。个别案卷中行政处罚告知书载明当事人有陈述、申辩意见的权利和期限,但对当事人是否提出听证或者行使陈述、申辩权等内容,未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体现。
2、未按法律规定的时限送达。忽视法定送达时限,未给足当事人3天的陈述、申辩、听证的期限即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3、审批程序不严格。部分案卷中相关法律文书内部审批表不完整,出现空行,缺少有关责任人员签字。
4、罚款收缴执行不规范。有的案卷中有罚没收据,无缴款凭证;有的案卷处罚决定书罚款分期缴纳,但未说明原因。部分案卷中缺少相关材料(银行交款凭证没有入档),未体现罚缴分离。
5、行政处罚执行严肃性不够。有的案件行政处罚作出之后,罚款长期未执行到位,也未申请法院执行。
(五)文书归档问题
1、制卷问题。卷皮封面填写不够详尽,案由填写不规范;有些案卷材料排序凌乱,装订不符合行政处罚案件及档案管理的要求;有些案件无备考表,无立卷人签字,无科室负责人检查签字。
2、装订问题。文书装订欠整齐,排列不规范,无目录和页号,页码编写有漏页;案件材料整理顺序凌乱;有些案件未按一案一卷的要求,将两个处罚案件装订为一个卷宗。
3、缺项问题。一些执法文书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填写不全,当事人的职务、年龄、住址、联系电话等要素不详;部分取证文书上取证人和被取证当事人未签名或盖章等。
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44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或者其他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可以对生产经营单位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其主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该条款十项内容的理解,笔者认为:
1、都是指向具体人员的违法行为,在具体实施时,应根据调查的情况区别对待。
2、责任认定上,如果在调查中发现单位没有尽到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义务,应当对单位实施警告、并处罚款的行政处罚。
3、调查中如果单位已尽到规定的义务,如:已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或规章制度,对从业人员已经进行了培训教育,安全投入已经到位等等。那么相关人员的违法行为就应该视同为个人行为,对其个人可以实施行政处罚,或者交由单位进行处理。
4、一般情况下,在用到此条款时,应当对整个案情进行全面调查,分清责任的主次,按照责任大小分别进行处理。
岗位有职责,检查有标准,处罚有依据,行为有准则,工作有痕迹,执法有监督。
第二篇:处罚通告
处罚通告
公元2012年11月20日折叠车间员工田井志在生产深圳外贸订单16#浅紫330x2x20张/包时,因其利欲熏心、财迷心窍加速生产,而剧片转速跟不上生产速度导致剧出来的产品时而有大小边时而有斜边,其这种自私自利、不顾公司利益的行为极为恶劣。根据车间第四节第四条制度对其罚款人民币80元,如下次再出现类似事件绝不轻饶,定要重罚。
车间
2012年12月4日
第三篇:处罚通知
处罚通知
兹有玻机智能幕墙安装单位在多层办公楼施工中,施工人员未向总包告知,擅自割除外架钢管拉结杆一根、拆除连墙件两根。属情况恶劣,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奖罚措施第十条;经总包项目部研究决定给于你单位罚款贰仟元人民币以示教育。
南京凯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A项目部
安全科
日期:2013年12月12日
第四篇:处罚通告
通
告
2013年7月19日(上周五)晚下班后8点时许,刘所发现审计办公室下班后最后走的人没关灯。
对此事所里三令五申,但仍有同志缺乏责任心,为防止此现象再次发生,决定作出以下处罚:审计(15B11)办公室人员本月工资每人扣除十元作为罚款。
若再有此现象发生,所里要查清楚谁最后走不关灯,加大处罚力度!
特此通告
内蒙古华才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处罚通告
处 罚 通 告
今早清洁工清理垃圾箱时,发现垃圾箱中竟然有机台上所用的零配件及不少数量锣钉、锣母,浪费极其严重,经证实,零配件为环游机台所用,机台装配人为李龙、李明亮、李文永,三人成本意识淡薄,严重违反《车间管理制度》,无视车间值日规定,影响恶劣,现决定对此三个直接责任人各罚款30元。车间主管张静、组长刘均、区域责任人邓传志监督不到位,负有连带责任,分别予以30元、20元、10元的罚款。希望各员工引以为诫,严格遵守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并执行到位。
生产部
2008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