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广东省实行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社会化管理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劳技[1996] 90号
广东省劳动厅
关于印发《广东省实行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社会化管理的暂行办法》的通知
粤劳技[1996] 90号
各市劳动局,省直有关厅、局(总公司),中央、部队驻粤单位:
为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快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技师队伍的发展,营造学技能、钻业务的良好社会环境,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根据国家和省关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广东省实行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社会化管理的暂行办法》,现印发实施。望各地积极组织实施,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总结新经验、新做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技师资格考评社会化管理工作。
附件:广东省实行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社会化管理的暂行办法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六日
附件:
广东省实行技师、高级技师资格 考评社会化管理的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技师队伍发展,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鼓励劳动者学习技术,钻研技能,提高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院批准的《工人考核条例》和劳动部印发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报考技师、高级技师实行自愿报名、公开考试、考评结合、评聘分开、双轨运行的社会化管理原则,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试不受单位指标限制。
第三条 申报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试者的单位有责任如实提供申报者的表现和工作业绩的证明材料。
第二章 技师、高级技师资格条件和考评的工种范围
第四条 技师资格条件是:
(1)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本工种技术等级标准中,高级工的技术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3)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能够解决本工种关键性的操作技术和生产中的工艺难题;
(4)具有传授技艺、培训技术工人的能力。
第五条 高级技师资格条件是:
(1)任技师职务三年以上,并作出突出贡献;
2(2)具有本专业(工种)较高的专业知识,并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工种)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3)有高超专业技能和综合操作技能;
(4)在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技术攻关和解决本专业(工种)高难度生产技术问题等方面成绩显著;
(5)热心传授技艺、绝招,培训技术工作,指导、带领技术工人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
第六条 实行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工种范围和名称,按劳动部会同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联合下达的实施意见执行。属新工种需考评技师、高级技师的,由省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省劳动厅审核,报劳动部批准后实行。
第三章 报考技师、高级技师对象及条件
第七条 凡属技师、高级技师考评专业(工种)范围,具备报考技师、高级技师条件的社会劳动者均可申请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评。
第八条 申请技师考评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从事本专业(工种)工作连续工龄十年以上或累计工龄十五年以上,考取《高级工技术等级证书》者; 2.技工学校或其他中等技术学校毕业或经自学、职业培训获得同等学历,并考核取得《高级技术等级证书》者; 3.参加国际级技能竞赛前五名获奖者;国家级一类技能竞赛前十名、二类技能竞赛前八名获奖者;省级一类技能竞赛前八名、二类技能竞赛前五名获奖者;地级市技能竞赛前三名获奖者;
4.有发明、创造并获得国家专利者;
5.技术革新项目年创经济效益十万元以上,并获省、市技术革新三等奖以上者;
6.具有见习技师资格的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种)三年以上者;
7.获得《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大专院校毕业生,在本专业(岗位)工作五年以上者;
第九条 申报高级技师考评的条件:连续受聘三年以上的技师,或累计受聘五年以上者。
第十条 受行政记过以上处分不满一年,或犯有严重错误正在接受组织审查者,不得报考技师、高级技师。
第四章 报考技师、高级技师程序及考评办法
第十一条 省、市劳动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每年开考技师、高级技师的工种、时间及要求。
第十二条 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向指定报名点报名。报考技师须按规定填写《广东省工人技师职务申请呈批表》一式两份,缴交考评费用,提交学历证书,《技术等级证书》,技术发明、创造、革新成果获奖证书以及参加技能竞赛的获奖证书,工作总结和论文,并交大一寸同底免冠正面半身照片两张。
报考高级技师,须填写《高级技师评审呈报表》一式五份,并提交《技师合格证书》和《技师聘书》,以及技术发明、革新成果获奖证书、工作总结、论文等材料,并交大一寸同底免冠正面半身照片两张。
第十三条 省、市劳动行政部门对报考者进行资格审查;符合条件者,发给考试通知书和准考证。通知书写明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
报考技师、高级技师可自愿参加考前培训和辅导。
第十四条 技师考试包括专业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论文评审和答辩。考试内容以本工种职业技能标准的高级工标准为依据。已取得本工种《高级技术等级证书》者,可以免考 4 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直接参加答辩。
专业理论采用笔试。
操作技能考核,选择典型工件加工,或结合生产进行。
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专业理论知识、操柞技能考试都合格才算技师考试合格。
上述两项考试合格者,由技师专业考评组根据其工作总结及论文进行答辩。经省或市(地级)行业工人考核委员会评定,报省劳动厅审批。
技师考核试题从省试题库提取。
第十五条 高级技师考核包括本工种专业知识及相关工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专业理论考核主要突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及现代化管理方面的知识。
操作技能考核包括实际操作考工、论文评审和答辩。
高级技师资格考核鉴定由省或计划单列市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章 证书与待遇
第十六条 经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合格,由省或计划单列市劳动行政部门发给相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技师合格证书》,作为受聘任职,出国公证的职业资格凭证。
第十七条 企业(含乡镇、三资、个体)、事业、机关等用人单位,按岗位需要从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获得者中聘用技师、高级技师,发给聘书、双方签订聘约。受聘技师、高级技师按规定享受岗位职务津贴(或晋入技师、高级技师岗位技能工资等级)和本单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福利待遇,家属在农村的按省政府规定在技师户口所在地申请办理“农转非”。
技师、高级技师聘书由省劳动厅统一印制。
第六章 组织领导
第十八条 省劳动行政部门综合管理全省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工作。省、计划单列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组织实施,具体考试工作由省劳动厅认定的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所承担。
第十九条 技师、高级技师专业考评组的考评员资格认定及组成,按《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认定和管理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 省直各厅、局(总公司)需组织本系统开展技师考评工作,其考评办法仍按《广东省技师聘任工作的实施意见》(粤劳培〔1988〕 101号)文件办理。但考评不受指标限制。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二篇:粤办函〔2012〕52号 印发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印发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函〔2012〕52号)
来源: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2-02-09
【字体:大 中 小】
粤办函〔2012〕52号
印发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水利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二月六日
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考核暂行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粤发〔2011〕9号)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建设科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确保完成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目标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组织实施和对象
(一)组织机构。省水利厅牵头负责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省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考核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日常事务。根据工作需要,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监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审计厅、统计局、物价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开展考核、评分工作。
(二)考核对象为各地级以上市政府。
二、考核内容
(一)考核内容为各地级以上市贯彻落实中发〔2011〕1号、国发〔2012〕3号和粤发〔2011〕9号等文件提出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和分阶段工作任务,重点考核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等水资源三条红线重要指标完成情况,水资源配置、用水效率管理、水资源保护和相关配套政策及制度建设等情况,以及公众对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工作的满意度。
(二)考核指标和标准。考核分为指标考核、工作测评和公众评价三部分,具体指标和标准分别为:
1.考核指标。2011─2015年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为3大项9个指标,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其中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包括用水总量、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等3个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包括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3个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包括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等3个指标。各地级以上市指标详见附表1,其中水功能区考核名录、指标以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省水利厅分下达;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由省环境保护厅下达。考核中的统计与监测办法由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订。
2.工作测评标准。2011─2015年各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测评分为用水总量管理、用水效率管理、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及体制建设、信息化及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具体评分标准见附表2。
3.公众评价标准。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重点调查公众对所在地级以上市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等工作的满意程度。具体标准由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订。
三、考核评分方法及考核等次划分
(一)考核评分方法。考核总分由指标考核、工作测评和公众评价三部分组成。具体计算公式为:各地级以上市考核总分=指标考核得分×60%+工作测评得分×30%+公众评价得分×10%,其中指标考核部分得分=∑单项指标考核得分×单项指标权重。具体考核、测评以及公众评价得分计算方法由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研究制订。
(二)考评等次划分。考核满分为100分,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考核得分为90分以上(含90分)的评为优秀,考核得分为80—90(不含90分)分的评为良好,考核得分为60—80(不含80分)分以上的评为合格,考核得分为60分以下(不含60分)的评为不合格。其中指标考核部分得分低于60分的,直接评为不合格。
四、考核方式
从2012年起,对2011─2015年各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关指标进行考核,采用自查、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为:
1.自查。从2012年起,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按本办法的要求于每年4月中旬前将本市上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总结、自评情况以及相关指标数据完成情况一并报送省水利厅。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于每年5月中旬前完成对各地级以上市自评情况和相关指标数据的审核,并根据审核情况对有关地级以上市进行抽查,于每年6月底前将考核总体情况上报省政府。
2.中期考核。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按本办法的要求于2014年4月中旬前将落实2011─2013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总结、自评情况以及相关指标数据完成情况一并报送省水利厅。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于5月中旬赴各地级以上市对考核内容进行实地考核,并于6月中旬前提出各考核组评分和考评等次意见。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各考核组考核评分和考核等次意见进行审核,于6月底前将中期考核情况报省政府审定。
3.期末考核。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按本办法的要求于2016年4月中旬前将落实2011─2015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总体情况以及相关指标数据完成情况一并报送省水利厅。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组成考核组于5月中旬赴各地级以上市对考核内容进行重点抽查和现场检查,并于6月中旬前提出各考核组评分和考评等次意见。省水利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各考核组考核评分和考核等次意见进行审核并编写考核总体情况报告,于6月底前报省政府审定。
五、考核工作要求
(一)考核工作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规范透明、操作易行、奖罚分明的原则。
(二)各地级以上市要坚持实事求是,认真开展自评,严格按照要求提供相关材料和数据,建立本辖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的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把省下达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解到各级行政区,将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措施,严格监督管理,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三)省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做好相关考核工作,对需要进行统计和监测的,要认真做好相关数据的提供工作。省水文局负责考核指标数据的收集、分析评价与审核工作,并负责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的监测统计。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数据的监测评价工作。省统计局负责提供各地市GDP、工业增加值数据。各地级以上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供辖区内市、县级核发取水许可证取水户取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及对农灌节水的投入和改善灌溉面积等指标。
(四)考核结果由省水利厅按本办法要求报省政府审定后予以通报。对考核等次评为优秀的地级以上市,省在相关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对考核不合格的地级以上市责令限期整改,有关地级以上市政府要向省政府书面说明情况,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期间,省水利厅暂停审批该地区除饮用水外的建设项目新增取水,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依法不予批准新增用水项目立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力的,由监察部门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中期考核和期末考核结果报经省政府审定后作为下一考核期编制各地级以上市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的依据,并交由组织人事部门,作为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考核期间如遇国家重大政策调整或重大自然灾害影响,可根据客观情况进行调整。
各地级以上市可参照本办法制订对下一级政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办法。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表:1.广东省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2011-2015年)
2.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测评表
第三篇:关于印发《广东省彩票专项公益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粤财综〔2007〕119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彩票专项公益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广东省财政厅 【文 号】粤财综〔2007〕119号 【颁布时间】2007.08.10 【实施时间】2007.08.10
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省直有关单位:
为加强彩票专项公益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经省政府批准同意,现将《广东省彩票专项公益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广东省彩票专项公益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彩票专项公益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彩票管理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调整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彩票专项公益金(以下简称“专项公益扩)是指经省政府批准,从全省留成彩票公益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资助特定社会公益事业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专项公益金按“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并按照当年筹集、下年使用”的原则,先收后支,专户结余结转下继续使用。
第四条 专项公益金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开、公平、公正;
(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三)专款专用,注重实效。
第五条 专项公益金实行项目管理制度。每年专项公益金使用范围,由省财政厅会有关部门,根据我省工作重点拟定后,报省政府审定。
第六条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公益金的筹集、管理、项目审核、资金分配和资金核拨,并会同有关部门对专项公益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申报与审批
第七条 凡申请专项公益金资助的单位,应按规定报进项目申请报告及相关资料。其中省属单位向省直行政主管部门报进项目申请报告及相关资料,由省直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报送省财政厅;省以下单位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报进项目申请报告及相关资料,行政主管部门进当地财政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由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汇总上报省财政厅。
申请单位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及相关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可靠。
第八条 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申报依据及主要内容,基本建设类项目应具有完整的基建审批手续;
(二)项民总体目标及分阶段实施计划;
(三)项目组织实施条件;
(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项目支出预算明细;
(六)要求报送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九条 省财政厅根据申报情况,对项目进行审核后报省政府,经分管财政工作的常务副省长审定后,由省财政厅下达项目资金文件。
第十条 专项公益金不得用于以下支出:
(一)平衡财政预算;
(二)补充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
(三)以盈利为目的的活动;
(四)对外投资、出借、参与股票和期货交易,以及为经济合同提供担保;
(五)用于国家规定的社会公益事业之外的用途。
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和截留专项公益金。第十一条 专项公益金项目一经审批确定,不得擅自调整变动。对有特殊情况确需进行变更或撤销的项目,项目使用单位应按照申报程序报批。
第三章 财务管理
第十二条 专项公益金实行专项核算,确保专款专用。
第十三条 对于项目完成、中止或撤销形成的净结余资金,或项目当年未执行需推迟执行的资金,应按规定缴回省财政专户。
第十四条 终了,专项公益金使用部门应按规定逐级向省财政厅报进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执行情况;
(二)专项公益金支出、结余情况;
(三)项目资金使用效果;
(四)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第十五条 专项公益金使用单位应加强资金管理,认真组织实施项目,严格按照批准的范围安排使用资金。专项公益金可与其他资金来源统筹安排使用,但需对专项公益金单独核算。
第十六条 使用专项公益金购置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设备或服务项目,要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专项公益金购置形成的资产,资助个人的,产权归个人所有;资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产权归国家所有,并参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著改变用途或变动产权,其所获收入应按原拨款渠道全额上缴省财政专户,纳入专项公益金管理。
第十八条 对专项公益金重点资助项目,省财政厅可委托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审计、检查等有关费用,列入专项公益金支出。
第四章 资金拨付
第十九条 专项公益金项目审批确定后,财政部门应按规定及时拨付资金,并定期会同有关部门对专项公益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省直单位申请拨付专项公益金,由省财政厅审核后直接拨付;省以下有关单位使用专项公益金,由省财政厅按预算管理级次拨付有关财政部门,再由有关财政部门拨付项目单位。
第二十一条 属于基建项目的,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及项目建设进度拨付专项公益金。
第五章 监督和处罚
第二十二条 专项公益金使用单位应自觉接受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对专项公益金管理、使用过程中的下列违法行为,将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予以处理、处罚、处分,并禁止有关单位在以后申请使用公益金:
(一)违反专项公益金规定的使用范围;
(二)拒绝接受财政、行政主管部门、审计、监察等部门监督检查;
(三)挤占、挪用、截留专项公益金的行为;
(四)擅自改变专项公益金使用项目、改变资金用途和使用计划;
(五)营私舞弊,贪污私分专项公益金;
(六)项目有重大质量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
(七)其它违反专项公益金管理使用规定的行为。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关于印发《广东省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人发﹝2007﹞259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
办法》的通知(粤人发﹝2007﹞259号)
有关市、县(区)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教育局、财政局、农业局、卫生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团委,省内各高校:
为加强对到我省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的高校毕业生的管理,现将《广东省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广东 省 人 事 厅
广东 省 教 育 厅
广东 省 财 政 厅
广东 省 农 业 厅
广东 省 卫 生 厅
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二00七年八月十五日
广东省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以下简称“三支一扶”)服务的高校毕业生的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省、市、县(市、区)三级分级实施。省、市“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及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实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
第三条省“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协调和指导工作。
省人事厅和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三支一扶”办)负责全省“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政策的制定;负责组织“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招募和派遣工作;负责“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生活补贴、交通和医疗补贴等经费的发放和管理。省教育厅负责指导省内高校做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招募及体检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医疗费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等经费及“三支一扶”专项工作经费的落实。
省教育厅、卫生厅、农业厅、扶贫办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本系统落实“三支一扶”高校
毕业生管理工作相关政策。
团省委负责指导在乡镇团委岗位上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开展青年团工作。
第四条地级以上市“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和“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地级以上市“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三支一扶”办)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辖区内“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负责“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报到、派遣及岗前培训等具体事宜。
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指导、协调服务单位落实服务岗位并提供住宿、安全、健康、卫生等后勤保障,并对服务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负责对“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进行考核。
第五条服务单位负责为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安排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承担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二)省内高校应届或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其中,外省生源毕业生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省外高校应届或暂缓就业的广东生源毕业生,以及高校往届毕业但尚未就业的广东生源毕业生;
(三)学习成绩合格,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四)具有敬业奉献精神,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五)身体健康;
(六)专科、本科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5周岁,毕业研究生不超过27周岁。
第七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服务期限为2年。
第八条“三支一扶”招募工作于每年4—6月进行,具体办法、步骤按照省“三支一扶”办制定的工作方案执行。
第九条经省“三支一扶”办核准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在指定期限内持《广东省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核准通知书》到各地级以上市人事局报到并参加培训。逾期未报到的,视为放弃参加“三支一扶”服务。
第十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其户口及档案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省内高校广东生源的应届及暂缓就业毕业生,由省教育主管部门开具毕业生报到证回生源所在地级以上市政府人事部门,其档案和户口一并转移回生源地。
(二)省内高校外省生源的应届及暂缓就业毕业生,其报到证暂不开出,户口不迁移,档案留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三)省外高校应届或暂缓就业的广东生源毕业生,将档案和户口转移回生源地;
(四)高校往届毕业但尚未就业的广东生源毕业生,户口留在原地不迁移,其档案由原
管理部门管理。
第十一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服务单位。
第十二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服务地区和单位原则上不予调整。确有特殊原因的,经本人申请,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可在本县(市、区)范围内予以调整。需在市内调整的,经本人申请,市“三支一扶”办同意,可在本市范围内调整。
服务地区和单位有调整的,市“三支一扶”办应及时将调整名单上报省“三支一扶”办备案。
第十三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享受“三支一扶”政策规定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医疗费补贴、住院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第十四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享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休息(假)权。
第十五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可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也可参加专升本或研究生考试,但要向服务单位书面报告。
在服务期间参加上述考试的,不享受粤人发〔2007〕141号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参加我省专升本或研究生考试被录取的,可以由学校为其保留学籍至服务期满。由于上述求学或就业考试被录取而需要脱产学习或就业的,自然终止“三支一扶”服务。用人单位应及时逐级将终止服务人员名单报省“三支一扶”办备案。
第十六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可以向服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意见和建议被采用并产生良好效果的,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七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除因本《办法》规定的事由,不被终止服务资格。
第十八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应当遵纪守法,按照“三支一扶”的政策规定及服务单位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第十九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及服务单位规章制度,确不适宜继续从事“三支一扶”服务的,经市“三支一扶”办书面报省“三支一扶”办同意,可终止其“三支一扶”服务资格。
第二十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请假应提交书面申请(因病请假需提供镇以上医院证明),并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请假3日以内的,经服务单位同意后报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二)请假3日以上7日以内的,经服务单位同意后报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审批。
(三)请假7日以上的,经服务单位同意并逐级上报,由市“三支一扶”办审批。事假1次原则上不超过15日,1年内累计不超过20日。
第二十一条服务单位如发现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擅自离岗或请假逾期不归,且
2日内无法与本人取得联系的,应及时上报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
第二十二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擅离服务岗位或请假逾期不归达15日以上的,视为终止服务资格。用人单位应将此情况在2日内上报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再将情况逐级上报省“三支一扶”办。
第二十三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如出现重大疾病,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根据二甲及二甲以上医院证明,经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并报市“三支一扶”办批准,可暂停服务。
(二)在半年内治疗痊愈的(二甲及二甲以上医院出具证明),经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并报市“三支一扶”办批准,可返回服务岗位。
(三)在半年内无法治愈或治愈后不适宜继续 “三支一扶”服务的(二甲及二甲以上医院出具证明),经省“三支一扶”办批准,应当终止服务。
第二十四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终止“三支一扶”服务的,从省“三支一扶”办批准或确认终止服务的下一个月起,停发生活补贴、交通补贴及医疗费补贴。
第二十五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因病住院治疗,或发生人身意外伤害,有关保险事宜根据省“三支一扶”办与保险公司签定的保险合同办理。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市“三支一扶”办应当协助毕业生做好理赔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省“三支一扶”办备案。
第二十六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如出现安全或健康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服务单位、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应及时处理并在2个工作日内同时报市“三支一扶”办,市“三支一扶”办将处理情况及时报省“三支一扶”办。
第二十七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应与服务单位做好交接工作,填写《广东省“三支一扶”服务考核鉴定表》(由省“三支一扶”办统一制作),并经服务单位、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填写考核鉴定意见后通过机要件转移至“三支一扶”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存入个人档案。
“三支一扶”服务期满的应届及暂缓就业毕业生可以按照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省内公务员招考或者事企业单位招聘,被录取的办理公务员录用或者事企业单位接收毕业生手续,凭县(市、区)以上政府人事部门的录(聘)用通知或者就业通知办理户口和档案的转移手续。
“三支一扶”服务期满未就业的外省生源毕业生,由省教育主管部门开具毕业生报到证回生源地,其户口和档案一并转移。
第二十八条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由市“三支一扶”办颁发《广东省“三支一扶”合格证书》(由省“三支一扶”办统一制作),“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凭证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省“三支一扶”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关于印发《广东省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人发﹝2007﹞259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粤人发﹝2007﹞259号)有关市、县(区)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教育局、财政局、农业局、卫生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团委,省内各高校:
为加强对到我省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的高校毕业生的管理,现将《广东省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广东 省 人 事 厅 广东 省 教 育 厅 广东 省 财 政 厅 广东 省 农 业 厅 广东 省 卫 生 厅
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 二00七年八月十五日
广东省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高校毕业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以下简称“三支一扶”)服务的高校毕业生的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省、市、县(市、区)三级分级实施。省、市“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及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实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
第三条
省“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的总体规划、协调和指导工作。
省人事厅和省“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三支一扶”办)负责全省“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政策的制定;负责组织“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招募和派遣工作;负责“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生活补贴、交通和医疗补贴等经费的发放和管理。
省教育厅负责指导省内高校做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招募及体检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医疗费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等经费及“三支一扶”专项工作经费的落实。
省教育厅、卫生厅、农业厅、扶贫办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本系统落实“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相关政策。
团省委负责指导在乡镇团委岗位上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开展青年团工作。
第四条
地级以上市“三支一扶”工作领导小组和“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地级以上市“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三支一扶”办)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检查辖区内“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负责“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报到、派遣及岗前培训等具体事宜。
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负责指导、协调服务单位落实服务岗位并提供住宿、安全、健康、卫生等后勤保障,并对服务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负责对“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进行考核。
第五条
服务单位负责为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安排工作岗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承担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二)省内高校应届或暂缓就业的毕业生(其中,外省生源毕业生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省外高校应届或暂缓就业的广东生源毕业生,以及高校往届毕业但尚未就业的广东生源毕业生;
(三)学习成绩合格,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
(四)具有敬业奉献精神,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五)身体健康;
(六)专科、本科毕业生年龄不超过25周岁,毕业研究生不超过27周岁。第七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的服务期限为2年。
第八条
“三支一扶”招募工作于每年4—6月进行,具体办法、步骤按照省“三支一扶”办制定的工作方案执行。
第九条
经省“三支一扶”办核准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在指定期限内持《广东省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核准通知书》到各地级以上市人事局报到并参加培训。逾期未报到的,视为放弃参加“三支一扶”服务。
第十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其户口及档案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省内高校广东生源的应届及暂缓就业毕业生,由省教育主管部门开具毕业生报到证回生源所在地级以上市政府人事部门,其档案和户口一并转移回生源地。
(二)省内高校外省生源的应届及暂缓就业毕业生,其报到证暂不开出,户口不迁移,档案留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三)省外高校应届或暂缓就业的广东生源毕业生,将档案和户口转移回生源地;
(四)高校往届毕业但尚未就业的广东生源毕业生,户口留在原地不迁移,其档案由原管理部门管理。
第十一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间,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服务单位。
第十二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服务地区和单位原则上不予调整。确有特殊原因的,经本人申请,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可在本县(市、区)范围内予以调整。需在市内调整的,经本人申请,市“三支一扶”办同意,可在本市范围内调整。
服务地区和单位有调整的,市“三支一扶”办应及时将调整名单上报省“三支一扶”办备案。
第十三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享受“三支一扶”政策规定的生活补贴、交通补贴、医疗费补贴、住院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
第十四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享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休息(假)权。
第十五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可参加执业资格考试、公务员考试及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也可参加专升本或研究生考试,但要向服务单位书面报告。
在服务期间参加上述考试的,不享受粤人发〔2007〕141号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参加我省专升本或研究生考试被录取的,可以由学校为其保留学籍至服务期满。由于上述求学或就业考试被录取而需要脱产学习或就业的,自然终止“三支一扶”服务。用人单位应及时逐级将终止服务人员名单报省“三支一扶”办备案。
第十六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可以向服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意见和建议被采用并产生良好效果的,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七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除因本《办法》规定的事由,不被终止服务资格。
第十八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应当遵纪守法,按照“三支一扶”的政策规定及服务单位的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第十九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因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及服务单位规章制度,确不适宜继续从事“三支一扶”服务的,经市“三支一扶”办书面报省“三支一扶”办同意,可终止其“三支一扶”服务资格。
第二十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请假应提交书面申请(因病请假需提供镇以上医院证明),并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请假3日以内的,经服务单位同意后报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二)请假3日以上7日以内的,经服务单位同意后报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审批。
(三)请假7日以上的,经服务单位同意并逐级上报,由市“三支一扶”办审批。事假1次原则上不超过15日,1年内累计不超过20日。
第二十一条
服务单位如发现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擅自离岗或请假逾期不归,且2日内无法与本人取得联系的,应及时上报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
第二十二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擅离服务岗位或请假逾期不归达15日以上的,视为终止服务资格。用人单位应将此情况在2日内上报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再将情况逐级上报省“三支一扶”办。
第二十三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如出现重大疾病,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根据二甲及二甲以上医院证明,经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并报市“三支一扶”办批准,可暂停服务。
(二)在半年内治疗痊愈的(二甲及二甲以上医院出具证明),经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同意并报市“三支一扶”办批准,可返回服务岗位。
(三)在半年内无法治愈或治愈后不适宜继续 “三支一扶”服务的(二甲及二甲以上医院出具证明),经省“三支一扶”办批准,应当终止服务。
第二十四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终止“三支一扶”服务的,从省“三支一扶”办批准或确认终止服务的下一个月起,停发生活补贴、交通补贴及医疗费补贴。
第二十五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因病住院治疗,或发生人身意外伤害,有关保险事宜根据省“三支一扶”办与保险公司签定的保险合同办理。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市“三支一扶”办应当协助毕业生做好理赔工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省“三支一扶”办备案。
第二十六条“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间如出现安全或健康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服务单位、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应及时处理并在2个工作日内同时报市“三支一扶”办,市“三支一扶”办将处理情况及时报省“三支一扶”办。
第二十七条
“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应与服务单位做好交接工作,填写《广东省“三支一扶”服务考核鉴定表》(由省“三支一扶”办统一制作),并经服务单位、县(市、区)政府人事部门填写考核鉴定意见后通过机要件转移至“三支一扶”毕业生档案管理部门存入个人档案。
“三支一扶”服务期满的应届及暂缓就业毕业生可以按照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省内公务员招考或者事企业单位招聘,被录取的办理公务员录用或者事企业单位接收毕业生手续,凭县(市、区)以上政府人事部门的录(聘)用通知或者就业通知办理户口和档案的转移手续。
“三支一扶”服务期满未就业的外省生源毕业生,由省教育主管部门开具毕业生报到证回生源地,其户口和档案一并转移。
第二十八条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由市“三支一扶”办颁发《广东省“三支一扶”合格证书》(由省“三支一扶”办统一制作),“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凭证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三支一扶”办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