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0325定海区三举措深推“订单式”特色普法
定海区三举措深推“订单式”特色普法
一是重视师资,质量“优”。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在全区范围内甄选了19名资深专家、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普法讲师团,并设置普法课程菜单库,课程内容涉及环保刑事司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民间借贷纠纷处理、企业经营风险防范、预防职务犯罪等21个专题,以“菜单”形式编制,供“点单”选择。普法讲师团的日常工作由区普法办统一组织和安排。对普法讲师团成员实行动态管理,结合上一年度点“单”次数、备课质量、听众反响等因素,及时调整讲师团成员。每年组织法律服务培训,并将授课情况列入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讲师团成员的年度考核,不断规范和提升讲师团的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
二是关注热点,内容“实”。就普法内容、普法形式以及如何实现最佳宣传效果等,广泛征求意见。2014年初,定海区普法办制定《关于开展全区普法需求摸底调查的通知》并下发到定海区各镇(街道)普法办、区属各单位,对全区各地、各单位在普法宣传上的实际需求进行摸底,并深入基层,以座谈的形式对干部群众法律需求进行调查、收集。讲师团成员间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分析研判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丰富授课案例;及时调整普法课程菜单库,2015年增加了“新《环保法》解读”、“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改决定”、“医疗纠纷处理法律问题解答”、“关于对当前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如何降低经济风险的思考”等7个课题,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使群众乐于“点单”。
三是强化协作,参与“广”。一是充分发挥区普法办牵头抓总作用,坚持“谁执法,谁普法”,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落实社会公益普法责任,吸纳公检法司政法机关、农林海洋渔业、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等职能部门参与组建普法讲师团。落实社会公益普法责任,下步将整合民间群团、公益组织等力量进一步组建普法志愿者队伍,逐步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二是依托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和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健全法律服务组织网络,进一步充实法治宣传窗口。整合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等力量,融入到法治宣传队伍中。同时,配合市局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畅通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信息通道,形成网络平台与实体平台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服务机制,方便基层群众根据自身需求“点菜下单”,享受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三是借力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推出的“文化礼堂活动菜单”,依托“定海文化超市”网络服务平台,增加普法菜单、充实法律服务内容,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供农渔村基层通过“点单”模式自主选择服务内容、时间。2015年共提供法治讲座、展览、非遗精品展演等多种类文化服务项目500余场。进一步促进普法资源配置下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化农渔村文化礼堂的法治阵地内涵。(区普法办)
第二篇:“勤走、深访、速办”三举措确保领导干部下基层为民办实事取得实效
建设街道党委“勤走、深访、速办”三举措 确保领导干部下基层为民办实事取得实效
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建设街道党委采取‚勤走、深访、速办‛三举措,切实保证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一是做到‚勤走‛。建设街道党委制定‚领导干部定期下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制度,结合‚领导干部包扶村、社区‛情况,确定‚班子成员每周一访‛工作机制,深入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现状、所面临的难题,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听取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想法看法,让群众为我们的工作多提意见、建议,为我们的决策提供最真实、最强有力的依据,杜绝‚看材料、听汇报、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作决策‛现象。
二是做到‚深访‛。为使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不‚流于形式‛,街道党委对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提出了‚深入村居民家中,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被走访人员覆盖面要广‛、‚重点走访‘问题户’‛等三个硬性要求,强调领导干部下基层走访不能只是到村党支部、社区党支部听取汇报了事,要深入村居民家里、田间地头,亲自了解、体察民情,掌握群众最真实动态;被走访人群要包括老党员、下岗职工、贫困户、种养殖大户、村、社区两委委员、村民小组长等人群;要重点走访那些‘问题最多’、‘想法最多’、‘群众威望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群众‛,确保走访活动能够取得实效。年
初至今,建设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共走访群众76人次,为群众解决生活中急事、难事23件,慰问生活困难党员、群众41人,排查矛盾纠纷32起,为办事处工作提出意见、建议11条。
三是做到‚速办‛。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采取‚党委书记抓进度、一周一总结‛的方法,由党委书记亲自统筹负责群众所反映事情的落实,每周进行一次梳理总结,督促检查事情解决的进度,尽快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如反映辖区环境卫生清理不到位的问题,一般要求当天解决;需要上级政府、各部门的支持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在一周时间内拿出解决方案,明确责任人、解决时限。
2012年以来,建设街道党委在领导干部走基层活动中,通过农牧民筹资、以劳折资、村集体出资、申请上级财政奖补资金等多方渠道筹集资金,确定了农村排水管线建设工程、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工程、农村道路硬化工程等三大项民生工程,投资80.7万元,新修排水管线850米;投资93.5万元,新建垃圾转运站5座,维修污水井40个,购臵环保型垃圾箱10个,维修公共厕所15座;投资429.3万元,新修水泥路14860平方米,沥青路5250平方米,路边石5220平方米,步道板3000平方米,为村民解决了村内路面状况差、雨季路面积水严重导致的村民出行难问题,环卫设施匮乏导致的背街巷道环境卫生差问题,公厕数量少、年久失修
问题,全面改善了村居民出行环境,居住环境,为老百姓解决了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难题,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撰稿:娜日苏审核:王东杰
第三篇:拧紧三环节 强化三保障 安庆市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
拧紧三环节 强化三保障
安庆市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
安庆市抓住谋实工作方案、实施试点工程、完善政策支持这三个关键环节,突出引领、强化保障,全面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全市四级林长体系全面建立,共设立林长6034名,并配备基层护林员5400多人。去年以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森林抚育166万亩,森林火灾发生面积同比减少70%以上。
一是方案引领,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并组织到福建武平、河北塞罕坝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研究制定林长制工作方案。并将与国内高水平专业机构合作,制定实施未来三年林长制规划。在试点中,总结森林防火“七级包保”责任制的成功经验,实行市级领导干部带头,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把责任压实到人头、落实到地块。建立健全林长制落实机制,纳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每月调度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实行闭环管理、跟踪问效。全市在重点责任区域竖立1600多块林长公示牌,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示范引领,强化基础保障。注重从实际出发,聚焦五项重点任务,发挥林长的带头作用,实施四大试点工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在桐城市推进道路绿色长廊提升工程,结合206国道改造,大幅增加沿线绿量,打造靓丽风景线。目前206国道桐城南段土地流转已完成,城区5公里绿化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在太湖县实施“芭茅山”改造工程,通过改种毛竹、油茶等树种,增强固土保水能力,消除火灾隐患,提升生态和经济效益,目前已改造“芭茅山”10万多亩。在望江县实施武昌湖湿地保护与利用工程,整治围湖造田、围网养殖、污水直排等问题,8.1万亩围网全面撤除,完成武昌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编制。在宜秀区实施“青山白化”治理工程,开展坟前植绿,推进移风易俗,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消除城区周边“青山白化”现象,目前已完成1000多亩治理任务。
三是政策引领,强化投入保障。创新林业投融资方式,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市、县财政去年以来共投入近5亿元用于林业发展。市政府出台蓝莓、油茶等产业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总投资达20多亿元。结合实施国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争取政策性银行贷款,太湖县已获得省农发行贷款资金2亿元,全市林业贷款规模达16.9亿元。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特色林果等绿色产业,已建成花卉苗木、特色林果等生态林业基地321万亩,其中油茶61.7万亩、蓝莓2万亩。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33家,带动41.6万林农受益,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