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
脱钩工作的意见
中央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决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党政机关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央决定精神,结合北京市的实际,现就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脱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结合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党政机关职能,解除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今后市级党政机关一律不得经商办企业,也不再作为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企业。
做好这项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全面清理、统筹规划、区别对待、分步实施;二是市级党政机关与企业脱钩后,市财政对党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所必需的经费要给予保障;三是对脱钩企业的人员要予以妥善安置;四是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五是依法办事,严明纪律;六是保持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的稳定和社会稳定。
二、脱钩工作范围
依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本市市级党政机关企业脱钩工作的范围是:市级党的机关(含党的纪检机关和党的各工作部门)、人大机关、政府各部门(含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派出机构)、政协机关及所属单位。
鉴于全市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工作已经结束,市级政法机关不再纳入此次脱钩工作范围。
(一)脱钩企业的范围
1.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所办企业和管理的直属企业(包括子公司和分支机构)。
2.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所办企业。
3.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及所属单位所办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和各类咨询公司。
4.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所办企业。
5.市级党政机关所属劳动服务公司及其所办企业。
6.市级党政机关主办的社团法人所办企业。
7.挂靠在市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的企业。
经批准组建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的市级党政机关,其所办企业和管理的直属企业的脱钩工作,可与组建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工作一并进行。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的脱钩工作,由市清理整顿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领导小组负责实施。
(二)暂不脱钩企业
1.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所办后勤服务性、保障性经济实体,包括:机关服务中心、未成立机关服务中心的党政机关的类似职能部门(如办公室、行政处等)开办的、为机关工作正常运行服务的房屋物业维修管理、汽车运输和维修、服务接待(如招待所、小卖部、洗衣、理发、订票)、餐厅食堂、文印等,暂不与党政机关脱钩。福利性、保障性经济实体不得延伸办企业,已办的企业根据本意见予以处理。
2.市级党政机关所属不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新闻、出版、科研、设计、医院、院校、图书馆、博物馆、公园、老干部活动站、退休职工活动站等单位所办企业,暂不纳入这次脱钩企业的范围,待以后事业单位改革中统一考虑。
3.对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培训中心要加强管理并实行总量控制,已办培训中心的党政机关只能保留一个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不得延伸办企业,已办的企业根据本意见予以处理。
三、脱钩企业的分类处理
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都必须进行分类处理审批。对应予审批而瞒报漏报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年检,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企业分类处理分为撤销、移交、解除挂靠和暂不脱钩四类。根据脱钩范围和企业分类处理的原则,由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制定企业脱钩分类处理方案,经市脱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脱钩办)审核后,报市脱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审批并下达分类处理批复。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按市领导小组的批复组织实施。
(一)撤销企业的处理
列入脱钩范围的企业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作撤销处理:
1.无资金、无场地设施、无经营机构的企业。
2.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但尚未经营的企业,或已停业、歇业的企业。
3.资不抵债、亏损严重的企业。
4.主管部门认为应予撤销的企业。
企业撤销可以采取关闭、兼并、破产等形式。撤销企业的撤销工作,由市级党政机关负责。
撤销企业要清理资产和债权债务。撤销企业正在履行的经济合同或发生的合同纠纷,由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企业净资产由原主管部门收回。撤销企业拟申请破产的,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撤销企业要到财政、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办理注销手续。撤销企业办理完注销登记手续后,报市脱钩办备案。企业撤销工作于2000年12月31日前完成。撤销企业的具体撤销程序由市脱钩办制定。
(二)移交企业的处理
为做好移交企业的交接工作,由市经委牵头组织,市有关部门参加,成立北京市党政机关企业交接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交接办)。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市级党政机关企业交接过程中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各区县也要相应成立交接工作办公室或由政府指定部门负责市级党政机关移交企业的接收、清理和处理工作。
按照“先交接、后清理、再处理”的原则,企业移交的国有资产无偿划转,集体资产变更主管部门,债权债务、劳动关系、党的关系以及工会、共青团的组织关系一并移交。党政机关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产权,按移交方式处理。
1.移交方式
移交企业原则上按属地进行移交,即:将移交企业移交给该企业注册所在区县,由区县负责安排接收单位。
对经批准组建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的部门,其所有应予移交的企业可作为一个整体移交给新组建的资产经营公司或企业集团。所有由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开办的出租汽车公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移交。
2.移交步骤
准备阶段。2000年10月20日前,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对所属拟移交企业的资产、债权债务、人员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清理造册,并制定移交工作方案报市领导小组审批。
移交和接收阶段。2000年11月20日前,按照市领导小组的批复,市交接办对移交企业进行分类汇总,移交给区县交接办或其他接收单位。区县交接办或其他接收单位确定移交企业的具体接收单位。
2000年12月20日前,市级党政机关、移交企业与接收单位正式办理交接手续。交接手续完成前,企业原主管部门负责移交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交接手续完成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由接收单位负责。
清理和处理阶段。接收单位组织对所接收企业进行全面清理,按照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搞好移交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并办理劳动关系、党的关系及工会、共青团、财务、资产、税务、工商等关系的划转或变更手续。
(三)挂靠企业的处理
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既无实际出资,又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只是与企业有书面协议,在名义上作为企业主管部门或按协议收取管理费,这类企业视为挂靠企业。市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一律与所挂靠的企业脱钩,解除挂靠关系。今后,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一律不得接受企业任何形式的挂靠。
(四)暂不脱钩企业的管理
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暂不脱钩的企业,不得冠以党政机关的名称,不得利用党政机关的权力和影响从事经商活动。暂不脱钩企业要加强财务管理,实行独立核算,主管部门不得从暂不脱钩企业提取或报销费用。在暂不脱钩企业任职的人员,不得同时兼任机关行政职务,其工资、福利待遇只能享受一头。
四、人员安置
(一)撤销企业人员安置
企业主办单位本着“统筹安排、积极稳妥”的原则,负责撤销企业人员的安置。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人员,企业比照经济性裁员支付经济补偿金。撤销企业的退休人员,主办单位如无法安置,可参照本市破产企业退休职工人员安置办法中的规定,足额提取各项费用上缴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后,实行社会化管理。撤销企业职工自谋职业的,企业可按每人一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发给安置费,工伤人员加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费。
撤销企业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应在企业撤销前到企业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职工养老、失业、大病统筹、工伤保险等手续,并按规定补缴社会保险费用。
(二)移交企业人员安置
移交企业的人员应是2000年6月30 日前正式录用,并与企业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在册人员。
对于编制在党政机关及其事业单位的人员,原则上随企业去向安置,并与机关脱离行政关系。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随企业一并移交,企业离休人员由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负责安置,不随企业移交。编制在党政机关的人员,符合提前退休、提前离岗条件的,可按市委、市政府关于《北京市市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意见》的有关政策执行,由党政机关办理相关手续,不随企业移交。
移交企业的职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仍然有效。未签定劳动合同的,企业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与职工补签劳动合同;移交企业尚未参加社会保险的,按有关规定,参加养老、失业、大病统筹、工伤保险等保险项目并补缴有关费用。移交企业中凡编制在党政机关或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首次办理个人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时,其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可视同职工个人缴纳保险费的年限。
有关脱钩企业人员安置和社会保障的具体问题,由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五、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处理
(一)撤销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处理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撤销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处理工作由原企业主管部门负责。企业主管部门应组织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主管人员、出资各方和债权银行派员组成撤销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清算工作小组,进行审计、清产核资,涉及资产转让的,要进行资产评估。
企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主动收回净资产和债权,对企业的债务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偿还。撤销企业所欠银行呆坏帐由撤销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进行清偿。
(二)移交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处理
移交企业的国有资产采取无偿划转方式,集体资产采取变更主管部门的方式,企业的债权债务随同企业资产一并移交。资产划转原则上以经审计的1999年度企业财务会计决算为基础。
移交企业欠交党政机关的利润和管理费一律不再补缴。其中欠交利润全额转为国家资本金;欠交的管理费,已从成本中提取的冲销企业管理费,没有提取的不再提取。
移交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按以下原则处理:
移交企业原主办单位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又转贷给企业的,由企业与原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后,原借款合同不再履行。
原担保单位属此次移交范围的企业或其他经营性企业的,按原担保条款继续提供担保;原担保单位属市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的,由借款企业另选经债权人认可的单位担保,原担保合同不再履行。
移交企业直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借款,移交后法人主体资格不变的,原借款合同继续履行;移交后法人主体资格发生变化的,由变更后的企业承担移交企业的债务,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原借款合同不再履行。担保合同按上述规定处理。
(三)挂靠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的处理
原接受挂靠单位负责与挂靠企业解除挂靠关系,债权债务由挂靠企业自行处理。对产权关系清晰的,接受挂靠单位应与挂靠企业解除挂靠关系,并办理有关变更手续;对产权关系不清晰的,由接受挂靠单位或挂靠企业提请产权界定申请,报市财政局进行产权界定,然后再解除挂靠关系。
有关脱钩企业资产和债权债务处理的具体问题,由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六、党政机关履行职能的经费保证
市级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和实行 “收支两条线”管理后,财政部门要按照收支统管的原则,保证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及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所必需的经费。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加大对党政机关的经费投入,改善机关工作条件,提高机关干部待遇。
对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及所属具有行政管理和执法监督职能的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按照国家规定应领取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必须按时、足额发放;对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行政办公经费,要根据机关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按预算内、外资金综合考虑的原则予以安排;对市级党政机关所需专项经费,要根据工作任务实行专项报批,予以专项安排;对市级党政机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单位收支管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高效廉洁地履行职责。
七、加强领导,抓好落实,维护稳定,严明纪律
市级党政机关各部门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决定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切实负起责任。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特事特办,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这项工作按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如期完成。
在脱钩工作中,要始终把维护稳定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稳定、企业职工稳定和社会稳定。
在脱钩工作中,要讲政治、顾大局,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纪律。对属于脱钩范围的企业,不准隐瞒不报,弄虚作假。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不准隐匿、转移、抽逃企业资产,不准涂改、转移或销毁帐目;不准借企业脱钩之机突击花钱,私分钱物和侵吞国家资产;不准突击进人、突击提高工资和离退休待遇。
第二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6-11-25近几年来,高校所办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国有资产规模不断增大,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弥补教育经费不足、服务高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绩显著。同时,所办企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产权不清晰、管理不规范、经营效益低下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所办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的发展”的任务。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暂行)》等有关规定,结合校办企业实际,现就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校办企业定位
1.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有利于支持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带动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高校所办企业作为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运作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定位。
2.高校作为校办企业的直接出资人,要在明确所办企业定位的基础上,制定校办企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与所投资企业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产权关系,加强和规范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管。遵循“分级监管、民主决策、服务高校、控制风险、追踪问效”的工作原则,建立健全企业“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程序,民主决策机制和全过程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高校监管企业的工作机制,促进高校和校办企业的健康发展。
3.高校应完善投资进入和退出机制,调整企业投资领域,完善监管制度和措施,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缩短管理链条,对于因产权链条过长或经营活动长期停滞等原因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的企业,应通过解散、产权转让、资产重组、调整投资级次等方式,及时进行处理,化解管理所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4.高校所办企业应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二、理顺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5.高校应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统一领导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讨论国有资产管理重大事项并提出决策建议,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进行考评。委员会主任要由单位主要领导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分管相关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委员会成员包括财务、资产、纪检、审计、设备、科研、后勤、基建、房产、产业等部门负责同志,国资委统一监管单位事业资产与所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已经成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下称经资委)的,应当作为学校国资委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国资委的授权对所投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行使直接出资人(股东)权利,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监督管理学校的对外投资。做到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统一,责、权、利相统一。经资委的人员构成应由学校校长、分管校长以及学校国资、财务、审计、人事、科技、产业等职能部门负责人、资深注册会计师及专职法律顾问组成。
6.经资委要依据高校授权,对校资产经营公司(包括尚未划转资产公司的学校直接出资企业)切实履行直接出资人职责,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对校办企业的管理,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事企分开、监管有效的制度体系,既要防止学校对所办企业过度管理和干预,也要防止高校对所办企业放任不管。
7.高校要依法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将学校所有投资企业股权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形成的股权。高校以投入到资产公司的财产承担有限责任。尚未成立资产经营公司的,要尽快成立。
尚未改制的校办企业要限期完成改制,已经改制完成的企业要统一划入资产经营公司管理。资产经营公司及其各级子企业(最多不得超过三级)要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学校未划转企业以及其他非法人经营单位,由学校委托资产公司代为经营或管理,其中对非法人经营单位的收入和支出,纳入学校财务管理。严禁任何校办企业游离于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之外。
8.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资产公司应对二级及二级以下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加强对所出资企业监管。
三、落实对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责任
9.高校要对直接出资的企业,依法参与企业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制定或者参与制定企业章程,选派股东代表参加控股或参股企业召开的股东会议,努力发挥主导性作用,切实维护国有资本权益。10.高校要重视校办企业发展的内涵和质量,依托优势学科,发展特色产业。要始终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利用智力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产业,作为校办企业的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
11.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要尽快妥善解决校办企业的历史遗留限制企业发展问题,消除可能影响高校稳定的重大隐患,努力促进校办企业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12.对长期不分红、对高校教学科研发展无任何促进作用的企业,高校要撤出投资。
13.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事项涉及学校“三重一大”事项的,应按《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直属高校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意见》(教监〔2011〕7号)文件规定,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形成会议纪要,并做出决定。校领导办公会、国资委或经资委会议、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三者决策权限由各单位依照相关法规通过制定管理制度、《公司章程》来划分。
14.高校应严格按照《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暂行)》的要求,加强所办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
四、完善资产公司治理结构
15.校办企业应健全协同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16.资产经营公司应设立董事会、监事会。董事会、监事会依据《公司法》和资产经营公司章程以及校国资委或经资委的授权履行相应的职责。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由学校国资委或经资委委派,成员要学习掌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规和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切实履行应尽的职责。资产经营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法》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学校通过董事会、监事会,制定资产公司经营业绩考核评价办法,监督检查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维护国有股东权益。17.资产经营公司下属企业的股东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设立,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选派股东代表参加子公司股东会会议、股东大会会议,行使股东权利,选派的股东代表应当按照派出机构的指示提出议案、发表意见、行使表决权,并将其履行职责的情况和结果以书面形式及时报告单位,切实维护国有股东权益。
五、规范对外投资
18.高校投资新办企业,应当进行充分论证,按照规定履行高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和报批程序,严格控制投资链条。高校申请投资新办企业必须提交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高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包括:投资形式、经营目标、合作方基本情况、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预期收益分析、投资风险评估以及对学校相关学科及科研的影响等内容。高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材料包括:会议纪要、决策过程完整的书面记录及对决策结果有不同意见的详细记录。
19.各高校对外投资时应按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严格履行报批报备程序,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形,应依法依规进行评估,合理确定对外投资资产价值。学校资产不得无偿或低价提供给企业使用。已占用学校资产(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不包括投资入股的资产)的企业,应及时返还学校或按出租出借的形式办理相关手续,上缴出租出借费,或对学校给予经济补偿。无形资产使用、处置按照《教育部关于扩大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无形资产处置和使用权限的通知》(教财函〔2014〕8号)等有关规定执行。财政部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20.各高校要规范校名校誉使用,除文化企业、大学科技园、设计院、资产经营公司以外,其他企业一律不得冠用学校全名。对于有损于学校名誉的企业要及时清理。
21.今后高校一律不得使用房屋土地对外投资;高校不得买卖期货、股票;不得购买企业债券、基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品或进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投资;利用国外贷款的高校,不得在国外债务尚未清偿前利用该贷款形成的资产对外投资。
六、加强所办企业财务管理
22.高校要严格履行对所投资的全资及控股企业的财务监管职责,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内部机构理顺所办全资及控股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控制财务风险。
23.校办企业应按公司章程和财务制度的要求,合理分配利润,支持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各高校对所办企业收取的投资收益应按照《高校会计制度》《高校财务制度》的要求及时登记入账并加强管理。24.高校要按照规定组织企业做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企业绩效评价、产权登记、资产评估备案、财务审计及清产核资等工作,按时报送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月度快报和财务会计决算报告,并负责对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5.进一步加强企业账户开设、账簿设立、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财务基础工作的监督管理,严格规范企业与非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担保以及期货、期权、证券、外汇交易等投融资和关联交易行为,加强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履行民主决策和重大事项实施前报告程序。26.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应由国资委(经资委)委派,或向社会公开招聘资深会计师或财务总监。资产经营公司独资或控股国有子孙公司的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同志应由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委派。
27.高校投资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凡设置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的企业,在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不设与总会计师、财务总监职权重叠的副职。
七、有序推进企业改制
28.除资产公司之外的校办企业应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允许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参与企业改制。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29.校办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当前,校办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校办企业改革。
30.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31.各高校要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所办企业改制,通过合并、分立和重组所办企业,发展若干有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学校事业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改制应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96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60号)等相关规定执行。被改制企业制定改制方案并履行相应的批准程序。企业改制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准确界定和核实资产,客观、公正地确定资产的价值。32.企业改制中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78号)等文件执行。企业实施改制过程中,管理层成员拟通过增资扩股持有企业股权的,不得参与制定改制方案、确定国有产权折股价、选择中介机构,以及参与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离任审计、资产评估中的重大事项。
八、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
33.高校要进一步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对于企业国有产权有偿转让事项,高校要严格按照资产管理审批权限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实施。经批准实施的企业国有产权有偿转让事项,应当进行资产评估和备案管理,并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交易,转让价格应当以经备案的资产评估价值作为参考依据;符合《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协议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10]11号)有关规定的,可采取协议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企业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按照《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19号)的有关规定办理。34.企业国有产权因管理体制改革、组织形式变更、资产重组等原因需要划转的,按照有关规定,可在政府机构、高校、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之间无偿转移。符合条件的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在教育部内部进行的,高校要按照资产管理审批权限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无偿划转其他中央部门或地方的,经教育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除此之外,不得实施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
九、建立企业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35.建立企业绩效评价和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规范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和职务消费行为。教育部组织开展高校所办企业整体绩效评价,按照“谁主管、谁考核”的原则,高校负责有关具体实施工作。36.高校要制定本单位投资企业绩效评价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评价企业和考核企业负责人的名单,成立专门的评价考核组织机构,制定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挂钩的具体方案,并报上一级单位审核同意后实施。教育部对企业绩效评价考核工作进行组织、指导,对评价考核实施过程和结果运用进行监督检查。
37.在开展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企业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作为企业负责人岗位调整、职务任免、薪酬待遇奖惩的重要依据。实现“业绩上、薪酬上,业绩下、薪酬下”。对企业规模较大(总资产达1亿元以上)、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企业,可对所办企业经营班子主要负责人实行年薪制。
十、加强对企业监督检查
38.高校应建立健全对所办企业监督检查机制,资产公司监事会每年都要对本单位对外投资管理、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重大事项报告情况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高校监督检查及整改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作为企业财务决算报告附件一同上报,纳入教育部企业财务会计决算考核体系。高校要加强对所办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按照有关要求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有效性,落实改善风险管理措施;资产公司要进一步强化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其子企业的审计监督。
39.高校要严格对所办全资及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所办企业领导人员要认真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办发[2009]26号),《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12]15号)等文件规定,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监督。
十一、加强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40.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资产管理按照《企业国有资产法》和财政部文资办有关规定执行。教育科学出版社按直属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管理。各高校所属出版社尚未改制的应按照《财政部中宣部 新闻出版总署关于中央出版单位转制和改制中国有资产管理的通知》(财教〔2008〕256号)、《财政部关于中央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和财务管理问题的通知》(财教〔2009〕126号)等有关规定进行改制。改制后的出版社应划入到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进行管理。各高校所属出版社已经改制完成的,应积极办理产权登记。出版社涉及资本结构变更、合并或分立等行政许可事项,须报出版行业主管部门审批。
十二、规范领导干部企业兼职行为
41.各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及教育部有关规定和要求,规范领导干部在企业的兼职行为。学校领导干部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在所办企业兼职。学校内设机构负责人不得在所办企业中兼任董事长、总经理等主要领导职务。所办企业负责人不得兼任下属企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领导职务。退出现职或退(离)休后在企业担任职务的,应严格依照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42.各单位应将校办企业负责人纳入到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工作总体部署中,做到统一布置、统一考核。绝不允许出现监管空白。
十三、建立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
43.高校要依据所办企业管理中管理机构、岗位和人员的职责,细化分解监管责任,建立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高校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投资企业监管负主要责任。高校或企业委派的股东代表、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依法依规并按照与委派单位签订的责任书承担履职责任。涉及高校对外投资和企业重大事项决策未按要求规范履行民主决策、报告程序或未经批准擅自实施的,对相关高校给予通报批评;有违规违纪问题或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依法依规对高校和企业负责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相关负责人离任后,经核实,原任职时因违规决策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仍按本意见追究责任。
44.高校、企业委派的股东代表、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未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或未按照与委派单位签订的责任书承担履职责任的,视情况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5.高校要对所投资企业涉及对外投资和企业重大事项未依法依规审核或违法规定越权审批的,对审核审批单位给予通报批评;有违规违纪问题或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依法依规对审核审批单位负责人和相关负责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6.资产、财务、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履行对高校投资企业的监督检查程序,纪检监察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大违法案件进行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高校要根据本意见制定规范本单位所办企业监督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规范和加强高校投资企业监督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十四、其他
47.直属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依照本意见执行。
第三篇:北京市城市公用类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暂行办法
京国资发„2009‟19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公用类企业负责人 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的
通
知
各有关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分类监管,细化分类考核,针对我市城市公用类企业特点,我委制定了《北京市城市公用类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 北京市城市公用类企业负责人 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城市公用类企业(指承担城市运营和安全保障等服务功能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董事长的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专职党委(党组)书记和组织配臵的总经理纳入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范围。
企业其他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由企业的董事会制定并组织实施,考核及奖惩结果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三条 市国资委负责组织实施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工作。
第四条 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企业提高战略管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按照权责利相统一的要求,建立符合城市公用类企业特点的经营业绩与激励约束相结合的业绩考核制度;
(三)充分体现城市公用类企业的功能定位,切实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重点考核社会效益指标和主业成本费用,逐步提高城市公用类企业的经营效率;
(四)充分运用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成果,进一步完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评价机制。
第二章 经营业绩考核
第五条 考核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采取经营业绩考核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两种形式。
(一)经营业绩考核期限为每1月1日至12月31日;
(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以三年为一个考核期。由于特殊原因需要调整任期考核时间的,由市国资委决定。
第六条 考核采取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的方式进行,经营业绩责任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签约双方的单位名称、职务和姓名;
(二)考核内容及指标;
--
(三)考核与奖惩;
(四)责任书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五)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第七条 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社会效益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两类。社会效益指标考核企业所承担的城市服务功能及对城市功能发展的贡献;经济效益指标考核企业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水平。考核指标一般不超过4个,具体指标及其权重在责任书中规定。
企业发生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未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规定任务及因企业自身原因未完成市政府折子工程、重要实事等重点项目任务的,作为考核否定指标。
企业经营性资产考核工作由企业组织实施,并制定相应的业绩考核及薪酬管理办法,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八条 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包括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或社会效益指标)、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或社会效益指标)平均增长率和任期内三年的经营业绩考核结果。
(一)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是指企业考核期末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国家所有者权益(对实施新会计准则的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不含少数股东权益)同考核期初国家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 =考核期末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国家所有者权益益考核期初国家所有者权×100% 客观因素由市国资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具体审核确定。
-- 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以市国资委确认的结果为准。
(二)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主营业务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计算公式为: 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3考核期末当年主营业务三年前主营业务收入收入1×100% 第九条 经营业绩责任书按下列程序签订:
(一)企业预报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建议值。
1.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建议值,由企业于每年11月份按照市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下达的工作目标及企业发展规划和经营状况提出,并将目标建议值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报市国资委。
2.任期经营业绩目标建议值,由企业于考核期初按照市国资委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及经营状况提出,并将目标建议值和必要的说明材料报市国资委。
(二)市国资委根据本市宏观经济形势发展要求及企业发展状况,结合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建议值进行审核,并就经营业绩考核目标值及有关内容同企业沟通后予以确定。
(三)市国资委主任(或其授权代表)与企业董事长(或其授权代表)签订经营业绩责任书。
第十条 市国资委对经营业绩责任书执行情况实施动态监督。
(一)企业每季度将经济运行分析情况报市国资委,市国
-- 资委对责任书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
(二)企业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质量事故、重大经济损失、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事项和资产重组等重要情况时,应当依据有关规定向市国资委报告。
第十一条 市国资委建立预警制度。对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发出警示通知单,提醒企业重视,督促企业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二条 经营业绩责任书完成情况按照下列程序进行考核:
(一)企业在经营业绩考核期满90日内或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期末,对上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报市国资委,同时抄送派驻本企业的监事会;
(二)市国资委依据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确认的指标完成情况及经审计并审核的企业财务决算报告和经审查的统计数据,结合企业总结分析报告并听取监事会对企业的评价意见后,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具体办法见附件),形成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奖惩意见;
(三)市国资委向各企业负责人及其所在企业反馈最终确认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奖惩意见;
(四)企业负责人对考核与奖惩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市国资委提出;
(五)市国资委根据需要委托中介机构或组织,对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审计或专项稽核检查。
--
第三章 奖 惩
第十三条 根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得分,和任期考核最终结果分为A、B、C、D四个级别,未完成考核目标值为D。
第十四条 市国资委依据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对企业负责人实施奖惩。
第十五条
对企业负责人的奖励分为薪酬奖励和任期中长期激励。中长期激励的具体办法由市国资委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企业负责人薪酬分为基薪、效绩年薪两个部分。
(一)基薪的计算公式为:W = W0×0.5×T W :企业负责人基薪;
W0 :上年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负责人薪酬平均水平; T :0.90—1.10,根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职工平均人数、社会责任、风险责任等因素综合确定。
(二)绩效年薪按以下考核结果确定: 1.当考核结果为D级时,绩效年薪为0;
2.当考核结果为C级时,绩效年薪按“基薪×0.6×(考核分数-100分)/(B级起点分数-100分)”确定,绩效年薪在0倍基薪到0.6倍基薪之间;
-- 3.当考核结果为B级时,绩效年薪按“基薪×[0.6+0.6×(考核分数-B级起点分数)/(A级起点分数-B级起点分数)]”确定,绩效年薪在0.6倍基薪到1.2倍基薪之间;
4.当考核结果为A级时,绩效年薪按“基薪×[1.2+0.2×(考核分数-A级起点分数)/(A级封顶分数-A级起点分数)]”确定,绩效年薪在1.2倍基薪到1.4倍基薪之间。
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国家或本市重大政策、战略规划调整及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企业负责人未完成考核指标的,视不同情况适当降低绩效年薪。
第十七条 企业负责人收入增长与职工收入增长挂钩。对于当年本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未增长的企业,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不得增长;一线在岗职工的工资增幅不得低于企业负责人薪酬增幅。
第十八条 企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暂缓兑现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
(一)拖欠职工工资和“五险一金”的;
(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决算保留事项影响考核指标的;
(三)未完成国有资产收益收缴任务的。
第十九条 企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给予企业负责人降级降薪处理:
(一)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或因企业自身原因未完 -- 成市政府折子工程、重要实事等重点项目任务的;
(二)未完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规定任务,致使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大政治事件及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
第二十条 企业负责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按照《市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京国资发[2009]6号)相关规定,扣减绩效年薪。
第二十一条 企业虚报、瞒报财务状况的,市国资委将酌情扣减企业负责人的绩效年薪。
第二十二条 企业董事长、专职党委(党组)书记和由组织配臵的总经理,其分配系数为1;其他担任副职的企业负责人的分配系数应根据其责任和贡献,由企业在0.9-0.6之间确定。
由社会公开选聘产生的总经理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可采取协商方式确定,不受本办法的限制。
第二十三条 绩效年薪的70%在经营业绩考核结束后当期兑现;其余30%部分根据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等因素延期到连任当年或离任的下一年兑现。
第二十四条 对连续三年考核取得A级或在自主创新、资产重组、破产退出、节能减排、完成重大任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负责人,市国资委按照《北京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特别奖励暂行办法》(京国资
-- 考核字„2007‟82号)给予特别奖励。
第二十五条 企业负责人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是企业负责人奖惩与任免的重要依据。
(一)对于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A级的企业负责人,除按期兑现全部延期绩效年薪外,给予相应的中长期激励;
(二)对于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B级和C级的企业负责人,按期兑现全部延期绩效年薪;
(三)对于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为D级的企业负责人,除根据考核分数扣减延期绩效年薪外,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告诫等处理。扣减延期绩效年薪按以下公式计算:
扣减的延期绩效年薪=任期内积累的延期绩效年薪×(100-实得分数)÷100
第四章 薪酬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六条 企业负责人基薪列入企业成本费用,按月支付。
第二十七条 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列入企业成本费用,根据市国资委确认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与奖惩意见,由企业一次性提取,分期兑现。
第二十八条 企业负责人的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中应当由个人承担的部分,由企业从其基薪中代扣代缴;应 -- 当由企业承担的部分,由企业支付。
第二十九条 企业负责人的年薪为税前收入,应当依法交纳个人所得税。
第三十条 企业负责人在子企业兼职,原则上不得在子企业取酬。特殊情况需经市国资委批准。
第三十一条 企业负责人因工作需要,组织决定变更岗位的,按在职时段计算其当年薪酬。
第三十二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未经市国资委同意,企业负责人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以外的其他货币性收入。
第三十三条 企业负责人的收入实行台账管理,其薪酬及符合国家规定或经市国资委审核同意的其他收入,由企业按照负责人的具体收入与支出设臵明细账目,单独核算。企业负责人薪酬在企业工资统计中单列。
企业负责人延期兑现收入由企业为其设立个人账户,并代为管理。
第三十四条 对超过核定标准发放企业负责人收入的,一经发现,市国资委将责令企业收回超标准发放部分,并对企业、企业负责人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施行后,城市公用类企业负责人的经
-- 营业绩考核与薪酬管理工作,不再执行《北京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和《北京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 附件:
城市公用类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计分试行办法
一、经营业绩考核计分办法
(一)经营业绩考核的综合计分,其计算公式为: 经营业绩考核的综合得分=社会效益指标得分+经济效益指标得分
(二)经营业绩考核各指标,按以下方式计分: 1.社会效益指标:基本分为70分。企业负责人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70分。超过目标值时,每超过1.5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14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1.5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14分。
2.经济效益指标:基本分为30分。企业负责人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30分。超过目标值时,每超过2.5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6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2.5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6分。成本费用(剔除客观因素)指标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2.5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6分;高于目标值时,每高于2.5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6分。
为促进考核水平更加精确,对目标值与实际完成值差异过大的企业,扣减考核得分。剔除客观因素影响,目标值与完成值差异超过50%以上的,社会效益指标每超过1.5个百分点,-- 减1分,最多扣减7分;经济效益指标每超过2.5个百分点,减1分,最多扣减3分。
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计分办法
(一)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的综合计分,其计算公式为: 任期经营业绩考核的综合得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或社会效益指标)得分+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或社会效益指标)平均增长率指标得分+任期内三年的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指标得分
(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各指标计分,按以下方式计分: 1.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或社会效益指标):基本分为40分。
考核指标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的,企业负责人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40分;每高于目标值0.4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8分;低于目标值但大于100%时,每低于目标值0.4个百分点,扣0.5分,最多扣4分;低于100%时,每低于目标值0.4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8分。
考核指标为社会效益指标的,企业负责人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40分;每超过2.5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8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2.5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8分。
2.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或社会效益指标)平均增长率指标:基本分为30分。
企业负责人完成目标值时,得基本分30分;超过目标值 -- 时,每超过1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6分。低于目标值时,每低于1个百分点,扣1分,最多扣6分。
3.任期内三年的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指标:基本分为30分。
企业负责人三年内的经营业绩考核结果每得一次A级的得12分;每得一次B级的得11分;每得一次C级的得10分;每得一次D级的得9分。
--
主题词:经济管理
考核与薪酬△
办法
通知
抄送: 市财政局、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政管委、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北京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办公室,非城市公用类企业。
市国资委办公室 2009年12月30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