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亏损企业在税务检查中纳税调增谨防被罚款
亏损企业在税务检查中纳税调增谨防被罚款 本文为天岳税务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魏延森
亏损企业由于不合理列支费用等涉税问题,在税务检查中被税务机关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将企业亏损数额调小,由于未产生入库税款,不用交滞纳金,那要不要接受罚款呢?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对于正常盈利企业,税务机关一般会援引征管法上述两条对企业进行处罚,根据文件内容分析,亏损企业没有税款入库,也就不存在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情况,因此没法计算罚款。这样看来,亏损企业似乎不会受到处罚。
但是,根据《关于查增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0号)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的规定,税务机关对企业以前年度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凡企业以前年度发生亏损、且该亏损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应允许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该亏损。弥补该亏损后仍有余额的,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检查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应根据其情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或处罚。
对于总局2010年20号公告,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最后一句是对前一句话的解释,即弥补亏损后仍有余额的才依照税收征管法对企业进行处罚,这样理解,弥补亏损后没有余额的企业就不用接受处罚;
第二种:三句话分别独立,最后一句不是对前一句话的解释,这样,企业被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亏损后不论有没有余额,都要受到处罚。但是,要处罚一般来讲就不能再援引征管法第六十三条、六十四条了,而很可能依据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把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看做是企业未按规定办理纳税申报,这样企业承受的处罚会相对小一点,但还是要接受处罚。
综上所述,税收法规对亏损企业在税务检查中被纳税调增是否要罚款的规定并不是很明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0号文表述甚至还有些歧义,两种解释似乎都可以。由此看来,亏损企业对于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也不能马虎,应尽量减少被纳税调增的可能性,将税收风险降到最低。
第二篇:49浅谈在纳税评估中如何把握税务约谈的实践技巧
浅谈在纳税评估中如何把握税务约谈的实践技巧
廖鸿祥 李玉建
开展宏观税负分析活动以来,国税系统已建立起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检查四位一体的互动协作长效机制。在信息管税的征管方向下,纳税评估作为税务机关税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应用越来越常态化、规范化。而税务约谈是对疑点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的一个必经程序,一方面,约谈是给纳税人自查自纠、自我纠错的机会,另一方面,成功的约谈可以让税务机关尽快查明疑点原因、或消除疑点,从而避免进入实地核查、税务稽查环节,降低纳税成本。如何在评估过程中有效发挥税务约谈的效力,找准纳税人的“软肋”,弥补工作中的漏洞,降低征纳双方的成本,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当前税务约谈存在的问题
税务约谈是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发现纳税人有涉税违法行为嫌疑,根据自行收集的资料以及案头分析所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主动约请纳税人沟通相关信息,给予税收政策宣传和辅导,要求其解释和说明涉税问题,促使纳税人主动自查自纠,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对涉税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理和处罚的税务行政管理行为。税务约谈是纳税评估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开展纳税评估实际工作中,税务约谈因方法、技巧、个人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不少困惑,使其效果发挥大相径庭。具体表现为:
(一)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税务约谈不如实地检查更能发现问题。有的税务干部在税源管理方式和手段上仍然停留在原人工盯 税的传统管理方式上,数据大集中前提下的信息管税手段未充分发挥其作用,认为税务约谈是纸上谈兵的事,针对疑点问题缺乏直接证据,使得评估约谈走过场,只是程序性地履行完善资料罢了。
(二)事先准备不足,约谈抓不住问题关键。税务约谈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分析,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信息、生产经营流程未掌握,同类行业的外部数据匮乏,使得有时明知纳税人的税负低,各项指标不配比,却不知从哪个方面开展突破,找不到疑点的“病根”所在。在询问过程中不会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只就问题的表面泛泛而谈,剖析不了问题的本质,这样既浪费自己的时间,又耽误了纳税人的时间,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语言缺乏柔性和美感,存在“冷、生、硬”。我们约谈的对象是纳税人,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税务机关对纳税人不应只有管理,更应该将服务融入管理中。受传统管理与被管理模式影响,有的税务人员存在着把稽查约谈的威慑性、强制性应用到了日常的评估约谈的现象,未理解评估约谈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纳税服务,是在帮助纳税人自查自纠,因此,语言缺乏热情、诚恳、诙谐、平和。
(四)约谈的环境和方式缺乏灵活性。按规定日常约谈大都选择在税务机关的办公室,法人代表和会计在接受约谈时要被记录,然后都要签章或押印,这种方式对一般财务人员尚可,程序地用在企业负责人身上效果却适得其反。在办公室约谈,他们觉得是一种讯问,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存在不配合,甚至抵触、排斥心理。其实,税务约谈地点可以在纳税人办公地、温馨的茶座等地点,可以采取电话、闲聊等方式,避免纳税人产生抵触情绪。
二、税务约谈技巧与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一次成功的税务约谈是需要做许多的前期工作,不仅使能纳税人认识到执行政策的偏差或违法行为,回归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轨道上,同时,也是一堂高质量的纳税辅导课。在实践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应制定不同的评估策略。以下方法是笔者在实践中收集和积累的几点技巧与方法:
(一)做好报表分析、查找疑点,对症下“约”,制订好约谈思路,拟定约谈提纲,开门见山提出。在约谈前对纳税人的相关报表进行细致分析,各项数据是否异常,收入增长率与成本、费用、利用增长率是否配比,存货期末库存长期居高、往来款项是否长期偏大等,找到疑点后结合日常管理过程中掌握的信息,制订约谈思路,拟好约谈提纲,针对纳税人的疑点开门见山提出。如对长期税负偏低的某货车销售4S店评估中,我们发现其申报的收入中修理修配全是开具发票部分,评估人员掌握该纳税人相关信息是,售后服务是纳税人的主要利润增长项目,三包服务收入都要开具发票,并且其维修规模比一般的专业维修厂大,不仅做三包,还从事三包外的修理服务。因此,判断纳税人对三包服务外的收入没申报,约谈中针对纳税人售后服务的管理、核算展开,最终纳税人确认这一事实并补缴了税款。
(二)掌握外部信息、评估测算、落实疑点。此方法一般应用于生产企业,如煤矿、水泥厂;在约谈前尽可能从企业主管部门或者相关业务关联单位获取相关数据,结合日常掌握的物耗、能耗、包装物耗用等,根据测算的评估值与申报值差异,要求纳税人进行解释说明。
(三)抓住疑点问题,在询问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找准突破口。从纳税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到,先找出对方是否存在可以解释的合理原因,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再将疑点正面抛出,使对方无法自圆其说。如对某水泥厂评估中,我们的评估人员询问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包装物领用和损耗情况后,根据纳税人包装物耗用疑点,指出其账面耗用远大于申报耗用数额,因水泥采用定额包装,存在少申报现象,纳税人解释说差额部分已报损,明显无法自圆其说,最终通过自查补缴了税款。
(四)与约谈人拉近距离,漫谈散聊,捕捉有用信息。对于一些疑点问题而一时又难以直接求证的,先与被约谈人聊聊经营情况和经营的难处,拉近与被约谈人的距离,以减少被约谈纳税人的排斥心理,尽量多从被约谈人的叙述中捕捉一些有用的信息。如对某煤矿评估中,纳税人采用由主要股东包销方式,来转移煤炭定价,达到少缴税的目的,考虑到从纳税人处直接获取证据较困难,评估人员就与企业负责人拉起了家常,负责人给评估人员也讲述了煤矿经营的难处,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风险和利益不对等,承认了为保障大股东利益,他们选择转移定价的事实。
(五)政策攻心,各个击破,让其难有沟通的时间。约谈时将企业的法人代表和会计同时约到税务机关,会计、法人代表,互不知晓,先询问其中一人,让另一人在一旁等候,谈完后再交换,不让他们没有单独接触的机会,使其难以自圆其说,“迫”其就犯。如在对某煤矿评估中,评估人员分别询问其会计、法人代表发票开具数量与煤炭准运证数量不一致时,两人对上库存解释大不一样,最终发现其采取记两套帐来到少缴税目的,通过政策宣传补缴少缴 的税款。
(六)约谈地点和方式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约谈时原则上选择在税务机关的办公室,法人代表和会计在接受约谈时要记录,但对重点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时,在环境选取上尽可能在业主办公室或其他温馨的场所,方式采取电话、闲聊等方式,减少其排斥心理。
三、做好税务约谈的几点建议
(一)约谈前应进行认真周密调查,事先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查阅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申报资料,然后向管理员了解情况,以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核算状况、日常纳税情况、发票管理及税款缴纳情况。在此基础上,做好约谈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拟好约谈提纲,尽可能了解同行业企业税负、物耗、能耗等指标水平,掌握一些外部数据,把握约谈的主动权。
(二)在与纳税人约谈时,体现一定限度内的柔性执法。实际上,纳税人的违法违章行为大多数是非主观故意的,推行约谈举证,就是保护纳税人的陈述权、申辩权的行使,给纳税人自查自纠机会。因此,在与纳税人约谈时,要以交流的语气谈话,这样有助于纳税人接受谈话;对确实属于工作一时疏忽造成申报不实的,应当肯定纳税人的工作,对纳税人进行必要的纳税辅导,帮助其纠正失误,约谈中切忌与纳税人发生争执、争吵。
(三)树立由“事后处罚型”,向“事前服务型” 转变的服务理念,辅导和帮助纳税人化解申报风险。在约谈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纳税辅导,对企业不仅详细辅导税收政策、法规,更重要的是辅导和帮助纳税人进行财务调整,加强财务会计核算,给企业一定 自查自纠的机会,从而使纳税人化解申报风险。
(四)平等对待和尊重纳税人。有位心理学家说:“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别人重视和尊重。”纳税人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他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自然人,也渴望受到尊重、肯定和赞美。因此在约谈中要彼此尊重,以诚相待,实现有效沟通。
(五)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营造“美感效应”。约谈人员的良好形象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外观形象上着装整齐、不卑不亢、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谈吐亲切;内在形象上充分体现税务人员的内在素质、素养,通过良好形象的展示,对被约谈人员产生“美感效应”,再加上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语言、一声“谢谢”,使征纳关系在这潜移默化中达到和谐,营造出良好的约谈氛围,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作者单位:宜章县局)
第三篇: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在税务检查中实行准入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
【发布单位】北京市
【发布文号】京地税检〔2003〕103号 【发布日期】2003-02-20 【生效日期】2003-02-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在税务检查中实行准入制度的实施办法(试行)
(京地税检〔2003〕103号)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务检查行为,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营造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收环境,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工作规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税务检查准入制度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涉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应按照规定的标准、程序确定检查对象,报经批准后方能进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业务场所或实施调帐检查的一项工作制度。
第三条第三条 税务检查前,原则上应进行纳税评估,制作《纳税评估意见书》,作为税务检查约谈和税务检查的依据。《纳税评估意见书》应纳入税务检查档案管理。
第四条第四条 全市地税系统各区、县局,直属局在开展税务检查工作中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第五条 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应确定为日常检查对象:
一、经纳税评估,认为存在偷税嫌疑的;
二、经纳税评估,认为存在未缴或少缴税款的;
三、经约谈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接受税务检查约谈,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对纳税情况认真进行核实,其核实结果与税务机关纳税评估的结论不一致,而未能解释或说明问题或疑点的;
(二)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接受税务检查约谈,但在约谈过程中,向税务机关提供虚假涉税资料的;
(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拒绝接受税务检查约谈,无法核实纳税情况的。
四、通过涉税情报交换发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明显涉税违法行为的。
第六条第六条 符合以下标准应确定为专项检查对象:
一、列入国家税务总局、市局以及区、县局确定的专项检查计划;
二、经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了纳税评估,检查部门根据纳税评估的结果确定专项检查对象。
第七条第七条 符合下列标准之一的应确定为专案检查对象:
一、凡署名举报内容详实、地址明确、线索清晰并附带相关数据、凭证等材料,或反映问题明确,证据充分且涉税金额较大的匿名举报,经税务违法案件举报中心初步审定可以立案的涉税举报案件;
二、外省市地税部门要求协查的举报案件;
三、上级机关要求查办的举报案件。
第八条第八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进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业务场所或实施调帐检查:
一、除举报、转办、情报交换外在一年内已进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业务场所或调帐检查的;
二、未达到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专案检查标准的。
第九条第九条 凡达到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专案检查确定检查对象标准的,由检查部门按照税务检查计划,将被检查对象的名单上报主管局长审批。主管局长审批后,税务检查人员制作《税务检查通知书》。
第十条第十条 在进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业务场所或调帐检查前,检查人员要按照《关于加强税务检查查前准备工作的通知》的规定,依照纳税评估的结果和有关情况,制定税务检查实施方案。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进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业务场所或实施调帐检查时,应当有两名以上税务检查人员参加,并出示税务检查证件和《税务检查通知书》,否则纳税人有权拒绝接受税务检查。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对未达到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专案检查确定检查对象标准的,不得以任何借口随意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业务场所或实施调帐检查。凡未经批准,随意到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业务场所或实施调帐检查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有关责任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过错责任追究;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调离税收工作岗位,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制定的有关文件与本办法规定有不同或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执行。
二ОО三年二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