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补惠农政策的利弊反思

时间:2019-05-13 16:11: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直补惠农政策的利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直补惠农政策的利弊反思》。

第一篇:直补惠农政策的利弊反思

中国三农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三农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三农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三农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三农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三农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三农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国三农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反思

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反思

方付建 曾润喜

近年来,为促进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中央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涉及农业、林业、农机、教育、医疗、计生、交通等多方面的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在惠农政策体系中,有一个重要模块就是直补政策,或称针对原子化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直补政策是中央落实“多予”方针的有效方式,有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农业补贴时代。目前中央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项,除了直接补贴外,中央财政对农民的补贴还有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重大技术专项补贴等。而为了保护和增加林地面积,中央财政还设置了退耕还林补贴等。

一、直补模式惠农政策的积极意义

以资金发放为特征的农业补贴政策使农民感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呈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产生了较好效果。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干群关系的和谐度。农村干群矛盾在20世纪90年代不断强化和固化,并一度成为农村矛盾的主要形态。农村干群矛盾是在乡村干部“催粮收税”行为与农民“反催粮收税”的行为博弈中不断强化的。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交付的收税这一“政治任务”以及为保障本级政府的有效运转,乡村干部在催粮收税上可谓费尽心机、用尽手段,既有温和的说教,也有威严的诱逼,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在不断增加的征收与反征收的博弈中,干部与农民的矛盾不断激化。不过,惠农政策的落实则使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剧的农村干群矛盾得到了缓和,现在不仅不向农民征收税费,干部还时常下乡进行补贴资金的登记工作,在现实利益的诱惑下,有些农民现在甚至主动和干部搞好关系,因此,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使“三农”趋于稳定。而基层干群危机的消解,也使农村不再可能成为改革发展的一个“雷区”。

二是有限度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制度改革和体制转轨,农村生产力得到释放,那个时期农村经济非常活跃,农民收入增加很快,甚至超过了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幅。不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粮食生产的相对过剩,由于人们对初级农产品消费的减少,这一时期农产品价格不增反降,而与农产品价格直接相关的农民的收入也不增反降,这样的格局下,农民的相对贫困就越来越明显,农民的相对剥夺感也日渐强烈。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仍然向农民收取“皇粮国税”,这必然引起农民的不满甚至反抗。而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惠农政策的增多,农民的收入有了缓慢增长的迹象。虽然惠农政策不能从根本上使农民致富,但惠农政策所释放的信号是中央对农业更加支持,因此,农民的生产热情也会增长,而这会间接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有限度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大规模惠农政策出台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断降低,因为,农民认识到从事农业种养植收益十分有限,具有经济人理性的农民愿意选择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在农业种粮积极性下降的态势下,国家的粮食安全遭遇严峻挑战,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也面临困局。而通过粮食直补、技术直补等补贴政策,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种养植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更新和农业生产剩余收益的相对增加。不过,由于惠农政策基本是“撒胡椒面”的形式,只是有限度地增加了农业的种植收益,因而,这一政策形态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有限度的。

二、直补模式惠农政策的若干问题

虽然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有一系列好处,但从当下农村发展需要来看,惠农政策不仅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导致农村出现新的矛盾和危机,也可能影响农业发展的取向。通过调研,笔者认为不宜过分夸大惠农直补政策的效用。评价惠农直补政策,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一是直补政策增加了基层政府的工作负担。直补资金一般是每年一发,而每次发放直补资金,乡镇政府和村组干部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使农民知悉惠农政策,乡镇和村组干部需要转发兑付文件、制作宣传资料、编制帐单表册、走村入户宣传等,而为了防止直补资金的截留、漏发、多发、错发、少发等情况,每次发放资金,乡镇和村组干部都需要进村入户逐户登记、丈量土地、核实面积、制订账卡、张榜公示、协调纠纷、层层报批、督查验收等,由于这一工作直接面向原子化的农户,因此工作量十分庞大。笔者在乡镇调研时了解到,某镇2007年发放补贴时往计算机录入各个农户的补贴数额和相关数据,财经所十几个人连续工作了一个多星期,为了赶进度,还请了不少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临时帮忙。另外,为了应付上面的各种检查,乡村干部还需要赶工制作各种检查所需要的材料账本,这些材料账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编写和制作。

笔者在农村调查,一些基层干部则反映他们一年四季都在为发放补贴作准备。在一些乡镇,基层干部不仅需要出工,有时还需要掏钱,据乡(村)干部反映,每年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还需要个人垫付“三个一千元”:一千元的交通费、一千元的食宿费、一千元的电话费。乡镇干部也说到:搞直补,先调查登记,怕别人造假,要公示,翻来覆去,每年发钱,每年统计,很繁琐,为发这个钱真是麻烦。某乡镇领导则透露:在直补发放过程中行政成本要占补贴资金的20%左右。这部分经费一般都由财力十分有限的地方政府自行承担。

二是直补政策导致了新的不公平不和谐现象。由于历史原因,种植面积的官方数字、民间数字和实际数字往往并不相符,这就给发放直补资金造成了障碍。在补贴发放中,不少村组出现了未种田的领补贴而种田的没补贴的现象。有的农户在计税面积上种植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也同样得到了粮食补贴。由于婚丧嫁娶,农村人口不断变动,但田地没有变动,于是有些农户只有两口人,但领的补贴甚至比有五六口人的农户都多。有些农户为了增加补帖金额,就虚报田地数量,通常将申报面积扩大几倍乃至更多,尤其在退耕还林、申报大户补贴等方面水分较多。有些农民还有将承包地、宅基地等区域连片谎报成荒地复垦计划,以获取国家大量补贴资金。

笔者在调查中就有干部反映他们那里就出现了造假事件,好在后来查出来了,没有引发大的冲突。而安徽凤台则上演一出树典型骗利益骗荣誉的闹剧:一村委会主任种田10亩谎报1060亩,层层申报,最终骗取农业部“全国种粮大户先进个人”称号,还骗取几万元的种粮大户补贴。可以说,在惠农直补中,有很多不公平的因素,这些不公平的因素造成了一系列矛盾。另外,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往往仅限于若干良种,没有涉及其他项目。而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由于国家没有启动马铃薯良种补贴项目,所以对甘肃省而言,惠农政策就隐含着不公平问题。

三是直补操作难题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惠农的好处。为了让直补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各地普遍采取“一折通”的形式,即为每位农户在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或者在县城农业银行开设一个专门直补帐户,定期将直补资金打入该帐户。由于合乡并镇等原因,现在一个乡镇的区域面积偏大,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基本只在镇政府所在地办公,笔者在调研中有农户算了一笔账:该村到镇信用社约9公里,全是泥土路,走路来回需花2个多小时,坐车往返需要八块钱,若坐“摩的”,来回需花30元。而自己家一年也就一百多元的补助,这样算下来每次去取肯定划不来。而有些退耕还林、粮食补助价款和生活补助等由农行代发,由于农行在大部分乡镇没有营业网点,农民一般需要到县城领款,这就大大增加了车费和食宿等开支。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上的原因造成有的“一折通”农户姓名不符、账号不对不能及时取到款,农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和精力去更改姓名、核实帐单。

四是直补政策造成了资金利用的分散化。资金直接到了农民手里,农民怎么使用这些资金由农民自己安排。不少乡镇干部都反映惠农直补资金效果不明显,发给农民几百元,除了让农民高兴一下,觉得党和国家政策越来越好,越来越关心农民外,并没有产生什么特别的效用,因为在当下,几百元钱根本办不成什么事情,农民要么存银行要么消费了,有的甚至直接拿去打麻将输掉了。在分散化的种田模式下,种田的收益赶不上搞副业和出外打工的收益,虽然直补政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对外出打工和搞副业的农民而言,外出打工的仍然打工,搞副业仍然搞自己的副业,这是农民的经济理性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大多数农民是理性的,不会因为多了几百元钱就把心思转到种植上来。

在当下的农村,有很多公共设施需要大笔的资金来兴建,如果将分散的资金汇集到一起,则会产生额外的效果。在笔者调研中,有镇干部说道:现在国家搞新农村建设,用钱的地方多得很,如修路架桥、灌溉排涝、环境卫生等,都不是一家一户能够解决的,必须依靠集体来解决,私人小打小闹的代价是庞大的,我们镇一年几百万的直补资金,如果放在一起,可以干很多大事,公路、水库这些我们早就想整修了,但就是没有钱,如果这笔钱能统一使用,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就好搞多了。

五是直补政策助长了部分干部腐败现象。有些地方由于缺少了一个客观有力的监督机制,政策的惠农效果就容易“缩水”甚至改变性质。比如,某乡就违背惠农政策,乡镇政府与村干部相互勾结、侵吞国家发给农民的种田补助。从2004年到2008 年国家给农民的专项补助,就没有给农民,而个别村则领到了少部分补助。这些补助资金一般都被乡镇和村组干部私吞或挪用。一般而言,在补贴执行过程中都会出现“漏斗效应”,一级一级截流,最后到农民手里仅为零头。北京一位四川籍保姆自述,家里5亩田地拿到补贴只有2元。有些基层干部不在服务群众上多想办法,而是在如何“弄钱”、“截流政策”上动脑筋。农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家惠农资金在一些地区被克扣和截留的问题凸显。惠农政策在基层屡屡被“打折”,贯彻执行不到位,已经影响到农民对国家惠农政策的信任。

六是直补政策触发了政府检查机器。为了预防和查处直补资金发放过程中的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私分等腐败行为,一般县市和省级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检查措施。比如,某区规定,为保障惠农政策落实,区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检查、督促、整改阶段抽调专人对各单位的清查工作开展全面检查,如发现不按照区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完成各项部署任务的,坚决追究责任;某县为了保证惠农政策落实,每年县委、县政府要组织县委农工部、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税改办,由县纪委、县监察局牵头,对乡、村两级当年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情况开展检查。同时,县委办、县政府办、县纪委监察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县直相关单位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情况实施检查;某省为强化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省里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则启动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规定,监督检查工作从2008年2月份开始至8月底结束。检查分动员部署、学习培训阶段,摸清底数、自查自纠阶段,交叉检查、督促整改阶段和总结评估、深化提高阶段四个大的阶段。从各个地方的实践来看,一项政策的落实,造就了一系列的检查机构和检查机制,而繁琐的行政事务和高昂的行政成本则在不断的检查中大量增加。

七是直补政策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在笔者调研的乡镇,由于粮食生产直补政策仅对水稻面积进行直补,部分原来不种水稻或不具备种水稻条件的农户纷纷改种水稻,不少农户为得到水稻生产直补款,已自行退林还稻、退经还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作物内部的结构调整。此外,由于有了补贴,有的农户索要原有承包地,有的将原转包给种粮大户的耕地转交给自己的亲属耕种,而不愿意将承包地转包给其他农民或种养大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也进一步强化了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

三、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何处何从

虽然直补模式的政策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调和干群关系方面有一定的意义,但这项政策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其实,在政策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收益,如果一项政策执行的成本非常高昂而政策的收益比较有限,那么这项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就值得怀疑。同时,出台政策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如果一项政策的实施在化解某一问题时带来了更多的衍生性关联性的更难治理的问题和矛盾,那么,这项政策的功能和价值就值得拷问。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在执行中产生了巨大的执行成本,成为造成基层腐败的原因之一,触发了政府检查机器等带有顽疾性的新问题。因此,我们需要认真考量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

目前不少乡镇干部都建议变直接补贴为间接补贴,所谓间接补贴就是惠农资金不直接拨给农民,由县市政府和乡镇政府支配,设立专户,根据各个乡镇和各个村的惠农项目来使用这些惠农资金,惠农项目主要包括道路的整修、危房的拆建、流域的治理、垃圾的处理、水田的改造、水利的兴修、社会保险的交纳、娱乐场所的兴建、文化活动的开展、村容村貌的保洁等。具体而言,就是用惠农资金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休闲中心和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托儿所、敬老院和超市市场等保障设施,公交线、宽带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自来水管、排水管等基础设施,农村改圈、改厕、改厨等生活设施,农田修复、林地保护、山体涵养、河流疏浚等生产设施。

惠农资金不直接发给农户,就免除了繁琐的调查、登记、发放等事项,而用这批资金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就不需要千方百计地从农民那里集资,也就不会出现直补资金发放中出现的各种不公平事件。当然,乡镇政府这样建议,有自己的考虑,惠农资金留在县市和乡镇政府,基层政府的资金就多了,支配能力就强了,也就更容易出现资金挪用、贪污腐败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为了发挥直补模式惠农政策的效应,就需要改进直补模式的惠农政策的设计和操作,比如,是否可以考虑减少程序,将几种补贴整合成一种,按照一个标准补贴,补贴发放的时间也尽可能放在一起,这样既直观、简单、减少工作成本又便于操作,能很快使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户、到人。也就是说,不应该在增加名目繁多的直补政策,政策越多越复杂,农民就越难把握,而干部寻租或腐败的空间就更大,所以,惠农政策需要简化、整合和归并。

另一方面,可以将一部分直补资金和其他各种财政拨款汇总在一起,设立专门的农村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资金,对这批资金的使用,可以先有各个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申报设施建设和服务提供项目,然后有特定部门,或联合多个部门来审查和审批各个申报项目,在此基础上,确定各个地方设施和服务的是否资助以及资助金额。不过,为了防止资金出现漏洞或被截留、挪用、分解等,需要建立监督有效、信息公开、措施得力、惩罚到位的制度或机制。

作者单位: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三篇:云南省支农惠农直补政策(精)

云南省支农惠农直补政策

2004年以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中央1号文件精神,国家分别取消了农业税和农特税,2006年我省共减免税金0.37亿元,农民人均间接受益7.6元,同时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直补政策。随着中央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增加,至2008年,我省共已实施了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种养业良种补贴、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十二项中央支农惠农直补政策,涉及资金48.5 亿元。支农惠农直补政策对促进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将我省现行的各项支农惠农直补政策简要介绍如下:

一、农业直补政策

(一)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 目的: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补贴原则:综合核定原则、一次性直补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简便易行原则。

补贴范围和对象:全省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民和国有农场职工。

测算依据:根据中央对我省的补贴资金总额,以各地2004-2006年上报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及商品量的平均数为测算因素,采用因素法核定补贴金额。权重比例为粮食播种面积占70%、粮食总产量占20%、粮食商品量占10%。补贴方式:补贴资金通过粮食风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通过 “一折通”方式发放到农户手中。补贴资金实行包干使用,当年结余结转下年使用,超支由各地自行解决。

(二)对种粮农民良种补贴

目的:为了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补贴品种:良种水稻和杂交玉米。

补贴范围和对象:全省从事良种水稻和杂交玉米种植的农民和国有农场职工。

补贴标准:水稻分早、中、晚三季分别进行补助,其中:早稻每亩补助10元、中稻每亩补助15元、晚稻每亩补助15元;玉米每亩补助10元。

测算依据:省农业厅根据省统计局2006年水稻、玉米种植面积的统计数据进行核实后提供给省财政厅,省财政厅年初先将当年部分补贴资金预拨到县级财 1 政部门预付给农民,年底再按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核实的当年实际种植面积进行结算(即一年分2次兑付)。

补贴方式:按 “一折通” 的方式直接发放到农户。(三)油菜良种补贴

目的:鼓励农民利用冬闲田扩大“双低”油菜种植面积,加快普及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和品质,促进长江流域油菜优势产业带建设。

补贴原则:政策公开、直补到户、据实结算。

补贴范围和对象:全省从事油菜种植的农民和国有农场职工。补助标准:10元/亩。

补贴方式:省级以全省油菜种植面积为依据下达补助资金,年终进行结算,按“一折通” 的方式直补到农户。

(四)生猪良种补贴

目的:中央为全面提高生猪养殖水平,促进养猪业的持续发展,对使用优质精液的生猪养殖户给予补贴。

补贴范围及对象:在我省10个生猪养殖大县进行试点,对试点县使用良种猪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母猪养殖者(包括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场)进行补贴。补贴标准:在国家选定的优良品种范围内,按每头能繁母猪每年繁殖2胎,每胎配种20元,共计40元。

补贴方式:由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招标确定供精单位,供精单位向养殖户(场)供应良种猪精液。财政部门根据审核确认的供精数量将补贴资金直拨供精单位。

(五)奶牛良种补贴

目的:为全面提高奶牛养殖水平,促进奶业的持续发展,对使用优质冻精的奶牛养殖户给予补贴。

补贴范围及对象:在我省20个奶牛养殖大县进行试点,对试点县使用良种精液的养殖户(场)进行补贴。

补贴标准:在国家选定的优良品种范围内,按奶水牛每头补贴20元;荷斯坦奶牛每头补贴3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补贴方式:由省组织各项目县招标确定供精单位,供精单位向项目县供应冻精,项目县畜牧部门向养殖户(场)供应补贴冻精,由农业厅根据审核确认的供精数量将补贴资金直拨到供精单位。

(六)能繁母猪补贴

目的:为保护和提高能繁母猪的生产能力,调动农民养殖母猪的积极性,促进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设立能繁母猪补贴资金。

补贴对象: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者,包括农民、企业和农场职工。补贴原则:公开透明、据实补贴、直补养殖者。

补助标准:每头补助100元。补贴资金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承担60%,地方财政承担40%。

补贴程序:省财政厅根据省农业厅提供的2007年底经中央批复核准后的母猪存栏数安排分配补贴资金,逐级下达到州(市)、县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农业部门核实的实际饲养能繁母猪数量,核定补贴资金,由乡(镇)政府组织将补贴情况在受益农民所在村进行张榜公示,经张榜公示并经县级财政部门会同农业(畜牧)等有关部门核实后,由县级财政部门发放补贴资金。

补助方式:采用“一折通”方式将补贴资金及时、直接发放到养殖者手中,暂时不具备实行“一折通”发放的,可以采取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兑现补贴资金,对养殖企业的补贴,由财政部门直接拨付企业。

(七)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

目的:为增强养猪户抵御灾害等风险的能力,建立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稳定生猪市场供应,保障人民生活。

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广泛参与、协同推进。

保险责任: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引起致的能繁母猪直接死亡。保险金额:按每头1000元核定。

保费承担比例:保费费率按6%核定,即每头保费60元,中央及地方承担48元,农户承担12元。

补贴对象:全省能繁母猪养殖户(场)。

补贴方式:由省人保公司与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签订统保协议,省级财政按承担比例将补贴资金直拨到省人保公司。由县行业主管部门与县人保公司在责任范围内对发生的损失进行赔付。

3(八)奶牛保险保费补贴

目的:为增强奶牛养殖户抵御灾害等风险的能力,促进奶业持续发展。保险责任:重大病害、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保险金额:按每头6000元核定。

保费承担比例:保费费率按6%核定,即每头保费360元,中央及地方承担216元,农户承担144元。

补贴对象:全省奶牛养殖户(场)。

补贴方式:由省人保公司与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签订统保协议,省级财政按承担比例将补贴资金直拨到省人保公司。由县行业主管部门与县人保公司在责任范围内对发生的损失进行赔付。

(九)优质后备母牛补贴

目的:为稳步扩大优质后备奶牛资源,切实保护奶业发展基础,稳定提高奶业生产能力,增加奶农收入,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补贴对象:2006享受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改良后出生的荷斯坦后备母牛。

补贴原则:政策公开、操作公正、据实补贴、直补到场(户)

补贴标准:按每头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补贴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承担 60%,地方财政承担40%,其中:省级财政承担20%,州(市)、县各承担10%。

补贴程序:省财政厅根据农业厅提供的2005-2006年国家奶牛良种补贴产生的后备(荷斯坦)母牛测算数量安排分配补贴资金,逐级下达到州(市)、县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农业(畜牧)部门核实的实际饲养优质后备母牛的数量、耳标及相关信息档案核定补贴资金。由乡(镇)政府组织将补贴情况在受益养殖户(场)所在地进行张榜公示,再经县财政部门会同农业(畜牧)等有关部门核实,之后由县级财政部门发放补贴资金。

补助方式:采用“一折通”方式将补贴资金及时、直接发放到养殖者手中,暂时不具备实行“一折通”发放的,可采取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兑现补贴资金。

(十)农机购置补贴

目的:为了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补助范围:按突出重点、兼顾区域特色,向优势农产品重点区域作物倾斜的原则确定项目区。

补助机型的选择:在国家公布的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范围内,由项目区农户自愿选择。

补贴对象:符合补贴条件的农民(农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合作组织。

补助标准:当前使用中央资金的补贴率不超过机具价格的30%,且单机补贴额不得超过5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补贴额度提高到8万元,10个血吸虫病综合防治重点县农民购置农田作业机具按50%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与当年国家财政部、农业部批准为准。

申请程序及支付方式:项目区内的农民向当地乡(镇)或县级农机行政主管部门报名,由县级农业(农机)主管部门确定补贴对象后,根据农民所选择的机型,与县级农机主管部门签订购机补贴协议,经公示后,报省级农机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农户按照购机补贴协议签订的时间、地点和机型向供货方(省级确定的销售商)提交购机补贴协议和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并按扣除补贴金额后的机具差价交款提货。省级根据农民的补贴合同、身份证、县级核实的情况、供货商的购机发票支付供货商国家补贴资金。

二、林业直补政策

(一)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

目的与意义:为了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草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的功能,促进经济发展。

补助范围和对象:补贴范围是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工作以来,纳入中央下达我省的退耕还林计划,并按省下达任务实施退耕还林的县(市、区);补贴对象是具体实施退耕还林的农户。

补贴品种和标准: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后,对退耕地农户的补助以粮食补助为主,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原粮300市斤,2002年增加了每亩每年20元的现金补助;2004年以后,退耕还林由补粮食改为直接补助现金,补助标准为每亩每年260元,包括:由中央财政承担的每亩210元的粮食补助款,省财政承担的每亩30元的粮食调运费,2002年增加的每亩20元的现金补助。2007年,国家安排了退耕还林补助资金,针对原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后退耕农户,补助标准为每亩每年补助现金105元,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的现金补助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农户,与管护任务挂钩。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目的与意义:为保护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用于重点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补助范围和对象:国家重点公益林由中央财政补偿,省级重点公益林有省级财政补偿。

1.国家重点公益林的补助范围是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按照《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核查认定的,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及其脆弱的公益林林地。

2.省级重点公益林的补助范围是按照《省级公益林能够界定区划界定办法》进行界定并经省林业主管部门和省财政部门核查认定的重点公益林林地。补助对象为重点公益林的所有者或经营者。重点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为个人的,补偿基金支付给个人,由个人按照合同规定承担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等管护责任;重点公益林所有者或经营者为林场、苗圃、自然保护区等国有事业单位或村集体、集体林场的,补偿基金的开支范围是:对重点公益林管护人员购买劳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植、抚育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补助标准:补偿基金平均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0.25元由省级财政部门列支,用于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检查验收、森林火灾预防以及维护林区道路的开支;4.75元直接补助给集体和个人的管护开支。

第四篇:现行粮食直补政策利弊谈

现行粮食直补政策利与弊

粮食直补我们都不莫生,它的全称是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该政策是从2004年开始的,依据是当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另外,05、06、07、08和09这几年的一号文件当中也都涉及到了,另外还有个直补政策的实施具体办法: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5年《关于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意见》明确了具体补贴办法和标准。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国办发[2011]13号)明确要求:“研究完善粮食直补的具体操作办法,逐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力度,将粮食直补与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为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精神,掌握第一手资料,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我省现行粮食直补政策的执行效果,积极研究探索粮食直补与农民交售商品粮和订单生产挂钩的办法,建立我省粮食产销基本平衡和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去年12月份省粮食局也下发了《关于做好“进一步完善粮 食直补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调研工作的通知》,接到通知以后,刘局长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做好农民兄弟的代言人,切实搞好这次调研,按照局领导要求,我和调控科马淑丽同志在焦书记的带领下,在贾科长的具体指导下,于去年的12月7日-25日深入到我市具有代表性的粮食主产区——泽州县金村镇,对粮食直补政策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现在我就调研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汇报,并就现行粮食直补政策的利与弊和大家共同学习。我们在泽州县粮食局、金村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认真听取了县、镇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召开了镇机关干部职工、镇和村干部、种粮大户、粮食经纪人、售粮大户、国有粮站、加工企业等不同群体参加的座谈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调研内容,并与县、镇等部门领导就粮食直补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交流探讨。

首先我介绍一下金村镇基本情况

(一)农业发展现状

该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现有人口50992人,其中城镇人口5038人,农村人口45954人,耕地面积8.7万亩。粮食种类以小麦为主、品质优良。近年来,坚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调整品种品质结构,狠抓优质粮食生产,粮田面积保持相对稳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耕作实行一 年两作:小麦——复播豆子为主。2011年小麦播种面积5.7万亩,玉米播种面积0.5万亩,小麦收获后复播豆子5万亩,果园桑园等经济类作物面积3000亩,西瓜蔬菜及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000亩。

(二)粮食生产区域优势

该镇毗邻市区,水资源较为丰富,土地由平地、丘陵组成,耕地面积辽阔,以生产小麦、玉米、小杂粮为主,是泽州县小麦主产区和小杂粮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实现稳定增产,连续几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作物品种不断优化,特别是泽州县原种场在其境内,为该镇优良品种的推广具有明显优势,为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种粮农民直补面积的核定情况

该镇直补面积核定以村为单位,由村委会登记、核定、公示无异议后上报镇政府。直补面积的核定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每户实际种植面积登记上报;二是按照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登记上报。农村流转土地承包的农户自由流转的补贴有的是耕种者享受,有的是原二轮土地承包者享受;村集体流转土地的大部分由村集体享受补贴资金,少数村由农户享受补贴资金。

二、调查基本情况

1.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从性别来看,男性37人,占74%(包括入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荐对象全国种粮售粮大户1人——金村镇霍秀村田义成),女性13人占26%,; 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以上11人,占22%;高中(中专)23人,占46%;初中9人,占18%;小学6人,占12%;文盲半文盲1人占2%。

2.在对粮食直补政策的认知度调查中:43人选择了直补有必要,占86%;4人选择了直补没必要,占8%;3人选择了说不清,占6%。

3.在对直补资金的主要用途调查中:5人选择了日常消费,占10%;43人选择了购买种子、化肥等农资,占86%;2人选择了说不清,占4%。

4.在对直补资金对年均收入的影响调查中:15人选择了有直接影响,占30%;30人选择了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占60%;5人选择了无所谓,占10%。

5.在对种粮的主要目的调查中:19人选择了口粮,占38%;8人选择了增加收入,占16%;23人选择了争取直补资金,占46%。

6.在对您认为如何才能提高种粮积极性调查中:36人选择了按种粮面积给予补贴,占72%;10人选择了按出售商品粮数量给予补贴,占20%;4人选择了提高补贴标准,占8%。

7.在对您认为如何增加粮食产量调查中:32人选择采用优良品种,占64%;11人选择了提高粮食价格,占22%;3人选择了增加种植面积,占6%;4人选择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占8%。

8.在对粮食出售情况调查中:14人选择售粮比例为90%以上,占28%;16人选择了售粮比例60%以上,占32%;20人选择了售粮比例30%,占40%。9.在对售粮方式调查中:21人选择售给国有粮站,占42%;23人选择了售给经纪人,占46%;6人选择了售给粮食加工企业,占12%。

10.在对直补资金发放方式调查中:23人选择收粮企业出具凭证,财政部门审核后用“一卡通”直接付给交粮农户,占46%;6人选择了企业按交售商品粮数量先付给售粮农户,财政部门再与企业结算,占12%;21人选择了以上两种办法都可以,占42%。

三、落实粮食直补政策情况

通过深入县、镇、村调研,粮食直补政策的成效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粮食直补政策的落实,使农民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对种粮农民的关怀和粮食生产的重视。实施粮食直补政策的同时,国家还陆续出台了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减免农业税、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促进粮食生产的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少地区出现了农民抢农时、增投入,主动扩大粮食生产的现象。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反映,过去撂荒地能占耕地面积的5%左右,现在几乎没有撂荒现象。

(二)增加了种粮农民收入

从2004年起,粮食补贴范围不断扩大、综合补贴标准不断提高,补贴资金逐年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粮食直补是 种粮农民增收的因素之一。统计测算,2004年种粮补贴为10元/亩,2010年种粮补贴为108元/亩,年均增长比例为140%; 2004年全镇人均种粮收入为1175元,2010年则为2352元,年均增长比例为14.3%;2010年,全镇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资金达640.65万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年人均受惠110多元。

(三)促进了粮食生产

2004年泽州县(为什么说到泽州县呢,是因为金村镇统计站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所以现在介绍的这个数据是泽州县统计局的官方数据)粮食产量合计49579万斤,2010年粮食产量为128111万斤,年均增长比例为22.6%。粮食产量的连年增长,我们应该归结于近年来还是比较风调雨顺,或是政府夸大了粮食产量,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的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留下来种田的都是老弱病残,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种地,而产量连年增长呢,所以我认为这个数据是不切实际的。

四、现行粮食直补政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实行粮食直补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具体执行操作中,补贴方式、标准、补贴对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为:

(一)现行的直补政策有悖于国家提高粮食补帖效率的政策意图。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都指出,“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切实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国家将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补贴。所以,按照种粮面积进行补贴”,既不符合政策要求,也不符合“粮食风险基金”专款专用的原则。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组公布的《当前农民对粮价的深层心理感受》调查却显示:66.4%的农民认为粮食价格太低,81.5%的农民不满意种粮带来的收入。为什么“粮价涨了,取消了农业税,又给予了各项补贴,农民为何仍然不愿种粮?粮农收入为何仍然低下?”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2008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对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进行了批评,他认为,“这个补贴一个是(量)不大,另外没补到点子上。”袁隆平说,目前农民种粮效益很低,甚至于亏本,哪有积极性呢?他认为政府现有的支农惠农政策非常好,但还需要改进。现在是按面积来算补贴,一亩田补几十块钱,种得好,种得坏,不种,都要给钱补贴,拿了补贴随便种也是那么多钱。他认为应将政策补贴政策改变一下,不以面积来算,改以卖给国家量是多少来进行补贴。你卖给国家多少粮,我就跟你补多少,尽量多补。他认为,“国家按交粮量直补给粮农不失为平衡粮价与农民收入的好方法”。

(二)仅以种植面积为根据进行面积补贴,难以刺激农民多种粮。现行粮食直补方式主要按农民分田到户的耕地面积进行补贴。不考虑种植品种的区别、产量的大小、产品级别的高低、科技投入水平的差异,势必挫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种多种少一 个样”,不利于粮田面积的稳定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不与实际流转面积直接挂钩的补贴方式,还极易出现“按亩分钱”现象。

(三)不按收益面积补贴,难以刺激农民多产粮。种一季与种双季、粗放种植与精耕细作同样得到相当补贴,不能体现粮食产量、质量高低,不利于耕地利用,不利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种好种差一个样”,甚至出现“两少一多”:即双季种植面积减少,育苗移栽面积减少,撒播和免耕面积增多。

(四)不按实际面积补贴,难以刺激基层政府多抓粮。粮食直补资金额度由基层政府按照以前核定的种粮面积基数上报确定,多年来一直未作调整,对县乡政府来说,粮食直补政策执行的结果是“抓多抓少一个样”,不管粮食种了多少,上级补贴没有减少,缺乏抓粮的积极性。

(五)“存、取”矛盾在不断加大,信用社和农民皆不满意。农民受经济困难、文化水平不高、认识能力较低的制约,对粮补款支取变现欲望强烈,在听到别的省或其他地方粮食补贴已经发放后经常要到信用社领钱。在“一卡通”发放和粮补款领取期间,信用社门口经常出现挤兑存款的现象,既扰乱了信用社正常的工作秩序,又混淆了视听,以致一些不明真相的客户盲目跟风,也加入到挤兑粮补款的队列中支取定期储蓄存款。而乡镇上仅有一个服务窗口,只有几个工作人员。他们本身具有极其庞杂的业务,而现在一年突然增加几万笔业务,且大多数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难以避免地导致部分信用社工作人员态度及服务质量较差,农民和信用社工作人员产生了不必要的矛盾。另外,群众领取粮补资金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有时甚至影响了当地的交通。

(六)粮食补贴种类多,对象分散,工作成本高。现行的粮食补贴有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都需按户发放,并且时间不一致,而财政拨一笔款发放一笔款,并且要在规定时间内把这些补贴一分不差的发放到农户手中,任务重、难度大、成本高,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加大了兑付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

(七)不利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掌握粮源。享受“粮食直补”与否,与种不种粮、卖不卖粮食给国家都没有任何关系,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失去抓手。

五、农民对粮食政策的反映和建议

与其说是农民的建议,不如说是我们的建议,是我们站在粮食工作者的立场上提出的,其实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基本和我们粮食部门不挂钩, 我们从调研中得知农民的要求就是增加补贴,提高粮价,而对县乡政府工作人员来说,则认为国家的这一系列补贴,除给他们增加了工作负担外,他们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我能感觉出他们对这项工作很不满意。接下来大家听一下我们这些建议是否合理。

(一)取消普惠式补贴,实行动态粮食综合直补方式。一方面,对直补资金实行动态管理。根据“种粮有补,不种不补,多种多补,少种少补”的原则,建议以实际耕种者的种粮面积和出售粮食数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以种粮面积为补贴基础,再以 出售粮食的数量进行二次补贴。另一方面,规范粮食直补资金发放渠道和方法。各县(区)粮食行政部门根据需要发给种粮农民售粮通知书,粮食收储企业一律凭农户的售粮通知书收购。在实际发放直补款时,实行“钱粮挂钩”模式,财政部门凭农户向国有粮食收购企业交售粮食的数量、品质结算凭证,核发粮食销售补贴。对产量高的实行多补贴,品质优、质量好的按不同等级设计不同的补贴标准。在操作方式上,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粮食产量、品质、质量设计的粮食补贴标准测算粮食直补资金,经粮食、质监等部门审核后,财政局根据种粮面积凭证和出售粮食数量结算凭证向农户核发直补款。收购结算专用凭证由财政统一监制,县(区)粮食行政部门统一印制发放使用,并严格管理监督凭证的使用。

(二)逐步提高粮食直补标准。目前粮食直补标准过低,不能改变粮食与经济作物之间的价格悬殊,农民不会因为粮食直补而改变种植。为此,我们建议:“根据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和用于直补部分的粮食风险基金数额,结合市场粮食价格水平和农民种粮成本加适当的收益,逐年分别提高种粮面积和每50公斤商品粮的补贴标准。充分发挥粮食风险基金的调节作用,根据市场粮价和农民种粮效益适当调节补贴标准”。针对这个问题,也是在本月的3月8日,记者就如何保护农民利益问题采访了袁隆平院士,他认为政府以高的价格来收购农民粮食,以平价来供应市场,这样既不会因为粮食涨价而造成其他的物价上涨,另外又可以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来提高他们的基本生活。我想袁隆平院士的建议更具可行性。

(三)建立健全粮食直补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督机制。上级政府粮食部门每年要会同农业部门对种粮面积进行一次抽查,按抽查相符比率拨付本补贴资金,并建立奖惩机制,对上报数据真实的地方要给予奖励,在调查中发现上报数据与调查数据不符的,要严肃查处;二是建立和完善粮食直补考核机制。制定粮食直补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各产粮区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商品粮率等考核指标任务,将粮食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乡镇、村,将种植任务落实到农户、到田地;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将粮食直补工作和粮食生产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年终综合考核及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考核范畴;三是建立和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对补贴的计算依据和标准、发放的方式和时间、发放到每户的补贴数额,及时、清楚地向广大农户张榜公布,真正做到“多种多补、少种少补、不种不补”。

(四)明确土地流转后补贴资金的发放办法。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土地流转面越来越大。在这次粮食直补中,据了解,有2%多的农户转包了土地。由于转包了土地的农户大都外出打工,所以全县粮食直补工作结束后,这部分补贴资金都放在乡财政所或乡财务管理中心,等他们返回时再兑付。对此,耕种的人意见很大,他们认为粮食直补资金应该兑现给种粮人。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把直补资金不发给转包后的承包人,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不利于土地流转。

结束语:本月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我们的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引导农民调整结构,扩大紧缺、优质农产品生产,支持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生产。农业补贴要继续增加总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新增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种生产服务组织倾斜。勿庸臵疑,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政府一定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一定会落在实处。农民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五篇:粮食直补政策(农网)

粮食直补政策

粮食直补就是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是国家为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而实行的对种植粮食作物的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粮食直补资金来源于粮食风险基金,是原来在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的补贴给流通环节的钱,国家通过改革把它直接补到农民手里,也就是把原来的暗补直接变成明补。这部分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中央拿大头。国家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也是从2004年开始全面铺开的。至今已实施了八年。目前,全市农民每年得到国家粮食直补资金达3.5亿元。

2004年以前,国家一方面在生产环节领域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等投入,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流通环节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粮食有序流通,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流通流通环节,国家每年都支付大量粮食补贴,支持粮食的收购和存储等,通过补贴流通环节间接地补贴农民,保护好农民利益。这种补贴方式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密切相关,对贯彻落实好“按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稳定粮食生产与供求、缓解农民“卖粮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其弊端也日渐突出,主 1

要是:

1、种粮农民难以完全享受到政策实惠。

2、财政补贴效率较低。

3、粮食流通不畅。

4、国有粮食企业缺乏改革压力和动力。

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家从2000年提出粮食直补的政策构想,到2004年全国实施,用了五个年头,先后经历了改革方案酝酿(2000-2001年)、试点(2002-2003年)和全面推广三个发展阶段。

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财政部开始酝酿研究粮食直补方案。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2001年3月24日,财政部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完善粮改政策的建议》,提出了改革粮食补贴方式、实行对农民直补的初步设想,建议“完善粮改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建立“一个简便的、农民看得见好处的,直接对农民的调控手段”。

2001年国务院28号文件同意进行粮食直补试点。在财政部统一部署和指导下,2002年,安徽、吉林、湖南、湖北、河南、辽宁、内蒙古、江西、河北等粮食主产区进行了粮食补贴方式改革试点,对不同的补贴方式,选择不同的县区进行试点。

2003年10月28日,国务院召开的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决定,从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要从粮食风险基金中安排不少于100亿元的资金,主要用于对主产区种粮农民的补贴。2004年3月23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

国农业及粮食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对粮食直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尽可能在春播之前兑现部分补贴资金,全部补贴资金要在上半年基本兑现到农户”的直补工作任务,粮食直补工作全面推广开来。

自从2004年粮食直补制度全面推广以来,总体进行得比较顺利,得到了各个方面的认同和肯定。粮食直补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倒逼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定民心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粮食直补数额的核定和分配办法。首先,核定粮食商品量。省对市(州)、县(市、区)以农村税费改革时核定的1994-1998年5年计税常产为基数,扣除人均300公斤自留量,计算粮食商品量;城区粮食商品量的计算,在扣除自留量后,再扣除1994-1998年5年蔬菜平均产量(按蔬菜产量占粮食总产的比重,即25%计算)。城区乡(镇)蔬菜的扣除比例由区政府根据各乡(镇)蔬菜实际种植情况确定;国有农场粮食商品量,按2004年省核定的补贴面积和税费改革时确定的市州、县区平均计税单产、粮食商品率核定。其次,用全省补贴资金总额、全省粮食商品量计算出全省斤粮补贴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各地粮食商品量和全省斤粮补贴标准计算出市州、县区及国有农场补贴数额。市县(区)按照全省以上核定办法,将补贴资金核定分解到乡镇。乡镇对农户按计税面积(第二次税改时确认的数)核定补贴资金

数额。

(二)补贴资金的管理和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省、市、县(区)财政部门在同级农发行开设的粮食风险基金专户下设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专帐,对直补资金实行单独核算。乡镇财政所在乡镇所在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开设“粮食直补资金”专户,办理补贴资金的收支业务。粮食直补资金由省直接拨付到市、县;城区补贴数额,由市拨付到区。直补资金发放由乡镇财政所通过农村信用社具体操作,财政所根据计税面积编制直补资金花名册,张榜公布后抄送信用社,信用社根据花名册打印各农户存折,并将其资金存入。

下载直补惠农政策的利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直补惠农政策的利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惠农政策

    汽车学院2014-2015第一学期大学生小学期调研报告 专 业: 姓 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 级: 学 号: 2014 级5 班 调研报告成绩(百分制) 下农村,了解相关惠农政策 现如今,我国经济......

    关于调整完善2010年粮食直补政策

    关于调整完善2010年粮食直补政策 和做好对种粮农民补贴工作的通知 苏农改办[2010] 7号 各市、县(市)人民政府,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省劳动教养管理局、省农垦集团总公司、......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介绍(精选)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介绍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补贴对象:纳入补贴面积的种粮农户。 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补贴标准:2013年粮食直补标准10元/亩,农资综合直补标准96......

    粮食直补

    粮食直补 是指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就是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原则上按粮食种植面积把粮食补贴直接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 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

    粮食直补

    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粮食直补工作制度的通知 镇政办发„2010‟5号 镇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粮食直补工作制度的通知 各乡(镇)政府、国有农林牧渔场,县政府有关部......

    粮食直补

    粮食直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

    惠农政策标语

    1、关注民生解民难 惠农强农促和谐 2、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促进惠农政策落实 3、完善便民服务体系,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4、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6、全......

    24项惠农政策

    2010年山东省农机等28项补贴公告2010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便于广大农民学习掌握和监督落实,现摘要汇编公布如下: 1、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