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宕昌县车拉整乡推进扶贫综合开发纪实
宕昌县车拉整乡推进扶贫综合开发纪实
2010年是车拉实施整乡推进的起步之年,也是关键的一年,宕昌县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得到了国家及省、市的大力支持,现已争取整乡推进片区开发资金1132万元,通过项目带动,扶贫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确立县扶贫办、财政局、水利局、国土局、发改委、教育局等15个单位为车拉整乡推进扶贫综合开发帮扶单位,对口帮建车拉乡的15个行政村。各帮扶单位专门确定了帮扶领导和抓点人员,制定了帮扶计划,确立了帮建项目,并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行业优势,积极为帮扶村办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县财政局帮扶扎峪河村新修了便民桥、拓宽了村社道路,县教育局在路家山村建起了村小学,县建设局在吊堡子村建起了村卫生所,县农牧局为小寺麻村引进了1.5万斤陇薯7号马铃薯良种,县扶贫办平整、硬化了代家庄村的村内巷道,县交通局、国土局修通了通往隆家山、西西路等村社的公路,县移民局、民政局、林业局、发改委等单位纷纷对所帮扶村的现有低等级公路进行了整修改建,县水利局帮扶车拉河村新修了河堤1600米,县水保局帮扶坡里等村新修梯田300亩,各单位还向所帮扶村的群众免费发放了太阳灶,一些单位还帮助村上的五保户、特困户建起了新房„„据统计,2010年各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955万元,占当年总投资的45.8%,有效地推动了车拉乡扶贫综合开发建设进程。
山乡大地的生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短短数月时间里,省、市、县各级领导、各级扶贫部门、各帮扶单位及车拉乡干部群众,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艰苦奋斗精神,抓质量、促进度,抓效益、促发展,车拉乡的沟沟壑壑、村村寨寨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战天斗地的繁荣景象。
截止10月份,危房改建、一池三改、河堤、便民桥、村社公路、人畜饮水等扶贫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是新修护庄河堤3330.6米,彻底解除了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扎峪河、车拉河、代家庄等村的威胁和困扰,河道两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新修车拉至兴化通乡公路24公里,新修便民桥2座,新修通往隆家山、西西路等村社的乡村公路6.6公里,使偏远村社群众从人背畜驮的历史当中解脱出来,实现了他们祖祖辈辈的梦想,同时对扎峪河、阳坡、大寺麻等村现有的乡村公路进行拓宽整修,加宽了路面,加固了路基,疏通了边沟,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三是实施危房改建322座,改厕87座,建成一池三改79户,推广太阳灶2101台,新修人饮工程3处,硬化代家庄、茹树村内巷道4公里,提高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村庄的整体面貌变的整洁卫生;四是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室4处、村卫生所2处、村小学1处、文化大院1处,推广“村村通直播星”广电设备963套,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五是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组建成立村级扶贫发展互助资金协会6个,新修水平梯田300亩,推广种植地膜良种马铃薯800亩、紫花苜蓿200亩,改善了耕地质量,调整了产业结构,提高了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为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徽县扶贫项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年来,徽县抢抓新世纪扶贫开发政策调整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西部扶贫世行贷款项目,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破解贫困群众收入难的问题,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将南北山区9乡镇的67个村列为全省扶贫开发重点乡村,先后投入扶贫项目资金6110.72万元,积极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村27个,全县新修乡村236公里,改灶、改炕、改厕2015户,修建沼气池256座,修建人畜饮水工程28处、安装太阳灶3700台套。在贫困村科教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建村小学教学楼14座,村文化卫生培训室17座,有效改善了贫困乡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徽县把扶贫项目与全县草畜、中药材、蚕桑、经济林果等特色产业开发紧密结合,累计修建冬暖棚圈舍2535座、青贮池1620座,引进良种母畜6.8万羊单位,建养蚕大棚300座,建成无公害蔬菜大棚200座,种植中药材1.33万亩,栽植日本落叶松9公顷,农业新品种推广达15万亩,开辟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新渠道。
陇南民企从农家小菜缸捞出扶贫大产业
“扶贫开发是政府的任务,也是农特产加工企业的责任,政府要培育龙头企业,企业要努力做大规模,做亮品牌。最主要的是组织指导农户围绕加工有序生产,这个困难一旦克服,企业就可以正常发展了。”说起自己的酸菜加工企业,甘肃陇南民营企业家袁振应讲起了这样一番道理。
袁振应的酸菜企业今年发展农户12000多户,种植圆根菜5000多亩,每亩生产圆根菜4000多公斤,农户仅此一项增加收入1000多元。武都区鱼龙乡苟家坝农民苟吉利今年6月份生产圆根菜5000多公斤,收入5000多元。他说:圆根菜生长时间短,3个月就可采挖,企业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保证了农户的种
植积极性。
“一年生产酸菜2000多吨,夏秋季每天有10多吨成品酸菜运往兰州、西安等地,现在产销两旺,供
不应求,效益好得很。”袁振应这样说。
袁振应胖墩墩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一边帮助妻子收购远近各村农户拉来的新鲜圆根菜,一边指挥小工搬运装好酸菜的箱子。500多平米的酸菜加工厂房,摆满了陶瓷缸,显得有些拥挤。用了3年多时间,老袁把陇南山区的家常酸菜做成了大产业,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许多农户在他的带动下增加了收入。本来家家都生产的酸菜,在陇南习以为常,以前没有人注意到它的商品价值,几千年来就那样平平淡淡地存在于农家小菜缸里。正是陇南农家酸菜的小、特、精让陇南农民袁振应看到了它的市场前景。陇
南圆根香酸菜被做成拳头产品。
圆根菜是一种天然无污染的植物,它遍布陇南山区。圆根菜可间种在洋芋等作物中,也可在山地小麦收割后种植,它的生长期短,亩产可达到3000多公斤。
由于加工圆根香酸菜的水是陇南山区纯天然泉水。圆根香酸菜具有陇南独特的绿色、健康、天然食
品风格。在全国各个城市普遍受到欢迎。
一是生物资源荟萃。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多种,其中经济树种400多种,是甘肃森林覆盖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植被最好的绿色走廊。其中经济林已形成一定规模,水土保持与增产创收相得益彰。也是甘肃唯一的油橄榄、茶叶、银杏等亚热带作物产地。武都区白龙江沿岸1300米以下川坝河谷区及半山地带为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全市已种植油橄榄15.51万亩,年产量达100万公斤,开发出油橄榄产品3个系列40多个品种。此外,还有木耳、香菇、猴头等食用菌及山珍野菜100多种,中药材1300多种。尤以红芪、纹党、大黄、当归、半夏最为著名,中药材年总产量5.8万吨。
二是矿产资源富集。有铅、锌、锑、铜、锰、金、硅、重晶石、煤等金属和非金属矿34种,其中西成铅锌矿带为我国第二大矿体,已探明储量2400万吨;锑为我国第三大矿体,已探明金属储量14.9万吨;文县阳山金矿已探明储量300吨以上,是我国特大型金矿之一,有望成为亚洲最大的金矿。
三是水力资源丰富。市内河流纵横交错,有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900多条,年径流量279亿立方米,人均用水占有量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水电开发潜力较大,目前的开发量极为有限,水电能源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旅游资源独特。陇南不光山奇水秀,文化灿烂,而且历史悠久。《史记》记载,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仇池就是现在陇南的西和县,至今伏羲崖还耸立在仇池山上;陇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发祥地,秦始皇先祖在我市的礼县繁衍生息数百年才奠定了雄立关中、定鼎中原、统一六国的千秋基业;位于我市成县的《西狭颂》摩崖石刻,是汉代“三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书法艺术瑰宝;
武都地区下辖武都、岷县、宕昌县、文县、成县、康县6个县
陇南礼县“示范园”里瓜菜香
康县打响新一轮扶贫整村推进攻坚战
县是国列扶贫县,几年来经过国家的大力扶贫和项目、资金的重点倾斜,全县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贫困人口有了明显下降。5.12特大地震,给康县造成了巨大损失,又使许多农村人口返贫。今年康县紧抓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机遇,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共争取第一批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001万元。结合全县实际,在扶贫项目实施中坚持走参与式扶贫、整体村推进式扶贫和示范式扶贫的路子,重点突出整村推进扶贫,达到扶一村富一村的目标。把整村推进与全县灾后重建和整流域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列入整村推进的9个村,其中有太石乡何湾村、豆坪乡李坝村、平洛镇贯沟村3个为西汉水流域整片开发村,阳坝镇前山村、大堡镇街道村、三河乡母家河村等6个村为整村异地灾后重建村。在整村推进中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和目标,突出实施梯田、道路、便民桥、人畜饮水、一池三四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大力发展核桃、花椒、蚕桑、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和养猪、养牛、养鸡为主的养殖业,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点,从根本上实现农村富裕的目标。并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力争达到户户一个科技明白人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杨柳乡扶贫整乡推进工作
杨柳乡扶贫整乡推进工作
一、杨柳乡基本情况
杨柳白族彝族乡位于保山市隆阳区西部,距保山城40公里。国土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4.2%,有耕地1475万亩(人均398亩),其中:水田224万亩,旱地1251万亩。最高海拔2864米,最低海拔670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显著。主要农作物有包谷、水稻、小麦、马铃薯、白芸豆、甘蔗、香料烟、烤烟、核桃等,2008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2376元,人均占有粮食465公斤。杨柳乡辖18个村民委员会,96个自然村,176个村民小组,37056人,其中:白、彝、傣、傈僳等少数民族人口23745人,占总人口的64%。贫困人口20908人,占总人口的56%,是隆阳区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一个乡。
二、项目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杨柳乡幸运地成为全省16个扶贫整乡推进试点乡之一,我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扶贫开发成果,按照“一次规划,两年实施,综合配套,整乡推进”的总体要求,以稳定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中心,瞄准以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以贫困自然村为扶持单元两大目标。抓住六个切入点:一是以基础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规模发展迅速、带动增收明显,覆盖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切实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三是以基本素质提高为切入点,切实加强贫困群众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四是以基本保障构建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推动贫困村公益事业快速发展,使贫困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五是以基本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建设一支守信用、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组)干部队伍,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六是以项目资金“大整合”为切入点,以整乡推进为平台,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对贫困群众的投入,加快杨柳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的进程。力争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全乡20908人贫困人口的温饱,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人均生产粮食达到565公斤以上。实现村委会“九有”、自然村“八有”、农户“八有”的“988”目标。即:村委会九有:有一项特色骨干产业;有一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有弹石或符合“通达工程”要求的道路;有一所合格的村级完小;有移动通讯、电视网络信号覆盖;有一个合格的村卫生室;有党员活动室;有一栋合格的村委会办公楼;有团结干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村“两委”班子及管理制度。自然村“八有”:有一项能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有进村入户的通车道路;有硬化的村庄道路;有安全饮用水;有进村入户的通电条件;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化树木;有一名脱贫致富带头人;有一批劳动力接受专业技术和技能培训。贫困户“八有”:人均有一亩以上的高稳产农田(地);人均有一亩以上的经济林果或经济作物;年人均有一头以上肥猪或商品畜出栏;有一幢安居房;有一块硬化院场;有安全饮用水;有沼气池或节能灶;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整乡推进实施工作中,我乡始终围绕“七个着力”展开工作,2009年共实施各类项目32个自然村(其中整村推进13个自然村,整乡推进19个自然村),总投资11574.08万元。截止11月20日,已完成投资8680.37万元,占计划的75%。
(一)着力产业发展:2009年累计完成产业投资1938万元。其中新植甘蔗0.95万亩,累计总面积达4.12万亩,完成投资465万元,新增产值1100万元;新植香料烟0.55万亩,完成投资306万元,实现产值1966.2万元;新植高产包谷3.11万亩,完成投资280万元,预计产值2670万元;新植泡核桃0.6万亩,管护6万亩,完成投资224万元,预计产值350万元;新植烤烟0.37万亩,完成投资365万元,预计产值650万元;新植白芸豆0.4万亩,马铃薯0.25万亩,完成投资161万元,预计产值930万元;新植蚕桑0.12万亩,完成投资106万元;新植茶叶0.05万亩,完成投资31万元。扩大生猪养殖规模,扶持玉春、加荣养猪场2个,养猪示范户12户,引进良种公猪2头、母猪191头,带动了杨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全乡生猪存栏4.56万头,出栏肥猪3.02万头,实现产值3672万元。
(二)着力基础设施改善:2009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245.42万元。其中实施大、小海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件,完成土石方6.23万方,混凝土0.50万方,完成投资1076万元;建成人畜饮水工程4件,建调节池3个,安装管道39公里,完成投资55万元;建成香料烟烟水工程3件,灌溉渠道5条3.9公里,完成投资110万元;建成烤烟桩灌工程2件,建蓄水池15个,安装管道252公里,建盖卧式密集型烤房14群184座,完成投资1011万元;建成优质糖料基地1个,灌溉渠道9.1公里,完成投资348万元;建成乡村道路“通达工程”35公里,弹石路15公里,完成投资470万元;建成村内混凝土道路10.2公里,支砌挡墙0.28万方,入户道路7.2公里,完成投资309.7万元;新开挖村组道路15公里,蔗区道路50公里,完成投资65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876户,安装变压器8台,完成投资164万元;实施民居地震拆除重建4户、加固改造202户,完成投资92.8万元;实施“8·21”地震恢复重建91户、加固修复382户,完成投资227万元;建成院场硬化1413户7.06万平方米,墙体粉刷921户18.4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16.92万元。
(三)着力社会事业进步:2009年累计完成社会事业投资798.72万元。建校舍8所3500平方米(平掌、阿东、法水、鱼和、河湾、马田、联合),完成投资448.12万元;建成村级卫生室9个540平方米(马鞍、法水、鱼和、干田、岩头、鱼塘、河湾、马田、联合),完成投资48.6万元;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场310平方米,完成投资12万元。
(四)着力生态能源建设:2009年累计完成生态能源投资739.73万元。共建成沼气池982口,节能灶538眼,卫生厕所978个0.39万平方米,卫生圈1107间2.2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16.73万元;完成封山育林0.72万亩,人工造林0.88万亩,坡改梯0.15万亩,完成投资223万元。
(五)着力科技培训与推广:2009年累计完成投资11.5万元。共开展烤烟、泡核桃、养猪等农村种养实用技术及劳务输出培训10期2000人次;开展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技能培训3期200人次。
(六)着力民生保障:2009年累计完成民生保障投资921万元。共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743人,优抚定补51人,大队干部生活补助22人,完成发放补助资金111万元;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6万人,完成补助资金360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0.31万人,完成发放补助资金186万元;粮食直补1.97万亩,完成发放补助资金159万元;退耕还林0.27万亩,完成发放补助资金67万元;计生奖补221人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658人,农机补助17台,完成发放补助资金38万元。
(七)着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009年累计完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投资26万元。新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4个,创建了茶花、茶山、阿东、鱼塘带头致富党支部4个,党小组9个;培养致富带头人65人。
三、主要做法及取得的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为确保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人大主席、乡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杨柳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杨柳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区、乡、村、组逐级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建立了乡主要领导挂片、副职领导挂村,挂钩帮扶单位包村,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包组,村组干部包户的机制,强势推进整乡推进试点工作。
2、高规格召开项目启动会。项目通过省级评审后,区委、政府及时在杨柳乡召开整乡推进试点启动暨培训工作会议,区委书记董礼书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3、加强专项督查。为确保扶贫整乡推进工作入户项目和公益项目如期按质按量地完成,乡党委政府组成若干工作组深入各项目点召开户长会,充分发动群众,以及时发放小额信贷、以村两委为主体进行物资统购等形式,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对项目实施整体效果好的村委会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懈怠,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的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不能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有关人员进行行政问责。
(二)结合辖区实际,科学规划
1、科学规划。在市扶贫办的指导下,区扶贫办与杨柳乡党委政府紧密协作,抽调30余人组成3个规划工作组于2009年3月深入杨柳乡各自然村,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并及时召开村组干部会、户长会现场规划,填写“杨柳整乡推进建档立卡”表,通过分析贫困原因,理清了发展思路,科学编制了试点项目规划。
2、明确项目点。按照贫困人口分布、贫困人口比重以及非贫困村委会中贫困自然村的脱贫问题,确定茶花等8个村委会为整乡推进中心村,规划项目点36个;鱼和等10个村委会为整乡推进基层村,规划项目点18个。确定14个地理位置偏僻、生存条件恶劣的自然村为扫除贫困“死角”村。
3、明确项目建设目标。按照省、市、区“先户后村”的总体要求,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自下而上充分酝酿,结合杨柳乡情制定了“988”目标,确定了建设标准和补助标准,使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有章可循、规范操作。
(三)创新扶贫模式,1、创新产业开发模式。重点打造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做到近期增收有保障,远期增收有潜力,打牢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基础。种植业上形成保山香料烟公司、隆阳烟草分公司、保升龙糖业集团公司等涉农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基地支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管理的新模式;养殖业上重点培植养殖大户和养殖示范户,依托茶山村加荣养猪场、杨柳村玉春养猪场,积极探索“猪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覆盖贫困户”的养殖方式,走高寒山区“养母猪、卖仔猪”,低海拔地区“育肥出栏”的发展路子;把林果业作为群众长效增收的基础,积极发展以桤木树、果松为主的商品林基地建设和核桃基地建设,促进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强化项目资金管理。按照区委、政府制定的《隆阳区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公示公告管理办法》、《隆阳区扶贫项目及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全面推行区、乡、村、农户四级公示公告制度,确保项目资金“阳光”操作;确保了扶贫资金封闭运行,严格补助到户资金以存折兑付,到户物资、公益项目承包费及大宗物资采购费转账支付的方式。
3、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组织群众参与规划的制定及实施,让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项目村、组成立了有群众代表参与的项目实施小组和监督小组,全程参与到项目的规划、实施、管理和监督,形成了“要我干”为“我要干”,掀起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家业自己创的热潮。
4、创新项目组织形式。道路、人畜饮水等公益项目建设,采取自建与统建相结合,对于村组干部工作得力,群众组织发动充分的,由村、组自行组织实施,聘请专业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对于缺乏技术力量的,实行乡级推荐,区级审核,统一招标投标,选择信誉度高,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施工单位承建;改厕、改圈等入户项目由村、组统一采购水泥、红砖及沙石等建筑材料,3-5户农户组成互助小组,集中技术力量、劳动力资源统筹组织实施,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建设成本。
5、加强廉政建设。杨柳乡整乡推进点多面广,资金结构复杂。为保障项目资金运行安全,区政府与杨柳乡、乡政府与村委会、村委会与村民小组签订了整乡推进《廉政承诺书》,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公益项目承建单位与区直相关部门及杨柳乡签订《质量信誉承诺书》和《廉政承诺书》,进一步强化了区、乡、村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
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杨柳乡辖区面积大,农户居住分散,扶贫开发成本高,扶贫效果不突出。
(二)杨柳乡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面大,程度深,群众投入能力低,农户原始资金积累较少,加之乡级财政困难,投入不足,部分农户入户项目建设有困难;
(三)由于我乡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不同海拔区域的产业相对单一,缺乏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增收的基础,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
(四)由于我乡部分项目建设村2009年新种植烤烟,劳力存在困难,项目建设进展不平衡。
杨柳乡扶贫办公室
第三篇:平掌乡2006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方案
平掌乡库独木村大寨小组2006年整村推进扶贫
项目实施方案
库独木村大寨小组,现有农户50户224人,主要居住着拉祜族(原为苦聪)。2005年末人均纯收入960元,人均产粮300公斤,现有耕地面积386亩,其中:田70亩,地316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即包谷、水稻和茶叶。现有大小牲畜723头。
大寨组由于少数民族集居,群众素质普遍偏低,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特别是村容村貌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稳定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为中心,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主要工作对象,以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特困地区为工作重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稳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奋斗目标
大寨小组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计划在今年12月份启动,2007年6月全部实施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该小组48户220人的温饱问题;修复人畜饮水3公里,建水池3个20立方米; 实施村容村貌整治700米1200平方米,支砌挡墙62立方米,排水沟100米;种植茶叶150亩,18万株;新建科技文化室1所80平方米,实施科技培训2期400人次,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0%。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3、采取的措施
(一)组织领导
乡人民政府成立了平掌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长任副组长,财政、水电、交通、农牧、规划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的规划、组织、领导、监督和实施。在此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又组建了综合协调组、项目实施技术组、财务管理组、实施项目办公室等工作班子,相应从水利、交通、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及技术指导、质量监督、资金管理等工作。村组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
(二)项目实施方式
所有项目均安实施方案实施,由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办公室统一领导,并全面负责做好实施协调指挥工作,整个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施工,平掌乡还专门明确一名副乡长对该项目实施的领导。项目的实施要充分利用本地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并从水利、交通、农业、林业、路政等相关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 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的监督,以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
(三)工程管理
项目实施中严格按设计要求,落实工程技术负责制,严格工程质量;严格按有关的技术规范、标准要求执行。在工程实施中,由项目实施技术组负责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和外地先进技术相结合,确保工程安质安量完成,达到设计要求。
(四)资金管理
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建立“财政、审计、监察、扶贫办、乡政府具体实施”的管理制度,一是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是认真遵循扶贫资金使用规定;三是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的原则,重大工程严格招投标制度,并按玉政发《玉溪市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规定》的通知执行。
(五)竣工验收
项目要严格按规划进行,按期上马,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成,不能拖泥带水,工程竣工后,写出项目实施总结和申请验收报告,并由市县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六)后续管理
项目实施后,关键在于管理,要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对各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都要加强后续管理,使他们充分并长期地发挥效益。
4、项目投资情况
库独木大寨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计划总投资21万元,其中:省级 资金15万元,自筹(含群众投工投劳)6万元。具体分项目为:
(一)基础设施
(1)修复人畜饮水3公里,建水池3个20立方米。计划投资4.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5万元,自筹1万元;具体概算为: ①架设DG40主管2000米,需要管子334根,每根单价为95元,需资金31730元;
②架设DG15进户管1000米,需要管子167根,每根单价为36元,需资金6012元;
③每户安装一个水龙头,共需50个,每个单价为6元,需资金300元;需接头等各种配件1500个,综合单价为2元,共需资金3000元;需配备一台搬丝机,需资金280元。
④支砌水池3个,其中:源头1个,容量为4立方米;寨头2个,容量为16立方米。每方单价为180元,共需资金3600元。
(2)新建村庄道路700米1200平方米,支砌挡墙62立方米,排水沟100米,计划投资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5万元,乡自筹1万元。其具体概算为:
①主干道建设:主干道全长200米,700平方米,平均宽3.5米。铺设标准为平均厚30cm,其中:毛石20cm,沙浆10cm。工程造价40元/㎡,整个主干道工程概算需资金2.8万元。
②次干道建设:全长500米,平均宽度1米,计500㎡。铺设标准为平均厚21cm,其中:毛石15cm,沙浆6cm。造价为26元/㎡,整个人行道工程概算需资金1.3万元。
③排水沟建设:排水沟全长100米,建设标准为三面光沟,沟 心平均宽20cm,高30cm,沟帮厚25cm,沟底厚10cm,造价为100元/m。整个排水沟工程概算需资金1万元。
④档墙支砌:整个工程共需支砌档墙62m³,工程造价为150元/m³,工程概算为0.9万元。
(二)产业发展
种植茶叶150亩,计划种植茶苗18万株,计划投资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万元,自筹3万元。
(三)社会公益
(1)建盖砖木结构的科技文化室1所80平方米,计划投资4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万元,自筹1万元;
(四)科技培训与推广
(1)计划举办科技培训2期,400人次,需要培训经费0.5万元。
4、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解决200余人的温饱,224人、723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改善50户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科技培训,可使该组群众每人至少掌握一门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了其生活技能。因工程项目实施,增加了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提高,社会不稳定因素得以缓解,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核桃、竹子、茶叶等种植即可保持水土流失,又可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附:平掌乡库独木村大寨小组2006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投资计划表
平掌乡人民政府
二00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平掌乡库独木村刺竹林小组2006年整村推进扶
贫项目实施方案
库独木村刺竹林小组,现有农户24户88人,主要居住着拉祜族(原为苦聪)。2005年末人均纯收入910元,人均产粮290公斤,现有耕地面积164亩,其中:田16亩,地148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即包谷、水稻和茶叶。现有大小牲畜218头。
刺竹林小组由于少数民族集居,群众素质普遍偏低,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特别是村容村貌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稳定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为中心,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主要工作对象,以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特困地区为工作重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稳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奋斗目标
刺竹林小组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计划在今年12月份启动,2007年6月全部实施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该小组24户88人的温饱问题;修复人畜饮水2公里,建水池3个30立方米; 实施村容村貌整治760米1400平方米,支砌挡墙70立方米,排水沟120米,坡地踏步93米;种植茶叶70亩,8.4万株,种植核桃30亩,660株;猪圈改造39间780平方米;新建科技文化室1所80平方米,实施科技培训5期500人次,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0%。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3、采取的措施
(一)组织领导
乡人民政府成立了平掌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长任副组长,财政、水电、交通、农牧、规划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的规划、组织、领导、监督和实施。在此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又组建了综合协调组、项目实施技术组、财务管理组、实施项目办公室等工作班子,相应从水利、交通、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及技术指导、质量监督、资金管理等工作。村组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
(二)项目实施方式
所有项目均安实施方案实施,由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办公室统一领导,并全面负责做好实施协调指挥工作,整个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施工,平掌乡还专门明确一名副乡长对该项目实施的领导。项目的实施要充分利用本地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并从水利、交通、农业、林业、路政等相关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的监督,以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
(三)工程管理
项目实施中严格按设计要求,落实工程技术负责制,严格工程质量;严格按有关的技术规范、标准要求执行。在工程实施中,由项目实施技术组负责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和外地先进技术相结合,确保工程安质安量完成,达到设计要求。
(四)资金管理
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建立“财政、审计、监察、扶贫办、乡政府具体实施”的管理制度,一是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是认真遵循扶贫资金使用规定;三是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的原则,重大工程严格招投标制度,并按玉政发《玉溪市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规定》的通知执行。
(五)竣工验收
项目要严格按规划进行,按期上马,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成,不能拖泥带水,工程竣工后,写出项目实施总结和申请验收报告,并由市县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六)后续管理
项目实施后,关键在于管理,要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对各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都要加强后续管理,使他们充分并长期地发挥效益。
4、项目投资情况 库独木刺竹林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计划总投资21.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5万元,自筹(含群众投工投劳)6.5万元。具体分项目为:
(一)基础设施
(1)修复人畜饮水2公里,建水池3个30立方米。计划投资3.4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4万元,自筹1万元;具体概算为: ①架设DG25主管1500米,需要管子250根,每根单价为70元,需资金1.8万元;
②架设DG15进户管500米,需要管子84根,每根单价为40元,需资金3360元;
③每户安装一个水龙头,共需24个,每个单价为6元,需资金144元;需接头等各种配件1000个,综合单价为2元,共需资金2000元;需配备一台搬丝机,需资金280元,各种运费及安装需5500元。
④支砌水池3个,其中:源头1个,容量为5立方米;寨头2个,容量为25立方米。每方单价为180元,共需资金4500元。
(2)新建村庄道路760米1400平方米,支砌挡墙70立方米,排水沟120米,坡地踏步93米,计划投资7万元,其中:省级资金5.5万元,乡自筹1.5万元。其具体概算为:
①主干道建设:主干道全长300米,750平方米,平均宽2.5米。铺设标准为平均厚30cm,其中:毛石20cm,沙浆10cm。工程造价40元/㎡,整个主干道工程概算需资金3万元。
②次干道建设:全长460米,平均宽度0.8米,计368㎡。铺设标准为平均厚21cm,其中:毛石15cm,沙浆6cm。造价为26元/㎡,整个人行道工程概算需资金1万元。③排水沟建设:排水沟全长120米,建设标准为三面光沟,沟心平均宽20cm,高30cm,沟帮厚25cm,沟底厚10cm,造价为100元/m。整个排水沟工程概算需资金1.2万元。
④档墙支砌:整个工程共需支砌档墙70m³,工程造价为125元/m³,工程概算为1.1万元。
⑤坡地踏步: 坡地踏步全长93米,平均宽度0.8米,计74㎡。造价为92元/㎡,整个人行道工程概算需资金0.7万元
(二)产业发展
种植茶叶70亩,计划种植茶苗8.4万株;种植核桃30亩,660株,计划投资2.6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6万元,自筹1万元。
(三)社会公益
(1)建盖砖木结构的科技文化室1所80平方米,计划投资4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万元,自筹1万元;
(四)科技培训与推广
(1)计划举办科技培训5期,500人次,需要培训经费0.5万元。
4、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解决80余人的温饱,88人、218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改善24户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科技培训,可使该组群众每人至少掌握一门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了其生活技能。因工程项目实施,增加了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提高,社会不稳定因素得以缓解,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 意义。而且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核桃、竹子、茶叶等种植即可保持水土流失,又可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附:平掌乡库独木村刺竹林小组2006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投资计划表
平掌乡人民政府
二00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平掌乡瓦寺村村大瓦寺小组2006年整村推进扶
贫项目实施方案
瓦寺村大瓦寺小组,现有农户45户171人,主要居住着哈尼族。2005年末人均纯收入980元,人均产粮350公斤,现有耕地面积521亩,其中:田140亩,地381亩。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即包谷、水稻。现有大小牲畜565头。
大瓦寺小组由于少数民族杂居,群众素质普遍偏低,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特别是村容村貌的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势在必行。
1、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机遇,以稳定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为中心,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主要工作对象,以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自然环境条件恶劣的特困地区为工作重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稳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奋斗目标
大瓦寺小组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计划在今年12月份启动,2007年6月全部实施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该小组45户170人的温饱问题;实施村容村貌整治1450米2250平方米,支 排水沟230米,支砌档墙100m³;种植木薯200亩;新建科技文化室1所80平方米,新建公厕1座20平方米,实施科技培训2期160人次,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10%。使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农民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3、采取的措施
(一)组织领导
乡人民政府成立了平掌乡整村推进综合扶贫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由分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长任副组长,财政、水电、交通、农牧、规划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的规划、组织、领导、监督和实施。在此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又组建了综合协调组、项目实施技术组、财务管理组、实施项目办公室等工作班子,相应从水利、交通、农业、林业、财政等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的规划和实施及技术指导、质量监督、资金管理等工作。村组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
(二)项目实施方式
所有项目均安实施方案实施,由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实施办公室统一领导,并全面负责做好实施协调指挥工作,整个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施工,平掌乡还专门明确一名副乡长对该项目实施的领导。项目的实施要充分利用本地有资质的施工队伍,并从水利、交通、农业、林业、路政等相关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的监督,以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
(三)工程管理
项目实施中严格按设计要求,落实工程技术负责制,严格工程质量;严格按有关的技术规范、标准要求执行。在工程实施中,由项目实施技术组负责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和外地先进技术相结合,确保工程安质安量完成,达到设计要求。
(四)资金管理
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建立“财政、审计、监察、扶贫办、乡政府具体实施”的管理制度,一是扶贫项目资金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二是认真遵循扶贫资金使用规定;三是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的原则,重大工程严格招投标制度,并按玉政发《玉溪市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规定》的通知执行。
(五)竣工验收
项目要严格按规划进行,按期上马,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确保各项工程按期完成,不能拖泥带水,工程竣工后,写出项目实施总结和申请验收报告,并由市县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六)后续管理
项目实施后,关键在于管理,要克服重建轻管的思想,对各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都要加强后续管理,使他们充分并长期地发挥效益。
4、项目投资情况
大瓦寺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计划总投资20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5万元,自筹(含群众投工投劳)5万元。具体分项目为:
(一)基础设施
新建村庄道路1450米2250平方米,排水沟230米,支砌档墙100m³,计划投资11万元,其中:省级资金9万元,乡自筹2万元。其具体概算为:
①主干道建设:主干道全长330米,1120平方米,平均宽3.5米。铺设标准为平均厚30cm,其中:毛石20cm,沙浆10cm。工程造价38元/㎡,整个主干道工程概算需资金4.3万元。
②次干道建设:全长1130米,平均宽度1米,计1130㎡。铺设标准为平均厚21cm,其中:毛石15cm,沙浆6cm。造价为26元/㎡,整个人行道工程概算需资金2.9万元。
③排水沟建设:排水沟全长230米,建设标准为三面光沟,沟心平均宽30cm,高40cm,沟帮厚25cm,沟底厚10cm,造价为100元/m。整个排水沟工程概算需资金2.3万元。
④档墙支砌:整个工程共需支砌档墙100m³,工程造价为150元/m³,工程概算为1.5万元。
(二)产业发展
种植木薯200亩,需种苗24万株,计划投资4万元,其中:省级资金2万元,自筹2万元。
(三)社会公益
(1)建盖砖木结构的科技文化室1所80平方米,计划投资3.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3万元,自筹0.5万元;
(四)科技培训与推广
(1)计划举办科技培训2期,160人次,需要培训经费0.4万 元。
4、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可以解决170余人的温饱,改善45户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科技培训,可使该组群众每人至少掌握一门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了其生活技能。因工程项目实施,增加了就业机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第二、三产业发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提高,社会不稳定因素得以缓解,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且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生态效益也十分明显,核桃、竹子、茶叶等种植即可保持水土流失,又可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附:平掌乡瓦寺村大瓦寺小组2006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投资计划表
平掌乡人民政府
二00六年十一月十五日
第四篇:智仁乡小岭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智仁乡小岭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总结报告
一、村级基本现状
我村位于乐清市智仁乡山区,山多地少,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贫困人口较多。全村总面积为2200亩,可耕地面积为85亩,其中:水田面积为60亩,旱地面积25亩,全村山林面积为2000亩其中竹林面积为1000余亩,占总面积的50%左右。我村辖6自然村,130户,512人,其中:低保户5户12人,年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户20户48人,2009年全村人均收入4745元,属全乡典型贫困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还相当困难,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依然存在。
二、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
2010年,我们紧紧抓住市扶贫办我村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和各帮扶单位对我村实施资金扶持的大好机遇,对照“整村推进”要求,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方针,制订毛竹食用笋基地建设规划,全力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快有机高效笋竹基地的建设。在2009年开发100亩食用笋基地,2010年开发200亩食用笋基地,累计开发300亩食用笋基地,总投资410596.2元。
2、水池管道建设,共建造4个灌溉水池,蓄水量为60立方,〃1〃
基本满足全村300亩食用笋基地的灌溉。
3、道路建设,完成了5条贯穿竹笋基地山坡道路建设及路面硬化,全长1800米,极大方便了村民及游客在基地出行,减少竹、笋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加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生产技能。通过农业合作社组织,适时开展种植业科学技术培训,广泛宣传农业适用技术,提高广大群众的生产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对村民的技术培训,提高了村民管理经营水平,提高亩产量,食用笋亩产量由原先的冬笋亩产60公斤以下,春笋1000公斤以下,提高到冬笋100公斤/亩以上,春笋1700公斤/亩以上。
5、统一包装,集中销售,按照山林权属的实际情况,分户经营管理,统一包装,集中销售。成立食用笋生产合作社,制定统一的商标及包装箱,免费提供给村民,按照质量等级标准集中分类销售。巩固和提升小岭竹笋在全乡乃至全市食用笋产业中的地位,发展壮大本村特色经济。
三、项目实施带来的经济效益
1、直接经济效益
(1)通过食用笋基地建设,改建300亩食用笋生产面积,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2)加强农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群众生产技能,提高产品
品质及亩产量,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每亩3000元以下提高到每亩6000元左右。全村农民年增收90万,人均年增收1800元。
2、间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笋竹基地项目辐射带动本乡周边地区农民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每年超过500万元人民币。
(2)竹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到竹山劳动,可增加较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3)通过有机高效食用笋基地建设,增加村民收入,尤其是让低收入户增收有了保障,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4)通过有机高效食用笋基地建设,形成了以公司+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5)通过有机高效食用笋基地建设,提高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创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灌溉水池及管网建设,预计需总投入12万元,因资金无法落实,只能采用简易皮管代替。
2、竹笋基地项目组织实施时间不长,组织化程度不高,产品有机高效市场优势还不够凸显,在今后还需进一步深化项目的建设。
各位领导,目前我村仍然面临的任务重、存在的困难多。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的实施使全村的面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也给村级财务造成了较大资金缺口,给村级日常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我们坚信困难和问题都是暂时的,小岭村“两委”将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办、帮扶单位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村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一定能够摆脱困境,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小岭村党支部
小岭村民委员会
2010年11月16日
第五篇:市扶贫办到羊坪乡检查验收省级整村推进建设项目
市扶贫办到羊坪乡检查验收省级整村推进建设项目
5月15日,市扶贫办副主任张晓海、副调研员尹金玉一行在县扶贫办主任孙志勇的陪同下到羊坪乡检查验收省级整村推进建设项目。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乡扶贫办工作人员参加了验收会。
验收组一行首先查阅了乡扶贫办相关痕迹资料,听取了乡长沙继文的专题汇报,汇报全面回顾了近年来扶贫工作实施情况,通报了“十一·五”期间全乡省级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情况。2004年--2008年羊坪乡实施了6个省级整村推进项目,新建低压线路5公里,中低产田改造120亩,人饮工程2件(PE双层复合管1980米),种植脱毒洋芋390亩、云新早实核桃600亩、白芸豆300亩、中药材100亩、雪桃100亩,引进奴比种羊21只,种驴1头,科技培训30期1500人次,建设项目简介碑6座,总投资111.4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90万元,自筹(含投工投劳)21.42万元;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低压线路改造、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建设、人畜饮水、种植业、养殖业、科技推广、农户培训等内容,以上项目的顺利实施,直接惠及全乡广大山区贫困群众,逐步改善了当地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验收组在认真听取汇报的基础上,采取查、看、访等方式,分成两个小组进村入户实地查看项目建设情况,查阅扶贫工作相关资料,与村干部和彝族群众进行交谈,详细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贫困状况,听取了群众对近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实施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羊坪近年来实施的扶贫项目进行逐项核查验收。
在随后召开的反馈会上,验收组对羊坪乡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乡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帐务管理清楚,项目实施因地制宜,能按质按量完成好项目建设,特别是实施的核桃产业发展较好,扶贫工作成效明显。同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求乡党委政府加强项目后续管理,积极引导,使项目发挥长期效益。二是做好“十一·五”期间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及后期未覆盖村的项目储备和规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