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缺位令石化业事故频发★

时间:2019-05-13 16:07: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监管缺位令石化业事故频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监管缺位令石化业事故频发》。

第一篇:监管缺位令石化业事故频发

监管缺位令石化业事故频发

缺乏第三方监管,主管部门在安全生产上稍有松懈,企业的安全神经就容易被利益麻痹。

2015年4月21日早6时,一声巨响惊醒了南京市的扬子石化厂旁还在熟睡的居民,家住附近的邱大爷事后说,“这还不到一年,又出事了。”仅十个月前,该厂硫回收酸性水罐就发生过着火事故,这次是烯烃厂乙二醇T―430塔发生爆炸。短期内连续发生事故并非仅此一家。2015年4月6日晚,福建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PX(对二甲苯p-xylen)项目在两年内第二次爆炸,经济损失惨重。

事故发生了,企业难辞其咎。据石化领域安全管理专家徐爱斌分析,古雷事故说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缺乏可靠性,工艺设计上本身就存在问题,具体到操作上也有偏差。但纵观整个石化企业的安全链条,当长期缺乏第三方监管时,主管部门稍有放松,企业的安全神经就容易被利润麻痹。事故一再重现在所难免。这对本已因环保问题麻烦不断的石化企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利润惹得祸

总体而言,我国的安全生产制度和标准在国际上算是相对严格的,所以问题必然发生在执行层面,而抗拒安全生产最直接的动因必然与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有关,事实也正是如此。

自2010年以来,我国的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及聚酯产业高速发展,对其原材料PX需求旺盛,但我国的PX自给率却从2010年的66%逐年下降到2014年的50%左右,每年都需大量进口。而PX最上游的原料就是原油,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也大大降低PX的生产成本。需求的增加和成本的下降带来的是利润的大幅上涨。这刺激着地方政府或企业新建或改扩建PX项目的冲动。

前述扬子石化厂就是众多忙碌的石化企业之一。按照邱大爷的描述,这家企业在上次事故后依然加班加点,有时彻夜无休。普氏能源资讯亚洲石化执行主编黄宝莹女士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根据普氏能源资讯的数据,中国今年仍将迎来总计448万吨/年的PX新产能。未来两年,随着更多新工厂的投产,这一数字预计还会有所上升。”

在侥幸心理作祟下,摇摆在利润与安全之间的企业往往会选择前者。

以福建漳州PX项目为例,其是由台资企业翔鹭集团旗下的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137.8亿元人民币、年产80万吨PX。2010年,其顺利通过环评开始生产,但在实际的运行中又是怎样呢?

几年来,企业忙于大干快上,安监人员和装备很少实战与应用,缺乏历练和调试。这次发生的事故的症结正在于此,有石化行业专家认为:“在生产过程中,有些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调试,一些容易出问题的地点,应当预识别。”

与疏于安全检查等问题相比,更为严重的是工艺问题。跨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公司高级顾问栾兴华说:“回顾历史,很多大的事故都与工艺安全直接有关。而工艺安全则是深植于企业文化之中的。”

以埃克森美孚、壳牌和雪佛龙等石化巨头为例,在其百年发展史上也曾发生重大事故,这已经促使其形成了稳健的安全管理文化。在发达国家长达二百年的工业化历史中,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对安全生产有成熟的理解和认识,深植于西方工业文明之中。“所以衡量一家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高下,最重要的指标是企业文化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出大事。”徐爱斌说。

监管待加强

在古雷事故中,有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也暴漏出问题,往往在事后的整改和分析中,侧重于对当下企业的问题现状进行改善,却很少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分析的角度入手解决深层次问题。

国内某安监领域专家在谈到中石化青岛特大爆炸事故、中海油渤海漏油事故、中石油大连储油设施爆炸事故时指出,主要责任方对事故本身的理解远未深刻,仅仅是在事后表达整改决心时十分坚决。而主管部门和执法单位也往往习惯于在事后进行大规模的隐患排查与整改,这种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最终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安全隐患“今天走,明天来”。

以中石化“11.22”东黄输油管道爆炸事故为例,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开展油气输送管道安全专项排查整治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国炼化和管道企业开展全行业的隐患排查和整改。但媒体和舆论却广泛认为,这样的整改为什么不能再早点。当时有媒体评价道:“整改没有错,但却很难在技术分析、行业标准层面有所改善,也就无法杜绝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与我国严格的事后监管相比,西方国家往往更重视事前监管,防患于未然。在常态的例行检查方面,美国政府的经验是聘请专业能力强的公司对某些工程的关键点进行抽查,然后由政府起草检查报告,通报企业整改。在事故发生后,政府往往会修改法律法规,以避免相似事故重演。

1988年,英国的阿尔法天然气平台爆炸事故造成了165人丧生,伤亡如此惨重与英国法律规定的平台发生意外后,员工不可跳海有关。事后,英国政府就修改了这条法律。1984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发生了氰化物泄漏事故,当时造成2.5万人死亡,随后又有55万人陆续死亡,这一惨烈事故致使美国出台了《高度危险化学品工艺安全管理》法案。2005年,BP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炼油厂的异构化装置发生爆炸事故,15名工人被当场炸死,170多人受伤。为此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发布了新的标准,即《基于风险的过程安全》,强迫石化等高风险企业必须按此流程去做,企业也必须要定期向监管部门汇报,证明自己达到了该标准。

新加坡也有众多石化企业,其主管部门将监管队伍一分为二,一组负责教育和指导企业,另一组负责处罚和监督企业,这样的管理模式对我国也有借鉴意义。

第三只眼下

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除了在政府的监管下运行之外,还有第三只眼,也就是第三方监管机构的监督,这被认为是减少人为因素对安全生产不利影响的最有效手段,但要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需要一个成熟的市场机制和法制环境。

美国各行各业的协会往往就扮演第三只眼的角色。在石化领域,众多标准都是由行业协会制定。API标准就是比较典型的协会标准。API是美国第一家全国性商业协会,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早、最成功的制定标准的商会之一。它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负责油气工业设备的标准化工作,以确保该行业所用设备的安全、可靠和互换性。

API标准绝不是仅仅应用于石化行业,其已经广泛应用在美国众多企业之中,甚至美国政府和各个州政府、国防部、美国海关、环境保护署、美国地质勘察局都广泛引用。并在全球范围内被ISO、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和100多个国家引用。

但这样的、成熟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在中国却难得一见。无论东黄输油管道爆炸事故,还是古雷事故,第三方监管机构似乎都处于实质上的缺位状态。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或许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就是在现行的石化行业管理体制下,基于成熟市场,具有专业水平,又独立于政府机构和垄断企业的,社会化的第三方监管机构尚未形成。

以我国主管化学品安全的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为例,其理事长一直由石化行业垄断企业相关人士担任,这样的第三方监管如同自查。这导致在协会制定行业标准的时候,并非是将国际标准进行分析研究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往往是直接在某些企业中试行,而非在全行业的参与下完成行业规范的本土化。以API的某些标准为例,就是在个别企业中试行后,直接推广至其他企业的,成了全行业的标准。

总之,如果中国的行业协会能率先独立,补齐第三方监管的缺位,就一定能减少安全管理上的麻痹大意,安监设备的长期闲置,促进安全管理人员做好日常监测和维护工作,减少隐患。

第二篇:车内空气污染案例频发暴露标准缺位

车内空气污染案例频发暴露标准缺位 中广网 2010-01-21 12:01

由于甲醛兴风作浪,我国消费者对于室内空气污染有了相对足够的重视,但是在车厢这一狭小的空间内,同样存在大量有害气体。由汽车内空气质量引发的健康问题屡见不鲜,而系列车内空气检测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频发的车内污染案例彰显出国家标准的明显缺位。

车内空气检测数据触目惊心

记者日前从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获悉,该协会2009年底公布的一份“汽车空气检验情况报告”显示,在抽查的29辆汽车中只有奥迪A 4A 6等八个品牌汽车的室内空气符合标准,其余21辆不同品牌的汽车室内空气均存在甲醛超标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 V O C)含量不符合要求的问题。

据了解,这项针对呼和浩特市市场上销售的不同品牌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的检测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石油化学工业检验测试所实施,检测项目为甲醛、苯、氨、T V O C等四个,检测的标准参照G 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检测结果表明:72%以上的新汽车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问题,其中以甲醛的超标现象最为严重,大多数被测新车车内空气中所含的甲醛含量都超过室内甲醛国标限量值。

实际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汽车增加和高档装饰盛行的同时,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但这一问题却逐渐显露出来。

类似的检测数据已经多次显示出近似的结果。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1月,广东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检测的60款车型中,有50款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上海有关机构抽查的100辆轿车中只有17辆达到国家室内标准,八成以上的轿车内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最严重的超过国家室内标准七倍。污染源主要来自内饰材料

据专业机构的调查显示,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较为复杂,有几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主要受到关注的是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几种。

“特别是甲醛对婴幼儿和妇女特别敏感。由于很多消费者买新车是因为结婚,然后生小孩,因此车内空气很大一部分是针对敏感性人群,这样的社会危害就相对更大。”国内知名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贾新光表示,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装修污染,原因之一是使用劣质装修材料,污染的主要特点就是甲醛含量高,与此相类似,车内空气的污染源也源于类似的因素。

专家表示,车内空气污染问题成因比较简单,主要是汽车内饰材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车内空气质量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种类有直接关系,影响较大的主要为汽车仪表台板、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仅以汽车的内饰构造而言,主要以皮质、纤维和各种工程塑料组成,而这些材料在生产时便需要使用到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有着完善质量管理系统的企业会在内饰组件出厂前进行一轮“消毒”处理,但碍于成本,并不是所有零件配套企业都会做足“消毒”的功夫。同时,车内装饰物如毛绒玩具、塑料地毯等是造成二次污染的主要来源。

车内污染案例频发

“有关标准得到重视的起因,是有车主得了白血病,但最终官司却没有打赢,法院不支持的理由是没有证据。”贾新光向记者表示。

记者了解到,2002年8月,北京朱女士购买了一辆国产奥拓轿车,同年9月底发现身上有大量出血点,被医院确诊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发作并接受治疗。2003年3月,朱女士因医治无效病逝。2004年4月,北京丰台区法院审理认为,原告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为苯中毒所致证据不足,因此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示。

自2003年以来,因车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法律纠纷开始增多,除了“奥拓车苯超标引发死亡赔偿纠纷案”外,还包括“道奇公羊车甲醛超标案”、“奇瑞Q Q疑致儿童白血病 案 ”、“ 新 甲 壳 虫 甲 醛 超 标 三倍”、“中华轿车六年后甲醛仍超标4.4倍”等事件。

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内外没有适用的车内空气污染物控制标准,一些企业对车内空气污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且并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发生相关诉讼案件时,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由于没有车内污染物判定标准,无法对消费者权益实施有效的保护,也无法约束企业的生产活动。

发生在2003年的那场命案中,虽然法院认为,原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死亡为苯中毒所致的证据不足,但由于存在没有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的问题,法院为此向国家质监总局发出了司法建议书,建议尽早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同时建议将车内空气质量标准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强制性规定。

相关标准制定迫在眉睫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表明,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达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0%和46.15%。其中乘用车产销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4.11%和52.93%;商用车产销340.72万辆和331.35万辆,同比增 长33.0 2 %和28.39%。2009年,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0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增速在10%左右,有望达到1500万辆。

环保部相关专家根据相关调研的结果表示,汽车的大量使用造成了两方面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和噪声对车外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就是车体材料释放有害物质造成的车内环境污染。

对汽车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国家已经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汽车大气污染物和噪声排放标准,并实施了型式核准、生产一致性检查和在用车排放检查制度,对控制汽车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车内环境污染,国家尚未制定控制标准和采取污染治理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车内空气污染问题会越来越受到关注,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已经显得较为迫切。(记者 陈刚 蔡玉高)

第三篇:关于我国公共设施事故频发的探讨

张 颖

(吉林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近年来,我国公共设施事故频发,给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公共设施本身在设计、制造环节存在致命缺陷,有的是因为公共设施存在管理漏洞,也有一部分源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公共设施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为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服务。这种服务必须安全、高效、方便,因此,不论公共设施事故的发生源于何种原因,都应竭力避免。笔者通过对公共设施的范围、设计、制造、管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公共设施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关键词:公共设施;事故频发;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097-03 公共设施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涵盖范围极为广泛。公共设施的数量、质量、种类、分布、管理、安全等,直接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状况、经济的健康运行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一定要符合安全性、易用性、平等性等基本准则。唯此,公共设施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公共设施事故频繁发生,诸如电梯伤人、动车相撞、桥梁断裂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阻碍了经济发展,同时也违背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性原则。

一、公共设施的定义及设计原则

(一)公共设施的定义

分析公共设施事故频发的原因与对策,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公共设施?社会上有哪些设施属于公共设施?目前,学术界对于公共设施的定义大同小异。由黄恒学、张勇合编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一书对公共设施作了如下定义:“公共服务设施是指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等服务设施。”以上可以看出,这一定义的内涵十分宽泛,凡是能给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设施皆为公共服务设施。

关于公共设施的社会产品属性,一般认为它是由公共政府提供的、由社会公众享用或使用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但笔者对此观点存有异议,原因在于: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本质特征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并存。但问题是,并非所有的公共设施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有的公共设施的使用者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体验感受、降低使用品质,即产生竞争性;还有的公共设施只有在使用者支付一定费用或满足一定条件之后,才有权享用或使用,即产生排他性。鉴于公共设施是由政府单独供给或组织其他社会机构进行供给这一事实,笔者主张,从经济学的视域考察,公共设施就是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的纯粹公共物品和不完全公共物品。此外,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笔者认同这样的观点,即公共设施是满足人们的共同性需求和公共空间选择的设施,如公共信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交通设施、公共教育设施、公共绿化设施等。据此可知,公共设施的服务主体或服务对象就是全体社会公众。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公共设施的服务对象不是某个人或某类人,而是面向全体社会公民开放;公共设施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凡是服务于社会公众的设施,皆可视之为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供给者不仅是各级政府,还包括公益性组织、企事业单位等机构。因此,笔者对公共设施做出如下定义: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提供或由政府组织有关社会机构提供给全体公众的公共物品和不完全公共物品的统称,包括公共交通设施、公共通讯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公共文化设施等。

(二)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

公共设施既然是为全体公众服务的,其设计原则就与全体公众的利益紧密相连。公共设施为公众提供的利益,首先是安全,其次是实用,再次是方便。除这三大基本利益原则之外,也包括诸如公平性和持续性等重要原则。

第一,安全性原则。公共设施为公民提供服务,首先必须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首当其冲的设计和建造原则。公共设施在为公民服务时,如果不能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其他功能也就失去了意义。安全使用重于泰山。

第二,实用性原则。公共设施的实用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功能是满足公众的使用需求,只有能够满足公众的使用需求,公共设施才有存在的价值;其二,在此基础上,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和建造必须科学合理,避免“大材小用”和“铺张浪费”。

第三,便利性原则。公共设施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公众在使用时是否方便。公共设施的便利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进出、使用方便,维护、更新简单等等。例如,公共汽车上的踏板,如果位置设计得过高,不方便乘客上下车;反之,如果设计位置得过低,又可能影响车辆的通过性能。最佳解决方法就是设计一个可伸缩的自动踏板,行使时收回,停车时伸出。这就体现了公共设施的便利性原则。

第四,公平性原则。公共设施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还应考虑到服务对象的广泛性特点。公共设施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会公民,不同的公民个体或公民群体在文化水平、身体状况、社会经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设计、建造公共设施时,不仅要考虑正常人群的使用,更要关注弱势人群的使用。例如,是否便于残障人士使用、是否便于未成年人使用、是否便于老年人使用、是否便于女性使用、是否便于外地(籍)人士使用等等。

第五,可持续性原则,即环保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或环保性原则与绿色设计理念息息相关。维克多·帕帕纳克认为,绿色设计必须遵循“3R”原则,即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坏(Recycle)。可持续性原则或环保性原则意味着公共设施的使用,不仅要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且还应做到节约社会成本、保护环境、改善生态。

二、近年来我国公共设施事故频发的原因解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活动的日益增多,相应的公共设施的使用频率也日益提高。而与此相伴随的公共设施事故也频繁发生,严重危害了公众的生命安全,阻碍了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影响社会和谐。笔者通过对多起公共设施安全事故的深入剖析,总结出导致我国公共设施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造不符合安全性原则。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造者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甚至贿赂质检人员,致使公共设施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安全系数预留过低。同时,公共设施还存在管理不善等问题。公共设施提供者在招标、采购过程中,把关不严,不按规程办事;公共设施管理者没有及时、有效地维护公共设施,甚至存在严重的渎职、失职问题。

2.公共设施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意识淡漠,监管力度严重不足。目前公共设施安全监管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门有关人员没有切实履行安全“守护人”的职责,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监管的使命感,监管中的粗心与疏漏现象层出不穷。

3.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存在“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畸形政绩观”。公共设施的发展和建设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尤其是建设规律和技术规律办事。在工期、技术环节、施工工序、管理流程、材料使用、自然力作用等众多方面,都应严格遵循技术规格和施工标准。而目前存在着逼迫施工单位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赶工期”的现象,这给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4.公共设施的使用者对公共设施不爱护。中国公众的公德素养并未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破坏公共设施,不仅会缩短公共设施的使用寿命,甚至会直接破坏公共设施的原有结构,降低原有质量,损害原有功能,酿成公共设施安全事故,或加剧事故的严重程度。

此外,公共设施安全事故发生后,部分相关部门和人员不是积极抢险、积极补救,而是遮遮掩掩、文过饰非、避重就轻;一些公共设施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不够科学、不够完善,预案实施的随意性也很强。这些都为更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三、有效遏制公共设施事故频发的对策

针对我国公共设施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笔者拟提出如下应对措施。这些应对措施的思想源之于公共设施设计的原则和特性,同时也与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模式相吻合。这些对策如能有效施行,将对减少公共设施安全事故的发生发挥积极作用。

(一)建立健全与公共设施安全有关的法律制度

关于公共设施的安全立法应包含以下内容:一是明确公共设施的定义和范围,并对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归类;二是规定公共设施设计和建造的国家统一标准,包括安全标准。这些标准必须兼顾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三是明确公共设施管理者的职责,使其在招标、采购、使用、维护等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要求进行;四是运用法律条文规定公共设施采购、使用的税费管理,严厉打击以公共设施建设为名的各种贪污、贿赂以及乱收费问题;五是明确在公共设施的采购、使用、维护过程中,对有关的先进机构和个人的奖励措施,发挥正面激励和引导作用。

通过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和安全标准,使公共设施的设计、建造、招标、使用、维护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标可行。法律是保障一个国家正常运行的有效工具,法律所特有的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可以为公共设施的合理设计和正确使用提供强有力的法理支撑。在法律的框架下,无论是公共设施的设计、建造环节,还是使用和管理环节,都可能做到规范、合理、有效。在此背景下提供的公共设施也容易获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只是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关于公共设施安全的法律规范寥寥无几,涉及到公共设施安全的法律法规也仅仅局限于《产品质量法》《安全生产法》《质量和技术监督法》等少数法律文件上。目前,适用于公共设施安全的设计、使用、维护等部门法建设尚未全面展开,这应成为今后法制建设的重点。国家的相关职能部门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请国家立法机构制定专门的关于公共设施安全的法律,应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其中。

(二)认真制定并完善公共设施的安全标准

在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环节,充分考虑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第一,明确制定公共设施设计安全标准。在设计公共设施时,设计者应综合公共设施的形状、使用对象、重量、位置等因素,周密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并兼顾非人力可控制的自然灾害、地理变动等因素,设计出最高安全属性的公共设施。第二,明确制定公共设施制造安全标准。公共设施在制造过程中,制造者须严格按照设计者的设计要求进行生产,公共设施的选材、质量、形状、颜色、位置等,都必须按照既定的安全要求实施。第三,明确制定公共设施管理使用安全标准。公共设施管理者须经常性地对公共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及时保养、维护公共设施。对于公共设施内含的潜在危险,须标注明显的安全提示,同时要有相应的责任人进行管理。使用者必须在安全框架下使用公共设施,绝对禁止为了节约成本而超龄、超期、超量使用公共设施。发现公共设施的安全隐患,必须即时向有关部门反应并督促其尽快修复。

(三)加强公共设施的安全管理,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

公共设施管理者是公共设施能否正常发挥作用的重要决定因素,必须高度重视公共设施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效能问题。首先,应把公共设施的管理责任明确到人,避免管理空白。不论是否出现公共设施安全事故,都须在第一时间找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其次,在管理过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把公共设施的招标、采购、安装、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都纳入到流程中来,每个环节都须明确相应的负责人;再次,把公共设施管理和管理者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促使管理者积极主动开展公共设施管理工作;最后,建立相应的赔偿制度,减少和避免恶意损害公共设施的行为。此外,建立健全相应的公共设施档案,包括生产单位、使用期限、相关维护人员等,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利用全社会的力量提高管理效果。

(四)提高公共设施受益者的公德意识和监督意识

作为公共设施的直接受益者,全体社会成员也应积极参与公共设施的安全和管理工作。首先,应教育和引导公众爱护和正确使用各种公共设施。相关组织和单位应组织志愿力量对社会公众进行教育和引导,促使广大公众自觉爱护并正确使用各种公共设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其次,社会公众也要培养自己的监督意识,提高监督能力。各种社会公共设施与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一旦社会公众切实地意识到公共设施安全直接关系到个人和家庭成员的生命与健康时,他们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往往会即刻迸发出来。

第四篇:浅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原因及对策

浅析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原因及对策

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从2008年1月1日至11月16日,全国发生重大事故75起,死亡和失踪1144人,同比增加6起、111人。特别重大事故全国发生10起,死亡662人,同比增加6起、500人。近日发生的河北张家口市蔚县李家洼煤矿7.14炸药燃烧事故、山西太原钢铁公司尖铁矿8.1排土场垮塌事故、山西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9.8尾矿库垮坝事故、陕西渭南市澄城县尧头斜井“10.29”瓦斯爆炸事故、浙江省杭州市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11.14地面塌陷事故等,一件件触目惊心,令人心痛,面对血与泪的教训,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为什么安全生产月月讲、日日提还屡屡发生?为什么总是在国家、集体蒙受巨大损失、家庭失去亲人和幸福时,再进行全面排查、停工整顿、配备安全设施?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面对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态势,人们不得不想起追查“真凶”,特大安全事故缘何频繁发生?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认识不到位,心存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这在一些生产经营企业尤其突出,注重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安全责任观念、意识较淡薄,纵观近年来发生的种种安全生产事故,无不与思想麻痹、违章作业、违章指挥等因素有关;

二是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监管力量弱化、管理缺乏针对性,常存在掩盖或瞒报现象,追查不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轻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气焰;

三是责任不到位,重生产,轻安全。一些部门单位、企事业经营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规章制度松弛,责任主体不明,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严,放松了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四是排查不到位,流于形式,走过场。抓安全时紧时松,时冷时热,应付性强,上级不要求时,主动排查少,经常性排查少,安全不好时抓安全,安全好了就忘安全,安全隐患难以发现,为事故发生埋下伏笔。

五是惩处不到位,处罚太轻,查处不力。虽然有一系列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但力度没有达到要求。特别是一些生产经营单位,经济上的处罚远比安全生产的投入支出更低,即使出了事故成本也很低,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宁可以身试法。更有甚者有极少数人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搞权钱交易,对事故责任者追究查处不严厉、不彻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使事故责任人却逍遥法外。

六是措施不到位,欠帐太多,设备老化。许多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落后,甚至带病运转,工艺技术达不到要求,安全防御能力下降等。更有一些私企老板为了追求暴利,见利忘义,要钱不要命,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甚至没有投入,对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能省则省、能简则简,导致事故频频发生。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从源头上治理,狠抓安全生产,杜绝事故发生。

1、从教育入手,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是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从安全生产方针的贯彻、安全法律法规的普及、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和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针对不同层次、从事不同岗位的人员选择适当的培训内容和方式,以增强提高安全培训效果。如对本行业部门的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提高,对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注重加强基本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而对一般员工则需加强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个人防护的培训,使安全意识真正入脑入心,使所有职工牢固树立“人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和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观念,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而在工作中确实做到主动防范、积极防范,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2、从思想着手,克服侥幸心理。

笔者在与一些职工聊天时,发现有不少的生产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他们地认为,不论从事任何工作,发生事故是难免的,认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再小心也会出问题。这些人不做主观努力,只讲客观原因,认为事故不是可控、在控,而是难控、未控。在部分人的思想观念中存在着“事故难免论”、“听天由命论”、“运气论”等等。笔者认为,这是十分危险的,应坚决刹住这种风气。须知,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的控制预防关键在人,事故通过努力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有这样一例事故:电厂职工刁某在拆除380V直流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相线的过程中意外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刁某已参加工作10余年,一直从事电气作业并获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只因在本次作业中安全意识淡薄,在拆除电焊机电源线中间接头时,未检查确认电焊机电源是否已断开,在电源线带电又无绝缘防护的情况下作业,导致触电。刁某低级违章作业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职工安全意识淡薄主观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只要稍加注意就能避免,而据资料表明:由于生产组织者、操作者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态、单纯凭经验盲干及操作不当等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率约占60%以上。彻底改变忽视安全生产以及违章蛮干、侥幸、撞大运的思想行为。树立防微杜渐的思想,克服“只要不发生大问题,有点小差错无所谓”的错误思想,对任何问题或差错都不能轻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3、从小处着眼,不忽视任何细节。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纵观所有事故,分析其中原因可见安全事故多数为“小失误诱发大事故”,许多事故往往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上的疏忽而导致的,都是由小问题积累成大问题,最终酿成大事故。

吉林市中百商厦的大火事件真实地说明了这放大效应。2004年2月15日9时许,吉林市中百商厦伟业电器行的雇员于红新不慎将吸剩的烟头掉落在仓库地上,在并未确认烟头是否被踩灭的情况下就离开了仓库。烟头引燃仓库内的可燃物后,引发了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00余万元的严重后果。事故主要责任者于红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后悔自己的防火意识太差,一个小烟头,竟惹了这么大的祸。” 是的,一开始就只是一个未被碾灭的烟头,在值班人员擅自离岗,应急灯失灵等各种细节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造成了生命死亡和财产损失的重大火灾事故。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安全生产中各种“小问题”、“小疏忽”、“小事情”就是一个个蚁穴,往往就象一根导火索,引发了众多家破人亡,无法弥补的事故发生,只因为1%的错误,却导致了100%的失败。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大量的工作又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的重复性很强的事务,也正因为它“小”,才容易被忽视,因为它“细”,才更容易出纰漏。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每位职工都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和操作规程,增强安全责任心,做到一丝不苟按章操作,关注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养成谨小慎微,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真正把自己岗位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只要我们每一个人坚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认真排除“小隐患”,严格堵塞“小漏洞”,自觉防止“小过失”,防患于未为然,众志成城,定会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从排查着手,强化隐患治理。

排查是安全生产预防工作一个重要手段,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定期开展危险源和事故隐患排查登记工作,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从事后查处转变到事前防范,对安全生产大检查中排查出的重点隐患,必须落实责任人,明确时限要求,彻底整改到位,对敷衍塞责、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必须依法依规查处到位。安全检查要切忌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和形式主义。必须严肃认真,要把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责任追究结合起来。在检查中积极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新特点、新问题,抓薄弱环节、抓要害部位、抓事故多发点,提高检查质量及效果;要提高隐患整改的质量和效率,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的,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时间和安全监控措施,确保限期整改到位。

5、从领导着手,狠抓责任制落实。

大量的事故表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的关键在领导,领导手握决策大权,领导责任制的落实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单位的安全与否。因此,作为领导首先在思想上要把安全工作作为“天”字号头等大事来认识,严肃认真地履行自己对国家、对单位、对职工所负的安全责任。要认识到领导安全意识的淡薄,领导责任的不到位,才是单位最大的事故隐患。作为单位领导带头抓落实,逐级签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将安全生产与职工年终工资挂钩,与领导考核、任免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能够恪尽职守,严把关隘,使每一个职工坚决做到不违章、不冒险,遵章守纪,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6、从监督着力,严把监管环节。

从所周知,三鹿奶粉事件,据财经网披露的消息说,“四年前,安徽阜阳‘大头娃娃’事发不久,有关媒体公布阜阳市45家不合格奶粉企业和伪劣奶粉黑名单中,三鹿奶粉赫然在列。可事后三鹿依然在生产。直到9月6日、9日有消费者向国家质检总局反映有婴儿因长期服食奶粉而患肾结石。该消费者还表示:“强烈希望你们能检验此品牌奶粉的质量,以免更多的孩子再受其害!”当时,国家质检总局回复称,该局正在严重关注此事,并联合有关部门积极调查处理。同时,该局还建议消费者,“请你也将详细信息向卫生部门反映”。为什么各监管部门来回踢皮球?700吨婴幼儿奶粉有“毒”,结石患儿涉及十个省份,700吨后涉及到多少家庭?为什么等到近万名儿童生病住院才下令停产?进而查出多家奶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试问:此前那些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牺牲患儿生命做代价唤起监管部门的良知?

又如河北省蔚县李家洼煤矿新井“7.14”特别重大炸药燃烧瞒报事故中,对63名相关责任人采取了措施,其中25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蔚县县委书李宏兴、县长祁建华已被免职并立案调查,张家口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志新、蔚县副县长王凤忠等已被移送检察机关处理。

为什么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为什么要瞒报矿难?其根本原因是要逃避责任、骗取政绩。而他们逃避责任、骗取政绩又必然要以牺牲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为代价。上级对下级的监管是权力监管权力,是政府部门封闭的、自我的管理形式,比如煤矿安全事故,从专业分工的角度,监管的就够多了,但近于近年来在巨额利润诱惑下,个别地方官员蜂涌而上,以手中的权力保护着不具备安全条件和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疯狂开采,置矿工安危于不顾。由于监督不力等因素的存在,为权力的弄虚作假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这是事故瞒报屡屡得逞的原因所在。要从根本上杜绝矿难的瞒报现象,就要求监督管理部门要有针对性对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对可能危及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大隐患要责令停工停产整改,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严厉打击建筑施工中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行为,确保建设工程施工的进度合理、质量可靠和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7、从问责着力,加大惩处力度。

在每一起事故的调查处理中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严肃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严厉查处违法违纪和失职渎职行为,任何时候都不能轻描淡写。特别是加大对事故发生后瞒报、逃匿行为的惩治力度,坚决杜绝迟报、谎报、漏报和瞒报违法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们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频频的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所以,我们必须时刻安全生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真正做到安全防范,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眼,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加大监管和安全设施投入力度,注重运用科学理论研究探讨如何做好对安全工作的监管,通过研究探索揭示科学的、规律性的东西,坚持不懈的去实践、总结和创新,尝试运用新的、科学的管理方式来不断的提高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探索创新中不断发展完善、在发展完善中不断提高进步。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全社会的和谐奠定良好的稳定环境。

(安全文化网)

第五篇:幼儿园校车频发事故再思考

幼儿园校车频发事故再思考

摘要:幼儿园校车事故频发,造成了社会极坏的影响,对儿童生命造成极大潜在危害。这其中的原因不是单向性的,它是由于人们对于儿童生命安全的漠视、相对匮乏的财政投入、疏忽的安全管理等因素综合导致的。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增强儿童生命安全观念、加大幼儿园财政投入、严格交通安全管理等途径来降低或者杜绝幼儿园校车事故的发生。校车事故的杜绝是全社会的责任,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证儿童的基本生命安全。

关键词:幼儿园 校车事故 原因 思考

2011年11月16日上午9时15分,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西街道班门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向东行驶的陕D-72231大翻斗运煤货车与一辆向西行驶的榆林子镇幼儿园接送校车相撞,当场致5人死亡,其中校车司机1名,幼儿园学生4名,在送往医院及抢救过程中因伤势过重死亡15人(老师1名,学生14名)。经初步调查,该校车相关手续合法,核载9人,实载64人,属严重超载。2011年9月,山东淄博朝晖幼儿园校车途中翻车,车上20多名3-6岁的孩子不同程度受伤,该校车为一辆超载中巴车; 2011年7月 陕西西安 一辆7座幼儿园校车为躲避行人发生翻车事故,4人受伤,当时车内乘坐了17人,其中15为幼童;2011年3月,北京门头沟一辆核定载客49人,实际载客81人(其中76名儿童)的幼儿园校车超速行驶,发生事故,一名 5岁儿童死亡。一起起校车事故再次敲起警钟,该是儿童生命安全权得以维护的时刻了!我们绝对不能再沉默!

一、问题的提出

安全的口号随处可见,人们关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校园安全等等,安全意识时刻紧绷,却很少听说有人去关注幼儿园里那群天真烂漫的幼儿,他们的安全往往被置于边缘。近些年频发的校车事故不断向人们敲起警钟,仅2011年一年究竟发生过多少次校车事故,又有多少是发生在幼儿园校车中,我们无法做出考证。目睹这一幕幕惨痛的事故现场,一个个天真生命的离去,人们该真正反省这一起起事故,该真正将安全的口号落实到现实中去。

人们总习惯于在事后作总结,但是,我们总结出的是经验、教训,孩子们失去的是永远的生命。甘肃正宁校车事故发生之后,从中央至地方作了归因分析,甚至有人将此次事故仅仅归于“民办园”的原因,这所“民办园”随后也一跃成为“公办园”。不禁要问,究竟是谁的责任、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次次的校车事故,难道真的仅仅是办园性质的问题所致?什么才是一起起校车事故本真原因?怎么才能从根上治本,杜绝校车事故的频发?本文就对幼儿园校车事故频发的原因试图做出再解读,忘能对自己和他人有所反思价值。

二、幼儿园校车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一)对儿童生命的漠视

校车事故频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全社会对于儿童生命的漠视、无视。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社会,人们不禁将焦点聚集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药物安全等等,却鲜有人去关注那些生命相对脆弱的年幼儿童。这本是对于儿童生存权的漠视。从高层政府人员到幼儿园一线管理者,对儿童生命安全的关注相对狭隘的集中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范围内,对于行驶于路途中的校车往往抱着侥幸的心理;而身为这个社会的公民来讲,也根本看不到满塞于一辆辆简陋校车里的生命之重,利益的追求迫使人们失去理智,将儿童最底线的生存权当成各种利益的赌注。当一次次惨痛的校车事故现场摆在人们面前,社会才开始反思是是否该加强校车安全性投资、是否该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是否该让孩子乘坐安全的校车,而这种反思是以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作为惨痛代价。对儿童生命的漠视,导致了社会对儿童安全问题的极少关注,没有一定的生命安全观念,如何对生命安全做出保障性的行动?!

(二)相对匮乏的财政投入

校车事故最能反映各级政府对于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不均问题。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教育支出在GDP中所占比例一直低于3%,远低于发达国家,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以上),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水平(3%以上)。而这是这整个教育投入所占比例,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占投入比例又少之又少,何谈学前教育的发展,更何谈幼儿园校车安全性保障。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呈现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对于重点、示范幼儿园建设,政府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政策扶持,而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尤其是个人办园)根本无法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来讲,能够将子女送入一所幼儿园已经相当不容易,儿童的生命安全问题被紧迫的生活压力所埋没。在甘肃正宁校车事故中,遇难儿童多为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生计而外出打工,照顾这群留守儿童的任务自然交给年迈的亲人,他们在无权无钱条件下无奈选择收费较为适宜、办园条件较差的幼儿园。在匮乏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贫困地区幼儿园(尤其是个人办园)便将幼儿园支出做出最低预算,才出现我们看到一幕幕校车超载最终导致重大事故的惨剧。

(三)疏忽的安全管理

仅仅有财政投入、安全意识是不足以保证幼儿园校车的绝对安全的,这还有赖于政府、幼儿园的安全管理。这里讲的管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便是办园管理,当前诸多个人办园无任何相关办园手续、条件,民办园的初衷或出于利益,或出于公益,在相对缺乏资金支持的条件下办园,给幼儿园校车事故埋下了“定时炸弹”。校车事故与交通管理也有着重大关联,据有关媒体透露,有的交通部门在交通管理中,对于安全隐患巨大的校车往往采取“宽容”态度,至多对校车司机罚款,满载孩子的校车还是一如既往的行驶于颠簸的道路上。曾见一则幼儿园校车司机招聘启示,应聘条件仅仅是会开车、吃苦耐劳即可,而对于司机的安全意识、驾驶技能根本没有硬性规定,甚有幼儿园校车司机是由疲劳了一天的幼儿教师担任,这种情况下,校车安全何以谈及?从政府先关部门到幼儿园一线管理者的安全管理,都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当这种漏洞一旦导致惨痛的代价时,他们才觉悟到自己的安全管理出了问题,这种安全管理的疏忽归根究底是人们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漠视,它漠视掉的是孩子们的生命!

三、幼儿园校车事故频发后的反思

(一)切实加强儿童安全观念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做客CBS,当被问及近日中国发生校车事故的相关问题的观点时,奥巴马说“其实在美国,我们不知道哪辆校车里的孩子将来会是美国的总统,所以校车安全性是中国的40倍。但是我相信在中国领导人看来,不论哪辆校车里的孩子都不可能会是中国的主席。因为领导的孩子不会坐校车。”这是一段值得人们反思的讲话,它具有讽刺性质但却直点穴位。我们一直高喊“安全”的口号,只有真正将口号落实于行动当中去,它才是实际意义上的安全。儿童的安全成长关乎一个社会、民族、教育、家庭的发展,它也是对于儿童作为人来讲基本生命权的保障。从社会高层政府来讲,必须加强儿童教育的安全观念,就像奥斑马总统所讲,我们不知道那辆校车里的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总统,这种损失是令人惋惜不已的;作为社会大众来讲,绝对要抱以良心来对待这群生命之花刚刚开放的孩子们,利益的追求要以建立在对儿童生命的尊重来谋取,而不是丧失良知的无视;对于幼儿园来讲,承担着直接的安全责任,办园条件即使再差,也决不能拿儿童是生命安全作赌注,因为每个孩子的生命打不起这个赌,他们的家庭难以承受这种的赌注。人的安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高官,还是权贵,在面对儿童的生命安全时,都应持平等的安全观,确保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安全。

(二)加强政府财政性投入

对学前教育投入的相对不足与不均,政府应该做出反应,担负起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福利性责任。校车事故的频发,综其直接原因便是无充足的资金投入来确保校车质与量及司机人员的合格度,在毫无校车承担能力的贫困地区,加强对幼儿园(尤其是个人办园)的财政性投入,才是当务之急。当前,政府已经开始关注整个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2012年国家的财政性投入要占GDP的4%”(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政府对于教育财政投入的空前规模,也是最基本的教育投入。4%的教育财政投入以合适的比例分配给学前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幼儿园建设,足以使目前的幼儿园教育得到很大改善,仅仅是幼儿园建设之一的校车完全可以得到安全性保障。政府财政性投入绝对不能只是重点、示范幼儿园的特殊待遇,也不能仅仅是某些高官、权贵的特殊待遇,它应该力行“普惠性”、“公平性”的原则,切实将财政投入施惠于普通百姓,保证他们的子女基本的受教育权和生命安全权。

(三)严格各项安全管理

这其中的安全管理包括政府对于幼儿园安全标准的把关管理、幼儿园管理者的校车安全管理、道路交通的严格管理。对办园标准的设置本身就是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第一道防线,并非仅仅是“民办园”或者“公办园”就决定了校车事故的发生率,关键是各级政府对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切真落实。“民办园”改为“公办园”会增加政府对其的财政投入,但如果所谓的“公办园”无法将安全观念、安全管理真正贯彻到幼儿园安全运行中去,那么这个“公”字与单纯的“民”字毫无本质的差别。幼儿园管理者在办园时考虑的不应仅仅是利益的追逐,更是凭借良心对每个孩子生命的负责。身为儿童受教育过程中的监护人,有绝对的必要加强自身的校车安全管理,无论是校车的质与量,还是校车的司机,必须做到严格把关。如果说幼儿园校车事故的第一道防线是办园时的标准把关,那么最后一道防线便是当一辆辆校车行驶于道路中时,道路交通部门的严查管理。交通管理部门绝对不能视超载校车为普通小事,它超载的是孩子们的生命,这绝对不是仅仅

罚款即可再上路通行就能解决的问题。认真、负责的将一个个校车安全隐患尽早消除在校车起步的一瞬间,这才是交通安全管理对孩子们和所有人的生命的尊重。

一起起校车安全事故以牺牲孩子们花朵般的生命作为代价来警示人们,警示全社会不能再对儿童的生命抱以漠视的态度。校车事故的原因是诸多的,总体来讲就是人们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漠视,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投入不足、不均,只要人们增强自身的生命安全观念,将幼儿园校车管理真正落实到位,惨痛的悲剧就会少一点,再少一点。对校车事故的反思就是对儿童生命的尊重,莫要等到生命失去时再去悔过,那时,失去生命的孩子已经再也无法再回到这个世界来感受事后人间的温暖了!

参考文献:

①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2011,9.② 李旭林.农村校车之困:谁为孩子把好安全之门(上、下)[J].新闻,2011,2.③ 白岩松.美国黄色校车的特权[J].教育文汇,2010,5.

下载监管缺位令石化业事故频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监管缺位令石化业事故频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

    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原因 今年以来,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频繁发生,如山东胶济铁路交通事故、山西吕梁炸药爆炸事故、广西百色那读煤矿透水事故、山西溃坝事故、深圳“舞王”火......

    电梯事故频发要警惕:搭乘电梯6大安全贴士

    电梯事故频发要警惕:搭乘电梯6大安全贴士 相关新闻背景: A woman in Shenzhen was killed last Wednesday when she was about to step out of an elevator. According to the......

    齐鲁制药紧邻学校事故频发 山东一中学无奈拟迁新址

    齐鲁制药紧邻学校事故频发 山东一中学无奈拟迁新址 2016年10月18日06:40 中国青年报 山东省历城第二中学终于可以搬离药厂了。 10月10日晚,齐鲁制药公司下辖的齐鲁天和惠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