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州市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规则(试行)
温州市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规则(试行)www.xiexiebang.com2010年05月25日 12:03:1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扩大党在新社会组织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促进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工作规则。
第二条 新社会组织,是指相对于政党、政府等传统组织形态之外的各类民间性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部分社会中介组织、基金会以及社区活动团队。
第三条 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发挥参与决策、旗帜引领、凝聚人才、促进和谐、服务社会、带动群团等作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努力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四条 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是党在新社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在新社会组织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其主要职责是:
(一)认真学习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新社会组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二)自觉接受业务主管部门(含挂靠单位,下同)党组织或所在地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贯彻执行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制定有关措施并抓好落实。
(三)对新社会组织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协调新社会组织内部各方关系,依法维护国家、社会、新社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关心、支持和促进新社会组织规范发展。
(四)探索符合新社会组织特点的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
(五)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支持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做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六)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二章 组织设置
第五条 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新社会组织,都应当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党员10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员不足100人的,因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社会组织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必须经县级以上党委批准。党员50人以上的,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党员不足50人的,因工作需要,经上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设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成立党的支部。党员7人以上党的支部,设立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员不足7人的党的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支部书记1人,必要时增选副书记1人。
第六条 对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按照业务相近、地域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
对条件具备的新社会组织,可采取“行业协会(商会)+会员单位”的办法组建党组织。
对正式党员3人以上但党员组织关系未迁入的,可建立临时党组织。
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新社会组织,可由上级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帮助建立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为组建党组织创造条件。
第七条 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任期届满应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延期或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换届选举工作依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进行。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第八条 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成立、调整、重建、撤销或改变党的组织建制形式时,必须经上级党组织批准。
已建立的党支部由于党员减少,正式党员不足3人时,如工作需要,可报请上级党组织同意,保留党支部6个月。
临时党支部不能决定发展党员等重大问题。临时党支部组建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期满后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撤销。
第九条 党组织书记应由新社会组织中党性强、业务精、热爱党务工作、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特别是新社会组织负责人(合伙人、管理者,下同)中的党员担任。新社会组织中一时没有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可以通过组织推荐、外部选派、公开招聘等办法,从社会上择优挑选合适的党员担任。
积极推行新社会组织党员负责人和党组织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兼职”的方式,通过建立党组织班子和经营管理人员联合会议等制度,实现政治理论共学、业务工作共帮、党务工作共建。新社会组织辞退或解聘党组织负责人,应事先征得上级党组织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同意。
第三章 管理体制
第十条 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组建”和“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凡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成立或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等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根据其性质和特点,可以实行乡镇(街道、园区)党组织属地管理、业务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党组织直接管理或业务主管部门党组织依托行业协会党组织管理。
第十一条 社会团体党组织原则上由业务主管部门或挂靠单位党组织负责管理。行业规模较大、业务主管部门明确的,由业务主管部门党组织负责管理;业务主管部门没有建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从方便管理角度出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调整业务主管部门的党组织设置形式,一时难以调整的,也可由各级直属机关党工委负责管理。
对专业性较强、数量较少、暂不具备成立行业党组织的各类民办学校、民办医疗机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民办非企业单位党组织,原则上由所在乡镇(街道)党组织管理,所在乡镇(街道)党组织不方便管理的,可由业务主管部门党组织直接管理。
对行业准入条件比较严格、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管理比较规范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建筑师事务所等业务性较强的社会中介组织,以业务主管部门党组织管理为主,依托行业协会党组织进行管理。
对没有行业准入限制、没有明确的业务主管部门、专业性不强、规模较小,且对街道社区、乡村依附性较强的新社会组织,由其所在街道(乡镇)党组织属地管理。
个别情况特殊的新社会组织,其党组织关系可由所在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二条 新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时,其业务主管部门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应同步指导做好党组织的成立、调整或重建工作,及时明确隶属关系,落实管理责任主体。
第十三条 上级党组织对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管理职责是:指导和督促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的指示、决议;指导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制定党建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指导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负责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选拔、配备、考核及教育培训;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 党员队伍建设
第十四条 新社会组织党员要自觉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带头促进健康发展,带头完成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十五条 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认真做好在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发展党员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规定程序,严把质量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全面推行发展党员推优制、票决制、公示制、预审制、预警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进行政审时,必须按规定程序征求户籍所在地党组织的同意,并实行两地公示。发展党员必须经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以上审批。
第十六条 党员教育工作。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党员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带头严格自律,带头诚信服务,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党员参加集体教育的时间,一年累计不少于6个工作日。坚持党组织负责人为本单位党员上党课制度,一般一年不少于1次。
第十七条 党员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坚持和落实党员慰问、结对帮扶、走访谈心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认真实行党务公开,保障党员平等参与和共同管理党内事务的各项权利。
第十八条 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新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和在新社会组织连续工作6个月以上的职工中的党员,应将组织关系转入所在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新社会组织尚未建立党组织的,可将组织关系转入行业协会党组织或业务主管部门党组织或所在地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对已离开新社会组织的党员,应及时转出党员组织关系。对外出的党员,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接转组织关系的,要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的,要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地(单位)的党组织。党组织要督促和帮助外来党员及时转接党员组织关系。
第十九条 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和活动经费保障。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积极争取支持,努力搞好活动阵地建设。有条件的新社会组织可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和网络党建活动阵地。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应在新社会组织内部妥善解决。上级党组织和业务主管部门要积极帮助解决党组织活动阵地和活动经费。新社会组织负责人要积极支持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并在活动经费和活动时间上给予保证。
第五章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第二十条 围绕建设公正诚信、自律和谐、健康发展新社会组织,以增强公信力、竞争力、凝聚力为重点,以“诚信服务先锋”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使党组织成为推动新社会组织健康、规范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使党员成为服务发展、凝聚人心的主心骨。
第二十一条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新社会组织党组织“五个好”目标:
(一)领导班子好。党组织领导班子健全,分工明确,协作有力。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政治强,业务精,熟悉党务工作,懂经营会管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本单位诚信执业、守法经营;积极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有作为,有地位,党员信任、职工拥护、业主支持。
(二)党员队伍好。广大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自觉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带头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在职工群众中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
(三)工作机制好。党组织的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健全,配套措施有效落实,党员活动有固定的场所,有完整齐全的簿册记录,有情况清楚的管理台帐,有必要的活动经费;群团组织健全,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形成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业绩好。始终坚持党建工作为本单位中心工作服务,使所在新社会组织能够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好,职工队伍风正、气顺、劲足,职业道德高尚,执业纪律严明,社会信誉良好。
(五)群众反映好。党组织善于协调各方关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既能与新社会组织负责人合作共事,又能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尽力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积极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真正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社会各界的满意度较高。
第二十二条 按照突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扎实开展“诚信服务先锋”创建活动,丰富服务内涵,拓宽服务途径,提高服务能力,切实做好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工作。党组织要利用新社会组织的人才优势、专业优势、社会资源优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增强新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根据党员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通过党员责任承诺、党员先锋岗、结对帮扶等措施,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积极性。
第二十三条 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优秀个人活动,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第六章 工作制度
第二十四条 “三会一课”制度。“三会一课”是: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季度召开1次,也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召开或适当增加会议次数;会议由支部委员会召集,党支部书记主持;会议议题由支部委员会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或工作需要确定。支部委员会由书记召集并主持,一般每月召开1次,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必要时可召开支委扩大会议。党小组会一般每月召开1至2次,由党小组组长召集并主持,会议内容一般结合党支部要求和工作实际确定。党课应当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和党员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建好台帐,每次会议和党课,指定专人做好记录,做到内容详实、记录规范。
第二十五条 党组织开展活动制度。适应新社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特点,本着“为新社会组织发展事业所需要、为党员和其他人员所欢迎、为新社会组织负责人所理解和支持”的原则,以小型、业余、灵活、务实的形式,积极开展活动。可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结合社会实践、重要纪念日和重要庆典等,集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第二十六条 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党内民主生活会,参加人员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会前,认真做好准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开展好谈心活动,撰写好剖析提纲;会中,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班子和个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会后,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会议情况,并向全体党员通报。组织生活会原则上每半年召开1次。会上,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沟通思想,互相帮助,以改正缺点、增进团结、共同提高。
第二十七条 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年底,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时,要邀请群众代表参与评议。民主评议的实施步骤通常为学习教育、自我评价、党内党外评议、组织考察和表彰、处置等。根据评议情况,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对每个党员作出相应的评价。对不合格党员要按照有关政策,区别情况,采取限期改正、劝其退党、党内除名等方式严肃处置。
第二十八条 党费交纳制度。党员交纳党费具体标准根据《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中组发〔2008〕3号)规定执行。新入党的党员,应在党委批准为预备党员后,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起开始交纳党费。党支部按规定定期收缴党费,并及时足额上交上一级党组织。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则由中共温州市委组织部(中共温州市社会工作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规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新社会组织
依托商会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党建全覆盖的实践与思考
昌吉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江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的重大任务。昌吉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类”组织)建立商会,在商会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组织,破解了“两类”组织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的难题,有力促进了“两类”组织党建和经济互动双赢。
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现状。近年来,昌吉市“两类”组织发展迅速,数量和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473家、个体工商户达10460户、社会组织321家,从业人数达5万余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8%,“两类”组织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为此,昌吉市高度重视“两类”组织党建工作,按照“无组织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已规范抓创新、搞创新抓示范”的工作方针,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隶属组建”等方式,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10个,党(总)支部190个,社会组织党(总)支部7个,“两类”组织领域的党建工作得到较好发展。但与机关、农村、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相比,“两类”组织党建工作还相对比
较薄弱,党组织组建率低,组建率为10.2%,低于全国18%的平均水平。
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两类”组织党建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两类”组织党的建工作做的扎实、做的好,党在这一领域的执政地位就巩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有着力点。
(二)加强“两类”组织党建工作是保证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产值已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全市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发展的活力源泉。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卓有成效地开展党的工作,既是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在增强活力中谋求和谐、促进发展的需要,又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两类”组织中贯彻落实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促进“两类”组织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加强“两类”组织党建工作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是社会组织中最具活力的部分,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稳定和谐,就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快速健康发展,也就更没有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和谐发展。特别是作为昌吉市,90%以上的企
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由此抓好“两类”组织党建工作对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有十分重大意义。
三、依托商会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的具体做法。
一是明确责任,齐心合力建商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两类”组织中建立商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成立商会流程的通知》,向全市印发《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业主的一封信》,广泛向“两类”组织业主宣传组建商会的重大意义。按照“属地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地域相近、业务相关、关系相连的原则建立商会,在每个乡镇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商会;在每个街道建立综合、餐饮业、娱乐业、美容美发、超市、中介服务业商会;在教育党工委、卫生局党委所管辖的民办学校幼儿园、民营医院、医药超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等行业建立商会(协会);在民政局党组所管辖的非属地和行业管理、行业不明显的其他社会组织中建立商会(协会);在工商局党组所管辖的个体私营业主建立商会(协会)。截至目前,全市所有“两类”组织、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商会(协会)范畴,率先实现了商会(协会)组织全覆盖。
二是严把标准,把党组织建在商会上。在成立商会的基础上,成立联合商会党组织。对商会(协会)中符合条件,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且经营比较稳定的“两类”组织,以及相对独立的大型市场、工地、超市和商务楼宇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商会(协会)中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但分散在商会所属各企业和个体门店的,建立商会(协会)联合党组织;对于新引进的企业和新上项目企业,由所属地党(工)委协助加入商会(协会)并筹建党组织。目前,全市共组建商会党组织65个。
三是群团组织同建,形成工作合力。在推进“两类”组织党建工作进程中,对商会党员人数不足3人,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依托商会,注重发挥工青妇群团组织的特殊优势,全面推行“党群工作一体化”工作机制,采取“组建同步、机构精简、职务交叉、活动联办、经费共用”的方式,大力探索“团建搭桥、工建铺路、妇建跟进、党建通车”的模式,初步形成抓党建带团建促工建促妇建的“四位一体”格局,有效实现了工作步调一致、信息资源共享的党群工作联动机制。
四是强化举措,实现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工作全覆盖。制定出台《昌吉市(2010-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和《昌吉市选派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工作方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党建制度,30名市领导、534名科级领导、组织部全体干部每人联系1-2家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采取“一企一员、不留空白”的方式,加大选派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工作力度,协助做好组建党组织、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使“两类”组织党组织组建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目前全市共派出党建指导员和联络员1957名。
五是注重队伍建设,为“两类”组织党建工作注入强大活力。市委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发展党员工作适当向“两类”组织倾斜,坚持全市每年30%左右的发展计划指标用于“两类”组织中发展党员。在去年“两类”组织中发展95名党员基础上,今年计划再发展50-100名新党员。目前,全市“两类”组织中共有党员1652人。
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的思考。
(一)加强和改进“两类”组织党的建设,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理解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两类”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与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以统筹经济发展与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工作方式,实现“两类”组织的健康平稳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两类”组织党的建设,必须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依托商会党组织可有效实现教育联抓。商会党组织依托会员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定期对企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广大员工开展教育培训。阵地联享。可以借助商会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的资源集聚优势,加大整合力度,实行活动阵地共享,有效弥补活动阵地不足的问题。活动联搞。商会党组织定期组织技术比武、安全生产周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可改变以往单个企业
搞活动党员人数偏少、规模偏小、影响力偏弱的现象。经费共筹。商会有会费,工会会费由地税代扣,党团员有党团费,商会党组织活动经费有保障。
(三)加强和改进“两类”组织党的建设,必须着力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非公经济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要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必须把人才强企作为重要方略,要建设一支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和党员职工队伍。要组织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和党员培养计划,不断加强科技人才和高技能党员队伍建设。要加强和改进“两类”组织党的建设,必须把党员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和改进“两类”组织党的建设,必须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把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和商会、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创新行业党组织建设体制机制,实现“两类”组织党建与生产经营双推进。要从全面落实生产经营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员工成长安全的责任出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党建保发展、以发展促党建,在“两类”组织形成党建与生产经营相促进、生产经营与党建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三篇:四川省卫生厅新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四川省卫生厅新社会组织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对省卫生厅新社会组织的管理,促进其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卫生部业务主管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卫生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经省卫生厅审查同意成立、并经省民政厅登记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卫生行业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民间性组织,统称新社会组织。
第三条
新社会组织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努力发挥作用,积极承担省卫生厅及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委托的工作。
第四条 新社会组织实行省卫生厅、挂靠单位、新社会组织内部三级管理。
第五条 省卫生厅是经审批同意的卫生行业全省性新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省卫生厅人事处承担新社会组织综合指导职能。成立新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办公室,设于四川省医疗卫生技术咨询所,具体承担新社会组织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省卫生厅相关处室对新社会组织有业务指导职责。
第六条 挂靠单位是新社会组织的依托单位,应为国家在川部级、省级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单位。其主要职责为:
(一)指导挂靠新社会组织的业务工作,并对重大学术活动及经营性活动的合法性、安全性进行审核、监督;
(二)指导换届及检查工作;
(三)指导挂靠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四)对挂靠新社会组织的业务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五)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挂靠新社会组织的违法违纪行为及清算等事宜。
第七条 新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是本组织的直接责任人,承担本组织的内部管理职责。
第二章
成立、变更及注销
第八条 省卫生厅负责对新社会组织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等进行审查。
第九条
成立社会团体,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发展规划,在全省范围内没有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社会团体;
(二)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三)规范的名称、章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住所;
(四)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有3万元以上的注册资金;
(五)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领导成员有三分之二以上为本专业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并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六)符合要求的挂靠单位。第十条 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发起人应当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发起人联名签署或加盖发起单位印章的筹备成立申请书(包括成立的可行性、必要性、宗旨、业务范围、活动地域、活动方式、经费来源、会员组成情况等);
(二)《筹备成立社会团体申请表》;
(三)验资报告;
(四)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话);
(五)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六)章程草案;
(七)拟挂靠单位证明材料。
省卫生厅自收到上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筹备成立的决定。不同意的,应当向发起人书面说明理由;经同意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成立,并在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备工作,筹备期间不得开展筹备工作以外的其他活动。
第十一条 社会团体申请成立登记,需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负责人签署的成立登记申请书;
(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及会议纪要;
(三)秘书长以上负责人、常务理事、理事名单及简历,会员名册(单位会员需加盖单位公章);
(四)专职工作人员简历(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查盖章);
(五)验资报告;
(六)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话);
(七)《社会团体法人登记申请表》;
(八)《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登记表》、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九)《社会团体负责人备案表》、负责人身份证明;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省卫生厅自收到上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成立登记的决定。不同意的书面说明理由;经同意成立登记的社会团体,应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
第十二条 设立基金会,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发展规划,在全省范围内没有业务范围相同或相似的基金会;
(二)为卫生行业特定的公益目的而设立;
(三)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元人民币,原始基金必须为到账货币资金;
(四)规范的名称、章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住所;
(五)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领导成员有二分之一以上为本专业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并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六)符合要求的挂靠单位。
第十三条 申请设立基金会,发起人应当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发起人联名签署或加盖发起单位印章的设立申请书(包括设立的可行性、必要性、宗旨、业务范围、活动地域、活动方式、经费来源、理事组成情况等);
(二)《基金会设立申请书》、《基金会登记事项表》;
(三)验资报告;
(四)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话);
(五)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六)秘书长以上负责人名单及简历,理事名单及身份证明;
(七)章程草案;
(八)拟挂靠单位证明材料;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省卫生厅自收到上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设立的决定。不同意的,应当向发起人书面说明理由;经同意设立的基金会,应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 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发展规划;
(二)规范的名称、章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固定的住所;
(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资产;
(四)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第十五条 申请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发起人应当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发起人联名签署或加盖发起单位印章的成立申请书(包括成立的可行性、必要性、宗旨、业务范围、活动地域、活动方式、经费来源等);
(二)验资报告;
(三)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话);
(四)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五)章程草案;
(六)拟挂靠单位证明材料;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省卫生厅自收到上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成立的决定。不同意的,应当向发起人书面说明理由;经同意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六条 新社会组织登记、备案事项需要变更的,需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并经挂靠单位同意的变更申请书;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变更登记表》;
(四)《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五)根据不同变更事项所需的其他证明材料。新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事项变更,应当自省卫生厅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备案。
第十七条 新社会组织(不含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分支(代表)机构,应经挂靠单位、省卫生厅审查同意,报登记管理机关批准。
设立分支(代表)机构,需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并经挂靠单位同意的设立分支(代表)机构申请书(须载明设立的理由、业务范围和工作任务);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拟任分支(代表)机构负责人简历(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查盖章);
(四)分支(代表)机构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话);
(五)《分支(代表)机构登记表》、《负责人备案表》、负责人身份证明;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未经省卫生厅审查同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不得擅自设立分支(代表)机构并开展活动。分支(代表)机构是新社会组织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资格,分支(代表)机构名称前必须冠以相应的新社会组织名称,并在业务许可范围内开展活动。
第十八条 新社会组织及其分支(代表)机构办理注销登记,需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并经挂靠单位同意的注 销登记申请书;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清算报告书(拟注销的新社会组织,在省卫生厅及有关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小组,并委托审计机构进行审计,根据审计报告出具清算报告书,清算期间,不得开展清算工作以外的其他活动);
(四)注销新社会组织提供《法人登记证书》正副本、《法人注销登记表》,注销分支(代表)机构提供《分支(代表)机构登记证书》正副本、《分支(代表)机构注销登记表》;
(五)其他所需材料。
省卫生厅自收到上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注销的决定。新社会组织应当自省卫生厅同意注销之日起15日内,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新社会组织注销后,所属分支(代表)机构同时注销。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新社会组织必须坚持民主决策的原则,根据章程规定,按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监事会议等议事决策会议。
新社会组织每4-5年进行一次换届,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换届,须经议事决策会议讨论通过,挂靠单位同意,并报省卫生厅批准。延期换届一般最长不超过一年。
新社会组织换届,须提前3个月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并经挂靠单位同意的换 届申请书;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推荐的拟任下一届领导成员候选人名单(含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单位、职务职称、拟任领导职务等);
(四)由省卫生厅指定审计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
(五)修订的章程草案;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二十条 新社会组织在召开换届会议前15日,应向省卫生厅报送本届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方案及有关文件。会议闭幕后30日内,应将大会通过的工作报告、章程、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领导成员名单、会议纪要等有关资料报送省卫生厅备案,并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 新社会组织制订或修改章程,必须符合民政部相关章程示范文本格式要求,报省卫生厅审议后,提交议事决策会议讨论通过,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实施。
制订或修改章程,需向省卫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申请书;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修改后的章程草案及修改说明。
第二十二条 新社会组织召开议事决策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的决议、纪要,应及时在组织内部公开,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 新社会组织设立办事机构,需经省卫生厅批准,并报登记管理机关审批,办事机构须配备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第二十四条 在非换届期间,如需对领导成员进行调整、撤换,应经省卫生厅审核同意后,按章程规定程序产生,并在下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上选举通过。
省卫生厅可根据对新社会组织的审查情况,建议召开议事决策会议,讨论决定新社会组织的个别重大事宜,对新社会组织负责人提出调整、撤换意见,再经民主程序决定。
第二十五条 新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和属地管理原则执行,要健全工资、职称评定等配套政策,落实职工“五险一金”,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兼职人员不得在新社会组织中领取报酬。
第二十六条 新社会组织负责人的管理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新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一般应由会长(理事长)担任,如因特殊情况需由其他领导成员担任,应报省卫生厅审查,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批同意后,方可担任,并在章程中写明。不得同时兼任其他新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新社会组织法定代表人如有调离卫生系统、年龄超过70岁、长期不组织活动、身体不能胜任工作等情况之一的,应按有关程序及时调整。
(二)新社会组织领导成员应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任职年龄不超过70岁,连续任期不超过两届,秘书长应为专职。新当选的领导成员年龄不超过65岁。若在任期中到达任职年龄,可以放宽工作到换届为止。会长(理事长)原则上只能担任一个新社会组织的主要领导。
(三)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在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不得兼任新社会组织领导职务(含分支机构负责人),因特殊情况确 需兼任的,必须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审批,不得在新社会组织中领取报酬;新社会组织领导职务是指新社会组织会长(理事长)、副会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分会会长(主任委员)、副会长(副主任委员)等,不包括名誉职务、常务理事、理事等。
第二十七条 新社会组织要不断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术活动管理、印章管理、接受捐赠、企业资助或共同举办学术活动、重大事项报告、劳动保障等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第二十八条
新社会组织要在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擅自开展表彰活动,不得使用省卫生厅的名义或与省卫生厅相关的误导性语言、文字等。
第二十九条 新社会组织开展下列活动,须经议事决策会议讨论通过、挂靠单位同意、并报省卫生厅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
(一)涉及重大政治、经济、理论等社会科学方面或跨组织的学术活动;
(二)活动范围广,跨数个省(市、自治区),影响较大的活动(学术年会除外);
(三)承担部分行政部门职能的活动;
(四)涉外学术活动;
(五)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组织大型科普宣传咨询活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重大业务活动;
(六)接受境外捐款(救灾、扶贫等正常捐款除外)设立基金;
(七)其他重大活动。
第三十条 新社会组织举办第二十九条所列活动,需向省卫 生厅提交下列材料:
(一)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并经挂靠单位同意的活动申请书(含开展该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及具体安排);
(二)法定代表人签字和单位签章的议事决策会议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开展该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名单;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一条 新社会组织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以科技推广为名为企业推广产品,确需委托企业开展咨询服务的,应对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履行相关协议,并严格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新社会组织创办报纸、杂志和发行其他刊物,须按有关规定,经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批,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三十三条 省卫生厅定期或不定期对新社会组织执行本办法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等处罚,情节严重的予以解除业务主管关系。
第三十四条 新社会组织应严格执行以下财务管理规定:
(一)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政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财务制度,依法筹集和使用资金,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并接受省卫生厅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独立账户,配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对日常办事机构、分支(代表)机构等实行统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三)严格执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新社会组织收取会费的规定,会费收取标准须经全体会员或理事半数以上同意后方能生 效,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备案程序,会费应由新社会组织统一收取;
(四)经费应用于开展章程规定范围内的业务活动所需开支,包括支付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等,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五)依法接受的捐赠、资助,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在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合法使用,并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
(六)定期对内报告本组织财务状况。
第三十五条 新社会组织在换届、法定代表人变更或离任、机构注销等情况时,由省卫生厅组织人员或委托中介审计机构对其进行审计。省卫生厅也可在新社会组织出现问题较多、社会不良反映较强或省卫生厅认为有审计必要时,提出审计要求,并组织对其审计,审计费用由被审计的新社会组织承担。
第三十六条 新社会组织应于每年3月31日前分别向挂靠单位和省卫生厅书面报送上一工作总结和下一工作计划,并接受检查。工作报告内容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按照章程开展活动、人员和机构变动、审计报告等情况。省卫生厅对新社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视整改情况决定是否延迟年检、不受理年检或不予以通过年检。新社会组织无正当理由又不按规定报送工作总结、计划及相关材料的,省卫生厅不予以受理其年检工作。
第四章 党建工作
第三十七条 新社会组织应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凡办事机构中有3名及以上党员的 新社会组织,应成立党支部;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可以与同一挂靠单位的新社会组织或与其他新社会组织成立联合党支部。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由挂靠单位的党组织管理。
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应全面贯彻执行党章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积极发展新党员,加强和改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第三十八条 新社会组织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党纪政纪规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省中医药管理局、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照制订所主管新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十五日后施行。
第四篇: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汇报材料
一,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
**街道辖区内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 907,其中非公有制企业 15 家,个体工商户 892 户,新社会组织数 3 家(均为民办非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共有党员 8 名,占从 业人员总数的 0。38%,其中非公企业职工 4 名,个体工商户 4 名,党组织关系在社区党支部的有 1 人,无具备建立党组 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各社区党支部均建立了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者为党建工作指导员, 共计 12 人。
二,推进辖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做法:
一是宣传教育到位,增强”两新“组织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各社区均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积极与辖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联系,大力宣传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组织街道与企业员工座谈交流,开展联谊活动等形式,增强了非公企业和员工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车辆段路东 社区与辖区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威尔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开展 了非公企业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入党宣誓活动。
二是落实制度到位,加强”两新“组织自身建设。街道党工委将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党组织党建工作, 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全覆盖列入到党建目标考核中,制定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工作细则》,设立了组织机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 担任组长,社区党务工作者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联络员,采取划片包干的办法,做好党建工作的宣传,指导和联络工作,为非公企业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党员人数少,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的企业,街道选派 企业所属社区的支部书记负责协调,帮助企业培养入党积极 分子,发展党员,并及时填写《非公企党建指导工作记录情况表》。
三是指导帮教到位,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由于每个非公企业对建立党支部的认识不同,态度差异也很大,特别是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对组建党组织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很多顾虑和抵触情绪,街道党工委坚持”不干涉企业的内部事务,不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原则,主动联系非公企业,帮助和指导开展党建工作。街道积极为非公企业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和支持,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为辖区非公企业经济推荐,介绍,招聘工作人员,协调区委,司法,税务等部门解决厂方用地,法律援助,纳税等问题。
四是发挥作用到位,切实增强非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街道党工委通过每年召开非公企业老总座谈会,党建联席会,邀请”两新“组织党员参加支部活动等,不断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人员分散,工作性质各不相同,不好集中,不好统一的特点,社区党建联系员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材料送到企业, 帮助党员学习。辖区非公企业始终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服务社会作为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辖区非公企业组织积极吸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就业,帮助近30 名就业困难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近年来, A 力扣件厂等企业积极帮助弱势群体,资助 5 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事件发生后,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主动与街道党工委联系,向灾区伸出援助 之手,捐款捐物近2 万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并购买防暑品,食品慰问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非公有制企业主大多持无 思想认识不到位。所谓或排斥的态度。相当一部分”两新“组织的业主认为自 己只要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即可,担心组建党组织以后,会 议多,活动多,开销多,赞助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存在矛盾心理。有些党员组织纪律 观念淡薄,认为自己工作变动频繁,哪家企业经济效益好就 到哪家企业去工作, 流动性大, 经常要接转组织关系太麻烦, 因而对在私营企业成立党组织不热心,不关心甚至不支持。管理手段不到位。
(二)管理手段不到位。非公企业中流动党员存在 ”五 难“,即去向难掌握,日常难管理,教育难开展,活动难组 织,作用难发挥的问题。街道辖区内非公企业中 20 人以上 规模企业有 5 家,剩下的都是一些只有十几名员工乃至一两 名员工的餐饮,贸易等服务性质的小企业,个体户,无行业 管理协会,无行政隶属关系,无主管部门,不仅员工流动性 强,自身生命力也不强,在这样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 党组织建设工作更加困难。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 缺乏新意。
(三)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由于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 规模小,党员人数少,以及其经济性质的原因,社区党支部 组织的党员活动只能是学学文件读读报,组织的实践活动往 往因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能正常开展。
四,建议与意见
(一)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党务工作 者,”两新“组织企业主和党员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 识到,”两新“组织是在党的富民政策下产生的,其成长壮 大,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建设作保障,使他们牢 固树立抓好 ”两新“ 组织的党建工作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个人成长的新观念,彻底抛弃抓不抓一 个样,参与不参与一个样,任其自由发展的错误认识,切实 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加强党员的发展管理和学习指导。党员的发展管理和学习指导 采取 企业招,群团推”的办法,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 要注重党员发展,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促大队伍力量, 把一些中坚力量吸纳到队伍中。加强对“老板党员”的引导, 让其处理好双重身份的关系,通过培养使之成为“书记老 板”。重视发展符合党员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入党,使 之成为“党员老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让手持流动党员 证的党员成为企业中党建的有效力量。要鼓励党员参与社会 组织负责人选举,发挥党员在社会不同层面的影响力。结合 企业文化开展党务工作,将党的主张和基本理论融入企业文 化理念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 以企业的中心工作为轴,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教育引导职工敬业爱岗,做好本职工作,支持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建立扶持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
(三)建立扶持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上级党组织部门应出台措施扶持企业党组织建设,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把当前的一些好的工作方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持之以恒,推动工作,实现 长效。建立“两新”组织党建访问制度,加强与“两新”企业业主的沟通,提升企业的党建意愿和动力,坚持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定期走访,座谈,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企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作为今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实现党组织建设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同步推进, 互相促进。
**街道党工委
第五篇: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一、广东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广东新社会组织数量多,涉及领域广,已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3月,全省共有新社会组织23261个,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65.6万多人,其中党员61561名,占总数的9.3%;已建立党组织6085个。近年来,我省在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抓党组织组建。坚持“支部建在行业”与“支部建在协会”、“支部建在社区”相结合,以“建、联、挂、派”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二是抓制度规范。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对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设置、隶属关系、工作分工、党员教育管理等进行规范指导。三是抓群团建设。坚持党组织与群团组织建设相结合,普遍推行“党群工作一体化”党建模式,实行党、工、青、妇组织对应设置、人员交叉任职、工作互动。四是抓投入保障。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园区党建与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结合的途径,实现党建资源共享。有些地方采取将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将收缴的党费全额返还,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给予适当补贴,对困难党员给予补助等形式,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目前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党员难找。有些党员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亮出身份,这给党组织
开展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而且,发展党员不容易,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有待提高。二是党组织难组建。目前全省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组建率只有26%。已建立党组织的,也主要集中在会计师、律师等行业。三是活动难开展。由于部分业主、合伙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加上活动场所等条件限制,一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难以正常开展活动,无法发挥作用。有的党员对传统的“三会一课”、读书读报等活动兴趣不大,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和改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循序渐进、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树立服务的理念、引导的理念、促进和谐的理念。
第二,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坚持谁审批谁主管,谁主管谁组建,谁组建谁管理的原则,没有业务主管单位或业务指导单位的新社会组织,其党建工作由登记管理机关领导和管理。将新社会组织党建与社区党建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完善现有机构人员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新社会组织党工委,加强专职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
第三,进一步创新方法方式。创新党组织组建方式,以行业协会、商会、民办教育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为重点,逐步向其他新社会组织铺开。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按照“业余、小型、灵活、分散、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开展让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
第四,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把党性强、业务精、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的行政负责人或合伙人、管理者选拔为党组织负责人。建立活动经费保障、活动阵地建设制度,探索建立区域党建资源共享机制。在新社会组织中评先评优活动,增强党员的创先争优意识。积极拓展党员参政议政渠道,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选时适当考虑新社会组织党员。健全党员关怀帮扶机制,通过开设党员维权热线、实施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