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时间:2019-05-13 16:14: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完善教育保障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第一篇: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加强学校后勤管理

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行军打仗,还是科研教学,都离不开后勤保障。学校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增加学校投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增强学校自身发展能力,改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救助贫困学生和帮扶留守儿童的重要经费来源,只有让教师工作舒心,学生学习安心,学校其它工作才能顺心。如何做好学校后勤保障工作,讲点自己的体会。

一、认识现状是我们工作的基础

近年来,我县学校后勤工作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有了较大发展,学校后勤有机构、有人员、有规章制度、有一定规模的设备设施,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序发展。但形势仍很严峻,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学校后勤服务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学校虽然制定了很多规章制度但不落实,学校领导虽然深入到食堂、厨房、小卖部、学生宿舍,但他们对学校后勤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不甚了解,更谈不上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了。

2、对学校后勤社会化服务认识不深刻。一些学校领导对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讲得头头是道,就是抓不落实,个别学校领导甚至错误地认为,后勤工作没有教育工作重要,在人员安排上,往往是把身体不好、年龄偏大或工作不负责难以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安排到后勤;降低要求,放松管理,导致后勤工作滞后。

3、后勤服务设备设施投入差。学校实行“一费制”后,经费更紧张,导致有的学校食堂、厨房、小卖部、宿舍的硬件设备设施不齐,不符合要求,消防设备设施极差,至今还有学校厨房、小卖部厕所系危房尚未改建,若出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4、后勤管理不落实,近年来上级针对后勤社会化改革出台了不少政策,一些学校领导没认真去研究,去领会,更谈不上去贯彻去落实,导致管理混乱,隐患突出。有的学校怕出安全事故,实行关停并转,或将食堂小卖部等一包了之,承包人为追求经济利益,昧着良心降低食品数量和质量,导致家长意见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校后勤工作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

二、搞好学校后勤服务是我们工作的宗旨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后勤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性工作。但要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只有充分发挥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才能找到工作的着力点,才能使学校整个后勤管理体系有条不紊地运转。

1、科学管理是关键。后勤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学校的管理理念、管理策略、校园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能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这就要求分管领导不能满足于做一个事务主义者,而是要做一个有思想、敢创新、有魄力的领导,不断提高后勤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切实加强人、财、物的管理,才能提高办学条件和师生福利。

2、组织协调是核心。作为后勤工作的管理人员不能以简单地传达领导的命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为满足,要知道自己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组织上将工作分配给你,该管的就应该大胆地管,想方设法管好管细,主动做好上与下、左与右、内与外的沟通,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做好协调,才能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3、优质服务是根本。后勤人员要有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意 识。因为后勤工作干得再出色,毕竟是以服务于教学为最终目的。如果一个学校把关注点放在后勤部门,那只能说明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影响了学校的全面工作。因此,后勤人员必须时刻着眼于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服务,必须真抓实干、勤俭节约,必须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学校利益为最高原则,严格后勤经营(资格、物资、人员)准入制度,落实服务观念,才能搞好后勤服务工作。

三、完善学校后勤保障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学校后勤保障体系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是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后勤与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工作属于后勤保障服务体系范畴,如果一个学校没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支撑,不可能有高水平、高质量的办学效益。因此,各校应高度重视,并责无旁贷地抓好学校后勤与校办产业、勤工俭学工作。

1、加强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及热爱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厅川教[2004]25号文件精神。市、县教育局都转发了此文件精神,各校要迅速把有关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文件、政策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中去,贯彻落实到每一所村小,并因地制宜地制订出具体的实施意见。

二是要充分管好用好劳动场所的建设用地。各校对原有的劳动场所的建设用地要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对原没有劳动场所的建设用地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按照“村级完全小学不少于5亩,中心小学和乡初中不少于10亩,普通高完中不少于20亩,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农村职业中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省级和 国家级示范中学不少于30亩”的标准,积极争取,统筹规划,力争使每所农村学校都有一定的劳动实践场所。

三是要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场所的育人作用。大力开展“建设一个场所,办好一所食堂,救助一批学生”的活动,把劳动实践场所建成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把劳动实践场所建成为农服务基地,把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成为学校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使之成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重要载体。为巩固“普九”成果和普及高中教育服务。

四是切实加强示范性劳动实践场所建设。通过统筹规划、组织协调、鼓励引导和市场运作等方式,建成一批规模较大、功能较多、设施设备较齐全的劳动场所。今年下半年,省教育厅将开展评选、命名、表彰省级示范性劳动实践场所的活动,计划评选、表彰15个,我县规划建成市级示范性劳动实践场所建设2个(新华中学、县职中),其他学校也应尽早规划,积极创建。

2、深化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一是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深化以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投资体制为重点的后勤改革,只要是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后勤投入和改善后勤服务条件,有利于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的改革措施、办法和形式都可以采用,各校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进后勤改革社会化。

二是采取多种融资手段筹措资金,进一步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学校后勤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比较简陋、落后,有的甚至还存在着安全卫生隐患,加大融资力度,加强设备设施建设。要通过招商引资、贷款、自筹等各种合法的融资手段,吸纳民间资本投入学校后勤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三是要建章立制,强化后勤管理。各校要把建章立制作为学校后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达州市关于加强学生宿舍(公寓)、学校食堂建设和管理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学校的后勤规范管理。

四是要抓好“示范”,树立典型。各校要广泛开展示范性学校食堂、示范性学校宿舍(公寓)及绿化示范校的创建和评选活动。年底,省教育厅将命名、表彰50个“省级示范食堂”和第二批100所“绿化示范校”,我县规划建成市级示范性学校宿舍(公寓)2个,绿化示范校4个,通过评优创先,推动我县学校后勤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

3、依法合规做好教育系统保险工作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保险方针、政策,以及保险在有效转移教育系统风险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二是在教育系统保险工作中必须在坚持学生自愿基础上,提倡、鼓励、支持师生和学校参加保险,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便利和条件,反对强制保险行为,学校不得对未参加保险的学生有任何歧视行为。三是要大力提倡学校投保校(园)方责任保险;四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理顺管理关系,把教育系统的风险转移工作纳入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中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

4、推进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发展

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是一项传统性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都明确规定,要积极提倡、大力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我们对此项工作不能有任何动摇,必须保持 足够的、清醒的认识。

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育人、创收两手抓。各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动工的勤工俭学活动,增强学校实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排忧,为师生解难。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经费、公用经费、教师福利经费等,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靠勤工俭学和校办产业的收益来弥补,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大力发展校园经济,促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生福利待遇根本改变。下期将组织部分学校到外地学习考察,食堂和小卖部的经营模式,逐步实行统一配送,统一采购、统一操作、统一标准、统一价格的连锁超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把利润让给学校,把好处让给学生。同时,各校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围绕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师生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培育和壮大勤工俭学、校办产业的骨干项目,巩固和发展一批骨干校办企业。当前,要结合各校实际情况,重点抓好学校后勤服务范围的相关项目:(1)校办工业:各类校办加工厂(2)校办农业:农场、种 养殖业(3)第三产业及其他:商业(教育超市、校内小卖部)、服务业(公寓、住宿、理发、医务、文印、浴室)、饮食业(师生食堂)、卫生保健(体检、保险)、学生学习生活用品(校服)、学校办公用品、校园绿化等项目的培植,在竞争中培育和发展教育市场体系,促进教育产业的形成。去年3月,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小学生作业本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学生作业本不属于政府采购范围,主要由学校、教育部门、作业本生产企业供应,属于一费制收费范围,学校要严格质量标准,足额发放。学生校服作为一种象征、一种标志,代表着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学生群体,代表着自己和学校的形象,约束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穿了校服就会形成“我是一名学生”的自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遵守学校和社会 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更有助于形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各校要广泛宣传,认真组织。

四、把握政策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当前,学校收费、特别是学校后勤的服务性收费,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也是群众信访较多的问题。各地各校必须严格执行“一费制”的收费政策。

1、坚持学生自愿原则。公买公卖是市场交易中诚信和谐的一大准则,学生是否选择学校的服务性消费项目,包括吃饭、住宿和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必须坚持完全自愿原则,不得有强制行为。不得用行政方式去管理市场经济,不得强买强卖或变相强买强卖。

2、坚持经济运行原则。严格按照《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办法》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执行,始终坚持收支两条线,注意资金积累,合理分配,勤工俭学收入属于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师生福利、补助教育经费不足等,积极倡导开源节流,净化育人环境,加快校办产业发展步伐,使之做好、做大、做强。

3、坚持廉洁自律原则。我们的后勤与产业管理工作者,直接从事的是教育系统内的经济工作,是经常与钱、财、物、生意人打交道。在金钱与利益的诱惑面前,不要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原则,走上了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道路,给学校、教育事业、也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我希望我们从事后勤产业管理工作的同志,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洁身自好,廉洁奉公,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影响人、感动人、鼓舞人。

4、坚持安全和谐原则。各校要树立“以防为主”的思想,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加强学校后勤与产业的安全整治工 作,加大学校后勤与产业安全工作的经费投入,切实解决农村学校师生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学生宿舍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把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每个岗位,落实到每个环节,确保师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把学校建成安全稳定的和谐校园。

同志们,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纷繁复杂,面宽量大,作为分管领导绝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定要科学规划,精心安排,把自己从繁重、琐碎的事务和生活锁事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作好学校管理工作。只要我们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充实力量,强化管理,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评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构建一流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后勤保障体系,我县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就一定会朝着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二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在提标杆促转型座谈会的发言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全市“四提四促”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以来,我局迅速行动、积极谋划,查摆不足、自我加压,提标杆促转型,着力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升工作标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一、抬高创建标杆,全力争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

在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的基础上,对照更高的创建标准,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目标。继续优化创业政策环境,加强创业型经济发展的规划引领,研究出台更加宽松和便利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更有针对性的引导扶持政策。大力培育创业主体,丰富宣传形式,引导各类人群更新观念,激发创业热情;针对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干部的不同特点开展创业培训;征集发布好创业项目,扎实开展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创业实训工作。继续建设创业载体,加快大学生创业园二期建设,推进城市转型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省批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一步规范、培育现有的创业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设立乡镇(社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千人创业扶持计划”,鼓励发展创业协会、创业者联谊会等组织。加大创 建工作考核力度,将创建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县区创业、就业工作实行“双百分”考核,突出增加对创业工作的考核比重,把更多的考核权交给创业者,以保证考核的真实性。

二、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公平就业、素质就业、绿色就业理念,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大力倡导绿色就业,通过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便捷适用的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城乡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的充分就业城市目标。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市、县(区)和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地建设,新建一批就业园、街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扩大扶持范围,实行城乡就业同待遇。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和完善面向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大中专毕业生、被征地农民、“4050”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以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为目的,打造大培训格局。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事业,建成1所技师学院和若干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占职工的比例达到并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构建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作用,组织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 化的能力。完善职业培训补贴办法,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提高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力度,形成信息引导为龙头,职业培训为依托,地区之间、校企之间协作为纽带的劳务输出新机制,在技能型人才的评价考核机制上进行探索。

三、健全完善制度,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构建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积极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全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将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与促进灵活就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和转移农村劳动力结合起来,依法将符合参保条件的私营企业劳动者、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目标考核办法和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统收统支办法,规范运行模式。探索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探索建立独立运行、单独核算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制度。持续推进新农保工作,强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切实做到“未征先保”、“即征即保”。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实施医疗保险政策调整措施和特大医疗费用统筹制度,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兑现新增门诊规定病种报销待遇,探索建立异地安置人员医疗费用结算服务。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保障生活、促进就业两方面作用,统一城乡人员失业保障措施,农民工可比照城 镇职工参保缴费、领取失业保险金及享受其他待遇。拓展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的促进作用;建立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调整工伤待遇水平的机制。探索建立城乡居民生育保险办法,将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育龄妇女纳入保障范围。探索社会护理保险,强化医疗保险对医疗资源分布的调节作用。

四、解决重点问题,力争实现“同城同待遇”。积极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统一市域内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实现保障制度、保障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四统一;稳妥推进有色公司医保纳入地方医保体系。完善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完成老工伤人员纳入基金统筹管理,重点解决国有企业有伤残等级的老工伤人员和工亡职工供养亲属问题,同时妥善解决好国有企业其他老工伤人员和集体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问题。通过统筹基金调剂、企业趸缴或补缴部分费用、政府补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所需资金。探索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实行统一管理经办、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待遇支付、统一基金调剂,从而达到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

五、实行精细管理,优化社会保障质量。

推进社会保险稽核工作规范化、高效化,充实稽核力量,创新稽核方法,明确稽核重点,加强部门联动,确保社会保险费应收尽收,促进参保人数外延式扩大和基金内涵式增长。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强化社会保障基金运行分析监管,建立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基金协同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手段,重点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结合金保工程建设,利用数据信息系统,深入推进医保“实时结算”,督促医院提高数据上传质量,力争监控到医生具体医疗行为。不断加大对定点医院检稽核力度,重点检查定点医院有无分解住院、挂床住院、降低入院标准等违规行为,防控医疗违规行为。引入社会监督,设立由部门代表、医疗机构、专家代表组成医疗保险基金监督组织;依据《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对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积极引导市民参与监督管理。细化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信用等级制度。规范社保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继续实行覆盖省市县各类企业、不同统筹、不同地区、不同险种的养老资格认证,防范重复享受或冒领养老金现象发生。继续完善工伤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建立异地鉴定机制,提高鉴定的准确度、公信度。

六、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居民收入增长。

针对我市人均GPD较高而居民收入相对较低的现实,以居民收入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为目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 革,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组织开展收入分配情况调研,制定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指导性意见。大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在总结首批试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面,争取试点范围超过20家企业,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决定机制和员工工资与企业效益挂钩的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逐步提高国有企业下岗人员等困难群体的收入水平。在完成事业单位预发工资(生活)性补贴工作的基础上,稳慎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强特殊工时管理;做好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制度,及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继续完善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把收取保障金与企业诚信评价等级挂钩,推行农民工工资实名制发放,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重要保证。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大力提高全省社会保障水平,从根本上维护和保障了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

吉林省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前,国有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压力很大。2002年,吉林省有40%的国有企业承担办社会职能,每年至少支付35亿元费用。符合并轨条件的人员89.8万人,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生活补助费73.4亿元。离退休人员105万人,每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自然缺口近30亿元,城镇低保对象149.7万人,居全国第四位,占全省非农业人口的13%,居全国首位。1998年至2004年,全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累计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106.8万人,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43.64亿元。这种状况使企业发展、社会保障、职工利益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的局面。一方面企业社会负担沉重,现代企业制度难以建立,无法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社保资金缺口,严重阻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职工群众长远利益无法得到维护。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大力气推动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结合”,即:并轨与国企改革、与促进再就业、与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相结合,切实发挥改革的聚合效应。一是抓筹资,确保并轨工作进度。协调金融机构,采取“统贷统还”的方式落实专项贷款。对企业通过资产变现、土地使用权出让等15个方面筹资,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为调动各地筹集资金的积极性,还采取了“抽慢补快”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资金的落实。二是抓规范,确保政策实际效果。加强工作指导,严格执行各项试点政策,通过定期调度、典型示范、开展“回头看”等形式,扎实组织推动,确保了并轨工作的质量。三是抓就业,确保并轨人员有业可就。将就业再就业作为并轨的核心工作和前置条件来抓,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切实加强职业培训,建立就业补贴,完善再就业与失业保险和低保联动机制等各项制度措施。四是抓续保,确保并轨时期参保人数不下降。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鼓励并轨人员续保。五是抓稳定,确保社会和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认真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注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化解矛盾,保证了整个并轨工作始终平稳有序进行。

2005年,吉林省6133户国有困难企业的98.4万名下岗职工实现并轨;还有1594户企业比照试点政策,自筹资金,妥善处理了33.4万名职工的劳动关系问题。享受财政补助政策和自筹资金并轨两项合计,全省并轨人数达130万人,兑现经济补偿金108.7亿元。通过以企业为主体筹资,地方和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的形式,较好地解决了改制过程中富余人员分流安置成本,为解决国有企业“人往哪里去”问题打开了通道,使一批国有企业切实减轻了冗员负担,促进了企业改组改制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并轨与国企改革的结合联动,使吉林省在2005

年基本完成了816户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化解了金融债务,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吉林通钢、铁合金公司、一建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在“瘦身”后成功地引进了战略投资者,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同时,围绕促进就业再就业开展并轨各项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劳动力跨地区、跨产业、跨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流动,使一大批下岗职工在并轨后转移到民营企业、第三产业就业,促进了经济结构的优化。

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后,我们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切实发挥保障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的重要功能。

一、养老保险方面。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试点成果,我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确保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平稳运行。一是调动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参保积极性。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调动了解除劳动关系人员参保缴费积极性。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个体参保人员由53.4万人增加到167万人左右。二是连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2005年以来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5年人均增加额约为420元左右。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到了1030元左右。4月份省政府下发了《未参保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试行)》,从今年开始吉林省将统筹解决全省5.8万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问题,年增加投入约2.3亿元。三是降低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从2008年起,连续两年调整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即从2008年1月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由原来的23%下调为22%,2009年1月再次下调至21%,减轻了用人单位缴费负担近10亿元。四是保障企业破产重组顺利实施。近年来,吉林省陆续有一些工矿企业实施了政策性破产,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这类企业给予一些扶持政策,保证企业破产重组的顺利实施,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五是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对因金融危机导致暂时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允许其在2009年内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同时对年内一次性补缴历年陈欠费用的单位和个人,免予征收滞纳金。上半年,全省共有6户困难企业享受了缓缴政策,累计缓缴约1700万元。

二、失业保险方面。从失业调控、促进就业、确保发放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确保社会稳定。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39.9万人,完成计划的99.9%;征缴失业保险费4.5亿元,完成计划的56.9%。一是开展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普查。向吉林省政府提交了《关于全省解除劳动关系人员普查情况报告》,提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二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结合吉林省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实际状况,对《吉林省失业保险办法》进行了修改,初步建立吉林省失业保险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三是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全省划分为5类地区,分类确定统筹地区失业保险金标准,全省平均失业保险金标准将从183元提高到257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是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年初,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促进全民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吉政发〔2009〕4号),对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条件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创业或自谋职业,凭其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有效证明,可一次性申请领取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帮助解决创业或自谋职业资金不足问题。这项政策的出台,增强了失业人员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创业成功率。目前,松原、白城等地正在进行对符合条件人员的排查、审核工作,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发放。

三、医疗保险方面。坚持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让城乡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一是加强城镇职工医保工作。针对国企改制中的困难企业,采取“费率、缴费、待遇支付”三优惠政策,确保30万困难企业职工稳定参保。2008年把16万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了职工医保,今年又把26万地方依法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全部纳入了职工医保。针对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采取“职工、居民双向选择、各有补贴”的促保措施,确保48万灵活就业人员同步参保。现在吉林省已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保障体系,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稳步递增。截至7月底,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了466万人,完成任务指标的97%。二是加强城镇居民医保工作。2006年,吉林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唯一以省为单位的试点省。为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出台了允许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居民医保,符合“4050”再就业条件的,可从再就业资金的社会保险补贴中享受50元或80元不等的参保缴费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了595万人,完成任务指标的78.8%。

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推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让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前进;要加快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就必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本金,弥补长期形成的社保欠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篇: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探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做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更加突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普惠性。以党的号召和指向为契机,结合次债危机与欧债危机后的环境变化,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于提高人民福祉,保护社会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有效地规避养老、疾病、失业等社会风险,保障全体人民公平的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经济社会的积极效用社会保障是国家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其在年老、疾病、失业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和服务的制度安排。[1]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社会保障经历了一个从恩惠到权利的发展过程,[2]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减震器”和“稳定器”,现已成为衡量人权能否实现、社会发展是否和谐以及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社会制度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不足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的情况下,博取世界各国社保制度之长,尊重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二)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不足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但从以上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中也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1、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缺乏统一性。

2、社会保障立法层次尚偏低、缺乏稳定性。

3、实施和监督机制凸显薄弱性。

4、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窄

5、社会保障水平不均衡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诚如前述,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己不符合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难以满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针对性的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一)明确社会保障立法模式立法、执法和司法是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关键环节,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应当首先注重立法,为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和监督提供法律依据。

(二)提高实施机制与监督机制的执行力度立法的目的在于为执法和司法提供法律依据,也是为了保障执法和司法的顺利运行,同时执法与司法又是立法的现实手段。社会保障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只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机制和监督机制,才能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功能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的权利救济机制权利的救济是社会保障受益者自下而上反映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路径,这样才能够确保社会保障信息在操作层面的良性互动。针对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监管不力的现状,我国更应当保证社会成员权利救济渠道的畅通,以此增

强社会监督的力量。

(四)取消户籍分化,统一社会保障体系户籍制度直接造成了我国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导致了城乡社会保障的差别待遇。

(五)大力推行社会保障税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统筹、产业投资和社保基金,体现收入再分配职能的财政拨款难以形成社会保障类的预算支出。

四、结语就本质而言,社会保障体系是一种社会财富再分配行为,但其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中国尤为需要,肩负着稳定政局、安定社会、给予市场信心、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坚实保障。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提供公共服务产品责任的强化,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决策理念和制度安排日趋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着全球六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将基本建立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和惠及全体城乡居民的平等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五篇: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制度建设,也是一项开拓创新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须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推进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政策更加配套、管理更加规范、运行更加稳健.坚持三个原则,把握社会保障发展方向。一是坚持社会保障标准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既尽力而为,让人民群众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又量力而行,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二是坚持从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满足不同水平的社会保障需求。三是坚持由近及远、循序渐进、保持政策的连续性,要注意把握改革政策出台的时机,注意保持有关政策的相对稳定和衔接配套,注意采取平稳可行和符合国情国力的过渡措施,避免社会矛盾的发生。

推进四个转变,强化社会保障意识。一是适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市和企业职工为主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二是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向多种所有制转变。三是适应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四是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社会保障由以单位管理为主向由社会机构提供管理和服务转变。

完善三个机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稳定可靠多元的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机制,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通过利益导向鼓励参保缴费,强化基金管理和监督检查,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统筹调剂机制,将养老、失业保险金的下拨与上解挂钩,与扩面征缴情况挂钩,对基金困难的地方,省、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调剂金予以支持。三是建立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机制,及时落实参保人员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积极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优势企业对慈善机构进行捐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定点挂钩、定向捐赠、结对认养等方式,参与集中供养。

强化两项措施,夯实社会保障基础。一是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肃查处不参加社会保险、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二是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建立起覆盖广泛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将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查询服务等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服务对象跟踪一生、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块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

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步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国际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革发展“减震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一张促进社会进步的“安全网”。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总的来看还为不够完善,存在着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总的要求是:坚持广覆盖、促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对照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好工作。

一、完善就业再就业政策,以创业培训促进再就业

我们按照各级党委、政府要求,积极主动工作,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完善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就业与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结合实际制定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转移培训操作办法,扩大培训

效果。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满足就业再就业工作资金需要。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支持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注入小额担保基金,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为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贷款支持。三是开展扩大失业金支出范围,提高失业基金补助标准。

二、支持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企业、事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进一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一是开展扩大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个人帐户工作。二是做好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企业养老保险与事业养老保险的分开运作前期工作。三是组织资金确保企业、事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调标按时足额发放。

三、完善制度和加大投入并举,促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与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财政部门会同民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增加投入,规范管理,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是建立和完善低保与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衔接配套措施,将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与享受城镇低保和失业保险相衔接。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三是规范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和农村低保制度。会同民政部门深入开展调研,研究进一步规范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政策以及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问题。为广大城乡弱势群体提供生活救助,为抗灾救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继续做好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效地解决广大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使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抑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强化监管,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一是会同社保、民政、卫生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社保资金的日常监督管理。二是完善基金征管体制,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三是配合审计部门对养老金、失业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城乡低保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审计,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对做好财政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更新的目标,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将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职能,加大对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阳光雨露,为我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新的贡献。

下载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完善教育保障体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完善教育保障体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合集五篇)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实现住有优居目标 ---关于金华市区住房保障建设的思考 夏 康 经过多年探索,金华市区已初步建立起了比较适合国情的城镇住房体系,在加强住房保障建设、调整住......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时政热点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重要论述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09年对于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保险......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浅谈如何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全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着亿万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民生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也是当前......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县地处鄂东南边陲,是个省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44.3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27万人。最近,**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状况和贫困原因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结合实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具有保障居民基本生活、调节收入分配、拉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功能,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加快......

    完善药品“完善药品“三统一”管理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完善药品“三统一”管理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我省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综述 实行药品“三统一”(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是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药品......

    学校后勤管理

    后勤管理工作 后勤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其它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服务。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

    加强学校后勤管理

    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增强“服务育人”意识 三里营小学郭建忠 学校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中心,而后勤管理是学校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基本保证!古代兵法有云;兵马不行,粮草先行。从某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