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2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时间:2019-05-13 16:43: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改革进行到底(2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改革进行到底(2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一篇:将改革进行到底(2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三门峡日报

当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时,处于严重衰退中的世界经济,正奋力寻找着摆脱困局的出路。

中国,此时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造就这一奇迹的经济发展方式,却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投资、出口的拉动力越来越小,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

近40年来,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今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一场新的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2008年,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中国虽然短期内稳住了增长,但是,从2011年起,带动中国经济30年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速同时下降,经济增速持续下行。

此时,中国人的海外消费却在上升。近年来,从奢侈品到普通生活用品,每年中国人有上万亿元人民币花在国外。而此时的中国企业呢?大量产品卖不出去,日子越过越难。钢铁、煤炭、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减少。

习惯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略有减速,就让很多人觉得不适应。1 减速是短期变化还是长期趋势?

难题与希望并存,低迷与活跃并存,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经济结构要调整,但新的结构是什么?内生动力从哪儿来?

“新常态”,在2013年的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找不到这个词。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历史,一定会更清晰地理解,这是总书记给中国经济的未来确立的全新历史坐标。

中国经济需要清醒的瞭望者给出方向。

201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7.4%的季度增速创下24年来的最低点。这再次引发是否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讨论。

2014年5月,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要有历史耐心。在此次考察的新闻报道中,“新常态”一词,在公众视野里第一次出现。

两个多月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他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总书记说,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速度、结构、动力,六个字,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这是总书记深刻洞悉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改革家总是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以简洁凝练而又内涵丰富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

总书记用“新常态”来定义当下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这当中透射出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定力,扫清了人们思维上的迷雾,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带来的是党中央经济工作思路的重大调整。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总书记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中央继而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

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

2016年,化解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压减粗钢产能超过6500万吨。中国经济,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向旧的发展方式告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任务,都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形成,而呈现纲举目张之势。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进一步拓展到农业、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等多个领域。

佛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便是改革前沿之地,也是最早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地方。如今,这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地级市,经济总量接近1万亿元,同时也体会着结构转变的紧迫压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重塑这里的实体经济。

佛山陶瓷曾一度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而今,高耗能高污染低价格、以量取胜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在政府的引导下,佛山14家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产业平台,集合业内顶级专家,为陶瓷生产制定了108个原料标准和36个检测标准,更精细、更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覆盖生产全过程,连沙子、石头这些最普通的原料,都要纳入统一管控。标准推行几个月,产品优等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眼下,佛山众多制造业企业都在对沿用多年的生产线进行调整。更精细的流程管控、更先进的智能装备,让产品供给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不仅是佛山,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正在这场从“有”到“优”的供给侧大变革中,书写着转型升级的故事。

结构之变,是追求质量效益之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

结构之变,是全面之变,更是深层之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结构之变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带着大家回望历史。他指出,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把市场配臵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臶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有一幅8米多长的“万里长征图”,是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将一项社会建设工程从立项到通过政府审批的108个公章、799个审批工作日,微缩在一起画出的。这是一张精确写实的画,描述出在原有的行政审批体制下,待批项目辗转于部门之间的“万里长征”。

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努力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改革的难度,当然不小。

几年来,这张“万里长征图”一直在不断缩短。2015年7月,曹志伟建议进一步大幅削减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期待着画出个3.0版本。

曹志伟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上交了削减行政审批环节的提案。他建议削减的审批事项有76个,回复显现变化的是23个,真正裁减的是5 个。

“万里长征图”变短了。它还可以变得更短。

它是一面镜子,映衬出改革的艰难,也记录着改革的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83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累计接近90%。工商登记前臵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臵审批或取消。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

现在,每一天,在中国,就有1.5万多家企业破土而出。

市场活力的迸发,源于政府在改革中归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价格、金融、信用体系等基础性、关键性的改革不断实现突破。

2014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给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价格改革, 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比重提升到97%左右,我国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已基本建立。

在金融领域,利率管制已基本放开,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民营银行设立进入常态化审批;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深化。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推出,金融安全网进一步健全。

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设正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正为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变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力用到深处,必定落在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上。

由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在总书记的系统部署和强力推动下,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中关村。

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以创新之力撬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 记关注的焦点。

2015年3月,他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臵。

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

改革,改出更鲜明的国家力量。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建立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金支持;制定国家实验室发展规划、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改革,正在改出国家创新力的根基,正在改出更鲜活的经济新动能。不竭动力,正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释放创新人才的最大潜力,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的走向有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开辟事业,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归潮。

2016年5月30日,科技界最高规格的三大会议同步召开,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中国,幅员辽阔。促进城乡间、区域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是结构之变的一道必答题。

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新的三大战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任务成为重中之重。怎么疏解?需要新思路,需要大气魄。

2017年4月1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引来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

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就提出,可以考虑在河北比较适合的地方,规划建设一个适当规模的新城,来集中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经过多轮科学、严密的论证,有着充裕发展空间的雄安,被选定 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将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起,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雄安。中国经济版图上正在谱写新的壮丽诗篇。

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始终是土地问题。波澜壮阔的改革,发端于土地,收获于土地,也不断在土地上捕捉着深入推进制度变革的新契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土地”这个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做出了一篇以“三权分臵”为龙头的,有内容、有气势的改革文章,为进一步破解“三农”领域诸多难题,为大幕徐徐拉开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起了壮阔的历史舞台。

2014年9月29日,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总书记用“三权分臵”的思路,给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定了调。

“三权分臵”,就是将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拆分开,承包权归承包户,而经营权流转给愿意种地的经营主体。

2016年8月30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臵办法的意见》。两个月后,文件正式发布。

改革方向如此笃定,种田人的心,也定了。

如今,全国有7000万户农民流转了土地,占全部农户的30%,土地流转面积占到总的承包面积的35%,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这是孟子在2300多年前写下的、对人性朴素而深刻的认识。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再次强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

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

2016年,曾常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的民间投资,一度跌落到2%左右。为什么?

企业家信心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 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11月,这个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明确提出依法保护产权。

这项改革,回应了上上下下的普遍关切,更向社会释放出一个明确而积极的信号。

在中央关于产权保护的意见公布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很快出台了配套的具体意见,并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

2017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民法总则》审议通过,明确提出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要平等地保护。过去相对来说,对民营企业的保护要弱于国有企业,所以这一次强调都要一样,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

平等,不是空头支票。

石油、电力、铁路等多个行业开始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2016年12月,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速铁路在浙江台州开工建设。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国企改革,不是要把国企改散了、改垮了、改没了,而是体现“两个毫不动摇”,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携手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44万亿元,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考察吉林时,总书记特地来到两家国有企业。他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这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成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定盘星。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此为统领,国企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配套文件出台,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国企改革“1+N”体系就此搭建完成。

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列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初春之夜,上海郊区的这个宾馆里,许多人无法入眠。他们是国企东航物流公司6000多名员工的代表,讨论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改制和人员的重新安排。

体制机制的束缚,曾是这家企业最大的困扰。工资薪酬不能随业绩增长而提高,企业留不住人,公司管理层无法自主经营决策。

这次,100%国资的东航物流公司,将面向社会出让45%的股权,以引进新的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者。同时,员工持股10%。

国企改革挺进深处,提升效率。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已从115家减少到102家。10家中央企业完成重组,优化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国有资本效率。10家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收放之间,国有资本、国有经济在优化中壮大,公有制基础更加牢靠。

改革的内在哲学,就是“变与不变”。

不能变的,是“两个毫不动摇”。能变的,是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将世界经济又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2017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首次迎来了中国国家元首。在这里,他向世界提出了中国主张。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形成了崭新的开放格局,在自身的深刻变革中,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有影响力的思考者、更有作用力的推动者。解决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站在这个高度上布局谋篇。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方式,正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向“优进优出”转变;产业体系正从国际分工协作的局部,跃升至与整个全球价值链深度铆合的全流程再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不断壮大,开启全球布局,我国已从资本净流入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发端,至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一批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正在试验、复制、推广。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30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多位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齐聚北京。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以及中国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丝路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理念的有机结合;是开创包容性全球化道路的一种有益尝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回答了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问题。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则为“干什么”勾勒了前行路径。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怎么干”提供了思想方法。

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光芒,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在这段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在这段新征程上,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困正在被一点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实现领跑,满足新需求、吸纳就业更多的服务业不断壮大。

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新动能蓬勃而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56%,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深空深海探测,上天入海,一大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接连取得突破。

在这段新征程上,物价连续四年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下,百姓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每年1300多万人找到新的工作。

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正向着未来延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以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带领中国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常青基业。

第二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解说词

【解说词】

当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时,处于严重衰退中的世界经济,正奋力寻找着摆脱困局的出路。

中国,此时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造就这一奇迹的经济发展方式,却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投资、出口的拉动力越来越小,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

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今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一场新的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

【字幕】2016年12月北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解说词】

2008年,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中国虽然短期内稳住了增长,但是,从2011年起,带动中国经济三十年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速同时下降,经济增速持续下行。

此时,中国人的海外消费却在上升。近年来,从奢侈品到普通生活用品,每年中国人有上万亿元人民币花在国外。而此时的中国企业呢?大量产品卖不出去,日子越过越难。钢铁、煤炭、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减少。

习惯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略有减速,就让很多人觉得不适应。减速是短期变化还是长期趋势?

难题与希望并存,低迷与活跃并存,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经济结构要调整,但新的结构是什么?内生动力从哪儿来?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社会各界、市场、各级地方政府,甚至包括在部门当中,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在2013年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在部署第二年经济工作当中,就用了“新常态”这样一个提法。

【解说词】

“新常态”,在2013年的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找不到这个词。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历史,一定会更清晰地理解,这是总书记给中国经济的未来确立的全新历史坐标。

中国经济需要清醒的瞭望者给出方向。

201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7.4%的季度增速创下24年来的最低点。这再次引发是否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讨论。

【字幕】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

【解说词】

5月,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要有历史耐心。在此次考察的新闻报道中,“新常态”一词,在公众视野里第一次出现。

【字幕】2014年7月29日北京党外人士座谈会

【解说词】

两个多月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字幕】2014年11月9日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解说词】

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他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

【同期】习近平主席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解说词】

速度、结构、动力,六个字,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这是总书记深刻洞悉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

【字幕】2014年12月北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解说词】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改革家总是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以简洁凝练而又内涵丰富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

总书记用“新常态”来定义当下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这当中透射出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定力,扫清了人们思维上的迷雾,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带来的是党中央经济工作思路的重大调整。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总书记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在这个过程当中,总书记亲力亲为,连续开了三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来研究。第一次是确定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次是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单项方案的工作思路,接下来第三次的财经小组会是研究具体的工作方案。就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最后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解说词】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中央继而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

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 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

2016年,化解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压减粗钢产能超过6500万吨。中国经济,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向旧的发展方式告别。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任务,都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形成,而呈现纲举目张之势。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进一步拓展到农业、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等多个领域。

【字幕】广东佛山

【解说词】

佛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便是改革前沿之地,也是最早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地方。如今,这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地级市,经济总量接近一万亿元,同时也体会着结构转变的紧迫压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重塑这里的实体经济。

这是佛山的一家陶瓷工厂。每天,这条生产线能生产出一万平方米的大理石瓷砖,销往世界各地。

【同期】佛山众陶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初阳

去年中国陶瓷出口下降了33.75%,每公斤瓷的销售单价下降了28%。这个改变也使得中国不少陶瓷企业进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生存之战。

【解说词】

佛山陶瓷曾一度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而今,高耗能高污染低价格、以量取胜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同期】广东省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顾问白梅

现在关键是要做品质,要把整个的质量提升上去。

【解说词】

在政府的引导下,佛山14家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产业平台,集合业内顶级专家,为陶瓷生产制定了108个原料标准和36个检测标准,更精细、更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覆盖生产全过程。连沙子、石头这些最普通的原料,都要纳入统一管控。标准推行几个月,产品优等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眼下,佛山众多制造业企业都在对沿用多年的生产线进行调整。更精细的流程管控、更先进的智能装备,让产品供给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不仅是佛山,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正在这场从“有”到“优”的供给侧大变革中,书写着转型升级的故事。

结构之变,是追求质量效益之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

结构之变,是全面之变,更是深层之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结构之变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字幕】

十五大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六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七大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大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解说词】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带着大家回望历史。他指出,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字幕】广州

【解说词】

这幅8米多长的“万里长征图”,是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将一项社会建设工程从立项到通过政府审批的108个公章、799个审批工作日,微缩在一起画出的。这是一张精确写实的画,描述出在原有的行政审批体制下,待批项目辗转于部门之间的“万里长征”。

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努力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

改革的难度,当然不小。

几年来,这张“万里长征图”一直在不断缩短。2015年7月,曹志伟建议进一步大幅削减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期待着画出个3.0版本。

【同期】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

以前我们做“万里长征图”,每一个事项提问题,叫做“针针见血”,3.0的改革必须是什么?“刀刀见肉”。

【解说词】

曹志伟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上交了削减行政审批环节的提案。他建议削减的审批事项有76个,回复显现变化的是23个,真正裁减的是5个。

【同期】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

每一项都博弈,因为什么?每砍掉一项审批,你就拿掉了一些人的饭碗。

【解说词】

“万里长征图”变短了。它还可以变得更短。

它是一面镜子,映衬出改革的艰难,也记录着改革的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83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累计接近9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

现在,每一天,在中国,就有15000多家企业破土而出。

【同期】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

你有100家企业破产了,有500家企业诞生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

【解说词】

市场活力的迸发,源于政府在改革中归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价格、金融、信用体系等基础性、关键性的改革不断实现突破。

2014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给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价格改革,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比重提升到97%左右,我国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已基本建立。

在金融领域,利率管制已基本放开,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民营银行设立进入常态化审批;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深化。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推出,金融安全网进一步健全。

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设正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正为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变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力用到深处,必定落在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上。

由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在总书记的系统部署和强力推动下,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中关村。

【字幕】2013年9月30日北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

【同期】科技部部长万钢

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总书记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其实中国丧失了多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才使得我们落后。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抓住现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

【解说词】

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以创新之力撬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始终是总书记关注的焦点。

2015年3月,他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

【字幕】2014年11月9日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同期】习近平主席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解说词】

改革,改出更鲜明的国家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建立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金支持;制定国家实验室发展规划、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改革,正在改出国家创新力的根基,正在改出更鲜活的经济新动能。不竭动力,正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释放创新人才的最大潜力,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的走向有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开辟事业,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归潮。

【字幕】2016年5月30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说词】

2016年5月30日,科技界最高规格的三大会议同步召开,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同期】科技部部长万钢

那天总书记作完报告以后,我去送他的时候,多叮嘱了我一句话,万钢同志你观察到没有,和科技人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掌声,是从后面往前边来的,楼上往楼下传的。我也观察到,后面坐的是年轻的科技人员,要从掌声中感受到科技人员的期盼。

【解说词】

这掌声是共鸣,是回应,更是礼赞。

中国,幅员辽阔。促进城乡间、区域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是结构之变的一道必答题。

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新的三大战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任务成为重中之重。怎么疏解?需要新思路,需要大气魄。

【同期】《新闻联播》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解说词】

2017年4月1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引来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

【同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

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就提出,可以考虑在河北比较适合的地方,规划建设一个适当规模的新城,来集中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字幕】2017年2月23日总书记在河北考察

【解说词】

经过多轮科学、严密的论证,有着充裕发展空间的雄安,被选定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将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起,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字幕】2017年2月23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

【同期】总书记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

【解说词】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雄安。中国经济版图上正在谱写新的壮丽诗篇。

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始终是土地问题。波澜壮阔的改革,发端于土地,收获于土地,也不断在土地上捕捉着深入推进制度变革的新契机。

【字幕】2013年7月总书记在武汉考察

【解说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土地”这个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做出了一篇以“三权分置”为龙头的,有内容、有气势的改革文章,为进一步破解“三农”领域诸多难题,为大幕徐徐拉开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起了壮阔的历史舞台。

【字幕】安徽天长

【解说词】

天长农民徐长林,2013年把15亩地流转给了当地的种田大户,外出打工去了。合同签的是12年,但仅仅一年后,徐长林又把地要了回来。

【同期】安徽省天长市大通镇齐庙村徐长林

睡不着觉,就想来想去,地要是真没了我怎么办?咱老百姓靠地吃饭对吧,一旦我打工不能打了怎么办,那没办法了。我就想了这么个歪点子,给它要回来。

【解说词】

把地转出去的不踏实,把地转到手里来的也不踏实。种田大户张治岑,从镇里农民手中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但后来有村民反悔。一气之下,张治岑解除了合同。

【同期】安徽省天长市市长朱大纲

就是土地的权属不清晰,承包户有顾虑,经营主体更有顾虑。

【解说词】

2014年9月29日,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总书记用“三权分置”的思路,给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定了调。

“三权分置”,就是将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拆分开,承包权归承包户,而经营权流转给愿意种地的经营主体。

【同期】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总书记他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历史耐心。因为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的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也反映了农民的最根本的利益。三权分置,是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重大的制度创新,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制度性安排。

【解说词】

2016年8月30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两个月后,文件正式发布。

改革方向如此笃定,种田人的心,也定了。

天长农民徐长林又找到原来的种田大户,把土地再次流转给了他。种田大户张治岑又流转来了450亩土地,扩大了经营范围。他的家庭农场,2017年预计纯收入能到35万多元。

如今,全国有7000万户农民流转了土地,占全部农户的30%,土地流转面积占到总的承包面积的35%,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这是孟子在2300多年前写下的、对人性朴素而深刻的认识。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再次强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

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

2016年,曾常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的民间投资,一度跌落到2%左右。为什么?

企业家信心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同期】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也跟我们反映了一种情况,说什么呢,叫“小富即安、大富不安”。如果他们的产权得不到保护,那么他们做到一定规模就不想再做了,钱挣得越多心越慌。

【解说词】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11月,这个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明确提出依法保护产权。

这项改革,回应了上上下下的普遍关切,更向社会释放出一个明确而积极的信号。

【同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

这个文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最为关心的法人财产权、自然人财产权、知识产权保护这样一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解说词】

在中央关于产权保护的意见公布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很快出台了配套的具体意见,并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

2017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民法总则》审议通过,明确提出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

【同期】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这个都要平等地保护。过去相对来说,对民营企业的保护要弱于国有企业,所以这一次强调都要一样,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

【解说词】

平等,不是空头支票。

石油、电力、铁路等多个行业开始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2016年12月,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速铁路在浙江台州开工建设。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国企改革,不是要把国企改散了、改垮了、改没了,而是体现“两个毫不动摇”,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携手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44万亿元,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字幕】2015年7月总书记在吉林考察

【解说词】

在考察吉林时,总书记特地来到两家国有企业。他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字幕】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

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解说词】

这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成为深入推进国

企改革的定盘星。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此为统领,国企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配套文件出台,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国企改革“1+N”体系就此搭建完成。

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列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字幕】上海

【解说词】

初春之夜,上海郊区的这个宾馆里,许多人无法入眠。他们是国企东航物流公司6000多名员工的代表,讨论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改制和人员的重新安排。

体制机制的束缚,曾是这家企业最大的困扰。工资薪酬不能随业绩增长而提高,企业留不住人,公司管理层无法自主经营决策。

这次,100%国资的东航物流公司,将面向社会出让45%的股权,以引进新的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者。同时,员工持股10%。

【同期】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马须伦

混改以后我们吸收民营资本进来,真正建立市场化的内部机制,使企业进一步增强活力。

【解说词】

国企改革挺进深处,提升效率。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已从115家减少到102家。10家中央企业完成重组,优化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国有资本效率。10家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收放之间,国有资本、国有经济在优化中壮大,公有制基础更加牢靠。

改革的内在哲学,就是“变与不变”。

不能变的,是“两个毫不动摇”。能变的,是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将世界经济又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字幕】瑞士达沃斯

【解说词】

2017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首次迎来了中国国家元首。在这里,他向世界提出了中国主张。

【字幕】2017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

【同期】习近平主席

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有的担当,更是各国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解说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形成了崭新的开放格局,在自身的深刻变革中,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有影响力的思考者、更有作用力的推动者。解决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站在这个高度上布局谋篇。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方式,正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向“优进优出”转变;产业体系正从国际分工协作的局部,跃升至与整个全球价值链深度铆合的全流程再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不断壮大,开启全球布局,我国已从资本净流入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发端,至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一批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正在试验、复制、推广。

【字幕】北京雁栖湖

【解说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字幕】2017年5月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同期】习近平主席

我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幕。

【解说词】

30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多位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齐聚北京。

【同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这不只是发展物质的项目,还能凝聚民心。这不仅是为了发展,还有和平。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价值所在。

【解说词】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以及中国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丝路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理念的有机结合;是开创包容性全球化道路的一种有益尝试。

【同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

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国家,进行市场化经济改革,所以中国必须创造自己的改革方式。虽然今后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在我看来,中国做出的这些抉择令人钦佩。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回答了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问题。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则为“干什么”勾勒了前行路径。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怎么干”提供了思想方法。

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光芒,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在这段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在这段新征程上,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困正在被一点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实现领跑,满足新需求、吸纳就业更多的服务业不断壮大。

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新动能蓬勃而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56%,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深空深海探测,上天入海,一大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接连取得突破。

在这段新征程上,物价连续四年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下,百姓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每年1300多万人找到新的工作。

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正向着未来延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以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带领中国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常青基业。

第三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解说词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解说词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解说词】

当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来临时,处于严重衰退中的世界经济,正奋力寻找着摆脱困局的出路。

中国,此时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造就这一奇迹的经济发展方式,却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投资、出口的拉动力越来越小,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价格越来越高,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紧。

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今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一场新的更为深刻的经济体制改革。【字幕】2016年12月北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老路既行不通又走不远,必须开辟新的发展路径,激发经济潜力,引领经济发展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开启了一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向更高形态发展的结构之变。

【解说词】

2008年,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中国虽然短期内稳住了增长,但是,从2011年起,带动中国经济三十年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速同时下降,经济增速持续下行。

此时,中国人的海外消费却在上升。近年来,从奢侈品到普通生活用品,每年中国人有上万亿元人民币花在国外。而此时的中国企业呢?大量产品卖不出去,日子越过越难。钢铁、煤炭、水泥等多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利润减少。

习惯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略有减速,就让很多人觉得不适应。减速是短期变化还是长期趋势? 难题与希望并存,低迷与活跃并存,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经济结构要调整,但新的结构是什么?内生动力从哪儿来?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社会各界、市场、各级地方政府,甚至包括在部门当中,都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在2013年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在部署第二年经济工作当中,就用了“新常态”这样一个提法。

【解说词】

“新常态”,在2013年的现代汉语词典里,还找不到这个词。若干年后,当人们回望历史,一定会更清晰地理解,这是总书记给中国经济的未来确立的全新历史坐标。

中国经济需要清醒的瞭望者给出方向。

201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7.4%的季度增速创下24年来的最低点。这再次引发是否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的讨论。

【字幕】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 【解说词】

5月,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指出,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要有历史耐心。在此次考察的新闻报道中,“新常态”一词,在公众视野里第一次出现。

【字幕】2014年7月29日北京党外人士座谈会 【解说词】

两个多月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总书记再次提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字幕】2014年11月9日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解说词】

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他首次对“新常态”一词进行了系统阐述。

【同期】习近平主席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解说词】 速度、结构、动力,六个字,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这是总书记深刻洞悉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

【字幕】2014年12月北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同期】总书记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解说词】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改革家总是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以简洁凝练而又内涵丰富的语言,揭示事物本质。总书记用“新常态”来定义当下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这当中透射出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定力,扫清了人们思维上的迷雾,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带来的是党中央经济工作思路的重大调整。

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总书记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

【同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在这个过程当中,总书记亲力亲为,连续开了三次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来研究。第一次是确定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次是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单项方案的工作思路,接下来第三次的财经小组会是研究具体的工作方案。就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最后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

【解说词】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中央继而开出了一剂标本兼治的药方。

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 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

2016年,化解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压减粗钢产能超过6500万吨。中国经济,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向旧的发展方式告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任务,都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形成,而呈现纲举目张之势。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力点,进一步拓展到农业、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等多个领域。

【字幕】广东佛山 【解说词】

佛山,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便是改革前沿之地,也是最早尝到改革开放甜头的地方。如今,这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地级市,经济总量接近一万亿元,同时也体会着结构转变的紧迫压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重塑这里的实体经济。

这是佛山的一家陶瓷工厂。每天,这条生产线能生产出一万平方米的大理石瓷砖,销往世界各地。

【同期】佛山众陶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初阳

去年中国陶瓷出口下降了33.75%,每公斤瓷的销售单价下降了28%。这个改变也使得中国不少陶瓷企业进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生存之战。

【解说词】

佛山陶瓷曾一度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而今,高耗能高污染低价格、以量取胜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同期】广东省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顾问白梅 现在关键是要做品质,要把整个的质量提升上去。【解说词】

在政府的引导下,佛山14家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产业平台,集合业内顶级专家,为陶瓷生产制定了108个原料标准和36个检测标准,更精细、更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覆盖生产全过程。连沙子、石头这些最普通的原料,都要纳入统一管控。标准推行几个月,产品优等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眼下,佛山众多制造业企业都在对沿用多年的生产线进行调整。更精细的流程管控、更先进的智能装备,让产品供给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不仅是佛山,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国制造,正在这场从“有”到“优”的供给侧大变革中,书写着转型升级的故事。

结构之变,是追求质量效益之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结构之变,是全面之变,更是深层之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层次着力点,就是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结构之变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字幕】

十五大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六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七大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大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解说词】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带着大家回望历史。他指出,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可以看出,我们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中央认为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出新的表述,条件已经成熟,应该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字幕】广州 【解说词】

这幅8米多长的“万里长征图”,是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将一项社会建设工程从立项到通过政府审批的108个公章、799个审批工作日,微缩在一起画出的。这是一张精确写实的画,描述出在原有的行政审批体制下,待批项目辗转于部门之间的“万里长征”。

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努力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改革的难度,当然不小。

几年来,这张“万里长征图”一直在不断缩短。2015年7月,曹志伟建议进一步大幅削减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期待着画出个3.0版本。

【同期】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 以前我们做“万里长征图”,每一个事项提问题,叫做“针针见血”,3.0的改革必须是什么?“刀刀见肉”。

【解说词】

曹志伟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上交了削减行政审批环节的提案。他建议削减的审批事项有76个,回复显现变化的是23个,真正裁减的是5个。

【同期】广东省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

每一项都博弈,因为什么?每砍掉一项审批,你就拿掉了一些人的饭碗。【解说词】

“万里长征图”变短了。它还可以变得更短。

它是一面镜子,映衬出改革的艰难,也记录着改革的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18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283项。中央政府层面核准的企业投资项目削减比例累计接近9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

现在,每一天,在中国,就有15000多家企业破土而出。【同期】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

你有100家企业破产了,有500家企业诞生了,这本身就是一个我们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

【解说词】

市场活力的迸发,源于政府在改革中归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财税、价格、金融、信用体系等基础性、关键性的改革不断实现突破。

2014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给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价格改革,全社会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比重提升到97%左右,我国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已基本建立。

在金融领域,利率管制已基本放开,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民营银行设立进入常态化审批;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断深化。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推出,金融安全网进一步健全。

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设正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正为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变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力用到深处,必定落在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上。

由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在总书记的系统部署和强力推动下,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2013年9月,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堂”,第一次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中关村。

【字幕】2013年9月30日北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同期】科技部部长万钢

给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总书记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认为,其实中国丧失了多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才使得我们落后。所以当前我们必须要抓住现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

【解说词】

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以创新之力撬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始终是总书记关注的焦点。

2015年3月,他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5年11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创新”作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发布。【字幕】2014年11月9日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 【同期】习近平主席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解说词】

改革,改出更鲜明的国家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建立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金支持;制定国家实验室发展规划、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改革,正在改出国家创新力的根基,正在改出更鲜活的经济新动能。不竭动力,正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河。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释放创新人才的最大潜力,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热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的走向有了新变化。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开辟事业,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归潮。

【字幕】2016年5月30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解说词】

2016年5月30日,科技界最高规格的三大会议同步召开,这在新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同期】科技部部长万钢

那天总书记作完报告以后,我去送他的时候,多叮嘱了我一句话,万钢同志你观察到没有,和科技人员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掌声,是从后面往前边来的,楼上往楼下传的。我也观察到,后面坐的是年轻的科技人员,要从掌声中感受到科技人员的期盼。

【解说词】

这掌声是共鸣,是回应,更是礼赞。

中国,幅员辽阔。促进城乡间、区域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是结构之变的一道必答题。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新的三大战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任务成为重中之重。怎么疏解?需要新思路,需要大气魄。

【同期】《新闻联播》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解说词】

2017年4月1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引来举国上下的高度关注。【同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 十八大以后,总书记就提出,可以考虑在河北比较适合的地方,规划建设一个适当规模的新城,来集中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字幕】2017年2月23日总书记在河北考察 【解说词】

经过多轮科学、严密的论证,有着充裕发展空间的雄安,被选定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将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一起,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字幕】2017年2月23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 【同期】总书记

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解说词】

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雄安。中国经济版图上正在谱写新的壮丽诗篇。

中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始终是土地问题。波澜壮阔的改革,发端于土地,收获于土地,也不断在土地上捕捉着深入推进制度变革的新契机。

【字幕】2013年7月总书记在武汉考察 【解说词】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土地”这个农村改革的核心问题,做出了一篇以“三权分置”为龙头的,有内容、有气势的改革文章,为进一步破解“三农”领域诸多难题,为大幕徐徐拉开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起了壮阔的历史舞台。

【字幕】安徽天长 【解说词】

天长农民徐长林,2013年把15亩地流转给了当地的种田大户,外出打工去了。合同签的是12年,但仅仅一年后,徐长林又把地要了回来。

【同期】安徽省天长市大通镇齐庙村徐长林

睡不着觉,就想来想去,地要是真没了我怎么办?咱老百姓靠地吃饭对吧,一旦我打工不能打了怎么办,那没办法了。我就想了这么个歪点子,给它要回来。

【解说词】

把地转出去的不踏实,把地转到手里来的也不踏实。种田大户张治岑,从镇里农民手中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但后来有村民反悔。一气之下,张治岑解除了合同。

【同期】安徽省天长市市长朱大纲

就是土地的权属不清晰,承包户有顾虑,经营主体更有顾虑。【解说词】

2014年9月29日,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总书记用“三权分置”的思路,给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定了调。

“三权分置”,就是将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拆分开,承包权归承包户,而经营权流转给愿意种地的经营主体。

【同期】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总书记他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历史耐心。因为农村的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的最基本的经济制度,也反映了农民的最根本的利益。三权分置,是继家庭承包经营之后重大的制度创新,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政治智慧的制度性安排。

【解说词】

2016年8月30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两个月后,文件正式发布。

改革方向如此笃定,种田人的心,也定了。

天长农民徐长林又找到原来的种田大户,把土地再次流转给了他。种田大户张治岑又流转来了450亩土地,扩大了经营范围。他的家庭农场,2017年预计纯收入能到35万多元。

如今,全国有7000万户农民流转了土地,占全部农户的30%,土地流转面积占到总的承包面积的35%,农业经营规模化程度明显提高。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这是孟子在2300多年前写下的、对人性朴素而深刻的认识。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总书记引用了这句话,再次强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

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2016年,曾常年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的民间投资,一度跌落到2%左右。为什么? 企业家信心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同期】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企业家也跟我们反映了一种情况,说什么呢,叫“小富即安、大富不安”。如果他们的产权得不到保护,那么他们做到一定规模就不想再做了,钱挣得越多心越慌。

【解说词】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11月,这个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明确提出依法保护产权。

这项改革,回应了上上下下的普遍关切,更向社会释放出一个明确而积极的信号。【同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

这个文件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最为关心的法人财产权、自然人财产权、知识产权保护这样一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解说词】

在中央关于产权保护的意见公布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很快出台了配套的具体意见,并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

2017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民法总则》审议通过,明确提出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

【同期】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这个都要平等地保护。过去相对来说,对民营企业的保护要弱于国有企业,所以这一次强调都要一样,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

【解说词】

平等,不是空头支票。

石油、电力、铁路等多个行业开始向民间资本打开大门。2016年12月,首条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速铁路在浙江台州开工建设。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国企改革,不是要把国企改散了、改垮了、改没了,而是体现“两个毫不动摇”,优化国有企业布局,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携手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44万亿元,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字幕】2015年7月总书记在吉林考察 【解说词】

在考察吉林时,总书记特地来到两家国有企业。他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字幕】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 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解说词】

这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成为深入推进国 企改革的定盘星。

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此为统领,国企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配套文件出台,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国企改革“1+N”体系就此搭建完成。

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被列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字幕】上海 【解说词】

初春之夜,上海郊区的这个宾馆里,许多人无法入眠。他们是国企东航物流公司6000多名员工的代表,讨论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改制和人员的重新安排。

体制机制的束缚,曾是这家企业最大的困扰。工资薪酬不能随业绩增长而提高,企业留不住人,公司管理层无法自主经营决策。

这次,100%国资的东航物流公司,将面向社会出让45%的股权,以引进新的战略投资和财务投资者。同时,员工持股10%。

【同期】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马须伦

混改以后我们吸收民营资本进来,真正建立市场化的内部机制,使企业进一步增强活力。【解说词】

国企改革挺进深处,提升效率。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央企已从115家减少到102家。10家中央企业完成重组,优化了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国有资本效率。10家企业开展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收放之间,国有资本、国有经济在优化中壮大,公有制基础更加牢靠。

改革的内在哲学,就是“变与不变”。

不能变的,是“两个毫不动摇”。能变的,是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体制机制。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将世界经济又推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字幕】瑞士达沃斯 【解说词】 2017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首次迎来了中国国家元首。在这里,他向世界提出了中国主张。

【字幕】2017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 【同期】习近平主席

我们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我们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领导者应有的担当,更是各国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解说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形成了崭新的开放格局,在自身的深刻变革中,正从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有影响力的思考者、更有作用力的推动者。解决好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站在这个高度上布局谋篇。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方式,正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向“优进优出”转变;产业体系正从国际分工协作的局部,跃升至与整个全球价值链深度铆合的全流程再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不断壮大,开启全球布局,我国已从资本净流入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发端,至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一批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正在试验、复制、推广。

【字幕】北京雁栖湖 【解说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字幕】2017年5月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同期】习近平主席

我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开幕。【解说词】

30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和多位国际组织的负责人齐聚北京。【同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这不只是发展物质的项目,还能凝聚民心。这不仅是为了发展,还有和平。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价值所在。

【解说词】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落实,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以及中国自身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丝路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理念的有机结合;是开创包容性全球化道路的一种有益尝试。

【同期】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

从来没有这么大的国家,进行市场化经济改革,所以中国必须创造自己的改革方式。虽然今后改革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在我看来,中国做出的这些抉择令人钦佩。

【解说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回答了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问题。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则为“干什么”勾勒了前行路径。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怎么干”提供了思想方法。

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光芒,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在这段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在这段新征程上,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高。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困正在被一点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实现领跑,满足新需求、吸纳就业更多的服务业不断壮大。

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新动能蓬勃而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56%,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深空深海探测,上天入海,一大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接连取得突破。

在这段新征程上,物价连续四年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下,百姓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每年1300多万人找到新的工作。

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正向着未来延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在以巨大的勇气和决心,带领中国人民,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扣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奋力突破结构之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常青基业。

第四篇: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02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心得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二集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经济体制改革纲举目张、深入推进的生动面貌,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质量,正在经历的空前深度变革。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重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是总书记深刻洞悉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总书记继“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它回应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应该“干什么”。

去产能,让绝对过剩的产能退烧去热;去杠杆,消除瘀堵虚肿,让资金血脉畅行;去库存,消除困扰发展的炎症病痛;降成本,减税降费,为企业休养生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补短板,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培育发展新产业,让经济社会发展强身健体。

结构之变,是追求质量效益之变,更是经济发展方式之变。结构之变,是全面之变,更是深层之变。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

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努力中,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得到了有效落实。

市场活力的迸发,源于政府在改革中归位。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设正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正为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变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力用到深处,必定落在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上。

由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加速更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在总书记的系统部署和强力推动下,中国正在大踏步跨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们必须要抓住现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

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打破条块分割,整合资金支持;制定国家实验室发展规划、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通过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健全产权保护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又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篇章,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国企分类、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加强党的领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多个配套文件出台,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国企改革“1+N”体系就此搭建完成。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适应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活力,增强创新服务转化能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转型升级。

第五篇:将改革进行到底

《时代之问》——观后感

《将改革进行到底》紧紧围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带领13亿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

第一集时代之问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紧紧围绕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描述总书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丰富获得感。

在视频中,我看到了中国的壮大,看中国有豪迈和自豪,总结为:凝视中国,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无论局部还是整体,总有着升腾不屈的气势。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深深地感到祖国的强大,我为之而自豪。

习近平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说的多么好啊,只有把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民族才能走向富强,我们是那样规划的,更是那样做的,我们的民族是制度健全的民族,是锐意进取的民族,是积极向上的民族,是不断发展的民族,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会更加富强。

将改革进行到底,对内要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对外也要用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在当今时代大潮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该如何用中国智慧走向未来?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我们该如何发出中国声音?这,是历史之问,是人民之问,也是——时代之问!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性、艰苦性和复杂性的历史进程,要实现《时代之问》开篇所说的“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不仅要破解当下难题,更要着眼长远,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实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长治久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着眼长远、立足长远和确保长远的总规划和总执行。

我们都有梦想,我们的梦想要和国家的梦想一样,要有激发我们的斗志和激情,总书记指出,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高瞻远瞩,直面难题,勇于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我们也会努力向前,为我们的中国梦做出一份力,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时代之问》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我们正确认识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份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独特的精神大餐。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走在前列的实际行动,拼干劲,拼能力,拼气节,拼胸怀,拼精神,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能理智睿智的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新问题,才能在中国怎么办这一问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始终在道路自信中做出顺应历史的正确抉择。

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循前人改革之伟业,立足今天,面向未来,始终在路上,永远在路上。每一步,都需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需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今天的长征,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我们当代大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当我们踏出校门的那一刻,祖国的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中,如何更好地建设新的国家,如何的是国家富强,民族团结。我们身上肩负着复兴民族的重任,我有一个理想:为国家的建设奉献五十年,以国为国,以家为家,以天下为天下,铭记陈毅大将的那句话: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这其中可能需要我们几代人的坚持和努力,必须一步一步,纵深推进,不浮于表面,不流于形式。在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的前提下,既注重顶层设计也注重基层探索,必须始终将二者有机结合;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一鸟两翼的关系,注重法治引领、强化制度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问题意识,增加改革的深度、锐度和整体力度。

我们大学生的肩上肩负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人民的期待,历史的重托,我们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续坚持,永不动摇,在改革的这条路上我们会渐行渐远,逐渐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继续加油。

赵恩镇 山东交通学院 2017年7月27日

下载将改革进行到底(2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改革进行到底(2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 “一个汇聚全体中华儿女澎湃激情的恢弘梦想,一次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抉择,一段回应时代之问、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新的征程。” 《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聚......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近日,中央电视台一套开播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将改革进行到底(最终定稿)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有感 企业科 张立波 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创作的《将改革进行到底》电视剧,正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该剧讲述了党的......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心得体会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热烈反响。这部专题片清晰梳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历程,生动呈现出习......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以人民为中心将改革进行到底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深入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成就,十集电视专题......

    将改革进行到底[合集]

    将改革进行到底·时代之问 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孕育、滋养的国度。翻读她厚重的历史,似乎每一页都在求索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的交织辉映中坚韧前行,磅礴不息。 有人曾盛赞,凝视中国......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 第1集《时代之问》 本集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也是总论,不仅有大量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决策......

    将改革进行到底

    《将改革进行到底》观后感 为全面总结和展示改革的进展和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该片从7月17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并在融媒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