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县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探索和跨越

时间:2019-05-13 16:5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沧源县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探索和跨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沧源县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探索和跨越》。

第一篇:沧源县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探索和跨越

沧源县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推动残疾人

康复工作的探索与跨越

“要让残疾人成为能够参与社会财富创造、同健全人一样具有公民权利的人,首当其冲的是要确保他们的康复权。”

沧源是一个集边、山、少、贫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而残疾人康复所面临的现状是,在全县10710各类残疾人中,农村人口高达9960人,占残疾人总数的93%。而在不同类型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数为3749人,听力残疾人数为1414人,言语残疾人数为900人,视力残疾人数为1649人,智力残疾人数为1135人,精神残疾人数为1242人,多重残疾人数为621人数。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就必须打破常规“依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运转、等财政拨款干事”工作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整合社会资源、集聚各方力量,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全新工作模式,形成“高层牵动、部门联动、残联推动、社会拉动”的崭新工作格局。

——借力国际慈善机构助推残疾人康复。2008年,沧源县残联以“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白内障复明手术为突破口,拉开了与国际慈善机构多领域残疾人康复合作、推动全县残疾人康复工作跨越发展的序幕。

2008年,沧源县残联紧紧抓住与国际慈善机构合作机

遇,密切与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先后深入10个乡镇完成了200多名白内障患者术前筛查,组织近100名白内障患者分别到昆明、临沧等地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使58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2009年,沧源县加大了与国际慈善机构合作步伐,邀请新加坡等国际慈善医疗人士亲临该县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使75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2010年,沧源县再度与新加坡等国际慈善医疗人士和昆明医学院附二院眼科专家联手,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108例。沧源县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术连续三年实现一年一跨越目标。沧源县残联统计数字表明,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全县共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241例,占整个“十一五”期间的87%,占县残联成立20年来总和的37%。

在借助国际慈善机构助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纵深发展的同时,与国际慈善机构多领域残疾人康复合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2009年,沧源县残联邀请新加坡医学专家到该县免费为唇腭裂患儿实施修复手术20例,实施儿麻矫治手术2例、股骨坏死髋关节植换手术1例、烧伤植皮整形手术1例;邀请挪威协力会深入该县对脑瘫患儿及家属、县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脑瘫患儿康复培训一期37人,开展脑瘫儿童少年康复训练14人,并将其中7名免费送往昆明治疗、免费实施脑瘫儿童康复手术5例。

2010年,在对该县聋儿进行了听力测试和语言训练的

基础上,沧源县残联主动与新加坡医疗机构五官科医生联系,为3名有部分残余听力的聋儿验配助听器3台、配合新加坡五官科医生对7名聋儿开展手术适应性调查,护送3名聋儿到昆明由新加坡耳鼻喉专家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每例费用达28.8万元),在当年12月10日开机时对声音有反应,从此告别无声的世界。

同样是在2010年,沧源县残联邀请美国心血管病专家到沧源开展农村50岁以上居民体质检测,对10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进行手术矫治适应性筛查,实施残疾预防干预;输送2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到昆明、成都实施手术矫治,输送2名骨坏死、骨折患者到昆明接受康复手术治疗,实施火烧伤植皮整形手术1例、再造手拇指手术1例、血管瘤手术3例。

通过以上康复项目合作,不仅使地处边疆的各类贫困残疾患者获得了享受一流康复医疗技术成果的机会,还为患者减免各类医疗费用300多万元。

2011年伊始,与国际慈善机构残疾人康复合作再度传来喜讯:经过一年多的沟通洽谈,沧源县残联与挪威协力会达成无偿资助32万元残疾人康复器材和培训资金协议。该批康复器材的投入使用,将使更多脑瘫、肢体残疾等残疾患者在县内便可获得更加全面的功能性康复训练和相关技能培训。同时,与福华国际云南项目部建立合作关系,争取到该机构资助50名肢体残疾患者康复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的指标,该项目部3名专家于2011年2月下旬亲临沧源

对50名肢体残疾患者进行手术和康复训练适应性调查,首批患者已于3月中旬到昆明接受康复手术治疗。

——高层牵动、部门联动,多层次开展精神病治疗康复。在沧源县10710各类残疾人群体中,精神残疾人数共计1242人。这一特殊群体大多生活在农村、社区基层,家庭极度贫困,仅凭家庭单一力量,难以承担精神病治疗康复所需费用。直到2008年1月沧源县全面启动精神病治疗康复工作以前,全县监护精神病人数不足200人,监护率仅有15%;显好精神病人数仅为325人,显好率26%;肇事人次数117人次,肇事率为9.42%;参加工疗人数则几乎为零。为拯救这一特殊群体,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功能,早日回归社会,2008年1月28日,全县关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协调会议隆重召开。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县残联理事长担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公安局、民政局、卫生局局长等为成员,11个乡(镇、工委)和勐省农场、93个村(社区)为基层组织网络的“沧源县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宣告成立。

同年元月30日,关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展开,越来越多的农村关锁精神残疾患者从长年关锁生活中解放出来,被分批送往临沧市精神病医院接受康复治疗。为解决关锁精神残疾患者康复治疗所需资金,县财政当即安排了3万启动资金,市政府分管残疾人工作的副市长帮助协调解决资金30万元,县民政局以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方式给予每位农村患者200元康复治疗补助资金;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在不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制度前提下,按治疗费的30%给予报销;省、市残联等部门也相继抻出了援助之手。

与此同时,高层牵动、部门联动、残联推动,多层次推动精神病治疗康复工作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一是凡属重度急性期精神病患者及时转送市精神病院治疗,住院治疗经费由县民政、残联、新农合全部给予解决;二是成立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对无条件住院和出院返家仍需要继续治疗的患者,建立家庭病床,组织专家定期随访、记录病情、监督按时按量服药,开展心理疏导,解决生活困难,防止意外发生;三是对于农村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实行全免,治疗费用分由县新农合解决60%、县民政局解决10%、县残联解决30%;四是建立县、乡、村精神病患者康复“一体化”服务机制,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站门诊部每月负责按时为精神病患者免费发药,并通过乡镇残联干事、村卫生保健员送到患者家中,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在康复治疗零负担政策的推动下,2008年,全县先后组织输送67名农村贫困关锁精神病患者到临沧市精神病医院接受康复治疗;2009年,在输送25名重症关锁精神病患者到临沧市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全县61名精神病患者被纳入家庭康复治疗、200名精神病患者被纳入精神病患者家庭管理;2010年,全县精神病患者家庭管护康复治疗人数提高至230人,以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依托、以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保健室为基础的精神病防

治管理、技术、服务工作网络相继建立起来,实现了重症精神病患者发现一例输送一例的康复治疗目标。

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县先后共组织输送104名农村贫困关锁精神病患者到临沧市精神病医院接受康复治疗。通过临沧市康复医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绝大多数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都有了明显好转。目前,康复出院71人,相当部分还成为了家庭的主要劳力。

——多方给力,残疾人康复工作实现新跨越。“高层牵动、部门联动、残联推动、社会拉动”的崭新工作模式,使全县残疾人各项康复工作实现跨越发展。

统计数字表明,“十一五”的五年间,沧源县视力残疾康复、聋儿康复、智力残疾康复、肢体残疾康复、精神病防治工作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县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77例,建立低视力配镜点1个,为48名低视力患者验配助视器,指导训练、培训家长48名,组织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7例;收训聋儿16名,培训聋儿家长24名,免费为7名贫困聋儿配备了助听器,配合新加坡医生对7名聋儿开展手术适应性调查,在新加坡慈善人士的资助下,3名聋儿成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组织开展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20名,培训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家长20名;开展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72名;对400多名精神病人建档建卡、跟踪随访,组织输送农村重症关锁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104人次,对230名精神病患者进行家庭管护、居家服药;为残疾人无偿发放轮椅、拐杖、助行

器、坐便器等辅助器具286件;为17名下肢截肢残疾人装配普及型假肢。

与此同时,脑瘫患者康复训练、唇腭裂修复手术、儿麻矫治、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等工作也取得了开创性成果。共调查统计脑瘫患者40多名,确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对象16名,邀请挪威协力会到我县对脑瘫患儿及家属、县医院医务人员举办脑瘫患儿康复培训一期37人,开展脑瘫患儿康复训练14人,送往昆明治疗7人、实施脑瘫儿童康复手术5例;组织选送32名唇腭裂儿童到昆明进行修复手术治疗,组织实施儿麻矫治手术2例、股骨坏死髋关节植换手术3例、烧伤植皮整形手术1例;输送2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前往成都、昆明实施手术矫治。

沧源县开展康复治疗及训练工作惠及各类残疾人近4000人,直接享受康复治疗及训练服务的1500余人。

(拟稿:王志军)

第二篇:谈谈对开展社会化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粗浅认识

谈谈对开展社会化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粗浅认识

谈谈对开展社会化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粗浅认识

6月18日至7月2日,我参加了赴澳大利亚、新西兰2国为期15天的残疾人工作考察。期间考察了墨尔本残疾人活动中心、堪培拉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高嘉华市政府、布里斯本残疾人资源中心、奥克兰残疾人生活服务中心等,圆满地完成了对康复和无障碍设施等社会福利制度的考察任务。

一、基本情况

1、澳大利亚是国际上公认的开展福利事业的先驱,是世界上实行社会福利制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社会福利最好的国家之一。目前,澳大利亚社会福利种类多而齐全,居民和公民享有一流的社会福利,一个相当完善的社会福利网已覆盖澳大利亚全国各地。澳大利亚拥有社会安全网络,它为经济拮据的人提供资助和其它各种支援。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合作,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病人、失业者和多子女家庭解决困难。

澳大利亚现有2XXX万人口,其中残疾人XXX万,约占总人口的10,澳大利亚的残疾类别多、范围广,因此残疾人比例相对国内要高。澳大利亚的慈善机构很多,社会捐赠活动非常频繁,所有捐款一律免去所得税。政府鼓励社会兴办福利机构,投入一定的经费,那些因伤残而领取抚恤金的人和因患病而领取临时补贴的人可以接受免费的康复治疗和培训,以便观察他们是否能重返工作岗位。父母或监护人因孩子身体、智力或心理伤残而需要在家里得到高水平护理和照顾的,可领取补贴。那些已经就业或正在接受培训但是不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伤残者可以领取交通费补贴,需要长期在家照顾严重伤残的养老金领取者或领取其他补助者的可以得到护理者补贴。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残疾人资源中心是布里斯本最大的残疾人基本情况资讯中心,成立于1981年,是由社会集资支持的非盈利性组织。它向全体民众提供服务,尤其是对残疾人、残疾人家庭提供医疗、康复等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进行伤残评估,并向残疾人提供解决问题的协助、优化残疾人士的独立能力,同时就残疾、资金等事宜向政府部门提供策略性建议。

新西兰有70多万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20,对残疾人的定义是指那些被评估为存在身体、精神、神经、智力、感觉方面的残疾,并且有可能持续至少六个月,导致独立能力降低,需要得到持久照顾的人。奥克兰生活服务中心是全市最大的残疾人辅助用具供应站,归属于政府的社区管理部门,政府补贴是中心资金的主要来源。服务中心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各类品种齐全的残疾人用品用具,有专为残疾人设计的办公设备,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厨房、浴室等生活用具,还有为残疾人外出活动准备的车辆等设备,并派专家培训使用。服务中心还可以根据残疾人的需要向残疾人提供信息,同时设计、定制更多的产品给残疾人使用,社区中的残疾人可以向政府申请资金购买自己需要的辅助用具。

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国家的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齐全,新的建筑全部有无障碍设施,老的建筑专门进行改建,增加设施。如悉尼歌剧院等著名建筑还将停车场最好的位置提供给残疾人停放车辆,为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安装了升降式电梯,每个建筑都铺设了坡道和盲道,残疾人的专用轮椅车在每个街区都畅通无阻,从而大大方便了残疾人的出行。

二、几点体会

通过外出学习考察,我有以下三点体会

1、西方国家发达的经济构筑了一个社会福利种类齐全、覆盖面全的安全网络,使残疾人能够享受到较高的福利。我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没有经济实力像澳大利亚、新西兰那样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培训、护理费补贴,甚至向残疾人提供贷款用于搬家、修理房屋和购买汽车等,但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康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将残疾人康复、养护、辅助用具配置等需求向政府部门提供政策、资金等建议,向残疾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从小件的用品用具配发,重残养护部分经费补贴向配发的品种、范围、全额配发补贴逐步延伸,拓展为残疾人服务的渠道和领域,让残疾人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2、公民整体素质较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意识强,非政府

谈谈对开展社会化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粗浅认识第2页

社会福利机构和义工队伍资源丰富,形成的以政府机构主导,非政府组织和个人作补充的残疾人扶助格局是主要模式。因此,我们要动员社会、依靠各有关部门,利用他们的资源优势,如卫生部门的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卫生室的医疗优势,民政部门的敬老院、老年人活动室的硬件设施,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更好的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

3、全社会的人文意识和街区畅通的无障碍交通环境,使残疾人能够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享受社会发展成果。需要我们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加强全民助残意识,加大对道路、建筑物、交通等无障碍设施的改造,特别是对村(居)委会的三室一点即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健身点,要加大无障碍设施改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信息和无障碍的环境。

三、借鉴先进的康复工作理念,推进我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向社会化拓展。

康复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的工作,我们要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社会化的康复理念上不断创新思路,在康复服务内容、内涵、形式上不断开拓创新,在推进我区社会化康复中具体要做到:

一是围绕一条主线:即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残疾人康复工作。

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从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权保障水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残疾人康复工作列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部门相关的业务范围;各级政府要统筹安排和落实残疾人康复工作所需经费,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和落实各项措施。要以区政府名义下发文件,明确区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定期召开协调会,听取各部门工作情况,使残疾人康复工作有目标,有分工,有落实,保证此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二是做到二个依靠,保证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资金场地等方面的落实。

1、紧紧依靠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一是政策的支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既有愿望也有能力帮助残疾人康复。国家、市、区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社会各界为残疾人康复事业捐款、捐物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鼓励有关单位向残疾人事业捐款、捐物,在全社会形成帮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二是经费的支持。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全区经济发展和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要求,区财政应按照本地区人口数量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拨付残疾人康复专项经费,每年递增50,到“十X五”末达人均5元的标准。

2、紧紧依靠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残疾人康复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要注意协调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达到资源共享。发展计划部门要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发展计划,协调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的有关工作;卫生部门要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医疗、康复、疾病预防及社区卫生服务等部门要创造条件,为残疾人康复提供服务,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卫生部门目标考核内容;民政部门要进一步落实社区建设中的残疾人康复工作,利用社会福利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康复服务,加强对精神病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财政部门要根据有关政策、政府职责和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为完成各项康复工作任务指标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教育部门要根据残疾人康复事业的发展需要,重视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的教育康复,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教育康复需求的重度残障儿童进行送教上门,并将送教上门的学生纳入当地教育机构的常规管理。

三是建立三支队伍,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推进提供技术人员队伍保障。

1、建立一支康复推拿医生队伍。要发挥盲人推拿师的作用(现全区有6家推拿店),在新建的区残疾人综合活动中心、康复站、康复点的设置推拿康复项目,采取定点、定时、定人的提供服务,对外营业收费,为区残联、基层残联认可的康复对象进行免费康复推拿服务,费用由各级残联承担。

2、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是专业康复志愿者,组织社区中有技术职称、经验丰富,又热心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专业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指导残疾人康复训练。二是康复志愿者联络员,由街镇、居(村)委会、助残员等人员组成,协助做好康复工作的组织、宣传、实施等工作,为特困和重残人员提供医疗康复、生活救助等方面的帮助,为自理困难的残疾人开设邻里求助电铃,代购生活用品用具等。

3、建立一支社区医疗工作者队伍。组织医院从事康复的医务工作者组成,以家庭病床的形式,深入社区,对行动不便的老年偏瘫残疾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指导训练。

以社会化工作方式建立的康复工作三支队伍,既各有侧重、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为我区康复工作的有效推进有了人员准备。

四是实现四个依托,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

1、依托区残疾人技术专家指导组。要聘请市第一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方塔医院、乐都医院、疾控中心等各类专家组织区级康复技术指导组,对残疾人康复中的涉及到医疗、康复、残疾预防、特殊教育等内容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参与到社区为康复对象进行康复筛查、康复评估,培训康复业务骨干,为提高康复服务质量提供技术保证。

2、依托乐都医院中的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为中风病人、截肢患者开展集中康复训练。可举办康复训练班,组织专家医生为基层康复员、康复对象和家属上课,采取集体培训、个别辅导、现场示范等形式,让康复员掌握康复知识、训练方法。还可利用乐都医院的体检中心的医疗优势为全区残疾人开展健康体检,争取每名残疾人二年体检一次。

3、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康复上门训练服务,利用康复站、点地点分散,贴近残疾人的特点,以上门康复训练的方法,开展每月一次的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形成以残疾人家庭为基础,以街镇康复站为骨干,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康复训练服务体系。

4、依托街镇康复站、点,工疗站、农疗站,阳光之家开展分散康复训练,以郊游、文体活动、与残疾人交知心朋友等形式,指导残疾人家庭进行康复训练,将康复服务引入家庭,把自我康复与社会融合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康复对象摆脱自卑和自弃,增强其康复信心和自强自立参与社会的积极性。

残疾人康复工作是一项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各方支持的社会化工作,只有依靠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依靠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并以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建立的三支康复工作者队伍,依托专家组、康复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康复站、点开展康复训练和服务,才能让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深入社区、融入残疾人家庭,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早日得到实现。

第三篇:关于大力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保障体制建设的提案

关于大力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保障体制建设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167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大力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保障体制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中国残联会同卫生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提 案 人:王庭大 主 题 词:残疾人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我国有各类残疾人8500万,是需要全社会特别关注和帮助的群体。康复是帮助残疾人减轻身心和社会功能障碍,使其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残疾人最特殊、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残疾人康复工作已经到了需要进一步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阶段。尽管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残疾人康复工作体系和一整套组织管理服务网络,但支撑残疾人康复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机制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突出表现在:一是康复服务能力不足。2010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数据报告显示,在2010年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3.5%。二是康复资源十分匮乏。目前我国的康复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多数地区的康复能力薄弱,康复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同时,我国的残疾预防机制还相当不完善,全民残疾预防观念淡薄,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用于残疾预防的资源不足。三是保障机制很不健全。目前我国尚缺乏有力的针对残疾人的特殊保障手段和救助机制。残疾人加入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许多困难。目前实施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及医疗救助制度还没有将残疾人特殊医疗与康复需求的大部分服务项目纳入,广大残疾人仍缺乏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制度性保障。

残疾人康复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立法推动康复工作科学发展。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康复相关法律,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缔约国,我国从实现残疾人机会均等,维护残疾人获得康复权利的角度出发,启动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的制定工作,目前仍处于起草阶段。应加快残疾人康复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保障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的权利,依法失去残疾人康复工作科学发展。

二、构建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将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切实把残疾人,尤其是农村和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需求、特殊医疗需求(如康复项目、辅助器具服务)纳入正在推进的城乡医疗保障、医疗救助制度支付范围。开展残疾人康复救助,对贫困残疾人无法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渠道解决的康复费用采取专项资金的方式予以解决。逐步形成普惠和特惠政策相结合、一般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残疾人康复保障体系。

三、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康复服务能力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康复人才,加强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要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康复医学和技术纳入大学公共卫生、医学院校或其他医疗专业培训教育之中,在医科类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传授康复医学类课程,促进康复和康复医学的研究;鼓励和支持对在网的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对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普及康复医学知识;要加强对现有的农村、社区等基层卫生和康复服务提供者进行专业化康复技术培训。同时,逐步解决康复技术人员新职种、执业资格和职称晋升等实际问题,建立激励和引进人才的良性运行机制,稳定和发展好康复人才队伍。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按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独立设置科室开展康复医疗服务,发挥其对社区康复的指导辐射作用。残联要继续加强省、市、县三级专业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做好与卫生系统医疗康复的衔接,针对残疾人迫切康复需求,拓展康复服务内容,逐步将国际康复理念融合到康复服务内容中,形成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康复相融合的康复模式。

四、加快发展社区康复。要将社区康复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制定社区康复服务规范及各项技术标准,要实现社区康复和机构康复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在广大农村地区开展社区康复的有效途径。同时加强社区康复人才培养和阶段伍建设,将残疾人康复知识纳入全科医生培训教材、教学的重要内容,作为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不断提高社区康复服务的质量。

五、构筑残疾预防工作体系、抓好残疾儿童康复。要建立由国务院统一领导,政府多部门参与协作并提供相应政策支持的平台,加大残疾预防工作的投入力度。全面开展以社区为基础,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三级预防工作,建立健全儿童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广泛宣传和普及残疾预防和早期康复知识,做好公众,特别是新婚夫妇、孕产妇、有害环境地区居民等重点人群、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残疾预防宣传教育;针对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药物中毒、事故、灾害等致残因素,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重视早期干预和早期康复训练,限制或逆转由病伤而引起的残疾,防止残疾发生后转变成残障。

相关部门要建立残疾儿童随报转介制度,健全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工作流程,及早将发现的残疾儿童及时转介至相关医疗或康复机构,将残疾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国家应制定覆盖所有残疾儿童,具有普福利意义的康复保障制度,使残疾儿童免费得到康复服务。

来源:中国政协网

下载沧源县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探索和跨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沧源县运用社会化工作方法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探索和跨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