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农科
教发〔2011〕12号)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在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关键环节,以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为工作重点,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力争到2015年,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8%,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1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60%,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30%;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淘汰一批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节能减排型种植制度,减少高耗能低效率的种植环节;5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农村沼气用户达到5500万户,年用沼气216亿立方米,形成年开发34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旧农机和渔船,对乡镇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农村生产用能效率得到提高。
二、深入开展农村生产生活节能
(三)推进农业机械和渔船节能。加强节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的推广应用,强化农业机械设备的能耗检测,设计研发节能型渔船,发展玻璃钢渔船,加快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及其装备的更新换代,研究淘汰高耗能、高排放农机、渔船的经济补偿方式。推广节能型船用柴油机和余热利用、燃用重油、柴油机喷油泵校准等节能产品和技术。推广应用复式联合作业农业机械,减少作业环节和次数,推进农机标准化、规模化作业,降低农业机械单位能耗。
(四)推进种植制度高产节能。加强农作物高产种植措施的集成配套,减少高能耗、低效率的种植环节,建立节能型高产种植制度。加强种植模式标准化的研究,建立并推广区域性农作物种植标准模式,促进农艺与农机的配套节能。优化农作物布局,调整种植制度,推进农作物生产区域优势布局和标准化种植,促进农作的增产和节能。
(五)推进乡镇企业节能。加强乡镇企业能源消耗管理和节能设备更新改造,配合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依法关闭高耗、低质,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乡镇企业,进一步更新淘汰土焦、小立窑水泥、粘土实心砖、小冲天炉等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引导和督促乡镇企业严格遵守资源利用标准和能源消耗标准,推广立窑水泥节能节电技术,炼焦清洁型回收余热发电、炉门密封技术,新型铸造熔炼技术,空心砖、新型节能型转窑、窑炉密封制砖技术等。在中西部地区重点推广太阳能果蔬干燥技术。
(六)推进农村生活节能。加快省柴灶、节能炕升级换代,推广高效低排省柴节煤炉具(炕)。加强对农村节能炉灶检测,推行民用省柴节煤炉灶、炕和生物质炉技术标准。组织标准化生产,实现省柴节能炉灶商品化生产。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和产品,鼓励农民使用太阳热水器、太阳灶,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利用风能。在微水电资源丰富的山区,大力发展微水电。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建设节能型住房。
三、积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七)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精准农业,适度发展有机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减排种植制度和节水农业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建立多元化、社会化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组织,实行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大力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八)推广畜禽生态养殖技术。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加快品种改良,提高饲料和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在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补贴养殖企业(户)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减少化学需氧量和氮、磷排放。
(九)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加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证核发工作,根据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生产结构。加快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改进进排水系统,配备水质净化设备,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加强标准化水产示范场(区)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应用节水、节能、减排型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推广高效安全配合饲料,减少养殖污染排放。
四、大力推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十)大力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处理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方面的作用,在适宜地区加大户用沼气建设力度,推广“四位一体”和“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以及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采取沼气提纯罐装、专用燃料、发电上网等方式,实现沼气高值利用。
(十一)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以村为基本单元,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工程,因地制宜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鼓励农民积造农家肥,建立物业化服务体系,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的资源化利用。
(十二)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覆盖免耕等技术,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秸秆固化成型和秸秆生物炭生产技术示范点,为农村居民提供生物质商品燃料,推进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发展秸秆青贮、氨化,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
(十三)大力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广应用厚度不低于0.008mm的地膜,严格限制使用超薄地膜。加快废旧地膜捡拾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对农民回收利用废旧地膜进行补贴,鼓励和引导农民回收利用地膜,扶持建设一批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点,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逐步建立地膜使用、回收、再利用等环节相互衔接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机制。同时,争取财政支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机制。
五、强化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保障措施
(十四)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各层级、各单位,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十五)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快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政策法规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各产业节能规范,制定和完善农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建立完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监管考核机制。
(十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继续安排农村沼气、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保护性耕作等项目资金,不断增加资金总量,扩大实施范围。争取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农村清洁工程、老旧及高耗能农机报废更新等方面资金投入力度,把农业清洁生产列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逐步形成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稳定的资金来源。
(十七)强化科技支撑。整合优势科技力量,强化农业节能减排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转化,努力攻克节能减排的关键性技术,打破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技术瓶颈。重点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清洁生产、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
(十八)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村大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提高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实现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节能减排技术列入“阳光工程”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农民的节能减排技术培训。
第二篇: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促进实现“十一五”国家节能减排目标,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导国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主要包括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农业清洁生产等,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农业和农村既是能源消费者,也是能源生产者。抓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压力,而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对于实现全国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还很粗放,存在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污染加剧等突出问题。目前,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大,但利用率不高;农业灌溉水资源占有量少,但浪费严重。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厉行节约,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是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每年粮食种植产生6亿多吨秸秆,畜禽养殖产生30亿吨左右的粪便。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能源转换技术,有利于增加农村优质清洁能源供应。同时,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荒山荒丘、滩涂、盐碱地等不宜生产粮食作物的土地资源和冬闲田,适度发展非粮能源作物,有利于增加商品能源供应,促进农民增收,是拓展农业功能的重要举措。
(四)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生活垃圾近100万吨,大量畜禽粪便和部分农作物秸秆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既浪费又污染,造成农村脏、乱、差,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抓好农业节能减排,可以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创建农村美好环境。
二、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加快构建节约型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发展以村庄、农户为单元的循环农业,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农膜等资源节约型技术和低能耗机械,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大力推广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适度发展能源作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质能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节约优先,开源节流并举。加快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示范、推广,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加快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增加农村地区能源有效供给,调整用能结构,提高农民生活用能质量。
——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深入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资源化利用农村废弃物。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适度发展能源作物。从中国国情出发,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荒山荒丘、滩涂、盐碱地等不宜生产粮食作物的土地资源和冬闲田,走非粮替代的能源作物发展道路。
——坚持多元发展模式。以发展循环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为主线,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依据各地区不同发展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种模式共存、多种利用方式并举,形成农业节约发展、循环发展、环境友好发展新格局。
(三)主要目标
力争到2010年,通过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和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开发,新增能源节约和开发能力5000万吨标准煤以上。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农户普及率达到30%,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到4000万户,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达到4700处,太阳热水器使用量达到5000万平方米;积极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重点区域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农业用水效率提高5%;淘汰一批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和渔业船舶;逐步建立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区,示范区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三、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重点领域
(一)大力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
1、加强农村沼气建设。全面落实《全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年)》,加快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建设户用沼气池,带动农户改厨、改厕、改圈,因地制宜推广北方“四位一体”和南方“猪—沼—果”等能源生态模式,促进循环农业发展。今后三年,全国每年新增户用沼气450万户以上。按照《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采取政府引导、自愿建设的方式,建立包括实训基地、服务站和服务网点的服务体系。2007年启动建设5000个基层服务网点。安排必要的引导资金,重点支持大中城市郊区、重要水源地等地区的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研究制定《养殖小区、联户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方案》,2007年在人畜分离、实行小区集中养殖的村庄,启动建设100个沼气集中供气示范工程。
2、推进秸秆气化、固化。加强技术研发,解决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的“一高一低一差”(焦油含量高、热值低、气化机组整体性能差)的技术瓶颈。在粮食主产区,尤其是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等地,稳步推进秸秆气化点建设。开展秸秆沼气(生物气化)试点示范,继续扩大户用秸秆沼气的示范规模,并建设一批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开发经济实用的秸秆固化技术和设备,以农村居民炊事和取暖为重点,建设一批秸秆固化成型示范点。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企业建设大型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加工厂,建立收储、加工、配送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生物质商品燃料。到2010年,建立400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示范点和1000处秸秆集中供气站。2007年新建秸秆气化、固化示范点100处。
3、适度发展能源作物。组织全国适宜能源作物利用的边缘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科学制定分品种、分区域的能源作物发展规划。依托科研机构,运用现代生物工程和基因技术,培育高产优质能源作物新品种,开展品种试验,筛选新型能源作物,建设能源作物专用良种的选育、扩繁、生产基地。联合大型能源企业,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荒山荒丘、滩涂、盐碱地等不宜生产粮食作物的土地和冬闲田,适度发展甜高粱、木薯、冬季油菜等能源作物种植。
4、开发太阳能、风能和微水电。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鼓励农民使用太阳热水器、太阳灶,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利用风能。在微水电资源丰富的山区,大力发展微水电。2007年重点在藏区为9万农户安装太阳灶,1.2万农户安装生物质高效炉灶,292个村建设太阳能光伏书屋。
(二)大力推进农村生产生活节能
1、推进农业机械节能。加强节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技术的推广应用。制修订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动力技术控制标准、更新报废标准和维修标准,强化农业机械设备的能耗检测,设计研发节能渔船,加快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及其装备的更新换代,研究淘汰高耗能老旧农机、渔船的经济补偿方式。推广节能型船用柴油机、燃油添加剂和主机余热利用、燃用重油等节能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复式联合作业农业机械,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环节和次数,降低农业机械单位能耗。
2、推进畜禽养殖节能。改进畜禽舍设计,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发展装配式畜禽舍,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调节畜禽舍温度,在北方地区建设节能型畜禽舍,推广节能养殖模式,降低畜禽舍加温和保温能耗。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加快品种改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到2010年,建设200个秸秆养畜示范项目。
3、推进农村生活节能。在巩固农村节能成果的基础上,组织标准化炉灶生产,实现生产节煤炉灶的商品化,完善产业和服务体系。加快省柴灶、节能炕和节能炉升级换代,推广高效低排省柴节煤炉具(炕),不断拓展其使用功能,热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平均达到30%。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建设节能型住房。在太阳能丰富地区,引导农民建造太阳房。
4、推进耕作制度节能。积极推进农业耕作制度改革,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建立高效的耕作制度,发展生态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在“三北”和黄淮海地区,组织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选择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推广秸秆覆盖地表、田间催腐堆肥、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技术,减少作业工序。在南方水稻产区,推广秸秆还田腐熟、墒沟埋草等技术,发展稻田保护性耕作。到2010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6000万亩。2007年推广免耕、少耕、地表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2500万亩。
5、推进乡镇企业节能。会同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依法关闭高耗、低质,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乡镇企业,进一步淘汰土焦、小立窑水泥、粘土实心砖、小冲天炉等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在水泥企业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立窑水泥节能节电技术;在炼焦企业推广清洁型回收余热发电、炉门密封等技术;在铸造企业推广新型熔炼技术、新型成型技术;在制砖企业推广空心砖、新型节能型转窑、窑炉密封技术、节能风机等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深入开展农业清洁生产
1、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范围和规模,对取土、测土、田间试验、仪器设备、数据库建立等给予补贴,推广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诊断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大力推进农家肥、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到2010年,在粮食作物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07年在1200个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1亿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亿亩以上。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淘汰“跑、冒、滴、漏”的植保机械,加快高效节药机械研发,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推广抗旱坐水种、膜下滴灌、行走式灌溉等旱作节水技术。到2010年累计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示范面积500万亩,2007年重点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22个省组织农田节水技术示范7万亩,带动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40万亩。
2、发展生态型畜牧业。积极推进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在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重点实施畜禽粪污能源利用工程,建设粪肥处理中心,补贴养殖户建设粪污利用设施,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推进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到2010年,共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配套的标准化养殖小区110个。2007年建设2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含国有农场养殖场)。
3、推进水产科学养殖。制定和完善水产养殖环境技术标准,强化监督管理。根据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生产结构。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规模化改造,实施养殖水质监测、环境监控、渔用药物生产审批等制度,加强水产苗种监督管理,科学投饵、施肥,合理用药。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建立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积极发展健康和生态养殖,推广养殖用水循环使用、废水处理技术,减少污染。到2010年,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1000个以上。
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目标和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层级、各单位,强化监督管理和服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制定完善相关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地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增长转变。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建立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发挥企业和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重点项目、重大工程、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
(三)加强科技支撑。整合优势科技力量,集中开展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研发,尽快取得一批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推进产学研协作,引导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社会中介参与科技研发和推广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
第三篇:农村和农业节能减排大有可为
农村和农业节能减排大有可为
专家简介:李景明,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可再生能源处处长,长期以来从事农村能源和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现担任中国沼气学会秘书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沼气》副主编;全国沼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标准化组织沼气技术委员会主席,先后组织农村能源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80多项,其中主持和参与10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书籍5本,发表论文40余篇。
农业既是能源的消费者,也应是能源的生产者;农村既是污染物的排放源,也应是污染物的消纳地;农民既是节能减排的受益者,也应是节能减排的参与者。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应用高效低排的技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不仅能够缓解国家能源压力、优化能源结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农村和农业节能减排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农民群众应尽的责任,这项工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一、农村和农业节能减排不容忽视
长期以来,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2014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38.4亿吨标准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下降了4.8%。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费总量约为7.78亿吨标准煤,其中商品能源约为5.29亿吨标准煤,占当年全国商品能源消费总量37.6亿吨标准煤的七分之一。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生活用能仍以农作物秸秆和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为主,生物质能消费约占48.8%,农村居民商品能源消费水平低,不到城镇居民的50%。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对商品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对国家能源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问题不容忽视。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根据2007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农业对水污染的三项指标(COD即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3%、57%和67%。而在2012年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上述三项指标相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20.9%、17.2%和11.9%,这表明农业面源污染还在增长。同时,全国每年产生近8亿吨的秸秆、120万吨的农用地膜、2亿多吨的农村垃圾、90亿吨的农村生活废水,对环境影响非常突出,不容忽视。垃圾、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主要从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对实现“十二五”污染物减排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农村节能工作有待加强。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常规商品能源的推广应用,并且成本高,多数农民难以负担,出现了农村居民对优质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商品能源供应短缺之间的矛盾。无论从能源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还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来考虑,我国农村能源开发不能再延续过去资源耗竭型的发展模式,必须依靠农民、立足农村,积极开发当地丰富的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小水电和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生活用能仍以秸秆、薪柴等低效燃烧为主,室内外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仅为25%左右,节能潜力巨大。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做好农村能源节约,不仅有利于改变农民传统生活能源消费模式,减少农民对商品能源的依赖,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和农业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农村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开发为重点,以太阳能、风能、微水电等高效利用等为补充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体系,节能减排成效巨大。到2013年底,全国农村户用沼气池已发展到4150万户,占总农户的9.2%,占适宜农户的15.3%,年产沼气87.0亿立方米,使1.5亿农民受益,直接为农民增收约350亿元。每户沼气池可处理人畜粪便4.5吨左右,替代薪柴相当于3.5亩林地的蓄积量,4150万户沼气年生产优质有机肥料约2亿吨,替代薪柴相当于保护林地1.3亿亩。与此同时,建成各类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沼气工程9.99万处;同时在秸秆能源化和生物液体燃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建设了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906处,秸秆固化成型示范点1060处;通过引进、培育优良能源作物品种,积极发展能源农业,使部分专用能源油菜的含油率已经提高到51%,能源甘蔗的生物质产量达到了120吨/公顷,比常用品种产量提高了近40%。
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太阳能利用、小风电、微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实用技术也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到2013年底,全国太阳能集热器保有量达7295万平方米,太阳灶正常使用保有量226万台;小风电装机34.8兆瓦,微水电装机容量96.8兆瓦,家用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23.1兆瓦,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电力供应的紧张局面。在农村节能技术推广方面,已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2亿户,节能炕1914万铺,节能炉3120万台,形成年节约6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堪称全球最大的节能减排工程。
此外,在京津冀地区开展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在重点区域建立了一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示范区,推广农药残留降解、稻田保护性耕作、化肥减施等多项技术。针对农村脏乱差问题,在全国开展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的乡村清洁工程建设试点,建成1000多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示范村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农村和农业节能减排前景广阔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能源的蕴藏量很大,每年可用总量折合约8~10亿吨标准煤,仅农业生产中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就折合1.5亿吨标准煤。我国有大量的不宜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种植能源植物的土地有1亿公顷、可人工造林土地有4667万亩。按这些土地20%的利用率计算,每年约生产10亿吨生物质,再加上木薯、甜高粱等能源生物,据专家测算,每年至少可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约5000万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近期,农业部发出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的意见》,提出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一控两减三基本”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和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为重点,强化节约意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手段,结合农业区域资源特性,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保护农业资源,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创新和推广农业技术,建立健全推进节约型农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一是稳步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要强化耕地质量管理,对耕地进行分等定级;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科学评价大宗农作物与主要经济作物的生态适宜性,充分挖掘土、水、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潜力,提高耕地的综合产出效率;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耕地培肥技术,推广少免耕、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是积极发展节水农业。要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针对不同旱作地区的现实条件和技术应用基础,积极推广深耕深松、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节水、抗旱保苗、集雨蓄水节灌、坡地生物篱和缓坡地等种植技术、“坐水种”等旱作技术,建设土壤水库、集雨补灌、保墒固土、生物节水的工程技术支撑体系;要认真抓好田间灌溉节水,逐步建立节水型栽培模式和灌溉制度,鼓励发展畦灌、沟灌、低压管灌、微喷、滴灌、渗灌、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和低损耗灌溉技术。
三是不断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要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按照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合理选用肥料品种、确定施肥数量、优化施肥结构、把握施肥时期、改进施肥方法;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利用率由40%提高到4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的入户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要大力推广节约型施药技术,加快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限用和淘汰进程,充分利用农艺、物理、生物、生态等综合防治技术控制有害生物,减少农药使用量,改进施药方法,力争在2~3年内使我国有机磷类高毒农药用量减少1/3左右,农药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全面推广应用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力争在两年内新增推广面积2000万亩,实现节种20%。
四是切实抓好农业装备节能工作。要千方百计降低重点农业装备能耗,制修订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渔船动力技术控制标准、更新报废标准和维修标准,加快高耗能老式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设备的更新换代,要开发和推广节能农业机械,对超标准的农业机械和渔船限期进行调修和改造,降低单位农产品生产能源消耗水平。
五是大力发展集约生态养殖业。要积极推广绿色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在草原禁牧、休牧和轮牧区,大力推广舍饲、半舍饲圈养技术模式;要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推广高效、优质、集约化的生态水产养殖技术,大力发展工厂化养鱼、山区流水养鱼、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稻田养鱼和鱼鸭混养等先进的集约生态养殖方式。
六是巩固提高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水平。要加强农村沼气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南方地区重点发展“猪-沼-果(菜、稻、茶、鱼)”能源生态模式,北方地区重点实施“四位一体”(沼气池、畜舍、卫生厕所、日光温室)和“五配套”(沼气池、卫生厕所、暖圈、水窖、灌溉设施)能源生态工程,争取在两年内全国新增农村户用沼气500万户左右;加快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农村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推广太阳灶、太阳房、户用光伏发电、离网型风力发电和微水电技术;进一步提高省柴节煤炉灶的标准化制造和商品化水平;要提高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平。大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技术,推动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水平,促进农田保育,防治农村面源污染。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饲用、氨基酸发酵工业废弃物和养殖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提高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材料化水平,综合开发秸秆产业;推广养殖业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技术。利用报废渔船沉海作人工渔礁,恢复增殖渔业资源。
七是加强乡镇企业节约生产工作。要继续深化乡镇企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轻工、化工、冶金、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电力以及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节能降耗与清洁生产,把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作为优先领域,进一步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
总之,农村和农业节能减排不仅是国家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情,它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时时刻刻和生产领域的各个环节,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因此关心农村和农业节能减排,自觉使用和普及节能减排技术与产品,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第四篇:农业节能减排整改措施
农业节能减排整改措施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建设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合理投放饵料。加快建立渔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进一步淘汰土焦、小立窑水泥、黏土实心砖、小冲天炉等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水泥企业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十八项立窑水泥节能节电技术,切实抓好能源节约一是推进乡镇企业节能。加强乡镇企业能源消耗管理和节能设备更新改造。炼焦企业推广清洁型回收余热发电、炉门密封技术等,铸造企业推广新型熔炼技术,制砖企业推广空心砖、新型节能转窑、窑炉密封、节能风机等节能技术。二是推进农业机械节能。更新淘汰部分老旧农业机械、高能耗老旧渔船和装备。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性能,推广节能型船用柴油机、燃油添加剂和主机余热利用、燃用重油等节能技术产品。三是推进耕作制度节能。建立高效的耕作制度,积极推进农业耕作制度改革,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发展生态农业。四是推进畜禽养殖节能。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推广节能养殖模式,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调节畜禽舍温度,降低畜禽舍加温和保温能耗。五是推进农村生活节能。更新改造传统的省柴节煤炉灶和节能炕,加快省柴节煤灶(炕)升级换代。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节能型住房,北方地区引导农民建造太阳能房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以农村居民炊事和取暖为重点,大力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适宜地区大力普及户用沼气。发展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推进人畜分离养殖小区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二是推进秸秆气化、固化。粮食主产区。推广秸秆裂解气化、生物气化和秸秆固化成型技术。三是积极发展能源作物。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利用荒山、荒坡、盐碱地及冬闲田等土地资源,稳步发展甜高粱、甘蔗、木薯和油菜等能源作物。
提倡增施有机肥,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一是推广节肥节药技术。进一步调整优化用肥结构。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淘汰“跑、冒、滴、漏”植保器械,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减少农药用量。二是发展生态型畜牧业。积极推进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重点实施畜禽粪污能源利用工程,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加快标准化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三是发展水产健康养殖。
第五篇: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路径及保障措施
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路径及保障措施
张诗雨
2012-11-14 09:45:10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2年第7期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是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在保证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关键环节,以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和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为工作重点,通过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等方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对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农业部《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15年,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8%,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10%,并对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减少高耗能低效率、农村沼气开发、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旧农机和渔船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对乡镇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农村生产用能效率得到提高。这将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的节能减排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本文对我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实施路径及保障措施进行了解读及探讨。
一、我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已卓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中央政府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并制定出台一系列具体措施,不断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发展。我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农业部还专门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负责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统筹协调。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发布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农业部专门建立重点流域农业面源防治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共组织编制和修订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相关标准105项。
与此同时,农业部还专门下发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机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并发布了《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十项技术》,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进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这些措施不仅有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当前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任务指标明确
为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农业部出台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力争到2015年,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8%,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降低1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60%,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30%;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淘汰一批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节能减排型种植制度,减少高耗能低效率的种植环节;5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农村沼气用户达到5500万户,年用沼气216亿立方米,形成年开发340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淘汰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老旧农机和渔船,对乡镇企业进行节能改造,农村生产用能效率得到提高。
三、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的实施路径研究
针对“十二五”我国农业与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任务指标来看,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任务较重,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其关键是抓好落实,寻求适合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路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农业部《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意见》指出,“十二五”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关键是做好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1.做好农村生产生活节能的大文章
一是推进农业机械的节能。随着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现代化,能源消耗成为农村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之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设备投入到生产建设中来,也不乏存在一些设备严重耗能、排放不达标、使用效率低等现象,因此,要加强节能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快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及其装备的更新换代。与此同时,推广应用复式联合作业农业机械,减少作业环节和次数,降低农业机械单位能耗等。
二是推进节能高产的种植模式。加强农作物高产种植措施的集成配套,减少高能耗、低效率的种植环节,建立节能型高产高效种植制度。建立并推广区域性农作物种植标准模式,优化农作物布局,实现农作在节能的前提下增产。
三是推进乡镇企业节能。乡镇企业是农村的耗能大户,加强对乡镇企业能源消耗管理和节能设备更新改造,潜力巨大,依法关闭高耗、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进一步更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引导和督促乡镇企业严格遵守资源利用标准和能源消耗标准,对新上的乡镇项目,要严格遵守节能减排的原则,尽量将能耗水平降至最低。
四是推进农村生活节能。推广高效低排省柴节煤炉具,在农村地区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产品,鼓励农民使用太阳热水器、太阳灶。推广应用保温、省地、隔热的新型建筑材料,引导农民建设节能型住房。
2.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大力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要逐步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精准农业,适度发展有机农业。推广减排种植制度和节水农业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行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大力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二是倡导推广畜禽生态养殖技术。要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行农牧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推进秸秆养畜。加快品种改良,提高饲料和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畜禽适度规模养殖,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在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补贴养殖企业(户)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推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和设施化处理技术,减少化学需氧量和氮、磷排放。
三是加快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加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养殖证核发工作,根据环境容量,合理调整养殖布局,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生产结构。加快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改进进排水系统,配备水质净化设备,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加强标准化水产示范场(区)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推广应用节水、节能、减排型水产养殖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推广高效安全配合饲料,减少养殖污染排放。
3.做好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一是要大力开展农村沼气建设。我国是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的发展中大国,尤其在农村,环境承载力有限,发展农村经济不能以消耗农业资源、牺牲农业环境为代价,充分发挥农村沼气处理利用人畜粪便、生产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方面的作用,在适宜地区加大户用沼气建设力度,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及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采取沼气提纯罐装、专用燃料、发电上网等方式,实现沼气高值利用。沼气开发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富民工程。
二是要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在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中,生活垃圾、污水、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造成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逐步扩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规模和范围,以村为基本单元,集成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建设农田氮磷生态拦截工程,因地制宜建设秸秆、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建立物业化服务体系,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的资源化利用,进而,构建垃圾处理的生态循环系统,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是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覆盖免耕等技术,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秸秆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秸秆固化成型和秸秆生物碳生产技术示范点,为农村居民提供生物质商品燃料,推进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发展秸秆青贮、氨化,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推进秸秆基料化利用。
四是大力开展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运作的方式,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膜产品。加快废旧地膜捡拾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对农民回收利用废旧地膜进行补贴,鼓励和引导农民回收利用地膜,建立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网络,同时,争取国家财政支持,逐步建立废旧地膜、废弃包装的回收利用和处理机制。
四、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领导责任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到各层级、各单位,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完善政策法规,健全考核机制
加快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政策法规体系,修订和完善农业各产业节能规范,制定和完善农业节能减排标准体系。研究制定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考核体系,建立完善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监管考核机制。
3.加大资金投入,实现低碳发展
继续安排农村沼气、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保护性耕作等项目资金,不断增加资金总量,扩大实施范围。争取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生产生活节能、农村清洁工程、老旧及高耗能农机报废更新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把农业清洁生产列入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支持范围,逐步形成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合力。
4.依托技术支撑,实现创新发展
整合优势科技力量,强化农业节能减排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转化,努力攻克节能减排的关键性技术,打破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技术瓶颈。重点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清洁生产、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尽快形成一整套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和技术体系。
5.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美好环境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在农村大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提高农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实现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节能减排技术列入“阳光工程”培训的重要内容中,加强对农民的节能减排技术培训。
6.加强村企合作,共建和谐家园
政府要鼓励有规模的企业集团参与新农村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美丽的乡村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共同建设,使乡村更加美丽,农民更加富裕,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节能减排环境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但关键是要植入先进的运营思路和理念,寻求部分有实力的企业一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用企业的管理思维去参与新农村建设,将企业和村镇建设相融合,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张诗雨,本刊编委、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