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敖汉旗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调研报告(2008.11.15)(范文)
小规模
宽覆盖
零缺口
广受益
——赤峰市敖汉旗农村牧区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
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一直是公共财政投入的盲区,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症结”。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自治区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办公室自2008年始在我市敖汉旗开展了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以期拓展财政投入的新领域,探索财政支农投入的新模式。逐步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牧区的覆盖,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敖汉旗基本情况
敖汉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部,土地面积8300平方公里。现辖15个乡镇苏木,222个行政村。总人口5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9万人,占总人口的88.9%,是自治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人口大县和收入贫县。从自然条件看,敖汉旗属努鲁尔虎地带的丘陵山区,农村牧区生产、生存条件较差,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从社会条件看,数十年来,勤劳朴实的敖汉旗人民在改善生存环境、生产条件的斗争中,不向国家伸手,不计个人得失,不惜流血流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战天斗地的壮丽凯歌,具有较好的社会和实践基础。
二、赤峰市开展农村牧区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 作的时代背景
(一)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催生了农村牧区公益事业投入体制创新。
2002年,全市12个旗县区全面推行了农村牧区税费改革,建立了新型的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保障机制,结束了无偿使用农牧民“两工”和统一向农牧民收取“三提留”用于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的历史,农村牧区兴办嘎查村内集体公益事业所需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筹集。2003年,赤峰市人民政府印发了《赤峰市嘎查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嘎查村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应当坚持一事一议,民主决定、上线控制的原则.”从而使“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始成为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的合法筹集方式。
(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成了“一事一议”反应的催化剂。自2006年始,自治区在我市开展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并陆续在全区全面推开。核心内容是改革支农支牧资金的扶持方式,变零为整。即变过去那种零散扶持为规模扶持,资金向龙头产业集中。陷本来就投入不足的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以釜底抽薪之境。面对新的形势,农牧民不得不在寻求自我发展上进行深入的实践。于是,原本流于形式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开始进入临战状态。
(三)财政奖补资金的撬动使农村牧区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进入实战。客观上说,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虽然有制度、有规范,但从实践看,所谓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全市的绝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广大的农村牧区普遍面临着事难议,议难决的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农牧民的收入水平低,投入能力有限。所以,在广大乡村有好多事关农牧民切身利益的急事、好事,由于资金上“缺斤短两”,老百姓干着急,只要上级稍加扶持,好事就能干、就能成。所以老百姓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是雪中送炭。
三、敖汉旗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做法 归纳起来,敖汉旗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可以用12个字来表述:即“小规模,宽领域,零缺口,广受益”。
所谓小规模,就是说在奖补项目的确定上要扶持投资规模小,效益高的项目。首先,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群众自筹是前提。目前,赤峰市对群众自筹规模实行上限控制(人均年筹资额最高为15元)。这个小基数就决定了以群众自筹为主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规模必须要小。其次,随着国家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农村牧区的投入也在快速增加。从目前看,国家对农村牧区投入的主要项目有扶贫开发、农业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乡乡通公路建设等等,这些投入已经进行了多年,并且呈现出规模不断增大、力度不断增强,领域不断拓展的趋势,事关农牧民生存发展的大项目国家已列入专项资金的投入视野。恰恰是投资规模小的项目国家暂时还顾不过来,成为财政投入的 空白点。所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必须立足于这种实际,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所谓宽领域,就是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要覆盖关系农牧民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各个领域,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不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敖汉旗在全旗“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安排上既有保护农牧民生存环境的河道治理项目,又有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的道路建设和有线电视安装项目,也有保证农牧民基本生活的人畜饮水工程项目等等,体现了非常高的领域涵盖。
所谓零缺口,就是在项目建设前要有完整的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避免超能力建设,形成新的债务。因此,敖汉旗明确提出了遵守两个上限,坚持两个完整和先筹资后补助的筹资和补助原则。(即群众筹资额人均不得突破年15元的上限,财政补助额不得突破群众实际筹资额的5倍的上限,凡是上报的申请财政补助的“一事一议”项目必须要有完整的项目建设预算方案和完整的预算筹资方案,并采取先筹资后补助的补助方式。同时还规定:超出农牧民的意愿和承受能力采取借贷形式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财政不予奖补。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财政奖补政策催生村组新债,也避免了假筹资,套取上级补助资金现象的发生。
所谓广受益,就是说项目建设受益人口最大化原则,这是由财政资金的公益性性质决定的。按着这个原则,敖汉旗在补助项目的排序上坚持四个优先的原则。即同样的投资规模以受益人口 最多为优先;同样的投资规模以覆盖地区最多为优先;同样的受益人群生存项目优先;为了体现对边远山区人群的照顾,敖汉旗还规定同样的受益人群边远山区优先。
其具体做法是:
(一)明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议事范围。该旗规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议事范围为: 小型水利设施,村内水渠、堰塘、机电井配套和维修、沟道治理、水平梯田、村内道路、环卫设施、人畜饮水、村内卫生设施、村内文体活动设施、有线电视安装和维修、通讯设施、沼气池建设、电力户外线路设备管护与维修、新农村建设等村民认为需要兴办的其他事项。
(二)明确补贴标准。该旗规定:凡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项目,财政按村民实际筹资额的5倍给予奖励补助,对于动用村集体积累兴办的村级集体公益事业项目,按实际出资额的20%给予补助。
(三)明确管理责任。该旗规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岗位负责制。即各级财政和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部门负责财政奖补项目的确定和筹补资金的管理,财政局长和综改办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农牧业局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苏木人民政府负责财政奖补项目的项目库建设、项目的初审、上报和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乡、镇长(苏木达)为第一 责任人。嘎查村委员会负责“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组织和项目的上报,嘎查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各项目主管部门、项目所在乡、村负责项目建设的质量和验收,各主管部门、乡村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四)明确议事程序。按着有关精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议事程序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提出,即由村民委员会、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筹资筹劳事项;二是公告,即对提出的筹资筹劳事项向全体村民公告,广泛争取村民意见;三是表决,即把筹资筹劳事项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四是上报,即对经过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筹资筹劳方案和财政奖补资金立项申请上报乡镇(苏木)审核、并由乡苏木镇汇总分别上报旗人民政府农牧民负担管理和财政、综改部门分别进行审核;五是批复。即对符合“一事一议”规定条件的筹资筹劳方案和财政奖补立项申请分别由旗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和财政、综改部门分别就是否同意其所申请的筹资筹劳方案和财政奖补立项申请予以批复。五是筹资,即由嘎查村民委员会按旗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批复的筹资筹劳方案中规定的筹资标准和负担人口,收取筹资款并缴入乡财政部门开设的筹资和奖补资金核算专户。
(五)明确项目管理规则。该旗规定:使用财政奖补资金建设的项目必须做到“四有一落实”,既要有完整的项目建设预算;要有权威部门出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仅限工程类和技术要求高 的项目);要有完整的筹资筹劳方案;要有旗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批复;要落实招投标制度。六是明确资金管理规则。规定:一是先自筹,后补助。即按旗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批复的筹资筹劳方案足额筹齐筹资款,并足额缴入筹资和补助核算专户后,方可申请财政奖励补助资金。二是专户管理,一个出口列支。即由乡镇(苏木)政府在财政部门开设“一事一议”项目资金管理专户,集中核算筹资和奖补资金,统一向建设单位和劳务提供者或商品铬镍钢应商支付款项。三是先建设,后补助。即由项目建设单位、劳务提供者、物资供应商按协议提供产品、劳务,按合同建设项目,并经有资质部门验收后,由乡镇财政部门根据项目验收报告或政府采购合同或项目建设协议向项目建设或商品和劳务提供者支付款项。
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按着自治区关于试点工作的总体安排,敖汉旗在所属13个乡苏木镇上报的101个项目中确定在18个村民组中实施18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目前,18个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毕,初步统计,直接受益3923户,人口15756人,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00多万元。其中:治理河道一处,直接受益户数20户,人口74人。间接受益620户,人口1860人;修建村内道路3处,总长度为10.5公里,受益户数1219户,人口4858人;接通有线电视2处,入户916户,3506人看上了高清的有线 电视;修建人畜饮水2处,解决了458户,1866口人,7500头(只)牲畜的饮用水问题;修建节水灌溉工程4处,新增保灌面积1500亩,亩均提高单产400—500公斤,340户,1370口人,人均年收入可增加700元;修护堤坝3处,使5000亩险田避免了洪水的侵害,514户,1965口人从此生活有了切实的保障;修建塘坝工程2处,新增灌溉面积708亩,2600口人的饮用水有了保障。
(一)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日趋显现。从敖汉旗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看。财政区区300万元的奖补资金不仅带出了群众自筹资金近百万元,而且还吸引社会各界资金近400万元投向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干出了近千万元规模的工程。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十分明显。
(二)实现了公共财政的全覆盖,公共财政的阳光不再有“死角”。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村牧区、农牧民和农牧业的投入规模增幅明显,领域广泛,但主要是投放在促进生产发展的大项目上,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个性化公益性需求一时还难以顾及的到。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立足于小、突出公益性的特点正是对国家大投入的有益补充。
(三)农牧民自我发展的意识得以恢复。随着税费改革政策的不断落实和国家对农牧民补贴政策的实施,农牧民对国家的依赖度不断增强,自我发展意识开始淡化。以至于在绝大多数地区,“一事一议”成为一句空话。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农 牧民等靠要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自我发展的意识逐渐开始恢复。
(四)加速了农村牧区的民主化进程。嘎查村是村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从现阶段看,村民民主管理实现的形式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选举,一个是议事。三年一次的村委会选举,老百姓其实看不到神圣一票给自己带来几多利益,瞬间的参与激情无非是江河里泛起的一轮涟漪,而“一事一议”则不然,大家可以,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议的事益大家,老百姓不仅有权提事,而且有权议事、决事,并且可以全程督事。在这里,老百姓地民主权利发挥的淋漓尽致。可以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有政治效益。
(五)推动了基层政权职能的转变,促进了党、政府和基层干部心与心的交融。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曾经让农村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在催粮、催款中变得异常的紧张,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一时又让基层干部觉得无从插手,也让群众感到基层干部成了没有用的人。敖汉旗在“一事一议”工作开展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干部贴近实际,了解情况的优势,赋予了基层干部项目建议、遴选权,并相应承担风险责任,把基层干部的工作权利和责任同群众的切身利益捆在了一起,广大干部和群众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真正体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惬意。
五、对深入推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建议 综括敖汉旗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经验,我们感 到: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做为一项全新的财政支农模式,其旺盛的生命力已日趋显现。首先,从形式上看,嘎查村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真正实现了农牧民、乡村干部的全方位参与,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相关责任人和权益人的知情权,这种全方位的监督无疑会使财政奖补资金成为最最有效果的支农模式;其次,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实现的效果上看,由于其投入的方向是农牧民着急办,最想办的事,老百姓最欢迎、最拥护,所以无疑是社会效果最好的支农模式;三是从效益实现的周期上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都是建设时间短,见效快的项目。从敖汉旗试点情况看,绝大多数项目建设期都在6个月以下,有的项目只需几天,预期效益就能实现,效益立竿见影,这相对于国家资金使用效益普遍不高的大环境下,无疑是非常有效率的支农模式。
因此,我们建议:各级政府要站在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作用,调整预算支出结构,改革现有支农投入方式,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力度和规模。这不仅有益,而且必要。
第二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已不再固定向农民收取,而是通过开展“一事一议”的办法筹资筹劳解决。
但是在一些地方,农村“一事一议”还存在不少问题。
个别村干部独断专行,不按议事规则办事,只由少数人甚至个人说了算,随意收取和支付费用。有的村干部由于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导致村内的“一事一议”形成“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现象。此外,还有一些乡镇给村里下任务,按“一事一议”最高标准每人平均15元落实到每个农户,由乡镇统一收取、开支,严重违反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使村级议事程序流于形式。
开展“一事一议”,必须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在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时,应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的半数参加或者有本村2/3以上农户代表参加,所作决定要经到会人员的半数通过才能有效。为了防止“有事不议,无事乱议”等现象的发生,各级税改办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严把政策关,加强对农村“一事一议”的监督和指导,并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议事程序,真正体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
一、“一事一议”议事会进入议事程序的前提条件
1.有发起人
“一事一议”议事会的发起人即议事会的组织者,召开议事会必须有一名或多名发起人。如宜都市聂家河镇柑子园村第二组24户村民举行的一次“一事一议”议事会,会议的发起人是一名村民。在他的倡导下,两个小时议定了本组自来水工程建设的投工、投资、责任人等7件事,参会村民根据会议形成的决议,各户均等投资、投工,铺设管道1200m,建成了自己的供水工程,82名群众吃上了自来水。
议事会发起者的人数和身份在各地情况各异,有的议事会的发起人只有一个,有的是一人倡议,数人支持。发起人中有基层干部,也有群众。但无论发起人多少或身份如何,有一个以上的发起人是“一事一议”议事会进入议事程序的必备条件。
2.群众对所议事项要求强烈
群众有要求是“一事一议”议事会启动的动因。成功的议事会之所以群众参会踊跃,意见统一快,是因为群众对议题有强烈的要求。如前例中的村民多年受无水吃的困扰,对解决饮水困难非常关心,所以群众对这样的议事会积极响应,所有接到通知的农户都按时参加了会议。
3.议事会范围内群众直接受益
“一事一议”议事会的范围无论是大于或者小于行政区,只要属于受益范围,这个范围内的群众很容易形成共识。这是议事会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一事一议”议事会的原则
1.群众自愿
召开“一事一议”议事会,一般是发起人在发出通知时就向各农户说明:愿意参与的就到会,不愿参与的不强求,不加任何强制观点。群众知道不参加会议就不会受益,会仔细考虑发起人通知的内容,自己决定取舍。这种会议虽然属自愿参加,但大多数议事会召开时,被通知的对象会全部参加。
2.权利、义务一致
成功的“一事一议”议事会,参会村民都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权利、义务一致原则。这个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想受益就必须投工投资;另一方面,谁不投工、不投资,就不能受益。正是“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把意见一致的农户凝聚在一起,把持有不同意见的农户排开在外,这是意见很容易统一的重要原因。这个原则也并非使那些当初不同意参会的农户永远不能受益,只要他们同意缴纳议事会确定的投工投资份额,仍然可以加入到受益体中。
3.公平负担
在义务分摊方面,农户投入一般实行“按受益户均等”或“按受益人均等”分摊。有些地方因条件特殊,议事会上也作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特殊条款。
三、“一事一议”的基本特征
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采用“一事一议”形式后,不仅议事会在召开的形式上与过去行政决定分配义务工的方式有区别,所议事项的内容也有自身的特点。
1.“一事一议”与行政决定在形式上的区别
(1)体现群众意见程度不同
“一事一议”是群众自愿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行政决定是以村、组等组织机构的意见为主。虽然村、组也代表着群众的意见,但“一事一议”的代表性表现得更直接。
(2)形成决议的方式不同
“一事一议”形成决议须在参加议事的全体受益群众中通过,而行政决定是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在多数群众中通过或在群众代表中通过即可。
(3)组织者不同
“一事一议”会议有基层干部组织的,也有普通群众发起的;而行政决定只能由行政组织作出。
2.“一事一议”议定事项的特点
(1)用工采用货币决算
“一事一议”中出现的“货币决算”与过去农村摊派义务工中出现的“以资代劳”在形式上虽然相似,都用货币表示人工的价值量,但它们在体现农民的意志方面有本质区别。
(2)小规模格局
“小规模”是指受益范围在村以内的小型建设项目。“一事一议”要遵循群众自愿原则,以群众直接受益为前提,如果规模太大,群众受益不均衡或受益不直接的程度也大,就难以形成统一意见。从调查情况看,成功的议事会讨论的议题多数是村以下的小型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小规模仍是其基本格局。
(3)工程权属共有
“一事一议”议事会对他们所建工程的权属一般都用这样的表述:建成的工程归投资的农户所有,各户份额均等。这一表述表明:这种财产属于共有财产。但村民对这种财产行使所有权的方式与村民对公共财产行使所有权的方式有三点不同。第一,所有权人有特定的对象,而一般公共财产的所有者没有特定对象,只要村民户口属于这个行政区,哪怕是新搬迁来的农户,都可以享受所有者的权利。第二,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份额可以转让。如农户搬迁时,可以将自己份额有偿转让他人。第三,具有排他性,即未投资的农户不能享受权利。但这种财产有一点与公共财产相似,即所占份额不能退出,因为使用中的财产不能分割。
(4)议定事项只具有一定约束性
一事一议”议定的事项也具有一定的约束性。但这种约束性不同于行政决定的约束性,它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靠受益群众互相信任、互相监督和限制受益来实现,不带惩罚性。而行政决定由于形成的机制不同,一般须采用行政、经济等一系列手段来维持正常实施,有些还带有一定的惩罚性。
(5)议事内容广泛
“一事一议”议定的事项不只是投工问题,它所涉及的事项包括建设项目的各个方面。成功的“一事一议”议事会所讨论的内容通常包括投工、投资、占地、原材料、工程负责人人选和建设管理等。但这种广泛性与行政决定的广泛性不同,它只限于基本建设项目所涉及的事项。而行政决定包括权限范围内所有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事务。
四、“一事一议”议事会的程序
“一事一议”议事会通常要经过如下程序。
①发起人从群众的意见中梳理出群众要求最强烈、范围最广、投资投工额度与当地村民承受能力相适应的议题。
②发起人到有一定影响力的村民中征求意见,听取这些人的意见和反映,以便在议事会上能首先获得这部分人的支持。
③发起人将需要交议事会讨论的事项(如建设内容、投工投资数额、工程建设负责人、建设时间、建设管理及建成后的工程运行管理等)整理成条,以备提交会议讨论时做到有条不紊。
④发起人将会议的目的、地点、时间、通知到各受益农户。
⑤议事会讨论的事项一般用“同意”或“不同意”表示各户意见。当议定的事项比较简单时,不用文字记载,靠村民相互之间的信任自觉执行。复杂的事项形成决议后参会人要签名确认,然后按决议执行。
这些程序完成后,将议定的事项交会议推荐的负责人执行。
五、几点启示
“一事一议”打破了一些传统观念,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应用这种形式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观念、工作方式和方法上必须做到与“一事一议”的特点和规律相适应。
①组织“一事一议”议事会,要树立按受益范围开展工作的新思维,不能把传统的按行政区域开展工作的模式作为固定模式。若按传统的以所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来召集“一事一议”会议,群众利益可能不完全一致,结果是议而不决,难于形成一致意见。
②“一事一议”议题,要从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中产生,不可强加主观意见。“一事一议”这种形式的出发点就是要尊重群众意见。因此,对“一事一议”的议题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那些多数人关心、受益范围大、群众要求强烈的事项,应当作为重要议题组织受益群众讨论。
③基层干部既要当好发起人角色,也要注重支持群众中自发产生的发起人。村、组干部本身就是群众推荐或选举出来的代表,应当率先介入“一事一议”议事会,积极地做好组织和发起工作。群众中自发产生的发起人也应当受到重视,他们提出的议题来源于群众,有很强的代表性,绝不能因他们是自发产生的就撒手不管,应当正确引导,对合理的议题应当积极支持。
④基层干部要主动帮助群众做好协调工作。“一事一议”议定的事项涉及的问题很多,有些工作并不是群众自己能解决的。如占地问题、跨行政区域的横向联系问题,必须靠干部去解决。干部要根据“一事一议”的基本特点,对议定事项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及时地进行协调解决。
⑤要善于对“一事一议”进行引导。政府支持和项目资金投入是对群众开展“一事一议”的重要支持。现实中,农民有许多想做的事因为投资太大而不能做。一旦有经济支持,可以迅速调动农民积极性,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所以,要善于把各项政府投入和项目支持与“一事一议”结合起来,应用这些有利因素去促进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来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政府投入的资金也能为人民办更多的事。
综上所述,“一事一议”是组织农民投入农村小型公益事业建设的重要形式,它对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这种形式也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一事一议”目前还只应用到投资额度与农民投入水平相适应的小型工程。投资较大、规模较大的工程仍然要按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运作。
第三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调研报告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实行,有效地解决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群众参与度不高的难题。“一事一议报项目、政府支持抓引导、以奖代补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一事一议项目实施和新农村建设、重点扶贫、整村推进等有机结合起来。在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下,广大农村呈现出“人人议建设、户户参建设、村村比建设”的良好态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了希望,肯定能得到实惠,思想观念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要我干到现在的我要干,从分散投入到整村推进,从政府投入为主到农民投入为主,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这是巩固减轻农民负担成果的重要实践,也是最实在、最有力的一次生动实践。
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实施,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筹资筹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开会难集中,意见难统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村域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增多,群众居住较为分散,特别是农闲之余,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经商,人员很难集中,给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由于一些村民认识水平较低,在就公益事业表决时,往往采取实用主义、本位主义态度,对直接受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看得较重,靠近自家或本组的则同意,反之就反对。
(二)筹资难到位。一些非办不可的公益事业,即使是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上通过了,但持反对意见的一部分群众,在筹资过程中,百般不理解,干部跑断了腿,依然没有效果,出现“谁同意谁掏腰包”的现象。
(三)“一事一议”制度操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是以群众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在实际操作中,部分群众不履行筹资筹劳义务,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对此,除舆论批评外,没有法律依据而强制执行,最终造成筹资筹劳不到位,影响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村民的思想认识还不到位。干部群众对“一事一议”政策认识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部分农民错误的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益事业是各级政府应该为农民做的事情。因此,固然是“一事一议”通过了,形成了决议,由于思想上的抵触情绪,而不积极交款的情况时有发生。
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作为一项新的政策和措施,目前在执行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是改革的必然现象,作为新生事物,不能简单地否定它,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规范和完善:
一是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要不断加强“一事一议”政策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要努力适应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形势,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转换工作思路,努力改变工作作风,尽快转变工作方法,明确工作重点和中心,真正使农村干部从等、靠、要的圈子中走出来,积极开展建设。
二是要加强引导和服务。使村级组织充分认识“一事一议”的重要性,明确议事程序、议事范围和上限标准。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让农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全过程,逐步形成全体村民都来关心本村公益事业的良好氛围。同时,认真组织科学测算“一事一议“方案,使方案切合实际,充分照顾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办事业,不花过头钱,不做过头事。三是要坚持筹资筹劳的“上限”原则。上级文件明确规定,全年“一事一议”的筹资人均不超过规定标准,筹劳不超过10个工,困难再大,问题再多,也不能超出这个上限,否则,会影响群众的积极性。
四是要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逐步减少群众筹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基层组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减少村级“一事一议”筹资,实现农民的“零负担”。
五是尽快规范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的相关政策法规。尽快研究制订一事一议的具体政策规定,或者将其提升到法律层面,从而使“一事一议”有法可依,让“一事一议”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确保“一事一议”规范运作,促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整体推进,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实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在一事一议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按照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专款使用、财务公开的原则,正确处理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与减轻农民负担之间的关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稳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
(一)建立健全一事一议民主议事机制。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实施办法》,按照“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规范议事程序,明确议事范围,确定限额标准,细化管理措施,正确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所议之事要符合大多数农民的意愿,议事过程和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二)做好一事一议项目的服务引导工作。在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宣传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积极做好筹资工作。
(三)积极协调,争取财政奖补资金的投入。村级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积极发动群众筹资筹劳,争取更多的财政奖补资金的投入。
(四)建立健全项目及资金监管制度。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制度,重点公开项目内容、工程概况、施工期限、村民筹资、社会捐赠、乡镇投入、部门帮扶及财政奖补情况,接受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监督。
第四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结报告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结报告
2012年,我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民生状况,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的“五覆盖”要求,以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支点,创新机制、规范运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夯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基础
为开展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财政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组,在县财政局设立领导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调度。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自上而下建立起由县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各乡镇负责落实,各项目村组织实施,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良好工作机制。为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根据全省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我县制定出台了《**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召开了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动员会,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一事一议奖补工作。县农经中心下发了《**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验收办法》、《**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护制度》等,对奖补工作的组织实施、目标要求以及财政奖补的对象、范围、资金管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一事一议奖补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奖补工作的认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奖补领导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多次深入全县10个乡镇、173个行政村,利用召开动员会、民主议事会和干部座谈会等方式全方位向乡村干部群众讲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县奖补办印刷大量宣传资料,大张旗鼓开展宣传工作,乡村两级也层层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一事一议奖补工作,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开辟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意义、内容和有关政策,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从而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局面。
二、严格程序,创新机制,确保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为切实把一事一议奖补这件人民群众盼望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做到安排一件,干成一件,投资一项,见效一项,在奖补工作程序上我县坚持做到“六个严格”。
严格民主议事程序。议事是民主决策的核心,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第一关。为确保议事有章可循,我们从三个方面对议事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明确了议事主体和内容;明确了议事主体的权利,明确了议事的程序和时间。在奖补项目选择上,采取群众点题、大家决策、民主监督、敞门议事的办法,要求所议之事要符合大多数村民意愿,议事过程要坚持民主程序,筹资筹劳要符合国家政策,并得到村民的同意和认可,做到“大家事,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定”。
严格项目审批程序。2012年全县共申报一事一议奖补126个项目,县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申报项目要求,对议事程序、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工程预算、筹资筹劳标准等进行严格审核,对符合规定的项目以文件形式进行批复。对不符合项目建设范围、违反议事程序、超出筹资筹劳标准的,及时提出意见并予以取消。
严格项目公示程序。按照《**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公示制度》,所有一事一议项目均实行“一公开、两公示”。“一公开”就是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标准、实施办法、奖补方案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两公示”:就是由村民委员会公示拟报批准立项的财政奖补项目,公示财政奖补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通过一公开、两公示,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了一事一议项目的公开、公平、公正。
严格监督检查程序。按照《**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检查管理制度》要求,各项目村实施一事一议建设项目时,都聘请责任心强、群众信得过的村民代表,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县、乡奖补办经常深入项目单位督促检查工程实施情况,解决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县财政局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采用国库直接支付和乡级报帐制管理。项目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后,在确定的财政奖补额度内,出具规范有效的票据到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审核报账,各乡镇财政所填写《报账通知单》统一报财政局,财政局审核《报账通知单》,办理资金拨付手续。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将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施工单位和原材料供应商。纳入项目整合的资金、通过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从而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实现了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严格档案管理程序。按照《**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县财政局、各乡镇财政所建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库。各乡镇、各行政村都制定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三年总体规划,从而为合理安排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提供了决策依据。县奖补办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行档案化管理,做到:内容完整、资料齐全。同时注重项目建成后的管护工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各项目村建立了管护制度,落实养护责任。
三、精心组织,严格把关,确保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为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有序健康进行,我们在精心组织过程中,特别注重严把五个关口。
严把奖补政策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和《山西省村民一事一议筹劳管理办法》。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坚持“三个不突破”:即不突破农民筹资筹劳标准,不突破财政奖补项目内容,不突破财政补贴范围标准。做到不违背群众意愿,不强行下达筹资筹劳任务,不强行以资代劳,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倡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由于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全县没有一个项目村因筹资筹劳实施奖补项目而引发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严把奖补标准关。按照“兼顾公平、分类奖补,重点倾斜,择优支持”的原则,在确定奖补额时,实行“普惠制”和“特惠制”相结合。对一般项目按照规定标准内筹资筹劳总额的50%以内比例实行普惠制奖补;对各乡镇筛选确定的工程较大、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项目实施后能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边远贫困村实行“特惠制”奖补。2012年经领导组研究对38个项目实行了“特惠制”。如:西陌镇夹沟村老池沟自然村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地广人稀、居民分散,村民吃水相当困难,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该村群众筹资捐款9230元,投劳700个,资金缺口15万元。县奖补领导组研究决定给予“特惠制”,经过该村群众两个月努力,修建了蓄水池,安装了输水管道,解决了老百姓的吃水困难问题。
严把工程验收关。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建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验收制度,制订出台了《**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验收办法》,明确规定:项目工程竣工后,先由项目法人单位组织村民代表自验,再报请乡镇项目管理办公室复验,最后由县一事一议奖补领导组办公室组织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内容、筹资筹劳情况、奖补资金使用、项目组织管理和管护制度等,通过实地访问村民、村民代表充分了解一事一议项目的群众知情情况、参与情况,真正做到严谨负责、公平公正。
严把资金整合关。县政府制定了《**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管理暂行办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对各部门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进行整合,通过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开展一事一议奖补工作,集中财力办大事,实现项目投入的整合互补,对接互补和联动互补。从而避免了项目交叉和重复投资的现象。2012年,全县已整合支农资金540万元,实现一事一议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发挥了资金应有效益。
严把资金使用关。为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县制定了《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并对项目村负责人和乡村财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规范了会计核算办法,确保村村建起“明白账”。要求将村民筹资、村集体投入资金、社会捐助资金、支农资金整合资金以及财政奖补资金等统一管理,专账核算。每笔开支需村民主理财组审核盖章,经村长签批后,才能到乡镇会计服务中心报账。同时,为防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虚报、截留、套取、挪用等问题的发生,县减负办抽调专人对2010年财政奖补项目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并对奖补使用情况张榜公示,从而确保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安全。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2012年全县共有126个行政村申报并实施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占总村数的73%,项目总投资4331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150万元,项目村集体和农民筹资445万元,吸收社会捐赠资金1009万元,整合支农专项资金540万元,群众投劳59万个。
共完成村内道路建设项目103个,修建道路417公里;村级水利设施建设项目5个;兴建人畜吃水项目7个;村内公共绿化项目5个;新建文化活动场所6个;受益人口达30万人。
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各级干部的作风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深得民心,给我们以更大的鼓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农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加快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结报告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结报告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总结报告
2012年,我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民生状况,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的“五覆盖”要求,以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支点,创新机制、规范运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夯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基础
为开展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财政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组,在县财政局设立领导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调度。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自上而下建立起由县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紧密协作,各乡镇负责落实,各项目村组织实施,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良好工作机制。为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根据全省扩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我县制定出台了《**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召开了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动员会,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一事一议奖补
工作。县农经中心下发了《**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验收办法》、《**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护制度》等,对奖补工作的组织实施、目标要求以及财政奖补的对象、范围、资金管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一事一议奖补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对奖补工作的认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奖补领导组办公室、组织人员多次深入全县10个乡镇、173个行政村,利用召开动员会、民主议事会和干部座谈会等方式全方位向乡村干部群众讲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县奖补办印刷大量宣传资料,大张旗鼓开展宣传工作,乡村两级也层层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一事一议奖补工作,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开辟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意义、内容和有关政策,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从而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齐抓共管、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良好局面。
二、严格程序,创新机制,确保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规范运行
为切实把一事一议奖补这件人民群众盼望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做到安排一件,干成一件,投资一项,见效一项,在奖补工作程序上我县坚持做到“六个严格”。
严格民主议事程序。议事是民主决策的核心,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第一关。为确保议事有章可循,我们从三个方面对议事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明确了议事主体和内容;明确了议事主体的权利,明确了议事的程序和时间。在奖补项目选择上,采取群众点题、大家决策、民主监督、敞门议事的办法,要求所议之事要符合大多数村民意愿,议事过程要坚持民主程序,筹资筹劳要符合国家政策,并得到村民的同意和认可,做到“大家事,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定”。
严格项目审批程序。2012年全县共申报一事一议奖补126个项目,县人民政府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按照申报项目要求,对议事程序、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工程预算、筹资筹劳标准等进行严格审核,对符合规定的项目以文件形式进行批复。对不符合项目建设范围、违反议事程序、超出筹资筹劳标准的,及时提出意见并予以取消。
严格项目公示程序。按照《**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公示制度》,所有一事一议项目均实行“一公开、两公示”。“一公开”就是全面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政策、标准、实施办法、奖补方案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两公示”:就是由村民委员会公示拟报批准立项的财政奖补项目,公示财政奖补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通过一公开、两公示,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了一事一议项目的公开、公平、公正。
严格监督检查程序。按照《**县一
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检查管理制度》要求,各项目村实施一事一议建设项目时,都聘请责任心强、群众信得过的村民代表,对工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县、乡奖补办经常深入项目单位督促检查工程实施情况,解决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县财政局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采用国库直接支付和乡级报帐制管理。项目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后,在确定的财政奖补额度内,出具规范有效的票据到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审核报账,各乡镇财政所填写《报账通知单》统一报财政局,财政局审核《报账通知单》,办理资金拨付手续。采用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将资金直接拨付到项目施工单位和原材料供应商。纳入项目整合的资金、通过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从而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实现了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严格档案管理程序。按照《**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县财政局、各乡镇财政所建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库。各乡镇、各行政村都制定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三年总体规划,从而为合理安排一事一议奖补项目提供了决策依据。县奖补办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行档案化管理,做到:内容完整、资料齐全。同时注重项目建成后的管护工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各项目村建立了管护制度,落实养护责任。
三、精心组织,严格把关,确保一事一议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为确保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有序健康进行,我们在精心组织过程中,特别注重严把五个关口。
严把奖补政策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和《山西省村民一事一议筹劳管理办法》。遵循“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决策、合理限额”的原则,坚持“三个不突破”:即不突破农民筹资筹劳标准,不突破财政奖补项目内容,不突破财政补贴范围标准。做到不违背群众意愿,不强行下达筹资筹劳任务,不强行以资代劳,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倡导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助。由于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全县没有一个项目村因筹资筹劳实施奖补项目而引发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严把奖补标准关。按照“兼顾公平、分类奖补,重点倾斜,择优支持”的原则,在确定奖补额时,实行“普惠制”和“特惠制”相结合。对一般项目按照规定标准内筹资筹劳总额的50%以内比例实行普惠制奖补;对各乡镇筛选确定的工程较大、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项目实施后能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边远贫困村实行“特惠制”奖补。2012年经领导组研究对38个项目实行了“特惠制”。如:西陌镇夹沟村老池沟自然村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地广
人稀、居民分散,村民吃水相当困难,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该村群众筹资捐款9230元,投劳700个,资金缺口15万元。县奖补领导组研究决定给予“特惠制”,经过该村群众两个月努力,修建了蓄水池,安装了输水管道,解决了老百姓的吃水困难问题。
严把工程验收关。为确保工程质量,我们建立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验收制度,制订出台了《**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验收办法》,明确规定:项目工程竣工后,先由项目法人单位组织村民代表自验,再报请乡镇项目管理办公室复验,最后由县一事一议奖补领导组办公室组织验收。验收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内容、筹资筹劳情况、奖补资金使用、项目组织管理和管护制度等,通过实地访问村民、村民代表充分了解一事一议项目的群众知情情况、参与情况,真正做到严谨负责、公平公正。
严把资金整合关。县政府制定了《**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管理暂行办
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对各部门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进行整合,通过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开展一事一议奖补工作,集中财力办大事,实现项目投入的整合互补,对接互补和联动互补。从而避免了项目交叉和重复投资的现象。2012年,全县已整合支农资金540万元,实现一事一议项目投资效益最大化,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发挥了资金应有效益。
严把资金使用关。为确保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县制定了《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并对项目村负责人和乡村财务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规范了会计核算办法,确保村村建起“明白账”。要求将村民筹资、村集体投入资金、社会捐助资金、支农资金整合资金以及财政奖补资金等统一管理,专账核算。每笔开支需村民主理财组审核盖章,经村长签批后,才能到乡镇会计服务中心报账。同时,为防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虚报、截留、套取、挪用等问题的发生,县减负办抽调专人对2010年财政奖补项目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根据审计结果并对奖补使用情况张榜公示,从而确保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安全。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2012年全县共有126个行政村申报并实施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占总村数的73%,项目总投资4331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150万元,项目村集体和农民筹资445万元,吸收社会捐赠资金1009万元,整合支农专项资金540万元,群众投劳59万个。
共完成村内道路建设项目103个,修建道路417公里;村级水利设施建设项目5个;兴建人畜吃水项目7个;村
内公共绿化项目5个;新建文化活动场所6个;受益人口达30万人。
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各级干部的作风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深得民心,给我们以更大的鼓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加快农村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加快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0一二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