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阿县国税局构建业务衔接互动机制提高税收征管整体效能(模版)
东阿县国税局构建业务衔接互动机制提高税收征管整体效能
当前,随着税收征管精细化、科学化进程的不断拓展延伸,征管系统软件、重点税源监控系统软件、纳税评估系统软件以及税收分析预警系统软件等相继上线运行,有效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些系统软件分别由不同的部门具体操作实施,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系统软件未能实现有效链接,查管之间也没有实现有效的业务互动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税收管理资源和税收成果的浪费。为了有效解决当前税源管理各环节之间存在的信息资源整合不够、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力、业务流转不顺畅、执法监督不透明及税源管理和稽查环节职责界限划分不清的问题,东阿县国税局以开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建设的特色国税课题项目为重要抓手,从组织领导、思想发动、平台搭建、实战作业、效果评估等环节严密部署、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该局采取了四项具体措施,逐步理顺、完善了互动工作机制。一是设立组织。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各分管局长及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四位一体”领导小组,在稽查局设立了互动中心办公室,抽调业务能力强、协调水平高的干部负责协调事宜。各单位、各部门指定一名负责人,专门负责互动机制工作。二是制定方案。制定了“四位一体”机制运行方案、规范性文件和常用文书,进一步细化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分工,明确了各环节的工作流程和互动方式。三是建立互动机制工作平台。县局组织人员研发、启用了“四位一体”互动操作软件,软件以承接各类信息、数据、报告的发布;串联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转、反馈为主要内容,形成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双向反馈,便于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完善征管措施和工作制度,促进征管整体水平的改进和提高。四是定期召开互动机制联席会议。县局将召开联席会议作为组织实施“四位一体”良性互动工作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机制运行中所有问题提交、工作部署、落实结果反馈、管理措施制定以及跟踪管理等决定事项均通过联席会议审议批准后以会议纪要形式发布实施。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进一步强化各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整体合力,互动作用得以更有效的发挥。五是扩大疑点问题发起的入口。为了实现各环节提交疑点问题顺畅问题,工作中及时调整了税收分析环节的单位构成,将问题发起单位由原来的业务科室扩大到所有业务单位;将顺时互动调整为不定向互动,有效解决了疑点问题来源的入口和解决问题的出口受限因素。例如: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监控管理工作中甚至行政科室在工作中发现的税源管理薄弱环节也可以作为问题疑点的发起依据提交联席会议;也可以将工作中发现的关于税源管理措施、管理办法的缺陷作为问题提交,以及时修正管理偏差。六是制定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移交稽查案源标准》。县局组织有关科室人员制定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移交稽查案源标准》,解决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两个环节对移交稽查案源的标准难以界定的问题。七是制定了《评估、稽查案件审核、审查办法》。在运行过程中,针对由于纳税评估过程和税务稽查案件查处过程缺乏监督,而导致查多报少,评多报少或者有线索未查、未评现象的问题,县局组织起草了《评估、稽查案件审核、审查办法》,便于监督评估、稽查案件的工作质量。八是制定了《纳税评估工作统筹管理办法》及《纳税评估案件审理制度》。对评估资源、人力资源的运用以及实行评估案件集体审理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有效防止了评估案件处理的随意性和自由裁量权,实现了纳税评估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二、理顺工作环节,确保运行顺畅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必须提高干部对建立互动机制的认识。首先让干部进一步了解互动机制,明确工作重心,充分认识互动机制是税源管理的有效措施及其长期性、艰巨性,从而转变观念,从制度上、思想上、组织上狠抓落实,确保其成为长效机制。
(一)在“动”字上做文章
协作是基础,互动是灵魂。在运行阶段初期,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有效启动互动机制,即如何实现第一环节的疑点问题发起。在初期运行中,该局发现,单纯按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源管理的顺序运行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只以业务科室作为承担税收分析职能的单位,也不能解决四环节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后提交联席会议制定下步工作如何开展的需要。因此,该局及时调整了税收分析环节的单位构成,将问题发起单位扩大到所有业务单位;将顺时互动调整为不定向互动,有效解决了疑点问题来源的入口和解决问题的出口受限因素。例如: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监控管理工作中甚至行政科室在工作中发现的税源管理薄弱环节也可以作为问题疑点的发起依据提交联席会议;也可以将工作中发现的关于税源管理措施、管理办法的缺陷作为问题提交,以及时修正管理偏差。同时,在疑点问题提交方面,提交时间和提交数量不设上限但对已统一安排提交时间仍不提交的单位由考核办纳入目标考核相应扣分,克服了无问题提报、有问题不提报的弊端。
(二)在数据上提要求
互动机制的源头是分析,分析的依托是数据。数据是建立、运行互动机制的支撑和生命线。该局在思想上引导干部树立数据质量“零差错”意识,提高干部数据管理责任意识;其次加强了干部操作能力的培训,严格落实数据采集、录入、审核、传输、储存、清理、发布等方面工作要求;建立了规范完整的数据指标体系,统一数据口径,确保数据在各个环节的一致性。在确保数据质量的基础上,该局研发、启用了“四位一体”互动操作软件,软件以承接各类信息、数据、报告的发布;串联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转、反馈为主要内容,形成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双向反馈,便于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薄弱环节,完善征管措施和工作制度,促进征管整体水平的改进和提高。
(三)在流程上促顺畅
要真正使互动机制发挥作用、取得实效,除了要求各个税源管理环节都“动”起来之外,还必须要有合理顺畅的工作流程。流程顺畅了,互动机制才能顺利运行。该局将召开联席会议作为组织实施“四位一体”良性互动工作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联席会议在 “四位一体”互动机制运行中发挥着“枢纽”作用,所有问题提交、工作部署、落实结果反馈、管理措施制定以及跟踪管理等决定事项均要通过联席会议审议批准后以会议纪要形式发布实施。为确保联席会议收到实效,该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在每次会议召开之前,及时下达联席会议的召开时间与工作任务,与会人员有的放矢,增强了会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联席会议对各单位的提交和反馈事项拥有决定权,所有提交和反馈事项均要通过联席会议进行审批后方可进行流转,因此,联席会议是串联业务衔接互动的主要载体,通过各单位在会议上互相通报提交和反馈内容,再研究讨论的过程中,完成了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衔接的有效互动。三是做好会议纪要。联席会议纪要是明确工作任务、评价工作质量、决定工作事项、发布工作执行情况的格式性公文,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后,下发各单位执行。因此,既起到了下达任务的作用,还兼具着任务验收评价作用,是对整体互动工作的集中概括和紧密串联。在实际运行中,实现了凡事有提案、提案有部署、部署有落实、落实有反馈、反馈有运用、运用再提案的良性互动循环机制。
(四)在落实上严考核
互动机制的落实要靠严格的考核制度来保障。因此,该局对涉及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管理监控的环节和部门明确了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标准,逐一细化责任,逐一落实到人,逐一量化考核,做到了职责明晰。同时,采取交叉检查、目标责任考核等形式加强监督和检查,促使互动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做到长期化和制度化,使互动机制在落实中不走形、不变样,为建立长效机制打好基础。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第一,四环节互动衔接效果明显。互动机制运行以来,税收分析环节提交数据分析报告以及工作提案8起,涉及企业22户次,经联席会议审议批准实施评估企业15户,直接实施稽查1户(在查),评估税款32万元,评估向稽查部门移交案件1户,查补税款117万元,加收滞纳金7万元,罚款58万元。稽查部门提交专题报告和稽查建议书、案例分析4件,均被税源管理部门借鉴、采纳,业务科室根据评估或稽查建议制定行业管理措施或管理办法4个,有效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
第二,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通过联席会议对各部门的提报和反馈事项进行统一研究部署,实现了业务工作的统筹安排。通过“四位一体”软件工作平台的应用,实现了业务衔接互动和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工作任务,各查各的税、各做各的表、重复检查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进一步减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第三,有效提高了税收征管整体效能。征管部门根据数据核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评估、稽查环节提出的管理建议,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一步促进了税源监控管理。例如,稽查部门在检查中发现并提报的小型加油站账簿设置混乱和税控设备失控问题,县局组织征收管理科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东阿县加油站行业管理办法,指导分局加强加油站管理工作,提高了收入,启用了税控设备,效果明显。通过征管科提交超市行业数据分析结果,管理分局对某超市进行了纳税评估,入库税款3.8万元。结合评估建议和结果反馈,征管科制定了超市行业管理办法下发分局实施,提高了超市行业的管理质量。通过对出口退税企业的专项评估,结合评估发现问题,税政科制作了《关于加强出口退税企业管理的通知》,指导管理分局做好出口退税企业的税源监控管理工作;通过评估和稽查的衔接互动,税源管理科根据稽查建议和评估建议制定了《用废企业税收管理办法》和《用废企业管理考核办法》,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显著效果,用废企业税负率从原来的1%提高到目前的3%,税收收入大幅提升。
第二篇:优化人本考核机制 提高税收征管质量
优化人本考核机制 提高税收征管质
量
优化人本考核机制 提高税收征管质量2007-02-02 21:54:38
×县地处鄂南山区,地税征管工作基础差、底子薄、难度大,如何在落后中赶超,在困境中突破,努力提高地税征管水平和征管质量,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适应税收征管工作新形势要求,我们在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考核,以考核促改革,以考核促提高”的工作思路,根据国家总局和省、市局关于加强征管质量考核的要求,结合实际,完善了征管制度,落实了工作目标,硬化了质量考核,强化了责任追究,实现了税收征管水平的大跨越和征管质量的大提高,促进了各
项税收工作的全面完成。
一、细化考核内容,明确岗位职责,以“责”保“管”。
我们把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作为提高征管质量的前提。通过明确责任,细化考核,以考核驱动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心,以责任保征管,推动征管质量的提高。
一是细化征管规程,做到层级考核。根据新形势下税收管理工作的要求,我局采取“县局细化到事,分局细化到岗”的方式,对征管流程进行了细化。即县局对分局考核内容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款核定、税负调整、停业复业、延期缴纳、税收保全、强制执行、征管资料等11项,每个项目又设定了若干个评分细则,使考核内容覆盖了税收管理的全过程,做到层层相接,每一个环节都实行量化考核。
二是细化岗位职责,做到能级考核。基层征收分局按照县局制定的《征管质量和行政执法工作规程》的要求,设置了税务登记、申报征收、执法督查、综合事务、发票管理、税收管理、资料管理等7个岗位,并按岗位制定考核目标,实行记分考核,每月向县局报送考核统计表和考核评分表。同时,在全系统全面推行能级管理,将所有7个岗位的人员分为5级,按照一岗一人或一岗多人的原则,以考定级,以能定岗,定责到岗,定岗到人,真正做到岗责结合、能级管理,实现了征管质量考核和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的有机结合,调动了每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是细化考核对象,做到逐级考核。在做到岗位职责明确的基础上,我们又将具体岗位又细化到征收组、管理组、综合事务组,将工作责任量化到每一个干部,使税收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每一名干部工作有目标、评价有标准、奖惩有依据,从而形成了县局“考”分局、分局“考”干部、一级“考”一级,上下联动、环环相扣的税收征管考核机制,使考核对象逐级细化。比如
在考核中发现纳税人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县局处罚分局,分局处罚管理员。
二、强化考核检查,狠抓整改督办,以“督”严“管”。
为确保各项征管制度的顺利实施,收到实效,我们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将检查考核贯穿于整个税收征管的全过程。
一是加强组织抓班子。分局成立了由分局长、分管副分局长和征管质量管理员组成的征管质量自查考核小组,按月对征管质量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县局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和综合业务股全体同志组成的征管质量工作检查小组,按季对分局进行检查考评。
二是内外结合抓检查。我们持之以恒地狠抓了征管质量的两级考核。即基层分局对征管人员的征管质量按月考核和县局对分局的征管质量按季考核。分局征管质量考核小组于每月底对分局所有人员根据其岗位职责,按照《××县地
方税务局征管工作规程及考核办法》的评分标准进行综合评分,每月每个拿出100元津贴与征管质量挂钩,按得分多少实行奖惩。分局考核完毕后,将每个征管人员的征管质量考核情况报县局。县局于季度终后10日内对分局的征管质量情况组织检查考核。为做到准确、真实、全面,检查时做到:一是听、看、查相结合。即:听分局的征管工作汇报,与征管员座谈;看分局的有关征管记录及征管资料;到纳税户中抽查核对。二是内查外调相结合。对外主要是采取下户实地随机抽查纳税户登记管理情况;个体税负核定与征收情况;停歇业、注销、非正常户管理及企业税收的申报入库情况等,对走访每一纳税户的情况进行认真记录,作为对分局征管质量考核的原始依据。对内主要是检查分局内部管理及征管资料的规范管理工作,重点强调纳税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及传递情况;从登记资料开始到资料的整理归档、从账表册到户管档案资料、从必备资料到
非必备资料都进行认真的检查,对征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作出评价。截止目前已组织征管质量检查42次,其中县局组织全县性的检查10次,考核征管员1000人次,走访纳税户近3000户,检查纳税人档案14000余份。
三是跟踪督办抓整改。考核工作结束后,现场反馈检查情况,肯定被查单位所取得的成绩,重点是指出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县局制作整改通知书下发到分局,并跟踪督办,限期整改到位。如××分局2002由于分局领导变换频繁,征管工作比较混乱,个体户税务登记率仅为70%,县局征管质量检查小组于2003年4月15日向针对该分局存在的问题,向其主要责任人下达了征管质量整改督办通知单,限期于5月底前整改到位并要求报送整改情况,在整改过程中,县局征管质量考核小组随时抽查跟踪督办紧抓不放,促使该该分局很快整改到位,并成为我县农村分局征管质量的样板单位。两年来,县局及时发放整改建议书55份,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319条,并要求各分局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认真落实整改意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县地税系统共补办税务登记证548户,清缴漏征税款35余万元,规范添置纳税档案870个,资料2315份,纠正不规范文书568份,纠正执法偏差25起。通过严抓整改,促进了征管工作的提高。
四是上下互动抓提高。我们每次检查都要求被检查人一同参与,实行互动式的检查方法,检查人员边检查边指出被检查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提高被检查人征管操作水平和能力,将检查变成对各单位征管工作的一次业务辅导,力求检查一次,提高一次。
五是收集资料抓建档。每年底,我们将分局报送的自查材料和县局按季检查材料以分局为单位整理归档,作为对分局当年税收征管质量考核的依据。目前,我县城区分局档案管理己达省一级,五个农村分局的档案管理都达到了省二
级标准。
三、硬化考核追究,健全责任机制,以“罚”促“管”。
为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我局改变以前只奖不罚的作法,把征管质量考核、税收政策检查与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按照《行政岗位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推行赏罚分明的责任追究制。我们重点对未办理税务登记证、提前预征税款、未按规定开具货运发票、未按规定收集整理纳税资料等过错行为和责任人进行追究,做到分局局长与税收管理员同奖同惩,考核兑现,奖优罚劣。具体做到“三个挂钩”:一是与经济利益挂钩。两年来,我们对征管工作不到位,资料收集不及时、整理不规范的个人罚款51人次,罚款金额达5000佘元。仅城区分局就对21人(次)罚款2700元,同时对征收管理规范的单位及个人奖励了7000多元。二是与政治待遇挂钩。将征管质量考核工作与文明单位的创
建、与干部评先、评优、晋级、提拔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征管质量一票否决。凡征管质量不达标的,一概不能评选。去年有28人因此被评为先工作者,4个分局被评为征管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的分局长也都在考核得分前3名的分局中产生。同时由于征管工作不达标,有13人在评先中被取消资格,2位分局长在竞选中落岗。三是与能级管理挂钩。我局全面推行能级管理后,县局规定连续两个季度征管质量不达标的征管人员,能级下调一个级别,工资降低50元。三年来,我局有11人在征管质量考核中被降级降薪。
实践证明,细化考核内容,强化检查考核,硬化责任追究的工作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地税征管质量上档次,征管水平上台阶,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
一是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实施岗位责任考核,对每个干部的工作能力、服务水平、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
求,收入任务不再成为衡量干部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全局干部学微机应用技术、学税收征管业务的热情空前高涨,营造了一个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一种你追我赶、不不甘落后的氛围中得到快速提高。
二是责任意识明显增强。由于工作质量与个人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严格奖惩兑现,从而彻底根除了过去“岗责不明,责任不清”的不良现象,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全局上下形成了勤勤恳恳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质量的良好风气。如在考核初期,有的片管员认为外勤人员比内勤人员更辛苦,考核标准比内勤人员更严格,因此考核得分较低是正常现象,单纯从考核机制中找借口,而不从自身工作态度上找原因。但随着考核力度的加大,这部分干部逐渐更正了这一错误认识,为了少扣分,多加分,力争在考核中取得较好成绩,他们纷纷自找差距,弥补不足,由被动接受考核
转变为主动完善征管工作,考核得分不仅不再低于内勤人员,而且有的超过了内勤人员。
三是管理秩序明显好转。实行征管质量考核、规范执法行为、完善管理办法、探索新的征管方式后,管理秩序明显好转。今年以来,城区分局的销售不动产税收实行房管部门代扣代收后,一举征收71万元,同比增长34万元;工薪个人所得税收实行财政代扣代缴后,纳入委托代征的179户,入库税款77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摩托车的车船使用税与交警部门联合控管,征收了35万元。同时我局的征管档案资料日趋规范,征管“六率”不断提高。申报率和入库率由原来的70%,上升到了90%以上,各分局征管资料管理得到了加强,仅城区、白霓两分局就新增纳税户档案449个,做到了一户一档,加大了税源监控力度,有效地服务了税收征收工作。
四是部门形象明显提升。由于岗位职责要求每个地税人员都要按照规范
化、程序化的流程开展工作。从而对内,规范了地税干部的行为;对外增强了地税工作的透明度。税收管理由单纯的“人管人”转变为“制度管人、程序管人、微机管人”的“多管齐下”的格局,征管考核只认数字“不认人”,约束了征管人员滥用权力,减少了税收征管的“弹性”,增强了税收执法的刚性,有效遏制了人情税、关系税,有力地促进了干部队伍廉政建设,行风建设也得到了加强。2002、2003被评为××县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征管改革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继续抓好以下工作,以促进征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一是继续抓好征管基础工作。要加强与国税、工商部门的信息交流,及时掌握漏征漏管情况,提高税务登记率;严格纳税申报,加强逾期申报户的检查处罚,促进申报率的提高;加强税源管理,严格税款的按期入库,提高征管效能。二是继续规范征管资料管理。要按照省局
征管资料管理办法,收集整理,保证各种征管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提高资料利用率下功夫。三是继续做好征管工作信息化。要把征管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现代化的征管信息网络,将纳税人的所有信息录入微机,逐步实现纳税申报的多元化、征管档案的电子化、征管工作的信息化。
第三篇:菏泽市国税局立足实际 强化措施 积极构建税收征管体系
菏泽市国税局立足实际 强化措施 积极构建税收征管体系
字号:【 大 中
点击次数:
112
小 】
菏泽市各级国税机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对前一阶段税收征管体系建设工作全面总结,并在深入查摆问题剖析成因的基础上,完善措施,明确了全市下步税收征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是狠抓税源专业化管理。以实现税源管理的专业化、立体化和信息化为目标,确定在郓城县进行税源管理模式的探索,研究完善分行业税源监控模型。在广泛调研和认真测算的基础上,制订具有普遍指导性和约束力的142个预警分析与纳税评估参照值及分行业、分产品税收监控评估模型,同时增设了耗电参数,提高了对设备生产能力、原材料及辅料投入产出比、水、电、煤、气等主要涉税指标的分析应用水平,并进行了动态维护,比如:郓城结合产业结构特点,将主导行业纺纱业按照棉纺、混纺、化纺、气流纺四大类,再按支数测定和设置分析评估及生产要素参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参数体系。以生产棉纺21支纱为例(按第三季度实际数值测算):吨纱原材料皮棉耗用量1.12吨,吨纱耗电1243度左右、吨纱耗用关键物件(纸管)600支、万锭纱机月产量192吨左右、吨纱耗用工资1320元、收入能耗比24.16元/度、吨纱下脚料收入产出比1:0.108,并参照国家纺织行业《棉纺织产品定额成本计算办法》规定的有关指标,将其它13个产品按产品支数全部统一折算为21支纱,以折算后的收入能耗比、耗电量等参数值与纳税人实际纳税申报相比较,分析查找纳税人存在的疑点和问题。与此同时,分行业制作耗电参数,强化数据采集,实现涉税信息公开,将纳税人的用电量、产量、能耗比、存货、销售额变化情况与纳税人申报情况进行对比,对纳税人的涉税资料和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的纵向和横向评估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源管理。市局为提高数据审核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在巨野县试点研发“税源专业化管理软件”,强化信息的审核评析,实现涉税信息功效最大化。
二是进一步完善管查互动机制。为建立健全我市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良性互动机制,我们按照省局工作要求,结合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分析工作制度,认真总结前一阶段税收管查互动工作机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联合牡丹区局,依托自行研发的税收管查互动系统,进一步明确机关科室、办税服务厅、稽查局、各分局的工作职责、考核标准,建立健全覆盖各级各部门各岗位税收管查互动工作机制,提高信息共享度,加强上下级之间和同级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业务协调配合,在堵塞征管漏洞、强化税源管理的同时,实现税收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是大力开展征管基础建设。为确保各项税收征管制度落实到位,减少各级税收执法风险,市局决定利用半年的时间,市局决定利用半年的时间,在全市开展加强税收征管基础建设和减轻纳税人负担专项活动。这次专项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重点: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减免退税、发票管理、业务流程、政策执行、资料上报、工作效率、征管软件应用、税收管理员执法文书操作运用等内容。工作方法:从征管环节入手,采取系统征管数据、各类征管征管资料核对与下户实地调查、征求纳税人四个方面,对一个城区分局2009年以来涉及征收管理、流转税管理、企业所得税管理、进出口税收管理、国际税务管理、计划统计、日常检查等方面业务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及手续、报送和接收的报表资料、档案资料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分析、解剖,找到日常征管基础建设和为纳税人减负方面的薄弱环节和各类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整改、建设,并以点带面,逐步向全县、全市推广开展。
四是认真开展税收风险研究。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税收风险管理试点。9月底前,市局认真总结各县区税收风险研究成果,在巨野县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特点、预警评估系统预警信息、评估结论和纳税人信用等级等指标,分行业、分工作事项进行税收风险识别、排序,将风险级别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系数分别为3、2、1,对全县600余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分行业逐户进行风险点识别,根据预先确定的归属行业风险等级、管理事项风险等级及其每个风险等级的风险系数,综合进行风险等级排序,如:巨野县在对全县600余户增值税企业的综合测算,将36户煤炭批发企业、27户棉花加工企业,36户纺纱企业的税收风险等级确定为高级,风险系数为3。通过对每个纳税人税收风险级别的确定,提高了税源管理的针对性,也为进一步推进“信息管税”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是切实解决征管焦点难点问题。积极建立完善由税收管理员审核分析纳税申报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工作机制。强化对纳税人生产经营要素信息和财务状况信息的采集分析,加强票表比对和纳税人申报资料的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纳税人申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税款的征收率、入库率。为规范税收征管行为,我们着手对全市范围的税收征管流程进行梳理,建立健全覆盖市局、县区局、分局和税收管理的税收征管流程指南,并通过电子图书的形式发布,供各级在开展税收征管工作参阅使用。为加强对税收征管质量的监控,我们依托税收执法系统、外部信息系统的数据,建立税收征管质量适时监控和纠错工作机制,指导基层针对性进行数据修改和规范执法行为,有力地增强基层人员持续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六是积极发掘基层工作亮点。针对基层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工作特色,市局根据各县区工作亮点,组织有关县区局有侧重点地开展税收征管制度、机制的完善和新建工作。如:郓城县国税局负责研究制定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关制度和措施,单县国税局、鄄城县国税局负责制定社会化综合治税管理办法,巨野县国税局负责实施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牡丹区国税局负责税收管查互动工作机制,定陶县负责新版发票和网络开票管理办法等。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办法措施制定后,由负责建立制度的县区局先试点,市局对各县区试点工作进行跟踪问效,及时总结,在全面征求其他各县区意见的基础上全市推广,以点带面,循序开展,全面推进,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征管体系建设工作。
第四篇:江岸区国税局优化税收业务事项流转衔接办法(试行)(公文版)
江岸区国税局关于印发
《江岸区国税局优化税收业务事项流转衔接办法(试行)》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办理税收业务事项的办税负担,规范各事项所需资料及流转审批时限,切实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高效便捷地为纳税人提供流转审批服务,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两个减负”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意见》(国税发[2007]106号)、《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鄂国税发[2008]12号)、《省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鄂国税发[2008]58号)、《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范本》(2009年修订本)的要求,区局拟定了《江岸区国税局优化税收业务事项流转衔接办法(试行)》,请遵照执行。
执行过程发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向区局反映。
附:《江岸区国税局优化税收业务事项流转衔接办法(试行)》
江岸区国税局
二0一0年十二月三十日
江岸区国税局优化税收业务事项流转衔接办法(试行)
(公文版)
第一条为进一步减轻纳税人办理税收业务事项的办税负担,规范各事项所需资料及流转审批时限,切实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高效便捷地为纳税人提供流转审批服务,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两个减负”优化纳税服务工作的意见》(国税发[2007]106号)、《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鄂国税发[2008]12号)、《省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鄂国税发[2008]58号)、《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范本》(2009年修订本)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税收业务事项包括《湖北省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范本》(2009年修订本)规定的即办事项和非即办事项。其中:即办事项包括6大类共计66个事项,非即办事项包括8大类共计78个事项。
第三条税收业务事项流转衔接的基本原则:
1、便捷、及时、高效、方便纳税人;
2、准确、责任明晰;
3、税收业务资料衔接有序、确保资料完整无丢失;
4、定期衔接与不定期衔接相结合;
5、确保工作流程运转顺畅。
第四条税收业务事项流转衔接的主要内容:
1、税收业务资料的传递。具体包括各类即办事项资料、待批和已批的非即办事项资料等在办税服务厅与科、所间的传递和交接工作;
2、税收政策变化的衔接。具体包括因各类税收业务政策、办税流程、操作软件、服务措施变化等,在办税服务厅与科、所间的衔接工作;
3、临时增加业务的衔接。主要是指因临时性、突击性工作,致使办税服务厅工作量发生较大变化,就临时业务需要在办税服务厅与科、所间进行沟通协调,以合理安排工作,确保完成临时业务的衔接工作。
第五条对不需流转的即办事项资料由各单位办税人员在本岗位办结的同时按《武汉市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武国税发„2009‟49号)的规定就地纳入税收征管档案管理。
第六条税收业务非即办事项资料传递的一般方法:
1、资料由办税服务厅受理人员在完成事项受理后装入“涉税资料周围袋”,一户或一类事项一袋,并附《税务文书资料分户(类)传递清单》(附件2)一袋一份随同流转,同时向纳税人出具《税务文书受理回执单》;
2、《税务文书资料分户(类)传递清单》应放在各类税收业务资料首页便于查看、记录,办税服务厅在受理税收业务资料时,仅对资料的齐全性进行把关,纳税人应在《税务文书资料分户(类)传递清单》上准确填“联系人”、“联系人电话”便于事项在流转过程中联络;
3、办税服务厅、税务所、业务科室应设置《税务文书交接清册》(附件3),对每项税收业务非即办事项资料传递进行记录;
4、交接资料时,交接人员应在清点完应交接的资料后,在《税务文书资料分户(类)传递清单》和《税务文书交接清册》上签字确认,并注明交接的时间并精确到小时和分钟,文书传递按流转环节(科所内传递也可按此要求)签字, 交接的两个部门各自记录交接内容,《税务文书资料分户(类)传递清单》随资料进行传递;
5、办税服务厅与税务所间交接资料的时间为每日上午12时前(针对区局大楼外税务所,由区局专职传递员传递)和下午16:30时(针对区局大楼内税务所),当业务量较大时,办税服务厅可以随时通知科、所交接资料;税务所与业务科室间交接资料的时间为每日上午9时;业务科室与办税服务厅间审批结果资料交接不确定具体时间,按照“随时批随时传”原则随时交接,但每个工作日不少于1次。
6、办税服务厅与区局大楼内税务所资料交接地点为办税服务厅,区局大楼内税务所与业务科室间交接资料的地点为业务科室;
7、资料交接的具体操作人员为办税服务厅与相关科、所规定的固定传递员;
8、办税服务厅在传递资料时,应根据接收的部门对资料进行分类;相关科所在传递资料时,应根据 “继续流转”、“办理完毕”、“不予批准”等情况进行分类。凡“不予批准”的税收业务资料,审批部门应在相应的审批表中注明不予批准的原因,同时,要与税务所及时沟通,由税务所向纳税人说明不予批准的原因,办税服务厅在纳税人取件时也要向纳税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9、资料交接的流转方向与办税业务流程同方向。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该业务流程涉及单位依次为:办税服务厅——税务所——终审业务科室,则其资料流转交接过程为:办税服务厅——税务所——终审业务科室——办税服务厅。
10、税务所对已审核确认为“继续流转”的事项资料,属区局大楼内税务所的,应直接传终审业务科室,属区局大楼外税务所的,由区局专职传递员传递;终审业务科室对已审结的认定资料结果直接传办税服务厅;
11、终审业务科室对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税收业务资料总体符合批准原则但存在非纳税人原因造成资料不全的,应责成税务所在审批期限内补正完善。税务所在审批期限内及时补正完善的,终审业务科室再进行相应的审批,并对该类文书进行登记作为考核依据。
12、税务所对在税务所环节已审核确认为“不予批准”的资料(该事项的终审权限在业务科室),应在相应的审批表中注明不予审批的原因,仍将纸质资料及电子文书继续向业务科室流转,由业务科室终审后,再将审批结果文书传办税服务厅。
13、无论是税务所、业务科室,对纳税人需要补正资料方可审批的税收业务事项,对所需补正的资料应“一次性告知”纳税人。
第七条区局常用的5大类共计34个非即办事项的具体工作要求详见《江岸区国税局常用税收业务非即办事项流转衔接要求》(附件4),其中如确遇特殊原因造成“文书流转各岗位时限”中某环节岗位即将超期的,须提前向政策法规科书面报告原因进行备案。
第八条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时税收业务事项的衔接处理:
1、各类税收业务政策、办税流程、操作软件、服务措施发生变化时,为保证正常业务开展及政策顺利过渡,相关业务科室应及时向区局汇报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的依据、对税收业务事项办理产生的影响和对策,并以书面或网上通知形式通知纳税服务科、政策法规科、办税服务厅、税务所。
2、由纳税服务科、政策法规科牵头对本办法中《江岸区国税局常用税收业务非即办事项流转衔接要求》进行修改。
3、各税务所、办税服务厅应采取必要措施,告知纳税人所发生的政策变动;
4、各税务所、办税服务厅要在显示屏、公告栏广泛宣传新的税收政策、流
程;
5、各税务所、办税服务厅导税咨询台要负责做好政策解答工作,相关业务科室、税务所应派专职人员到导税咨询台值班。
第九条办税服务厅临时增加业务时税收业务事项的衔接处理:
如遇临时性、突击性工作,如:集中大批办理税务登记、修改信息等,致使办税服务厅窗口工作量发生较大变化时,各科、所应事先通知办税服务厅,以合理安排工作,确保该任务及时完成。
第十条税收业务事项流转衔接的监督和考核:
1、各单位应按本办法规定的时间完成各类税收业务事项,确保纳税人能够按时取件;
2、“税收业务事项文书流转办理时限”的考核部门为:政策法规科;
3、在税收业务事项各岗位操作人员应每天在CTAIS系统中查询到期文书流转情况,根据CTAIS系统或执法考核软件的到期预警,加快文书审批流转速度;
4、对到期仍未审结的事项,由政策法规科根据“执法考核系统”逾期文书信息、《税务文书资料分户(类)传递清单》及《税务文书交接清册》记录的资料流转交接的信息,查明未按期办结原因后,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对发生属于本办法第六条第11款中所列“非纳税人原因造成资料不全而经责成在审批期限内补正完善”的文书,将根据终审业务科室的登记,对屡次发生该类文书的单位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处以适当的经济处罚。
6、办税服务厅和业务科室应每月收集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文书资料提交给政策法规科,同时,政策法规科也要进行抽查,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执行的单位或个人,将进行通报批评并处以适当的经济处罚。
第十一条其它要求:
1、纳税人领取事项文书审批结果时,应提交《税务文书受理回执单》或《税务登记证副本》作为取件的合法凭证,同时还应在相应的《税务文书资料分户(类)传递清单》上签收,《税务文书资料分户(类)传递清单》和相应的《税务文书受理回执单》由办税服务厅按月装订归档备查。
2、对已办结的税收业务事项,由于尚未到《税务文书受理回执单》载明的取件时间或已过取件时间但纳税人尚未到办税服务厅取件的,办税服务厅文书发件窗口人员应及时通过电话或手机短信方式通知纳税人尽快到办税服务厅取件;
3、办税服务厅、税务所、各业务部门应注意各类文书、证件、资料的安全,避免丢失;在各项业务办理完毕后,应对受理资料及相关文书按税收征管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归定期归档保存。
第十二条本办法由江岸区国税局负责解释,自二0一一年一月一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