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卫生室收取一般诊疗费标准 .doc
村卫生室收取一般诊疗费标准
结合我省实际,现对我省村卫生室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的村卫生室,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可收取一般诊疗费。一般诊疗费项目包括挂号费,诊查费,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皮下输液,小儿头皮输液费,病历手册工本费费用。不包括药品费和原注射费规定以外国家规定允许收取费用的医用耗材。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为5元/人次。对已合并到一般诊疗费里的原收费项目,不得再另外收费或变相收费。对于一个疗程内需要提供多次间断性诊疗服务的情况,只收取首次一般诊疗费。
三、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由就诊新农合参保患者和新农合基金共同负担。其中,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统一支付4元,个人自付1元。新农合基金支付一般诊疗费要参考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参合人员就医频次等因素实行总额控制的支付办法,并计入参合人员门诊费用补偿封顶线。未参合人员的一般诊疗费由个人自付。各地原已出台的村卫生室挂号费、诊查费和注射费等减免规定可继续执行,直接冲抵就诊患者个人支付部分。
四、本文自2011年12月20日起执行。(鄂价农医规[2011]160号)
第二篇: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村卫生室收取一般诊疗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省物价局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村卫生室收取一般诊疗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文号:鄂价农医规[2011]160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物价局、卫生局、财政局: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湖北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鄂政办发〔2011〕84号)和《湖北省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鄂卫发〔2011〕4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对我省村卫生室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的村卫生室,由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可收取一般诊疗费。
一般诊疗费项目包括挂号费,诊查费,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皮下输液,小儿头皮输液费,病历手册工本费费用。不包括药品费和原注射费规定以外国家规定允许收取费用的医用耗材。
二、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为5元/人次。对已合并到一般诊疗费里的原收费项目,不得再另外收费或变相收费。
对于一个疗程内需要提供多次间断性诊疗服务的情况,只收取首次一般诊疗费。
三、村卫生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由就诊新农合参保患者和新农合基金共同负担。其中,新农合门诊统筹基金统一支付4元,个人自付1元。新农合基金支付一般诊疗费要参考村卫生室服务人口、参合人员就医频次等因素实行总额控制的支付办法,并计入参合人员门诊费用补偿封顶线。未参合人员的一般诊疗费由个人自付。
各地原已出台的村卫生室挂号费、诊查费和注射费等减免规定可继续执行,直接冲抵就诊患者个人支付部分。
四、密切配合,确保实施。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物价、卫生、财政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精心组织,研究制定本地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完善跟踪问责和奖惩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按照医改的目标推进。
五、积极宣传,加强监管。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卫生、财政等部门及时宣传和解释收费政策;切实加强一般诊疗费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分解收费等乱收费行为。
本文自2011年12月20日起执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省物价局、卫生厅、财政厅。
第三篇:村卫生室标准
村卫生室标准
一、基本条件
(一)房屋
1、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
2、至少设有诊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
3、诊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四室独立设置、布局合理,符合卫生学标准。
(二)设备
1、基本设备
诊断床、诊断椅、观察床、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身高体重计、接种包、出诊箱、一次性注射器。药品柜、有盖方盘、消毒缸、氧气瓶(袋)、医用高压消毒锅、污物桶、资料柜、健康教育宣传栏;
2、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3、必要的交通工具,通讯设备。
(三)人员
1、村卫生室人员包括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
2、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法定执业资格,并取得相应的执业证书;
3、《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颁布之日起,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必须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执业医师资格。
4、按照卫生部要求,乡医人员数量原则上每服务500人配备乡医一名。各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原则上每村定点一个,300人口以上地村庄或居住分散、群众就诊较远的村可增设一个。
二、卫生室管理
1、认真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命名规范,卫生技术人员符合法定执业资格;
2、做到24小时应诊,出诊随叫随到,文明行医、服务热情;
3、门诊登记、处方等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符合要求;
4、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
5、认真执行《甘肃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合理用药,不开大处方;
6、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报告,符合规定时限和要求;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8、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规范,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用后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9、室内整洁、卫生、物品摆放有序;
10、各种收费及常用药品价格上墙,合理收费;
11、正规渠道进药,无假劣药品;
12、接受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培训、考核和业务指导;
13、按规定认真填写有关卫生统计报表并及时上报;
14、加强医疗事故防范,严防医疗事故发生。
三、规章制度
1、村卫生室工作制度;
2、诊断室工作制度;
3、药房工作制度;
4、治疗室工作制度;
5、疾病控制工作制度;
6、妇幼保健工作制度;
7、医德规范及其他有关制度。
第四篇: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沈阳市村卫生室建设标准(试行)
一、业务科室设置:至少设有诊察室、处置室、治疗室(接种室)、药房(或药柜)、健康教育室、消毒室、观察室,七室分开,相对独立,分区布局合理。
二、人员配备:乡村医生按所辖农业人口的1-1.5‰配备(其中一名女医生),并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
三、基础设施:业务用房面积在100-150平方米。供水、厕所、宣传栏、取暖等配备设施齐全。
四、基本设备:
(一)诊察室:有诊断床、候诊椅、体温计、听诊器、压舌板、出诊箱、身高体
重计,有盖污物桶等器械等。
(二)治疗室(处置室):有治疗台、急救药品柜、消毒盛器、有盖方盘、一次性
外科处置器械、有氧袋、治疗盘、紫外线消毒灯(或车)、地站灯,有盖污物桶等。
(三)观察室:观察床2-4张,配有床头柜、输液架等。
(四)药房或药柜:中、西药品柜(厨)至少各一个。
(五)其他:配有电话,根据需要配备高压消毒容器、健康教育设备(电视机、DVD机),电脑、冰箱等。
五、药品:严格执行《辽宁省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
六、管理规范:
(一)卫生室医务人员应具备符合要求的执业资格。
(二)规章制度健全,人员职责明确,登记记录完整。在醒目位置张贴村卫生室
职责任务、工作制度、服务公约、便民措施和新农合公示内容,公开预防保健、急救处理、传染病管理、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合作医疗、健康教育、传染病登记报告、处方管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消毒、医疗废物处置等各类制度。公开电话号码,与辖区居民能够随时保持联系。
(三)有诊疗技术规范与医疗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四)建立较为齐全的基础资料。规范登记诊疗、转诊、健康咨询、上门服务、老年保健、妇幼保健、慢性病防治、残疾康复、合作医疗、药品进销及传染病管理等资料。
(五)设施设备专人保管,专物专用。
(六)规范药品管理。从合法渠道购进药品,索取合法票据,建立真实完整的购
进、验收记录,设专册登记;药柜由专人负责,按要求对药品进行储藏、养护。
(七)财务管理做到基本台帐齐全,记录真实,收费合理。
(八)规范卫生服务行为。以保护居民健康为目标,以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为主
要任务,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并规范操作,尽心履行职责,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村民提供优质卫生服务。
第五篇: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一、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一)机构设置标准
村卫生室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设立的村级卫生组织,是具有民事能力、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级法人机构。村卫生室的设置由村民委员会或具有执业资格的个人提出申请,乡镇卫生院审核,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村卫生室经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并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从事卫生服务活动。
村卫生室设置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根据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布局,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服务人口2000人以上且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增设1所村卫生室。相互邻近,人口较少且比较集中的地区,可在2~3个行政村中设置1所中心村卫生室,承担本村及相邻村的卫生服务任务。
村卫生室设置地点应选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利,群众就医方便,安静安全的地方,原则上同村委会办公室、村党员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室等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规划,集中安排。
(二)房屋建设标准
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小于40平方米,内设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做到三室分开,具备输液条件的应设立观察室。中心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筑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内设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防保室,做到五室分开。各室布局要符合就医流程,便于诊疗观察,方便患者就医。
村卫生室房屋建设原则上为砖混结构,也可根据当地实际采用砖木结构,但均应设计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暖廊。要达到基础稳定、结构安全、防水防潮、外形美观大方、门窗密闭性好、防火防盗。内外墙壁为白色,室内为水泥地坪或铺设防滑地砖,各室之间采用玻璃隔断,室内光线充足,保暖舒适。砖木结构的房屋天棚要有吊顶。
新建村卫生室要统一设计,做到布局合理,流程规范,牌匾标志统一,标牌一致。
(三)设备配备标准
附件: 设备配备标准
(四)人员配备标准
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的配备数量,根据服务范围和服务量的大小确定,每村卫生室配备2名以上,其中必须配备1名女村医。乡村医生的任职资格必须符合《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青海省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一)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
(二)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乡村医生从具备以上条件的人员中公开聘任,由乡镇卫生院考核,报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卫生院聘任并颁发聘任证书,规定聘期和目标任务。建立定期考核、续聘、解聘制度,实行优胜劣汰。
二、村卫生室服务规范
(一)工作职能
村卫生室是农村牧区三级卫生服务网的基础,是为农牧民群众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最基层服务网点,也是监测和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沿哨所。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的统一管理、监督和指导下,按照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的要求,承担服务区域内农牧民群众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残疾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以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等卫生工作。
(二)服务规范
1、业务能力及水平。动态掌握服务区域内目标人群的基本情况,能够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以及康复指导工作,计划免疫、传染监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和合作医疗等公共卫生工作。诊断符合率≥90%,五苗接种率≥95%,传染病及时报告率达到100%,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90%以上,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80%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85%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95%以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95%以上,避孕药具发放率达到90%以上,合作医疗门诊医药费用垫付直报率达到100%。
2、药品和卫生材料管理。按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要求,药品和卫生材料按规定统一进购,分类摆放,存放和使用规范,无假劣药品和卫生材料。按规定毁形消毒处理一次性卫生材料和医用废弃物。药品和卫生材料计划统一进购率达到100%,毁形消毒率达到100%。
3、医疗文书和信息资料管理。使用统一的上墙图表,内容填写完整真实、及时规范,清晰美观。门诊、临时观察,消毒毁形、计划免疫、传染病监测、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合作医疗有完整规范的登记和记录,各种资料统一归类存档。处方合格率达到90%以上,各种医疗文书登记率达到100%,档案资料完整率达到90%以上。做到看病有登记、发药有处方、服务有记录、收费有票据。
4、工作制度及工作环境。各项工作制度健全,统一规范上墙。乡村医生、妇幼保健员和计生宣传员职责明确,掌握熟练。各室标牌统一醒目,窗明桌净,用具物品摆放整齐。健康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与时俱进。乡村医生衣着整洁,上岗穿戴工作衣帽,举止文明,态度和蔼,礼貌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