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2009】59号文件及2010年4号公告解读(下)(共5篇)

时间:2019-05-13 17:5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税【2009】59号文件及2010年4号公告解读(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税【2009】59号文件及2010年4号公告解读(下)》。

第一篇:财税【2009】59号文件及2010年4号公告解读(下)

引用 财税【2009】59号文件及2010年4号公告解读(下)

大鹏财税 2010-08-18 10:39:20 阅读49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都市采芹人《财税【2009】59号文件及2010年4号公告解读(下)》

引用

都市采芹人 的 财税【2009】59号文件及2010年4号公告解读(下)

《办法》第二十二条解读:

债务重组:

(一)5年递延。

即一般性债务重组。国税发【2004】82号文件规定三项所得(债务重组、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可以递延5年,目前只剩下债务重组所得了。

部分省份依然允许全部三项所得加起来超过三年,享受5年递延政策,但是在总局层面上,除了债务重组

外,这个政策是没有了。

(二)备案资料。

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情况说明,二是债务重组合同协议,三是应纳税所得额占50%以上的说明。

债转股:

(一)债转股分段确认所得。

1、根据国税函【2009】1号文件,在2003年3月1日之前的债转股所得,计入资本公积,无需缴纳企业

所得税;

2、根据总局《债务重组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总局六号令),在2003年3月1日岛2007年12月31日发生的债转股所得,要求缴税,如果债务重组所得达到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的,可以分5年均匀纳税。3、2008年1月1日以后,根据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债转股所得可以暂不确认所得或损失。

例如:某企业债务1亿元,同债权人签订重组协议,约定转为价值6000万的股票偿债。

1、债务清偿,债务人实现所得4000万元。

2、股权投资没有实现所得

3、债权人股权投资取得的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的股权,其计税基础按照1亿元确认。

在该交易中,相当于认为的拔高了股票的价值,认定就值1亿元。因此第一项债务清偿未实现所得。实际

上该项业务不是递延,而是实实在在的免税。

在一般性税务处理中,对于债权人而言,在发生债转股当时,债务人应该确认所得,而债权人确认损失。特殊性税务处理中,债务人不确认资产清偿的所得,而债权人也不确认资产清偿损失,而将来债权人变卖股权时,由于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000万元,而其计税基础为1亿元,就会有4000万的损失可以扣除。

因此特殊性税务处理中的债转股业务:

1、债权人损失递延了。将自己实实在在的利益递延出去了。

2、债务人债务清偿所得永久性免税了。

结论:该项政策,实质上是免税,而不是递延纳税。即:一方实质免税,一方递延税前扣除的利益。

(二)备案资料

4号公告的备案资料中一般分为几类,一类总体说明类,第二类是民事主体的合同协议,第三类是法律程序,例如,工商手续;第四类是符合特殊税务处理条件的资料;第五类,公允价值证明或评估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备案资料中均需提供12个月不改变实体经营以及原主要股东不转让股份的承诺书。

理解《4号公告》需要准备的重组资料,就从这几个方面理解即可。

《办法》第二十三条解读:

(一)备案资料

按照以上理解的5类来准备。

(二)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多家企业收购标的公司的股权,也应当视作符合条件。

多家企业收购一家企业,只要被收购股权综合不少于75%,也算符合特殊重组条件。例如:某企业购买被收购企业股权50%,30%股份则由其子公司来购买,这样的购买方式也符合75%比例限制。

2、假设收购企业已经拥有被收购企业70%股权,要收购剩余的30%股权,是否符合特殊重组条件呢? 如前述,笔者以为不符合条件。但是,据说总局正在研究该问题,李宁,一切皆有可能!总局不按照常理

出牌,太正常了!

3、收购企业收购股权即使没有达到75%,但是已经达到法律法规列明最高限制股权的限制,是否认为符

合条件?

在讨论稿中,曾经认为这种情形也符合条件,正式公布的《4号公告》没有提及此事,说明仍然还是要坚

持75%的股权比例要求。

例如:2008年10月1日前,外资对于广告业最多控股70%,再比如单家外资投资金融机构最高不得超过20%的控股比例,多家合计不得超过25%,汇丰银行控股交行19.9%

(三)股权收购操作模式之一:定向增发。

例如:2009年6月5日,江西诚志股份向石家庄永生华清与清华控股定向增发股票2704万股,以购买两家企业100%控股的石家庄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以及石家庄开发区永生华清液晶有限公司100%股权,两家控股企业初始投资成本为6100万元(即:标的公司的实收资本),定向增发价格按照诚志股份首次董事会审议前2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为34,671.58 万元。

该项重组业务,是标准的股权收购,即:上市公司诚志股份用自己的股份作为对价,购买两家控股企业持

有的100%股权。如果选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1、石家庄永生华清和清华控股,暂不确认转让股权所得;

2、收购企业诚志股份取得的标的公司股权你的计税基础按照其原计税基础6100万元确定;

3、转让企业取得诚志股份股票的计税基础,也按照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4、标的企业承诺自重组完成日起,12个月内不改变实质性经营业务;

5、取得诚志股份的原主要股东石家庄永生华清和清华控股承诺在12个月内不转让其取得的股票,这也是

证监会对新增限售股的要求。

(四)定向增发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不会重复纳税。

有一种观点认为,定向增发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后,看似所得递延,实际上却重复纳税了。例如: A公司定向增发购买b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B公司100%股权,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为6亿元,经评估后B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0亿元,经重组主导方B公司协商,双方一致采取特殊性税务处

理或一般性税务处理。

(1)b公司的所得。b公司应该确认所得10-6=4亿元,但是特殊性税务处理,不确认该项所得;

如果一般性税务处理,实现所得4亿元,应该缴纳企业所得税。

(2)A公司取得标的公司的计税基础。如果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按照

被收购股权的原计税基础确定,即:6亿元;

如果采取一般性税务处理,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按照10亿元确认。

(3)B公司取得A公司股票的计税基础。如果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b公司取得A公司股票的计税基础,按照被收购股权的原计税基础确定,即6亿元。

采取一般性税务处理,b公司取得A公司股票的计税基础,按照被收购股权的公允价值10亿元确认。

(4)一般性税务处理的后续处理

假设双方采取一般性税务处理,b公司将其取得的A公司100%股票转让,转让价格为其公允价值10亿元,其计税基础也为10亿元,本次转让无所得; A公司将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B销售,销售价格为公允价值10亿元,计税基础也为10亿元,本次转让

无所得;

结论:采取一般性税务处理后,发生再次转让,无所得产生。即,只产生了第一次一般性税务处理的一次

所得4亿元,缴了一次税。(5)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后续处理

特殊性税务处理下,b公司将本应由其实现的4亿元所得递延到了A公司。假设,A公司将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B销售给C公司,销售价格为公允价值10亿元,实现所得4亿元。即:本应由b公司实现的所

得递延到了A公司。

如果,b公司12个月也将取得的A公司股票转让给D公司,假设转让价格依然为10亿元,其计税基础同

样为6亿元,则实现所得4亿元。

结论:特殊性税务处理下,后续处理资产,产生了两次所得4亿元。

(6)普遍的疑问

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只是递延纳税,后续处理却缴纳了两次税,而一般性税务处理,虽然先缴税,只是

缴纳了一次税。

疑问:特殊性税务处理,如果规定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按照原计税基础确定,有重复纳税因素?因此,应该改为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则只有一次增值。

(7)59号文件的规定并未重复纳税。

原因:A公司将取得的股权(资产)销售给C后,实现了4亿元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1亿元,形成未分配利润3亿元,该项未分配利润应该归属于新近取得A公司股权的D公司所有。假设A公司分红给D公司,居民企业之间取得符合条件的股息红利所得,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假设D公司取得未分配利润3亿元后,又将取得的A公司股权转让给E公司,则转让价格只能卖6亿元,因为其购买股权的时候含有的利润已经实际取得,D公司10亿元购买的股权,取得了利润3亿元,转让股权6亿元。转让价格6亿元-10亿元=-4亿元,形成了4亿元亏损,股权投资损失根据国税发【2009】88号文件,经过批准后可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该企业亏损抵税1亿元。

如果,A公司一直未分红,A公司清算时,其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可以抵扣D公司取得的剩余资产价值,依然提供了4亿元亏损的机会。

总结:在制定重组政策时,已经打破了法人税制的原则,所得在股东层面递延结转,因此是否重复纳税要

看参与重组各方合计纳税情况。

第一次,b公司转让B公司的股权给A,不实现所得;第二次,A公司转让B公司股权给C公司,实现所得4亿元;第三次,b公司转让其取得A公司的股票给D公司,实现所得4亿元;第四次,D公司分红后,将取得A公司的股票转让给E公司,产生4亿元亏损抵税的机会。

综合下来1次不纳税,2次缴税,1次亏损。在股东层面就该重组最终缴税依然是只缴纳了一次 特殊性税务处理只是递延纳税,最终既不会多缴税,也不会少缴税。其奥妙就在于股息红利所得免税,但是可以抵应税所得。目前上海市场上出现所谓“避税分红式基金”,即是此原理。

(8)关于转让股权隐含的股息红利纳税问题

2008年以前内资企业:

国税发【2000】118号文件,不允许扣减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

国税函【2004】390号文件,在三种情况下,允许扣减。

2008年以前外资企业:

国税发【1997】71号文件,允许扣减。

2008年以后:

国税函【2010】79号文件,股权转让所得不允许扣减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9)疑问:有专家认为最终纳税主体不同,59号文件政策依然存在问题。

回应:59号文件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本质就是将纳税责任在不同纳税主体之间递延流转,何况特殊性税务处

理不是强制的,而是可选择性的。

在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下,如果允许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按照公允价值作为计税基础,将产生巨大税收漏洞。尤其是在资产收购的情况下,资产转让一方不纳税,资产收购一方却凭空增加了计税基础,这样的税收漏洞是不可取的。

(10)以上问题的分析,同样适用于资产收购。股权也是一种资产,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的经济本质是一

样的。

(五)关于以上问题的政策沿革。

1、国税发【2000】118号文件规定,取得整体资产一方,如果为免税重组情形下,取得资产的计税基础

按照原计税基础确定。

国税发【2000】118号文件第四条:转让企业取得接受企业的股权的成本,应以其原持有的资产的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不得以经评估确认的价值为基础确定。

接受企业接受转让企业的资产的成本,须以其在转让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结转确定,不得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调整。

2、国税发【2003】45号文件,基于以上理由,认为存在重复纳税因素,因此改为:取得资产的计税基础

按照公允价值确定。

国税发【2003】45号文件第六条第二款: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第四条第(二)款规定转让企业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的整体资产转让改组,接受企业取得的转让企业的资产的成本,可以按评估确认价值确定,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3、财税【2009】59号文件拨乱反正,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中取得标的自查哪一方,按照取得股权(资产)的原计税基础确定。其理由如上述分析。

(六)以控股企业的股权支付情况下的股权收购税务处理(即:换股)

4号公告第六条将控股公司解释为:本企业直接持有股份的企业。使得59号文件的适用范围大大扩展。例如:A公司准备购买b公司全资持有的子公司B公司股权,b公司持有B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为5亿元,公允价值为10亿元;A公司以其持有子公司C公司40%的股权支付,其计税基础为4亿元,公允价值也为10亿元。根据4号公告第六条,这种支付符合股权支付额条件,可以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1、b公司隐含增值不必得到实现,而是递延到A公司。b公司转让全资子公司B公司股权,计税基础为5亿元,公允价值为10亿元,其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有隐含增值5亿元,不必得到实现。

2、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

59号文件表述:收购企业取得被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这里的被收购股权,应该为b持有的B公司的股权,不能认为互为收购,将这里的股权认为是A公司持有的C公司40%的股权,因为59号文件中的被收购企业股权比例要求达到75%,而A公司持有股权比例只有40%,将其牵强理解为互为收购是说不过去的。

因此,按照59号文件表述,A公司取得B公司的计税基础应该是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5亿元确认。但是,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在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下,b公司转让股权没有实现所得,A公司换出资产的计税基础4亿元,却要转换为5亿元,违反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原则的基本原则,非常搞笑,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仍然应该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旧准则的办法,在不确认所得的情况下,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即:A公司取得B公司股权为4亿元而非5亿

元。

在4号公告第六条将控股企业的概念解释为本企业直接持有股份的企业后,由于以子公司股权作为对价的普遍存在,这里的计税基础,在立法上应该分为两类:第一,以自己的股权支付,则取得收购股权(资产)的计税基础,按照收购资产(股权)的原计税基础确定;第二,以控股企业股权支付的,以支付对价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如果,财政部和总局不打算协调修改文件,则次之,可以发文件牵强解释被收购股权的概念,解释为互为

收购,虽然不符合逻辑,但是勉强解决问题。

3、b公司取得A公司股票的计税基础。

按照被收购股权(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即:5亿元确认。这一点无论是以自己的股权支付(定向增发),还是以本公司直接持有的股份支付,都没有异议。

《办法》第二十四条解读:

(一)备案资料的构成同股权收购基本相同。

(二)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本质相同,本文以上对股权收购的分析,均适用于资产收购。因此,对资产收

购不再做重复分析。

资产收购如果是采取以自己的股份支付对价,其实质同国税发【2000】118号文件的整体资产转让是类似的。

59号文件区分资产收购还是股权收购的目的是区分被收购资产或股权比例的要求,其本质是相同的。例如,A公司收购B公司的资产,B公司有净资产5亿元,其中2亿元是100%持股的长期股权投资,3亿元是实体经营性资产,A公司购买B公司的长期股权2亿元,按照资产收购判断,被收购资产达不到B公司75%的资产比例,不符合条件,按照股权收购的条件,则是100比例,符合条件。

又如:A公司购买B公司的资产,B公司资产公允价值为5亿元,主要构成为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但是持股比例均为51%,如果按照股权收购,不符合条件;判定为资产收购,则符合条件。

(三)实际案例:锦江股份重大资产置换暨关联交易案例

2010年5月14日,上海锦江国际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股份)发布了《重大资产置换及购买暨关联交易报告书》,同上海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江酒店集团)进行了重大资产置换。交易的核心是本公司以星级酒店业务资产与锦江酒店集团的“锦江之星”经济型酒店业务资

产进行置换,以达到专业经营的目的。

在本案例中锦江酒店集团以自己旗下锦江之星71.225%的股份、旅馆投资80%、达华宾馆99%的股份,以及33915.17万元现金去收购锦江股份11家公司(其中两家分公司,9家子公司)的权益,标的资产公允价值为306703.41万元,股权支付比例为89%,超过了85%的股权支付比例;收购资产达到锦江股份的95.32%,达到了75%的比例。

因此锦江股份和锦江酒店(集团)的资产重组行为符合59号文件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可以享受特殊性税

务处理。

之所以锦江股份的重组业务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就是因为4号公告第六条将控股公司解释为本公司直接持有股份的公司,否则这个重大资产置换是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笔者曾经做过测算,如果锦江股份的重组不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重组双方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税款9.3亿元!

《办法》第二十五条解读:

(一)备案资料。

四号公告第二十五条第(二)项备案资料中,要求提供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如果两个私营企业并且是非上市公司合并,是不会有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的,因此这一条定的太绝对了。

(二)两种情况符合特殊税务处理条件。

企业合并有两种情形符合特殊税务处理条件。第一种,股权支付额不低于交易支付总额的85%;第二种,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

(三)上市公司重组业务中,合并业务较多,常见的操作模式是换股吸收合并,例如东方航空公司吸收合并上海航空公司、唐钢换股吸收合并邯钢以及承德钒钛、s延边路吸收合并广发证券等。

案例:2009年12月,东航发布《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报告书》,按照5.28元每股股票的股价定向增发A股,以购买上海航空公司的全部净资产,按照1:1.3的换股比例向上海航空公司的股东换股吸收合并,该业务符合特殊性税

务处理条件。

1、该交易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

2、该交易属于依法合并;

3、东航按照1:1.3的换股比例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航空,同时按照5.50元每股,提供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取得现金支付的股东属于东航非股权支付额。该项交易预计异议股东达不到总发行股份15%的比例,因此

股权支付额应该超过85%。

4、吸收合并后,上海航空公司的资产继续从事民航运输,因此具有经营的连续性。

5、吸收合并后,占股份20%以上的原主要股东,在12个月内不能转让股份,以保持权益的连续性。上海航空公司的原股东有两个超过20%的持股比例,分别为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和锦江酒店(集团)有限公司。预计这两家企业在12个月内不会转让其取得的存续企业东航股份。

(四)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定义。

四号公告第第二十一条:《通知》第六条第(四)项规定的同一控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能够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实施最终控制权的相同多方,是指根据合同或协议的约定,对参与合并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拥有决定控制权的投资者群体。在企业合并前,参与合并各方受最终控制方的控制在12个月以上,企业合并后所形成的主体在最终控制方的控制时间也应达到连续12个月。

注意点1:税法中的同一控制定义,基本上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及其指南中的定义;

2、税收中对同一控制的定义,还要求没有支付对价才可以。一般

3、来说属于100%控股的合并,才能满足不支付对价的条件。

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又分为向上合并、向下合并、兄弟合并,这三种情况均不需要支付对价,均符合59

号文件的条件。

4、税法中的同一控制,对该控制不是暂时性的要求是重组完成日前的12个月和重组完成日后的12个月,即至少保持24个月。

5、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在现实中有很多案例,非常具有现实性。

(五)借壳上市常用手法(以股份回购暨定向增发吸收合并较多,因此在合并一条中总结)

1、资产置换。例如,上海锦江股份重大资产置换案例,当然在这个案例中,置换进来的资产锦江之星以前也属于上市资产,是属于另外一个在香港上市的公司锦江酒店(集团)的子公司。

2、股份回购暨定向增发吸收合并。在这种模式中,上市公司以实质经营性资产向母公司股份回购,然后再吸收合并借壳企业,最后更名、迁址。例如:s延边路股份回购暨吸收合并广发证券案例、石炼化股份回

购暨吸收合并长江证券案例。

3、股份转让、重大资产收购暨定向增发置入上市资产。典型的例如,中南房地产借大连金牛壳上市案例。

《办法》第二十六条解读:

(一)特殊性税务处理下亏损弥补基本框架

税法的基本设计是,纳税人不能通过交易安排,让合并企业资产产生的利润弥补被合并企业的亏损,被合并企业的亏损应当用被合并企业利润来弥补。

119号文件采取了按照净资产比例弥补的方式(资产比例测试),而59号文件假定社会平均利润率为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被合并企业的净资产同利率的乘积,就是未来被合并净资产能产生的利润,用这个利润来弥补被合并亏损,目前我国最长期限的国债为50年,国债利率为4.3%。

(二)合并商誉是否作为弥补亏损计算的基数?

规程讨论稿认为,由于商誉在产生利润时也在发生作用,因此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包括商誉。即:这里的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实际上就是交易价格,即:净资产公允价值+商誉。

4号公告未明确该问题,实践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议。

(三)4号公告明确了亏损弥补限额按年计算,先前财政部领导培训时认为是总限额,此次明确的确是按

年计算。

利率按年计算,因此这里亏损限额也是按年计算。如果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为负数,则其亏损不能

延续弥补。

(四)同一控制下的合并依然应该遵循被合并企业亏损弥补规则。

此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其亏损不应受到限制,这种观点最终未被采纳,以避免避税漏

洞。

《办法》第二十七条解读:

(一)企业分立的类型(该段摘自网络)

企业分立有两种基本类型,三种实现分立的技术方式:即存续分立(让产分股式分立、让产赎股式分立)

和新设分立(股本分割式分立)。

首先从大类上,我们将分立分为存续分立和新设分立。所谓存续分立是指企业分立后,被分立企业仍存续经营,并且不改变企业名称和法人地位,同时分立企业另行注册登记。存续分立后,分立企业的股份由被分立企业的股东持有新设分立则是将被分立企业分设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被分立企业依法注销。在存续分立中通常采用让产分股式分立、让产赎股式分立两种技术方式。让产分股式分立是指将没有法人资格部分营业分立出去成立新的子公司或转让给现存的公司,将接受资产的子公司的股权分给全部股东。同时,全部股东在被分立企业的股本按比例减少,有时也可以保持不变。让产赎股式分立是指将被分立企业没有法人资格的部分营业或分支分立出去成立新的子公司或现存的公司,将新公司的股权分配给被分立企业的部分股东,换回其在被分立企业的股份,从而使这部分股东在被分立企业不再保有股份。新设分立通常采用股本分割式分立。股本分割式分立是将公司分割组成两家以上新的公司,原公司解散。股本分割可分为两种典型做法(1)、被分立企业的全部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均衡地同时取得全部分立企业的股权,原持有的被分立企业的股票依法注销,被分立企业依公司法规定只解散不清算。(2)、被分立企业的一个股东集团取得部分分立企业的股票,同样,被分立企业以公司法规定只解散不清算,其股票依法注销。

(二)59号文件强调,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因此让产赎股与股本分割式分立中的第二种情形不符合59号文件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

假设A企业有两个股东B1B2,分别占股权60%、40%,A企业以商业地产和住宅建设为主,现在想拆分为两家企业A1/A2,分别从事商业地产和住宅建设。B1取得了商业地产分立公司A1的全部股权,B2取得了住宅公司A2的全部股权。其他条件全部符合特殊重组的条件。

这种分立不符合特殊分立条件。因为59号文件要求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以保持权益的连续性,而以上的情形不符合条件。如果允许让产赎股也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话,企

业可以进行税收筹划。

例如:A企业要买B企业的地,该地块价值2亿元,于是A企业以2亿元投资到B企业,成为其股东,然

后对B企业进行分立,B企业获得土地。

此时,分立环节不征收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如果也认为符合特殊重组条件的话,就会有这种筹划的出现。

(三)案例:东北高分立案例

2010年2月26日,ST东北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代之以分立后的两个上市公司: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21日,由龙高集团、吉高集团、华建交通三家企业共同发起,由于大股东龙高集团、吉高集团、华建交通之间持股比例差距不大,均没有绝对控股权,导致三方的利益始终无法协调,终发展成不可收拾的股东大战。为了解决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的矛盾,2010

年东北高进行了分立,其分立方案要点为:

1、东北高速将分立为两家股份有限公司,即龙江交通和吉林高速。

2、东北高速在分立日在册的所有股东,其持有的每股东北高速股份将转换为一股龙江交通的股份和一股吉

林高速的股份。

3、在此基础上,龙高集团将其持有的吉林高速的股份与吉高集团持有的龙江交通的股份互相无偿划转,上述股权划转是本次分立上市的一部分,将在分立后公司股票上市前完成,东北高速在分立完成后将依法办

理注销手续。

东北高的上市公司公告中公示说同税务机关沟通后,本次分立符合59号文件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而从方案上看,显然不能满足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条件。因此不应当享受特殊

性税务处理,该企业存在重大税收风险。

(四)分立企业弥补亏损依然采用的是资产比例测试方法,即按照净资产比例确定弥补亏损金额。

(五)被分立企业股东取得分立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具有两种选择性。

59号文件第六条第(六)项

(一)59号文件的特殊性税务处理只针对股权支付额,对总体采取特殊性税务处理的非股权支付额部分,仍应该采取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

例如:假设B公司收购A公司拥有的全部经营性资产,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000万元,市场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B公司定向增发给A公司价值1800万元的股票及200万元现金,股权支付额比例为90%,符合特殊重组股权支付额比例条件,该项业务可以选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税务分析如下:

该项业务可以分解为其中10%的资产采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资产的隐含增值得到实现,90%的资产采用特

殊性税务处理,资产的隐含增值递延。

1、A公司该项业务的所得(1)10%资产相当于一般性税务处理 计税基础为1000*10%=100(万元)

销售价款为200万元

因此,实现所得200-100=100(万元)(2)90%部分资产为特殊性税务处理 该部分资产隐含增值800万元递延,暂不实现。

因此,A公司实现所得100万元。

2、B公司持有被收购资产的计税基础

(1)10%资产的计税基础

该部分资产相当于用200万现金购入,因此其计税基础为200万元。

(2)90%资产的计税基础

90%资产部分按照特殊性税务处理对待,即按照被收购资产的原计税基础900万元确定。

因此,B公司接受A公司资产的计税基础为900万+200万=1100万元。

3、A公司持有B公司股权的计税基础

同B公司持有被收购资产的计税基础相同,应为1100万元。

(二)关于计税基础的调整。

4号公告要求备案资料中应当有单项资产价值和计税基础证明,辨识那些资产价值发生了变化,在这些资

产间调整计税基础。

例如:合并资产公允价值200万元,计税基础100万元,其中50万元的计税基础价值不发生变化,另外计税基础为50万元资产,公允价值为150万元。如果存在非股权支付额,就要调整这50万资产的计税基础,而对于价值不变的资产,不用调整计税基础。

(三)企业合并业务中,存在非股权支付额的纳税主体问题。

4号公告出台前,重组规程讨论稿规定:企业合并业务中,如果存在非股权支付额,由于被合并企业并没有取得对价,则确认所得的主体是被合并企业的股东,而不是被合并企业本身,4号公告对此问题,没有

涉及,在实践层面可能会存在争议。

例如:A企业对B企业吸收合并,B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0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万元,A企业支付给B企业股东b180万元股票+20万元现金。则B企业需要确认10万元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A企业接受B企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10万元(90%享受特殊税收待遇计税基础为80万元,20万元是购买的,按

照20万元确认计税基础)《办法》第三十五条解读:

(一)关于“帽子”条款的理解。

解析1:59号文件第7条内容既涉及企业所得税,也涉及预提所得税。发生在境内、外所得的重组交易,如果取得收入方是境内企业,例如向境外全资控股企业增资,则属于企业所得税内容,如果取得收入方为

非居民企业,则属于预提所得税内容。

解析2:“同时”两个字错了么?

要正确理解文件含义,不要让自己成为“咬文嚼字”先生。显然这里的“同时符合”,指的是同时符合第五条+

第七条的某一条款条件,即:5+1条款。

(二)境外股权收购(境外-境外模式)

解析1:交易主体。

①转让主体:非居民企业(缴纳预提所得税的主体)② 转让标的:持有的居民企业75%以上的股权。

③ 受让主体:非居民企业100%控股的非居民企业。而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权交易不受该项规定限制。即:居民企业可以将股权转让于与自身无股权关系的企业,也可以构成特殊重组。

交易主体均为非居民企业。意味着属于预提所得税范畴。该交易,其实是为了管理架构的需要,将子公司

变为孙公司的过程。

解析2:股权转让所得境内外所得的判定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三条所称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则确定:

(三)转让财产所得,不动产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 即:判断股权转让所得是否发生在中国境内,是按照被投资企业(标的企业)所在地来判定的,因此59号文件第七条第(一)项中所得,属于中国境内所得; 解析3:如果采取一般性税务处理,股权转让所得缴纳注意问题。

虽然59号文件第七条第(一)项的所得,属于股权转让所得,但是股权转让方及受让方均在国外,如何缴税呢?计税成本如何扣除呢?是否可以扣除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国税函【2009】698号文件给予了回答。因此境外两头在外的股权转让所得,应该按照

国税函【2009】698号文件的规定缴纳税款。

青岛市地税局,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一非居民股东境外两笔股权转让所得分别征缴企业所得税3.34亿元、1.18亿元,合计4.52亿元税款的案例,即是典型案例。

境外股权转让在实践中应结合双边税收协定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特殊目的公司问题、2、不动产比例问题、3、持有境内股权25%比例问题、4、境外股权转让一致行动人问题等。。

解析4: 股权转让所得预提税负担变化

案例1:BVI地区A公司持有中国居民企业B公司股权,持股比例为100%,股权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评估价值为4000万元。A公司将持有的股权转让给设立在韩国的100%控股公司C,即对韩国公司增资4000万元。第二年,韩国公司将持有的股权以4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中国境内国内的另一居民企业D公

司。

(1)如果允许A公司将持有居民企业B公司的100%股权转让给韩国的C公司,享受特殊性税务处理,则股权增值的3000万元不征税;

(2)韩国公司将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所得根据《中韩税收协定》第十三条第五款规定:、转让第一款至第四款所述财产以外的其他财产取得的收益,应仅在转让者为其居民的缔约国征税。即:该项所得,中国没有征税权,本属于中国征税的3000万所得流失了。

总结:因此,59号文件第七条第(一)项才规定,只有没有因此造成以后该项股权转让所得预提税负担变

化的,才能享受特殊性税务处理。

解析5:4号公告仍然未明确重组如果造成股息预提所得税变化的,是否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 案例: 2008年,美国某企业,将其持有的中国居民企业的股权转让给其持有100%股权的某香港公司。初始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评估价值为4000万元。

(1)59号文件第七条第(一)项仅要求重组不能造成股权转让所得预提所得税变化,没有要求不能造成股息预提所得税发生变化,因此该项业务形式上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定义。(2)美国公司和香港公司股权转让所得的预提所得税率没有变化,均为10%.(3)美国公司的意图在于:将来分红时,香港按照5%预提所得税率缴纳股息预提税。意图在于此!(4)根据国税函【2009】81号文件规定:必须持有12个月以上的股息才能享受协定税率待遇。(5)根据国税函【2009】601号文件规定,香港公司必须符合“实际受益人”标准,导管公司不能享受协定

税率。

(6)该筹划得以实施的另外一个条件是香港不缴纳境外取得股息的所得税。

解析6:为什么要求“转让方非居民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承诺在 3年(含3年)内不转让其拥有受让方

非居民企业的股权”?

案例:美国企业A公司持有美国B公司 100%股权,B公司注册资本1美元。美国企业A公司同时持有中国居民企业C公司100% 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1000万元,评估价值为3000万元。美国公司A公司准备将持有的C公司股权转让给美国公司D公司,采取了如下筹划:

(1)美国企业A公司将C公司的股权转让给B公司,B公司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支付对价,该步骤适用

特殊性税务处理。

(2)A公司立即将B公司持有的C公司股权转让给D公司,取得现金3000万元。

(3)A公司转让特殊目的公司B公司的行为,从法律形式上来看不属于中国征税范围(除非进行一般反避税调整),因此A公司实质上取得了现金,而中国的预提所得税被避掉了。

总结:因此,为了避免以上漏洞,59号文件要求转让方非居民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承诺在3年(含

3年)内不转让其拥有受让方非居民企业的股权”。

(三)境内股权收购(境外-境内模式)

例如:日本A公司在中国有10个全资子公司,2009年该公司进行了全球架构调整,决定在中国大陆成立大陆控股公司B公司,全权管理中国大陆区经营事宜,本架构调整完全是由于管理的需要。

1、A公司在中国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B公司;

2、B公司定向增发以购买A公司持有的中国10个全资子公司的股权,该项收购符合股权收购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条件。因为,将来B公司转让子公司股权的时候,其股权转让所得依然掌握在中国税收当局,潜在的税款没有流失,因此可以给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待遇。

境外-境内模式,常用于在投资的税收筹划:

日本A公司全资持有中国全资子公司B公司,B公司未分配利润为2亿元,A公司决定以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方式,对B公司增资,根据国税函【2010】79号文件规定,税收上将其看做先分红,然后增资,因此需要交纳预提所得税,如何才能做到不缴纳呢?即:运用境外-境内重组模式即可。

(四)以资产、股权向境外投资(境内-境外模式)

境内-境外模式,即使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根据59号文件第八条规定,是采取10年确定性递延的方式进

行税务处理。

事实上这种方式往往用在香港上市的运作,例如:先将资产投资到BVI地区,成立全资子公司,然后在香港上市。这种做法往往会构成境外中资控股企业。具体认定按照国税发【2009】82号文件规定处理。

税收筹划讨论:变境内股权转让为境外股权转让

案例:中国境内居民企业A公司准备将其子公司B公司的股权,转让给C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为1亿元,市场公允价值为5亿元,则需要交纳企业所得税1亿元。该企业采取了如下操作:

1、A公司在维尔京群岛建立一家全资子公司D公司,然后将其子公司B公司的股权投资到D公司,此操作符合59号文件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其所得可以递延10年;

2、D公司再将股权转让给C公司,转让价格为公允价值5亿元,计税基础也为5亿元,此项转让无所得; 通过该项操作,A公司股权转让所得实现了递延,当然第二步卖股权需要12个月以后再办理法律程序,可

以采取远期合同的形式规避。

(五)59号文件对跨境特殊性税务处理只列举了三种情况,如果企业有其他本质上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可以向总局申请,其原则是相关的资产增值要保留在中国境内,且不造成税款流失。

(六)备案资料:第三十六条要求,涉及预提所得税的重组业务除了遵循4号公告的备案资料外,还要根

据预提所得税相关文件准备资料。

国税函【2009】698号文件规定,非居民企业取得股权转让所得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要报省级税务机关批准才可以享受。即:只要涉及到预提所得税的重组业务,一定要申请省局确认。

三十七条规定的第七条第(三)项备案资料,同股权收购基本类似。

(七)由于4号办法同59号文件的结构不尽相同,因此为了同59号文件条款对应,本解读将4号公告35-37

条提前。

境内-境外模式采取了10年确定性递延的特殊性税务处理。

《办法》第二十八条解读: 见4号公告第15条的解读。《办法》第二十九条解读:

4号公告的29-31条均是阐述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的事后监管问题。采取了三个办法: 一是,重组各方在完成重组业务后的下一个年度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时,要提供书面情况说明; 二是,当事方的其中一方发生变化的,要求在60日内按照一般性税务处理原则,补缴交易完成年度税款;

此时,不加征滞纳金。

三是,税务机关应该加强主动监管。

为了管理特殊性税务处理,4号公告采取了:重组完成年度备案(或申请确认),事后三个方法加强监管的程序来进行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解读:

多步骤交易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例如,A公司收购B公司全资持有的子公司C公司股权,第一年7月购买了对方50%股权,第二年3月又购买了对方30%股权,应该将这两项业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视同为一项企业重组交易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

4号公告32、33条非常人性化,将多步骤交易原则首个年度的第一步交易,是否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交给企业职业判断。如果企业预期一揽子交易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可以暂时先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待

下一步交易后再备案确认。

反之,如果第一步收购对方50%股权时,尚无计划再继续收购对方股权,则先按照一般性税务处理,在12个月内又收购了25%以上股权,从而使得交易实质上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条件的,也可以追溯享受特殊性

税务处理。

《办法》第三十四条解读:

4号公告的主要功能之一即明确特殊性税务处理备案要求,其渊源为59号文件第11条。

《征管法实施细则》第29条规定,其他涉税资料的保存期限为10年。

第二篇:#第七号参选公告#参选准备期第二阶段工作计划

杭州市下城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选举参选人徐彦

第七号参选公告

参选准备期第二阶段工作计划

(2011年8月18日--9月28日)

【说明】

参选准备期第一阶段计划(详见:第二号参选公告)已经于8月7日计划完毕,因尚有部分工作因故推迟,及结合选举时间尚未明确调整部分工作,第二阶段计划从8月8日发布推迟至今日8月18日发布,#第七号参选公告#参选准备期第二阶段工作计划。参选准备期第二阶段时间为2011年8月18日--9月28日。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继续推进选举宣传、选民拜访。第三阶段为正式选举前的最后一个参选准备阶段,将于9月底,选举时间信息进一步明确后,发布正式计划。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选民拜访】

1、拜访形式:采用“一对一拜访”形式,拜访选民及见面交流、回答选民提问。

2、拜访范围:下城区全体选民(因选区尚未划分,及选举时可以跨选区投票,暂面向下城区行政区全范围);

3、拜访安排:如愿意接受我的拜访,可以通过电话、邮件(联系方式见公告底部),与我联系,我会与选民约定拜访时间、地点、方式后前往拜访。

4、拜访内容:选民的诉求、我的个人详细介绍、参选理念阐述、参选相关事务说明、选举流程说明,及选民希望了解的任何信息。

二、选举宣传】

1、每周参选视频:继续每周一发布参选视频,具体时间:8月22日(第八期),8月29日(第九期),9月5日(第十期),9月12日(第十一期),9月19日(第十二期),9月26日(第十三期)。

2、选举宣传广告片的制作筹划(平面海报、视频短片),预计本阶段完成相关选举广告的制作筹划,会在第三阶段正式发布,一直使用至正式选举阶段。

三、选民集中交流座谈会】

1、形式:邀请选民参加交流会,为正式选举前的集中式选民拜访活动;

2、时间:9月中下旬(根据选民联系情况安排)

3、地点:待定,会在确定后公开发布

4、内容:集中回答选民提问、了解选民诉求、及选民希望了解的任何信息

5、暂定两次专题性交流座谈会,一次为人才市场集体户选民,一次为下城区居民选民

四、其他事项】

1、选举知识、法律宣传资料的制作;

2、选举指南海报的制作;

3、其他与选举有关,且合法开展的相关工作,工作计划《#第七号参选公告#参选准备期第二阶段工作计划》。

五、媒体】

1、继续全面接受媒体采访,参选活动全程公开,欢迎所有媒体采访、监督、报道。

2、所有媒体如需采访,烦请提前两天约定时间和方式;

3、除媒体外,通过新浪微博(@人代参选人徐彦weibo.com/hzxuyan)及个人博客(www.xiexiebang.com)作为参选正式新闻发布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接受监督、质询。

六、下阶段工作计划预告(包含但不限于以下)】

1、第二阶段因未完成事项的继续推进;

2、持续每周一期的参选视频发布;

3、持续的选民拜访,并说明选区划分、联名推荐、投票等详细事项;

4、进入社区展开选民拜访、选举宣传等活动;

5、根据选举正式开始时间,确定时间正式发布参选口号、参选平面广告、参选视频广告;

6、继续全面开展选举知识宣传,宣传选民登记、领票、投票等具体流程;

7、争取在确定选举日后,在正式选举阶段依法组织一场选举造势晚会。

杭州市下城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选举参选人:徐彦

手机:***邮箱:rd@xuruiyan.com

微博:weibo.com/hzxuyan博客:www.xiexiebang.com 2011年8月18日

第三篇:【甘肃省2011年10000名】招考公告解读

【甘肃省2011年10000名】招考公告解读

【报名及录用待遇】

5月18日至24日报名

6月25日笔试录用后享受基层事业单位待遇

我省今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卫生农牧旅游社会保障岗位工作即将全面开始。5月9日,省人社厅发出《关于2011年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教育卫生农牧旅游社会保障岗位工作的通告》,此项工作报名时间为5月18日至24日共7天,6月25日进行笔试。报考者可登录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进行查询,也可拨打全省14市州报名咨询电话进行咨询。

【招录计划】

今年再选万名大学生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2011年,全省将选拔招录3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含选拔符合条件的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招录3000名医学类(含护理、医学技术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招录1000名畜牧兽医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招录1000名农业类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农技推广站等涉农站(所)工作;招录500名相关专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旅游事业单位工作;招录15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社保、就业等服务事业单位工作。

【选拔范围】

2002年以来高校毕业生

此次选拔范围为我省生源普通高校毕业生,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2002年至2010年毕业,尚未就业,持“择业通知书”并按规定进行报到注册的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毕业生;2002年至2006年毕业,持“就业报到证”回生源地登记、尚

未就业的师范类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2011年毕业,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报考条件】

6类岗位各有不同

据悉,基层学校教师岗位分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岗位(文科类、理科类、音体美类)、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和县(市、区)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报考农村中小学和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的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须有教师资格证或取得省教育厅面向社会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的合格证;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可直接报考。农村中小学文科教师岗位、理科教师岗位由毕业生按照本人志愿选择报考;报考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岗位的毕业生,须为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类专业毕业;报考乡镇幼儿园教师岗位的毕业生,须为学前教育类、艺术类专业毕业;报考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岗位的毕业生,须为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土木建筑类、信息技术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另外,此次选拔还包括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报考岗位为农村中小学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岗位,报考人员须为甘肃户籍,并符合在我省农村公办中小学(含县镇学校)连续代课,现仍在教师岗位等5个条件。

报考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岗位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须为医学、护理、医学技术类相关专业;报考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岗位的毕业生,必须是畜牧兽医及相关专业;报考乡镇农技推广站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岗位的毕业生,必须是农业类专业;报考基层旅游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的毕业生,必须是旅游类相关专业毕业;报考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社保、就业等服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的毕业生专业不限。

【报考时间】

下周报名下月笔试

根据安排,此次选拔报名时间为5月18日至24日共7天,采取现场报名的办法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报名时,报考者需持身份证、户籍证明等相关证件前往各县(市、区)指定的地点报名。同时,报名时现场采集准考证照片,考生还

需提供4张近期2寸彩色免冠照片,在填写相关表格时使用。

考试时间为6月25日,8时30分至11时30分为公共基础知识测试,14时—17时为专业基础知识测试。

【录用待遇】

享受基层事业单位待遇

普通高校毕业生被录用后,按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分别与当地县(市、区)教育、卫生、农牧、旅游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就业(工作)合同。试用期为1年,试用期满后,5年内不得调离工作岗位。工资待遇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当地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工资政策标准,由省财政转移支付。

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被录用后,按其招录为公办教师前最后一次经县(市、区)教育部门批准为代课人员的时间连续计算工龄。其工资待遇参照相同条件的正式在职教师执行,由省财政转移支付。

另外,普通高校毕业生选拔的相关政策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农村公办中小学代课人员相关问题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各市(州)、县(市、区)组织报名、考务、体检、培训等工作发生的费用由市(州)财政负担,不向考生收取。

第四篇:2013年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考公告解读

2013年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考公告解读

2013年湖南省农信社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2013年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公告解读

一、公告解读

1、招聘人数稳步上升:1300人

年份 2013 2012 2011 2010

招聘总数 1300 1000 1000 1000

社会公开招聘

1200 900 1000 1000

村官招聘人数

1002、招聘结构分两层:社会人员和村官分开招、男女分开招(男625,女575)

3、学历、专业和年龄要求

全日制专科及以上;26周岁以下(1986.6.30以后出生),研究生放宽到30周岁(1982.6.30以后);专业不限。

二、招聘流程

1、报名:网上报名,3月20日至26日共6天。网上缴费截止到:4月3日。

网上打印准考证:4月9日至12日共3天。

2、笔试:首次在公告中明确相关信息,体现规范化趋势

4月14日(周日)上午9到11:30,考试时间

共两个半小时

是否统考 科目 分数 公共科目标准参照

大纲》

专业科目考察内容

经济、金融、财会等

是,省联社统一组织 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一套试卷

120分

《湖南省2013年公务员录用考试

但增加写作

考点

确定面试人选 长沙 分男、女性别按照计划人数1:22依次按县(市、区)

比例

3、面试:笔试面试各占50%;男女分开录取。

4、考察

5、体检

6、补录:有考察、体检不合格者或自动放弃的,可进行补录。补录时,优先考虑信用社所需和应聘人员所学专业和专长。

7、公示

8、审批

9、聘用

三、加分政策

1、适用范围

民族自治地方(1州7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吉首市、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永顺县、龙山县等8个县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享受民族自治地方待遇的县区(1县2区):桑植县、永定区、武陵源区。

2、加分标准

上述18个县(市、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本地县(市、区)行社的,笔试成绩加5分。;上述18个县(市、区)的汉族考生报考本地县(市、区)行社的,笔试成绩加2.5分。

3、提醒注意

一是加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考生民族及户籍认定依据:在上述18个县(市、区)参加高考的人员+报考本县(市、区)行社。

二是申请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在网上自主报名后,需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学籍档案到所报考行社进行现场资格审查。

四、村官招聘专题

1、资格要求:特指“考上的”,不包括“选出来”的;要求担任村官2年以上(截至2013.10.31);年龄放宽2岁。

2、统一参加考试

3、录取方式:先按志愿;不能录满的地区,可从“本地服从分配的中间进行调剂”;仍不能录满的,最后与社会招聘一起补录。

五、湖南农信社招聘的特点

1、整体准备时间短:从公告发布到笔试只有26天。

2、限制条件少

(1)不限专业和户籍。

(2)学历:只限定了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只要是全日制专科学历及以上均可报考,而且不限定是否应届。

(3)年龄:年龄限制相对宽松

湖南信用社招聘一般专科及本科学历要求年龄在26周岁及以下,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可放宽到30周岁及以下。

(4)限制条件少导致竞争激烈。

3、村官单独招聘(大趋势)

这一部分考生注意,建议服从调剂,这将大大增加录取率。

4、避免盲目报考热门地区

以2012年为例,男性考生录取率52.6%;女性考生录取率47.6%;最热门职位报考比例1:55,建议大家避开热门区域报考。

第五篇: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解读

财税[2017]58号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建筑服务等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通知

税总发[2017]99号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行业营改增试点工作的意见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69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境外提供建筑服务等有关问题的公告

为进一步明确营改增试点运行中反映的有关征管问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纳税人销售活动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件等自产货物的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不属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文件印发)第四十条规定的混合销售,应分别核算货物和建筑服务的销售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或者征收率。

【政策对比】《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文)第四十条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

haihan235点评——

最难解读的是本公告第一条,显然与增值税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产生严重冲突。是在营改增业务下的混合销售行为中开了一个特殊的例外口子?还是增值税条例下的混合销售行为中给了一个重新的明确规定?

——目前无法确定,本人认为连总局领导自己都没有想好,是例外开恩?还是广开恩路?由于没有理解领导的意图,所以总局的解读文件还没有及时出台。因此我估计这个范围可能会留给基层税务机关自己去把握。

贺飞跃解读——基于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11号的建筑业增值税新政解读

蓝 敏解读——挂靠转借资质有解? 税总2017年11号公告解读之一

何晓霞解读——电梯维修税事,厘清你真就这么难?

翟纯垲解读——11号公告除了专票抵扣延长,“销售自产货物+建筑服务”模式更需要深入思考

总 局 访谈——20条服务新举措 全面助力营改增”为主题的在线访谈

总 局 访谈——国家税务总局与停车设备企业座谈,就营改增问题释疑

樊剑英点评——混合销售只根据企业主业征收增值税,既然不属于混合销售,言外之意算不算兼营呢?也不一定是,还是干脆叫特殊的混合销售行为好,政策再倒退一步,只要是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的应税行为,均必须按照货物部分17%征收增值税和按照建筑服务11%或者3%征收增值税(甲供)。

张钦光点评——此条规定核心是纳税人销售自产的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的,不视同混合销售,需要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货物价值以及建筑服务的价值,依次分别按不同的税率或者征收率计算应纳增值税。公告的此条规定,其实不属于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

(一)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唯一变化的是,《实施细则》里说的非增值税劳务在营改增后也变成了增值税,与货物销售适用不同的税率。与本公告第四条规定相对应的是一个疑问:第一条规定的建筑服务,是否也和第四条规定的一样,可以选择适用用简易计税 ?

第三只眼点评——首先这儿涉及到货物,小编认为“货物+服务”是混合销售的标配,同时附之以同步 1 / 13 发生为前提。这个意见相当于是对于之前货劳部门对于企业问题解答的确认。有如下几个条件:

一是“自产货物”,外购的不行,这跟营改增之前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划分也是一个原理而来。原来的规定是:纳税人销售自产货物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需分别核算增值税与营业税,原来的范围没有列举这些前提条件,是广泛的适用。但这就产生一个争议:是不是列举的三者才适用这个,小编认为,立规则肯定是无法穷尽,这儿提到三样东西,并不代表就这三个东西,比如我是“铝结构件”销售与安装,难道不是适用吗?肯定不是!但是有的人士提出,就是这三个,肯定不对!税法这么管,是不是就成了计划经济了!那有的同志提到,我们是销售“沙子”,或“水泥”提供安装,是不是可以适用,小编认为这个倒是有探讨,毕竟这是性质变了,一个是被安装(设备等东西),一个是安装的用料等,至少目前来看,后者这个自产的沙子,水泥销售,并提供安装服务,谨慎的认为仍属于混合销售:或者是销售货物,或者是建筑服务。

二是“应分别核算”,意思是兼营行为,而不是可以选择,小编认为这是有福了,毕竟按货物的17%混合销售适用,企业认为是有亏的。但这个理解要注意:应分别核算,如何分开,这儿纳税人可以按一个合同或两个合同,只要能分清;但要是纳税人就是分不清,是不是跟营改增之前一样,由税务机关核定分开呢!没有这个规定了,因此只能按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的,划分不清的兼营,从高适用税率或征收率!

三是如何分,有筹划空间了,纳税人可能就有主观的利益性,两者的率不同,自然可能有人认为可以“筹划”,比如安装多一点儿。

但是大家可能发现下面有规定提到销售电梯的安装可以选择简易,如果从同原理的角度,这儿似乎也是可以选择简易计税安装费收入的。毕竟是有货安装呢,只有有了货物,才能安装、建筑,那就可以选择简易计税的建筑安装服务,有的同志非要强调同时,那我们就第一天签订货物销售,第二天签订安装行不行!理论工作者非把自己折磨晕不行。

最后小编认为,这个限于有限货物+安装建筑服务的前提,不包括销售货物+技术服务的情形等延伸。同时小编认为,这是对财税[2016]36号文件混合销售的基本否定,混合销售到底是不是有理论基础需要,那还是要的,有特殊情形突破更方便。比如饭店餐饮服务,要是分出卖菜+服务,真就麻烦了,所以有的同志认为要否定混合销售,其实是需要理论基础存在的,有的同志反映的问题大,那就“安慰”一下特殊处理。

中税汇金点评——按照36号文第四十条规定,如果主营从事销售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等自产货物的单位和个体户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其行为视为混合销售行为,可按17%适用税率缴纳增值税;反之,主营从事建筑、安装服务的单位和个体户混合销售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则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11号公告将“纳税人销售活动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件等自产货物的同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的行为,定性为不属于36号文第40条的混合销售行为,也就是说,需要将销售和建筑安装服务收入分别核算,适用不同的税率和征收率缴税。这里,笔者个人观点: 1、11号公告中所指的应税行为仅指销售活动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件等这三种自产货物,如属购进这三种货物再销售并提供建筑安装服务的行为不在此范围之列;

2、这里的“纳税人”概念比36号文第40条所指的“单位和工商户”有所增加,似有多了“其他个人”;

3、主营从事建筑、安装服务的单位和个体户混合销售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仍按照36号文第40条的混合销售行为定性,按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

4、税负分析:假如A公司销售并安装自制板房给B公司130,其中自制板房进项材料成本70,自制人工30,安装人工30,按照原来36号文的规定,A公司应缴增值税为10.2(130*17%-70*17%),B公司可抵扣进项税额10.2,按照11号公告,则A应缴增值税8.4(100*17%-70*17%+30*11%),税负下降21.4%,B公司允许抵 2 / 13 扣进项也相应减少。

说到这里,看官是否看到国家的苦心和意图?

杨中英点评——

1、混合销售定义:

混合销售行为成立的行为标准有两点,一是其销售行为必须是一项;二是该项行为必须即涉及货物又涉及服务,这里的“货物”是指增值税税法中规定的有形动产,包括电力、热力和气体;而服务是指原缴纳营业税范围情形,实务中提供建筑业较多。

判断混合销售是否成立时,其行为标准中的上述两点必须是同时存在于同一服务对象,如某单位向A企业销售钢结构并负责安装;再如建筑公司向B企业提供土建工程服务,同时要提供自采相关材料。

如向A企业销售货物,向B企业提供安装服务,则为兼营,不属于混合销售。

2、混合销售计税:

企业发生混合销售行为,如何计税是关键,对服务同一对象但分别收取货物和服务款项,是从主征税还是分别适用不同税率,这个问题争议不绝于耳。

3、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五条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除本细则第六条的规定外,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非增值税应税劳务不缴纳增值税。

本条第一款所称非增值税应税劳务,是指属于应缴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税目征收范围的劳务。

这一条是说按主交易一并计税同时也引出例外情形。

第六条 纳税人的下列混合销售行为,应当分别核算货物的销售额和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并根据其销售货物的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的营业额不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货物的销售额:

(一)销售自产货物并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行为;

(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情形。

这一条是限制性列举,仅对生产企业,销售自产货物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的,才可以分别计税。一项混合行为,可分别按不同税率计税的,必须同时具备三点:

① 自产货物

② 供建筑业劳务

③ 分别核算货物销售和服务金额。

在营改增前,混合销售涉及两个不同税种,符合条件可分别计税。但营改增后,混合销售不再存在两个税种,而要解决好一个税种中不同税目适用税率问题,而细则的这一条没有明确废止。

/ 13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四十条: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

本条所称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包括以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为主,并兼营销售服务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在内。

该条规定,只是在混合销售中的服务和货物排序前后与增值税暂行条例细则不同外,没有其他变化。

尽管有这样两个政策,但营改增后因没有后续特殊规定,这就使得在实务中出现很多争议:

第一对于销售货物纳税人,也包括自产,同时提供建筑业服务的,如何纳税缴纳增值税,依然蒙圈,但有地区作为明确规定,河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全面推开营改增有关政策问题的解答

(二)第二十八“关于销售建筑材料同时提供建筑服务征税问题”规定:销售建筑材料(例如钢结构企业)同时提供建筑服务的,可在销售合同中分别注明销售材料价款和提供建筑服务价款,分别按照销售货物和提供建筑服务缴纳增值税。未分别注明的,按照混合销售的原则缴纳增值税。

湖北国家税务局规定“关于混合销售界定的问题: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对于混合销售,按以下方法确定如何计税:

(1)该销售行为必须是一项行为,这是与兼营行为相区别的标志。

(2)按企业经营的主业确定。

若企业在账务上已经分开核算,以企业核算为准。“

第二,目前突出是建筑业中的混合销售,比如,有一家即有销货货物和提供建筑业经营范围,承揽的工程中,包工包料而且材料占的比重又大,谁是主谁是次,按销售货物为主还是依照行业分类确定,税务机关也不好划分,纳税人更是为难。实际工作中,有很多企业做法是,只要分别签订两分合同就可以分别适用不同税率,其实不然,根据实质课税的原则,不能人为加以拆分一项业务。

这次的11号文件,我认为仅对销售自产活动板房、机器设备、钢结构件等,同时提供建筑和安装可分别计税,依然强调了分别核算问题,对于建筑业存在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根据营改增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及符合纳税人切身利益的改革精神,后续即要密切注意当地的执行口径更期待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

李舟点评——

1、营改增前这种销售行为就属于特殊类型混合销售,应该分别就销售和建筑劳务缴纳17%增值税和3%营业税。

2、营改增后财税2016年36号文中混合销售的概念一刀切的认定应该统一跟随主业缴纳增值税,在全国上述行业引发了巨大波澜。各地税务机关也八仙过海,以河北、湖北、山东、湖南等省为代表的国税机关走在前面,率先提出只要分开核算就可以分开交税,实属不易。

3、本条款终于从国税总局角度进行了明确,简单明了,一锤定音。

/ 13

4、条款其实沿袭的是营改增前特殊类型混合销售的概念:销售自产货物的同时提供建筑业劳务,类似销售企业销售产品同时提供安装劳务的行为,在营改增前应该统一按照17%交税,现在依然是按照17%统一交税,不在本条款规定政策范围内。

5、文件中的分别核算销售额应如何理解,个人认为应从两个角度,一个是合同中应分开列支,另一个是企业会计核算应该按照兼营处理,分别核算两种业务的收入、成本。

6、文中分别适用不同税率或征收率应如何理解?如钢构企业销售钢结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安装部分应按照11%还是3%?我的理解是按照营改增中建筑业的原则,老项目、甲供工程和清包工可选择3%,新项目应选择11%

二、建筑企业与发包方签订建筑合同后,以内部授权或者三方协议等方式,授权集团内其他纳税人(以下称“第三方”)为发包方提供建筑服务,并由第三方直接与发包方结算工程款的,由第三方缴纳增值税并向发包方开具增值税发票,与发包方签订建筑合同的建筑企业不缴纳增值税。发包方可凭实际提供建筑服务的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

【政策对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六条 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

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第二十八条 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haihan235点评——

建筑企业与发包方签订建筑合同后,以内部授权或者三方协议等方式,授权集团内其他纳税人(以下称“第三方”)为发包方提供建筑服务,并由第三方直接与发包方结算工程款的,由第三方缴纳增值税并向发包方开具增值税发票,与发包方签订建筑合同的建筑企业不缴纳增值税。发包方可凭实际提供建筑服务的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

【注:本公告中的“集团”是“集团公司”的俗称,并不是指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企业集团”,是指以总分公司或者总分支机构内部独立核算组织形式构成的有限公司。适用前提①内部授权或三方协议的证明;②收款人与开票人必须为同一纳税人。(对这一理解的求证方法:建筑企业与发包方签订建筑合同后——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企业集团”肯定不能作为合同的一方并且签订合同。)】

税收管理上,将非法人单位(分公司、分支机构等)进行税务登记纳税,叫其他纳税人。

相关话题——关于“企业集团”的那些事儿,可别想得太简单 <李欣> 关于税法中的企业集团问题 <希言税语>

蓝敏解读——挂靠转借资质有解? 税总2017年11号公告解读之一

樊剑英点评——例如东方建设集团以集团公司名义中标后,内部授权第一分公司(独立核算单位)为发包方具体施工,并结算工程款开具发票,第一分公司不再与东方建设集团签订内部总分包合同,也不再由第一 5 / 13 分公司给集团公司开具发票,集团公司再给发包方开具发票,直接改为第一分公司直接给发包方开具发票,集团公司不再缴纳增值税。发包方合同流是与东方集团公司签订的,但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东方集团第一分公司的,也不算四流不一致,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张钦光点评——此条规定明确了建筑企业中标,授权集团内其他纳税人(没有说是分公司哈)提供服务的增值税发票开具结算问题,不能理解为总包和分包的问题。集团内获得授权的提供服务的企业,可以直接将发票开给发包方,无需再将发票开给签订合同的建筑企业。疑问:中标的建筑企业和授权的集团内的其他纳税人,如果不是总公司和分公司关系,如何摆脱转包嫌疑?

第三只眼点评——这个其实就是解决了合同流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是解决建筑企业有资质企业的挂靠与集团内部的合同主体问题。注意,这儿是强调以授权或转移实施主体的方式,由集团内第三方(分公司或子公司等)直接向发包方提供服务。什么是集团,那就看你们的报表范围,你们的控制范围了,比如有的同志担心了,是不是一定要名字中有如同统借统还一样的前提,即有的地方解释的,一定是要有集团登记的东西,小编真担心同志们的“法律知识”过于丰富了。

这儿有一个问题,签订合同的建筑企业,可以内部授权或签订三方协议的方式,注意,如果是建筑企业统一物资采购,那要销售给被授权的企业,不能建筑企业自己抵扣了,被授权方光余销售了。同时也要注意,这儿规定建筑企业不能收款,收款、开具发票、服务三者要统一,如果是签订合同的建筑企业收款了,那对不起,估计就麻烦,认为建筑企业是纳税人,此时就按照老套路,第三方向建筑企业开具发票,建筑企业再向发包方开具发票,就是折腾一下,不代表不符合这个规定,生意就不能做下去了。

关于这个新规则,是对三、四流一致的新的突破,原来多是简单的认为签订合同方就是纳税人,由于建筑企业的特殊行业性,这也是符合实际需要的,一定程度上说,票款物(物或行为)还真是一个传统难以被放弃。

中税汇金点评——违规挂靠、分包现象一直是建筑行业饱受争议的话题,既要尊重这一普遍社会现象,又要避免被歪解,总局在本公告中的这一条款确实表现出超强人性化和深厚的中文功底。“以内部授权或者三方协议等方式,授权集团内其他纳税人(以下称“第三方”)为发包方提供建筑服务”,谁可以被内部授权?谁是集团内其他纳税人?看官,请认真思考,深刻体会。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是真给解决了,例如A公司为甲级资质建筑集团企业,下设建筑分公司,A集团公司与B公司签订总包合同,实际施工为下属分公司。如果原来按照36号文和《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的规定,为避免“三流不一致”的现象,A集团公司直接与B公司签订总包合同,收款并开具发票,现在按照11号公告,A集团公司仍然与B公司签订总包合同,但可以授权或以三方协议的形式明确分公司施工,由分公司向发包方收款并开具发票,与发包方签订合同的A公司不需要缴纳增值税。

杨中英点评——

目前建筑业存在多种合同与实际施工人不符合现象,很多子公司、分公司没有甲方所要求的建筑资质等情况,必须由集团、母公司或总公司与甲方签订合同,很少有合同中约定工程实质由分公司或子公司具体施工、结算、开票等。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两种方式:一是集团公司、母公司、总公司(三单位简称“总包方”)与发包方签订合同后,再与第三方以内部协议等方式进行约定施工事宜,多表现为施工单位向总包开具发票、收取工程款,再由总包方向发包方开具发票、结算。二是施工方多为类似总包方的一个项目部身份进行施工、核算,但不能开具发票给甲方,有的施工款项通过三方协议也能收到甲方工程款。营改增后,三流合一障碍这种支付方式。

/ 13 这一条是说,仅是签定合同单位,不亲自施工、不开发票、不收款的,不作为缴纳增值税主体,仅是代签合同,但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如在合同中明确提供施工服务单位,会受制发包方是否同意。

李舟点评——这种情况实务中主要表现在建筑企业总分机构之间,总机构统一签署协议,然后交由分支机构提供建筑服务,并由分支机构收款、开票。本质上由于总分机构是一个法律主体,不属于虚开发票,具备经营上的合理性。

三、纳税人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不适用《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印发)。

【政策对比】

《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第三条 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应按照财税〔2016〕36号文件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计税方法,向建筑服务发生地主管国税机关预缴税款,向机构所在地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纳税。

第四条 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按照以下规定预缴税款:

(一)一般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2%的预征率计算应预缴税款。

(二)一般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预缴税款。

(三)小规模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3%的征收率计算应预缴税款。

haihan235点评——

纳税人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不适用《纳税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增值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印发)。

【注:“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是指地级城市行政区范围内,但不含省辖县(市)级行政区。如省会城市海口市内)。不再开具《外管证》进行税收管理,也不再预缴增值税。解决了税收实现 通城管理不分家的地区征收问题。】

——就是“跨县(市、区)”这个称呼,在通城电子办税的高速发展下,已经落伍了,其内涵需要更新备注了。

樊剑英点评——异地施工预缴增值税太麻烦了,行政区划分不利于施工单位纳税的简便性,对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就不必 预缴税款了吧。毕竟A区的纳税人在B区预缴税款,B区的纳税人也要在A区预缴税款,大家都别较真了,管理还方便,纳税人也轻松了,也不必办理外出经营活动证明了。

蓝敏解读——挂靠转借资质有解? 税总2017年11号公告解读之一

中税汇金点评——看到了!这是总局对纳税人特别是提供建筑服务的纳税人,以及给税务机关基层税务局便民减负的一项利民利己的举措。从2017年5月1日起,在同一地级行政区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的纳税人,不需要再为外出经营许可证备案和注销事项往返折腾,也不需要在项目所在地预缴税款,将可以直接在企业机构所在地完成开票申报。

/ 13

张钦光点评——同一地级市的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无需再办理外经证,预缴增值税。譬如济南市历下区的企业在高新区施工,都无需再办理外经证,预缴增值税,而是可以回主管税务机关统一申报。

第三只眼点评——17号公告当时规定同:纳税人在同一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的,由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决定是否适用本办法。在地级行政范围内不适用,按照常规理解是四种类型的地级行政区,即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介于省级行政区与县级行政区之间,为省、自治区的行政分区。这是什么意思,并不是说省级的不适用了,而是指省下的二级就不要搞这么复杂了。

李晓波点评——太阳照着三个和尚?——看11号公告论“不预缴≠不办理《外管证》”

杨中英点评——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17号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是指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纳税人)在其机构所在地以外的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

纳税人在同一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的,由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决定是否适用本办法。

其他个人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不适用本办法。

原文件中的跨县(市、区)包括了不同省、同省、同一地级市,都应按照17号规定进行异地预缴,11号文件将同一地级市内跨县排除。

李舟点评——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按照2016年17号公告规定,需要在项目所在地国税预交,在企业所在地国税申报增值税。同一地级行政区内,如果也按照此先预交,后申报,手续麻烦,增加税务机关工作量和企业工作量,因此去掉更简单。那么遇到这种情况,直接正常在注册地国税申报即可,不需要预交。

相关政策——财税[2017]58号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建筑服务等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通知 四、一般纳税人销售电梯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其安装服务可以按照甲供工程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纳税人对安装运行后的电梯提供的维护保养服务,按照“其他现代服务”缴纳增值税。

【政策对比】《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6〕36号文)第四十条 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者零售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货物缴纳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混合销售行为,按照销售服务缴纳增值税。

haihan235点评——

一般纳税人销售电梯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其安装服务可以按照甲供工程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纳税人对安装运行后的电梯提供的维护保养服务,按照“其他现代服务”缴纳增值税。

【注:销售电梯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的既可以分别计税又可以就安装服务选择简易计税。把维护保养服务(不含修理)列入提供技术性、知识性服务的业务6%。正式与修理修配分离。】

维护保养包括:为防止机器设备劣化,维持机器设备性能而进行的清扫、检查、润滑、紧固以及调整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或者为测定机器设备劣化程度或性能降低程度而进行的必要日常检查。

但是不包括为修复劣化,恢复机器设备性能而进行的修理活动。

/ 13

翟纯垲解读——11号公告除了专票抵扣延长,“销售自产货物+建筑服务”模式更需要深入思考

叶全华解读——“销售自产货物(电梯)+建筑安装服务”模式下增值税混合销售应分别核算区分税率处理

樊剑英点评——上文第一条没有列举电梯,我认为自产电梯也要按17%+11% or 17%+3% 计算缴纳增值税。但是这里并没有强调电梯是自产的,意思是外购的也可以。电梯怎么就特殊了呢?纳税人对安装运行后的电梯提供的维护保养服务,按照“其他现代服务”6%计算缴纳增值税靠谱点儿,原来各地都是这么解答的“电梯保养服务按照修缮服务征收增值税。修缮服务,是指对建筑物、构筑物进行修补、加固、养护、改善、使之恢复原来的使用价值或者延长其使用期限的工程作业。电梯是构成不动产实体的设备,纳税人提供电梯保养服务属于建筑服务中的修缮服务。”这都哪跟哪儿啊,修缮11%电梯坏了也别修了,修不起,还是“其他现代服务”好。

刘金税月点评——总局领导现场帮助解读:销售电梯并提供安装算甲供,并没有说别的就不算。

张钦光点评——此条规定,突破了第一条规定中关于“货物自产”的要求,意味着电梯经销商也可以使用该政策,极大地突破。电梯安装运行后的维护保养服务,按照“其他现代服务”缴纳增值税,不再适用“修缮服务”,大幅降低了电梯维保行业的税负。

第三只眼点评——这儿首先确定,不是混合销售,这就是延续了第一条的规定:设备加安装服务,不属于混合销售。

同时安装服务还可以按照甲供适用简易,因为电梯人家买了,就甲供的设备安装,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这也是被逼的“只减不增”的利好政策解释,进一步降税的趋势。

注意这儿并没有提到自产非自产,估计可能会有扩展理解,但电梯多是由厂家直接销售的,有的同志想的是多级经销的电梯经销商问题,如果是经销+安装,小编认为这是突破了第一条规定,因为首先要突破混合销售,才是安装,才有选择甲供安装,不然这个混合销售是突破不了的,不能割裂这条规定来说,这一条是独立的规定,中间必须要有一个转化过程的。

安装电梯后的的维护保养,适用其他现代服务,按6%税率,不适用11%建筑服务,也不适用17%税率,这个也是减轻税负的结果,不过小编认为这也是有点乱了,无论如何要么按维修,要么按建筑服务,按6%,这是打扫卫生呢,还是维修零件呢?因此这绝对是政策利好,但小编认为这样定又把整体性的一些规则给割裂了,增值税的政策未来的分立规则太多了。

李志远点评——这个和分析第一条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的道理是一样的。同时这个政策比第一条更宽松,因为销售的电梯不管是自产,还是外购的,都可以分别按照销售和提供建筑安装服务计税,我理解是这样的。按照这个政策,我认为EPC总承包业务也应该按照兼营业务处理,可惜在文件中没有一并明确。

中税汇金点评——A电梯公司销售电梯的同时提供安装服务,按照36号文属于混合销售行为,应该按照适用税率17%缴纳增值税。11号公告实施后,其安装服务将可以按照甲供工程即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3%计税。注意,可没有说自制生产电梯才能适用喔!也就是说,购进电梯再销售并安装行为也可以按照甲供工程的简易计税方式。本条还明确了安装运行后的电梯维护保养服务,按照“其他现代服务”6%缴纳增值税。

李舟点评——

这一条款的理解令人困惑,一般纳税人销售电梯同时提供安装服务,实务中可以分为以下情况:

一般纳税人(生产企业)销售自产电梯同时提供安装服务,这种情况按照本文件第一条规定应该可以分开计算销售额,分别交税。那么,安装可以按照甲供工程适用简易计税3%,不需要按照11%,销售按照17%。

一般纳税人(经销商)销售电梯同时提供安装服务,按道理不属于本文件第一条所述的可以分别适用不 9 / 13 同税率的情况,应该按照17%混合销售原则统一交税。那么这里的描述书否包含这种情况?文件条款未做进一步阐述,实务中必然又引发争议。

电梯维护保养服务营改增后很多地方税务机关按照建筑服务理解,按照11%税率交税,明显不合理,这里明确按照现代服务6%税率交税

五、纳税人提供植物养护服务,按照“其他生活服务”缴纳增值税。

【政策对比】

36号文附件3

一、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

(十)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

樊剑英点评——原来各地是这么回答的:园林绿化公司向客户销售其种植的树木同时提供移栽和后期管护,能否享受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税政策,移栽和管护业务如何征税?答:园林绿化公司如以销售货物为主,则其销售自行种植的树木同时提供移栽的,销售时收取的收入按销售自产农产品免税;如以绿化工程业务为主,应按建筑服务缴纳增值税。该公司以后每年收取的管护费用应按“其他现代服务”缴纳增值税。9.其他现代服务。其他现代服务,是指除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和商务辅助服务以外的现代服务。6.其他生活服务。其他生活服务,是指除文化体育服务、教育医疗服务、旅游娱乐服务、餐饮住宿服务和居民日常服务之外的生活服务。纳税人提供植物养护服务,按照“其他生活服务”缴纳增值税。意思是也就别想着免征增值税了呗?

刘金税月点评——纳税人提供植物养护服务,按照“其他生活服务”缴纳增值税,估计会有擦边球出现。

中税汇金点评——此植物保护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养护服务,这可是在很多省级税务机关的答疑中认为是免税的,11号公告明确并新增植物养护服务按照“其他生活服务”缴纳增值税。

杨中英点评——目前,园林业务大概可分为以下方式:

1、园林绿化工程中,即有绿化施工也有承诺养护,但这里的养护一般都绿化后成活率相关,也是绿化工程的保质性质,大多不单独收费;

2、绿化工程后,也可能还要这个单位来进行后续养护,这就与前边施工不同,对所收取的款项不再与施工相关,不再按建筑业适用税率计税。

3、绿化施工单位,但也会承接一些其他单位植物养护业务,税率同上。

该条在国家层面对单一的植物养护业务明确按照“其他服务业”计税,消除被认为是建筑业劳务误区。

六、发卡机构、清算机构和收单机构提供银行卡跨机构资金清算服务,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发卡机构以其向收单机构收取的发卡行服务费为销售额,并按照此销售额向清算机构开具增值税发票。

(二)清算机构以其向发卡机构、收单机构收取的网络服务费为销售额,并按照发卡机构支付的网络服务费向发卡机构开具增值税发票,按照收单机构支付的网络服务费向收单机构开具增值税发票。

清算机构从发卡机构取得的增值税发票上记载的发卡行服务费,一并计入清算机构的销售额,并由清算机构按照此销售额向收单机构开具增值税发票。

(三)收单机构以其向商户收取的收单服务费为销售额,并按照此销售额向商户开具增值税发票。

刘金税月点评——银行卡跨机构清算业务增值税处理进一步做了明确。

第三只眼点评——这个要反着看,收单机构全开服务发票,发卡行开具服务费给清算机构,清算机构收代转的发卡行服务费一并作服务费开具发票,并分别向发卡与收单开具发票。一般结算方式是三方涉及:发卡 10 / 13 机构、中国银联、收单机构,其手续费收入分配关系是7:2:1,收单机构收10元,向商户开具10的增值税发票并作销售额。收单机构给清算机构9,清算机构开9给收单机构,清算机构扣2,给发卡机构收7,发卡机构开7给清算机构。以次发卡机构销售额7,清算机构9-7=2,收单机构10-9=1,这样形成一个链条。当然基本上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了,银联的同志们要忙啦。

中税汇金点评——小张买了一件100的商品,刷卡支付。收银员用A银行的POS机刷了小张的卡,打出签收单,然后拿着签收单去向A银行清算(非实时,可周结或月结),A银行根据与商户之间的合同付给商户99(假设服务费为1%)。那么1%就是A银行收单服务费的销售额,A银行按照此销售额向商户开具增值税发票。

A银行收到签收单以后,发现小张刷的不是自家银行卡而是B银行的银行卡,A就把签收单发给银联去清算,假定银联依据A银行与B银行的协议,B银行的发卡行服务费为1%中的70%,则B的发卡服务费销售额为0.7,B银行向银联开具增值税发票;假设银联对A、B的网络服务费为各1%中的5%,这时银联应开具0.05的增值税发票给B,同时,还应将从B取得的发卡服务费金额0.7加上从A收取的网络服务费0.05合计0.75开增值税发票给A,这样,银联的销售额就是0.8(0.05+0.7+0.05)。

七、纳税人2016年5月1日前发生的营业税涉税业务,需要补开发票的,可于2017年12月31日前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樊剑英点评——今天上课的一个学员高兴了,原来多缴纳了营业税还没有开具增值税发票的,还有机会,还可以开,大胆开吧,退税别想了。另外,房地产公司呢?老樊认为仍然不受这个2017年12月31日的限制,无期限可以开,但是拖得太久是不是也不好呢?

张钦光点评——此条规定,延长了营业税涉税业务补开发票的时间,纳税人请积极配合。原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23号)规定:纳税人在地税机关已申报营业税未开具发票,2016年5月1日以后需要补开发票的,可于2016年12月31日前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税务总局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只眼点评——还是放开了,毕竟还有一些建筑服务等的事项发生的,又给开放了一年。这儿可能面临着旧账的清算,客户又要发票了,还有就是查的营业税的补缴,也可能涉及开具发票。但这儿没有提到红字的问题,有的地方认为红字可以开具普通发票,有的地方不予认可,就当过渡先让子弹飞一会吧。

李舟点评——2016年年末意见最大的就是以前缴纳营业税补开增值税发票截至,企业吓得纷纷补开,房地产企业很多未完工,未达到开票条件的都吓得开了发票,唯恐2017年不能开具。实务中,很多特殊情况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开具,因此本条款将开票过渡期限放宽一年,实在是暖男做派啊。

八、实行实名办税的地区,已由税务机关现场采集法定代表人(业主、负责人)实名信息的纳税人,申请增值税专用发票最高开票限额不超过十万元的,主管国税机关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办结,有条件的主管国税机关即时办结。即时办结的,直接出具和送达《准予税务行政许可决定书》,不再出具《税务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

刘金税月点评——实名制名义对某项事项放开,实际是加强管理了,是管理或者说正规办税的重大利好!防控虚开终于快要见亮了!

九、自2017年6月1日起,将建筑业纳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范围。月销售额超过3万元(或季销售额超过9万元)的建筑业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以下称“自开发票试点纳税人”)11 / 13 提供建筑服务、销售货物或发生其他增值税应税行为,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通过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自行开具。

自开发票试点纳税人销售其取得的不动产,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仍须向地税机关申请代开。

自开发票试点纳税人所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缴纳的税款,应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纳税。在填写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将当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销售额,按照3%和5%的征收率,分别填写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第2栏和第5栏“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含税销售额”的“本期数”相应栏次中。

樊剑英点评——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自行开具建筑业3%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践中甲方、乙方扯皮的事就少多了,因为乙方实在不愿意到税务机关去代开,不是增值税的问题,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务机关直接给核定或附征扣缴了。

刘金税月点评——建筑业小规模纳税人自开专票,仍然与不动产转让分开。

晓黎点评——到目前为止,小规模纳税人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试点有:2016年11月4日住宿业,2017年3月1日鉴证咨询业,2017年6月1日建筑业。

十、自2017年7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2017年7月1日及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应自开具之日起360日内认证或登录增值税发票选择确认平台进行确认,并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国税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的2017年7月1日及以后开具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应自开具之日起360日内向主管国税机关报送《海关完税凭证抵扣清单》,申请稽核比对。

纳税人取得的2017年6月30日前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仍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增值税扣税凭证抵扣期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17号)执行。

除本公告第九条和第十条以外,其他条款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此前已发生未处理的事项,按照本公告规定执行。

特此公告。

haihan235点评——

国家税务总局在营改增调研中发现:大量房地产和建筑企业的纳税人在工程结算或者延迟付款等纠纷中,及购建不动产业务中都存在着“已开具发票的交付与结算付款挂钩”的现实,当纠纷解决后,使取得发票纳税人超过认证期限无法抵扣情形,由于取得发票的纳税人自己也有一定过错而有苦难言。

国家税务总局了解这个客观现实后,认为纳税人之间的经济纠纷,不存在故意违法行为,不应承担税收后果,应当从税收政策上最大限度地方便纳税人,决定调整认证抵扣期限为360日,基本上与企业所得税上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规定“在汇算清缴日前取得发票可以扣除”和国税函(2010)79号规定“在建工程资产计税基础利益在12个月内调整”的政策保持一致。

同时,也告诉了一个纳税人合法合规解决收款难题的方法:开具发票后把发票拍下来发给对方,并且告诉他们什么时候付款就什么时候交付发票。

/ 13 第三只眼点评——2017年5月1日施行,但之前已发生未处理的,除九与十条外,按照本规定,以前未处理,那不是欠税吗,小编认为必须处理才是,如果不处理,那就可以考虑滞纳金的因素影响。

认证或确认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日期扩展到360天,但限于7月1日及以后开具的,之前仍按180天,进一步保护了纳税人的抵扣权益。至于有的人认为开具红字发票曲线拯救过期票据,毕竟拿不到台面上来。当然对于已经网上确认抵扣的,基本上没有何风险了,只有扫描认证的,还是要当心啦。

注意,无论是认证还是打勾方式,都要按360天确定权利,但是纳入抵扣,认证仍截止到当期的月或季度最后一天,而打勾是截止到纳税申报前。

那为什么不直接放开得了,不要开数了,那我们的发票比对验证还做不做了?这增值税新系统数据的核心功能不能丢啊

/ 13

下载财税【2009】59号文件及2010年4号公告解读(下)(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税【2009】59号文件及2010年4号公告解读(下)(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