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远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案
清远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案
来源: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11-11-11 为贯彻落实国家环保部办公厅文件《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和省环保厅、建设厅文件《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粤环发【2010】113号)的精神,有效防止污泥进一步污染环境,巩固我市污染减排成效,特提出市区五家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是衡量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以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工作,避免二次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泥资源化利用。
总体目标: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到2012年底市区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80%以上,到2015年底,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100%。
二、市区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现状:市区现有新城、清新与旧城、龙塘、源潭、石角等五家污水处理厂,其中,新城、清新与旧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生活污水为主。龙塘污水处理厂以处理开发区内的生产废水(印染占60%)和龙塘镇的生活污水为主,源潭污水处理厂以处理陶瓷企业的废水为主兼处理少量的生活污水,石角污水处理厂以处理铜、铝材企业废水为主。日处理污水能力的能力已达14.0万吨,污泥日产量达50吨/天左右(含水率80%),随着横荷、东城等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其污泥日产生量将会越来越多(2012年底可达80吨),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的压力也越来越重。目前市区的各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仍以外运简易填埋和临时堆置为主,处理处置不规范,无害化、稳定化程度不高,易产生二次污染,而且污泥填埋也存在着堆放面积大,运输成本高,易产生恶臭,滋生蚊蝇等环境污染问题。根据有关规定,污泥的直接填埋或堆放属于违法行为。
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存在问题与全省各地的情况基本一样,主要是污泥处理处置规划滞后、配置政策不完善、污泥处理处置费用无法落实、技术定位不准确,污泥处置不规范等。
三、市区污泥处置工作的原则
1、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
污泥处理处置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处理处置的设施相对集中处置,同时要符合市总体规划并与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土地利用等专业规划相协调,根据污泥的泥质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技术,力求技术稳定可靠,经济可行。
2、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原则
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营管理市场化”的原则,建议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引进有成功处理污泥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参与,采取市场化运营管理的BOT模式来处置污泥。
四、市区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方案
1、主要依据
(1)、省环保厅、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意见。
(2)、环保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
(3)、环保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4)经建部、环保部、科技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
2、具体方案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应综合考虑污泥泥质特征,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市区五家污水处理厂其处理的污水来源不同。产生的污泥泥质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
(1)、新城、清新与旧城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
新城、清新与旧城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生活污水,出厂含水率80%的污泥有23吨,污泥中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N、P、K等有效营养成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较少,结合我市是林业大市,有丰富的经济林和生态林,有机肥需求量大,认为该二个厂产生的污泥可以用于园林绿化、林业用肥。根据建设部、环保部和科技部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第4.2条:污泥以园林绿化,农业利用为处置方式时,鼓励采用厌氧消化或高温好氧发酵(堆肥)等方式处理污泥。经多方比较,建议采用SACT城市污泥高温好氧堆肥工艺。该工艺是依据高温好氧发酵原理,通过控制适合的外界条件,发挥有益菌群分解污泥中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作用,达到杀死有害细菌和病毒,各项指标均满足标准,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该工艺特点能不受外界自然气候影响,高效运转,自动控制发酵,维护方便,处理成本低【约120元/吨污泥(80%)】,还可全封闭除臭设计,消除了二次污染,该工艺技术在河北唐山西郊污水厂已使用多年,效果良好。
(2)龙塘与石角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方式
龙塘污水处理厂主要处高新区的工业废水,特别是印染废水较多,每天产生的污泥(含水率80%),污泥约14吨。石角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清城区石角镇工业园区的废水,每天产生的污泥约2~3吨。该两个厂的污泥(17吨/天)情况复杂,有毒、有害的物质较多,重金属含量较高。因此,该污泥不适合堆肥,填埋更没有出路。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试行)》“第4.4.1污泥热干化。采用污泥热干化工艺与利用余热相结合”。通过多种工艺认真比较,并结合污水厂附近无余热来源,我们建议采用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完成的污泥热解干馏减量化及资源化处理技术。该工艺技术是采用干馏热解的方式,以潲水油为燃料为污泥热解提升能量,在密封,无氧,非燃烧及高温条件下,剩余污泥发生包括热解、脱氢、热缩及焦化等化学反应,使污泥中的水分蒸发,有机物转化为可燃气体和有机碳。污泥中的有机质逐渐碳化,同时将裂解产生的可燃气体(包含甲烷、丙烷、煤气等)通过三相分离后进行循环使用,余热回收,生产工艺成熟可靠,生产工况稳定,可以实现在无害化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利用。该工艺特点是将污泥中有机炭转化成生物炭,性能稳定,不会产生二次污泥,可进行全过程的控制,生产连续稳定,占地少在污水厂内解决3000M2田地,污泥处理同时利用燃烧“潲水油”,以废治废,符合循环经济理念,但处理费相对较高,每吨污泥约需260元。(该工艺技术已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在番禺区有一个5吨/天的示范工程)。由于石角污水处理厂污泥量较少,可与龙塘污水厂合建一个污泥处置设施,设在龙塘厂内占地3000M2.(3)源潭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
源潭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源潭陶瓷工业废水和部分生活污水,每天产生的污泥(80%含水率)约10吨,该厂的污泥其泥质单一,无机质程度较高,有机质成份较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基本没有。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及污染防止技术政策(试行)》第4.3.2条“鼓励采用石灰等无机药剂进行调理,降低含水率,提高污泥横向剪切力。建议采用污水污泥板框压滤技术。即通过化学调理,经压滤脱水设备进行脱水,可使污泥含水率有原来的80%降至含水率<55%,制成稳定的泥饼,方便外运填埋或制砖。该工艺能实现污泥减量化和稳定化,每吨污泥处理成本约为220元/吨。
3、经济成本分析
(1)清新与旧城、新城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污泥共有23吨,处理成本120元/吨,每年需:365天×23吨×120元/吨=1007400元=100.74万元。
(2)龙塘、石角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污泥共有17吨,处理成本260元/吨,每年需:365天×17吨×260元/吨=1613300元=161.33万元。
(3)源潭污水处理厂,每天产污泥10吨,处理成本220元/吨,每年需:360天×10吨×220元/吨=792000元=79.2万元。
(4)管理费:【(1)+(2)+(3)】×5%=17.06万元。(5)每年污泥处置的总成本为:(1)+(2)+(3)+(4)=358.33万元。
五、建立污泥处理处置费的良性价格机制
在核定和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时,要将污泥处理处置的费用纳入处理成本,建立污泥处理处置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安排好污泥处理处置资金,要根据污泥储存、预处理、运输,最终处置成本和合理的利润核定污泥处理处置的价格。
六、加强监督管理
污泥处理处置应遵循源头上削减和污泥处理处置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加强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监督管理,督促完善制度,建立污泥管理台账和转移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单位应当建立污泥管理台账,详细记录污泥产生量、转移量、处理处置量及其去向等情况。参照危险废物管理,建立污泥转移联单制度,污水处理厂转出污泥时应如实填写转移联单,禁止污泥运输单位、处理处置单位接收无转移联单的污泥。
七、加强组织实施,明确职责分工
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关部门须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确保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作扎实开展。
市水务局:负责制定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行的监管,负责污泥处理处置费用的核定和支付申报工作。市环保局:负责指导和编制污泥处理处置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负责污泥处理处置工作的环境监管,组织落实污泥的申报登记、转移联单、处理许可等管理制度。
市财政局:负责审核、筹集和拨付污泥处理处置的费用。市物价局:指导和督促各地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污泥处理处置价格政策,加强污泥处理处置价格及其定价成本监管工作。
八、相关术语解释
污泥:是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是指经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在环境中或利用过程中达到长期稳定,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终消纳方式,经无害化处理处置的污泥含水率须低于60%。
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是指经无害化处理处置的污泥量与污泥总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经无害化处理处置的污泥量/污泥总量)*100%。
第二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探讨
关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探讨
杨芳 湖北省襄阳市城市污水治理公司
湖北 襄阳
441000
摘要:城市污水处理厂如何合理地进行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 探讨及相应的技术分析。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和全国各地一样都在进 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加速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好型社会的建设。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程 度的深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产量将有较大的增加,由此,引起的二 次污染问题不容忽视。目前,我市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如何合理地进 行污泥处理处置已成为当务之急。现就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与同 行共同探讨。
1、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水污染控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污水处理而轻
污泥处理处置”。同我国大部分城市一样,襄阳市已建成的污水处理 厂在原有设计方案中未考虑污泥稳定、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厂污泥 经重力浓缩机械脱水后形成泥饼外运处置。
襄阳地区污泥在外运处置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填埋、运 至当地垃圾处理厂或就近填埋。(2)农场弃置及随意堆放,也有将污 泥堆放在厂区内。(3)部分污泥不知去向。
1.2 存在问题 从襄阳地区污泥处理处置的情况来看,脱水污泥填埋、弃置带来 如下问题:(1)污泥含水率高会带来运输费用高,大量占用填埋空间,影响垃 圾压实操作等系列问题。
(2)襄阳地区雨量较充沛,弃置及简易填埋,易使污泥受雨水冲刷,漫流到地表水体或渗入地下引起污染。
(3)露天堆放的污泥易产生恶臭、滋生蚊蝇,严重影响周边环境卫 生。
随着规划中污水处理厂的陆续建成,污泥量将越来越多,污泥的 处理处置将成为襄阳地区污水处理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
2、要进一步提高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必要性与重要 性的认识
当前我市污水厂由于种种原因,缺乏必要的、科学的、合理的污 泥处理处置,造成再次污染环境的局面,如何强化污泥处置工程的建 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污泥处理处置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是决定 污泥处理处置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决定因素。
2.1 污泥处理处置是污水治理工程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污水厂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和污泥处置是三个独立又相互紧密联 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污水处理是通过“物化”和“生 化”处理手段,把污染物从污水中分离出来成为原生污泥。污泥处理 是把原生污泥进行“减量化”(污泥“浓缩”与“脱水”)和“稳定化” 处理(通过“生化”处理减少污泥中有机物含量),污泥处置即“无害 化”处置(把污泥中有害物质变成无害)和“资源化”处置(把污泥中 潜在资源进行再生开发利用)。因此,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是搞好污 泥处置的前提和基础,污泥处置是污水治理工程最终目标实现的保 证。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缺一不 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污水治理系统工程真正达到保护环境,造福人 类的目的。2.2 污泥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理处置(1)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污泥经适当干化后,可作为辅助燃料
燃烧,节约燃煤资源,例如用于垃圾发电厂。(2)污泥替代粘土的利用 污泥中含有粘土相类的化学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替代部分
粘土生产水泥或制砖。这对保护土地资源,发展可持续经济具有重大 意义。
(3)污泥中有机养分利用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钙和有机物,以及多种植物所必
须的微量元素。因此,把城市污水厂污泥作为一种生物肥源进行利用,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农业成本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4)污泥中有用物质的回收与利用 处理工业废水为主的城市污水厂,可在原生污水和污泥中回收大量的 有用物质,如印染废水中碱液的回收,造纸废水中废纸浆碱的回收。
综上所述,开发污泥中潜在的资源,变“废”为“宝”,即充分 利用资源,又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3.污泥处置方法
污水处理行业对污泥的处置已有 60 多年的历史。国外大多数
国家的污泥处置采用焚烧、填埋、堆肥农用等实用性方法,如美国的 污泥利用已代替填埋,重心从简单的污泥处理发展到把污泥变“害” 为“利”,进行综合利用。欧洲的卢森堡、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瑞典、荷兰、比利时等大多数国家的污泥处置主要用于农业;希腊、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主要采用填埋;日本、奥地利等国家主要采用焚 烧。
无论是“无害化”还是“资源化”进行污泥处置,减小体积,提 高干度都是必须的重要环节,但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也应兼顾。我国 和发达国家在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上还有差距,污泥的性质也不尽相 同。因此必须寻求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污泥处置方法。
4.襄阳地区污泥处置的途径 结合襄阳市污泥处置的现状与实际,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对污泥进
行无害化处理,消化产生的污泥经净化提纯后作为车用 CNG(压缩天 然气)使用;消化后的污泥经脱水后,再进行干化焚烧处理,使污泥 的含水率降低到 40%,达到国家填埋标准,根据我市污水处理厂的有 关协议,进行综合利用或填埋,从而实现了我市污泥处置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
总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
特点与污水处理厂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处置方法,全面贯彻污泥处 置“无害化”、“资源化”双赢方针,使污泥处置工程方案做到:安 全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
第三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
方法探究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探究
引言
水环境污染问题是我国的大环境问题之一,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进入水体,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近年来,为了改善污水处理现状,在全国范围内有许多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许多新的污水处理项目也在规划和建设中,这使得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随之污泥的产生量也在不断的增大。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重金属、多氯联苯以及致病菌和病原菌等。这些污泥未及时处理或者随意堆放、抛弃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要根据“无害化、资源化、稳定化、减量化”的原则,对污泥处理处置的过程实行全面管理,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采用切实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对污泥进行综合利用,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达到循环经济的目的。
1、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的基本情况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必然产生污泥,而随着城市污水处理率的不断提高,污泥的产生量也在不断的增大。据了解,目前我们国家每年的污泥产生总量约为900万吨,在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方法中,污泥的农用约占44.8%,污泥的卫生填埋约占31%,其他处置约占10.5%,没有处置的约占13.7%。但这些污泥处理或者处置的数据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估算得出来的,严格来说会有较大的变动。资料统计显示,我国的污泥处理处置投资在污水处理厂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为20%-50%,可以看出,污泥的处理处置处于严重的滞后状态。
对于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来说,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是两个紧密关联又同等重要的系统。在国外经济发达的国家,污泥的处理处置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其投资在污水处理厂总投资中所占比例为50%-70%,远远高出国内投资力度。在国外,污泥的处理处置方法也包括污泥卫生填埋、焚烧、土地利用和填海等。但由于填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各国也基本都遵从国际海洋法废止了。相比较而言,污泥焚烧所需要的技术难度较大,其投资成本也较高,并且还有尾气等有害气体产生 ;污泥卫生填埋存在地下水污染的风险,土地利用存在重金属和病原菌污染的风险,也不容小觑,但二者从技术难度和投资成本来说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因此,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要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使污水处理能够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2、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的优缺点分析 2.1污泥的土地利用
污泥中含有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钾、钙等营养物质,可以应用于农田、果园、草地、市政绿化、林地等,而且污泥直接利用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能耗低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处置方式。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使污泥作为一种资源从而减少其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市政绿化、林地的污泥使用不会引起食物链的污染成为污泥土地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尽管污泥的土地利用有循环经济、能耗低、养分回收利用等优点,但是污泥中重金属(如:铜、锌、铬等)、病原菌等有害物质的存在,使其在土地使用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农用污泥重金属浓度标准及单位面积徒弟污泥的应用量各国政府都做了严格的限制。
2.2污泥卫生填埋 污泥的卫生填埋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保护环境角度出发在传统填埋的基础上, 经过一系列科学选址和场地防护处理, 是一种具有严格管理制度的科学的工程操作方法。到目前为止, 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污泥处置技术, 其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污泥不需要高度脱水,适应性强等。但由于污泥填埋对污泥的土力学性质要求较高,需要的场地面积较大和运输费用较高,同时对地基还需要作防渗透处理以免产生的渗滤液进入地下水层污染地下水环境等, 同时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产生的气体发生爆炸或者燃烧。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污泥填埋处置所占比例越来越小。美国环保局估计, 今后几十年内, 美国 6500个填埋场将有 5000个被关闭。与1984年相比, 欧盟国家污泥填埋量增加了4%, 但同期污泥总量却增加了16%。这说明,污泥填埋在发达国家正在减少。
2.3污泥堆肥
堆肥化技术是从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生物处理技术。7O年代以后由于污泥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填埋技术的缺点日益突出,污泥堆肥技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成为环保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这时人们开始考虑利用堆肥化技术取代部分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经过一定的处理可以成为适合农作物耕种的有机肥料,因此污泥的堆肥利用将成为污泥处理的重点发展技术。堆肥化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因此根据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可以将堆肥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种。但通常所说的堆肥化一般是指好氧堆肥,这是因为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速率缓慢,处理效率低,容易产生恶臭,其工艺条件也难以控制。
污泥的消化降解,建设污泥厌氧发酵池,由于建设费用高,运行不安全且费用高,再则厌氧后的污泥还需进一步处理,以达到进一步减量化和稳定化的目的。因此,大、中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应优先选用选用好氧堆肥处理工艺。通过污泥的好氧发酵,建阳光大棚发酵池、静态发酵池或使用立式发酵器、卧式发酵器,可以把含水率60%左右含量的污泥降到20%-30%,很好的达到减量的目的,且通过高温发酵,分解内部的高分子有机物、纤维素、木质素,增加有机质含量,对污泥中的细菌、病毒、蛔虫卵进行了高效灭活,起到了污泥稳定化、无害化的处置目的。例如郑州市污水净化有限公司建设的八岗污泥处置厂,对城市污水厂污泥的处置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使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在处置后最终达到“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的要求。其处理工艺采用高温固态好氧槽式(翻抛加好氧堆肥)工艺。秸秆与污泥混合,增加了孔隙率,保证曝气时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好氧堆肥。出槽的腐熟料大肠杆菌被消除,重金属合格,近期用作生产回填料、厂内绿化、实用实验等自身循环使用,部分试用于市政绿化和当地群众花卉栽植、植树造林等,以后按可研批复的途径加以广泛利用。只要污泥中的重金属不超标,利用好氧发酵堆肥法处置污泥,无论从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哪方面考虑。无异议是一种优良的污泥处置方式。
2.4污泥焚烧
污泥焚烧法目前采用了流化床焚烧炉,当污泥的含水率达到38%以下时就可不需要辅助燃料直接燃烧。通过焚烧,使污泥达到最大程度的减容,彻底杀灭病菌、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被氧化分解。虽然焚烧灰可用作建材,使一部分重金属被掺混在材料中,但是,污泥中的一部分重金属已经先随着燃烧产生的烟尘而扩散到空气中,况且,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二噁英等空气污染物。
污泥焚烧最佳可行技术主要技术关键内容为“干化+焚烧”技术,同时包含污泥预处理过程、烟气处理、烟气余热利用、废水收集处理以及灰渣、飞灰收集处理环境管理实践等相关内容。污泥焚烧关键技术包含:干燥器、干污泥贮存仓、焚烧炉、烟气处理系统、烟气再循环系统、废水收集处理系统、灰渣、飞灰收集处理系统等。
2.5污泥的其他处理处置方法
国外对污泥的碱性稳定化、低温热解技术、制动物饲料、包埋处理、焚烧灰制砖等处置方法均有一定的研究。碱性稳定化是在污泥中加入石灰或水泥窑灰等碱性物质,使污泥pH>12并保持一段时间,利用强碱性和石灰放出的大量热能杀灭病原体、降低恶臭和钝化重金属,处理后的污泥可直接施用于农田。
3、污泥减量化分析
根据污泥所在处理单元不同,采用的不同的方法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在污水处理单元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通过减容、减量、稳定以及无害化的过程称为污泥处理。污泥处理工艺单元主要包括污泥浓缩、脱水、消化(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堆肥、干化等工艺过程。
3.1城市污泥处理的减量化方法
调整污水处理工艺实现污泥减量化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整污水处理工艺,增设污泥浓缩池或适当增加污泥浓度和延长污泥龄,使污泥自身氧化分解的能力增强,减少微生物的数量,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
3.2利用膜处理装置技术实现污泥减量化
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微生物一般由细菌(菌胶团)、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组成,其中以细菌为主,且种类繁多。微型动物中以固着类纤毛虫为主,如钟虫、盖纤虫、累枝虫等原生动物,以细菌为食料;后生动物如纤毛虫、线虫、轮虫等,以细菌、原生动物为食料。采用填料装置化设施.在氧化沟、二沉池中设置利于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寄生的生物膜,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技术,减少污泥的产量。通过膜装置化技术在氧化沟、二沉池中的应用,使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系统内部的生物链的物质循环,消化部分污泥,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
3.3利用臭氧或超声波技术实现污泥减量化
利用紫外线高级氧化功能而发展起来的光化学氧化和光催化氧化都是近年来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光化学氧化法是在光的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采用臭氧或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使污染物氧化分解,从而达到水中污染物质的高效降解。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能破坏存在于空气中或水中的微生物的细胞壁。使微生物立刻死亡。通过在回流污泥中.利用臭氧发生器加入一定量的臭氧或紫外线照射,可使部分污泥分解再利用。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超声波使得污泥中的部分细胞体受热膨胀而破裂。释放出蛋白质和胶质、矿物质以及细胞膜碎片,使部分污泥分解再利用,从而达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
3.4采用污泥干化处理、污泥消化、污泥发酵技术实现污泥减量化 脱水后剩余污泥污泥的干化处理,一是通过晾晒蒸发水分.是最简单的减量方法,但所需场地大,且受天气的影响太大,不适合大规模的处理污泥:二是在污泥产生量比较大,且难以有效利用其它热源的情况下,采用干化焚烧方式可称为可行技术。污水污泥干化,最好是利用回收的焚烧热量,在装置正常运行工况条件下,通常不需要添加辅助燃料(如:在此情况下,除开机、停机和偶尔使用辅助燃料维持燃烧温度)。
4、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 4.1化学法 常用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化学方法主要有利用酸化法提取重金属和加入改良剂使重金属稳定化两种。酸化法去除重金属是通过向污泥中投硫酸、盐酸、硝酸等酸性化学物质,降低污泥的pH值,是污泥中大部分重金属转化为离子型态溶出;或者用EDTA、柠檬酸等络合剂等通过氧化作用、离子交换作用、酸化作用、螯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络合作用,将其中的重金属分离出来,达到减少污泥重金属总量的目的。这种方法效果很好,而且所需要的时间较短,但处理中需消耗大量的酸,处理后需要大量的水和石灰来冲洗或中和污泥,同时仪器易被强酸腐蚀,使该工艺花费较大,而且操运烦琐,使得化学法不能大规模应用于实际之中。
4.2电化学法
在污泥中插入电极对,在电极对上施加微弱直流电形成直流电场,污泥内部的矿物质颗粒、重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有机物等物质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电化学反应,通过电激发、电化学溶解、电迁移、自由扩散等方式发生迁移,并富集到电极两端,使重金属以沉淀或金属形式析出,加以回收。此方法首先将不同形态的金属污染物转变成可溶态进入液相系统,然后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离子迁移和电渗定向迁移出土壤。该方法对可交换态或溶解态的重金属去除效果较好,但是对于不溶态的重金属首先需改变其存在状态使其溶解再将其去除。因此重金属的存在状态对效果影响较大。
该方法对金属的去除效果较好,所需的耗能也较低,去除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对环境不利的物质,但此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渗透性高传导性差的污泥不太适用。该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进行大量的研究试验。
4.3重金属固定技术
就是通过加入药剂将重金属加以固定,降低其生物有效性或活性,以使污泥土地使用后重金属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且不宜迁移转化,从而减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固定作用的工艺主要有堆肥、减性稳定和热处理等。2010年我们环保事业部承担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污水库治理项目,就使用了重金属固化中的减性稳定技术。
重金属的固定作用在一定程度和一定时期内能减轻重金属的危害,但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重金属的含量,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仍存在着潜在的威胁。
4.4生物淋滤法
生物淋滤法是指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的直接作用或其代谢产物的间接作用,产生氧化、还原、络合、吸附或溶解作用,将固相中某些不溶成分(重金属、硫及其它金属)分离浸提出来的一种技术,最初用于难浸提矿石或贫矿中金属的溶出或回收。目前全世界正将此技术扩展应用到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并做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工作。
污泥生物淋滤技术是通过向污泥中添加一定的底物使污泥中存在的特异化能自养型的嗜酸性硫杆菌获得能量,加强催化、氧化作用,降低污泥体系的PH值,使难溶态的重金属从固相溶出进入液相,再通过污泥脱水而达到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目的。此方法操作简单,去除效率较高,一般重金属去除率达90%以上,成本费用也较低。其主要优点如下:
①生物淋滤不需要加酸对污泥进行预酸化,与化学沥滤比可节省80%的耗酸量。
②启动迅速,沥滤效益高、时间短,适用于处理任何污泥。③操作简单,运行过程无需特殊控制,在10-37度范围内均能沥滤重金属(最佳温度是25-30度),冬季也无需加热,所用基质S和FeSO4.7H2O容易保存和运输。④污泥经生物淋滤后,脱水性能大幅度提高,脱水时不需要添加絮凝剂,有效节省污泥脱水成本。生物淋滤污泥脱水性比厌氧消化污泥提高38倍。
⑤污泥中病原微生物易造成疾病传播,生物淋滤既能去除重金属又能杀灭病原菌,并使VSS下降。
通过比较上述几种重金属的去除方法,生物淋滤法去除重金属较经济、有效、可行,它提高了污泥农用的安全性,能使污泥变废为宝,真正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第四篇:广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管理办法
广州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
处理处置管理办法
(草案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立法目的】
为加强对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监督管理,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名词解释】
本办法所称污泥是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以下简称“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含水率不同的废弃物,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池砂砾。
本办法所称污泥处理,是指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一般包括浓缩、脱水、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堆肥、干化和焚烧等。
本办法所称污泥处置,是指污泥处理后的消纳过程,一般包括填埋、建筑材料利用和焚烧等。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活动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行政管理部门】
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活动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组织实施本办法。
各区排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活动的统一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国土规划、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污泥处理处置相关工作。
第五条 【污泥处理处置目标和要求】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处置应当实现“无害化、稳定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确保污水处理厂厂内干化减量处理后污泥含水率达到30%至40%,并采取外运焚烧方式进行处置。
经干化减量处理的污泥应当满足直接焚烧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具体技术规范由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标准,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经公开征询公众意见并按程序报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规划和要求】 编制本市行政区域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应当明确污泥处理处置要求。
第七条
【污泥处理设施建设用地】
城乡规划在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时,应当包含污泥处理设施建设用地。
已建污水处理厂进行厂内污泥处理设施改造建设,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可通过增加用地、调配现有绿化用地、置换原脱水机房等方式解决设施建设用地。
调配现有绿化用地应当按照《广州市绿化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污泥处理设施建设要求】
新建污水处理厂应当在厂区内同步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已建污水处理厂应当进行污泥处理设施改造,确保污泥得到干化减量处理并符合规定要求。
已建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泥处理设施项目的,应当按照改(扩)建建设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条
【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环评要求】 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实行与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步环评和验收制度。
已建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开展环境影响分析,重点分析工艺处理的环境可行性,评价臭气、污水等的不良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并报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污泥处理设施项目建设计划和实施】 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制
定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按照管理权限由市级负责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项目,由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建设。
各区行政区域内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设施项目,按照管理权限由其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建设。
第十一条
【污泥处理营运单位的选取方式】 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经公开招标择优选择。
污泥处理设施建成后,由污水处理厂负责运营。第十二条 【污泥处置方式的选择】
经干化减量处理符合要求的污泥应当优先输送到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资质的水泥厂、发电厂、垃圾焚烧厂焚烧处置。确因本市条件限制需要外运处置的,应当经同级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三条 【鼓励政策】
市发展改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政策法规许可条件下,通过制定包括奖励、增加碳排放权等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具有污泥焚烧处置能力的单位,优先处置本市内经污水处理厂干化减量处理的污泥。
第十四条
【污泥处理处置应急受纳场所建设要求】 城市管理行政管理部门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时,应
当规划预留焚烧干化污泥的容量,并提供紧急状态时污泥填埋场地。干化污泥的含水率、颗粒状态、臭气等应当满足各处置设施的处理要求。
第十五条
【建设资金来源】
按照管理权限由市负责管理的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减量改造资金,由市财政统筹安排。各区行政区域内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减量改造资金,按照管理权限由其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负责筹集。
第十六条 【污泥处理的日常管理制度】
污水处理厂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与营运单位签订的协议要求,加强对运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并建立污泥处理档案,定期检测进出泥泥质、泥量,确保污泥出品的含水率、减量比、重金属含量、臭气浓度等泥质指标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定期检查或者抽查的方式,对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通知整改。
第十七条【污泥处置日常管理】
污泥处置单位应当根据与污水处理厂签订的协议接收和处置污泥,确保焚烧处置污泥的环境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定期检查或者抽查的
方式,对污泥处置单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的,应当及时通知整改。
第十八条
【污泥处置运输管理】
市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负责市级管理的污水处理厂干化污泥的外运组织实施工作。各区排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责任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负责辖区内污水处理厂干化污泥的外运组织实施工作。
污水处理厂干化污泥的收集、运输、处置应当实行联单管理制度,并逐步实施电子联单信息化管理。
从事污泥运输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关的道路货物运营资质。污泥运输车辆应当采取密封、防水、防渗漏和防遗撒等措施,防止因暴露、洒落或者滴漏造成的环境二次污染。严禁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
第十九条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检修的应急处理】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因进行抢修、检修、按计划进行大修或者技术改造,影响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或者污泥处置单位应当采取应急措施,通过内部消化或者提请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调度等方法,确保抢修、检修期间的污泥得到有效处理处置。
第二十条
【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管理】
污水处理厂应当针对污泥处理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应
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报告排水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政府部门和管理单位违反规定的责任】 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由其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未开展相关工作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未进行公开招标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规划预留焚烧干化污泥的容量,或者不提供紧急状态时污泥填埋场地的;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不履行日常管理职责或者接受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造成经济损失、污染环境等不良影响的;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未按照要求进行污水处理厂干化污泥的外运组织实施工作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未采取应急措施的;
(七)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及时报告排水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
(八)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贿赂等其
他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违反环评要求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未按照要求实行同步环评和验收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第二十三条
【违反污泥处理处置管理要求和技术规定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污水处理厂或者运营单位,未建立污泥处理档案,定期检测进出泥泥质、泥量的,或者处理处置后的污泥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由排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污泥运输处置要求的法律责任】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污水处理厂干化污泥的收集、运输、处置未实行联单管理制度的,由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污泥的,由排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第五十三条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
治理措施,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当事人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五条
【实施时间】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五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政策分析
sunshine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政策分析
岑超平,张德见,韩
琪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55
摘要:简要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提出污泥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议,指出土地利用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处置的方向之一。污泥处理技术主要有减量化、浓缩、脱水、消化、堆肥等;污泥处置技术主要有焚烧、填埋、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污泥处理处置应按照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原则,鼓励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规模;鼓励对污泥处理处置给与税、费优惠政策,明确将污泥处理处置的运营费用列入污水排污收费范围,建立科学的价格补偿机制;政府在污泥产业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服务与监督,包括承诺、保障和协调三个方面。
关键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政策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5-0803-04目前全国每年产生的污泥量大约为300万t[1],污泥的储存、处理处置及资源化过程中均可能危害环境,污泥的处理处置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社会和环境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的有关政策。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问题分析
1.1 城市污水污泥处理技术 1.1.1 污泥减量化
污泥减量技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措施使污泥量降低的各种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化法。其中生化法减量技术应得到大力推广[2]。1.1.2 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包括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带式浓缩机浓缩、转鼓机械浓缩等技术。污水处理厂含有除磷脱氮等深度处理工艺段生产的富磷污泥宜采用机械浓缩或采用重力浓缩后进行上清液除磷处理以免影响总体脱磷效果。1.1.3 污泥脱水
污泥经脱水后,其体积减至浓缩前的1/10,脱水前的1/5,大大降低了后续污泥处置的难度。目前国内新建的处理厂,绝大部分采用带式压滤脱水机,具有出泥含水率低且稳定、能耗少、管理不复杂等特点。
1.1.4 污泥消化
污泥消化分为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厌氧消化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污泥生物处理方法,同时也是大型污水处理厂最为经济的污泥处理方法。好氧消化适合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近年来,高温好氧消化开始作为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的预处理。
sunshine
1.1.5 污泥堆肥
堆肥化,实质上是利用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进行好氧发酵的过程,使有机物转化为类腐殖质[3]。堆肥的环境条件是适当的含水率、氧气、温度和碳氮比。污泥好氧高温堆肥的通气供氧方法常采用强制通风加定期翻堆来完成[4]。1.2 城市污水污泥处置状况 1.2.1 焚烧
焚烧法是最彻底的处理方法。近年来,焚烧法采用了合适的预处理工艺和先进的焚烧方法,满足了越来越严格的环境要求。污泥焚烧过程中的核心设备是焚烧炉。日本、美国、欧盟各国都非常重视流化床焚烧炉技术的发展[5]。为防治焚烧产生二噁英等有害气体,要求焚烧温度高于850 ℃。焚烧后产生的焚烧灰可以改良土壤、筑路,制砖瓦、陶瓷、混凝土填料等。1.2.2 填埋
污泥填埋分为单独填埋和混合填埋,脱水污泥与城市垃圾混合填埋比较多,而在美国多数采用单独填埋[6]。污泥能填埋主要考虑两个因素:污泥本身的土力学性质,填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由于垃圾和污泥分属环卫和市政两个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在管理体制上需进一步理顺。技术方面,脱水后污泥含水率一般在57%以上,不能满足填埋场的要求,需要进行预处理后才能进入填埋场填埋[7]。1.2.3 土地利用
基于经济和环境的压力以及资源化考虑,污泥土地利用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条重要的处理途径[8]。同样在我国土地利用是适合国情及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生产性的处置方法,包括农用、森林、园艺、生活垃圾填埋覆盖土及废弃矿场土地
sunshine
改良等。
污泥的土地利用存在一定的风险,重金属是限制污泥土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9–11]。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做到安全控制,如源头控制,生物法处理[12],选择性地施用等。污泥土地利用应建立严密的使用、管理、监测和监控体系,关注区域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作物等相关因子的状态和变化,以确保安全有效。1.2.4 建材利用
有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排处理后的污泥含有机废物、重金属和一些有害微生物,可用于制造砖块、生态水泥、陶粒、填料等。污泥建材利用应考虑重金属津出率及放射性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1.3 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存在着重废水处理,轻污泥处理处置的倾向,污泥的处理处置起步较晚,且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污泥处理技术设备落后;污泥处理管理、设计水平低;污泥处理处置投资低;污泥处理处置状况较为混乱;除几个大型城市外,国内各城市的总体规划中缺少污泥处理处置内容,更无专项规划。产业发展政策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切实推进我国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运营的市场化进程。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和价格机制,根据国家开放市政基础公用设施建设与运营的有关政策,鼓励外资与民企参与经营污泥处理处置过程,实现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的投资多元化、运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的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
2.1 技术政策
污泥处理处置应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地区差别实行分类指导,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条件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选择处理处置方式。禁止污泥随意倾倒和无控制堆放。
污泥处理处置应按照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原则,鼓励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尽可能利用过程中的能量和物质。
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规划及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的要求,按照在污水处理的同时,必须对污泥进行最终处置的原则,做到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规模。
sunshine
污泥处理到最终处置是一系列工艺技术的组合系统,必须总体规划考虑,不能分离整个处理处置过程而强调某一局部单元工艺技术的效果。其组合系统应根据环境纳容量、污泥特性、处理处置规模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经全面技术经济比较后优化组合确定。
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选择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处理单位干污泥量投资、处理单位干污泥量运行成本、占地面积、系统技术运行的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程度、总体环境效益和环境的危害性、资源化利用价值及其它因素。
开展我国污泥产量、污泥质量、污泥处理处置及再利用现状的调研与评价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政策的编制工作;抓紧建立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的评价体系和方法。鼓励科技工作者研究开发和引进高效实用的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与设备。2.2 产业政策
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政策及相关制度,要充分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维护生态平衡。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瞄准国际发展动态,明确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把污泥处理处置产业的发展列入优先发展领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行业加以扶持,不断增加投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强化政策法规引导,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宏观调控体系。从宏观上,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科学的政策导向,坚持政府服务、监督与市场化运作并举的方针,积极推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的健康发展;微观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泥处理处置价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处置方式。
鼓励污泥处理处置的投资、融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首先,结合财政体制改革,争取各级政府每年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时优先考虑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的费用,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制度,确保落实。同时,污泥处理处置的融资应强调商业化与国际化,引进BOT投资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企业尤其是国内银行、上市公司和其他民间资本投资污泥产业,以改善相应的投资结构和引进先进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提高污泥处处理置效率。
鼓励对污泥处理处置给与税、费优惠政策。建立有利于污泥处理处置产业发展的减免税、国债、sunshine
贷款贴息、设备折旧等税收、财政措施,推动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对于污泥处理处置过程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及对外来技术消化吸收后生产的产品,在新产品、新技术投产后除享受法律、法规规定的减免税待遇外,还应该给予税前还贷的优惠条件。同时随着污水领域政企分离逐步到位、污水收费逐渐实施及技术路线逐步明确,应在政策上明确污泥处理处置的直接承担主体是污水处理企业,污水处理企业负有对本企业所产生污泥合理处理并最终达标处置的责任。
明确将污泥处理处置的运营费用列入污水排污收费范围,单独核算,切实保障处理经费的及时支付。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偏低,收取率不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污泥的经济价值,以此为基础建立科学的价格补偿机制。合理的污泥处理价格有助于:①确保污泥达标处理后对环境的零排放;②建立运营投资价格补偿机制;③鼓励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不断降低污泥处理运行成本;④降低污泥肥料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提高污泥肥料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污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管理方面,政府在污泥产业发展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为服务与监督,包括承诺、保障和协调三个方面。政府承诺涉及与特许项目有关的土地使用、相关基础设施的提供、防止不必要的重复性竞争项目建设及必要的补贴,但不承诺商业风险分担、固定投资回报率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事项。政府为项目的建设与稳定运营提供资金、建设用地、电价、税费等方面的保障,协调污水净化厂、运输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关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结语
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利用技术还比较落后,人们对污泥处理处置必要性认识还不够,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根据我国国情,将经过堆肥稳定化后的污泥进行土地利用,应该是国内污泥处置利用较有发展前景的一种途径,同时积极发展其它污泥资源化利用方法。为了解决国内污泥处理处置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污泥资源,必须大力发展污泥处理处置和利用的各种技术,建立与完善污泥处理处置相关的技术、产业政策,制定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相应的标准和法律法规。鼓励污泥处理处置的科学技术进步,积极开发应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参考文献:
[1] 邓宝辉,陶清.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与利用探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3, 24(3): 91-93.sunshine
DENG B H, TAO Q.Disposal and utilization of sludge in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J].Nonferrous Metals Engineering & Research, 2003, 24(3): 91-93.[2] 粱鹏, 黄霞,钱易, 等.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
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3, 4(1): 44-52.LIANG P, HUANG X, QIAN Y, et al.Research progress on sludge reduction
technologies[J].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2003, 4(1): 44-52.[3] 张增强, 薛澄泽.城市污水污泥的堆肥化与资源化[J].环境保护,1997,(7): 12-15.ZHANG Z Q, XUE C Z.Composting and utilization of municipal sludge[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997(7): 12-15.[4] 何品晶, 顾国维, 李笃中, 等.城市污泥处理与利用[M].北京: 科
学出版社, 2003: 211.HE P J, GU G W, LI D Z, et al.Municipal sludge disposal and utilization[M].Beijing: China Science Press, 2003: 211.[5] 张宁生, 周强泰, 芮新红.污泥的焚烧处理技术[J].能源研究与利
用, 2003,(1): 35-37.ZHANG N S, ZHOU Q T, RUI X H.Incinerating technology for sludge disposal[J].Energy Study & Utilization, 2003(1): 35-37.[6] KOENING A, KAY J N, WAN I M.Physical properties of de-watered
waste water sludge for landfilling[J].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6, 34(3-4): 533-540.[7] 赵乐军, 戴树桂, 辜显华.污泥填埋技术应用进展[J].中国给水排
水, 2004, 20(4): 27-30.ZHAO L J, DAI S G, GU X H.Progress in filling technology for sludge[J].China Water & wastewater, 2004, 20(4): 27-30.[8] 周立祥, 胡蔼堂, 戈乃玢, 等.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研究[J].生态学
报, 1999, 19(2): 185-193.ZHOU L X, HU A T, GE N F, et al.Study on utilization of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in land and forest land[J].Acta Ecologica Sinica, 1999, 19(2): 185-193.[9] 李捷, 熊必永, 张杰.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与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J].给水排水, 2003, 29(9): 23-26.LI J, XIONG B Y, ZHANG J.Disposal of urban wastewater sludge and sustainable of Agriculture[J].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2003, 29(9): 23-26.[10] 马利民, 陈玲, 吕彦,等.污泥土地利用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的影
响[J].生态环境, 2004, 13(2): 151-153.MA L M, CHEN L, LV Y, et al.Effects of sewage sludge application to land on species of heavy metals in soil[J].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4, 13(2): 151-153.[11] 马娜, 陈玲, 熊飞.我国城市污泥的处置与利用[J].生态环境,2003, 12(1): 92-95.MA N, CHEN L, XIONG F.Disposal and reuse of city sludge in China[J].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3, 12(1): 92-95.[12] 莫测辉, 蔡全英, 吴启堂, 等.微生物方法降低城市污泥的重金属
含量研究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7(5): 511-515.MO C H, CAI Q Y, WU Q T, et al.Research advances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 for heavy metal removal from municipal sludge[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 Environmental Biology, 2001, 7(5): 511-515.sunshine
Policy analysis for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CEN Chao-ping, ZHANG De-jian, HAN Qi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EPA, Guangzhou 510655, China
Abstract: The techniques for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are introduced, the advice for sludg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olicy is indicated.It is pointed out that land application is one of the appropriate approaches for sludge disposal in China.Sludg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clude minimization, thickening, dewatering, digestion and compost.Whereas, Sludge disposal technologies include incineration, land filling, land applica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The principle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s to be minimum, steady and innocuous and resourceful use is advocated.The arrangement and design scale of establishments for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should be suitably confirmed.The preferential policy of revenue and fee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The operational expenses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should be definitely comprised in the charge of sewage water discharge.And the scientific compensatory mechanism of price should also be established.Govern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dustry, which includes service and supervise, that is promise, guarantee and correspond.Key word: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ludge;treatment and disposal;policy
欢迎阅读本文档!
sun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