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河道入湖污染物监测网络及检测能力建设,保障湖泊生态健
关于加强河道入湖污染物监测网络及检测能力建设,保
障湖泊生态健康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73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强河道入湖污染物监测网络及检测能力建设,保障湖泊生态健康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水利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办理 提 案 人:致公党中央 主 题 词:水域,污染,生态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 容:
湖泊是地表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维系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湖泊生态受损与水体污染问题也日趋突出。2007年太湖蓝藻暴发而引发的无锡城市供水危机再一次警示我们,控源截污、建立污染物监测网络、加强检测能力建设,从而提升河湖管理水平以维护河湖健康生命,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建成了布局基本合理、项目比较齐全、主体功能发挥正常的基本水文站网体系。其中地表水监测站网已基本满足控制大江大河水文基本特性的要求,水质监测站网基本能满足评价主要河湖(库)的水资源质量状况的需要,同时,水质预警自动监测在太湖地区和淮河部分水域正起步建设。
目前,利用现有基本水文站网对入湖污染物量进行监测与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监测站点、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设施等等,仍存在许多不足与欠缺,还远远不能满足掌控入湖污染物量、准确评价湖泊水环境状况、科学分析入湖污染物量的需要,突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监测站点严重不足。很多湖泊均未建成完善的环湖水量水质监测站网,不能及时、准确的监测与分析入湖污染物量。
(二)监测频次低、监测手段单一。现有可以被视为代表湖泊主要出入湖河道水质的监测站点,监测频次一般为6~12次/年,有些水文站仅为汛期站,非汛期无监测资料;还有,目前水质监测采用现场人工取样,送实验室分析,水量监测主要采用现场人工测验或水位自计台监测方式,水质、水量监测手段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监测频次无法大幅提升,连续性差,对入湖污染物的变化过程无法准确掌握,影响最终入湖污染物量的分析。
(三)监测站点的代表性不好、监测项目不全。现有的水量水质监测站点不是为监测与分析入湖污染物量设立的专用站,一些水量水质监测站点离湖区较远,受区间出入流因素影响,这些站监测的成果不能全面代表出入湖泊的水量与水质状况;另对湖区的水质监测站,透明度监测开展较晚,叶绿素a监测尚未开展,对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也不够全面。
(四)由于水量的监测归口水利部门、水质的监测归口环保部门,导致水量、水质监测不同步、两个部门的两套数据之间难以匹配使用,不利于河湖的水量水质协同管理。目前,水量水质监测断面、监测时间不一致,未统一制定为入湖污染物分析的监测方案,只有水量、水质同步监测,才能提高入湖污染物分析成果的可靠性与准确度;还有沿湖出入湖河道上建一些水工建筑物,这些水工建筑物出、入流关系长时间没有进行率定校核,或率定校核次数不足,也影响出入湖水量分析计算精度。
(五)监测设施匮乏。未建专用的湖泊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站,现场应急监测设施、巡测设备等还有待加强,以便及时监测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准确掌握入湖水量、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因此,建议:
一、转变思路、让湖泊能“休养生息”,实现“人水和谐”
目前,我国很多湖泊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湖泊水质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让湖泊休养生息已经成为新时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在对自然规律再认识的基础上,对传统湖泊治理与保护方式的修正与完善,强调对湖泊要“休”、“养”并举,“休”是要为不堪重负的湖泊减少污染,“养”是要扩大湖泊环境容量,“休”是前提、“养”是根本。目前,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减轻污染是保护湖泊的首要之策,但是,对于“养”的认识还不到位,相关措施也有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湖泊的保养。
因此,我们必须把湖泊作为一个大的生命系统,探寻湖泊生命的演变轨迹,湖泊只有得以休养生息,才能为人类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才能在保障生态安全、调节气候环境、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加强水质水量监测的统一管理,编制科学、合理的出入湖河道污染物量的监测方案
在分析研究湖泊出入湖河道污染物量监测现状、存在问题及需求的基础上,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为科学确定入湖污染物量的要求,为科学评估湖泊生态健康,必须编制出入湖河道污染物量的监测方案,方案中包括:监测站网、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监测手段与监测方式等方面。
环湖出入湖河道水量水质监测网络是开展河道入湖污染物量监测、分析、评价、服务等一切工作的基础。建议在充分调研各湖泊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状况下,按照立足于现有站网功能的延伸和拓展、满足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需求、考虑水文测验方式的改革、改变现有站网空白区及局部过稀状况的原则,建立、完善湖泊环湖出入湖河道水量水质监测网络。
水量水质同步监测是出入湖河道污染物量监测方案必须做到的,量质同步监测是分析入湖污染物迁移与变化过程的基础。量、质未同步实施监测,无法准确掌握入湖污染物量的时空分布,不利于掌握入湖污染物总量。建议为强化湖泊管理,将入湖河道水量水质同步监测的功能归属于同一部门管理。
三、加强水质水量自动监网络建设,提升检测能力
由于断面水质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大,且监测的水质情况仅能代表某一时刻、某一断面,受传统人工监测频次低的限制,一方面需要开展水质监测频次和水质监测断面的代表性研究,以全面、客观掌握水体水质;另一方面,某些区域水量、水质监测条件差或人工监测难度大,传统监测受影响,无法掌握水质水量随时空发展变化状况。鉴于此,建议因地制宜,在环湖主要入湖河道上建设水质水量自动监测网络,弥补传统监测站点的不足,提高监测效率和检测能力,为提高分析监测成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提供可靠保障。
四、高度重视河湖流域管理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湖泊流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均对湖泊的物理、化学、生物特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湖泊流域就有什么样的湖泊。因此,在开展入湖河道水量水质监测与分析,并对湖泊生态健康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湖泊本身,更应着眼于湖泊流域,将湖泊作为湖泊流域这一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重视湖泊流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建议加强湖泊流域管理的整体性和协调性,维护湖泊流域系统的健康生命,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湖泊环境,科学利用湖泊资源,让湖泊水更清、景更美,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