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监管】银监会规范资产池类和委托贷款等理财产品(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17:1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策监管】银监会规范资产池类和委托贷款等理财产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策监管】银监会规范资产池类和委托贷款等理财产品》。

第一篇:【政策监管】银监会规范资产池类和委托贷款等理财产品

【政策监管】银监会规范资产池类和委托贷款等理财产品

越来越高的收益率和异常火爆的发行局面,引发了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担忧。一方面,理财产品双重表外化,使得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绕过存贷比监管;另一方面,理财产品销售方面存在多重乱象。在此背景下,监管层正式出手对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治理。目前银行理财资产池涉及的六种模式界定为违规,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从即日起进行自查和整改。并要求商业银行规范资产池类、委托贷款等理财产品业务,不得通过短期化和违规提高收益等手段变相高息揽储。

【银联信分析】

据了解,在7月5日银监会内部会议中,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将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资金池涉及的六种模式界定为违规,要求银行从即日起进行自查和整改。

一、理财产品违规暗藏多重风险隐患

据了解,银监会所规范的这六种“违规”模式包括,理财资产池中涉及委托贷款、信托转让、信贷资产转让、监管套利的票据、以及高息揽存、银银合作等行为。这六种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涉及多对多、期限错配、以及资金投向不明。今年年初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增长迅速。据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21日,商业银行上半年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7891款,发行数量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总量。而据相关机构统计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累计值也颇为惊人。而发行量惊人的理财产品也暗含着多种风险隐患。

由于基于银行理财资产池的委托贷款涉及“多对多”的问题,资金投向很难明确。很显然,在当前的宏观调控背景下,不排除资金流向房地产等受调控行业,使得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资金池的运作模式也暗藏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目前资产池已经成为目前主流商业银行通常采取的理财产品运作方式,这种模式通过滚动发行中短期限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以动态管理模式选择多项资产配置,使理财资金募集和投放达到平衡,博取收益。但这种,“短期资金搭配长期资金”极易造成流动性风险,一旦后续理财产品发行没有跟上,流动性风险将一触即发。

除此以外,从宏观视角来看,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构成了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对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构成影响。在使央行的数量型调控工具和价格型调控工具失效的同时,又使得央行“压低贷款利率,缓企业困难”的愿望落空,致使宏观调控效果扭曲。

二、银监会规范理财产品乱象

在此前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目前理财市场的混乱局面,尤其是理财产品投资方向和投资收益并不明确,商业银行存在通过内部调节理财产品收益变相高息揽储的现象,尤其是个别银行不计成本地开展价格战,通过用其他收益来源弥补的方式兑付客户预期收益。

目前有变相高息揽储嫌疑的理财产品,主要存在两种行为:一是理财资金未进行实际投资,而是直接通过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按产品预期收益进行兑付;二是理财资金进行实际投资,但当收益存在缺口时,银行通过直接划拨方式或其他渠道的盈利来填补该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缺口,即违规转移内部收益。除了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投资者以外,在理财产品的销售环节上做文章也是银行留住客户资金的常用手段。具体而言,银行有两种方式将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转化为银行存款。一是在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时间上做游戏,银行将理财产品销售期安排在存贷比考核的时间,这样在销售期内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就将作为活期存款体现在银行的负债项目中。另一种是营销手段,由于高收益产品销售非常迅速,银行销售人员会让客户先将钱存入银行,然后告诉客户并没有抢上该产品,再推荐另外一款产品,而客户一般都不愿意折腾资金,会选择让资金留在该行账户内。

在理财产品违规乱象下,日前银监会对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和投资品种的具体投资比例进行相应的规范,要求商业银行做到完全的信息披露,其中监管机构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开展多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多笔资产的资产池类理财业务,对每个理财产品的投资资产应单独管理。监管部门要求商业银行为每一个理财计划制作明细记录,包括资金募集、投资过程、各类标的资产的明细、到期清算的过程。在理财计划的存续期内,商业银行应向客户提供所持有的相关资产变动、收入和费用、期末资产估值等情况。商业银行在理财计划终止时,或理财计划投资收益分配时,向客户提供理财计划投资、收益的详细情况报告。银行不得夸大收益率误导客户,理财产品到期后应在1至2个工作日内及时完成清算。

三、表外监管趋严已成必然

7月12日,央行公布《201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6月份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339亿元,同比多增207亿元;整个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了4.17万亿元。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量减少了4497亿元。但是在上半年连续6个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及监管层要求银行日均存贷比达标的情况下,4.17万亿元的新增贷款还是超出了市场的预期,表明银行系统上边年吸收存款的压力与成就。

在银行各种监管压力下,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务表外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在放贷方面,票据融资连续3个月出现正增长。同时,不少银行推出的针对企业客户的理财产品其实就是变相的放贷。在吸储方面,利用高收益理财产品揽存的方式更是风行市场。在此背景下,监管层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违规行为进行治理。与此同时,此前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杠杆率管理办法》将于201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当于2013年底前达到4%的最低杠杆率要求,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当于2016年底前达到最低杠杆率要求。而所谓杠杆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有关规定的一级资本与商业银行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显然,最低杠杆率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银行表外资产的扩张。

四、商业银行应着手应对

很显然,正是基于理财产品市场所存在的较高的系统性风险,监管层才出手进行规范。此次对资产类理财产品的规范,在短期内无疑也会给银行体系带来一定的冲击。而从长期来看,表外监管趋严已是必然的趋势。商业银行在短期和长期的经营战略上应提前做好应对。

短期内,商业银行应警惕理财产品规范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相关影响。一方面,禁止融资类资产进入理财资产池会对该类产品的收益率造成负面影响,因而可能影响银行募集后续理财资金,使得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压力凸显。另一方面,庞大的理财产品市场,已经构成了社会流动性的一部分。监管层叫停之后,短期内也会对社会资金供给造成一定的冲击,其中可能诱发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房地产拐点加速到来等问题。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正视监管层叫停六类银行理财产品所带来的影响,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前做好应对。长期来看,尽管中国银行业在发展中间业务上仍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客户对银行转变等瓶颈。但在国际国内对银行业的监管愈趋严格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业必须要着力于发展更多的中间业务,以寻求新的业务突破。

第二篇: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09】113号)(最终版)

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

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监发〔2009〕113号

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买入、卖出或转移信贷资产业务(以下简称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以及投资于信贷资产的各类理财业务(以下简称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促进相关业务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时,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规章的规定,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操作规程。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时,应保证信贷资产(含贷款和票据融资)是确定的、可转让的,以合法有效地进行转让或投资。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应严格遵守资产转让真实性原则。

转出方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完全转移给转入方后,方可将信贷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转入方应同时将信贷资产作为自己的表内资产进行管理;转出方和转入方应做到衔接一致,相关风险承担在任何时点上均不得落空,转入方应按相应权重计算风险资产,计提必要的风险拨备。

四、禁止资产的非真实转移,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转出方自身不得安排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件;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等方式规避监管。

五、为满足资产真实转让的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法律、法规的相应规定和合同的约定,通知借款人,完善贷款转让的相关法律手续;票据融资应具备真实的贸易背景,按照票据的有关规定进行背书转让。

六、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相应的担保物权应通过法律手续予以明确,防止原有的担保物权落空。

七、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签订信贷资产转让协议时,应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转出方应向转入方提供资产转让业务的法律文件和其他相关资料;转出方接受转入方的委托,进行信贷资产的日常贷后管理和权利追索的,应明确双方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各自的职责,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八、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时,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关于“金融资产转移”的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信贷资产转移的确认,并做相应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九、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不论是转出还是转入,均应按照有关监管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监管机构报送相关数据信息。

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时,应严格遵守并切实做到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披露充分,遵守理财业务以及银信合作业务的相关规定,同时遵守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信贷资产转让的相关规定。

十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评估该产品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急预案,并按照理财业务产品报告的规定及时向监管机构报送包括风险应急预案在内的相关资料。

十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销售协议中向客户充分披露信贷资产的风险收益特性及五级分类状况。理财资金投资的信贷资产的风险收益特性及五级分类信息应在产品存续期按照有关规定向客户定期披露,如资产质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发生其他可能对客户权益或投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也应及时向客户披露。

十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理财资金所投资的信贷资产逐项进行认定,将不符合转移标准的信贷资产纳入表内核算,并按照自有贷款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管理,按相应的权重计算风险资产,计提必要的风险拨备。

十四、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审慎经营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应达到监管机构的相应监管要求。

十五、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应符合整体性原则,投资的信贷资产应包括全部未偿还本金及应收利息,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将未偿还本金与应收利息分开;

(二)按一定比例分割未偿还本金或应收利息;

(三)将未偿还本金及应收利息整体按比例进行分割;

(四)将未偿还本金或应收利息进行期限分割。

十六、单一的、有明确到期日的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的期限应与该信贷资产的剩余期限一致。

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通过资产组合管理的方式投资于多项信贷资产,理财产品的期限与信贷资产的剩余期限存在不一致时,应将不

少于30%的理财资金投资于高流动性、本金安全程度高的贷款、债券等产品。

十七、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或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时违反本通知规定,未能审慎经营的,监管部门将依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责令该机构暂停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或信贷资产理财业务。

十八、本通知适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

十九、本通知中的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如果涉及银信合作业务且另有规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同时遵守相关规定。

二十、本通知印发之前发生的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应按本通知的要求予以清理和规范,并将相关情况及时报送监管机构。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监分局和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ΟΟ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下载【政策监管】银监会规范资产池类和委托贷款等理财产品(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策监管】银监会规范资产池类和委托贷款等理财产品(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