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夏一中:思想品德“五步三查”模式的应用
初中思想品德“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我县今年强力推进新课成改革,积极推广和应用“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安阳市殷都区殷都实验中学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广泛性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第四步:班内大展示;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由于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预习课型应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教师做好相应的小组学习辅导,并做好反馈评价;展示提升课型一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完成了独学、对学和群学环节;单元(或课时)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从而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在课堂环节上侧重达标反馈,并做必要的展示。在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由于科目、文本内容和学情不同,很难统一。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2分钟;独学7-10分钟;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20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5分钟。
我们主张高效课堂的实施应经历“临帖—入贴—出贴—破贴”的阶段。由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行初期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因此,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困惑:
一,导学案的编制。手边可用的资料较少,编不出高效、科学的导学案,“五步三查”就成了空壳;需耗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学校财力有限。
二,一节课完不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五步三查’每个环节的时间调控不到位,往往下课时,还有一部分内容没有展示完。这也是大多数老师最头疼的问题。
三,展示的内容多为基础知识,极少有探究性的问题。学生平时没有时间涉猎课外知识,知识面较窄,对探究性的问题无所是从,往往出现冷场现象。
西夏一中 思想品德科 2014、04、15
第二篇:五步三查模式解读
数学导学案模式:“五步三查”基本结构说明
模式简述:
第一步,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一查”自学进度、效果。帮助学困生。第二步,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小组内讨论解决。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组内统一认识。教师“二查”展示过程中暴露的问题。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共同看展示组的认识。检查第五步,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对子“三查”对子测评。归纳总结讲评。
一、“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第一步:独学;2.第二步:对学、群学;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5.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听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听展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2.对教师的要求: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整理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2.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
效能分析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六个支撑:⑴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⑵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⑶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⑷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⑸展示、反馈、评价是基本手段;⑹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另外,教师在运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深刻体会到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
特别说明
一、高效课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预习课型应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教师做好相应的小组学习辅导,并做好反馈评价;展示提升课型一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完成了独学、对学和群学环节;单元(或课时)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从而达到 “单元清,人人清”。在课堂环节上侧重达标反馈,并做必要的展示。
在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由于科目、文本内容和学情不同,很难统一。就一般预设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分钟;独学——10分钟;对学、群学——8分钟;展示(含小展示、大展示及准备时间)——15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5分钟。
二、高效课堂的去模式化问题
我们主张高效课堂的实施应经历“临帖—入贴—出贴—破贴”的阶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行初期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且不可以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为由而否定模式在这个阶段推行的必要性。待“固模过关”后,学校可以结合本校情况形成学校或学科课堂教学特色。
课改小贴士
一、高度重视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直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训练,分层达标。通常可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基础在线),“提升题”或叫“拔高题”,以及 “拓展题”。
二、重视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证。
第三篇:“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培训材料九
“271”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下 的小学“五步三查”教学模式
小河口镇中心学校
一、“271”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山东昌乐二中的课改是从 “学情”和 “效益”入手,在吸纳杜郎口课改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生成“ 271高效课堂模式”。
所谓 “271模式”,即课堂45(40)分钟基本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l0+30+5”(“10+25+5”)时间结构。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学情测评。
“271课堂模式”的三个含义
1.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可以是分开讲;“7”是学生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馈检测。
2.第二个含义是对学生组成的划分: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潜能生。一个班50个学生,10个学生是能够自学会的;35个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5个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帮助,这5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而把原本10%的潜能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从理论上讲,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3.第三个含义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的内容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的内容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的内容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
二、“271”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下的“五步三查”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高效课堂“五步三查”一般性教学模式,是《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和中国名校共同体在总结以杜郎口为首的各成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高效课堂课改初期易遇到的普遍问题,而设计的一个具有课改推进普适性的高效课堂基本模式。
“五步三查” 教学基本流程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高效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流程结构说明
1、“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2、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根据“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的课改思想,有效的课前导入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 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体系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最大限度保证20%的优等生在这一环节学会。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所以教师在巡视时应留心观察学生独学的状态是否投入,是否入情入境,入心入神。适时地做好引导。高效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之所以普遍较佳的原因之一,是后面的展示环节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更好地激励了学生自学。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3类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这一环节要保证20%的优等生学会,基本保证70%的中等生学会。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1.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流,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这种生成既有预设中的生成,也有课堂即时性的生成,无论哪种生成都必须是有效的生成,而不是漫无边际、脱离主题的生成。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堂课缺乏动态生成性,这堂课一定是不精彩的。也很难感受到“生命的狂欢”。
2.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有针对性的组织大展示。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我个人认为好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就像《学记》中所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高明的教师的教学,在于善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从而抑制他们的思维;要在问题开头就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给学生)。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具体体现在:引导、点拨、追问、即时评价等。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3.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通过前两次的学情调查,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首先是70%的中等生是否在这一环节全部学会,10%的潜能生还有多少没有学会,其次是20%的优等生拓展提高到了什么程度,对下一环节的大展示做到有的放矢。全班大展示环节结束,必须保证20%的优等生学会本课教学目标并有一定拓展提高,70%的中等生学会,10%的潜能生基本学会,少数没有学会的学生放在课外辅导和包扶对子身上去完成,但必须在当天完成,做到“堂堂清、日日清”。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体系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分层设计,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测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要关注潜能生。这也是课后针对性辅导和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课后针对性辅导、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
(三)“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效能分析
1.较好地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实现了“活”与“实”的统一;
3.实现了“动”与“静”的统一;
4.实现了“放”与“收”的统一;
5.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6.实现了“主体”与“主导”的统一。
(四)几点说明
1.要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是指教师根据一节课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练案)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 “教学合一”的文本。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和综合把握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导结。在高效课堂上,导学案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课堂学习是否高效等,导学案起了关键作用。因此要特别重视导学案的编写。尤其注意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注重学习的个体差异,做好分层导学,分层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2.“五步三查”基本模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从而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如果是预习课型,就可以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
3.“五步三查教学基本模式”就五个步骤的时间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作提前预设,如果硬要按照“271模式”去安排的话,独学、对学按“2”,组内小展示、班内大展示、整理导学案按“7”,达标测评按“1”。这个我们不做要求和强调,我们的要求是:整节课教师用于教学讲课的时间不超过“2”,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学生学的时间是“7(自学,讨论、交流等)”。反馈检测是“1”。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三查”来实际把握学情,从而对时间做 出适当的调整。
4.需要重点强调的是,我们选用的是“271课堂教程模式”理念下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不是完全的“271教学模式”,在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时特别关注“271教学模式”含义的后两条。
5.“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6.高效课堂的课堂管理与评价,由原来对学生个体的管理转向对学习小组的管理。这里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说高效课堂不单纯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是个系统工程,带来了理念、教学、组织、管理、评价、文化等一些列的改革。所以要求老师要在“做中学”,在“学中研”,在“研中做”。
三、“271模式”理念下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要求
学校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拟定方案: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①每组一般六人,分上中下三层,首先各自独学,后对学、群学,讨论。
②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③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④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作料,自然顺畅。
3.编好用好导学案
①导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271教学模式”理念要求,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②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肉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 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③每个导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宇、日期、编号等。
④每个导学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4.认真备课:按“五步三查”课堂的五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要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5.每节课都要板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强化落实、注重整理:当堂内容要当堂落实,每节课都要清出底子。每节课后要跟上巩固性练习,不怕重复,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唯一目标。
第四篇:“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 2010-11-07 17:33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杜郎口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形成的一套具有普适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对高效课堂理念的最佳呈现。
“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的基本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一线教师掌握和运用,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很好地解决新课程理念“顶天入地”的问题。本期特邀高效课堂培训专家张海晨对此模式进行系统解读。“五步”:指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独学;
第二步:对学、群学;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
第四步:班内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三查:指课堂上的三次关键性的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
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
三查:在整理学案,达标测评时。
第一步:独学
“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而言。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导入。
(一)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检查最好以爬黑板方式进行。
(二)新课导入:导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独学: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如此学生才会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1.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堂纪律以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为宜。学生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标注,带到对学、群学中解决。独学环节完成后,要及时告知本组学习组长。
2.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要高度关注各小组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个体差异,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适时点拨指导;独学环节完成时要对各组进行即时性点评。
第二步:对学、群学
“对学”指两名同等学习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群学”指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合作学习或具体指“学习对子”间帮扶学习。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1.对学生的要求:先对学,后群学,继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同层次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对教师的要求:基本上等同独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好小组学习问题的跟踪调查,并做好必要的问题记录。第三步和第四步: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
1.对学生的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即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者易错点、重点、难点、焦点等问题;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个体需要,增强自信心,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从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学生展示行为中要聚焦问题,避免“平行站位”;展示学生要提前进入预定位置;展示者准备要充分,尽量脱稿或半脱稿;展示要声音洪亮,语言规范;展示者要充分运用展示艺术,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板书要迅速、工整规范,合理运用双色笔。
听展者的站位要合理,前后由低到高,保证全员观看、听展;坐要端正,站要直立,要做到拥而不挤;听展要认真、不插嘴、不私下议论;要根据展示及师生补充点拨随时记录,做好即时性巩固及导学案整理。
展示者展示完后,听展者如有疑问要及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听展者主动质疑、补充要做到有抢有让、语言规范、简明扼要;进行对抗质疑时无需举手,可直接起立发表自己的观点。
听展者在补充评价时,要用第二人称,目视被评价者;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大胆鼓励个性化、创新性的观点表露,达到质疑对抗、文本批判、个性解读、创新生成的目的;被点评同学要认真对待他人评价,及时改进。
2.对教师的要求:组内小展示时,教师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各小组同学展示的情况;在备课中要针对有关问题做相关的预案准备,以便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整理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对学生的要求:整理学案,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结为对子的两名同学相互检查,狠抓重难点、疑点的落实;让学生养成学思结合的好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感悟、不断提升。
2.对教师的要求: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教师要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在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做好记录。效能分析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概括地讲有六个支撑: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小组合作学习定成败;独学、对学、群学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学情调查是教学起点;展示、反馈、评价是基本手段;达标测评是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另外,教师在运用“五步三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时,深刻体会到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而是教育。在具有生活性、开放性、生成性的课堂环境里,课堂即社会,蕴含着自主、合作、沟通、竞争、创造、自由、批判、挑战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一生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特别说明
一、高效课堂的一般性操作模式
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就要有所调整,在课堂环节上也不一定执行“五步”的环节,根据需要做相应调整。
预习课型应侧重于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的环节,教师做好相应的小组学习辅导,并做好反馈评价;展示提升课型一般在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完成了独学、对学和群学环节;单元(或课时)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从而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在课堂环节上侧重达标反馈,并做必要的展示。
在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由于科目、文本内容和学情不同,很难统一。就一般预设而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3-4分钟;独学7-8分钟;对学、群学5分钟;展示25分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5分钟。
二、高效课堂的去模式化问题
我们主张高效课堂的实施应经历“临帖—入贴—出贴—破贴”的阶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推行初期阶段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且不可以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为由而否定模式在这个阶段推行的必要性。待“固模过关”后,学校可以结合本校情况形成学校或学科课堂教学特色。课改小贴士
三、重视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展示、反馈是高效课堂上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预习是关键,展示是提升,反馈是保证。
第五篇:五步三查模式学习材料
五步三查课堂流程
“五步三查”是高效课堂在数年实践基础上总结提升出来的一套适合每个学科教学的模式。它的突出特点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情,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能够教好地完成三维目标对教学的要求,是以问题解决为指引的学习方案流程,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
(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
1.独学; 2.对学、群学;3.组内小展示;4.班内大展示;5.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
一查:在学生独学时;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
第一步:独学。要求:找出问题(找出不会的)。
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导入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4.第一次学情调查。独学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巡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对导学案独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即基础类题目),并据此确定独学的时间,适时转入下一步学习。这也就是“三查”中的第一次学情调查。
第二步:对学、群学。要求:尝试解决问题(学会不会的)。
对学、群学环节仍然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首先通过同质学生的对学,力求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单位,由学习组长组织成员对照导学案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对子帮扶,真正实现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对学、群学的过程,既是解决独学中存在问题的过程,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循环往复,不断提升的过程。并藉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步:组内小展示。要求:暴露问题、解决问题。(人人展示自己学会的)。
1.小展示是由小组长组织的在组内进行的展示,目的是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
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2.第二次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第四步 大展示 要求:展示重点、难点、生成点和易(共)错点(共同探究问题要点)
大展示是全班范围内由教师组织的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制在本环节将得以展示。大展示过程中力求达到课堂的动态生成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上来讲,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展示情况,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大展示和小展示的区别。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内容的层次不同。
展示的基本原则——“三性”。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绝不是各小组对导学案上问题答案的重复性讲解。为此要突出展示的三大原则,即问题性、互动性、创生性。
“问题性”是指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要展示共性度高的问题或易错点;“互动性”是针对展示的方式上来讲,要体现出师生、生生的交往,可以是疑难求助、对话交流、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创生性”是指从展示的价值体现上来讲,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新的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第五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要求:生成能力。(检测学习成果)
通过前面的小组学习与展示,学生回到座位整理导学案,而后教师组织达标测评。
1.学案整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整理、个性化重难点、生成性知识整理、知识系统梳理,将这些内容整理在纠错本或者导学案的设定位置,并就重点内容用好双色笔标记。导学案整理一方面是为了课堂上问题、生成等有价值知识的落实,另一方面是方便学生以后的复习。
2.达标测评。教师根据导学案最后的测试题(也可以临时添加题目)组织小对子、小组长检查或抽测。题目的设计上要体现分层次的原则,按照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要简而精。达标测试检查的形式灵活多样,教师可以组织小组长之间互查、小组长检查或是抽查部分学生,但最终要达到把握学情,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关注潜能生。这也是对下一节课反馈检查的主要依据。
3.第三次学情调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进行的是第三次学情调查,教师了解整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分析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作为下节课课前反馈和单元测试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