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共塑金湖城市文明新形象1
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共塑金湖城市文明新形象
――金湖县语言文字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今天,我们十分荣幸地迎来国家语委、各省市自治区语委和江苏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领导、专家在百忙之中不辞辛劳,专程来我县检查指导语言文字工作,我们深感鼓舞,倍感振奋。首先,我代表中共金湖县委、县政府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和专家长期以来对我县语言文字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金湖在江苏中部,地处两省(江苏、安徽)三市(扬州市、滁州市、淮安市)交界。现辖11个镇、7个场圃,面积1400平方公里。具有典型的水乡特色,内有宝应湖、高邮湖、白马湖,水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1/3。人口37万,其中城区人口7.9万。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收入1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万元。
金湖地区位于南北文化交汇之处,深受吴楚文化、齐鲁文化和运河文化等众多文化的浸染,1959年由原来的高邮县、宝应县、天长县、盱眙县各划一部分组成金湖县,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定名为“金湖”。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金湖文化丰富、方言繁杂,因此推广普通话和推进汉字规范化工作在金湖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多年来,我县一直重视并致力于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县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把规范语言文字工作作为我们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汉语言文字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书同文”、“语同音”既是我们国家统一的需要,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须趋势。建国之初,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等第一代领导集体首先就考虑语言文字工作,1949年10月10日,根据毛主席指示成立了“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并确定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项任务,这是何等的高瞻远瞩,这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的规范既是文化发展的必须结果,也是文化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升,对外交往在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与日俱增,规范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扩大对外交流的需要,也是中国国际形象的代表。
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和名片。我县处于长三角经济带的中端,是浙、沪和苏南、苏中进入苏北的第一站。经济的发展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这几年,招商引资进入我县的许多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市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认为对金湖有一种归属感,认为生活在金湖,不太感觉自己是外地人。这得益于我们金湖普通话推广得较好,逛街、吃饭,甚至到菜场买菜都能用普通话交流。
基于上述认识,我县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摆上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等重要的位臵。县委中心组专门组织了一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的学习。县委书记陶光辉同志常说,规范的使用语言文字是一个地方市民整体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地方文明形象的代表,是地方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软环境。他明确要求要把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创建工作与创省级文明城、国家级园林城、国家级卫生城一起布臵、一起安排、一起督查,并将其有机结合,使其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二、责任落实,措施扎实,着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实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是我们必须完成的跨世纪工作目标。从2006年3月《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施行以来,我县着力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扎实,切实把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工作落到实处。
1.建章立制,为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证。县政府专门召开了工作交办会,会上对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和迎接省评估验收工作作了具体的交办。分管县长还多次到相关部门现场办公,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帮助部门协调有关事项。这为我县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从三方面予以保障。一是配强工作队伍。我县于
年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对语委班子和成员进行调整充实。县语委下设的办公室配有
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语委办日常工作。县语委还聘请了市、县语言文字专家
等同志组成县语言文字工作专家指导组,加强对全县语言文字工作的有效指导。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工作例会制度。语委办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研究讨论相关工作;建立考核制度。县语委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资料管理、工作绩效等方面建立考核机制,强化了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意识,激励各成员单位发挥应有作用。县语委和各相关部门、单位为做好这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规章。有:《金湖县委组织部用语用字工作制度》、《金湖县关于印发加强社会用字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强金
湖县机关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全县公务员普通话培训测试规定》、《金湖县公务员规范用语用字工作制度》、《金湖县中小学管理规范督导评估方案》、《金湖县广电局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文字的规定》、《广电局播音员、主持人语言规范若干规定》、《广电局检查和纠正播出节目中语言文字存在问题的若干措施》、《广电局广告用字规范、条例、持证上岗制度》、《金湖日报社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金湖日报社语言文字工作责任制》、《金湖日报社使用语言文字管理的工作制度》、《金湖工商局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定》、《金湖县城管局公文处理办法》、《县卫生局、交通局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制度》等。三是部门密切配合。县政府组成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建立了工作机制,并召开专门的会议对任务进行细化落实。
2.突出重点,创新普通话培训形式。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重点是推广普通话,达到普通话初步普及的目标。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我县推广普通话工作存在三方面障碍。一是认识层面。虽然县委、县政府和教育、文化等部门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较高,但其它一些部门,乃至全社会的认识提高还需要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才能到位。二是习惯势力。有些人对于别人说普通话总是冷嘲热讽,也有些人受习惯势力的影响也怕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三是技术层面。我县虽小,都属于北方方言区,但县域东南片、河北片和丘陵片由于建
县前属于三个县,所以方言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针对技术层面的问题,首先我们成立了推广普通话专家指导组,聘请高校老师、国家级和省级测试员为顾问,对我县的方言进行调查,找出几个片的方言与普通话发音之间各存在的主要差距在哪里。特别是我县的沈家彪同志,他多年从事方言研究,出版了专著。他的方言研究对我县的普通话推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其次是加强培训。为搞好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县语委积极协调县物价局,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培训费用标准进行审批。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语委出台了《金湖县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的通知》、《金湖县关于做好全县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行业工作人员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通知》。由于前期宣传工作到位,工作力度较大,各部门摸底调查工作和培训报名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为方便各单位的人员培训,年下半年,我们集中培训安排了
期,每周一期,每期三天,固定在周三、周四、周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工作情况分期分批派人参加,而且时间内容比较固定,这一期落下的课下一期同一时间可以补上,学员很方便,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学员们非常满意。我们十分重视培训的质量,每期培训都聘请有培训经验的省级以上测试员授课。我们还邀请了省语委办孟小军主任和贺建国教授来我县讲学。
年下半年,县语委办公室还根据各单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创新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地开展培训,本着“辛
苦我一个,方便千万人”的原则,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有的单位白天工作忙没有时间,就利用晚上进行培训;工作日没有时间,就利用休息日进行培训。同时为了搞好培训难度较大的党政机关和公共服务行业人员的培训,我们对培训对象的情况进行摸底,凡是有子女在县内学校读书的,我们就把培训辅导的任务交给子女所在的学校,要求学校的老师和子女做他们的辅导员,一直辅导到他们普通话测试合格学校才算完成任务。
经过培训,在党政机关、教育、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四大领域掀起了学普通话、练普通话、用普通话的热潮。如县国税局拉横幅、做看板,开展演讲比赛,创建了良好的宣传氛围,并要求在服务过程中使用普通话;县交通局等单位领导带头说普通话,将普通话作为工作用语纳入考核,较好地推广了普通话。全县培训人员达
人,参加测试人员
余人。
3.克服难点,力争实现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语言文字工作的难点在汉字应用的规范化。由于文革十年对教育的摧残,现在中年人语言文字的功底普遍不够扎实。这对推进汉字应用的规范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落实《金湖县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达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深入开展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加强县城户外广告牌匾用字规范管理,促进社会用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我们下发了《关于进行户外广告牌匾不规范字清查工作的要
求》,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社会用字情况调查活动,对城区主要道路进行了详细划分,对城市(城镇)的社会用字进行全面检查,学生和家长纷纷走上街头进行认真清查,并作了详细记录和拍照,发现不规范字500余处。随后联合有关部门进行了彻底的整改。我们还特别强调堵源截流,狠抓不规范字出现的源头,注意加强宣传,形成有效的社会舆论氛围。县广电局加强对电台、电视台播音员播音准确性的监控,除本单位设立专门的监督员对播出节目全程监督外,还鼓励全社会进行监督。凡举报播音员读错一字或普通话一处不准,以及字幕出现错别字的给予20元奖励并赠送半年的广播电视报。县报社在聘请社会评报员的同时,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编辑记者错一字扣50元,一年内三次错误取消年终奖金。县工商局和消费者协会利用每年工商营业执照换证年检契机,组织个体工商户进行法律、法规学习的同时,还请县语委的同志作语言文字规范化讲座。在此基础上还举办了文印、广告从业人员规范用语用字培训班。我们还联合相关部门,把健康东路建设成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街,设立推广普通话永久性标示牌 块,设立道旗
余块。我们还在其它
路段设臵了推广普通话永久性标示牌
块,在城区主要街道悬挂横幅
余条。这些工作在塑造城市文明形象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4.开展活动,带动语言文字工作的全面开展。县语委举办了“我们的节目――中华经典诵读”比赛,选出优秀选手
参加市级比赛。县语委联合县精神文明办公室在全县开展了“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比赛,各单位认真组织初赛并选出优秀选手参加县比赛,既讴歌了伟大祖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又大力宣传推广了普通话。比赛结束后,我们对优秀演讲稿进行了整理汇编,刊印下发。在推普周期间,利用《金湖快报》向全县人民发出了一封《学讲普通话,争做高素质金湖人》的公开信,并组织全县中小学生上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啄木鸟行动纠正不规范字等等。编写并下发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学习手册2000余册,知识竞赛试题1万余份,组织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竞赛答题,对竞赛优胜者给予奖励。开展了12届推普周宣传系列活动,通过拉横幅、贴宣传标语、电话讲话、发公开信和举行数场文娱演出来推进推广普通话工作。同时,认真组织了国家、省、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争创活动,学校等
所学校已成功争创为淮安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所学校争创为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其中
学校已顺利通过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验收。
5.加大投入,为县域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撑。一是从人员配备上保障。县教育局挑选了工作能力强的5名同志专门从事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迎评创建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选派
名具有省级以上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的教师
从事普通话培训授课任务。各部门、各单位也设立了专门人员负责此项工作,从人力上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工作条件上保障。县教育局为县语委配臵了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数码照像机、电脑、电话等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室设备,配备了专车用于外出联系工作,开辟了语言文字专门网页。2009年县政府还专门下拨了10万元用于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工作条件的有力保障,推动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扎实开展。三是09年县政府投入2千万元对健康东路等街道店牌进行改造,使店牌用字趋于规范。
三、引导得当,督查得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取得实效。
语言文字工作开展得好坏取决于广大群众参与度的高低。只有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自觉地说普通话,自觉地用规范字,形成全社会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氛围,这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我们在宣传教育上做了如下一些工作。一是通过会议宣传。县委常委扩大会、县政府常务会议都把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迎接省评估验收工作作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宣传发动。县政府还召开了全县迎接省评估验收的动员大会和任务交办会。二是媒体宣传。县电台、电视台、《金湖快报》、政府网站开辟专栏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并就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进行了知识解答,帮助全体市民了解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营造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光荣,讲方言、用不规范字落后的良好社会氛
围。三是环境宣传。我们在街道、公共场所和相关事业单位张贴标语,开辟宣传栏进行宣传。四是学生宣传。要求全县中小学生在自己自觉做到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同时,还要宣传、督促家人、邻居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五是竞赛宣传。我们举办了语言文字工作知识竞赛,以竞赛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语言文字工作,使其自觉地参与到讲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行列中去。
同时,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督查工作也十分重要。没有督查,就没有落实,或落实得就不够有力、不够彻底。我们采取以会代督、现场督查、专项督查、常规督查、突击督查、联合督查、交叉督查和出督查简报等多种方法对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进行督查。我们还通过召开现场会,让各单位对照先进自找差距,自我督查。这一系列督查,确保了此项工作稳定有序地向前推进。目前我县普通话参测人员测试达标率达90%以上,社会用字基本规范,达到法律规定的要求。省、市语委对我县进行了两次模拟评估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我县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推广普通话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对推广普通话工作认识还需提高,各行各业经过专业普通话培训的人数相对还比较少,社会上讲普通话的风气还不够浓烈,好多领导同志认为讲普通话好像忘了根本、忘了家乡,比如目前我县1000多人的公务员队
伍,不少公务员在公共场合仍然说方言。外出招商引资、联系业务、开展外事活动时有些同志不讲普通话,联系对象听不懂,需要同行的讲普通话的同志做翻译,给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二是社会用字还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滥用繁体字,使用被淘汰的异体字,读写错别字,在出版物中夹杂外文等,特别是小广告、偏僻地区的店铺门匾等自造字现象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三是用词用语不文明的现象还偶有出现。主要表现为一些广告、招牌、商号、商标中用词用语低俗,甚至还有的带有封建文化色彩。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内外人际交流日益增多,上述问题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解决。
这次省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我、查找不足、扬长避短的机会。我们要进一步把迎接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过程,变成宣传、提高市民语言文宇规范意识的过程,变成督促、引导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服务行业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的过程,努力推动全县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金湖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第二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新提法解读】
①建设生态文明。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②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命题点全搜索】
1.全球面临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2.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
3.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战略选择,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和谐社会。
5.中学生应树立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为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
【全角度命题】
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表明了什么?
(1)我国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5)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我国资源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开发不合理、不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2)我国的环境资源形势相当严峻: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履行大国责任的表现。
3.如何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
国家: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之路,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③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发展低碳经
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④加强法制建设,落实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严格执
法,强化监督管理。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⑥加大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资源危机和环境
问题。
企业方面: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提高节能环保技术;②发展循环经济,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③推行清洁生
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加大节能环保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加大污染
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④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
与资源环境的关系。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青少年: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②落
实环保行动,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
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回收废弃物等;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
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④积极参与各种节能环保的公益活动,善于同各种浪费
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4.描绘2020年的“美丽中国”。
经济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技术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
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水平更加殷实。
5.为配合十八大的宣传,请为建设“美丽中国”拟定几条宣传标语。
①山要绿起来,人要富起来。②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中国美丽人人共享。③
和谐文明享太平,安定团结绘蓝图。
6•请你为学校设计几个开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活动形式。并说说这些活动
有什么重要意义?
活动:①评选“青少年节能减排标兵”活动。②开展废旧物品创意大赛活动。
③倡议节日不送纸质贺卡、改送电子贺卡。④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活动,增强节
约意识。⑥学校采用主题班会、办宣传栏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节能减排教育。
意义: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②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③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摘要二】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
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
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命题点全搜索】
1.了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国策。
2.树立循环经济意识。
3.努力把我国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全角度命题】
1.请结合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1)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生活。
(5)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理念,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2.“美好家园,你我共建;节能减排。人人有责”。说说你能做到哪些?
少用电吹风、空调;出行方式尽可能选择步行或少乘坐私家车;积极参加植
树活动;爱惜粮食、节约用水等。
3.你知道我们国家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节约能源的举措?请你再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1)举措:夏天写字楼、商场的温度应不低于26度;提倡使用中水灌溉公共
绿地;颁布限塑令等。
(2)建议: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
民的环保节能意识;加快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研发可替代能源,提高能源
利用率;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4.材料一: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
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是关乎着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我们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未来工作的中心。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
发展不平衡。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根本上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但是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就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我们
要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使二者协调发展。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可以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
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理想;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发展;
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培养创新能力,发扬艰苦奋斗精
神。
5、“北京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
罩。这段改编的诗句说明了什么?
北京面临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你认为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汽车尾气的排放;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后排除的废气和粉尘;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企业因素);建筑工地的扬尘(企业因素)。
为防治雾霾,国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淘汰落后的高污染、高耗能的企
业;加大对空气质量的检测。
雾霾天气要注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在家少开窗户。
6、关注我国(我省)水污染、水环境)情况。
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染,城市污染源,我国(我省)水环境不容乐观。
如何避免水污染?
国家(政府)要制定保护水环境的法律法规;企业要开发无废水或节水的生产工艺;减少“三废’的排放;合理处理和利用污水;公民(中学生)要树立节水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无磷洗衣粉,不乱倒生活污水。
7、我们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①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②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③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④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⑤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8、请设计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语,向公众宣传节能减排的观念。
答、①全民动员节能减排,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②科学节能,大有技巧,人人减排,贡献不小。③落实节能减排行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9、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答:①我国是人口大国,自然资源相对不足,能否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着我国现代化的成败。②人才资源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河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0、运用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
答:要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注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变人口负担为人口优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11、面对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的问题,请为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提出几个好建议?
答:国家:要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做好优生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要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大力帮助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降低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个人: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自觉肩负民族振兴的伟大使命。.12、多种预测表明,我国人口的峰值可能在本世纪30年代到来,峰值大约在14.8亿左右。也就是说,我国人口仍然要增长30年,估计净增值将近2亿人口。一般而言,国际上将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者将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的社会,叫做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压力,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
答:根本出路是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水平;完善社保制度,建立共享型的养老保障体制;努力构建城乡兼顾、全方位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老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发展医
疗事业,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要积极锻炼身体,以减轻子女的负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年轻人要积极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13、各国应该怎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答: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关人类生存环境和各国发展前途,需要各国进行不懈努力。各国要切实履行各自责任,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发达国家要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发展中国家也应尽最大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积极贡献。
14、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携手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制定节能减排目标,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科技创新,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继续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完善资源和环境立法,依法管理资源和环境。
15、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答:我们青少年应该树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养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倡导低碳生活,做一个“低碳族”。如使用节能灯、少吃日香糖、使用环保袋、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都可以做到减少碳排放。
第三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文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键词: 建设生态文明 保护环境 和谐社会美好的明天
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历史上,一些古代文明因生态良好而兴盛,也有的文明因生态恶化而衰败。近300年来,人类在工业化中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20世纪下半叶后,国际社会开始思考“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问题,提出了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等理念。联合国先后召开四次环境与发展大会,达成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共识,并逐步转化为各国的行动。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创新,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态思想,这些智慧对今天的发展仍有启示。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就注重加强污染防治,并积极参与世界环境与发展事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但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新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要打破这一瓶颈制约。
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文明”。他指出,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
一、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确定下来,提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希望环境保护、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同各地方密切协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抓紧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和推进办法,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为国家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新贡献。
国合会已经走过20年历程,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环发事业的发展进步,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在生态补偿、循环经济、清洁发展、低碳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政策建议,促进了中国相关工作的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
生态文明,贵在创新,重在建设,成在持久。生态文明理念及建设实践具有鲜明的特征:在价值观念上,强调以平等态度和充分的人文关怀关注和尊重生态环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实现路径上,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道路,倡导和推行自觉自律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繁荣;在目标追求上,注重增进公众的经济福利和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在时间跨度上,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各地能否争得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的重要环节。江西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就必须继续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实际,下大力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
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
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第四篇:多部门共同努力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多部门共同努力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二〇〇六年八月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作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决策。1999年卫生部等10部门制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努力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一是服务网络逐步发展。目前,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2000个。二是人员素质有所提高。建立了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广泛开展了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岗位培训;一些地方还选调本科毕业生到大中型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师;一些城市通过大中型医院下派医疗卫生人员、社会招聘及聘请退休医务人员等方式,为社区引进人才。三是服务功能有所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护理服务,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慢性病管理等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加强。在抗击“非典”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四是服务模式受到欢迎。社区卫生服务贴近百姓,主动服务、上门服务,深受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的欢迎,被社区居民称为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卫生服务。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社区卫生存在“重医轻防”的倾向,防病功能落实不够;二是“小病”医疗在社区的目标
尚未实现;三是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重收入高、收益大的服务项目,“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原因是: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及特点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投入不足,运行机制错位。由于缺乏政府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部分社区卫生机构通过医疗服务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导致出现重治轻防、诱导需求、过度医疗等问题。三是缺乏高素质人才。由于人员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缺少业务进修机会,很难吸引并留住有用之才。在东中部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1/5,难以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这些问题导致社区卫生资源短缺,发展滞后,群众在社区不能得到有效的防病保健服务,患常见病、多发病也要寻求到大医院进行专科医疗,加剧了看病难和看病贵。
为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006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构建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发挥中医药优势与作用、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落实部门职责、加强政府领导等十二个方面提出政策措施。2月24-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各地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经验,全面部署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为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和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总体部署,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人事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近日制订并印发了一系列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具体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规则。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各项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职责及服务模式,提出加强社区中医药服务的要求,鼓励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低于150平方米。
二是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财政要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公共卫生服务及离退休人员费用等提供补助。明确投入责任,市辖区和设区的市级政府承担主要投入责任,省级政府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支持省内困难地区,中央财政从2007年起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按社区服务人口人均3元、4元并结合各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情况给予补助;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给予必要支持。完善投入方式,实行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尚不具备条件的地区按人员基本工资和公共卫生所需经费核定补助经费;对社会力量参与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按规定可予以适当补助。探索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展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
三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在校生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素质教育,加大对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的在职培训力度,完善任职资格和聘用制度,在晋升职称、工资福利等方面实行适当倾斜政策,吸引医学人才进社区为居民服务。
四是促进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积极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范围,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可以申请医疗保险定点服务,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在有条件的地区,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
五是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可按服务项目收费,也可按病种收费、合同收费及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协商收费,降低药品加价率,逐步弱化药品收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鼓励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简化包装、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等方式降低社区用药的成本和价格。
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文件的出台,对于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快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对于进一步方便群众,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十八大报告之处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
十八大报告之处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计划。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为力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