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草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为全面加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保证我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持优势、不断发展,特制定全程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目的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绩效挂钩,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
(二)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
(三)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如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制度等,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
(四)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二、健全三级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一)全程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各职能部门、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
1、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委员,院长是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作为常设的办事机构。其职责分述如下:
1.1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
1.1.1贯彻执行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1.1.2审校全院和相关科室的《诊疗指南》、《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
1.1.3审定全院《质量控制方案》、《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确定全院与科室、部门的质量与安全指标。
1.1.4确定各职能部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与职责。
1.1.5领导分工负责督导、监管各职能部门、医、护、技各科室实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的目标和要求。
1.1.6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组,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每季度召集一次会议,并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如遇特殊情况,适时召开会议。
1.1.7对存在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实现持续改进。
2、职能部门职责:按照各管理委员会目标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制定工作制度、优化流程操作,使用监管工具监管科室制度落实情况,完成医院临时指令性任务。
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职责
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
3.1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或副主任、护士长和医疗、护理质控员等4人组成。
3.2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疾病诊疗常规、药物使用规范并组织实施,责任落实到个人,与绩效工资挂钩。
3.3定期组织各级人员学习医疗、护理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3.4参加医疗质控办公室的会议,反映问题。收集与本科室有关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3.5医务人员自我管理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病历书写规范、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分述如下:
3.5.1门诊医师
3.5.1.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3.5.1.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3.5.1.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3.5.1.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3.5.1.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3.5.1.6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3.5.1.7处方书写合格。
3.5.1.8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建议专科就诊;b.请上级医师诊视;c.收住院。
3.5.1.9第三次就诊诊断仍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a.收住院;b.患者拒绝住院需履行签字手续。
3.5.1.10按专科收治病人。
3.5.1.11按病情需要,注明特殊入院方式:车送或陪护。3.5.2病房住院医师
3.5.2.1病人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3.5.2.2急、危、重病人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3.5.2.3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3.5.2.4病历书写完整、规范,不得缺项。
3.5.2.5根据病情尽快完成肝、肾功能、胸透和其它所需的专科检查。24小时内完成血、尿、便化验。
3.5.2.6按专科诊疗常规制定初步诊疗方案。3.5.2.7对所管病人,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
3.5.2.8按规定时间及要求完成病程记录(会诊、术前讨论、术前小节、转出和转入、特殊治疗、病人家属谈话和签字、出院小节和死亡讨论等一切医疗活动均应有详细的记录)。
3.5.2.9对所管病人的病情变化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3.5.2.10诊疗过程应遵守消毒隔离规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院感染病例发生。若有医院感染病例,及时填表报告。
3.5.2.11病人出院时须经上级医师批准,应注明出院医嘱并交代注意事
项。
3.5.3病房主治医师
3.5.3.1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3.5.3.2新入院的普通病人要在48小时内进行首次查房。除对病史和查体的补充外,查房内容要求有:①诊断及诊断依据;②必要的鉴别诊断;③治疗原则;④诊治中的注意事项。
3.5.3.3新入院的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汇报病情。
3.5.3.4及时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历,把好出院病历质量关,并在病历首页签名。
3.5.3.5入院3天未能确诊或有跨专业病种的病例时应及时举行科内或科间会诊。
3.5.3.6待诊病人在入院1周内仍诊断不明时,向主任请示病例讨论或院内会诊。
3.5.3.7按科室规定正确分级使用抗生素和专科用药。
3.5.3.8手术和介入治疗前亲自检查病人,做好术前准备,按手术分级管理标准拟订严密的手术方案并实施。术后即刻完成术后记录,24小时完成手术记录。
3.5.3.9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好术后工作。3.5.3.10负责治愈患者出院的审批手续,并向上级医师汇报。
(二)全程护理质量三级管理体系: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总护理部,护理质控小组。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由业务副院长任主任委员总护理部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职责:
1.1在院长或主管院长领导下,负责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1.2确立医院的护理质量管理方针和工作计划。
2、护理部职责:
2.1根据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质量考核标准、工作程序,定期进
行护理质量的监控和护理人员的培训。
2.2负责督促各级护理质控组对全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护理质量检查,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和护理常规。
2.3定期组织护理专家及管理人员对全院发生的护理差错进行讨论,分析和讲评,提出整改意见与防范措施。
2.4年终总结医院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修订计划,以不断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2.5学习国内外先进护理管理经验,组织做好护理科研工作。
3、科室护理质控小组
职责:评价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分级护理质量、评价病区健康教育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急救室和治疗室管理检查、评价消毒供应室、手术室质量管理,检查、评价责任护理质量,出、入院护理质量,调查全院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护士自我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分工协作明确。
三、质控内容及方法
(一)科室自查
1、自查方法:要求科室质控员每月负责协助科主任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督查,以及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全科的医疗质控专项会议(必须有记录),并在医院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科室质控自查报告并上报医务科及质控科。
2、自查内容:科室自查包括诊疗操作和规章制度两大方面。诊疗操作涉及临床医疗行为中的直接表现情况,包括手术或有创操作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的适宜性、常规检查的及时性与完备性、特殊检查的使用标准、手术或有创操作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不良反应报告和处理的及时性与措施的有效性;这部分考核以各科室制定的诊疗操作常规及北京协和医院制定的诊疗常规为依据。
规章制度自查涵盖了保障科室医疗安全和病房正常运行的基本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
质量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各种制度的具体要求参照我院规章制度执行。
(二)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检查
1、日常监督检查。
质控办、护理部、院感控办、医务科分别负责并实施其管理职责范围内的医疗质量检查,检查的内容,一般为1-2项,采取随机抽查方式进行。每个职能部门每周至少查1次,每月至少4次。每月所有临床、医技科室至少接受一次日常检查。
随机抽查内容包括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改进落实情况、全院性“三基”培训与考核结果、医疗、护理、医技文书质量、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医疗规范、常规执行情况、诊断、检查、用药、手术、护理、告知等方面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他医疗质量问题。
2、病历质量检查
本质控方案中,将病历质量考核分为运行(在架)病历质量和终末病历质量两部分。
监控目的:了解掌握各科病历书写质量;了解病历完成的及时性、完整性;向临床医生反馈检查情况,通知医生及时修正病历中出现的问题。
监控方法:运行病历、终末病历质控主要由医务科及质控科负责,病案室质控人员协助完成。
运行病历质量监控采用定期到病房检查方式进行。运行病历以疑难危重病例为主;除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外,重点检查病历项目是否齐全及病历完成的及时性。内科系统主要抽查住院10天左右的病历,外科系统主要抽查手术后的病历。抽查中发现病历中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相关科室及责任人(注明病历中存在的问题)。
终末病历质量监控由医务科组织质控人员,根据终末病历质量相关要求,对回收到病案室的病历进行普查与抽查。、门诊质量检查:
门诊部每月对门诊质量进行评价,内容包括门诊病历质量、处方质量、检验、影像报告单质量。
(三)质量控制责任追究。
对各种质量指标完成情况作为科室工作核心纳入考核体系。对重点质量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对于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
对日常检查中发现的工作质量缺陷、隐患,应由存在隐患的科室和部门,分析发生原因、提出整改方法,消除安全隐患,控制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四、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一)、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
1、现场反馈:每周一、四各职能部门例行环节质量监管,使用PDCA工具体现监管内容。
2、例会通报:质控办每周对各职能部门监管结果进行汇总以“环节质量监管简报”形式通报,内网公布,追踪通报内容整改情况。每月以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信息”方式对当月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整改目标。每个季度对医疗质量重点指标进行统计,根据完成情况对控制方案、方法、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找出调整改进的方法,达到质量的动态控制持续改进。
3、限时考评: 质控科、医务科、控感办、药剂科、护理部按照综合考评标准相应内容完成考核。(见附表)
党政办完成对行政后勤、窗口服务科室的考核。(由后勤部门制定)综合考评必须于每月30日前完成,次月5日前汇总报院领导审核后同科室数量绩效挂钩。考评时间段为上月26日至本月25日。
(二)、考评同绩效挂钩兑现机制
1、财务科负责核算绩效奖惩,按月及时发放。
2、奖惩兑现标准:综合评分结果同数量绩效挂钩,按照每科室总分100分,以95分为基准。大于(等于)95分,每超出1分,奖励科室当月绩效的1%;小于(等于)95分,每低1分,扣罚科室当月绩效的1%。以上奖罚记录将作为科室年度各项先进工作评比的主要依据。
第二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院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服务水平,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根据《二级中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概念
(一)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能力、条件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医疗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指标、规章制度、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部分。
(二)质量管理 1.基础质量
是由符合质量要求,满足医疗工作需求的各要素构成,是医疗服务的基础。其要素包括:人员、技术、物资、时间、制度等。2.环节质量
指医疗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称过程质量。包括:重点部门(急诊科、口腔科、检验科、消毒供应室、医务部门、护理部门、院感管理部门)、重要岗位(急救、发药、门诊)和关键环节(交接班、夜班、节假日、急危重、特检特治、急会诊)。
3.终末质量:指医疗质量管理的最终结果,主要以数据(即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工作效率、医院感染等指标)为依据综合评价医疗终末效果的优劣,是评价质量的主要内容。主要统计指标包括: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入院证候诊断准确率、入出院疾病诊断准符合率、辨证论治优良率、治愈好转率、入院三日确诊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甲级病历率、门诊处方书写合格率、医疗事故发生数、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急诊留观时间等22项。
二、基本原则
(一)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
(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
(三)标准化(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
(四)数据化
三、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一)三级质控
实行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质量管理:
第一级:科室质控,主要由科室质控小组完成,质控内容主要是基础质量、环节质量进行自我监控。
第二级:职能部门,主要由医务科、质控办、病案室、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设备科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进行监管,对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级:医院,主要由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其下属的相关委员会每半年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即召集相关会议进行终末质控。
(二)各级部门职责(要点)1.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
负责制定计划、方案,进行分析、总结。2.相关职能部门
负责计划、方案的督促落实、监督管理,重点进行环节质控。3.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小组
科室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中最主要的有:
1)每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控制计划。2)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3)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拟开展的中医特色诊疗项目运行。
5)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定期检查,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6)运用质量管理方法,持续质量改进。具体要求如下: ①自查运行病历
②检查人员:科主任、质控医师。
③检查表:采用医务科下发的《运行病历质量检查标准》和《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标准》,根据检查表对病历打分,检查好的表格由科室按月保存。
④自查结果:各科室能自查出的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立即实施,并对医务科上月检查提出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价。⑤各科室将自查结果填写完整。
⑥科室病历自查工作的完成情况将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的一部分。4.科室质控医师
科室质控医师,按照病历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科学性、规范性的要求,对本科室病历进行实时、全面的质控,抓好病历质量。5.医务人员
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在质控过程中,各级各类人员要首先端正态度,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质量第一”的原则,认真落实以核心制度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患者提高安全、高效的服务,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正确实施。
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内容
(一)基础质量
基础医疗质量管理是指医院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院的管理制度、医院环境、设施、医疗设备、业务技术、药品供应、后勤保障、信息方面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环。1.制度建设:建立健全(1)工作制度、岗位职责;(2)相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3)医疗流程;(4)医疗质量考核标准。
2.人力资源管理:按照二级甲等中医院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合理设置科室,合理安排人员,做到合理、高效、优质服务,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3.服务临床:医务科、质控科、病案室、护理部、院感科、药学部等科室要经常性地深入一线,服务一线。
4.改善服务流程,为病人提高安全高效的服务。
(二)环节质量
1.职工自觉履行好岗位职责。每个岗位人员履行好职责是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重要一环,自觉履职,自觉接受监督检查。2.抓好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是环节管理的中间环节、关键环节,能及时发现及纠正医疗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科主任、护士长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人,要加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关键环节质量与安全管理。3.抓好环节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1)核心制度和核心条款。
(2)提高病历质量,及时、规范、准确书写,按时归档,妥善保存。减少归档病历的返修率。
(3)做好沟通工作:包括医患沟通工作并做好谈话记录,和科室之间、同事之间的沟通协调。
(4)抓好急诊急救工作,对急诊科应急反应、人员、设备、急救药品等情况随时抽查。(5)抓好值班制度,节假日值班技术力量要保证,做好交接班及报告书写,经常随机抽查(特别是节假日夜班间抽查)在岗位情况。(6)持证上岗,严格执业准入。
(7)抓好中医特色科室、重点科室质量管理,提高诊断、治疗质量。
(三)终末质量 1.临床路径管理:
2.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五、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见附件六
六、考核方法和奖惩制度
(一)科室质量考核
科室质量检查标准共分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辅助科室、输血科、急诊科六个部分。
(二)考核办法
1、根据考核评分标准,医务科、质控办、病案室每月进行一次全院医技科室大检查,总分为100分,90分为基数,考核每高于基数1分奖励科室100元,依次累加,考核每低于于基数1分扣除科室100元,依次累加。
(三)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考核
根据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由医务科统计汇总临床科室及相关部门完成情况,按年考核,总指标完成率每下降1%,将责令科室整改。
(四)病历质量考核
1.每月检查病历书写质量,各类检查结果均纳入病历质量管理考核,与当月绩效考核挂钩。(1)运行病历书写质量存在问题实行单项扣款,按“住院病历书写要求的扣分标准执行,每扣1分扣款50元。
(2)归档病历严格按照《终末病历检查标准》执行,分为甲、乙、丙三级,甲级:≥90分;乙级:75--90分;丙级:< 75分。每份病历大于98分不予罚款,98分以下每扣1分按50元罚款,乙级病历罚款600元/份,丙级病历罚款2000元/份。(乙级病历及丙级病历,如与科级质控评分不符,处罚科主任每份病历100元)。
1.优秀病历奖励:每月按甲级病历平均分计算,得分前三名者给予奖励,奖金按当月罚款金额酌情核算。2.优秀病案展评
评选程序:每月病案质量第1名的优秀病案,一年累计后经院病案管理委员会最终评定,分内外科各一名,进行全院展览、出现丙级病历,质控医师扣款50元,科主任扣款500元。
2.归档病历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 所有的医疗文书必须无缺失;各级医生护士必须审查并签字;所有检查报告必须无缺失;病案首页必须填写完整、准确。
特别说明:没达到以上基本条件而送到病案室的病历,查出后视为无效归档,因此延长归档时间者,自行负责,归档超时仍从出院日算起。
本办法自2015年2月1日起执行。
附件1:礼泉县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流程 附件2:礼泉县中医医院科室质量检查标准
附件3:礼泉县中医医院运行病历质量检查标准 附件4:礼泉县中医医院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标准 附件5:礼泉县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中医医院
2015月10日
礼泉县年1
第三篇:2011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五通桥中医院
2011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一、目的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 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四川省二级乙等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及主要临床、医技、药 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二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小组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十六项核心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感染管理、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增强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 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4、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 院有关规定。
5、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六、医疗安全管理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防范为先”的观念,本着对病人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每一项诊疗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监督管理,保障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2、相关科室要组织开展全员医疗服务安全教育,树立医疗服务安全意识,加强医疗服 务安全管理,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作风”,开展医疗服务安全监督、评价、改进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3、严格执行新技术、新项目准入、报批、审核制度,降低医疗安全隐患。
4、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安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努力减 少医疗安全隐患;组织制定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及时报告、分析、处理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组织制定防范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措施及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措施。
5、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主动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投诉处理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做到热情接待、耐心解释,及时受理、处理投诉,发现问题,坚决整改。
6、要确保医疗设备、设施处于正常的和安全的待运状态,以确保病人的抢救治疗和诊断,要建立和完善各项医疗设备、设施的保养和维修制度,保证24小时都能提供维修服务。
7、严格执行医用放射性物质、剧毒试剂、毒麻药品等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处 理放射事故等意外事件的预案。
七、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 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2)职能部门要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 改进措施。(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3)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馈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4)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全体会议,评价质量管理措施及效果分析,讨论存在的问题,交流质量管理经验,讨论、制定整改计划及措施。
八、制订医疗质量奖惩措施 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及医疗质量奖惩措施,奖优罚劣。
第四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及实施
1.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
(1)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
(2)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和管理流程。(3)落实医疗质量考核。
(4)对方案执行、制度落实、考核结果等内容的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
2.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1)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管理标准与措施。(2)重点部门的管理标准与措施。(3)主管职能部门监督。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相关质量管理标准及措施,并落实。(5)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对各项管理标准与措施的落实情况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二、建立与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将操作规范、诊疗指南。
1.根据法律法规、规整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完善的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更新,切实保证医疗质量。(1)医院制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及相关标准,且符合本院实际。
(2)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并有明确的核心制度。(3)能够覆盖本院医疗全过程。
(4)对制度的管理规范,对制度、审核、批准、发布、作废等有统一流程。
(5)对制度能够定期修订和及时更新。2.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1)落实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
(2)有医院及科室的培训,医务人员掌握并遵循本岗位相关制度。(3)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督。
(4)院科两级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监督检查与整改措施。3.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1)有各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2)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医务人员掌握并严格遵循本专业岗位相关规范和指南开展医疗工作。
(3)对规范、指南的执行情况有监督检查及整改措施。
三、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每二年一次组织卫生技术人员考核。
1.坚持“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训与考核。(1)各专业、各岗位“三基”培训及考核制度。
(2)根据不同层次及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基”培训内容、要求、重点和培训计划。
(3)与培训相适应的技能培训设施、设备及经费保障。(4)指定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实施。
(5)落实培训及考核计划,在岗位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95%(6)在岗人员参加“三基”考核合格率≥95%
四、建立医疗风险防范确保患者安全的体制,按规定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不隐瞒和漏报。
1.医疗风险管理方案
(1)医疗管理方案包括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等内容。
(2)针对主要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预案或规范,严格落实,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
(3)建立不以处罚为原则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和工作流程。建立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4)根据情况医院对员工做医疗风险事件的预警通告。(5)对医疗风险的防范流程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反馈、改进。2.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1)医院及科室将实施“患者安全目标”作为推动患者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2)为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提供所需的人力与物力资源。(3)组织“患者安全目标“相关制度的员工培训与考核。员工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知晓率≥90%。
(4)职能部门对患者安全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3.开展防范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的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1)防范医疗风险的相关教育与培训,其中包括患者安全典型案例的分析。
(2)针对共性及各科室专业特点制定相关教育与培训的课程内容,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培训率大于70%(3)针对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流程、规范、预案等进行培训的计划并实施。
(4)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培训率大于85%
五、医院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各临床与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人员能够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原理,通过适宜质量管理改进的方法及质量管理技术工具开展持续质量改进活动,并做好质量改进效果评价。
1.医院与职能部门领导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至少掌握1~2项质量管理改进方法及质量管理常用技术工具,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1)医院领导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2)医院领导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掌握一种及以上管理常用技术工具。
2.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具有相关质量管理技能,开展质量管理工作。
(1)各临床、医技科室质量管理小组人员,接受质量管理相关技能培训。
六、定期进行全员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参与能力。
1.全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
(1)根据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制定教育培训计划。(2)开展院科两级的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有记录。(3)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质量与安全教育和培训。
七、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定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与评价改进的效果提供依据。
1.建立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数据库,为制定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目标与评价改进的效果提供依据。
(1)有医疗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信息,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2)有指定的部门负责收集和管理相关信息,信息数据集中归口管理,方便管理人员调阅使用。
(3)数据库内容:一般常规数据、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品
第五篇: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记录表
科室: : 年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日常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7、每年底对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XXX主任
成员;XXX护士长、XXX副主任医师 质控员:XXX主任(兼)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职责分工:
XXX主任: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负总责,兼病历质控。XXX副主任医师:负责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XXX护士长: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