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远程教育集中轮训基层团干部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团委)

时间:2019-05-13 17:34: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做好远程教育集中轮训基层团干部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团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做好远程教育集中轮训基层团干部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团委)》。

第一篇:关于做好远程教育集中轮训基层团干部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团委)

关于做好远程教育集中轮训基层

团干部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组织部、团委,各地州市党委组织部、团委:

根据《关于远程教育集中轮训基层干部的通知》(新党组通字〔2013〕115号)要求,现就团委系统做好远程教育集中轮训基层团干部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轮训对象

1.各乡镇团委书记、副书记及委员,村团支部书记; 2.各街道团(工)委书记、副书记及委员,社区团支部书记; 3.团员和各类青年积极分子。

二、班次安排

此次培训以乡镇、街道、村、社区为单位,依托远程教育站点按语种培训,乡镇团委及村团支部参训对象集中到乡镇收看远程教育课程,街道团(工)委及社区团组织参训对象集中到街道收看课程。培训时间从12月21日开始,至12月26日结束。

三、轮训内容

1.学习领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精神;

层干部素质的重要措施,各级团组织要高度重视,注重实际效果,不得流于形式。各县市区团委书记是此次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按照培训要求指导各乡镇、街道团(工)委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培训期间结合团的业务工作认真展开学习讨论。参训对象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对特殊原因未能参加培训的团干部,由乡镇、街道团(工)委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补课,确保全员参训。

2.乡镇、街道团(工)委书记在培训结束后,要专门安排半天时间与团干部交流学习心得、梳理工作任务,并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共青团工作。

3.加强督导检查。各地州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团委要安排督导组对各乡镇、街道团(工)委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集中轮训任务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每个班次组织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自治区团委组织部。

4.加强信息宣传。各级团组织对集中轮训工作在广播电视、报纸、新疆共青团网等传播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及时总结推广轮训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5.培训结束后,各乡镇、街道团(工)委对培训及学习讨论落实情况进行总结,逐级上报并由地州市团委以文字材料形式上报自治区团委组织部。

1.

第二篇: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新党办发〔2006〕28号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做好大中专毕业生

就业工作的通知

新党办发〔2006〕28号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委、政府,各地、州、市党委、政府(行署),自治区党委各部、委,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人民团体、大专院校,自治区大中型企业、中央驻疆单位,生产建设兵团:

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保持我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多年来,自治区党委区,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在重点做好体制转轨时期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同时,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纳入自治区就业工作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制定出合了一系列促进,头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环境落实就业政策。使我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区有30多万名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了就业,平均就业率达到80%以上,就业率和就业人数每年都有稳步增长,就业形势一年好于一年。但是,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和就业技能包括少数民族毕业生语言能力不适应市场就业需求等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制约,我区目前仍有相当数量毕业生,主要是“九五”期末结转未就业中专毕业生未能实现稳定充分就业。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新党办发[2006]9号)文件以及自治区党政联席会议精神,着力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现就全面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如下:

一、落实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政策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新党办发〔2006〕9号文件精神,狠抓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免费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创业贷款、贴息等各项优惠政策。要继续落实新党发〔2002〕19号和新党发〔2003〕17号文件精神,鼓励普通高校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农牧区、到兵团、到基层就业,按规定落实各项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适当扩大基层公务员招考和自治区人才储备编制数量。加大选拔录用在基层就业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补充到县以上党政机关公务员队伍的力度,形成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约良好导向。

同时,各地要处理好当前事业单位改革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关系,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用人自主权。方便用人单位通过公开招聘吸纳大中专毕业生。

二、加大技能培训,增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

各地各部门要加大培训力度,按照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技能。要在各院校推行“双证制”(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各院校要鼓励在校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参加技能培训,提高毕业后就业能力。要组织未

就业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自主就业和创业能力。对未就业的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要突出强化语言等能,力培训;围绕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常用汉语的集中强化免费培训。对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参加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参加汉语培训的,培训合格后按自治区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给予培训补助。

三、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各院校要深化教学改革,在新生入校时就要开设就业指导课,把市场就业理念、自主创

业理念引入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劳动保障部门要在大中专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向大中专院校发布国家职业标准,接受大中专毕业生申请并组织开展技能鉴定,统一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各类培训机构要加强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就业率。要鼓励校企联合办学,大力推行“双证制”,对毕业前未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要继续对其强化技能培训,使每个符合毕业生毕业前都具备1至2个职业资格证书。

四、健全完善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自治区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要协调自治区发改委、国资委、经贸委、农办、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做好“十一五”技能型人才需求规划,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重大项目中的人才需求预报衔接工作,及时发布社会就业需求信息,公布各类人才培训的定点机构。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开拓新的社会职业、现代服务业,拓宽适合大中毕业生就业的新领域。人事、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开展职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发布和就业咨询指导、网上招聘等社会化服务。

五、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引导企业吸纳当地大中专毕生就业。

自治区及中央驻疆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内地到新疆进行资源开发的各类企业,要重视吸纳当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要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把招收大中专毕业生,尤其是招收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毕业生作为支持新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义务,积极支持配合各级政府做好人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疏通大中专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渠道,帮助企业尽可能多的书用当地大中专毕业生。从2006年起,企业招收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汉语培训由企业所在地政府负责,岗位技能培训由企业负责。

六、加大投资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重点用于解决就业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各级政府要大方开发城市绿化、保洁、保安及民政低保、劳动监察、社会保险、交通协管、工会协管以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编外用工等公益性岗位,除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外,要重点解决就业困难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劳动报酬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经费采取多方筹集、多渠道办法解决。各级政府可从就业经费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要利用农村推进合作医疗的时机,加大对农村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医疗技术短期培训,解决乡村医护人员短缺问题。要结合自治区在农牧区推进“双语”教学,对来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开展“双语”培训,解决农牧区汉语幼教教师不足问题。

七、建立来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社会保障制度

各地要逐步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和就业见习制度,按规定确定见习单位和见习基地。对有就业愿望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当年9月1日后仍来就业的,应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当地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应免费提供专门的就业服务,组织其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并给予培训补助和见匀期间基本生活补助。高校毕业生职业培训补助办法和标准按照自治区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执行;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补助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属地管理原则,由用人单位和所在地政府财政共同承担,当地财政按50%补助,用人单位按不低于50%标准给予补助3见习期限一般为2至6个月,最长不超过1年,见习期间被见习单位正式录(聘)用的,见习期可作为工龄计算。高校毕业生短期无法就业或就业后仍有困难的,民政部门要及时按有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

八、大力开展就业援助活动

努力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各级党委、政府要动员党员领导干部,实行每人帮一

名困难毕业生就业的“一家一”活动,消除有毕业生家庭无毕业生就业的“零就业困难家庭”。

九、进一步开放劳务市场,加大劳务输出

各地要充分利用内地省区对口支援新疆的优势,组织有意愿的毕业生轻过培训后到区外就业,或组织到内地省区培训后回疆就业。要继续加强境外劳务输出工作,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劳务输出。

十、加大教育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提高能力建设

要鼓励、扶持和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服务为宗旨,调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布局,深化院校内部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调整专业设置,创新职业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要整合优化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加大资金投入,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加快自治区工业、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大职教园区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不断满足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十一、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努力转变就业观念

各级政府和教育、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及新闻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以及自治区党委、自治政府关于大宁专毕业主就业的方针政策,宣传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引导毕业生按市场需求自主就业。要大力宣传社会各方面关心帮助困难毕业生就业的好的经验做法,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引导帮助家长和毕业生确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念。

十二、大力推行劳动预备制培训,增强初、高中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要认真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农村普通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中举办分流职业技术教育班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初中、高中学生分流职业技术教育(简称“2+1”或“3+X”职教分流班),使部分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毕业时掌握3至2项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增强进城务工和返乡创业的就业能力。各地要将农村初中、高中学生职业技术教育分流班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训管理。由学校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评估后认定为劳动预备制培训学校。加挂“劳动预备制培训学校”牌匾,当地政府可对实训设施建设、技能师资培训和实用教材开发等方面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各级党委、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统一领导,加强调控力度,明确工作责任,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推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8月2日

第三篇: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意见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工作的意见

2009年4月1日

为了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依法管理、规范操作、有序稳妥进行,结合自治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加强领导,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结合实际,加强管理,适应新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规范、有序、稳妥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服务,正确引导,使农村土地流转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确保粮食安全相统一,与现代农业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与各族农民增收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一致。

(二)基本原则。本意见所指的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二轮承包耕地的经营权流转,包括定居牧民取得经营权证的草料地。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原则。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始终坚持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要求。

——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物权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有序流转,规范操作,保障农村土地流转各方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流转的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或妨碍农民自主进行农村土地流转。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必须始终立足区情和地域特点,允许农民选择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以转让方式流转土地,须经发包方同意,在有稳定的非农就业或者稳定的收入来源作保障的条件下进行。保持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方式与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不论何种流转形式,都要切实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审慎、稳妥的原则。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领导,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搞“一刀切”,不刮风、不攀比、不冒进,要在土地承包户稳定获得高于土地经营收益的情况下审慎进行。

二、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

(三)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职责。乡(镇)党委和政府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领导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监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及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各级农经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服务具体工作。发挥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在集体土地管理、使用、监督中的作用。

(四)明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和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保障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基础性工作。要认真解决权属不清、权证漏发等遗留问题。抓紧做好确权工作,加强对经营权证的管理。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土地承包档案资料,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项目内容认真准确地核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做到承包合同、原始台账、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承包面积相符,及时核补发放二轮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规范管理。

(五)以实施流转合同制和备案制为重点,建立健全流转管理工作制度和规程。由自治区农经局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制式文本,各县(市)按照制式文本,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印制统一的标准文本。特别是要明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保护耕地和原有农业设施的义务条款;发生不可抗拒因素造成损失时,依法保证原承包农户的基本收益条款;受让方提高地力,防止掠夺经营的条款。除代耕期不足1年的不需签订书面流转合同外,所有农村土地流转都必须签订书面合同,并报发包方和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备案,土地股份合作的还要在县农经管理机构备案。合同经双方签字即生效。

对以转包方式流转的,由乡(镇)农经机构及时办理相关备案登记;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由乡(镇)农经机构及时办理有关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变更手续;以出租方式流转的,由乡(镇)农经管理机构对承租方的资质、信誉、履约能力进行审核;以股份合作方式流转的,由县农经管理机构在备案时对合作章程、合作人资格、利益分配、责权分享等方面进行审核。

流转期限应尊重流转双方的意愿,根据流转土地的使用情况而确定。一般3至5年,最长不宜超过10年,对发展林果业、设施农业的流转期限可以适当延长,到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以续签,但不得超过原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流转期限超过5年以上的,可以分时段商定流转价格。

流转合同的签订要与严格程序和方便当事人结合起来,做到合法、公正、透明,防止欺诈行为。要在乡(镇)合同管理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监督下,在村委会完成流转合同签订,特殊情况下可在其他地点完成,但要做到合同的审查、签订、鉴证、备案在同一地点一次完成。在签订合同时村委会要有代表参加见证。合同是否需要公证由当事人双方商定。委托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要向被委托的组织或个人出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委托书。对过去没有签定书面流转合同的,相关当事人要进行补签。已签定合同双方无异议的维持原合同关系。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要建立流转合同鉴证制度。在鉴证中,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约定,要及时通知双方当事人及时终止合同或者变更合同。对合同内容不

完善的要进行修正和补充。

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要对流转合同及有关资料进行归档并妥善保管,建立流转情况登记册,及时记载和反映流转情况。

(六)严格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确保流转土地农业用途不变。各级政府、农经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要对本区域内流转的土地实行跟踪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土地流向,防止耕地资源流失,坚决制止假借流转之名非法买卖土地的行为。严禁借土地流转改变基本农田用途,在耕地上建造破坏耕作层的永久性固定设施,确保现有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变、质量不下降。加强对流转面积大、流转期限长,且有工商企业参与流转的农用土地的监督,有效防止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在土地流转监督管理中,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对流转土地用途负有监督和上报乡(镇)农经管理机构的责任;县(市)、乡(镇)农经管理机构负有核实、定性、上报县(市)人民政府的责任;县(市)、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及时处理违法违规行为。

三、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工作

(七)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乡(镇)、村(组)为重点,依托农经管理机构,逐步建立地(州、市)、县(市)、乡(镇)、村(组)四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机构,为土地流转提供有关法律宣传、流转信息、流转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纠纷调处等系列服务。

(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纠纷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各种纠纷。要建立民间协商、乡(镇)村(组)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纠纷调处联动机制。有效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各县(市)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组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和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仲裁服务。仲裁员以各县(市)、乡(镇)农经工作人员为主,吸纳政府机关人员、经济界人士以及农民代表参加。要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前移,尽可能将仲裁开庭地点设在发生纠纷的村(组),以达到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充分发挥基层人民法院和乡(镇)、村(组)基层调解组织在调处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九)不断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把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把规范程序、指导合同签订同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咨询、信息发布、流转价格评估等多项服务结合起来,引导流转双方依法、自主协商建立流转关系和利益关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流转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可筹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大厅等服务平台,采用电子屏幕和电视网络向社会公开发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向农民提供各项方便、快捷的服务。要逐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四、维护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权益

(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严禁侵犯农民的合法权益。各级职能部门要在加强管理和积极服务上下功夫,不对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和速度作政绩评价。在农村土地承包期内,承包地是否流转和以什么形式流转,完全由农民作主,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包括土地流转补偿方式和标准都要由流转双方自行协商确定,坚决制止强迫或妨碍农户依法流转承包地的行为。在土地承包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不准发包方和转入、转出方单方解除土地承包合同;不

准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强迫农户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或改变土地承包合同;不准收回农户的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准将农户的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和擅自截留、扣缴流转收益;不准借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之机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农用地用途。防止压低、克扣、拖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对个别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户,但又影响土地集中连片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的,要通过和农户之间土地互换、与集体机动地互换等办法解决,不得强制农户流转土地。

(十一)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坚决纠正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法治工作,实施全方位的司法保护。各地要依据国家和自治区现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政策,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配套办法。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执法动态巡查,严格执法监管,坚决查处借土地流转之机强占农民的承包土地、非法改变流转土地农业用途和私自非法买卖土地等案件。搞好农村土地纠纷司法调处和案件审理工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准确界定农村土地流转形式。对以股份合作形式流转土地的,要着重对经营权保护进行审查,严防经营不善导致农民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要注意对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土地承包经营各项权益的法律保护,防止农民因非自愿失地引发社会问题。要妥善处理好以往农村土地流转中因流转时限、市场变化等因素造成的利益矛盾。

(十二)切实维护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的土地合法权益。对于已经享受低保、医保或者得到其他社会救助但仍难以解决生活问题的、丧失劳动能力且生活无来源的农村特殊困难群体,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强制或以抵顶欠债、欠工名义变相剥夺其承包地。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通过强化农村低保、大病救助、病患保险、司法救助等综合性保障手段,避免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发生非正常土地流转。

五、土地经营权流转必须适应农村发展稳定的要求

(十三)土地流转要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粮食生产。要按照自治区农业区域规划布局,引导和扶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实行农牧结合、农林牧结合,规模化发展粮食、棉花、林果、畜产品和区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进行土地连片集中,促进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提高机械耕作水平和耕种效率。要确保粮食安全,根据粮食生产规划和布局要求,引导流转土地发展粮食生产。粮食收购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等政策性补贴要直接落实到生产者。如果国家有关政策调整变化,土地流转双方及时协商调整收益分配。

(十四)土地流转要有利于促进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励种养专业户转入外出务工经商农民的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合作连片开发,并通过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支持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采用先进科技、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大力发展机械化,加快推动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

(十五)土地流转要有利于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把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作为引导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途径,实现劳动力转移与土地流转互为促进。要按照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信用的新型农民要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加大农民生产技术和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六、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组织领导

(十六)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的领导工作。要结合实际学习研究政策,深入基层掌握土地流转动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措施,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提高执行政策的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十七)加强农经管理机构队伍建设。各级农经管理机构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加强农经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解决好农经管理机构面临的队伍不稳、经费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强化农经部门工作职能,建立健全职能明确、权责一致的农经行政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经管理机构在行政执法、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职能作用,担负起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十八)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机制。抓好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建设,形成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农业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农经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把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的各项法律法规作为“法治进乡村”活动的重要内容,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农业农经、畜牧、林业、国土资源、纪检监察、司法、信访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联动,稳妥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

第四篇:关于做好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中期总结有关事项的通知2

关于做好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

中期总结有关事项的通知

共青团各市州、直管市委,神农架林区团委:

根据团中央工作安排,为做好挂职工作中期总结,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请各位挂职干部向团省委组织部和挂职市州团委提交四方面材料。一是个人挂职工作中期总结。重点汇报参与推广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和外出务工青年群体团建工作、推动分类引导青年工作、扶持青年创业就业工作、增强中小学团队组织的活力、推动农村团建载体创新等全团重点工作方面的情况。二是发现、挖掘的基层工作典型材料1—3篇。三是调研报告1篇。四是认真填写《高校团干部基层挂职工作中期统计表》。

2.请各市州团委认真对高校团干部挂职工作进行中期总结,并上交1篇工作报告。报告要精练,要有具体事例和数字。并请认真统计汇总《高校团干部基层挂职工作中期统计表》,务必保证数据真实。

以上材料请务必于8月3日前上报团省委组织部。联系人:吴汉桥,联系电话027-87238819。

电子邮箱:hbtswzzb@163.com。

团省委组织部2011年7月27日1

选派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中期统计表

(填表日期:2011年8月1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千村(社区)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

千村(社区)示范创建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计生办、计生协:

为不断深化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切实做好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工作的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管理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千村(社区)示范”创建工作,是深化人口计生工作综合改革、推进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各各乡镇(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要把“千村(社区)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引深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的重要环节来抓,通过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逐步建立起主体明确、制度健全、维权落实、激励有效的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机制,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自主、自愿落实计生基本国策。

二、进一步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千村(社区)示范创建各

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村(社区)计生协组织建设。健全组织网络,是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创建工作的基础。各乡镇(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要切实抓住今年村(社区)换届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计生协的组织建设。组织机构不健全的要尽快完善,有名无实的“墙上协会”、“纸上协会”要进行重新整建,人员不力的应抓紧予以调整。大力推广村两委、村计生办、村计生协“三位一体”,由村(社区)支书(主任)兼任计生协会长,选举“有热心、有能力、有威望”的“五老”和科技能人、致富带头人等担任副会长或理事等,聘任村服务员兼任秘书长的做法。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活动制度,切实做到人员明确、责任明确、任务明确,为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创建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精心修订《计划生育自治章程》、《计划生育村规民约》。依法建章立制,是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创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各基层计生协会要在村(社区)两委的领导下,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计划生育自治章程》(以下简称《自治章程》)或《计划生育村规民约》(以下简称《村规民约》)进行修订。《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的主要内容包括:村两委、村计生协为村民应提供的服务;村民在计划生育上的权利和义务;本村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及村民的奖励优惠措施;对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不自觉遵守《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的限制措施等。要充分利用协会会员小组、会员、会员联系户的组织网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切实了解群

众生产、生活、生育方面的实际需求和关注热点,尤其是要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注意将产业发展、项目扶持、宅基地划分、拆迁补偿、婚嫁落户、村(社区)集体收益或福利分配等方面优先优惠的具体措施纳入《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之中,使《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更加符合村情民意。要真正把组织起草、征求意见、会议讨论、表决通过等修订程序,变成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工作过程,让大家充分了解和掌握《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把《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将示范创建活动与诚信计生工作有机结合。开展诚信计生,是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一要认真抓好村务公开。各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建好公开栏,及时公开再生育审批、社会抚养费征收、计生奖扶等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及落实情况,公开各项人口计生办事内容和程序、服务承诺和投诉途径。做到凡是群众密切关心的人口计生政策和事务都及时公开,凡是需要群众监督的人口计生工作事项都列入村务公开的内容。二要认真开展“双诺双评”活动。一是村(社区)两委要围绕落实各项奖励优惠政策,提供宣传教育、技术服务、维护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等职责及违约责任,向群众做出公开承诺,并将承诺张贴在公开栏中或采取与群众签订诚信计生协议的形式公开。二是育龄群众要结合自身实际,向村(社区)做出自觉参与人口计生法律法规学习、主动申报怀孕生育情况、及时采取避孕节育措施、自觉履行计划生育相关义务、主动承担

违反生育规定责任的承诺。三是村(社区)计生协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每季度召开一次会员小组长会或每半年召开一次协会理事会,对村(社区)两委落实承诺情况进行评议,并及时将评议结果向群众公开;利用会员小组活动,对育龄群众履行《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诚信承诺情况进行评议,并帮助和督促不能履行承诺的群众自觉遵守承诺。通过开展“双诺双评”活动,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干部守法履规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实现基层人口计生服务和管理方式、方法的转变。

(四)积极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创建活动。群众参与,是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创建工作的前提。村(社区)计生协要根据本地群众需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幸福家庭、生育关怀、少生快富、生育保险、民主维权等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在参与中感受党、政府的关爱和温暖,增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进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创建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一)搞好规划,扎实争创。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生协联合启动了“万村示范活动”。省级计划通过5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培育一千个示范村(社区)。区计生局、计生协要按省统一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三级联创”,并根据工作基础,制定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规划,将规划落实到村,任务落实到人。

(二)强化培训,提高认识。要按照县培训乡、乡培训村、村培训会员和群众的原则,逐级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对做好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的认识,明确工作职责,做到行政管理和群众自治两手抓,两手硬;通过培训,让干部、群众明确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是按照党和国家有关人口政策法规,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让广大计生工作者进一步掌握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原则、内容、方法、步骤、工作要求及评估标准等,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三)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各乡镇(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要严格按照示范村(社区)创建标准及创建任务,抓典型、树样板。每个乡镇(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要抓1—2个村(社区)进行重点推进,总结工作经验。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整体工作发展。

(四)检查验收,评估表彰。区计生局、计生协将在村(社区)创建的基础上,按照示范村(社区)创建标准,做好示范村(社区)创建的检查、验收、评估工作,及时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全面提高工作水平。

(五)加强宣传,及时反馈。各乡镇(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营造创建氛围。各乡镇(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要及时将开展创建活动的情况及相关资料报区计生协。

附件:

1、山西省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社区)评估标准 2、2011年全区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千村(社区)示范创建任务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附件1:

山西省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示范

村(社区)评估标准

一、组织建设好:村(社区)人口计生组织网络健全,责任分工明确;有以主要精力做协会工作的副会长和秘书长,会员结构合理,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会员小组划分合理,秘书长、小组长(中心户长、会员小组长)职责明确;人口文化大院、会员之家等宣传服务活动阵地有牌子、有宣传资料、有活动器材、有活动制度、有协会工作手册,并经常开展活动。

二、制度规范好: 《计划生育自治章程》或《计划生育村规民约》、诚信计生协议等规章制度制定程序规范,内容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约定的权利义务对等,无违法收费和罚款;有对计生家庭明确切合本村实际的奖励优惠措施,有对违法生育家庭明确的限制措施,体现大多数群众的意愿。

三、村(社区)务公开好:有人口计生公开栏,全面、及时公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人口计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奖励、处罚、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情况等计划生育事务;定期组织村(社区)群众代表和协会会员评议计生工作;群众参与和监督的渠道畅通,群众参与率达80%以上。

四、宣传服务好:能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宣传服务队伍,每年活动次数不少于4次,育龄群众对人口计生法律法规政策、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知识及本村《计划生育自治章程》

或《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的知晓率达80%以上。

五、计生诚信好:村(社区)对计生家庭的奖励、优先优惠政策及对违法生育的限制措施基本落实;生育关怀活动扎实有效,计生家庭关爱率达90%以上;村(社区)基本人口信息清楚,育龄妇女卡、月报告单使用正确、信息完整;近三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80%以上,无大月份和选择性别引产;无出生瞒报、漏报;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0%以上,无政策外多孩生育。

六、文明建设好:人口计生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幸福家庭、文明和谐村(社区)建设相结合,上作有规划、有措施;村(社区)容貌整洁、邻里互助、尊老爱幼、性别平等、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形成风尚;近三年未发生因计划生育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村(社区)群众集体上访事件。

附件2:

2011年全区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

千村(社区)示范创建任务

郭家堡:2 张庆:2 乌金山:2 修文:2 庄子:1 什贴:1 锦纶:1 西南:1 经纬:1

北田:2 长凝:1 晋华:1 新华:1 安宁:1 东阳:2 东赵:1 新建:1

路西:1 北关:1

下载关于做好远程教育集中轮训基层团干部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团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做好远程教育集中轮训基层团干部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团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