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时适变 探索税收管理现代化之路——访安徽省国家税务局长胡道新(5篇)

时间:2019-05-13 17:5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审时适变 探索税收管理现代化之路——访安徽省国家税务局长胡道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审时适变 探索税收管理现代化之路——访安徽省国家税务局长胡道新》。

第一篇:审时适变 探索税收管理现代化之路——访安徽省国家税务局长胡道新

——访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局长胡道新

(载于《中国税务》2011年第8期,记者

杨克文 陈双专 高宏丽)

今天的中国,国情在变,税情也在变。

一方面,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蓬勃迸发,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与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相伴生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如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消极腐败现象等,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另一方面,税源数量急剧增长,税源结构深刻变化,税源流动性和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纳税人素质不断提高、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天变,道亦变。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部署。税收征管模式是社会管理方式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具体体现。如何适应变化了的国情、税情,不断改革创新税源管理,实现税收管理的现代化,更好地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摆在税务系统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建立税源管理专门机构,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税源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化,从而降低税收征纳成本,是当今世界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纳税服务作为一种国际通行做法,也日趋成熟、完善,在税收征纳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征纳和谐。

我国税收征管的变革一直在不断探索、发展、进步中。从“一人进厂、各税统管”到征、管、查“三分离”,从直接上门收税到推行纳税申报制度,从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到加强管理优化服务,从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到突出纳税评估,从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到探索信息化、专业化税源管理方式……因应国情、税情的深刻变化,税务系统不断加强和创新税收管理,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努力使税收管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勇于实践的安徽国税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瞄准税收管理现代化方向,着眼于把省局做实、市局做精、县局做专,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构建“国际先进+中国特色”的税收征管新模式,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得到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安徽省国税系统如何实行业务变革、重组管理资源?如何把省局做实、市局做精、县局做专?如何深化信息应用、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如何培养专业化人才、管住税收复杂事项……带着这一连串问题,我们专访了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局长胡道新,试图探寻安徽国税人的理想和追求。

《中国税务》:安徽省国税系统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胡道新: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管理客体的专业分类与税收管理主体的专业分工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我们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主要是基于税源发展状况和税收管理环境的深刻变化。

一是纳税人的组织形式趋于复杂化。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急剧增加,其组织形式、运作方式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跨国公司、集团企业、连锁企业等跨区域经营十分普遍,母子公司、总分机构等公司结构和管理体制飞速创新,税源管理面临高度的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税务部门很难摸清纳税人的创利方式、盈利水平和应税收入,甚至难以把握纳税主体、课税环节和纳税数额,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日益加剧,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企业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的深刻变化。

二是纳税人的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很多企业既从事制造业,又从事服务业。从事制造业的很多企业,既从事传统制造业又从事高科技制造业;从事服务业的很多企业,既从事传统服务业又从事现代服务业。在企业跨行业经营十分普遍的情况下,单个税收管理员无法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就是一个地方的税务机关也难以全面掌握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企业信息,从而有效管控税源。

三是纳税人的管理手段日益现代化。近年来,信息集成系统充分发展,财务管理软件广泛应用,纳税人的经营核算呈现电子化、智能化的趋势,大大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财务会计核算质量。面对高度智能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难以及时、全面地对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和应税收入实施有效监控。

四是纳税人处理涉税事务逐步团队化。许多企业成立了税务专业组织,组建了高素质的税务团队;有的企业设立了税务CEO,专门负责企业税收事务;有的企业聘请了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代办各类涉税事项。纳税人对税收事务的高度重视和专业应对,要求税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中国税务》:面对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安徽省国税系统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胡道新:知新就要图变。在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上,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2003年在芜湖等市国税局进行了“六个一”业务重组试点;2004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征管数据省级集中;2005年启动大规模干部培训,组织岗位练兵和能手竞赛,培养专业人才;2006年开展解剖式调研评估,探索纳税评估方式方法;2007年启动数据仓库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强化分析应用;2008年在全省开展集约稽查,省局尝试直接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纳税评估。这些探索性工作,为2009年以来积极稳妥地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中国税务》:经过多年的探索,安徽省国税系统形成了怎样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思路?

胡道新:探索实践告诉我们,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关键是要探索建立健全符合国情和省情、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符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制、机制和征管模式。通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我们确定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即以实施科学分类、准确划分职责为基础,以加强税源监控、强化风险管理为重点,以深化数据应用、实施信息管税为手段,以提升管理层级、转变工作方式为关键,以优化机构设置、合理调配资源为保障,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探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税收征管模式,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提高社会各界的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

其中,关键是转变工作方式,具体要求是把省局做“实”、市局做“精”、县局做“专”,省、市、县三级国税机关都成为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实体。

《中国税务》:如何理解这个工作思路的具体内涵?

胡道新:理解这个工作思路,必须牢牢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实施科学分类、准确划分职责为基础。一是对管理对象分类。按照“规模+行业”的原则,依据规模大小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重点税源是指由省、市局监控的企业以及跨国、跨省、跨市的总分机构和母子公司、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中小税源为重点税源以外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按规模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状况,对同一管理层级的纳税人再按行业和特殊事项进行分类。二是对管理职责分类。借鉴公安部门“户籍警”、“治安警”、“刑警”序列划分方式,将税源管理职责划分和归类为事务性、监控性、查处性三类,税收管理员由固定管户转向分类管事。事务性工作是指日常管理与服务,包括户籍管理、申报受理、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等;监控性工作是指基于风险管理的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等;查处性工作是指税务稽查。三是对管理层级分类。根据税收征管程序和风险管理流程,合理界定分解省、市、县三级国税机关的税源管理职责,实现上下联动。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以及反避税等监控性和查处性工作,主要由省、市两级国税机关承担,县局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以及中小税源的纳税评估。

第二,以深化信息应用、强化风险管理为手段。一是强化税收分析。把税收分析作为推进专业化管理的切入点,运用分析成果引导管理资源配置,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二是加强申报审核。建立税源监控分析平台,每一申报期结束后,由计算机自动扫描、筛选存在税收风险的纳税申报异常户,及时向纳税人进行风险提醒,并监测其整改情况。三是整合税源监控。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整合部门之间、上下之间和税源管理主要环节之间的工作,提高税源监控水平。四是突出纳税评估。省局负责对全省重点税源纳税人纳税评估的组织和实施,市局负责对部分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企业实施评估,县局负责对部分中小税源企业实施评估。五是集约税务稽查。在一定区域内集中稽查人员、资源和业务,优化力量配置,强化执法刚性,提高办案效率,更好地发挥稽查震慑作用。六是优化纳税服务。适应纳税人的不同需求,以政策调整和办税流程为重点,分级分类开展宣传辅导和纳税人培训,做到尊重纳税人、相信纳税人、还权纳税人、服务纳税人,让纳税人缴“明白税、公平税、放心税、便捷税”。

第三,以提升管理层级、转变工作方式为关键。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省局从以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为主,转变为直接承担税源监控管理任务的管理实体。转变工作方式后,省局主要负责税收分析、部分重点税源的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以及全省反避税调查工作。

第四,以优化机构设置、科学调配人力资源为保障。按照专业化要求,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重组省、市、县局税源管理机构和内设机构,调整管理职能,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税务》: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安徽省国税系统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中进行了那些实践?

胡道新: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以来,我们主要做了十件事:一是把科学分类作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按管理对象、管理职责和管理层级进行了分类分工;二是建立起“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动”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三是在申报受理、纳税评估、税收征收、税务稽查、争议处理等主要环节上,建立了标准统一、分类实施、有序整合、协同部署的工作流程;四是制定了纳税服务的各项措施,推行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纳税服务;五是加强税收分析应用,实施风险管理,引导管理资源合理配置,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六是突出纳税评估,创新评估方式,组建保障团队,注重结果应用,对纳税人实施最有效的税源监控;七是实施集约稽查,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案;八是研发分析工具,推行“一体化”网上办税平台等系统,运用信息化成果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质效;九是重组省、市、县局机构,减少管理层级,调整管理职能;十是建立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中国税务》:这次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胡道新:坚持一体化运作。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省局由过去部署工作任务、督促基层落实转变为自己亲自做、带着基层干,重在将省局做“实”,使省、市、县三级国税机关都成为税源管理实体。

应用信息化成果。我们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分析应用,建立统一的税收数据仓库,搭建全省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开展“建模找点”,研发行业评估模型,实现“数据—信息—管理”的转换,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和税收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培养专业化人才。我们像重视子女教育一样重视干部培训,分门别类培养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和纳税服务等专门人才,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以满足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建立标准化流程。我们先后建立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流程、税收分析工作流程、纳税评估工作流程、税务稽查工作流程、反避税调查工作流程、税务行政审批工作流程等,促进各项税收管理业务间的良性互动,尽可能将所有的工作程序标准化,做到公开、透明、标准、规范。

推进社会化管理。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密切国、地税部门协作,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协税护税体系,实施税收综合治理。

《中国税务》: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困难。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胡道新: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人的观念和意识最难改变。有些干部习惯于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干部遇到岗位调整、职务变动、角色转换时,受利益关系的影响和支配,投身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不强。这需要我们加强引导,不断统一思想。

二是专业人才问题。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要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为保障。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调查等工作对税务干部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虽然我们开展了大量教育培训、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但目前能够胜任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税务干部仍为数不多,急需各类专业人才。

三是机构设置问题。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配备,直接关系到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效果。当前,按行政区域设置税务机构的组织模式,与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一定冲突,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机构设置专业化。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实行业务与机构同步调整,是大势所趋。

总之,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最大的难点是思想认识问题,最大的压力是专业人才问题,最大的期待是业务变革与机构调整同步问题。

《中国税务》: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您有什么体会?

胡道新:我认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不断统一思想为前提,以长期实践为基础,以“上下联动”为突破,以资源整合为保障,以强化复杂事项管理为重点,充分发挥思想、信息和人才等优势,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行业务变革和机构调整同频共振,力求通过体制机制转换实现征管模式优化,通过专业化、信息化管理创新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

——访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局长胡道新(载于《中国税务》2011年第8期,记者

杨克文 陈双专高宏丽)

今天的中国,国情在变,税情也在变。

一方面,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社会活力蓬勃迸发,经济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与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相伴生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如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消极腐败现象等,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另一方面,税源数量急剧增长,税源结构深刻变化,税源流动性和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纳税人素质不断提高、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天变,道亦变。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战略部署。税收征管模式是社会管理方式在税收征管领域的具体体现。如何适应变化了的国情、税情,不断改革创新税源管理,实现税收管理的现代化,更好地服务社会管理创新,成为摆在税务系统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建立税源管理专门机构,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税源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化,从而降低税收征纳成本,是当今世界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同时,纳税服务作为一种国际通行做法,也日趋成熟、完善,在税收征纳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征纳和谐。

我国税收征管的变革一直在不断探索、发展、进步中。从“一人进厂、各税统管”到征、管、查“三分离”,从直接上门收税到推行纳税申报制度,从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到加强管理优化服务,从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到突出纳税评估,从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到探索信息化、专业化税源管理方式……因应国情、税情的深刻变化,税务系统不断加强和创新税收管理,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努力使税收管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勇于实践的安徽国税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瞄准税收管理现代化方向,着眼于把省局做实、市局做精、县局做专,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转变工作方式,积极探索构建“国际先进+中国特色”的税收征管新模式,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得到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安徽省国税系统如何实行业务变革、重组管理资源?如何把省局做实、市局做精、县局做专?如何深化信息应用、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如何培养专业化人才、管住税收复杂事项……带着这一连串问题,我们专访了安徽省国家税务局局长胡道新,试图探寻安徽国税人的理想和追求。

《中国税务》:安徽省国税系统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胡道新: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管理客体的专业分类与税收管理主体的专业分工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我们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主要是基于税源发展状况和税收管理环境的深刻变化。

一是纳税人的组织形式趋于复杂化。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纳税人数量急剧增加,其组织形式、运作方式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跨国公司、集团企业、连锁企业等跨区域经营十分普遍,母子公司、总分机构等公司结构和管理体制飞速创新,税源管理面临高度的复杂性和诸多不确定性。税务部门很难摸清纳税人的创利方式、盈利水平和应税收入,甚至难以把握纳税主体、课税环节和纳税数额,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状况日益加剧,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企业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的深刻变化。

二是纳税人的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很多企业既从事制造业,又从事服务业。从事制造业的很多企业,既从事传统制造业又从事高科技制造业;从事服务业的很多企业,既从事传统服务业又从事现代服务业。在企业跨行业经营十分普遍的情况下,单个税收管理员无法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就是一个地方的税务机关也难以全面掌握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经营的企业信息,从而有效管控税源。

三是纳税人的管理手段日益现代化。近年来,信息集成系统充分发展,财务管理软件广泛应用,纳税人的经营核算呈现电子化、智能化的趋势,大大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和财务会计核算质量。面对高度智能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难以及时、全面地对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和应税收入实施有效监控。

四是纳税人处理涉税事务逐步团队化。许多企业成立了税务专业组织,组建了高素质的税务团队;有的企业设立了税务CEO,专门负责企业税收事务;有的企业聘请了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代办各类涉税事项。纳税人对税收事务的高度重视和专业应对,要求税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

《中国税务》:面对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安徽省国税系统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胡道新:知新就要图变。在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上,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2003年在芜湖等市国税局进行了“六个一”业务重组试点;2004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征管数据省级集中;2005年启动大规模干部培训,组织岗位练兵和能手竞赛,培养专业人才;2006年开展解剖式调研评估,探索纳税评估方式方法;2007年启动数据仓库建设,实现信息共享,强化分析应用;2008年在全省开展集约稽查,省局尝试直接对重点税源企业实施纳税评估。这些探索性工作,为2009年以来积极稳妥地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中国税务》:经过多年的探索,安徽省国税系统形成了怎样的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思路? 胡道新:探索实践告诉我们,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关键是要探索建立健全符合国情和省情、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符合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求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制、机制和征管模式。通过深入调研、充分论证,我们确定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即以实施科学分类、准确划分职责为基础,以加强税源监控、强化风险管理为重点,以深化数据应用、实施信息管税为手段,以提升管理层级、转变工作方式为关键,以优化机构设置、合理调配资源为保障,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探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的税收征管模式,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提高社会各界的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

其中,关键是转变工作方式,具体要求是把省局做“实”、市局做“精”、县局做“专”,省、市、县三级国税机关都成为税收管理和服务的实体。

《中国税务》:如何理解这个工作思路的具体内涵?

胡道新:理解这个工作思路,必须牢牢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实施科学分类、准确划分职责为基础。一是对管理对象分类。按照“规模+行业”的原则,依据规模大小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重点税源是指由省、市局监控的企业以及跨国、跨省、跨市的总分机构和母子公司、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中小税源为重点税源以外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按规模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状况,对同一管理层级的纳税人再按行业和特殊事项进行分类。二是对管理职责分类。借鉴公安部门“户籍警”、“治安警”、“刑警”序列划分方式,将税源管理职责划分和归类为事务性、监控性、查处性三类,税收管理员由固定管户转向分类管事。事务性工作是指日常管理与服务,包括户籍管理、申报受理、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法宣传、纳税辅导等;监控性工作是指基于风险管理的纳税评估和税源监控等;查处性工作是指税务稽查。三是对管理层级分类。根据税收征管程序和风险管理流程,合理界定分解省、市、县三级国税机关的税源管理职责,实现上下联动。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以及反避税等监控性和查处性工作,主要由省、市两级国税机关承担,县局主要从事事务性工作以及中小税源的纳税评估。

第二,以深化信息应用、强化风险管理为手段。一是强化税收分析。把税收分析作为推进专业化管理的切入点,运用分析成果引导管理资源配置,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二是加强申报审核。建立税源监控分析平台,每一申报期结束后,由计算机自动扫描、筛选存在税收风险的纳税申报异常户,及时向纳税人进行风险提醒,并监测其整改情况。三是整合税源监控。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整合部门之间、上下之间和税源管理主要环节之间的工作,提高税源监控水平。四是突出纳税评估。省局负责对全省重点税源纳税人纳税评估的组织和实施,市局负责对部分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企业实施评估,县局负责对部分中小税源企业实施评估。五是集约税务稽查。在一定区域内集中稽查人员、资源和业务,优化力量配置,强化执法刚性,提高办案效率,更好地发挥稽查震慑作用。六是优化纳税服务。适应纳税人的不同需求,以政策调整和办税流程为重点,分级分类开展宣传辅导和纳税人培训,做到尊重纳税人、相信纳税人、还权纳税人、服务纳税人,让纳税人缴“明白税、公平税、放心税、便捷税”。

第三,以提升管理层级、转变工作方式为关键。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切实转变工作方式,省局从以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为主,转变为直接承担税源监控管理任务的管理实体。转变工作方式后,省局主要负责税收分析、部分重点税源的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以及全省反避税调查工作。

第四,以优化机构设置、科学调配人力资源为保障。按照专业化要求,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重组省、市、县局税源管理机构和内设机构,调整管理职能,优化资源配置。

《中国税务》:根据上述工作思路,安徽省国税系统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中进行了那些实践?

胡道新: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以来,我们主要做了十件事:一是把科学分类作为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按管理对象、管理职责和管理层级进行了分类分工;二是建立起“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内外协动”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三是在申报受理、纳税评估、税收征收、税务稽查、争议处理等主要环节上,建立了标准统一、分类实施、有序整合、协同部署的工作流程;四是制定了纳税服务的各项措施,推行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的纳税服务;五是加强税收分析应用,实施风险管理,引导管理资源合理配置,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六是突出纳税评估,创新评估方式,组建保障团队,注重结果应用,对纳税人实施最有效的税源监控;七是实施集约稽查,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案;八是研发分析工具,推行“一体化”网上办税平台等系统,运用信息化成果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质效;九是重组省、市、县局机构,减少管理层级,调整管理职能;十是建立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提供人才支持。

《中国税务》:这次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胡道新:坚持一体化运作。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省局由过去部署工作任务、督促基层落实转变为自己亲自做、带着基层干,重在将省局做“实”,使省、市、县三级国税机关都成为税源管理实体。

应用信息化成果。我们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分析应用,建立统一的税收数据仓库,搭建全省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开展“建模找点”,研发行业评估模型,实现“数据—信息—管理”的转换,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和税收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培养专业化人才。我们像重视子女教育一样重视干部培训,分门别类培养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和纳税服务等专门人才,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以满足专业化管理的需要。

建立标准化流程。我们先后建立了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流程、税收分析工作流程、纳税评估工作流程、税务稽查工作流程、反避税调查工作流程、税务行政审批工作流程等,促进各项税收管理业务间的良性互动,尽可能将所有的工作程序标准化,做到公开、透明、标准、规范。

推进社会化管理。加强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密切国、地税部门协作,建立第三方信息共享机制,完善协税护税体系,实施税收综合治理。

《中国税务》:任何改革都会遇到困难。在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胡道新: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人的观念和意识最难改变。有些干部习惯于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干部遇到岗位调整、职务变动、角色转换时,受利益关系的影响和支配,投身改革的自觉性、积极性不强。这需要我们加强引导,不断统一思想。

二是专业人才问题。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要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作为保障。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反避税调查等工作对税务干部的素质和技能要求较高,虽然我们开展了大量教育培训、岗位练兵、业务竞赛活动,但目前能够胜任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税务干部仍为数不多,急需各类专业人才。

三是机构设置问题。机构设置、职能划分、人员配备,直接关系到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效果。当前,按行政区域设置税务机构的组织模式,与税源专业化管理存在一定冲突,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机构设置专业化。按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实行业务与机构同步调整,是大势所趋。

总之,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最大的难点是思想认识问题,最大的压力是专业人才问题,最大的期待是业务变革与机构调整同步问题。

《中国税务》: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您有什么体会?

胡道新:我认为,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不断统一思想为前提,以长期实践为基础,以“上下联动”为突破,以资源整合为保障,以强化复杂事项管理为重点,充分发挥思想、信息和人才等优势,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行业务变革和机构调整同频共振,力求通过体制机制转换实现征管模式优化,通过专业化、信息化管理创新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

下载审时适变 探索税收管理现代化之路——访安徽省国家税务局长胡道新(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审时适变 探索税收管理现代化之路——访安徽省国家税务局长胡道新(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