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文献综述
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完善税制需要,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营改增”直接影响企业的税负。税负的增加会使得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降低,税负的降低则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研究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探讨营改增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营改增是否能真正的给企业带来实惠?为营改增的全面推广提供经验指导的同时,也为即将进行的或正在进行改革的企业提供有效应对措施。
一、营改增的必要性
进行营改增是否必要,不同的学者对之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有的学者支持营改增,也有人反对进行营改增。
目前的研究调查中支持营改增的学者占大多数,他们支持营改增的理由主要包括一下两点:
(1)现行营业税税负过重
对于现行的营业税税制,无论是学术研究者还是企业,都认为当前的营业税存在税负过重的弊端,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及调整,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营业税是价内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其税基就是销售的总额,这之中存在重复课税,税负过重的缺点。平新乔(2010)比较了2000-2006年全部企业的平均增值税负和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的营业税税负,发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营业税税负一直高于缴纳增值税的部门的税负,2004年之后实际的营业税税负一直高于20%,2005年之后实际税负甚至达到了30%以上。张斌(2010)在研究营业税全面取消后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现行的营业税税负过重,导致相关企业税负过重的主要原因是征税范围过大。企业在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是不可避免的需要购进货物,承担了购货而产生的增值税,但是由于是营业税的纳税人,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作者因此认为切实际承担了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双重税负。刘佐(2009)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各国的税制发展的经验来看。对于发达国家增值税的税收比例一直在稳步提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不到14%提高到2005年的18。9%。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增值税也一直是主要课税。(2)增值税可以克服营业税的缺陷
有的学者立足增值税的有事,认为好的税制应该尽量降低税收对经济的扭曲,这在税收的研究上被称为最优的税制选择。按照这一理论,增值税是一种最好的间接税。而营业税则是最坏的。施文泼,贾康(2010)认为,增值税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额进行征税,不存在重复征税的弊端,因此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十分必要,并且支护,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地方跟中央财政的分配。认为我国未来的增值税的改革方向是逐步的把营业税纳入增值税的范围。梁强,贾康(2013)中通过分析1994年的税制改革,从而体现营改增的必要性。1994年的税制改革开征与完善增值税,受益最大的是第二产业,部分惠及第三产业,增值税的改革还不到位,遗留给第三产业的不利因素居多。但增值税更能促进花夜话细分导向下的行业发展,与第三产业活力。增值税能保持税负稳定及合理可控。1994年的改革并不彻底,亟需完善,认为全面实行营改增事关经济发展全局。陈丹(2012)在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影响分析中指出,营改增能够减少重复征税,统一税率利于征税管理,减轻了企业税负,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降低税收边际成本,扩大社会福利。在外国学者对于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研究中Michael Smart,Richard M.Bird(2009)认为,那些加拿大省份仍征收营业税的详细收入数据检验表明,包括资本货物的企业投入实际税负是非常高的。通过经济理论预测,增值税替代营业税能消除营业税下企业投资实际税负高的影响,在已经替代营业税为增值税的省份当中,增值税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根据现在中国的经济状况跟国情,要理性的对待营改增的问题。陈丹,胡子平,石雨鑫(2011)认为,营业税的税负真的重了,但是从理论跟时间两个角度分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跟合理性。而且营业税中存在的重复征税的问题在扩围后同样没有的到根本的解决。我国现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下,进行增值税的扩围并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高培勇(2010)认为把营业税纳入增值税的范围会导致增值税的块头过大,会对税收收入或财政收入的安全性有所影响。
综上所述,大部分的学者赞成营业税改增值税,并且当前营改增的势头已经不可逆转,营改增的试点范围也已经逐步推广到全国,纳入营改增的行业也越来越多。但是对于一些反对的意见我们也要理性的去看待。
二、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杨隽(2013)通过相关测算分析了交通运输企业营改增前后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对相关城建税、教育附加、利润及所得税的影响得出结论。在营业成本中,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抵扣的直接材料及制造费用的含税价a,与含税营业收入x之间应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使得纳税企业由于营改增而获利,否则,企业将受损。营改增并不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都使企业受益。李子景,周艳芳,谢利(2013)通过对我国公路运输业上市公司营改增前后的税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施营改增后大众交通运输板块的税后利润减少了101888716.45元,运输板块的企业税负提高了1.26%。主要因为税率上升,企业取得的进项税额不足等。陶晓峰(2014)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营改增对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税负的影响,对于小规模的纳税人来说,税负下降非常明显,营改增后税负下降41.8%。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企业在没有进项税额抵扣的情形下,不考虑企业的所得税,信息技术服务业在营改增后实际的税负增加了0.66%考虑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总的税负增加0.54%。从中可以看出增值税的核心是抵税机制。营改增的企业财务人员应该多熟悉增值税的抵税范围。许晓丽(2014)从我国营改增的社会背景切入,介绍了营改增的现实意义,比较分析了我国航空运输企业营改增前后的税负状况,用实例说明营改增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营改增后航空运输企业在税负方面,不利的是企业的所得说有所增加,但是当期的流转税方面合计降低更多,利弊相抵,整体上税负是大大降低的,因此企业的净利润大大增加,同时也使得航空企业的成本有效降低。张丽(2014)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站在企业的角度从税负和财务核算两个角度来分析营改增对电信业的影响,发现税负并非是简单的提高或者降低了,而是要根据不同而情况进行分析。姜明耀(2011)利用投入产出表,借鉴国际上估算增值税税基的成熟方法,模拟测算了营改增在不同税率下对工业和服务业各个行业理论税负的影响。他估算结果为,营改增所导致的服务业税负波动幅度要大于制造业,营改增后制造业平均税负水平有所降低。
程子健(2011)通过建立价格模型分析了不同的扩围方案对减少重复征税和降低产品税负的影响,并利用住户调查数据、投入产出方法和实际税收数据测算了增值税扩围改革的福利效应。通过研究发现,将增值税扩大到生产性服务业可以改善具名福利,但是其具有累退性。梅康明(2013)分别分析了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尚未试点的建筑业的税负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物流业的营业利润提高了,但是部分企业的税负不减反增。服务业一般纳税人只有取得一定的进项税额,实际税负才会降低;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出现大幅度降低,此结论与上文提到的信息服务业基本相同。同时对于尚未改革的建筑业整体而言是有利的,但是受到具体开支是否可以取得增值税发票,是否可抵扣等因素影响。
综上所述,关于应该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不同的行业对于营改增有着不一样的反应,不同的企业在对待营改增时的方法也会使得产生的结果有所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测算方法,推算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或者用案例来证明税负的影响,分析出来的结果不具有现实意义,不能真正反映由营改增对企业税负变动的影响。
三、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在“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研究切入点不同,结论各异。
金家伟(2013)分析了“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收、固定资产投资和效益的影响,选取 2012 年交通运输企业的经营数据,采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的方法对样本企业的经营数据进行模拟,并与最新的报道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大部分企业减税效果明显,部分企业出现税负增加的情况。刘若鸿、史燕平(2012)分析了“营改增”对有些动产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他们认为将动产融资租赁行业纳入征收增值税的范围后,可以使机械设备租赁者进行进项税额的抵扣,从而鼓励企业租用设备。他们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比了“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水平的变动,发现符合租赁资质要求的融资租赁公司流转环节税负减轻了,整个租赁环节的平均税负也会下降,从而得出“营改增”可以增强该类公司的企业财务绩效,促进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的结论。鲁盛潭、彭景颂(2012)在研究“营改增”对上海市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影响方面,通过运用回归方程的分析方法,对比了试点企业与非试点企业财务绩效的变化情况,发现“营改增”对上海市交通运输业的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营改增”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还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姜欢、刘建军、张冰玉(2011)以 24 家物流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综合会计、财务和税务知识,利用公式、数据模型分析了“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税负和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是“营改增”前后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关键因素,投资规模较大的公司受“营改增”的影响比较显著,而投资规模较小的公司,在“营改增”以后,企业的财务绩效变化不明显。张玲玲(2013)通过配对样本 T 检验和回归方程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营改增”对上海地区交通运输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发现“营改增”没有促进交通运输业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
综上所述发现国内学者关于“营改增”问题的研究,绝大部分属于规范性研究,实证研究还稍显不足。部分学者从假设性测算的角度,分析了“营改增”后各行业税负的变动,但并未就“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水平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一些学者研究了影响“营改增”税负变动的因素,但却是规范性研究,没有数据做实证支撑。只有个别学者对“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但却只是通过设置虚拟变量(“营改增”前为 0,“营改增”后为 1)来衡量“营改增”的变动,并没有深入研究“营改增”哪些因素对企业税负造成影响,从而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了影响。“营改增”究竟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企业是否能够真正享受到“营改增”带来的实惠?这些都是国家和企业密切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试点企业对“营改增”政策的执行情况,了解“营改增”是否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是否能够促进第三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该角度而言,对“营改增”政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能够提供一些借鉴经验,使得“营改增”在全国范围的实施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企业作为“营改增”最大的受益者,必然会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我们只有了解“营改增”对企业产生的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的,才能为即将进行“营改增”的企业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研究“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平新乔,张海洋,梁爽,郝朝艳,毛亮.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税负[J].财政与金融,2010(3):6-12 [2]张斌.营业税全面取消后的影响分析[J].财会研究,2011(2):31-33 [3]刘佐,勒东升,龚辉文.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优化中国中长期税制结构[J].财政研究,2009(5):8-17 [4]施文泼,贾康.增值税“扩围”改革与中央地方财政体制调整[J].财贸经济,2010(11):46-51 [5]梁强,贾康.1994年税制改革回顾与思考:从产业政策、结构优化调整角度看“营改增”的必要性[J].财政研究,2013(9):37-48 [6]陈丹,胡子平,石雨鑫.对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影响分析[J].税收与税务,2012(15):39-40 [7]张云华.理性看待增值税扩围改革[J].财政金融,2011(10):49-83 [8]高培勇.增值税真的要“一统江湖”么[N].中国财经报,2010-7-20(6)[9]杨隽.“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的影响分析[J].会计之友,2013(5):120-122 [10]李子景,周艳芳,谢利.“营改增”对公路运输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J].金融经济,2013:105-107 [11]陶晓峰.谈“营改增”对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税负的影响[J].财经视线,2014(25):76-77 [12]许晓丽.“营改增”对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税负及利润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4(27):62-64 [13]张丽.营改增对电信业的税负及财务合算的影响分析[J].纳税筹划,2014(12):45-46 [14]姜明耀.增值税“扩围”改革对行业税负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11-16 [15]程子健.增值税扩围改革的价格影响与福利效应[J].财经研究,2011(10):4-14 [16]梅康明.论“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J].财税金融,2013(10):22-23 [17]金家伟.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业效应影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18]刘若鸿,史燕平.新一轮增值税扩围对融资租赁出租人的影响——2012 年上海市试点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分析[J].会计之友,2012(6):56-57 [19]鲁盛潭,彭景颂.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以上海交通运输业为例[J].税收与税务,2012(24):55-56 [20]姜欢,刘建军,张冰玉.增值税扩围对物流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税金融,2011(3):83-84 [21]张玲玲.结构性减税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22]Michael Smart,Richard M.Bird.The Impact on Investment of Replacing a Retail SalesTax with a Value-Added Tax: Evidence from Canadian Experience[J].National TaxJournal.Dec2009, Vol.62 Issue 4.
第二篇:“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影响
“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
一、组织架构的影响
(一)现状
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一般均拥有数量众多的子、分公司及项目机构,管理上呈现多个层级,且内部层层分包的情况普遍存在。存在资质共享的问题。
(二)影响
增值税的增值环节步步相扣,以票控税征管严格,而大型建筑集团企业组织架构模式复杂,绝大多数都拥有多级法人和多层次分支机构,承建的工程项目层层分包,此种组织架构模式显然不适用于要求苛刻的增值税环境,将大大增加了建筑集团企业税务管理的工作量及难度。税务管理难度和工作量增加,主要表现为:多重的管理层级和交易环节,造成了多重的增值税征收及业务管理环节,从而加大了税 务管理难度及成本。特大型建筑业很可能出现所属单位税负不均衡的现象以及企业集团多级法人或多层次机构如何进行申报缴纳的问题。
(三)应对方案
1、现有组织架构调整
建筑企业分支机构众多,目前实行的营业税遵循属地原则征收。建筑企业中“公司-分公司-项目”的三级管理模式使得每个分公司都面临工程项目分散的问题,外出经营的机构均需在当地办理税务注册,对分公司会计核算和税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和要求较高。因此,对现有组织机构应该:(1)梳理各子、分公司及项目机构的经营定位及管理职能,推进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2)梳理下属子公司拥有资质的情况,将资质较低或没有资质的子公司变为分公司。
2、未来组织架构建设
企业应考虑从工程项目增值税缴纳地点出发,采取适当压缩多层级管理,慎重设立下级单位,调整相应企业组织架构, 新公司尽量设立为分公司;规范公司治理,推动专业化管理,强化企业总部管控力等措施,促使建筑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适应此次建筑业税收改革。
二、资质共享工程项目的影响
(一)资质共享的工程项目现阶段管理模式
建筑业承接业务受资质制约影响较大,因此普遍存在资质共享的现象。资质共享在现行营业税下就存在一些问题,实行增值税后将带来更大涉税风险和无法抵扣的税务损失。当前较为普遍的资质共享模式如下:
1、自管模式
建筑企业以自己名义中标,并设有指挥部管理项目,下属子公司成立项目部参建的模式;
2、代管模式
子公司以母公司名义中标,中标单位不设立指挥部,直接授权子公司成立项目部代表其管理项目的模式;
3、平级共享模式
即平级单位之间的资质共享,如二级单位之间、三级单位之间,中标单位不设立指挥部,直接由实际施工单位以中标单位的名义成立项目部管理项目的模式。
(二)资质共享的工程项目影响分析
“营改增”实施以后,对建筑业中较为常见的资质共享现象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合同签订主体与实际施工主体不一致,进销项税无法匹配,无法抵扣进项税;
2、中标单位与实际施工单位之间无合同关系,无法建立增值税抵扣链条,影响进项税抵扣;
3、内部总分包之间不开具发票,总包方无法抵扣分包成本的进项税;
4、除自管模式下,中标单位与实际施工单位均未按总分包进行核算,无法建立增值税抵扣链条,实现分包成本进项税抵扣。
因此,建筑企业集团在实行内部分包和资质共享时,确定进、销项税额的主体将是一大难题。在现行增值税体制规定下,分包单位无法增值税抵扣。“营改增”后,因为实际纳税人和名义纳税人的不一致,会导致进项税额难以合理抵扣。以集团公司名义中标,集团内部参建单位众多,且不属于同一法人,集团项目指挥部在确认收入时是否以参建单位的收入作为成本;“营改增”后,增值税纳税申报人的确定;进项税额如何抵扣;是以单个法人还是以整个项目为纳税主体的确定等都有待思考。
(三)资质共享的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目前建筑市场招投标高资质盛行,因此很多工程项目都是通过集团公司对外统一投标,集团与业主签订中标合同后分配给成员企业负责施工,集团公司按工程进度与业主进行验工计价,由业主代扣代缴营业税等,各成员企业按各自完成的工程量与集团公司进行验工计价,集团公司按比例列转税金给成员企业。“营改增”实施后,建筑企业应有针对性的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以适应未来形势。
1、逐步减少资质共享情况。(1)减少集团内资质共享;(2)对现有子公司的资质进行梳理和评估,有计划地培育重点三级单位的资质;(3)逐步减少直至完全禁止平级资质共享及内部任务划转模式。
2、调整和优化资质共享项目的业务流程方案。(1)总分包模式;(2)集中管理模式;(3)联合体模式;(4)“子变分”模式。
“营改增”后,集团公司与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成员企业均需独立履行纳税义务,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签订分包合同,成员企业将分包工程取得的收入开具成增值税发票提供给集团公司抵扣;集团公司和业主都不再代扣代缴税费,集团公司则按取得的全部收入扣除成员企业已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差额缴纳增值税。
三、对实际集中采购的影响
(一)目前现状
为了发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由集团公司统一谈判统一签订合同,各成员企业按需领取,再经过集团公司帐务列转给成员企业的采购模式在大型建筑公司普遍存在。例如,目前物资、设备机械大多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以降低工程成本。这种集中采购物资和设备的模式采用统谈、统签、统付,即由集团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增值税发票抬头为集团公司,因而该部分进项税额只允许集团公司进行抵扣,而使用物资的各成员单位则不能抵扣该部分进项税额,合同签订方与实际适用方名称不一致,“营改增”后无法逆行逆项税额抵扣。该模式背离了增值税要求的货物、发票、资金必须三流合一的原则。
(二)集中采购方案
1、“统谈、分签、分付”模式
集中采购的集团公司统一与供应商谈判;供应商与下属各采购需求单位分别签订合同,分别发货或提供服务,分别开具发票;下属各采购需求单位分别向供应商支付款项。通过这种方式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给真正的成本费用主体来抵扣
2、内部购销模式
集团公司统一向供应商进行采购,内部与下属各采购需求单位签订销售合同,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下属各采购需求单位分别向集中采购单位支付货款。集团企业也可将自己的分公司或项目部也注册登记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跨地区总分机构间调拨材料应视同销售,通过相互之间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解决集团公司内部材料、设备及固定资产的调拔问题。
3、“统付”模式下修改合同条款
在“统签”或“分签”合同中明确,由供应商直接向各采购需求单位发货或提供服务,分别开具发票,资金由各采购需求单位以委托付款的方式通过集中采购单位统一支付给供应商。例如,设备采购执行中做到“谁使用、谁组资、谁签合同、谁付款”的原则,使得采购的合同签订、付款和发票取得为同一主体。
四、对合同的影响
(一)合同内容的影响
由于建筑承包合同约定方式不同,部分工程项目合同存在有甲供材料和甲控材料的约定,甲供材和甲控材包含在工程计价中,由甲方(即业主)负责招标采购,施工单位负责验收使用,甲方与施工单位据实结算,在工程计价款中将甲供、甲控材款扣除。由于甲供、甲控材料需要通过甲方,中间环节较多可能导致供应商开具发票滞后给抵扣带来影响。甲供和甲控材料也可能会造成进项发票税额无法抵扣的损失,一方面业主大多不是一般纳税人,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抵扣其所购买的甲供、甲控材料,另一方面因为甲供、甲控材料的发票抬头与施工单位不符,施工单位也无法抵扣,无形中使得这部分甲供、甲控材料的税负增大了工程成本。
因此,企业在签订工程合同时一般要回避甲供材料、甲供设备的要求。如果甲方必须要甲供,可采取相应措施:
1、在合同签订时可事先约定,凡“甲供材料”必须取得增值税发票,并一律以乙方为受票方;
2、在签订合同时事先约定,甲供材料凡不能提供进项税抵扣的,从工程总造价中扣除,乙方按扣除后的造价出具建筑施工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乙方要充分考虑进项税缺失的后果;
3、甲供材料在合同价款、工程计价之外,供应商将发票开给甲方抵扣,作为承包商的建筑企业只需做相应登记。
此外,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还应标明:甲方提供材料、设备的形式,付款方式,发票如何提供;甲方指定分包的结算方式,发票如何提供等。
(二)资格的要求
结合现阶段建筑材料供应商的市场特点,建筑企业应先对现有供应商进行梳理,然后对这些供应商在“营改增”之后是属于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进行分析,在综合分析后重新分类从而做出最有利的筹划。
首先,在签订供应合同之前应当充分考虑该供应商是否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考虑到当对方须请税务机关代开发票时,可能抵扣的比率会有所不同。而在企业实际接触的业务中,与建筑企业合作的供应商多为小规模纳税人,因此在合同中必须对增值税方面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规定,从而做到合理的转嫁税负。
其次,在选择供应商时企业还必须要综合考虑对方能否在限定的期限内开出发票提供扣税凭证。
再次,在采购过程中供应商选择的时候不能仅取决于价格,在材料比价时需要考虑进项税抵扣的问题。例如:在采购零星材料时,可以选择一般纳税人的商品,在购买时索取专用发票并予以抵扣;也可选择小规模纳税人的商品,虽然不利于抵扣,但采购的价格很可能相对便宜。所以在施工单位选择合作供应商时,首选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采购,当选择的供应商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则可在采购谈判时约定增值税进项税由对方承担,即采购价为不含税的价格。
(三)发票的要求
项目越大,供应商为一般纳税人的可能性越大,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占比预计会更高;租赁设备不能取得发票所占比重最大,原因
面对“营改增”税制改革,建筑企业不但要转换思路,更要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适应。目前,“营改增”企业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上最容易忽略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不按规定索取合规的扣税凭证;二是取得了合规凭证,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到主管税务机关认证;三是由于对增值税法规了解不够,能够取得合规扣税凭证的情形,却没有取得,仅取得了普通发票或者收据,丧失了抵扣税款的机会。
因此,建筑企业要提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重要性的认识。一方面要在内控机制上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严格管理,杜绝虚开发票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在取得增值税发票时要提高防范意识,严格审查发票的真伪、货物来源、发票来源的合法性、销货方的纳税人资格等,对存在疑点的发票可暂缓付款或暂缓申报抵扣其中的进项税金,待查证落实后再作处理,力求提前防范涉税风险。
(四)付款的要求 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获取进、销项发票时间上的不匹配给建筑企业会计处理带来难度。部分工程项目处于已竣工尚未结算阶段,业主未拨付工程款,工程结算发票尚未开具,而工程项目购入的材料已经进入成本取得进项税发票却无法抵扣;若该工程项目在“营改增”过渡期实行增值税政策,一旦开具增值税结算发票,会由于之前的材料费都已入成本并未取得进项发票,该类项目就成为只有销项税额,而没有相应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将会产生11%的高额税负。这也是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在“营改增”过渡期亟待考虑的问题之一。
(五)对合同过渡期的影响
在“营改增”过渡期,必须考虑到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合同执行期长,工期跨度大,一个项目通常需要至少2-3 年的工期,有的大型项目所需时间甚至更长。“营改增”将对工程概预算、工程量清单、取费费率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原有的合同已经不可能适应新的税制政策。
建筑企业在实行“营改增”后,在招投标阶段便应做好组织和策划,执行新的定额标准,重新编制施工预算,取费以价外税形式反映,以适应投标工作的需要。若建筑企业“营改增”实行后,所有新旧合同均执行新的增值税政策。此措施便于税收征管和统一会计核算。缺点是执行困难,需对建筑“营改增”实行之前的合同中的工程量清单、取费费率、税金计提做相应的调整,很难兼顾到合同甲乙双方的利益。
为避免对原合同计价条款进行修改和不影响合同双方的利益,若建筑企业在“营改增”执行之前签订的合同,实行旧的营业税政策;建筑业“营改增”执行之后签订的合同,实行新的增值税政策。此措施的缺点是建筑企业要区分“营改增”前后签订的合同,需分别核算营业税额及增值税进项税,在一定时期,提高了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复杂度。在此过渡阶段,由于一个企业可能存在两种税收并存的情况,也增加了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难度。
第三篇:营改增对电信行业影响
你认为营改增对电信行业会是怎样的影响?
电信行业是于2014年6月1日纳入营改增改革试点范围内的,基础电信服务税率为11%,增值电信服务税率为6%。从收入而言,增值税是价内税,营业税是价内税,总体收入会有所下降。从成本而言,电信行业目前最主要的成本为固定资产的投入费用,由于营改增前购进的固定资产无法抵扣,而电信行业的固定资产使用周期长、更新周期慢,且电信行业的变动成本中人力成本占比较高,短期内,电信行业的税负会增加,但从长远考虑,一旦企业新投入的固定资产,便可以抵扣,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税负,且营改增后消除了重复征税现象,故长远税负会有所降低。
第四篇:营改增对银行业的影响
“营改增”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分析
2013-11-20 来源:扬州时报 作者:编辑部 | 中国会计网-中国会计行业门户 | 会计论坛
国务院关于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简称“营改增”)试点的工作部署,金融保险业将从2014年开始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增值税改革。根据《试点方案》中金融保险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的制度安排金融服务于经济,“营改增”对经济产生影响,也势必将对金融产生影响。此举可能对某些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实际税负可能加重。《试点方案》中明确指出,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的基础上,新增11%和6%两档低税率,而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的银行业,较有可能适用6%的税率,比现行营业税率5%高1个百分点,与试点方案中减轻税收负担的目标不匹配。
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贷款利息收入,进项税额的抵扣可操作性难度很大。其他电子设备、办公设备及其固定资产采购项目,在日常业务中所占比重较低从而抵扣税额有限,实际可抵扣税金远远少于银行业机构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额。
“营改增”,后不论采用何种具体方式开增值税税票,银行都应该而且必须建立增值税开票系统与现有各业务系统的有效衔接,硬件和软件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支出,从而增加营业成本。
银行现有税务方面的人才匮乏,更重视的是业务及信贷能手,今后“营改增”实施过程中肯定需要税务方面的专职人员,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新增岗位人工成本也是较大的支出。
作为中小金融企业之一,就“营改增”实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作为服务于“三农”地域性的中小银行,是地方经济发展主要资金提供者,同时承担较大比重的政策性社会性责任,服务对象的信用风险较大,因此亟须政府政策扶持,建议政府设立财政扶持基金,由财政出资,对这些税负增加的企业进行补助,减轻税务负担。
“营改增”后,将促进银行的经营模式转变,逐步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式精细化转变;另一方面,“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和有形动产租赁行业税负水平均有大幅提高,但大部分企业税负将下降,发展动力增强,对资金将有更大需求。银行应利用本次税改契机,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等行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改造,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和银行自身的共同发展。同时强化风险意识,加大对相关行业风险的监测,加强风险评估,审慎开展行业准入。对行业存量贷款,要积极完善相关担保手段,保证资金安全。
“营改增”将具有广泛的影响和辐射性,对银行现有的业务系统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建议对征税范围、税率进行充分测算,明确银行业务类别划分标准,对各种业务纳入税改时限区别对待,分阶段稳步推进税改。
加强会计核算降低银行税收成本,明确进项税抵扣范围,增加进项税税额,增值税抵扣力度,减轻税负。在“营改增”过程中,既要考虑银行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对行业税收负担产生的影响。不断完善各业务系统,实现增值税开票系统与银行业务系统的有效衔接,解决在衔接过程中出现的硬件、软件等问题,同时制订相应的增值税开票流程,规范工作人员业务行为,防范风险。
“营改增”对银行业经营及税收的影响
2013年10月28日10:51 徐海波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
论
【字号:大 中 小】
以往增值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制造业,这造成增值税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易往来的双重征税、重复征税问题比较突出。为改变这一状况,避免重复征税,发挥增值税中性、税负公平等优点,我国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规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总体上看,“营改增”将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得到加快发展。
我国现行银行业营业税征缴规定及问题分析
(一)银行业营业税基本规定。根据现行税法规定,我国金融机构营业税税基包括以下四类:一是贷款业务利息收入全额;二是融资租赁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承租方实际成本后的余额;三是买卖金融产品的价差收入;四是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取的手续费与佣金等。目前,我国银行业营业税率为5%,附加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税率分别为营业税的7%(市区7%,县镇5%,乡村1%)、3%和2%,银行一般金融业务的营业税及附加名义税率为5.6%。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从2004年起,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营业税税率调整为3%,加上附加综合税率为3.36%。
(二)现行征缴规定存在的问题。一是银行业营业税计征范围不合理。目前银行业营业税的税基是营业收入,而非净营业收入,存款的利息支出不允许从营业收入中扣除。二是营业税无抵扣项目。银行业成本费用支出如购进IT设备、电信服务等支出中所含税款均不可抵扣,使银行在事实上成为增值税和营业税双重承担者。三是营业税无法实行退税。出口型金融业务无法享受到退税优惠,削弱了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竞争。
银行业“营改增”构想与影响测算
(一)我国银行业“营改增”的构想。基于金融业增值税制的国际经验以及保证我国税收收入稳定和征管方便等现实要求,我国银行业“营改增”进程可分阶段推进。第一阶段,以基本免税法为基础,同时对存贷款利差收入开征增值税,以免造成财政大幅减收;第二阶段,随着银行中间业务比重不断上升,择机过渡到基本免税法;第三阶段,创造条件向“允许进项税额抵扣的免税法”方案靠拢。
(二)银行业“营改增”具体影响的测算。考虑到目前我国银行业存贷款业务比重较高、中间业务比重尚低的现实情况,依据上述构想中的第一阶段税制,对我国银行业“营改增”的测算设定如下前提条件:将隐性收费服务中的外汇转贷业务、金融商品转让等列为免税业务,把一般存贷款业务的利差收入视为此项业务增值额,对其开征增值税;对显性收费服务如金融租赁、保管箱、咨询等业务开征增值税;对出口的金融业务适用零税率。
1.银行业“营改增”对银行利润影响简化测算。本次参与调查的银行为各商业银行在大连辖区内的分支机构或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具体包括国有商业银行4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11家、城市商业银行8家、农村商业银行1家、村镇银行8家。第一,存贷款业务“营改增”引起的银行利润变动。对于存贷款业务,银行业“营改增”后,原先缴纳的营业税转增为银行的利润,而后对存贷款业务的利息净收入开征增值税,原先缴纳营业税与新开征增值税之差作为实际的银行利润变动。在各档增值税率下,6%的增值税率使得银行利润小幅增加,11%的增值税率引起的银行利润变动最小。第二,显性收费业务“营改增”引起的银行利润变动。根据样本数据,显性收费业务中成本费用占其收入的比重为31.3%。通过对部分样本银行的调查走访,其成本费用中60%左右是人员费用,不能进行抵扣,剩余的40%左右是IT运营、电信服务等支出,为可抵扣项。因此,如果增值税税率为T,则其最终显性收费金融业务的增值税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8%T。在6%的增值税率下,银行业显性收费业务“营改增”引起的银行利润变动最小。第三,银行业“营改增”引起的银行总利润变动,根据2010-2012年32家样本银行数据,实施营改增后,若增值税税率为6%,则银行利润平均增加5.31亿元,增幅为3.92%;若增值税税率为11%,银行利润减少9.71亿元,降幅为7.17%。如税率达到13%以上,则对商业银行经营会产生较大影响。
2.银行业“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的测算。银行业“营改增”引起的银行利润变动与地方财政收入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即增加的银行利润为减少的地方财政收入。考虑到32家样本银行营业收入占大连市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92.8%,在各档增值税税率下,得出改征增值税将使大连市地方财政收入变化。在6%或11%的增值税税率下,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
结论与思考
综上,根据样本银行数据测算,若银行业增值税率初步为6%,将使商业银行利润增加3.92%,地方财政收入微降0.90%;若税率定为11%,商业银行利润将下降7.1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5%。两种税率对商业银行和地方财政影响均在可承受范围内。一是“营改增”初期的税率设定应注重平衡银行利润与地方税收的关系。在银行业“营改增”初期,为避免对银行利润和地方财政产生较大的影响和波动,宜选择尽量平衡银行利润和地方税收的增值税率,以保证增值税改革平稳推进。基于银行业业务发展现状,短期内对存贷款业务和显性收费金融业务课征的增值税税率不宜超过11%。长期看则向允许抵扣的免税法靠拢,以充分发挥增值税制的优越性。二是通过“营改增”,从税制上鼓励金融机构拓展中间业务。从测算结果来看,“营改增”后,显性收费金融业务在各档税率下,对商业银行利润变动影响均是增加利润。因此,银行机构应加大经营战略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等显性收费金融业务,既可以摆脱存贷款利差收入的过度依赖,也可在税制改革中获益。三是税制确定应重点考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以上所作测算有一个前提,即根据现行规定,“营改增”试点期间对征收的增值税实行全额归地方所有。但增值税毕竟是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从长远来看,全面实行“营改增”后,中央必将从中分成,由此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也应是税制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第五篇:营改增对金融业影响2016
营改增对金融行业影响
目录
1.营改增对银行业盈利影响不大..........................................................................................4 1.1增值税将取代营业税成为银行业第二大税种............................................................4 1.2增值税税基:覆盖银行主要收入,进项税可抵扣范围不大....................................5 1.3营改增对银行业盈利影响不大....................................................................................7 2.营改增对证券公司、寿险公司影响偏中性,对产险公司影响较大.............................9 2.1营改增对证券公司净利润影响偏中性,预计增减幅度在1%以内...........................9 2.2营改增对寿险公司盈利影响较小,产险公司盈利波动可能较大..........................12
近日,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财税36 号文(“36 号文”),公布了尚未营改增的行业(包括金融、建筑、房地产、和生活服务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和政策,自今年5月1日起生效。至此,营改增将在全国全行业范围铺开。
银行业营改增在税率和税基方面的细则基本符合预期。金融业原来营业税是5%,现在实施办法确认增值税率是6%,和预期一致。税基方面,银行业主要收入基本都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总体可看做是营业税税基的平移,差别不是特别大。
1)销项税涵盖了银行主要收入,贷款服务利息收入、直接收费金融服务收入以及金融商品转让价差均作为销售额计征增值税。
2)进项税额方面可抵扣的并不太多。银行存款利息不征收增值税;与贷款业务直接相关的佣金与手续费支出所产生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3)营业税下的优惠政策基本平移到增值税政策下。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国债和ZF债利息收入依然免税。
营改增后银行税赋变化相对平稳,净利润受影响有所降低,幅度预计在1%以内,具体受进项税可抵扣数额比例影响。我们设定销项税基包括利息收入(经调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经调整),进项税基包括业务及管理费(扣除员工成本、折旧摊销和税费等)、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假设可抵扣比例)。静态测算结果显示,营改增使银行业盈利略有下降,但幅度较小(1个百分点内),税负变化主要取决于进项税抵扣的幅度。
营改增对证券公司净利润影响有限,预计降幅1%以内。证券公司营业税制下,免税收入主要是代证监会和交易所收取的证监费和规费、存款利息收入、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等,在税收优惠政策平移的假设下,增值税税基基本不变或有所减少(国债和ZF债利息收入免税),即便税率提高到6%,但考虑价外税的影响和进项税抵扣幅度,税制变化对证券公司税负影响不大,对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我们测算对证券公司净利润影响在1%以内。
营改增对寿险公司净利润影响微弱,对产险公司影响较大。营业税制下,寿险公司免税收入占比很高,在95%左右,因此营业税负较轻。免税政策平移下,若进项税仅对纳税收入部分按比例抵扣,税负可能略有增长,但净利润下降幅度预计在0.6%以内;营业税制下,产险公司免税收入很少,因此营业税负较重。免税政策平移下,进项税抵扣幅度决定了税负和净利润的变化。根据我们测算,若进项税抵扣幅度为50%时,税负会提高3.6%,净利润会下降2.4%,相对寿险公司,产险公司净利润受税负影响波动较大。
除了直接的盈利影响外,营改增涉及的发票开具与管理问题和信息技术系统的改造等等,也带来改革的隐性成本。由于营改增还需要更多的操作细则,需要等待国税总局对营改增的进一步操作细则的指引,所以实际影响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幅度不太会超出预期。基于此,税赋变化基本不会影响银行经营发展战略和基本面。从宏观层面看来看,营改增的全面普及有利于国家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合理以及通过减负的税改来配合整个社会的经济改革和促进稳增长。
自2012年1月1日上海启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来,营改增的范围已逐步扩大到全国和其他行业。近日,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财税36 号文(“36 号文”),公布了尚未营改增的行业(金融、建筑、房地产、和生活服务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和政策,自今年5月1日起生效。至此,营改增将在全国全范围铺开。根据文件,金融业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6%,税基基本涵盖金融公司主要业务收入,体现了营业税到增值税的平稳过渡原则,基本符合我们预期。
1.营改增对银行业盈利影响不大
1.1增值税将取代营业税成为银行业第二大税种
营改增后,增值税将取代营业税成为银行业第二大税种。依据当前税法,营业税是银行业第二大税种,仅次于所得税。2014年16家上市银行所得税、营业税金及附加分别为3835亿元、2102亿元,占1.28万亿净利润的比例分别达到30.5%和16.7%。营改增后,银行的企业所得税与附加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纳税结构和税率均不变,但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的缴税基础由原来的营业税额改为增值税额。
税改秉持行业税负平稳过渡的原则,所以银行业营改增在税率和税基方面的细则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金融业包括银行业原来营业税是5%,现在实施办法确认增值税率是6%,和预期一致。税基方面,银行业主要的收入基本都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总体上可看作是营业税税基的平移,差别不是特别大,具体下面从销项税、进项税以及税收优惠和免征项目来分析。
1.2增值税税基:覆盖银行主要收入,进项税可抵扣范围不大
第一,销项税方面,涵盖了银行主要收入,贷款服务利息收入、直接收费金融服务收入以及金融商品转让价差均作为销售额计征增值税。
1.贷款服务的利息收入。这一项基本上包括了除了国债地方ZF债利息收入、以及同业往来利息收入以外的所有生息资产的利息性收入。根据文件细则,除了贷款,其他各种占用、拆借资金取得的收入都是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包括金融商品持有期间(含到期)利息(保本收益、报酬、资金占用费、补偿金等)收入、信用卡透支利息收入、买入返售金融商品利息收入、以及罚息、票据贴现等利息收入。此外,以货币资金投资收取的固定利润或者保底利润,按照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
2.直接收费金融服务收取的费用。对应的也就是中间业务收入。根据文件,直接收费金融服务,是指为货币资金融通及其他金融业务提供相关服务并且收取费用的业务活动,包括提供货币兑换、账户管理、电子银行、信用卡、信用证、财务担保、资产管理、资金结算、资金清算、金融支付等服务。
3.金融商品转让的买卖差额。包括外汇、债券、理财等金融商品的转让,按照买卖价差差额征收。
第二,进项税额方面,目前可抵扣的并不太多。银行占比较大的利息支出以及部分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均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根据文件,银行存款利息不征收增值税。与贷款业务直接相关的佣金与手续费支出所产生的进项税额均不得抵扣。此外,2016年5月1日后取得的不动产或不动产在建工程,其进项税额可以在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第一年抵扣比例为60%,第二年抵扣比例为40%。所以对于银行而言,可抵扣销项税的进项税将主要来自部分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以及业务管理费中可抵扣的部分,具体还进一步受到银行实际可取得的进项增值税发票比例以及操作细则的影响。
第三,营业税下的优惠政策基本平移到增值税政策下。金融机构往来业务原来不征收营业税现在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依然免征增值税、国债和ZF债利息收入依然免税。
1.3营改增对银行业盈利影响不大
经测算,银行业在营改增后税赋变化相对平稳,净利润受影响有所降低,幅度预计在1%以内,具体受进项税可抵扣数额比例的设定影响。现行营业税率5%,如果单纯的将营业税率提高到6%,那么根据我们的静态测算,对上市银行净利润的影响是降幅接近3个百分点。但增值税是销项税减去进项税,是一种差额征收的概念,税率并不能与营业税税率进行直接比较来代表税负高低。银行业营改增的盈利影响测算复杂性在于,涉及到收入的销项、支出的进项的确认、不可转出的支出的确认,比如到底哪些支出可以拿到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在6%的增值税税率下,我们设定销项税基包括利息收入(扣除同业利息收入和国债免税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扣除对联营企业投资收益等,为负则不计算税额),进项税基包括业务及管理费(扣除员工成本、折旧摊销和税费等,允许对购买的办公楼或房租、机器设备等支出的增值税进项进行抵扣)、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假设有一定比例可抵扣),对2014年上市银行数据进行静态测算。测算结果显示,银行业盈利受营改增影响略有下降,但幅度基本在1个百分点以内,税负受营改增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进项税抵扣的幅度。
从宏观层面看来看,营改增的全面普及有利于国家税收制度的进一步合理以及通过减负的税改来配合整个社会的经济改革和促进稳增长。从对银行业的影响来看,我们测算的结果显示由于抵扣项较少,银行业税负略有增加,但对盈利影响有限。除了直接的盈利影响外,营改增涉及的发票开具与管理问题和信息技术系统的改造等等,也带来改革的隐性成本,需要银行有一定的时间以解决问题和消化压力。动态来看的话,银行内部资金定价也会计算税收成本,那么即使银行业税负小幅上升也未必全由自身全部承担。当然,由于营改增的实际操作可能还有不同,还需要更多的操作细则,地方税务也需要等待国税总局对营改增的进一步操作细则的指引,所以实际影响还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幅度不会超出预期。基于此,税赋变化基本不会影响银行经营发展战略和基本面。银行板块当前估值处于较为底部较底部位臵,16/17年PB0.93 X/0.83X, PE6.7X/6.1X。维持“中性”评级。推荐北京(信贷需求和信贷质量好于同业)、招行(零售优势显著)和浦发(经营稳健,金控平台)。
2.营改增对证券公司、寿险公司影响偏中性,对产险公司影响较大
2.1营改增对证券公司净利润影响偏中性,预计增减幅度在1%以内
目前营业税制下,证券公司收入根据模式不同可采用全额和差额征收的方式。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包含基金管理业务)以赚取手续费及佣金的形式获取收入,对全部收入征税,税率为5%;信用业务、客户及自有资金存款以及同业拆借以获取利息收入为主,对全部利息收入征税(并非报表上的净收入),税率为5%;自营业务以获取金融商品买卖价差为主,对价差征税,税率为5%,计算价差时债券利息收入和股票分红需要在买入价中减去,因此债券利息收入和股票分红也需要缴纳营业税,如果债券持有至到期,则可以免征营业税。
证券公司的营业税优惠政策包括:经纪业务中代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收取的证监费、经手费,代中登公司收取的开户费、过户费等,以及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可以从营业税基中扣除;利息收入中存款利息收入和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可以免税。
增值税制下,证券公司税率由5%提高到6%,相应的进项税可以进行抵扣,而且从目前36号文相关政策来看,原营业税制下的优惠政策仍将得以沿用(主要包含代证监会和交易所收取的证监费和规费),因此营改增对于证券公司税负的影响主要取决于进项税抵扣的程度。
销项税: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实际税率相当于6%/(1+6%),约为5.66%。如果证券公司能够将税负转嫁,由客户完全承担,则营业收入不变;否则,营业收入将减少。考虑到证券行业竞争充分,证券公司议价能力较弱,我们假设税负由证券公司承担。
进项税:证券公司成本费用中最大的三类费用是业务及管理费、利息支出和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利息支出中贷款利息支出不可抵扣,而债券利息支出目前政策尚未明确,考虑获取发票难度也较大,我们暂时假设利息支出不可抵扣;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政策尚不明确,我们假设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在能够获得增值税发票的前提下均可以抵扣;业务及管理费中,职工薪酬占比近70%,但不可抵扣,其他费用中租赁费、办公品支出、咨询费等可以按不同税率抵扣。
在以上假设下,我们按照上市券商2014年年报相关数据进行测算:
考虑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将以增值税额为基础继续征收,因此税负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将被放大。假设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进而不能抵扣,业务及管理费中租赁费、办公费、咨询费、邮电通讯费等仅能拿到50%的发票进行抵扣,则我们测算上市券商净利润会减少0.4%。由于营业税占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比重较低,因此整体来看,我们推测税负变动对净利润影响较小。
根据我们对于进项抵扣比例对净利润变化的敏感性分析,预计营改增对证券公司基本面的影响不大,净利润的波动上限约为1.3%左右。就证券公司投资策略来看,我们维持看好。从长期来看,目前证券行业整体PB估值为2.2倍,大券商(中信、海通等)PB估值在1.5倍-1.6倍之间,处于比较合理的区间;从中短期来看,1月份是券商业绩底部,2、3月份以来业绩趋于改善,但由于基数较高,一季度业绩同比和环比仍将有一定的压力,可能短期会对券商板块造成一定压力。个股方面,我们继续看好基本面向好、弹性较大且有估值催化的标的,推荐宝硕股份、东兴证券和国元证券。
2.2营改增对寿险公司盈利影响较小,产险公司盈利波动可能较大
营业税制下,保险公司的应税营业额为提供应税劳务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依照《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基金,集资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以及其它各种性质的价外费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保险劳务,包括境外保险机构以境内标的提供的保险为营业税征收范围。具体业务营业额规定如下:
与证券行业类似,保险业营业税征收也有优惠政策,主要体现为:一年期以上人身险免征营业税,一些农业险种、国际航运险种免征营业税,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
由于一年期以上人身险保费收入占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的绝大部分,因此寿险公司营业税负较轻,占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比重分别为0.3%和5%;对于产险公司而言,免税收入占比很小,因此营业税负较重,占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比重6%和81%。所以,营改增后,寿险公司税负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很小,而产险公司税负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会较大。
1)寿险公司
销项税:保险公司的增值税率为6%,从36号文政策来看,寿险公司一年期以上人身险保费收入仍将免税,国债和地方ZF债利息收入免税,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免税,因此我们估计税基变化不大。假设保险公司不会改变定价,也就是不会进行税负转嫁,因此实际税率相当于6%/(1+6%),约为5.66%。
进项税:保险公司最大的支出是赔付支出,但赔付支出不可抵扣,理赔费用拿到发票可以抵扣。除此之外,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占比也较大,但政策尚不明确,我们假设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在能够获得增值税发票的前提下均可以抵扣;业务及管理费中,职工薪酬占比在50%以上,但不可抵扣,其他费用中租赁费、办公品支出、咨询费等可以按不同税率抵扣。另外,由于寿险公司绝大部分收入免税,因此我们假设计算进项税时仅对纳税收入部分按比例抵扣。
假设寿险公司一年期以上人身险占比为95%,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和管理费可以拿到50%的发票进行抵扣,则我们测算寿险公司税负增长9.52%,但净利润仅减少0.41%。
2)产险公司
销项税:根据36号文,产险公司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服务,包括出口货物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免征增值税。除此之外,国债和地方ZF债利息收入免税,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收入免税。
进项税:可作为进项税抵扣的费用与寿险公司基本一致,但由于产险公司免税收入占比很小,因此我们在进项税抵扣上不采用比例抵扣法,对于能拿到增值税发票的可抵扣项目即可抵扣。
假设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和管理费可以拿到50%的发票进行抵扣,则我们测算产险公司税负增长3.6%,但净利润减少2.4%。由于产险公司税负占净利润比重较高,因此相同进项税抵扣比例下,对净利润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寿险公司。
根据以上测算,营改增对寿险公司基本面影响微弱,对产险公司盈利影响较大,若营改增后有减税的效果,则产险公司最为利好。就保险公司投资策略来看,目前保险行业板块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向上修复空间大,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三家保险公司2016P/EV平均为0.97倍,分别为1.07、0.85和0.99倍,建议关注利差损悲观预期改善带来的投资机会,推荐综合经营且估值较低的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