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疗废物转运人员工作制度(小编推荐)
医疗废物转运人员工作制度
一、各科室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至我院医疗废物暂存处。
二、回收的医疗废物需严格按照要求分类,不符合标准的可以不回收。
三、回收医疗废物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四、回收过程中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或泄漏时,增加一层包装袋。化学性医疗废物应多增加一层包装袋。
五、废物回收时转运人员需对废物进行重量、数量登记,并对科室的医疗废物分类进行监督。
六、医疗废物运送至暂存处后应与处置人员一起对回收数量和登记进行核对,核对后签字。不能出现丢失、转让、买卖现象存在,如出现上述现象,根据相关条例进行处罚。
七、医疗废物回收登记保存3年,资料不得丢失。
八、每天回收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清洗或消毒。
农垦总医院东湖分院
━━━━━━━━━━━━━━━━━━━━━━━━━━━━━━━━━━━━━━━━━━━━━━━━━━
第二篇:保洁员及医疗废物转运人员职责
保洁员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
一、在物业管理公司的业务指导下,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二、门、窗、地面、床头桌椅及厕所、浴室的清洁工作,并保持经常整洁。
三、负责清洁和消毒病人的脸盆、茶具、痰盂、便器等用具。
四、避免交叉感染,把好洁污路线关。不交叉、不逆行,做到了洁污分开。
五、拖无菌间、包装间、清洁间及走廊的拖布分别注上标记,以免拖布混合使用。
六、室外场地要做到“六无”(无沙土、无烟头、无纸屑、无垃圾、无杂草、无塑料袋)。
七、室内场地所要做到“三保”(地板保洁、天面保光、门窗保亮)。
八、卫生间要做到“四无”(无污垢、无臭味、无尘埃、无蛛网)、“五洁“(洗手盘、蓄水池、尿池、厕坑等冲洗清洁)、“二净”(门板、玻璃要擦拭干净)。
九、明确沟渠要定期清理,做到无余泥、无堵塞、无垃圾,确保排水顺畅。
十、除“四害”(月尾检查)。确保在包干范围(含院内教工宿舍)的公共场所的”四害"(鼠、蟑、蚊、蝇)的次数及清杀工作达标
医疗废物收集、运送专职人员职责
一、专职收集、运送医疗废物人员要认真学习本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我院的有关规定,上岗前接受专业知识培训,合格后上岗。
二、熟悉并掌握自我防护及处理方法工作时穿戴防护衣服、手套及胶鞋,必要时戴防护眼镜,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三、专职人员在收集医疗废物时必须检查包装袋,容器的标识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
四、专职人员与科室进行医疗废物交接时,双方必须登记签字,登记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的交接时间、种类、重量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并做好月汇总报表,所有资料交院感科保存。
五、专职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垃圾不得暴露于车外,不得挤压、超装,以免造成包装物及容器破损,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存点。
六、专职人员每天从科室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暂存点,医疗废物收集、运送由两人同时进行,以免运送车内的垃圾丢失。
七、每日的医疗废物院内收集及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进行交接后,应及时对运送车辆及暂存点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八、专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及管理工作,应杜绝医疗废物流失、扩散、倒买等情况,发现他人私卖医疗废物时要及时向保卫科及院感科举报,不得利用工作之便倒卖医疗垃圾。
第三篇:医疗废物相关人员防护工作制度(写写帮整理)
医疗废物相关人员防护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要求及安全防护知识。
2、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执行。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的人员要有严格的防护措施,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工作帽、口罩、3、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次运送或贮存结束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4、要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5、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禁止吸烟及饮食,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6、每日对运送车辆及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对暂时贮存处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7、在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过程中,要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的发生。要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8、定期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9、感染管理科经常对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
第四篇:医疗废物的工作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
工作制度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发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一、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管理组织领导工作,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感染管理科为常设管理机构,履行监控职责。制定各级人员的工作职责,各负其责,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医院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方案和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二、各科室应建立废物收集管理小组,组织本科人员及时收集本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收集处理(应毁形),分置于防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用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对医疗废物应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去向和经办人签名。
三、各科室兼职运送人员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规定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到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四、医院设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室,设管理人员1名,负责贮存室的管理,该室的设施设备,应达到医疗废物管理的要求。医疗废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二天,对收集的医疗废物应进行登记,注明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去向和经办人签名。暂时贮存室的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五、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化学性废物(含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报废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或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六、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对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严禁转让、买卖医疗废物或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七、监控措施。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分别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贮存及各交接环节进行监控。护理部负责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过程进行监控;总务科负责对医疗废物的运送及贮存进行监控;感染管理科应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处理过程中发生流失、泄漏、扩散等问题。
八、健全报告制度。各科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登记表汇总上交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每月15日前将全院医疗废物转移联单登记表汇总,分析存在的问题(资料保存3年),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发生流失、泄漏、扩散等问题时应及时向管理小组汇报,并责成相关部门及时整改。管理小组定期(每季度)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九、奖惩。对遵守《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有失职行为部门和个人,根据影响和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医疗废物消毒及记录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二、暂时储存室及区域每闩用0.1-0.2%的含氯消毒剂对墙壁、地面或物体表面喷洒或拖地消毒,每日一次,并做记录
三、防护用品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要用0.25%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四、医疗废物转移出去后对其区域及用品用0.1%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拖地消毒,并做记录。
五、医疗废物转运推车及容器每日用0.1%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洗消毒。
六、对医疗废物包装物表面被污染时要立即采用0.2%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七、每次收集或转运医疗废物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并洗澡。手消毒用0.5%碘伏消毒液或75%的酒精擦拭13分钟.八、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前必须就地进行压力蒸气灭菌或用0.2%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九、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用0.2%的含氯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静置一小时后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十、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溢出、散落时,立即进行收集消毒处理,并做记录。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 一、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在 48 小时内向区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报告。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市卫生局、环保局、医院应急事故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
(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二、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 2 小时内向区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医疗废物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一、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要求及安全防护知识。
二、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执行。
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的人员要有严格的防护措施,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工作帽、口罩、三、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次运送或贮存结束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四、要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五、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禁止吸烟及饮食,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六、每日对运送车辆及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对暂时贮存处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七、在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过程中,要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的发生。要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八、定期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九、感染管理科经常对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医疗废物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培训制度
一、培训目的:
二、通过培训提高全体医护员工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加强环保意识和自身防护意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所产生的危害,进一步保障人类健康。
三、培训对象:
医疗废物管理的专(兼)职人员;
1. 全院各科室医、护、药、技、工勤等全体人员; 2. 新上岗职工、进修医生及护士、实习医生及护士等。
四、主要培训内容:
1. 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国家相关法规及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3. 医疗废物管理专(兼)职人员职责与责任; 4.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5. 医疗废物内部运收工作程序; 6. 医疗废物转交手续及登记制度;
7.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安全自身防护措施;
8. 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税、扩散时报告处理制度及意外事故紧急处理措施。
五、培训方式:
1. 下发有关国家法规及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和本院医疗废物管理实施办法和相关制度,供全院医护员工自学或部门负责人组织学习。
2. 分期、分批、分层次、分别采用多种形式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与考核。
3. 结合实际工作对有关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程序逻辑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演示。
第五篇:医疗废物安全防护工作制度
医疗废物安全防护工作制度
一、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要求及安全防护知识。
二、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执行。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人员要有严格的防护措施,要穿工作服、戴手套、工作帽、口罩等。
三、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次运送或贮存结束后立即进行手清洁和消毒。
四、要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损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五、医疗废物暂存处禁吸烟及饮食,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六、每日对运送车辆及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对暂存处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七、在收集、运送、暂存医疗废物的过程中,要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的发生;要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八、定期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九、院感办经常对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