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章丘市:推行四会管村、五章理事、三网惠民治村模式着力打造阳光村务满意村政
山东省章丘市:推行“四会管村、五章理事、三网惠民”治村模式着力打造阳光村务满意村政
围绕健全完善符合农村实际的基层治理机制,章丘市不断深化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章丘经验”,探索实行了“四会管村、五章理事、三网惠民”治村模式,着力打造阳光村务、满意村政,促进了村级工作规范运行,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四会管村:构建分工明确的村级自我管理机制
做好农村工作,有人管事是前提和基础。过去,村村建立村党支部(党委、党总支)委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委员会。这一组织架构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当前村“两委”交叉任职比例较高,很多是两个班子、一套人马,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使权力相对集中,增加了群众监督的难度;二是原先的村民代表和党员议事会活动不够经常,不能满足群众参与村务决策和监督的愿望,迫切需要搭建一个有利于干群经常沟通的方便快捷的新平台;三是部分村干部受思想认识和素质能力制约,在决策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原村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职责是村委会下属组织,监督效果大打折扣。为有效解决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章丘市白云湖镇探索实行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各村由村民推选5-7名有威信、懂财务、责任心强的老党员、老干部组成村务监督委员会,履行原村务监督小组和理财小组职责,与村代会、村委会并列,并没有增加村干部人数、增加群众负担,但切实保证了监督效果。章丘在全市总结推广了这一做法,由此在全市农村进一步形成了“四会管村”组织架构,做到分工明确、分权制衡、责任落实。
支委会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行使领导权,着重抓大事、抓重点、抓龙头、抓中心,做到统揽不包揽、主导不主办、支持不把持、放手不撒手,领导和支持村代会、村委会、监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村代会行使决策权,凡村级重大事项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表决通过方可实施,并且村代会有权否决不可行的决策事项和不合理的财务开支。村委会行使执行权,负责村民的管理、教育、服务,落实村级发展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服务群众的日常事务。监委会行使监督权,对村“两委”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向支委会提出意见建议,或直接向乡镇党委政府反映汇报。2007年,白云湖镇郑码村根据群众建议,经村“两委”研究、村代会通过,决定投资200万元建设文化中心。村监委会全程参与预算、选址、招标等环节,全程监督合同签订和工程建设,对每一张发票都进行仔细审查,每月定期公开财务。文化中心建设提前竣工,结算开支比预算减少了10%,真正把钱花在了明处、把事办在了亮处。村监委会成员老郑说,村里干什么事、收多少、支多少,大家心明眼亮、一清二楚,都很放心、都很支持。
“四会管村”,完善了支委会议事、村代会定事、村委会办事、监委会监事的责任体系,做到了领导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四权”的合理分配和有效结合,实现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民主”的责任落实和有机统一,真正形成了领导有力、组织有序、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格局,夯实了依法治村的组织基础。
五章理事:构建管理有序的村级自我约束机制
管理村级事务、服务农民群众,要取得好的效果,关键是要有一套好的运行机制。上世纪,围绕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全市每村制定一部《依法治村章程》,大到村级发展建设,小到村民婚丧嫁娶,事事有规章、件件有制度。同时,由于这些村规民约篇幅较大、民主程序过于繁杂,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两难”现象:一是“难记”,《章程》内容繁琐、包罗万象,群众很难掌握且不易操作,客观上使农村基层民主流于形式,甚至成了少数村干部的民主;二是“难用”,由于农民生产生活的相对独立性和分散性,执行起来成本过高、效率偏低,以至于出现了“写在书里、挂在墙上、就是落不到实处”的现象,影响了民主效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章丘市制定了《村级事务流程式管理规范》,把村务决策、公开、评议等方面重点工作归纳为五个易懂易记、便于操作、便于监督的简明流程,逐步形成了以“五章理事”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自我约束机制。
村务决策推行“五步议事法”。凡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严格按照“党员群众建议--支部提议--'两委'商议--上级党委政府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五个步骤来操作,用程序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决策权,落实党委政府的监督权、指导权。2009年,宁家埠镇向高村计划新建村办公楼,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时,有人以四川汶川地震为例提出村小学房子抗震问题,最终村“两委”采纳群众意见,把建办公室的钱用在了高标准建设新学校上,保证了工程质量,群众非常满意。据统计,仅去年一年全市有1300多件村级事务经“五步议事法”停办或缓办。
村务公开推行“三事公开”和“三日公开”制度。“三事公开”即常规事务定时公开、专项事务随时公开、群众点题事务及时公开。对常规事务做到“三日”公开,每月15日、18日和20日作为全市统一的公开日、质询日和解答日,定期公开、接受质询,及时答复、限时解决,推动由“我贴你看”的单向公开向“我贴你看,你问我答”的双向交流转变。同时根据阶段性工作和群众提出公开的要求,随时向党员群众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官庄乡东八井村调整土地时,“两委”组织群众自行推选出土地调整小组,由土地调整小组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全程公开,群众没有一点异议,调整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
党员干部管理实行“双向评议”制度。按照任务具体化、责任明确化的要求,村“两委”干部以及全体党员结合各自实际确定办实事项目,每年初分别向本村党员群众和上级党委政府公开承诺,半年或年终分别向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委政府述职述廉,由党员群众对干部党员进行评议、上级党委政府组织考评,通过测评打分、公开公示、奖优罚劣,确保承诺事项落实。刁镇推行了“五诺”制度,即村“两委”提诺、党委审诺、公开明诺、组织践诺、群众评诺。2009年,全镇51个村承诺的191件实事全部按期完成,村级组织和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增强。
农民群众关心关注的事情,除了干什么、怎么干,还有怎么花钱、怎么用人的问题。对财务开支和发展党员工作,也明确了以下两个流程:
财务开支实行“两级审查、三方会签”制度。两级审查,即村代会审查年度月度经费支出预算、乡镇记帐中心审核报销财务开支票据;三方会签,即具体开支票据须经办人签字、监委会签字(盖章)、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共同签字。村报帐员每月集中提交乡镇记帐中心报销,在村务公开栏公示。
发展党员实行“两推、两审、两公示”制度。具体流程为:群众和党员民主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并公示--市委组织部审查党(工)委发展党员工作方案--基层党支部民主推荐党员发展对象并公示--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市委组织部审查发展对象推荐和考察情况--按党章规定履行入党手续。乡镇组织委员全程参与发展党员各个环节,确保标准不降、程序不错、质量有保证。
五章理事,化繁为简,成效明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民主办事、依法办事、扎实干事。今年以来,全市因村级工作引起的上访问题同比减少了71%。
三网惠民:构建便捷有效的村级自我服务机制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来进行,确保通过扩大民主、规范管理、强化服务让群众得实惠。为有效满足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法律诉求及致富要求,章丘市构建了“互助网、代理网、致富网”三网互联的为民服务网络,为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有效服务。
完善“互助网”,实现村内事务村民自办。结合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各村建立了党员中心户制度,每名中心户党员联系5-10名党员或村民代表,每名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5-10户群众,形成了到边到底、相互衔接的责任区,及时搜集民意,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捷服务。同时每个村以党员和村民代表为骨干组建了调解委员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保洁队等配套组织,负责卫生保洁、治安维护、矛盾调解等事务,使村级管理成了人人参与、人人有份的工作。双山街道三涧溪村为及时化解矛盾,组织村里的退职老干部、老党员、老退伍军人、老工人和其他有威望的老年人,成立了“五老”调解会,许多看似难以调和的邻里矛盾,经他们一出面往往就迎刃而解。三涧溪村还为每家每户发放一张“便民卡”,把群众吃饭、交通、就医等日常生活所需事项的联系人、联系电话登记在册,有什么事一个电话就能办妥。高官寨镇罗家村组织全村党员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实施联户联防,24小时昼夜巡逻,多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盗窃现象和刑事案件。
建立“代理网”,实现对外事务干部代办。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市里设为民服务中心,乡镇、街道设为民服务大厅,各村设为民服务室,形成三级为民服务网络,镇村干部担任为民服务代办员,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实现了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在此基础上,把群众信访事项纳入干部代理范围,实行群众信访干部代理制,较好地解决了信访上行、秩序混乱的问题,被国家信访局总结为“章丘模式”在全国推广。2009年,各级先后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行路、吃水、看病、上学、保障等实际问题8000多个,为群众提供劳动就业、指标审批、证照办理等代理服务20余万件次。
搭建“致富网”,实现干部群众共同致富。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生产社会化要求,全面推广“支部+协会”做法,由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协会、合作组织,形成了“党组织引领协会、协会促进产业、产业联系农户”的新型组织架构。辛寨乡鲍家村有种芹菜的传统,为让群众通过种芹菜走上致富路,村党支部建设了标准化生产基地,组建了合作社,注册了“辛寨鲍家”芹菜商标,芹菜价格从一斤五角涨到几十元,仅去冬今春全村就创收3000万元,户均增收近万元。目前,全市各村党组织共领办各种产业协会287家,农业合作组织81个,带动形成种养、加工、营销专业户3万多户,大大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效益。
市乡联动:构建具体有力的上级监管保障机制
民主决策和管理要真正落到实处,有效的指导监督和有力的支持帮助是重要保障。为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和农村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章丘市坚持市乡联动,多措并举,确保村级工作健康开展,确保以制治村取得实效。
强化监督指导。一是强化日常事务的常规性指导。实行党建特派员和“第一书记”制度,乡镇向各村选派一名机关干部担任党建特派员,选派领导干部担任“难点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党建特派员和“第一书记”每月抽出八天时间到村工作,全程参与村级决策、事务管理,抓好对村级日常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把关。去年以来,全市942名党建特派员和37名“第一书记”先后帮助整顿后进村班子14个,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200多个。二是强化重要事务的把关指导。全市普遍建立农村集中记帐服务中心,实行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统一管理制度,在坚持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乡镇党委政府每年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备案审查,并指导和监督使用、开发、招投标等工作,保障“三资”合理开发和科学使用。三是强化专项事务的法律指导。实行法律专项服务小组制度,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法律专业人员成立法律服务小组,对村级集体资产处置、经济合同及信访稳定等涉法事务提供免费法律服务,指导村“两委”依法处理村级事务,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村集体和党员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市里制定出台了《村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对发现问题并经查实的村干部,由乡镇党委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讨论,视情责令道歉、停职检查或责令辞职,很好地解决了村干部干事不民主、不公开、不规范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村级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强化帮扶支持。一是提供政策和物质帮扶。2009年投入农业资金5亿元,落实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补贴和农机补贴9908万元,开发整理土地4.8万亩,新增高标准农田20万亩,实施了道路建设、水库加固、荒山绿化等十项民生工程,完成了23所农村学校和6处乡镇卫生院改造,新建14个乡镇文化站、2处乡镇敬老院,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二是加强人才和智力支持。利用章丘党建频道和远程教育互联网传输服务系统,实施了农村党员干部“双提双带”工程,即提高学历、提高能力、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着力培养农村高层次实用人才。全市100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取得了大中专学历,3万多名农村党员拿到了实用技术绿色证书。统筹城乡党员干部人才资源、统筹服务内容和方式,深入开展“五联五送”(上级联下级送帮扶、基地联党员送服务、先进联后进送经验、先富联后富送技术、领导干部联困难党员送温暖)活动,2009年,市直各部门落实帮扶资金1200万元,帮助村级组织新上致富项目2010个,培训农村党员2300余人,促进转移就业4682人。
强化运行保障。每年由市财政转移支付2700多万元用于3110名村干部报酬和908个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确保村党组织书记报酬不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对符合条件的632名离职村党组织书记每人每月发放260元生活补助,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每月补助提高到330元和270元。按照“一院、五室、六有”的标准,投资85万元为17个村新建活动场所,今年底前将全部解决村级组织无办公场所问题,切实做到了“在职干部有报酬、离任干部有保障、村级办公有经费、开展活动有阵地”。
“四会管村、五章理事、三网惠民”治村模式,通过组织规范化、管理流程化、服务网络化、指导具体化的扎实实践,逐步形成了融“加强指导、扩大民主、强化服务”为一体的充满活力的基层民主治理机制,初步实现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从单纯民主选举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重的转变,村级组织职能从管理为主向管理和服务并重的转变,村级管理机制从村民自治向加强党的领导、依法办事、扩大民主有机统一的转变,真正以有领导、有秩序、有活力、有监督、有实效的民主,推动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章丘市先后荣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市”、“全国普法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等荣誉称号。2009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3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02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5%;农民人均纯收入919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21元,分别增长13.3%和13.2%,列2009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39位,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和“中国十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中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