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昌邑智慧环卫全面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效果-点服软件
昌邑智慧环卫全面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效果
昌邑智慧环卫全面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效果
山东点服软件
2013年6月
昌邑市域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辖3处街道、6处镇,691个村(社区),人口58万。目前,昌邑城区及所有村庄、社区都已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效果,尤其是保障周边农村道路保洁及垃圾清运的及时性,自2013年以来,昌邑环卫局牢固树立创新理念,以科技为依托,与山东点服软件有限公司合作全力打造“智慧环卫”,为城乡环卫一体化“昌邑模式”注入了新的内涵。
昌邑智慧环卫系统根据智慧环卫建设指标体系,综合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环卫管理所涉及到的人、车、物、事进行全过程实时管理,提升环卫作业质量,降低环卫运营成本。
智慧环卫实施后,每一个垃圾桶是否清运,每一条道路是否进行了机扫、洒水作业,每一个村庄是否有管理人员到位,每一个环卫事件是否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一目了然。全面达到车辆监管实时化,垃圾转运处理及时化,作业考核科学化,行政管理全面化,设施管理精细化的目标。
昌邑智慧环卫管理内容涵盖了所有环卫元素。包括各类环卫设施、环卫作业车辆、环卫作业人员、环卫管理车辆、环卫管理人员。
首先是对巡查管理人员的管理。昌邑目前成立了专职质检督查管理队伍,采取明查、暗查、互查等多种形式,对城乡环卫责任区内的道路清扫保洁和环卫设施管理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督查,及时解决环
山东点服软件有限公司
昌邑智慧环卫全面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效果
境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智慧环卫系统中,每一个督查人员每天具体负责哪条街道,每天几点到岗,是否按要求完成巡查任务,是否有巡查漏段,都可在智慧环卫系统中实时监控,并生成考核报表,最大限度的消除了“管理缺位”所造成的城市市容管理问题。
其次是对一线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昌邑建立了网格巡查和街道责任队长制度。把城区内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名保洁队长负责,对道路及周边的环境卫生及环卫设施完好情况进行巡查,每条街道两班工作制,保持城区环境卫生标准始终如一。在智慧环卫系统中,可实现对责任队长的网格化管理,每一名责任队长在网格内的到岗时间,离岗时间,在岗时长,脱岗时长等等都可在系统中实时监控,并自动统计考核报表,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由人员打分所造成的不公平、不透明、打人情分的现象。
第三是对一线作业车辆的管理,对机扫车、洒水车、压缩车、巡查车等不同车辆按不同的作业特点,分别进行不同指标的管理。如机扫车、洒水车区分正常行驶里程与作业里程、行驶油耗与作业油耗;压缩车监控每天收运箱数,是否有漏箱,每天的清运油耗成本等;巡查车主要监控是否按要求到达巡查区域进行巡查,并自动形成每天的巡查报表。
第四是完善应急预案,建成智慧环卫智能指挥调度系统。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可根据环卫事件发生地点,自动查询1到2公里范围内的作业人员、作业车辆、管理人员、管理车辆,并迅速指挥派遣相关人员到达事发现场进行处置。同时,昌邑成立了环卫应急小分队,每天
山东点服软件有限公司
昌邑智慧环卫全面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效果
24小时值班。制定了夏季防汛、除污,秋季清扫、清运落叶和冬季除冰、除雪等应急预案。当有环卫事件发生时,系统在指挥中心的控制下启动应急预案,完成对相关人员的快速调度。
昌邑环卫设计并推进了三级考核制度,即环卫局考核相关科室、环卫所;科室、环卫所考核管理员;管理员考核一线工作人员。坚持每天查,专职督查队伍时时查,管理队伍跟踪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配合三级考核制度的推进,智能环卫建成了对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的同时监管,避免了由于管理人员失职造成的对被管理人员考核不公平的现象,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效果。
管理制度的制定,一定要有保障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落实的手段。否则,管理制度就会成为一张空纸。昌邑环卫在积极制定细致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也通过智慧环卫系统的建设,加强了管理制度的落实。这种落实提升了城市管理和作业人员的自身素质,让遵章守法成为一种习惯,在环卫主管部门内部树立起一股正气,让每一个真干实干的人得到公正的评价。而最终得到实惠的,是居住在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里的老百姓。
山东点服软件有限公司
第二篇:昌邑城乡环卫一体化调研
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调研
引言: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得到了各地的重视。李克强副总理在考察环保工作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山东省昌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创建了具有昌邑特色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和垃圾处理模式,其模式是省乃至全国唯一的不需政府投资的管理模式,不仅锻炼了队伍,更壮大了资产。为了了解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成立了“博爱绿色环卫小分队”,对昌邑市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情况进行学习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开展情况
(一)实行有偿托管,逐步扩大镇、村保洁范围。
昌邑市农村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进行环卫服务有偿托管,农村新产生生活垃圾集中清运,无害处理。在加快各镇街区行政村托管速度的同时,也加大了对镇(街、区)驻地的街道保洁、垃圾清运的拓展力度,逐步把乡镇驻地、厂矿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菜市场、背街小巷等纳入一体化管理范围,通过实施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体工商户等与环卫局签订有偿服务合同方式,使街道清扫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处臵纳入托管范围,全市镇(街、区)驻地的企事业单位等90%实现垃圾有偿清运、处理,并在单位内配臵了标准生活垃圾桶用于垃圾收集存放。全市沿主要公路的企业、单位等全部在厂内安装了垃圾桶,签订了有偿服务合同,实现了垃圾合理收集、及时清运。村庄附近的企业70%实现了垃圾有偿清运处理,逐步解决了厂内生活垃圾向厂外随意乱倒,污染村庄周围环境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垃圾清运能力建设和垃圾资源化设施建设。
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展开,垃圾运输、处理量大大增加,为解决运力不足问题,2009年以来,市环卫局加大了对镇、村环卫设备、设施资金的投入力度,两年来投入资金1400多万元,用于购买和建设环卫设备设施。其中,投资720万元建设了6处垃圾中转站,投资近400万元购买了大型清扫车8台、小清扫车21台、改装洒水车2辆,铲雪车2辆,投资近200万元购买了垃圾清扫车24辆,垃圾压缩运输车2辆。另外,投资近50万元为每个环卫所配备了1辆管理用车,大大增强了垃圾清运、机械保洁能力。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垃圾“低品质的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垃圾处理“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目标,2009年昌邑市新建了1处生活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项目。此工程项目占地30亩,设计日处理垃圾能力350吨,总投资1.08亿元,2010年6月份投入运营,全市生活垃圾将全面实现无害化处理,并再生利用,实现垃圾处理零排放的目标。
(三)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收费方法,不断改进垃圾处理收费方式。
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方案,行政村(城中村)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筹集资金,承担生活垃圾有偿清运处理费、道路保洁费和垃圾桶购臵费;镇(街、区)辖区内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菜市场等公共场所承担道路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处理费。各镇、村、单位与环卫局签订托管协议,根据协议筹集缴纳环卫托管费。各镇(街、区)村庄落实“一事一议”筹集托管资金情况,市政府督查办每季度对镇(街、区)进行监督通报,市人大、政协督导组每季度对镇(街、区)进行专项监督。各镇(街、区)对各行政村落资金筹集情况,每周进行调度,每月进行通报。为解决镇(街、区)环卫托管资金挪用、迟缴问题,环卫局改变托管费收缴模式,行政村托管费由原来的镇(街、区)经营者代管改变为经经管站监督直接支付给环卫局。各单位的有偿服务费直接向环卫局缴纳。通过完善资金保障机制,规范了资金的收缴途径和方式,保证了托管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了环卫托管业务的正常进行。
(四)加强基层环卫管理力量,加强三级管理考核,健全激励机制。为落实《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环卫局增设了两处基层管理机构:石埠环卫所和下营环卫所。另外,针对城中村的保洁、垃圾清运,又专门设立了城区环卫所,使城区环卫所的管理与整个城市的管理融为一体。2009年以来,不断建立健全各种检查考核办法,不断完善三级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了管理、监督、考核力度。首先,由环卫局对各镇(街、区)环卫所进行检查考核,每月考核一次,与日常抽查相结合,主要检查考核环卫所各项工作的落实开展情况,考核各镇、村托管质量情况等。其次,由环卫所对管理人员进行检查考核,每周一次,考核检查包村管理人员的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再次,由包片管理人员对各镇(街、区)村保洁、清扫、清运人员进行检查考核,每天一次,主要检查他们每日工作的完成质量及出勤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办法,安排每天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五)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精细化作业。
目前,昌邑市农村共设臵垃圾桶9600余个,垃圾收集车26台,垃圾中转站7处。细节决定成败,质量是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生命线。在清扫保洁好村内主要道路的同时,逐步延伸保洁范围,对基础条件好的村庄,逐步进行小巷清理。对垃圾袋污染问题,逐步由村内扩展到村周围、村出入口道路两旁的捡拾处理,逐步实现了经常化、日常化清理。对村内路边杂草、排水阴沟、绿化带,进行了彻底清理,并实现了日常管理保洁。对垃圾桶、垃圾池及周围,根据季节进行定期喷洒除蝇药物,达到了除蚊、除蝇、除臭的保洁效果。
二、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环卫工人待遇较低
环卫工人中多数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境不太宽裕的老人。在昌邑市农村中,环卫工人的工资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对于较好打扫的村内硬化路,工资为每月300元。二是对于车辆密集的商业街或大公路,工资为每月480元。在当下,部分环卫工人都反映工资待遇较低。并且根据2008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1999年国务院令《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等规定,用人单位具有如下义务,例如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在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费。据了解,昌邑市的环卫工人多数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一年中所有节假日均不休息,并且无加班补贴。而且由于环卫工人多数工作时间不是很长(最多三年-五年),环卫工人多数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岗前培训,而且部分环卫工人存在被歧视的现象。
(二)部分居民环保意识较低
在昌邑市部分村庄存在垃圾桶被偷的现象,据调查,多数为部分村民私自占有。由于各镇的垃圾清运车数量有限,部分垃圾可能倾倒不及时,在垃圾桶已满的情况下,出现了“垃圾围桶堆”的现象。尤其是在夏季,垃圾桶外的垃圾极易变质,不仅恶臭无比,而且招来不少蚊虫。部分村民反映垃圾桶多半是垃圾倾倒车摔坏的现象,对此环卫所的领导解释,这多半是村民自己所为。垃圾桶本应是装生活垃圾,但多数村民向其中倾倒建筑垃圾,大大加重了其重量,才导致垃圾清运车将其摔坏。在商业街、大公路等路段,由于街道两旁多为个体工商户,垃圾桶的设臵相对较远,一些用户便用方便袋收集垃圾放于门口,等环卫工人前来处理,但仍有部分用户出现垃圾随处乱扔现象,他们的环卫功德意识较低。环卫功德意识作为居民整体意识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备的人文内涵之一,亟待全社会的自觉提升。
(三)沉积垃圾依然存在,环卫基础设施仍显不足。
昌邑市虽然集中处理过农村积存垃圾,但是,村庄周围历史沉积垃圾依然存在“三边两线一头”(三边:塘边、河边、沟边;两线:公路沿线,铁路沿线;一头:村头)。如何更进一步地处理这些垃圾,还需采取相应的措施。目前,昌邑市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依然不足,各镇的垃圾倾倒车依旧缺少,不能保证垃圾及时倾倒。按照国家建设部《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臵标准》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要求,昌邑市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依旧不足。
三、进一步加强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重视,做好专项资金的投入工作。
领导的重视是开展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关键。要把加强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抓手来抓。专项资金的投入是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保障。在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收费方法,不断改进垃圾处理收费方式的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做好专项资金的投入。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要逐步有计划地适当提高环卫工人的工资。市领导要高度重视,逐步提高环卫工人的待遇。针对环卫工人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要进行普法知识的宣传,使环卫工人懂法、守法。在节假日、双休日可以通过缩短环卫工人的工作时间,或者适当给予加班补贴等方法,适当提高环卫工人的待遇。要逐步消除人们对环卫工人的歧视,通过加强岗前培训等措施,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正规化的环境卫生清洁队。
(二)强化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环境卫生管理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要想把环境卫生的长效工作落到实处,关键就在于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环卫部门应该立足本职工作,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地宣传颂扬环卫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使环卫工人向其学习;二是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开辟专题宣传栏目、拓展多种宣传形式,向社会宣传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的政策规定,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管理的自觉性,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环境卫生工作的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适当的处罚措施,杜绝垃圾桶被偷,“垃圾围桶堆”的现象,并且要加强监督,控制众多的建筑垃圾进入垃圾桶,损坏垃圾桶。
(三)集中处理农村沉积垃圾,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环卫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组织环卫工人分批次彻底清除农村沉积垃圾,努力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无盲区、全覆盖,使农村彻底告别“路面基本靠风刮,脏水基本靠蒸发,治理基本靠突击,垃圾围村到处撒”的历史。并且要立足实际,加大投入,加快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据了解,昌邑市计划每个镇(街、区)建成一处垃圾中转站,负责农村生活垃圾的压缩、转运。对于洗扫车、清扫车、洒水车、冲洗车、垃圾压缩清运车、侧装式垃圾清运车、果皮箱垃圾收集车等设备都应该配备齐全,确保垃圾及时清扫、清运
第三篇: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的几点思考
河东环卫一体化工作已提出多年,但一直落实效果不佳,至今仍存在“头疼治脚疼治脚、经常治天天乱”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各级投入资金严重不组;二是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体化的队伍和管理运作机制。环卫一体化是一项势在必行的重大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共同努力,仅靠一个镇街和一个村无法达到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很多地方已经有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很好的学习和借鉴,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思考如下:
一、要下决心学习经验改变现状
根据有关统计,目前我省已经有60个县区实施了环卫一体化镇村全覆盖。从2008年期昌邑就开始实施了一体化工作,创作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昌邑模式”,引起了全省、全国同行的极大关注,全省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经验交流会和全国城乡环卫一体化暨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培训研讨会相继在昌邑召开。在广西召开的全国小城镇和村庄垃圾治理专家座谈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决定把“昌邑模式”作为小城镇和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推广。2013年我省寿光市辖15处镇街区,975个村,人口103万、全面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起“村镇(街道)
定点收集、市集中清运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该模式成为典型在全省推广。昌邑和寿光的做法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上述地区实施一体化总体上有三条值得学习思考
1、创新资金投入模式,理顺投入机制。
缺乏资金投入式制约环卫一体化的根本原因。建立区、镇、村长期投入机制是一体化的根本保证。
昌邑市创新资金筹集模式,顺应国家发展需求。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农村日常保洁、垃圾收集清运、资源化利用费用纳入市财政统筹,市级承担40%、镇级承担20%(含农村五保家庭、低保家庭及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环卫托管费及村级垃圾桶购臵费的20%部分),村级通过村集体出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按每年60元标准筹集)承担40%。这种收费模式不仅减轻了农民负担,而且顺应了温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出“谁产生、谁付费”的要求,也是顺应历史发展需求,真正体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精髓。
寿光市善了资金保障机制,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每一项费用来源和保障做了详细规定。每年1910万元的农村生活垃圾清运费和部分垃圾处理费由各镇街区财政承担,垃圾处理费大头由市财政承担;每年2348万元的村庄保洁费用由市、镇两级财政根据经济状况适当承担,经济状况较好的镇街区承担70%,一般的承担50%,相对
较弱的承担30%。每年1870万元的路域垃圾清理费用也由市、镇两级财政承担,其中市财政承担国道、省道和县道垃圾清理费用,镇级财政承担乡级道路垃圾清理费用。这些费用均通过财政体制按月拨付给市环卫部门使用。运行资金的充分保障,保证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有效运转。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人员
各级基础设施不足是影响环卫一体化实施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大投入配足垃圾清理、运输、收集存储设备和垃圾处理设备的各项设备,才能保障环卫一体化的有序运行。
昌邑环卫坚持走科技强环卫发展之路,先后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在各镇街区建设垃圾中转站10处,购买各自专业车辆达到300余辆,其中中型垃圾清运车36辆,大型垃圾压缩车8辆,大型垃圾转运车3辆,道路养护车2辆,洗扫车3辆,洒水车5辆,小型、中型清扫车40余台,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3辆。同时,与青岛同辉集团公司合作研发了侧装式垃圾封闭运输车,进一步提高道路清扫、垃圾中转、清运效率和水平。
寿光市镇两级投资3150多万元,在城区及镇街建设了2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每座日处理能力100吨,这些中转站搭建起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最基础平台。各镇街区、村共同投资1000多万元,为各村庄设臵了13535个垃圾桶,建设了283个垃圾池、118个垃圾房。投资
2130万元,新购臵了223台中小型垃圾运输车和10辆大型压缩垃圾块运输车。目前,寿光市拥有各种类型环卫车辆已达572台(部)。完善的环卫基础设施,有效地保证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顺利实施。
3、实施市场化运作,推行有偿托管
从2008年开始,昌邑市将城市环卫工作模式延伸至镇街、村(社区),探索建立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垃圾收集处理新模式,把镇街和村(社区)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委托市环卫局全面管理。在各镇街设立环卫所,配备环卫专业人员及专业机械、车辆,全面负责所辖镇街驻地及托管村的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按每100户村民设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备保洁员负责村内生活垃圾收集、道路保洁,按每15-20户村民设臵一个垃圾桶的标准,在全市农村设臵垃圾桶1万多个,对生活垃圾实行封闭式收集,在各镇街区建设8处垃圾中转站,按照15个配一辆垃圾清运车的标准,配备44余辆大中型垃圾车,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
寿光市从2005年起,选取条件成熟的镇进行试点,同时逐步将驻地周边村庄纳入托管范围。设臵了垃圾桶,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配备了保洁员、清扫车和清洗车,做到机械化清扫和人工保洁相结合,实行定地段、定人员、定标准的清扫保洁要求,实施全天候、无缝隙保洁。到2008年10月份,全市各镇街驻地都实现了环卫托管。
镇区容貌焕然一新,有效地改善了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卫生托管带来的洁净和省心,让镇街干部都尝到了甜头,使得他们可以腾出时间去做其它事情。
二、汤河镇环卫一体化初步计划
通过对先进地区的学习结合我镇情况,我们初步制定了环卫一体化实施计划
1、基础设施配备
汤河镇现有38个村56000人,约16000户。计划配备垃圾箱320个(每30户一个市场价6000元,定做4000元)总投资约128万元;压缩式垃圾运输车1台总投资55万元(22立方)。勾背车2台18万元。
2、人员配备
设立环卫所(归环卫处统一管理)配备村保洁员110名(每150户一名)月工资1000元,每月支出11万元,年支出150万元;(含相关费用),严格制度检查,严格考核管理。
3、运行模式
参照先进地区的管理办法,实施托管模式,人员管理和设备运行全部交河东环卫处管理。各村保洁员讲垃圾统一指导农户收集如箱后,由运输车压缩后直接运送到垃圾处理场,杜绝二次污染的发生。托管后垃圾清运等费用每年90万元。
4、资金筹措
根据估算,我镇实施环卫一体化,初期一次性投入
约210万元;每年托管运行费用240万元。资金筹措可以采取区、镇、村三级分担投入的模式。
第四篇:创新思路 强化管理 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创新思路 强化管理 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中共白云湖镇委员会 白云湖镇人民政府
白云湖镇镇域面积56.04平方公里,辖3个办事处、22个行政村,人口3.4万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白云湖镇创新思路,强化管理,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环卫管理新模式,逐步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现将前段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突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后,白云湖镇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党委扩大会,将城乡卫生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了安排部署,确定了牛码、娥女、石珩、杨南、杨北5个村为试点,坚持试点先行,总结经验。为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有关部门进行责任分工,做到任务明确,人员落实,经费到位,措施得力。实行领导干部包办事处、机关干部包村制度,深入到村召开了3次现场会,及时解决整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突出认识到位,强化宣传发动
认识是开展工作的先导。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能否做好,基层干部群众的认识能否到位是关键,必须在宣传发动上下功夫。一是营造氛围。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出动宣传车、拆除完毕,收购分拣业户全部停止经营,450户已经自行清理处理完毕;4月15日前,600户加工业户可以拆除清理。这项工作的开展,从根本上堵住了环境污染的源头,将彻底改变白云湖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四是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为城乡环卫一体化提供保障。建立目标管理制度。镇党委、政府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间,划分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将责任明细分解到各单位、各部门,和各单位、各部门签订环境卫生管理目标责任书,并加强监督考核,狠抓落实。各村与沿街居民住户、店户等签订卫生“门前三包”责任书,加强检查监督,规范管理。建立工作联动制度。实行环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交流掌握信息,分析当前形势和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解决的办法措施,督促抓好落实。建立全民参与制度。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等主题实践活动,公开环卫监督举报电话,积极办理群众投诉,吸纳群众对环卫工作提出的建议、意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活动。加强环卫队伍建设。镇党委成立3支专职检查队伍和6支专职清运队伍,对环卫工作进行不间断巡逻检查。同时要求各村分别成立环境清理队伍、绿化管理队伍、道路管护队伍等专业队伍,定期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管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配齐管理设备,为城乡环卫一体化提供了人员保障。
各位领导、同志们,白云湖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下步,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借鉴其他乡镇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领导,创新思路,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深入扎实开展。
2011年4月
第五篇:在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面提升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面提升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这次会议,是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市现场检查测评会议精神,总结全区前期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对全面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确保实现全覆盖、再上新水平,顺利通过市委、市政府的检查验收。
今天这个会议是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面提升动员会,这个全面提升就不仅仅指村级环境卫生的提升,还包括区村范围的绿化、乱搭乱建、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企事业单位的门前三包,企业的垃圾处理等方方面面的提升。
下面,根据党工委、管委会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是自上而下的一项规定动作。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并多次强调指出,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要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的政策取向。国务院办公厅也下发了《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国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通过5年努力,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住建部城镇司也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作为2022年工作要点。省里对这项工作也很重视,省文明委2022年作出了在全省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决策部署,并且要求把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为乡村文明行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面上开展大规模的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一直强抓不放,每年都召开现场会议进行观摩学习和部署推动。今年,***市长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持续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把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年的重要工作之余持续不断的抓,市委、市政府将进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对连续两次排名倒数第一的镇街区,党(工)委书记要通过电视公开检讨,说明情况,现场表态。4月份的检查验收已经结束,***副市长带领各镇街区镇长(主任)及市委市政府督察局、综合行政执法局、文明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利用17、18、19号三天时间,采取不定路线、随即抽查(每个镇街区抽查3—5个村),我们非常荣幸抽到了第一个检查点,大栏平安村、高平庄村、沙口子村、大石桥村四个村,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领导们都知道,这几个村是我们的模范村、示范村,特别是大栏平安村、高平庄村、沙口子村是连片治理过的村庄,领导直接没下车,这几个村是2021年完成连片治理工作的,一年来保持的非常好;大石桥村是领导从村头走到村尾的,可以说,大石桥村经过近两年的治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效果是有目共睹的,这次代表党工委、管委会参加验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喜可贺,但得我们也必须承认这四个村也有一些卫生死角,我们要对自己标准再高、要求再严,继续差缺补漏,实现零容忍、无死角。二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指标已成为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拥有健康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就农村而言,最直观、最基础的就是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如果连一个干干净净的环境都没有,垃圾围村,污水横流,就不可能有生态文明,其他文明也都谈不上。现在看,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对优美宜居环境也更加期待,热切期望自己的村庄能像城市一样干净整洁,生活在赏心悦目的环境中。所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四化”同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上级有要求、群众有期盼、我们有责任,这项工作绝不是可干不可干的问题,也不是早干晚干的问题,而是必须干、加紧干、务必干好的问题。我们多次强调,打扫卫生不是什么高难度的工作,也不是什么高科技工程,关键是看认识到位不到位,决心和力度够不够大。只要咱干部的决心、态度有了,就会有路子、有办法、有工作、有效果。大家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走在前列、起好带头作用”的要求,围绕实现全域覆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在扩面提质、完善机制、常态长效上狠下功夫,努力建设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为广大群众打造干净、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每次验收都取得一个好成绩。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对参与验收的村庄,严格落实奖惩政策,验收成绩第一名的奖励3000元,第二名的奖励2000元,第三名的奖励1000元,对参加4月份验收的大栏平安村、高平庄村、沙口子村、大石桥村四个村会后到财税所领取奖励资金。
相反,验收成绩倒数第一名的罚款3000元,倒数第二名的罚款2000元,倒数第三名的罚款1000元,所罚款项将从支部书记考核工资中扣除。对干不好的村,区里所有的城乡环卫方面的资金、政策都不会给,不给你钱你还得干好。与其鞭子抽着干,不如撸起袖子干。相应的,对所在村的社区干部、包村干部同样奖罚分明。
二、进一步正视问题和差距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我们东北乡从2019年就开始抓了,并且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全覆盖,区财政先后投资***多万元,安装了智慧环卫平台,购置了垃圾车、垃圾箱、垃圾桶、保洁工具等,村村配备了保洁员,建立了考核考评和督导督查机制,从示范村、示范街做起,连续开展了好几次大型清理活动,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区村环境卫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市委、市政府督查,还是我们自查,全区环境卫生工作距离上级要求、距离群众期盼仍有不小的差距,在4月份市委、市政府督查工作中梳理出的:个别村背街小巷内仍存在“三大堆”现象,村周围及村内的湾塘、沟内积有大量生活垃圾;环卫设施配备不齐全、维修更换不及时。有的村仅在主街主路配备了环卫设施,垃圾桶(箱)数量明显不足,村民倾倒垃圾不方便。另外,一些破损的垃圾桶(箱)没有得到及时维修更换,致使垃圾遍地、污水横流;部分村居把环境卫生整治的重点放在村内,对村庄周边未进行全面清理,个别村甚至将村内垃圾转移到村外的沟边、路旁,存在“重村内、轻村外”的问题;“三边三底三界三线”清理不彻底,路边、沟底、村界等区域仍是环境卫生清理的盲区,部分沟底垃圾成片堆放;部分主要干线公路及县乡道路路面积土较多,两侧行道树上塑料袋飘挂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城区路段及镇街区驻地的绿化带存在断档缺苗现象,绿化带内积存垃圾清理不到位;有的城区路段及镇驻地店外经营、占道经营、乱停乱放、马路市场等现象突出,不少镇街区驻地广告牌破损、歪斜,缺乏有效管理;还有的人行道路面破损未及时维修维护;部分村存在焚烧垃圾现象,没有按要求将垃圾运到垃圾桶(箱)及中转站,特别是道路两侧焚烧现象尤为突出,部分现场的清理人员直接将生活垃圾、树叶等在原地堆积焚烧,造成大气污染等问题在我们东北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深刻反思,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清理不彻底。
不少村只注重了主街主路、路口存量垃圾清理和卫生管理,一些沟渠路边、村前村后等边缘地带还存有卫生死角;三堆五垛清理之后缺少后续监管,不断出现反弹;有的明眼处不再乱倒,反而转移到村前村后避眼处乱倒;有的用车拉到路边上乱倒,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反弹。二是群众参与意识不强。我们只是埋头自己干,不宣传、不引导,只是在大喇叭上泛泛喊喊、吆喝吆喝,群众对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意义、目的、要求认识不够,认为是政府的事、干部的事,主动参与、自觉执行的意识不强,“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群众到垃圾随意性强,甚至走到垃圾桶、垃圾箱跟前也不主动往里放,随手一扔,摆放垃圾箱的地方成了垃圾重灾区。三是保洁员责任心不强。其实,农村里真正的生活垃圾并不多,大多是草草叶叶、秸秆柴垛,只要每天坚持清扫,很容易保持,关键是能否坚持到天天清扫。凡是保洁员认真负责的,平时都做得很好。凡是做不好的,都是我们保洁员选的不准、用的不力、监督管理的不好。四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个别干部没有从改善民生、改良生态的高度来认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缺乏一抓到底、抓实办成的韧劲;有的村干部工作不深入,只靠大喇叭喊一喊、要求紧时推一推、迎接检查时突一突,有迎检、过关的心理,工作被动应付;有的一味强调客观,认为条件差,没硬化、绿化,卫生没法搞,有畏难发愁思想;有的还认为是走形式,不会长期搞,所以推一推动一动,不推不动。干部的思想状态和认识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了保洁员以及群众的工作状态和负责程度,导致整体效果一直不理想。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一要在清理存量垃圾上下功夫。从今天开始,我们每个村、每个单位都要将环卫一体化工作摆上重要议程,持续不断的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活动,对辖区内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的丑点、难点、盲点集中物力、人力、财力予以解决,确保问题整改到位。一是明确范围。各村要彻底清理村内所有的大街小巷和村外道路环境卫生,彻底清理干净村内、村外的垃圾及杂物,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坚决杜绝“重村内、轻村外”的问题。特别是排水沟、湾塘等卫生死角和垃圾重污染区,要进行重点彻底清理。同时要对村内环卫设施进行自查摸底,前期党工委、管维护已集中购买***多个垃圾桶,分发到各村,还有数量不足的要自行补足配齐,破损陈旧的要及时维修、更换。前期,区林业站统计了每村计划绿化的路段、区域,要按照计划,根据“宜林则林、宜果则果、乔灌搭配”的原则,做好植树造林工作;区林业站要规划做好全区范围内的植树造林工作,以绿化助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区环卫办要督促保洁公司加大对市区级道路的整治清理力度,确保路面干净整洁,绿化带内无垃圾、杂草,做好对垃圾的日产日清工作;综合执法中队要加大对区容区貌的精细化管理,针对店外经营、占道经营、马路市场等问题,特别是高东路和平营路沿线,要加大巡查执法密度和力度,利用教育引导和严管重罚相结合的方式,抓好规范管理,切实提升区容区貌;综合执法中队、规划建设办、各社区要加大对全区范围内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的排查整治力度,发现一起整改、拆除一起,不留后患;区直办部门要严格履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定期组织职工对单位周围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并日常注意保持;企业要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区环卫一体化工作中来,要根据场地面积和职工人数及时缴纳环卫费用,要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要注意工业垃圾的排放,严禁随意倾倒、焚烧。
二是明确标准。
道路路面、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及绿化带必须做到“五无、四净”,五无:无零星垃圾、杂物,无果皮纸屑烟蒂,无积泥灰、积水污物、无断档缺苗,无堵塞排水沟;四净:路面净、排水沟净、路边角净、绿化带内净。村内无柴堆、粪堆、土堆、沙石堆和生活垃圾,湾塘沟内无垃圾及漂浮物。三是加大宣传。要充分发动群众,妥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积极参与,开好群众代表会议,让群众认识到、理解到,积极主动地清理清除自己房前屋后的垃圾卫生,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责任,争取多数群众的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清理的合力。二要在常态长效化监管上下功夫。一是配强保洁员队伍。以村为单位,重新核定保洁人员,坚决将只拿钱不干事,不认真、不负责、不敢管的人员清理出保洁员队伍。保洁员核定一定要经过村民推荐,村民委员会同意选出,坚决杜绝关系户、人情户。二是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环卫一体化工作“条块”责任制,环卫办作为条上管理的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指导、监督职责,及时传达上级有关精神,确保村级及时落实,并加大监督考核,确保落实到位;社区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严格落实块上管理主要责任,按照“便于管理、全面覆盖”的原则,每村以每条街或胡同为单位,划分一个责任卫生区,由一名村干部任管护干部,一名户代表为管护组长,协同工作,共同管护,责任牌要上墙。责任卫生区内住户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互相监督,共同提高。主街主路要根据保洁员的多少和工作量的大小,划定每个保洁员的保洁区域,给保洁员定格定责,防止保洁员保洁区域不明确,工作推诿扯皮现象发生。三是强化督查考核。以前党工委、管委会印发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村级考核办法》《环境卫生监督制定》《村容村貌管理制度》等考核办法,今天又重新印发给大家,希望回去后,耐心细读,认真研究,搞好落实。同时,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了由社区主任、环卫办、纪工委、综合执法中队、宣传办组成的督查考核小组,对村庄环境卫生、路域环境治理、绿化建设及基础设施等工作情况进行一月一检查、一测评、一通报,检查结果计入农村千分制考核。
三要在拓宽投入渠道上下功夫。一是财政投入一部分。今年区里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上将投入***多万元,除了保证保洁员的工资外,我们的集中活动要花费几十万元,还有各种硬件设施配套。总之,尽管区财政紧张,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上,区里是绝不惜花钱的,确保通过大投入,实现群众生活环境的大改善。二是群众承担一部分。环卫工作是公益事业,按照“谁产生、谁付费,谁收费、谁服务”的原则,要实行有偿服务。根据上级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经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今年按照每户40元的标准收取。会后,要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将资金收取好。三是整合使用一部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不仅是将卫生打扫好了,还包括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等村容村貌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可以统筹连片治理、乡村文明行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等各方面的项目资金,让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同志们,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也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工作,从这几年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也不再是一项临时性工作,而是一项必须长期抓、长期保持的一项日常性工作,就像城市保洁一样,必须日清日运、天天保洁,实行常态化、规范化。希望全区上下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抓巩固、抓提升、抓常态、抓长效,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全覆盖,争取村村获奖励,人人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