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设的思考 热 荐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设的思考
摘要: 结合当前国家在猫儿山实施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已有的有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的研究成果,对猫儿山现在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现状和当前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桂林市乃至于整个广西探索“构建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广西生态安全”提出可供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生态效益
补偿机制
建设
对策
1.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生态公益林的基本情况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1然保护区位于桂林市北部,地处兴安、资源、龙胜三县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0′~110°35′,北纬24°48′~25°58′,距桂林市区72公里。保护区地质构造以花岗岩为主,地貌以中山地貌为主。保护区属南岭山地越城岭山系,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峰。保护区土壤类别有山地红壤(分布海拔800米以下),黄红壤(分布海拔800-1000米)山地黄壤(分布在海拔1000-1600米之间),山地黄棕壤(分布海拔1600-2000米之间),山地草甸土(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泥炭土(海拔1800米的八角田一带)。保护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春夏多雨,秋冬干冷,相对湿度大,日照时数短,光、热、雨同季。年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29.5℃,极端最低气温-19.0℃,≥10℃的有效年活动积温为2510~5691℃,年均降水量2509.1毫米,相对湿度92%,无霜期274天。保护区内植被繁茂,结构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物种、漓江源头水源涵养林。据2000年综合考察:拥有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的植物共219科782属2120种,属国家一级的有5种,二级19种,三级8种,特有植物11种。现有脊椎动物隶属5纲29目89科206属31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的有5种,二级保护的有32种,国家保护的有益动物155种。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地表水系十分发育,发源于猫儿山的主要溪流有39条,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条,汇入资江的有4条,汇入浔江的有16条,是漓江、资江、浔江的主要发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素有漓江的心脏,桂林山水的命根子”之称,区域内森林植被瞬时水源涵养量为4738.3万立方米,年径流量达3.14亿立方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天然水库”,受益的县、市众多。仅桂林市境内直接受益的就有桂林市区及资源、龙胜、兴安、灵川、阳朔、平乐等6个县3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受益人口上百万,灌溉耕地30多万公顷。对调节漓江水量和改善漓江水质起到重要作用。保护区土地总面积17008.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7008.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森林覆盖率(含国灌)为96.5%,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334589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316269立方米,占总蓄积量的98.63%。保护区林地总面积17008.5公顷。其中:有林地7991.6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90.3%;灌木林地1050.6公顷,占6.2%;灌丛地598.9公顷,占3.5%。保护区有林地面积为15359.0公顷。其中:公益林15359.0公顷,占100%;无商品林。
2.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效益分析
2.1生态效益
森林对环境,包括气候、水分平衡、净化大气、土壤肥力、特别是自然平衡的持久生产力是巨大的,任何其它资源都无法替代,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可以使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建设得到保障,生态效益进一步提高。
2.1.1涵养水源效益
森林枝叶茂密,可起到截流雨水,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的作用。据有关研究显示,重点公益林每年涵蓄水源替代价值70.5元/亩计,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重点公益林中有16409.6公顷属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其涵养水源替代价值为每年1735.3万元。
2.1.2保持水土效益
由于森林的存在,其枯枝落叶富含养分,能改良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林冠和枯枝落叶的覆盖避免了雨水的直接冲刷,减缓了地表径流;其根系附着土壤,起到减少表土流失和山体滑坡的作用。按森林每年固土替代价值7.3元/亩、每年保肥替代价值29.1元/亩计,猫儿山自然保护区16409.6公顷重点公益林的固土替代价值为每年179.7万元,保肥替代价值为每年716.3万元。
2.1.3净化空气效益
森林具有吸收污物、阻滞粉尘、杀除细菌、释放负氧离子和萜稀物质的机能。森林通过其高大的树干、茂盛的枝叶,降低风速,使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灰尘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于地面,同时森林有释放负氧离子的功能,使净化后的空气更为清新。按森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污染物、阻滞粉尘、杀除细菌、释放负氧离子和萜稀物质等而对空气进行净化的替代价值57元/亩计算,猫儿山自然保护区16409.6公顷重点公益林的净化空气替代价值为每年1403.0万元。
2.1.4固氮制氧效益
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2利用太阳能生成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并放出氧气。这一功能对于人类社会、生物界乃至全球大气平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每年每亩森林固氮制氧替代价值32元计,猫儿山自然保护区16409.6公顷重点公益林的固氮制氧替代价值为每年787.7万元。
2.2社会效益
2.2.1防灾减灾效益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合山市森林植被局部遭到严重破坏,旱灾、洪灾发生频繁,影响程度趋大,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带来巨大危害,致使政府每年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防汛、抗旱及救灾济民。森林对降水的再分配作用十分明显,可使林内的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历时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区域的空气湿润度、地面蒸、散发量和流域的水文过程,使径流的年内分配过程更趋平缓,从而减免洪灾旱灾,保障国民经济的发展。
2.2.2农田灌溉效益
俗话说“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通过管护好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利用其截流雨水,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然后将涵育的水量缓慢释放,不但利于农田灌溉,减少旱情发生,对农田的稳产增产也起到关键作用。依据《林业在农业生态体系中的作用》森林土壤吸收贮水量5163.75吨/亩计,猫儿山自然保护区16409.6公顷重点公益林的土壤贮水量为127102.6万吨,在干旱之年可以灌溉1412.3万公顷(90m3/亩)。
2.2.3 社会就业效益
保护区列入重点公益林14609.6公顷,按人均可管护面积800亩计,则可以安排274个人的就业,社会就业效益就是263.0万元。
2.2.4 森林游憩效益
生态公益林具有森林旅游和休养的功能,其替代效益为13元/亩.年,则保护区列入重点公益林的森林游憩效益为320.0万元。
3.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现行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存在的问题
为保护公益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2001年广西试行生态效益补助,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列入补助试点单位。2003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文件精神,各级政府按照事权划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列入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立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助单位。
3.1补偿范围及补偿标准办法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列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重点公益林为自然保护区林,全部为中央补偿的重点公益林,面积共17008.5公顷。
涉及范围包括保护区内的老山界、高寨戴云山、九牛塘、八角田、猫儿山顶、塘洞戴云山、清水江、大竹山、长毛界等区域。
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中央财政补偿基金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重要来源,用于重点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现中央财政补偿基金给猫儿山每年补偿标准为每亩5元,其中4.75元用自然保护区管护等开支;0.25元用于自然保护区开设防火隔离带等森林火灾预防、以及维护林区道路的开支。现中央给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安排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每年总额为114.795万元。
3.2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及现行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存在的问题
3.2.1资金不足
据科学调查统计,猫儿山自然保护区16409.6公顷重点公益林每年创造的生态、社会效益价值总和为5224.6万元。目前,虽然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但每年仅114.795万元,这与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所创造巨大的生态、社会效益相比相差太远。这些补偿基金只能基本维持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日常运转,跟本谈不上对猫儿山进行科学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即在对猫儿山这个物种基因库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对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与科学研究,并发挥其物种基因库的作用、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对实现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科学的管理,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巨大的效益得以永续利用和发挥,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也就是说必须加大对保护区科学管理软硬件设施的投入。
3.2.2猫儿山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难度大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初(1976年),由于历史的原因,保护区内存有一定面积的可由周边社区群众生产经营的插花毛竹山林,而且当时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与社区签订充许老百姓长期经营砍伐的协议。根据现场调查,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内共分布毛竹插花林53块,共计1996亩,保护区周边毛竹有9处侵蚀接近保护区边界,有12处共11960米已侵入保护区边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把自然保护区划定为重点生态公益林加以严格保护,依据《森林法》的规定,生态公益林禁止商业性采伐,但是保护区内分布的毛竹插花林,由于划定保护区时有协议规定允许他们长期生产经营,甚至允许砍伐毛竹插花林内的阔叶树,因而造成严重的毛竹纯林化,物种多样性明显降低,有的毛竹林分布在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村民进入已严重违反了保护区条例的规定,生产活动更是严重破坏了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同时给保护区的森林防火、动植物保护工作也带来极大压力。根据调查统计显示,毛竹在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下,每年平均以4米的速度向外扩张,可以说它们在日益蚕食着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猫儿山保护区1976年定界时划入的毛竹插花林,现面积已扩大了几倍,如阳雀村毛竹插花林当时为60亩,现调查显示达450亩,是原有面积的7.5倍,并且已连接成片。这种农民追求经济效益与国家追求生态效益的政策性矛盾,给猫儿山保护管理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一方面国家不允许砍伐,另一方面老百姓多次找到保护区要求砍伐,提出如果不能砍伐要求自然保护区赔偿损失,由于保护区自身没有资金来源,别外现行的中央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又也没有这个开支口径,因此这种矛盾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变得越来越严重,大大增加了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难度,这种矛盾既不利于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理,同时也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
3.2.3猫儿山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不健全
目前只有中央安排了猫儿山每亩5元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治区和桂林市以及受益的县都没有建设立配套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在目前已经建立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使用的支出口径范围过于狭窄,不利于发挥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最大作用,另外在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筹措方式和方法上还非常简单死板,猫儿山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很不健全。亟需建立起新的科学、完善的适合猫儿山实际和自身特点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机制。
3.3对猫儿山公益林管理和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3.3.1增加对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投入
猫儿山是漓江的源头,被誉为“漓江的心脏,桂林山水的命根子”,加大对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投入,保护好这里的生态公益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各级政府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猫儿山的重大意义。建议一是提高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补偿标准。向上级建议把当前的补偿标准从5元/亩.年提高到8元/亩·年。二是各级地方财政无偿扶持。
当今世界各国中,林业发达国家一般都很注意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作用,重视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投入,其主要办法是通过政府对林业的补贴或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例如,法国建有森林基金,有国家政府支持,从收益团体直接投资建立特别用途税及发行债券等方式开辟林业基金来源渠道。奥地利除联邦政府每年对林业直接投资外,为了创造更接近自然状态的森林,还鼓励小林主不生产木材,只要其经营的森林达到接近自然林状态,可以得到相当于木材生产收入额的补助。日本森林法明确规定,国家对于被划为保安林(生态公益林)的所有者加以适当补偿。同时,要求保安林收益团体和个人承担一部分补偿费用。国外的成功经验显示,财政是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物质基础。因此各级财政要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一定的钱用于漓江上游猫儿山的生态环境建设。
3.3.2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政府安排专项生态补偿基金资金解决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目前最大的矛盾
安排资金一次性对猫儿山现有的毛竹插花林进行补偿,收回插花毛竹林经营权,不再允许村民或集体经营利用,以减少他们对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资源的依赖,同时减少进出保护区活动的机会,减少人为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干扰。征收行动估计需要专项资金1100万元。这笔钱的筹措必须要政府下决心、动真格用历史的眼光和站在发展的高度来对待,要强化政府作为生态公益林建设投资主体的责任意识,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和“受益多、补偿多”的原则,建立起以国家和地方财政统筹为主,部门补偿为辅,社会参与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补偿机制。只有解决了这一当前困绕保护区稳定的矛盾,保护区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管理才会趋于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3.3.3 建立健全完善的猫儿山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机制
当前中央财对猫儿山已实施了生态补偿,但自治区、桂林市及相关受益县财政目前还没有建立对猫儿山的相应的补偿机制,建议根据国家的补偿标准建自治区、桂林市、相关受益县也建立起对猫儿山生态效益补偿的机制,同时,在财政允许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对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的投入和补偿标准。同时享受猫儿山生态效益的相关单位和经济主体有责任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猫儿山生态予以补偿,建立猫儿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猫儿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筹集。一是财政统筹。借鉴广东省、广州市经验,争取桂林市人大的支持,规定和监督各级政府财政用于林业建设的投资比例达到0.5%以上,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二是受益区域和部门补偿。争取上级人大、政协的支持,争取出台地方税费政策,由税务部门征管,对漓江流域受益的单位和企业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上缴财政管理。通过转移支付,全额用于猫儿山及桂林市的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对直接依靠森林生态效益获取经济效益的部门,如水库、水电、风景旅游区、森林公园、林地采矿、内河航运等,提取一定额度的生态效益补偿费,纳入财政专项管理,用于生态补偿。例如可以从桂林市的各景点景区的旅游提出门票、水管部门在水价中附带提取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猫儿山周边以及利用漓江上游水资源发电的水电站很多,政府可以出台政策要这些电站每年交纳一定的生态效益补偿费。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毗邻的资源县积极探索,早于2006年2月通过一系列的调研后,县人民政府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建立县级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每年从小水电每度电提取0.1分作为生态补偿金反哺林业生态建设,建立了地方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再有就是林业部门按照规定提取一定比例育林基金用于生态公益林建设。三是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和命名认养猫儿山的生态公益林,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猫儿山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活力。
4.结论
建立猫儿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一个新的课题,是改善桂林生态环境、解决猫儿山生态建设资金的根本途径,虽然中央已经开始对猫儿山生态效益实行补偿,但猫儿山的生态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进一步深入研究,如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同时借鉴外国及处省林业发展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努力促进猫儿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立。本文中提出的对策建议,有必要引起政府重视,林业部门要主动介入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猫儿山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方案
2、刘宏振 关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设的思考,2006年3月福建林业科技,第33卷第1期。
3、杭州市林水局
翁逸锋
郭新保
应媚
对我市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建议。
4、曹明德
万丽丽
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既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也是新形势下建设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保障。
一、安徽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情况
安徽省公益林面积2495.2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37.5 %,主要分布在生态区位极为重要和生态状况极为脆弱的皖南和大别山等山区,在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安徽省是全国首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的11个省之一,从2003年开始建立补偿基金,经历了从无到有、补偿范围从小到大、补偿资金从少到多的过程,通过十几年的实践,提高了林区广大干群对生态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纳入补偿的生态公益林从最初1200万亩增加到目前规模,生态公益林的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珍稀动物的数量明显增多,为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保护生态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二、安徽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在面上,从2009年开始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主体功能区实施综合财力补偿政策,到2014年已安排补偿资金14.45亿元。在点上,逐步提高省级公益林补助标准,2012年将省级公益林标准不分权属统一提高到每年每亩10元,2015年提高到15元。点面政策配套,把森林资源补偿、水资源补偿、国土资源补偿等有机结合,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二)建立多层次生态有偿使用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在国家层面,中央和皖浙两省共同设置补偿资金,到 2014年已安排17.5亿元用于黄山市和绩溪县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在省级层面,2014年省财政安排1.2亿元,启动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建立横向跨区域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建立生态有价、使用有偿的机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综合治理。
(三)建立多级次生态保护机制。按照财权与事权相适应原则,2014年中央财政补助安徽省2.3亿元对1767.4万亩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给予补偿,省财政安排8046万元对727.8万亩省级公益林给予补偿。铜陵市从2008年开始实施市级补偿制度,市财政安排200万元,对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在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偿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并对5.9万亩市级公益林给予补偿。淮北市2013年启动市级公益林补偿制度,区划界定了4万亩市级公益林,市财政安排40万元进行补偿。
(四)建立多环节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完善财政补助补贴政策,整合良种育苗、科技推广、造林绿化、抚育护林、防火治虫、贷款贴息、保险补贴等一系列育林、造林、护林、兴林、活林补助资金,2014年省级以上财政投入林业资金达26.7亿元,支持森林增长、资源保护、民生林业、生态家园等项目建设,形成政策支持合力,发挥财政资金最大化效益。
三、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大的力度、更快的步伐,着重解决好四个方面问题,进一步强化生态理念,开拓资金渠道,完善政策制度,创新补偿机制。
(一)为何补。安徽省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集中省份,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的集体林达 2136万亩,占生态公益林的86%。随着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林地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相比经营商品林预期收益或林地租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营生态公益林收入明显不足,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效益补偿形成了不小的压力。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仅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和现实要求,也是激励调动林农参与保护积极性、提高依法治林自觉性的重要举措,给予林农合理的生态效益补偿,改变“砍树卖钱”作为唯一收入来源的现状,更好地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二)如何补。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传统认识,侧重于木材物质产品供给,忽视了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的确定,首先是营造、抚育和管护成本,其次是失去的直接经济效益,再次是体现生态多种效益的价值。建立合理有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可以保障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资金来源,有助于建立新型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可以明确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将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谁来补。继续发挥财政补偿托底作用,对森林资源产品的公益性生态补偿,将是公共财政政策的一大亮点。碳汇林业因具备“交易”潜质,蕴藏着巨大商机和光明前景,通过财政补偿等政策引导,将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将隐性的森林生态效益转变为显性的经济效益,建立吸引社会资本的市场化机制是解决生态效益外部性的根本途径,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开发森林的碳储存服务、水文服务、生物多样性服务以及森林景观服务方面巨大的市场化交易,共同承担生态公益林补偿责任。
(四)怎么补。一要建立与财力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补偿制度,财政既要有所作为,也要兼顾财力,提高补偿标准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除国家和省级适当提高标准外,有条件的市县要确定本级公益林保护区,政府给予适当补偿。二是完善公益林经营利用政策。在不影响生态建设的前提下,开展抚育、更新性质的采伐,增加直接经营收入。三要加快森林资源和资产的价值评估和核算。科学计量评估森林的经济使用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为深化森林资源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支撑和依据。四要加快实施市场化补偿试点。借鉴国内先进经验,转变思路,创新方式,加快碳汇林业的实践步伐,开拓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来源渠道。五是健全农民增收致富扶持机制。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化手段,积极引导林下经济等产业化发展,完善畅通林业投融资渠道,加快森林旅游服务业发展,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林业,让森林资源“活树”变“活钱”,让农民增收致富有新门路,取得生态增优、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的良好局面。
(作者单位:安徽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洪峰
第三篇:xx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问题的调研报告(三稿)
xx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问题的
调研报告
一、公益林区域分布及补偿现状、管护成本测算
(一)xx县公益林区域分布及补偿现状
xx县共有公益林面积 万亩,分布于xx河流域,由xx县胡杨林管理站负责具体管护,是阻隔绿洲与沙漠、保障xx县及其周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及其重要的生态保障。在公益林总面积中,有林地 5万亩,疏林地 万亩,灌木林地 7万亩,宜林沙荒地 万亩。按公益林级别分,国家级公益林面积 万亩,其中:有林地 万亩,疏林地 万亩,灌木林地 万亩,宜林沙荒地4 万亩。地方级公益林面积 万亩,其中:有林地 万亩,疏林地 万亩,灌木林地 万亩,宜林沙荒地1.4万亩。
目前,xx县公益林面积中,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面积为 6万亩,其余未纳入补偿范围。根据《关于报送2015年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方案的通知》(发【2015】9号)文件的相关精神,2015xx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额度为 万元。
(二)管护成本测算
按2015年管护支出标准测算,管护成本为 万元每年,具体内容如下:
1、管护人员劳务补偿(万元)(1)劳务报酬(万元)
基本报酬:xx县公益林管护人员按管护难易程度,分为四个类别,预算支出管护人员基本报酬7 万元。燃油补助:公益林管护员(不含监管员)继续按照不同区、别按月发放一定额度交通燃油费(含摩托车修理费、保险费),全年预算发放交通燃油费 万元。
通讯补助:管护员通讯补助费发放标准按 元/人.月执行,共计 万元。
管护绩效奖励资金:xx县公益林管护人员按月考评,在不突破预算上限的基础上、按优中差三档发放:其中管护绩效优500元/人.月、管护绩效一般300元/人.月、管护绩效差0元/人.月,共计102.24万元。
(2)管护人员体检费:体检费用按500元/人〃年进行预算,年体检费总额为15.15万元,实际结算金额以xx县人民医院出具正规发票为准。
(3)管护人员意外伤害保险:保险费用按200元/人〃年预算,年保险费支出额度为6.06万元。
(4)社会保障支出
核算比例仍为医疗保险7%、失业保险2%、生育保险1%、工伤保险1%、养老保险(监管人员不列支)20%、大病保险10元/月。全年共计278.663万元。
(5)临时管护人员劳务费
汛期,天然林引洪灌溉临时雇佣劳务人员100人次,周期为20天,每天每人150元,共需30万元。
2、日常管护支出(万元)
管护公共交通工具维护:xx县共有管护专用车辆10辆,每车预算列支 万元,共需105.6万元。
修缮:为使基层管护站、所等基础设施切实发挥作用,xx县胡杨林管理站共下辖18个中心管护所和1个管护所及附属设施,预算修缮投资45万元。
管护所生活设施购置:购买管护所窗帘、桌椅、洗衣机等生活设施,全年共需30万元。
取暖费:根据多年管护所燃煤需求数进行测算,xx县胡杨林管理站下辖的18个中心管护所和1个管护所,全年共需列支采暖、生活用煤采购款47.5万元。
水电费:为确保中心管护所给排水与供电设施的正常运转,每年都将使用状况进行检查、维修,按18个中心管护所(含所辖管护所)及1个管护所按1万元/所.年预算列支水电费用,共需19万元。
日常办公费:管护站日常办公所需打印纸张、碳粉、硒鼓、笔、GPS电池等办公用品,全年共需 万元。
印刷费:管护日志、管护合同、考评表、宣传牌、宣传单、宣传册等印刷及其他费用,全年共需 万元。
二、公益林管理与成效
1、管护责任制落实情况
xx县胡杨林管理站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xxxx自治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办法》、《xxxx自治区国家级公益林管护质量检查验收办法》和历年《xx县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积极开展公益林管护工作。每年年初与各中心管护所及全体管护员层层签订了公益林管护责任书,将管护任务落实到具体的管护人员。通过建章立制,不断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并在日常的管护中实行严格的考核与考勤制度,使公益林管护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促进了xx县公益林管护质量的显著提高。同时,通过年初的林业工作会议与各乡、镇(场)也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乡、镇(场)在公益林管护工作中的具体角色和责任。
2、管护方式和资源变化情况
一是加强巡林力度,坚持依法护林。组织一线管护员认真开展日常巡林工作,对巡护过程中发现的非法占用林地、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挖甘草、毁林开荒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同时,胡杨林管理站还成立了监察大队,专门负责对各基层管护所公益林管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察,并加强与森林派出所、国土、草原部门的协作配合力度,严厉打击了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了涉林犯罪活动的势头。
二是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乡镇大喇叭、散发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树立警示牌等多种手段,采用县主管领导电视讲话、管护员走家入户面对面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以经常性巡林为保障,多部门通力协作,严厉打击公益林林区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毁林开荒等违法行为,真正做到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方”。
三是强化考核与学习力度,不断促进公益林管护质量提高。采取管护所自查、交叉检查、重点督查、不定期抽查、每月例查等方式,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管护员绩效考核工资与补助发放的基本依据。同时,还采用轮训的方式对公益林管护人员进行《森林法》、《公益林管护办法》、《森林防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工作,并将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作为年终考核依据,在公益林管护工作中做到依法护林、依法治林。四是规范巡林日志的填写工作。将一线护林员巡林日志的填写情况作为平时检查的一项重点内容,实行巡林日志和考勤表一月一报制,将巡林日志的填写情况与考勤有机结合起来,作为管护员工资用发放的主要依据。通过上述措施,充分调动了管护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公益林管护绩效。
五是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管护质量。为有效提高管护质量,监督基层管护所开展各项工作,xx县胡杨林管理站领导班子针对如何充分发挥监管员工作效能方面,对当前各基层管护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管护员工作纪律、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并拟定了初步方案。方案中将把胡杨林管理站全体在编职工从管护员队伍中分离出来,由在编职工担任驻所监管员,由胡杨林管理站监察大队统一管理,每个中心管护所安排1至2人。驻所监管员负责对中心管护所各项工作进行监督,发现中心管护所在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可直接向单位汇报,如有瞒报、漏报等现象,驻所监管员与中心管护所负责人承担相同责任,如有违法行为一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该方案将于今年9月份开始试行,先抽调一部分在编人员担任驻所监管员,安排到部分问题较多的中心管护所开展监管工作,如成效突出将于2016年全面展开此项工作。
3、公益林林地的征占用情况
为认真做好林地管理和保护工作,xx县林业局依照国家林业局2号令和《自治区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严格规范林地的征(占)用,征(占)林地必须按照管理权限依法逐级审批,取得合法的林地征(占)手续后,才能对林地进行开发和使用,同时在林政执法中加大对非法占用林地、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好现有的林地资源。随着石油、交通等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加强与油管部门的合作,进一步做好涉油施工单位征占用林地面积的核查,严格办理征占用林地审批,落实生态异地恢复制度,使县域内林地资源得到依法保护。
在国家和自治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大力支持下,xx县公益林管护工作呈现出管理有方、措施得力、保障到位、林分质量显著提高的可喜局面,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0年的不足5.2%,提高到现在的 %,为xx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4、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全民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利用媒体、散发宣传单等方式宣传国家保护鸟类、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在野生动物繁殖季节,出动宣传车进行宣传,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同时我们在城区和各乡镇集贸市场、车站等地利用横幅、宣传标语进行保护鸟类、野生动物的宣传,调动广大人民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欢迎广大群众提供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的案件线索和举报滥捕乱猎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促进了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二是全力拯救病危受伤的野生动物。凡发现病危、受伤、迷途或群众救送的野生动物,胡杨林管理站都全力救护,对正常的动物,选择合适的生境进行放生。2014年至2015年,xx县共救助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天鹅4只、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马鹿5头,并在冬季食物缺少的情况下,安排专人到野生天鹅栖息地定期向野生天鹅等其他野生动物投放食物,有效地维护了全县野生动物资源。
三是建立奖励机制。为全面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胡杨林管理站还专门制定了奖励机制,中心管护所凡救治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头(只)的,胡杨林管理站对该管护所予以500-1000元的奖励,凡救治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头(只)的,胡杨林管理站对该管护所予以1000-2000元的奖励,救治费用全部由胡杨林管理站予以报销。这样不仅调动了中心管护所救治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也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公益林管护及生态补偿制度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1、管护基础设施薄弱。xx县胡杨林管理站现有公益林管护所 个,其中:中心管护所 个,管护所 个。但随着使用年份的增长,仍有部分管护所水、电、暖配套设施亟待加以改造或重置。另外,xx县林区道路主要以石子路、土路为主,大部分林区道路为土路,多数道路崎岖不平,车辆难以行驶,亟需完善林区巡护道路和森林防火通道。
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重点加大国有林区内的护林防火道路、防火隔离带、护林防火指挥中心、防火物资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基层管护所供电、饮水安全、森林防火、管护所用房、有害生物防治、巡护工具、护林监控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将林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关公路网规划,大力改善基层管护站办公、生活条件,使国有林区水、电、路、通讯等设施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2、地方公益林至今未纳入补偿范围。xx县共有公益林面积 万亩,其中:国家级公益林面积 万亩,地方级公益林面积 万亩。国家级公益林中 万亩纳入了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补偿范围内,地方级公益林至今未纳入到补偿范围内,xx县胡杨林管理站在负责 万亩国家级公益林管护任务的同时还担负着 万亩地方级公益林的管护任务,人均管护面积达 万亩,管护面积大、任务重,管护资金有限和管护人员偏少是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因此扩大公益林补偿范围、增加管护人员迫在眉睫。
建议将没有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地方级公益林全部参照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纳入到补助范围,增聘管护人员,减轻人均管护面积大的压力。
3、林地补偿费无法正常收支。2013年6月,财政部、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公布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13]67号文件,文件要求取消林地补偿费的征收,林地补偿资金由征占用林地单位按规定支付给被征占用林地单位和个人,不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财政部门针对林地、林木补偿费没有设置专门科目,因此xx县征占用林地所产生的林地补偿费无法通过财政部门正常收支。
2015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发[2015]6号文件,其中《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经批准占用国有林场林地的,应当按规定足额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植被恢复费和职工社会保障费用。”因此,建议自治区协调财政、发改部门,针对林地补偿费征收和支出问题,明确征收和支出渠道。
4、森林火灾扑救队伍。xx县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自2011年2月组建以来,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加强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伍的应急演练和日常管理,并于每年适时组织开展森林火灾扑救实践演练,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应变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能够做到一旦发生火情,就能拉得出,打得赢,将森林火灾消除在萌芽状态。四年来,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伍共经历森林火灾11次,成功扑救森林火灾11次,出动人员230人次,车辆29车次,成功开展森林火灾扑救演练4次,在xx县森林防火工作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为保护xx县森林资源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鉴于近年来xx县森林防火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以xx县现有的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伍及装备,难以应对突发性的重大森林火灾,建议将森林消防半专业扑火队伍由21人增至50人,配备先进扑火器具,以增强扑火队伍的战斗力,并升级为森林消防专业扑火队,为今后的森林防火工作再创佳绩奠定基础。
四、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和生态补偿定价问题 xx县公益林主要以xx河流域的荒漠胡杨乔木林及灌木林为主,伴河而生,伴河而存,沿xx河形成连续的、宽窄不一的绿色植被带,形成一条自然绿色长廓,属自然绿州生态系统,是xx县绿洲外围防风、固沙、阻沙的天然绿色屏障,对于阻止xx沙漠北移、减轻风沙危害、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全县乃至周边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保障,对于抵御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虽然,2015年初国家对xx县公益林补偿标准有所提高,但就xx县公益林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xx县目前所实行的补偿标准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地方补偿基金及来源用途
xx县公益林面积中有 万亩地方级公益林,但由于xx县财力有限,无力对地方级公益林建立补偿基金实施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