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思考
一、企业信贷文化的概念
企业信贷文化是通过实现信贷业务基本理念、组织架构、信贷操作、检查反馈的全局或局部统一,逐步建立起对外服务和经营标准化,对内管理和操作规范化的一系列的以信贷从业人员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一整套信贷质量文化体系。当前,农发行正处于内部改革的关键时期,信贷业务以及相应的信贷政策也做了重大调整,如何面对和化解转型时期的各类矛盾,预防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有效发展业务,打造现代银行笔者认为应以加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为着力点,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作用及意义(一)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带来良好的综合效益
1、可以确保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农发行的良好形象可以给客户安全感、信赖感,客户也将按封闭管理要求营运收购资金,从而确保收购资金不流失。
2、有利于保留和吸纳人才。名牌企业之所以享誉国内外,作为企业形象组成部分的企业职工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良好的企业形象所产生的职工主人翁自豪感,不仅使原有人才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干,也使外部人才愿意来企业效力。
3、可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支持与谅解。良好的形象使公众对银行有一种预期的好感,即使农发行一时有公众不满意的地方,也会得到谅解。同时,在农发行困难时期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则更显得重要和可贵。
(二)细化企业文化,突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的意义
企业信贷文化是信贷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践行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丰富的内涵、外延和鲜明的行业特点。企业文化建设在增强农发行的凝聚力、提高核心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已为大家认可,达成共识,但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更具操作性笔者认为,应该按农发行职能部门设置来进一步把企业文化细分,使其具体化和岗位化,并重点突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当前,农发行面对着以信贷业务为核心内容的各类矛盾,诸如:政策性经营范围定位的钢性造成的经营业务相对萎缩与内部迫切需要寻求新的业务支撑点和增长点之间的矛盾;银行自身和主体服务对象两个改革过程中新旧观念转换之间的矛盾;国家认定的亏损挂账贷款占比高与政策性消化滞后信贷资产流动性受阻之间的矛盾;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低与农发行防化信贷风险及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实现之间的矛盾,等等。
三、农发行的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发行的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概述为:
1、执行政策,履行职能。这是由农发行的政策性银行性质决定的;
2、生存、发展和盈利。这是由农发行的企业性质决定的。各级农发行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大原则,结合各地各行实际,贴近《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3、诚实守信,以质量求生存。各级农发行要始终抓住信贷服务质量和信贷资产质量两个基本点,树立“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的经营理念,提高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信贷风险
4、敬业、勤业、精业、创业,创新进取。这一点着重强调农发行广大信贷从业人员面对机遇和挑战,要永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以高质量信贷立行”的信念。
四、如何构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
1.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保障,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广泛机制、技术和文化被誉为现代银行信贷管理的“三驾马车”。其中,机制是组织保证,技术是管理手段,文化是实施的前提。可以说,理念和文化是信贷管理的血液,制度和机制是信贷管理的骨骼。但,归根结底“人”是信贷管理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各级发行要着重打造出全新的“学习型员工,学习型领导,学习型部门、学习型银行”。一是对信贷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管理,使信贷队伍管理水平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并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二是建立规范化的培训体系,鼓励现有信贷从业人员通过培训和自学改善知识结构,彻底改变在营销和评估项目上的不科学做法;三是建立业绩评估制度,正确评价和衡量信贷经营单位与人员的经营业绩,实现业绩标准制定、监督、评估与反馈的科学化。这样就会营造出“一种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为民务实清廉,团结一致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2.以风险点管理为基础,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针对性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银行风险分为三大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所以,各级经营行要善始善终地突出企业信贷文化的针对性,首先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细化,有效识别各风险点;其次明确信贷流程中的各相关点;再次是建立全员参与、全体相关人员监督的内控机制。要使信贷业务的上下部门或各岗位的接口得到控制、确认。通过建立风险的预警机制,对风险点迅速进行识别、衡量和处理,使银行风险降到最低点。
3.以组织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系统性
要保证企业信贷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得到实施,必须制定分层次的实施策略,明确各级行的工作重点和职责。首先,从上级行、各级经营行的领导和主管、主抓、主办人员抓起,为全行提供强大的支持平台;其次,要强化对企业信贷文化的学习,结合各行实际,广泛开展讨论,汲取已有企业信贷文化的精华,摈弃其不合理以及愚昧无知或落后的部分,使新的企业信贷文化内涵、目标和内容在全体信贷从业人员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并自觉地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再次,要突出管理者在企业信贷文化建设中各个环节的作用。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会彻底改变部门间,工作人员间以及企业内部管理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第二篇:对构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构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夏鹏编辑:studa20
[摘要]关于如何通过政策性信贷杠杆作用进一步落实中央精神,积极支持和服务“三农”,实现政府的意图和政策目标,本文提出了企业信贷文化观点,就是要通过实现信贷业务基本理念、组织架构、信贷操作、检查反馈的全局或局部统一,建立起对外服务和经营标准化,对内管理和操作规范化,从意识形态层面对信贷人员的行为产生影响,在组织中营造浓厚的尊重知识和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为农业发展银行知识管理和和谐有效发展起到一种无形的拉力,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真正办成支持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关键词]企业信贷文化 知识管理 有效发展
一、企业信贷文化的概念
企业信贷文化是通过实现信贷业务基本理念、组织架构、信贷操作、检查反馈的全局或局部统一,逐步建立起对外服务和经营标准化,对内管理和操作规范化的一系列的以信贷从业人员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一整套信贷质量文化体系。当前,农发行正处于内部改革的关键时期,信贷业务以及相应的信贷政策也做了重大调整,如何面对和化解转型时期的各类矛盾,预防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有效发展业务,打造现代银行笔者认为应以加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为着力点,来实现这一目标。
二、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1.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带来良好的综合效益
一是可以确保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农发行的良好形象可以给客户安全感、信赖感,客户也将按封闭管理要求营运收购资金,从而确保收购资金不流失。二是有利于保留和吸纳人才。名牌企业之所以享誉国内外,作为企业形象组成部分的企业职工素质是一个重要因素,而良好的企业形象所产生的职工主人翁自豪感,不仅使原有人才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干,也使外部人才愿意来企业效力。三是可以得到政府和公众的支持与谅解。良好的形象使公众对银行有一种预期的好感,即使农发行一时有公众不满意的地方,也会得到谅解。同时,在农发行困难时期也能得到政府的支持,则更显得重要和可贵。
2.细化企业文化,突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的意义
企业信贷文化是信贷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在践行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丰富的内涵、外延和鲜明的行业特点。企业文化建设在增强农发行的凝聚力、提高核心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已为大家认可,达成共识,但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更具操作性笔者认为,应该按农发行职能部门设置来进一步把企业文化细分,使其具体化和岗位化,并重点突出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核心作用。当前,农发行面对着以信贷业务为核心内容的各类矛盾,诸如:政策性经营范围定位的钢性造成的经营业务相对萎缩与内部迫切需要寻求新的业务支撑点和增长点之间的矛盾;银行自身和主体服务对象两个改革过程中新旧观念转换之间的矛盾;国家认定的亏损挂账贷款占比高与政策性消化滞后信贷资产流动性受阻之间的矛盾;企业风险承受能力低与农发行防化信贷风险及其生存、发展和盈利目标实现之间的矛盾,等等。
三、农发行的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农发行的企业信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可以概述为:一是执行政策,履行职能。这是由农发行的政策性银行性质决定的;二是生存、发展和盈利。这是由农发行的企业性质决定的。各级农发行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大原则,结合各地各行实际,贴近《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三是诚实守信,以质量求生存。各级农发行要始终抓住信贷服务质量和信贷资产质量两个基本点,树立“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的经营理念,提高信贷经营管理水平,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信贷风险;四是敬业、勤业、精业、创业,创新进取。这一点着重强调农发行广大信贷从业人员面对机遇和挑战,要永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以高质量信贷立行”的信念。
四、如何构建农发行企业信贷文化建设
1.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保障,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广泛性
机制、技术和文化被誉为现代银行信贷管理的“三驾马车”。其中,机制是组织保证,技术是管理手段,文化是实施的前提。可以说,理念和文化是信贷管理的血液,制度和机制是信贷管理的骨骼。但,归根结底“人”是信贷管理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各级发行要着重打造出全新的“学习型员工,学习型领导,学习型部门、学习型银行”。一是对信贷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管理,使信贷队伍管理水平向高质量方向发展,并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二是建立规范化的培训体系,鼓励现有信贷从业人员通过培训和自学改善知识结构,彻底改变在营销和评估项目上的不科学做法;三是建立业绩评估制度,正确评价和衡量信贷经营单位与人员的经营业绩,实现业绩标准制定、监督、评估与反馈的科学化。这样就会营造出“一种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为民务实清廉,团结一致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2.以风险点管理为基础,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针对性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把银行风险分为三大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所以,各级经营行要善始善终地突出企业信贷文化的针对性,首先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细化,有效识别各风险点;其次明确信贷流程中的各相关点;再次是建立全员参与、全体相关人员监督的内控机制。要使信贷业务的上下部门或各岗位的接口得到控制、确认。通过建立风险的预警机制,对风险点迅速进行识别、衡量和处理,使银行风险降到最低点。
3.以组织机制建设为着力点,强化企业信贷文化的系统性
要保证企业信贷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得到实施,必须制定分层次的实施策略,明确各级行的工作重点和职责。首先,从上级行、各级经营行的领导和主管、主抓、主办人员抓起,为全行提供强大的支持平台;其次,要强化对企业信贷文化的学习,结合各行实际,广泛开展讨论,汲取已有企业信贷文化的精华,摈弃其不合理以及愚昧无知或落后的部分,使新的企业信贷文化内涵、目标和内容在全体信贷从业人员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并自觉地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再次,要突出管理者在企业信贷文化建设中各个环节的作用。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就会彻底改变部门间,工作人员间以及企业内部管理间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
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几点思考
一个企业有没有发展前途,除了需要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等优势,企业文化建设也不可或缺。可是一提到企业文化,很多企业家或许会不屑一顾,在他们眼里,只有保持了稳定的经济增长势头,企业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良性的发展。当然,唯经济论的观点不能说就是错误的,但至少是片面的。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实现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呢?是
经济吗?是市场吗?是科研吗?是人力吗?是团队精神吗?还是其它众多制约因素?
所有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肯定都会给企业带来各种影响。但有些影响只会暂时给企业发展带来影响,一旦外界环境发生转变,又可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譬如,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给一些企业带来了致命性的影响,却也锻造了这些企业的生命力。能够抵挡住经济危机的影响的企业,自然有着不凡的应变能力,而也正是这种顺应危机所发生的自我改变,让一个企业有了更加不竭的发展动力。
试问:究竟是什么实现了企业良性的发展呢?一个企业的发展终究有起有伏,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顺境时企业的凝聚力随之蒸蒸日上并不代表在逆境时也会如此。由此可见,一种能够维系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才是真正的根本,才是所有企业要去追求并传承的资本。
企业文化,不知不觉成为了企业发展的根本。其实这并不是偶然的结论,而是经过了众多实践得出的结论。虽说简简单单的文化两字未能包括所有的企业精髓,但企业发展归根结底要建立的还是文化的影响力。
以下是本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这也是本人作为一个企业文化工作者积累的一点感官的认识或尚未找到答案的困惑,有待商榷。一、一家企业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
虽说现在各种点子策划公司应运而生,能为不同性质的企业提供各种企业文化咨询服务,甚至可以为其建立企业文化体系代劳,但通过点子公司所做出来的企业文化体系是否真正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呢?毋庸置疑,这的确让人不容乐观。
其实真正能够为企业量身定位做好企业文化体系的还是企业领导、员工自身。只要一个企业的领导和员工是真正为了企业发展而制定的各项决策,无疑也会从中获得更多的益处。而在把握企业方向的重大问题上,则不无更为直接地反映出了企业领导的能力和魄力;在创建企业美好未来的伟大实践中,则不无更为真实地反映出了企业员工的理想与激情。
并不是说点子策划公司一无是处。他们至少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决策。但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还是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经过深思熟虑做出定论。
一家企业该如何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呢?除了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还应结合近阶段对于未来所要达到某种发展目标做好规划。而每一步计划的设定,最好要有能够与之相匹配的实践平台。否则的话,企业的发展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终有一天会面临坍塌的危险。
比如:一家餐饮企业的企业文化体系,肯定要以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文化理念,向消费者积极推广自己的独一无二的产品和至诚至善的服务。而当面临一些市场竞争所造成的误解等公关危机时,餐饮企业也要主动站到台前承认自己的不足。唯有贴心热情、顾客至上的服务态度,才能真正推动餐饮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再比如:我公司作为世界水泥工业建设总承包商的形象已经蜚声全球业界,此时最需要考虑的还是由原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原中材建设有限公司强强联合重组后的真实境况,要将重组后各种显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具体落实到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战略中去,让这些问题在公司重组发展过程中迎刃而解。
二、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然不再只是去简单的考虑员工生存和企业社会地位的问题,更多需要考虑的或许还是企业社会价值与存在的意义。但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是实现人人共同富裕?是无私高尚地履行社会责任?还是在追求百年老店的辉煌中细数过去的奋斗史?
在我所理解的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上述的都不是。但我也无法具体想明白企业的发展终极目标是什么。或许当企业真正发展到那一步的时候,已经不需要更多的条条框框了,它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也好意义也罢,早已成为了社会的一种认同感和崇敬感。
虽然很多企业目前还在求生存的道路上拼搏不断,他们的眼光也没有高到哪去。但作为企业领导们和企业员工们来说,很有必要去思考一下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难道只是追求企业的兴旺和员工自身的生活的殷实,或是为国家为社会为全人类多做贡献?难道就没有更大的价值与意义?
百年老店肯定是很多企业家所向往的归宿,但真正的百年老店的
第四篇: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之一
认真搞好“六个结合”,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白银市分行课题组
2006年以来,农发行总行在全系统发起了集中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号召,这是我行改革、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一年多来,全行上下紧紧围绕总分行党委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务实、有序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工作成效。本文针对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认真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措施和建议。
一、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农发行成立10多年来,在执行国家农业产业政策、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其经营方式、管理经验、机构体系、干部队伍均已日趋完善和成熟。不论在业务运营,还是内部管理方面,均已成功探索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经营理念,从这一角度讲,农发行成立至今的10年,也就是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10年。10年来,全行上下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各自实际,举办了大量学习培训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制定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执行政策、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团结创新,爱行爱岗、文明从业,廉洁自律、勤俭办行”已写进全体员工的行为手册,“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核心理念也已深入人心,正在转化为员工的理想信念和自觉行动。2006年以来,全行上下着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集中推进工作,确定了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心。目前,以“五个统一”为主要标志的企业文化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已经基本建立,以 抓好制度建设和规范员工行为为主要内容的第二阶段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我行企业文化集中推进工作开局良好,形势喜人。
理论界一般把企业文化建设从认知到成熟的整个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一是混乱阶段,仅限于对企业文化基本知识的了解;二是片面阶段,尚未形成个性和统一的核心理念;三是系统阶段,能够正确认识并进行系统建设;四是实践阶段,理念转化为企业的制度、流程、策略以及员工的行动;五是省悟阶段,达到“人企合一”的理想境界。从目前的情况看,农发行应该处于系统阶段,即能够正确认识企业文化建设并全面进行系统建设的时期。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农发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看,目前我行企业文化建设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员工认为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承担执行国家农业金融政策的职能,单位的企业性质不够明显,没有必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部分员工未能准确理解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初衷,还未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促进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是实施机构还需进一步健全。目前全行尚没有成立专门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能机构,各级行分担企业文化建设的部门均不统一,不利于企业文化建设长期、持续、深入地推进;同时,受基层行机构设置、人员数量、业务经营等因素的影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定忙于应付的现象。
三是配套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文 化建设的氛围还没有形成,普遍的想法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办公室、工会部门的事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整体合力发挥得不够充分;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没有制定各个阶段的考评标准,虽然有利于各地、各行结合实际突出特色,但也容易造成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良莠不齐。
三、认真搞好“六个结合”,扎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通过对以上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综合的工程,只有与其他各项工作相互结合、共同推进,才能取得预期的、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
(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应与提高员工思想认识相结合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目前农发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员工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合拍的现象。因此,不管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哪一阶段的工作,都应随时注重统一员工的思想认识,调动大家共谋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一是继续引导员工提高对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形象是一个企业信誉和实力的外在体现。统一的装束,优雅的环境,规整的陈设,总能给来访者和客户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从而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农发行的综合实力和信用保障能力,增强农发行在社会各界中的可信性和知名度。同时,具有人性化的办公环境设计,也总是能在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让大家切身体会到单位对于员工个人的重视和关爱程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以对内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对外便于为客户提供服务为出发点,克服形式主义,力戒一个“虚”字,既突出美观大方,又注重方便适用,扎扎实实开展好此项工作。二是引导大家提 高对制度建设的认识。制度出台的过程,也就是集思广益、发扬民主、体现员工利益的过程。要通过思想动员、征求员工意见、全员讨论修改等方式,充分调动大家参与制度建设的积极性,让员工真正以决策者和当事人的身份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中来,使制定出来的制度真正反映员工的意愿、体现员工的利益,形成制度与员工之间“面对面”的互动格局而非“背对背”的抵触关系,增强制度本身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减少摩擦,降低制度执行的成本。三是引导员工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管理手段。要让大家认识到,促进业务健康、持续、有效发展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初衷和目的。这就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一方面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搞好远景蓝图设计;一方面让大家切实享受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物质成果,如办公环境的优化、经营效益的提高、员工收入的增加等,缩小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距离感,增强现实感和认同感。
(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相结合 员工队伍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又赋予了员工队伍建设以更多、更新的形式和内容。一是要搞好对员工阶段性职业生涯的设计工作。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操作中,可在深入开展员工谈心活动、了解员工思想状况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位员工的个性特征和专业优势,配套以相应的工作岗位,并根据员工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可结合对员工短期职业生涯的设计,在全行范围内征集员工的理想信念和工作格言。进行筛选后,将既符合农发行工作特点,又富于激励作用的格言提炼出来,张贴上墙,加强监督,以此达到鼓舞干劲、改进作风的目的。二是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作风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因此,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国家和上级行有关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规定,一方面可根据各行实际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自行提炼改进作风建设的具体要求,并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开展“作风整顿活动”。如白银市分行在实践中根据领导干部作风不实等问题提出了“八个不准”和“九个更要”,根据新业务拓展的实际在全行干部职工、特别是一线营销人员中提出了“十六个严禁”,对加强全行干部职工作风建设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应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
精细化管理既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态度。农发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还应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措施渗透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工作实践中,除进一步严格落实我行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可参照目前国际和国内通用的6S管理体系要求,即:通过“整理”,留下有用的,清除没用的,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通过“整顿”,实现档案、资料、器材、文件的合理布局,以方便即时查找和运用;通过“清扫”,为员工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通过“清洁”,维持“整理、整顿、清扫”后科学、合理、规整的秩序和状态;提升“素养”,通过严格执行制度,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理想和工作习惯;保障“安全”,通过遵守安全经营规则,切实做到令行禁止、防患于未然。6S管理体系最基本的要求是一切从小事做起,再将所有的事情做精。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将每项管理和工作责任精确、细化到每一天、每件事、每个人,不断培养员工“精 益取决精细、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习惯,认真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填补制度空缺,提高工作质量。
(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加强考核、评价相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最终应体现在促进业务经营和各项工作有效发展上,而衡量业务经营和各项工作发展的标准,就是要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考核手段来实现。一是在对各基层行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上,可实施动态、理性的考核措施。即在下达考核指标时,应区别对待,充分考虑行际间存在的实际差异因素;在指标设置和赋分标准上,各行内部可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和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突出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在激励措施的运用上,除将考核结果与各行的管理费用、绩效工资挂钩外,还应按照有罚有奖、奖罚对等的原则,配套以相应的奖励机制和奖励办法,注重从正面调动各基层行谋求业务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在对各基层行进行经营考核的同时,可按照“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原则,通过在各行内部建立“周例会”、“月例会”制度等措施,将各部门易于量化、便于考核的指标赋于分值按期纳入考核,按期兑现奖罚,以此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均衡调动全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具体实践中,白银市分行根据工作需要,结合企业文化建设进展情况,修改完善了《经营绩效考核办法》,制订了《机关部室考评细则》,动态、全面开展业务经营及工作考核,在保证全行业务均衡发展、调动员工共谋发展的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本身的考核与评价。对企业文化建设成效进行考评是目前国内外通行的做法。可尝试在建立相应的考评机构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本单 位总结等形式,分客户层、员工层、领导层三个层面,从开展的具体工作和取得的实际成效两个方面获取数据信息,对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评价,以此规范、引导、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五)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保障安全经营相结合
银行业是经营高风险的行业。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还应体现在促进业务健康发展和保障各项工作安全运营上。关于这一点,可从防范信贷风险和加强安全保卫两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是要认真开展以防范贷款风险为核心的信贷文化建设。信贷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筹,它不仅包涵银行内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更为重要的是,信贷文化的形成还需通过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来实现。这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方面不断加强以尽职评估调查、完善办贷流程、加强贷后监管、合理调解纠纷为主要内容的信贷文化“四大支柱”建设,最大程度降低内部操作风险;另一方面,还要借助项目营销、客户调查等途径,以培植、优化客户群体为落脚点,深入企业宣传农发行信贷政策和管理规定,并通过严格落实贷后监管规定和施以必要的信贷制裁措施,不断规范和培养客户的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意识,为我行信贷文化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二是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为全行安全经营保驾护航。继续牢固树立“安全保卫无小事”的理念,严格加强枪支和寄库管理,进一步落实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责任,形成有职、有权、有责、有酬的安全防范体系。此外,白银市分行在推进安全经营的过程中,严格推行重点岗位人员AB角制度和强制轮、休假制度,并将检查基层行安全保卫、库存现金及重要空白凭 证、IC卡管理等作为行领导及财会、内审人员下乡的例行工作长期抓好落实,对全行安全经营起到了较好的保障促进作用。
(六)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应与银地、银企共同发展相结合 在追求农发行自身效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营效益,实现银地、银企“共赢”,既是由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决定的,同时也是由农发行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性质决定的。具体工作中,一是严格按照“至诚服务、有效发展”的核心理念要求,不断改善信贷服务,适时创新金融产品,认真开展项目评估,严格进行贷后监管,切实将企业发展与农发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银企共同发展。二是通过向政府部门汇报工作、组织召开银政座谈会、邀请政府部门推介项目等形式,认真做好“两个结合”,即:将农发行信贷制度的落实与当地政府的整体规划结合起来,将农发行经营效益的提高与当地社会效益的增加结合起来,不断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与沟通,通过发挥政府信用平台作用,切实发挥好农发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作用。三是经常性加强与当地银监部门、人民银行的沟通联系,随时掌握金融信息和相关政策要求,配合做好各类检查和整改规范工作,确保信贷业务和各项工作规范、稳健运营。四是加强与当地农业银行、信用社等其他金融机构的同业往来,形成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良性格局,降低竞争成本,共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课题组成员:王自斌 王迎春
舒 伟 杨文权 李 钰
执 笔:李 钰
二〇〇七年七月四日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之二
企业文化建设贵在践行核心理念
白银市分行课题组
经过多年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时至今日,农发行职能定位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进一步清晰,支农成效进一步显著;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员工素质持续提高,全系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结合对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必要性的认识,在深入理解“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核心理念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上作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正确认识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从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轨迹来看,凡是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如海尔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科龙的“万龙耕心”文化、还有我们所熟悉的戴尔公司的“制胜”(winning culture)文化等等,概莫能外地,都对企业本身的发展起着强大的引导、凝聚和支撑作用。关于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是农发行职能调整的需要。2005年以前,农发行业务范围窄小,经营性质单一,基本上只承担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信贷支持业务,行政氛围比较浓厚,事业性单位色彩比较明显,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尚不充分。近两年,随着国家对农发行职能定位的逐步调整,使得农发行开展商业性贷款业务成为可能;系统上下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又更多地赋予了农发行以市场主体的身份。由此,职能定位的调整和商业性贷款业务的开展,客观上要求农发行必须站在一个真正意义的企业的角度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参 与市场竞争,增强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骨干和支柱”作用。
其次,是农发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概念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文化一经形成,它就具有衡久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因此,农发行要实现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要不断向建设现代银行的方向迈进,就必须从企业文化的构建中寻求一种源源不断的、内在的持久动力,并借助企业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推动业务经营和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同时,文化也具有传承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这就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农发行人在继承中发扬,在实践中创新,至始不逾地将农发行的事业和文化推上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和巅峰。
再次,是农发行管理制度实施的需要。没有完美的制度,只有完美的精神。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约束,它的魅力之处就在于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维护和践行,这就赋予了企业文化以修复和补漏的功能。就如同法律的刚性约束之外还有道德的柔性调和一样,在一个企业内部制度涵盖不到的地方,必然需要有一只“无形的手”为它拾遗补漏,发挥作用。对于农发行来说,这个拾遗补漏的过程,就是全体员工基于单位和个人利益出发,在制度之外自觉遵守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单位利益和企业形象、促进业务经营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过程,就是农发行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过程。
第四,是农发行人才竞争的需要。一切社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体现单位核心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单位对待人才的态度和对员工劳动的尊重程度。农发行在经 历了多年封闭运行之后,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期,随着目前信贷业务的不断拓展,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而且必要。因此,抓住了人才,也就抓住了制胜的“法宝”。农发行构建企业文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全行上下营造一种唯才是举,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用人格局,并通过对员工利益的充分保护和对员工价值尽可能的实现,促使员工对农发行产生一种稳定的归属感,对所从事的事业产生一种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不断增强农发行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留住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农发行的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最后,是农发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优质、健康的企业文化能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农发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牢牢抓住当前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这一有利的战略契机,花大力气、动真心思,“重拳”打造“建设新农村的银行”这一品牌形象,并通过“内强素质、外权形象”,竭诚为企业提供优质、文明、快捷、高效的信贷服务,不断提升农发行品牌形象的附加值和含金量,逐步扩大农发行在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和影响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能力。
二、认真理解核心理念含义,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一)对企业文化的一般解释
企业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命题。一直以来,人们在对企业文化概念的解释上见仁见智,各种观点不一而足,其中比较权威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体,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企业内部员工和对外有 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社会人群中的反映,其实质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模式,一般包括员工心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内容。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更多地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约束、根植于员工普遍心理、见诸于外在行动的“内在的吸引”,是一种内化的行为习惯,属于企业综合实力中的“软实力”。它发端于企业对内部员工合理化利益需求的满足状态及对员工个人价值的肯定与尊重程度,反映于员工的精神状态,包括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对自身工作的成就感与荣誉感,以及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顺畅、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等各个方面。而企业文化的终极意义,则是对内体现于企业经营业绩的高下与“人企合一”的程度,对外体现在企业对社会贡献值的大小及社会对企业本身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上。从这个角度讲,企业文化的外延不仅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企业制度、文化氛围等内容,更重要的,还应当从一个企业的用人环境、薪酬分配、劳动保障以及产品质量、经营效益、市场份额中体现出来。
(二)农发行企业文化的基本含义及实践要求
作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农发行的企业文化应当建立在“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核心理念基础之上。
首先,“至诚服务”明确了农发行的工作性质是要为客户提供服务,而且这种服务应当建立在诚信、诚实的基础之上。至诚服务表象反映的是工作态度,其背后隐含更多的则是服务手段的改进、服务效率的提高、服务环境的优化等内容。同时,至诚服务的范围 也不仅仅专指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竭诚的信贷服务,还应当包涵农发行系统内部上下之间、行际之间、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相互支持、配合与协作,这就大大拓展了农发行服务的领域和空间。
其次,“有效发展”是对农发行信贷质量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提出的要求。通俗的理解是农发行既要拓展信贷业务,又要控制贷款风险,既要立足当前经营效益的提高,又要着眼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既要追求利润,又要控制成本,既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要尊重员工劳动等等。这就自然涉及到一个对价值冲突的合理裁决问题,即在实践中当规模与效益、数量与质量、速度与安全等发生抵触和时候,首先应当站到效益、质量与安全的一面去作出判断,决定取舍,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规模、数量、速度的急速扩张和提高。
再次,“以人为本”是对“以仁为本”的改造和升华,是商品经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农发行企业文化建设核心中的核心。“以仁为本”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在一个企业内部最直接的反映是在承认单位利益、集体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强调单位领导要从“仁”的角度出发,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尊重员工,实施温情管理,以求员工个人对单位的“忠”,即忠诚与忠心。这种“以仁为本”的管理思想虽然很有好处,但其消极的一面也表现得十分明显。首先,这种领导对员工的“仁”,很大程度建立在某一时期一些员工的片面表现和领导个人感情好恶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小范围、小层面上的互动,其实质是一种单位内部的人情关系而非正常的劳动契约关系,不利于大程度、大范围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在这种单位利益、集体利益至上的前提下,员工的个性特征往往被单位整体利益的磁场所磁化,员工的个性、潜能往往得 不到充分的伸展,个人的利益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员工的付出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从这一层面讲,农发行总行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意义无疑是具有跨越性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发端于欧洲文艺复兴后期,伴随着近现代工业文明不断成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泊来品”,其核心内容是个性的解放和人格的平等。目前农发行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充分肯定、尊重员工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单位内部多种形态的转变:其一是主体意识的转变,即由传统的“身份意识”向“契约意识”转变;其二是员工理想的转变,即由一般意义上的“官本位”理想向“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理想转变;其三是价值观念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权力本位”向“实力本位”转变。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农发行应最大限度地为员工创造公平、公正、宽松、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平台,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员工的潜力和能量,以求单位效益的最大化和员工个人价值的充分实现。
最后,“构建和谐”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其过程反映的是在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对“和谐农发行”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农发行对外要树立“企业兴则农发行兴、企业衰则农发行衰”的观念,适时创新金融产品,不断改进服务理念,切实为客户提供至诚、至善、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以求社会效益、企业经营效益、农发行经济效益的和谐与统一;对内则要完善制度,加强内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将农发行经营效益的提高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完整地对接起来,将农发行的整体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降低贷款风险,不断提高信贷资 产质量,真正将农发行打造成具有现代意义的、拥有完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银行,切实实现企业与银行、银行与员工之间和谐统一、“人企合一”的局面,以此达到构建和谐农发行的最终目的。
课题组成员:王自斌执 笔:李
王迎春
舒 伟 杨文权 李
钰 二〇〇七年七月四日7
钰